心灵的小镇

作者: kozko

  日期:2012-9-1 21:39:00
  序 言
  当你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40年以上,你多多少少都会对这个世界有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然而,当你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其中的几乎每一段文字都将对你现有的观念产生强烈的冲击,令你震撼不已。
  当你读完这本书,放下它,再注视着你周围这熟悉的一切,你会发现,你已经有了完全不同的理解。

  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个水。但是感觉已经完全不同。
  我无法用合适的语言来描绘这本书,我只能说,每一个40岁以上的人都不应该错过它。
  日期:2012-09-01 21:44:05
  第一章 老易
  夕阳西下,给这座宁静的小镇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泽,也把我的身影长长地铺洒在洁净的青石板路上。影子的最前端,是一个面馆,一股股葱香从里面随风飘来,激起我阵阵难耐的食欲。
  这是一个群山环绕的盆地,极目四望,青蓝色的山峰就在眼前,仿佛触手可及。层层叠翠,连绵不断,青山绿水,云雾缭绕,视野所及之处,宛若一幅幅浓墨重彩的中国山水画。

  我是一名摄影师,我的工作或者说兴趣所在,就是行走于隽秀的山水之间,把美的东西用相机记录下来和大家分享。为了这一次拍摄的行程,我事先仔细比较过几个目的地,最后我选择了这个无名的小镇。
  选择它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在我的内心深处似乎有一个声音一直在执着地告诉我:你应该去那里。
  所以经过几个小时胆战心惊的盘山公路之后,我终于站在了这里,站在这干净的石板上,呼吸着这里新鲜的空气,体验着这里朴素的民风,享受着这里缓慢流动的时光…….
  我来了,而且我很满意,因为我喜欢这里。
  这一刻,我显然并没有意识到,接下来两天我将要经历一个非常神奇的旅程。它是如此的神奇,以至于我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在它的面前都显得那么软弱无力。

  我饿了。在旅途中,汉堡包和兰州拉面是我的最爱,我顺着香味走了过去,一抬头,就看到这家面馆屋檐悬挂着的几个红灯笼,门楼古色古香,桌椅干净整齐,于是我走了进去。
  正是吃饭的时间,面馆的生意特别好,到处人声鼎沸,一眼望过去,就可以看到几围旅游团包下的大台,其余的小桌也都有客人。服务员小美眉长相很淳朴,白白的圆脸上透着两团红晕,她满脸歉意地对我说:要不,你和那位客人搭个桌?他也是一个人。
  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恰好那个客人也望过来,浓眉大眼,大约四十岁上下,很有精神的样子,他向我微微一笑,拿筷子的手指了指他对面的椅子。这一刹那,我的思维停顿了一下,这是个很熟悉的场景,我似乎对此并不陌生。
  这是某个电影的场景?还是在我记忆深处似曾相识的场景?
  于是我走过去,放好背包,一边用茶水泡洗着碗筷,一边和对面的这个游客攀谈起来,很快,我们就像老朋友一样,很随意地聊起天来。他是一个很健谈而且又很随和的人,他告诉我别人都叫他老易,《易经》的易。

  日期:2012-09-01 22:57:16
  我还是第一次在餐馆这样的地方听到别人以《易经》来做自我介绍的,我不禁有点哑然失笑。我对《易经》并不陌生,偶尔也翻阅一下。《易经》和《黄帝内经》、《山海经》并称中国“上古三大奇书”。《黄帝内经》侧重医学,主要讲述养生之道。《山海经》侧重地理,主要讲述海内外的风土人情和奇闻异事。《易经》侧重天文,主要用于占卜。

  所谓的“上古时期”,其实就是指有文字直接记载历史之前的时期,那个时候有文字,但是用文字直接记载的历史则已经失传了。很显然,由于上古时期的历史并没有文字的记载,它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完全得依靠口口相传,于是自然而然地,很多上古的历史就和神话传说交织在了一起,让我们这些后人真伪难辨。在中国,上古大约就是指夏之前的年代。

  我们现在这一轮中国文明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那个时候,据传有“三皇五帝”之说。“三皇”一般认为是伏羲,女娲,神农。伏羲教会人们渔猎畜牧,女娲教会人们音乐,神农教会人们农耕和医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三皇之后的五帝,就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这些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女娲有补天的典故,神农有尝百草的传说。位于湖北省西北陲的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一直以野人而闻名,这个神农架得名于神农氏。我们平时说我们是“炎黄子孙”,这里的“炎黄”就是指神农氏(炎帝)和黄帝。而伏羲氏受洛书河图的启发创立了《易经》和八卦图,后来被周文王姬昌补充了六十四卦并发扬光大。

  《易经》可以说是华夏文明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对中国道教、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文化等学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个运用就是“占卜”,占卜其实就是人们对预测未来事物变化的一种尝试和努力,而易经就是为占卜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持。
  关于“占卜”是科学还是迷信的争论由来已久。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这就像是医生给病人治病,如果医者技艺高超,那么这个行为就是救死扶伤的善举,如果医者不学无术,那么这个行为就是草菅人命的恶行。所以占卜是科学还是迷信,完全取决于从业者的职业水准,而与这个学科的研究方向无关。
  既然老易专门提到易经,恰好我对易经也有一知半解,拉面送来还有一段时间,于是我就和他调侃起来:在易经里面,这个“易”字是变化的意思,是生生不息的变化。难道老易你这个人的性格很善变?
  日期:2012-09-01 22:58:33
  老易呵呵一笑,道:“易”也可以读成“一”,“易”是不停地变化,而“一”是永恒的不变。“易”是“一”发出的变化,而无论怎么样变化,都是不变的“一”。
  我问:那你说的这个“一”在哪里呢?
  老易道:它无所不在。

  我抬起手,指指四周:你看看这些墙壁、桌子、服务员、男人、女人,还有跑来跑去的小孩,请问,“一”在哪里?
  老易道:你所看到的东西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则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的,更小的粒子是由比它更小的粒子构成,最后到了光子,光子就是某种振动形式的能量。
  我问:那是不是说,世界万物本质上都是能量,只是以不同的振动形式来存在?
  老易点点头:可以这么说。
  我问:那什么是能量呢?

  老易挺直腰身,顿时来了精神:这个问题问得好!
  老易举起两根筷子,道:假设这是宇宙的基本物质,两个“一”,能理解吗?
  我点点头。
  老易把两根筷子拉开少少距离,道:现在这两个“一”出现了相对的位置,出现了“势”,这个“势”就产生了能量,就是“势能”。
  这个我就有点不解了,两个物质的相对位置居然能够产生能量,这个怎么理解?
  老易微微一笑,并不说话,他拿起一杯茶泼到地上,地面上顿时出现了一小滩水的印子。我没有说话,只是看,我知道老易准备向我演示什么。

  老易从我面前拿起另外一个茶杯,然后用手指蘸茶水,一下一下地弹向地面,不一会,地面上出现了一朵玫瑰花的形状,当然了,是水印勾勒出的轮廓。
  2500年前佛陀在灵山会上对迦叶尊者拈花微笑,印度禅宗由此创立。如今老易在我面前泼茶画花,难道他也想演绎出一个典故?
  我觉得很有趣,但是并不吃惊。这种弹指画花的技巧其实并不神奇,一般人稍加练习都能做到,只是画得好不好就大不一样了。坦率地说,老易这朵玫瑰花画的还是不错的。
  老易道:从物质的角度看,这两个水印都是由一样的物质构成的,但是你能说它们是一样的吗?如果不一样,那么,差别在什么地方呢?
  我没有出声,似乎感悟到了什么,但是又没有触及到清晰的东西。
  老易从背包里面拿出一本书,道:你看,这是一本小说,里面有文字,通过文字我们知道了里面的故事情节,于是我们被感动,我们可能会流泪,我们可能会在未来做某个决策时被它影响。概括地说,我们确确实实地是被某种力量所影响了,而这种力量躲在哪里呢?就在“字”里面,而“字”是什么,就是一笔和一笔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位置的不同向我们传递了信息,对我们造成了某种作用力,这就是能量。如果这本书里面是杂乱无章的笔画,那么,耗费了同样的纸张,同样的油墨,这本书却少了某种能量。

  老易把书放回包里,然后道:所谓的“能量”,就是能够对其他东西产生作用的力量。它是一种势能,它发自“一”的相对位置。例如,正负电荷的相对位置产生了电能,磁力两极的相对位置产生了磁能,熵值的相对位置产生了热能。
  我略做思考,然后问:那么,是谁创造了“一”呢?
  老易道:是“空间法则”创造了“一”。
  我皱了皱眉头,显然,老易说的这些东西开始超出了我能够理解的范围了。
  老易喝了一口茶,道:这样吧,我从头来和你介绍一下这个世界形成的过程。首先你要区分“世间”和“空间”这两个概念。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个世界上有万物,这些都统称为“世间”。这个“世间”存在于一个由长、宽、高、时间等维度定义的维度“空间”里面。而所谓的维度“空间”,其实就是某个“空间法则”能够施加影响的范围,一个法则就打开了一个维度空间。

  我点点头,表示虽然有些难懂,但是我还是勉强可以跟得上。
  老易继续道:最初,先有了一个“空间法则”,然后较高级别的空间能量被注入,空间能量在“空间法则”的支配下转化成级别较低的世间能量,世间能量有“凝固形态”和“流动形态”这两种形态,它们极性相反,一阴一阳,这两种形态的世间能量分分合合,就构成了世间的万物。
  我道:“流动形态”的能量是不是我们平时说的热能、风能、动能之类,“凝固形态”的能量是不是类似于金属、石头、分子、原子之类?
  老易道:虽然不完全精确,但大致如此。
  我问:那么,又是谁创造了空间法则呢?

  老易用筷子朝上指了指,呵呵笑道:这个只有天知道了。
  我一愣,片刻之后才明白老易的这句双关语,于是也笑道:没错,这个确实是只有“天”才会知道。
  呵呵的笑声中,我的脑海突然灵光一现,我想起老子《道德经》的第一句经文:“……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还有《道德经》的第四十二句经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我忽然发现,这两句经文我居然都读懂了。
  我心中暗暗一震,忍不住悄悄地重新打量了一下老易。
  老易似乎并没有注意到我的态度变化,他微微一笑,道:我好久没有和一个人说这些话题了,这两天有没有兴趣,我们一起走走,随便聊聊?

  我道:好啊,不过,你能不能先让我知道你的职业?
  老易道:我是一个物理学家。
  日期:2012-09-08 21:44:12
  第二章认知(上)
  从面馆走出来已经是傍晚,我背着包和老易漫步走在去酒店的石板小路上,沿路欣赏着小镇入夜的美景。街上的行人并不多,明明暗暗的灯光像是一串串各色的珍珠镶嵌在群山黛影之中,优雅的萤火虫忽闪忽闪地在头顶上的枝叶间飘过,一阵山风吹来,浑身一股清亮透彻的感觉。
  好景不能错过!
  我拿出相机,摆好三脚架,毫不客气地拍了几十张夜景。老易面带微笑,站在一旁看着我在忙乎,却并不说话。
  日期:2012-09-08 21:46:38
  虽然是在摄影,但是我的脑海里仍然在琢磨着老易刚才在面馆里说的东西。我用手比划了一下四周,问道:你看,这山,这水,这树,这灯,这萤火虫,它们是如此的千差万别,它们真的是同样的东西构成的,只是振动的方式不同?
  老易点点头,道:是的。你看看这灯光,五颜六色,好像很复杂,其实很简单,都是光子,只是振动的频率不一样,所以人感觉到了不同的颜色。还有声音,你现在听到的牛蛙低吼声,树叶的沙沙声,小孩的欢笑声,也只是声波振动的频率不同,如是而已。更加关键的是……

  老易突然停顿了一下,他转过脸看着我的眼睛,用一个缓缓的语速说道:你现在所看到,听到,感觉到的,未必真实。
  我吃了一惊,在炎热的夏夜,不觉中竞冒出了少许冷汗。
  我问:你的意思是,我现在看到的这一切都是假的?
  老易道:不是,你现在看到的都真实存在,但它只是真实存在的一小部分,很小的一部分,小到它甚至不能代表全部。
  我很坦率地说:我不明白。
  老易道:你是搞摄影的,我们就拿光和影来分析吧。摄影作品中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为什么会有彩色的呢?是因为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彩色,于是人们就生产了彩色相机,有了彩色照片,就有了色彩在设计、工业、艺术等各个领域的应用。我们把这一切都视为理所当然。但是你有没有设想过,假如我们人类的眼睛只能看到黑白,不能看到彩色,会有什么结果?

  我感觉到了一丝灵感,我一边抓住这些灵感,一边飞快地梳理我的思路:假如我们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只能看到黑白,不能看到彩色,那么,我们人类就会根本没有色彩的概念,没有和颜色相关的任何产业,在其他生命形式的眼中,我们人类的衣服颜色都是乱七八糟的,街上汽车的颜色也是乱七八糟的,但是在人类的眼里它们都是灰色,只是浓度不同而已。没有彩色电视机,没有彩色照相机,我们的艺术只有灰度和线条的概念。

  老易点点头,对我的思维反应速度表示了认可。
  我继续着我的思路:……..,但是,即使我们人类压根儿就没有色彩的概念,但是色彩在这个世界却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我们的身体没有能力去感知它。
  天啊,我又一次冒出了冷汗,因为我想到了其他更多的东西。
  老易似乎看出了我内心的恐惧,他接过我的话,道:你猜对了,其他东西也是这样。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完全受到身体感觉器官的制约,眼睛带来了光和色的概念,味蕾带来了味道的概念,耳膜带来了声音的概念,鼻子带来了气味的概念,皮肤带来了温度和质量的概念,等等。但是,这些难道就是宇宙间一个物体的全部属性和定义吗?

  我道:显然不是。我们人类所了解的,只是我们的感官能够感知的,它或许只是物质诸多属性中极小的一部分。或者说,对于眼前这些事物,它们究竟是什么,究竟还有哪些属性,其实人类是不清楚的,因为根本就没有那些概念。比如说,最近有科学家就发现长途迁移的鸟类能够感知地球的磁力线,它们沿着磁力线飞行,所以就不会迷路。但是在这之前,人类根本就无法想象磁力线是可以被感知的,因为我们没有这个器官去感知它。

  老易道:没错。再进一步,即使是人类有概念的东西,由于感觉器官的能力所限,人类能够认知的范围也相当狭窄的。比如说声音,人类只能听见一个很窄的声波范围,超声波和次声波人类就无法听到。比如大家都说太阳光能够分解出7种颜色,难道真的只有7种?比如色彩中的三原色,原色真的就只有3个?还有味道、气味等等,都是这样。

  我点点头,表示认同。
  老易接着道:刚才这两种情况其实还不算什么,重要的是接下来这两种情况,即使是人类有概念有能力感知的东西,一样可以“骗过”人类的认知能力。
  我道:哦?
  日期:2012-09-09 15:39:28
  第二章 认知(下)
  说话间,我们正好经过一排芒果树旁,初夏季节,芒果尚未成熟,几个一簇几个一簇地挂满了枝头,青绿色的表皮上透着一层白色的光泽。其中一个特别大的芒果垂下来几乎要碰到我们的头发,老易一伸手把它摘了下来。
  老易道:我们先来看第三种情形。比如这只芒果现在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开始对它进行认识,它首先在性质上是一种物质,它的形状是椭圆的,颜色是青色的,重量是100克左右,气味是芬芳的,等等。当我们在脑袋里面思考小芒果的时候,我们思考的其实是标题为“小芒果”的一组定义,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小芒果的时候,我们接触的不仅是一组定义,还有蕴藏在这组定义之中的能量。

  我道:不错。但那又怎么样呢?
  老易把小芒果放进他的背包,然后道:现在我的背包里面是不是有一个芒果呢?
  我道:当然。
  老易微笑道:你和我怎么确定在我们没有认知它的时候,它仍然还在背包里面呢?
  我有点迷惑了,我只能苦笑道: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老易道:假如,我说的是假如,有这么一种情况,这个小芒果在我们没有认知它的时候,它只是一组定义,能量并不在其中,而一旦我们开始认知它的时候,它的能量瞬间回到了定义之中,形成一个常见的客观实体。你怎么分辨呢?

  我没出声,我在琢磨老易这番话的内在意思。
  按照我们一般的理解,这个芒果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是在我们面前还是在背包里面,它至始至终都是能量和定义的组合体,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实体。
  但是或者,当这个芒果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观察它、研究它,和它相互作用,这时候它处于我们人类的认知之中,它是能量和定义的组合体。然而,当它被放进了背包里面,离开了人类的认知范围,它的能量完全可以通过某些特殊的通道离开,一段时间之后,当我们需要找到这个芒果,我们打开背包的拉链,这时候芒果即将被纳入人类的认知范围,于是通过某种特殊的机制,能量瞬间又回到了定义之中,这样,我们从背包里面拿出来的仍然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小芒果。

  再或者,根本无须等到我们做出实际的动作,当我们的意念一想到这个芒果的时候,它的能量就回归了。当它不在我们的意念中时,它只是一组没有能量的定义。
  这些假想太疯狂了,我一时半会很难接受,即便它们只是一种“假想”。
  这违反世界物质性的观点吗?好像也没有啊,无论是能量还是定义本身,本质上都是物质的,只不过这个物质并不像我们原来以为的那样安分老实,它会经常“神出鬼没”,还能够和人类的意识来个激情互动。
  过了一会,我的心情慢慢平复下来。仔细想想,其实这个假想和我们平时玩的电脑游戏的原理也差不多,比如我们玩偷菜游戏,在我们没有进入界面时,它只是一组设定,没有具体的样子,而当我们进入游戏之后,活生生的细节就显现在我们的面前。
  我很勉强地对老易笑了笑,道:你说的这种情形确实比较新奇,不过细想一下,也不是没有可能的。那么,第四种情形又是什么呢?

  日期:2012-09-09 21:52:55
  老易把那个小芒果从背包里面拿出来,然后放在我的手心,道:现在,这个芒果就在你的手上,你完全可以全方位地感知它。那么,你确定它现在一直都老老实实地呆在你的手上,中途没有不断地离开吗?
  我完全糊涂了,心中一片茫然,我的思维速度已经跟不上老易的节奏了。
  老易道:你应该知道动画片的原理吧?
  我点点头。根据相关资料记载,人眼观看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上,感光细胞将成像转化成光信号并由视神经输入人脑,大脑就感觉到了物体的图像,但当物体移去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要延续0.1-0.4秒钟的时间,人眼的这种特性被称为“视觉暂留”。所以,只要一个动画片在1秒钟之内播放10张以上,人眼的感觉就像是看到了一个连续的画面。

  老易道:人类不仅在视觉方面有暂留效应,在触觉、味觉等等方面都有暂留效应,我们可以统称为人类的“感觉暂留效应”。现在问题来了,假如,我把这个芒果从你的手上拿开,芒果的感觉还可以在你的手上保持0.1秒钟才消失,那么只要这个芒果在每隔0.1秒的时间段里出现在你的手上一次,无论它每一次停留的时间是多么短暂,你仍然会感觉它一直都在你的手上,因为你的感觉一直都没有中断过。

  我想了想,道:没错。
  老易继续道:如果这个芒果能够做到每次只停留0.01秒,那么在0.1秒钟的时间段里面,它可以出现10次。也就是说,它可以让10个人同时感觉到他们的手上有一个芒果,虽然实际上只有一个。你明白这里面的含义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