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从蛮夷到正统的涅槃--楚国史话
作者:
神弓射雕
日期:2009-8-9 10:54:00
题记:
楚国,发迹于南蛮之地,从与中原进行激烈的对抗到与中原文化的交融,再到成为中原对抗暴秦的依托,终于完成了与中原诸国的融合。
在被秦国灭国之后,却死而重生,反而迸发出更为强大的力量。从张楚到西楚直到汉朝的大一统,终于完成了凤凰浴火重生的涅槃。造就了今日的汉族人。
本文主要为了记述整个演变的过程。
现在一般的说法是汉沿袭了秦的制度,但我实在不敢苟同这种观点,因为我根本找不到汉沿袭秦的证据,难道这种说法仅仅只是法家学者们想抬高秦始皇的作用而臆造出的观点吗?
秦的制度是郡县制,辖下只有只有官没有王,而汉初采取的是楚国采用的分封加郡县的制度。刚开始,那些诸侯王的权利还非常大,可以自行制作钱币,自行收取税负。使汉初皇帝的主要目标就是削藩。
显然,汉的制度和秦没有任何关系。
治国思想上,秦使用的是法家思想,而汉使用的是楚国原来的道家思想。也没有任何的相同性。否则,贾谊的《过秦论》猛烈抨击法家的治国思想就不会得到那么多的共鸣。
也许有人会说,法家本来就是从道家脱胎而来的,二者本来没有大的区别。
这其实是将老子的道和楚国治国的道混为一谈而造成的。
在楚国治国之道中,根本就没有愚民的内容,楚国的治国之道的“无为而治”,指的是不过多的干预百姓的生活,即“治大国如烹小鲜”。而老子之道治理的根基则是“愚民”,其所谓的“无为而治”,指的是在政府的谎言之下,使人民都生活在愚昧之中,即使有聪明的人也因为政府的高压而不敢说真话。即“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矣。”显然,在治国思想上,秦汉也没有任何关系。
文字,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自然要使用统一的文字了,这个在周朝既是如此,只是因为后来各国纷纷自立为王,礼崩乐坏,才造成各国文字有所差异。
汉代没有采用原楚国的文字,但也废除了秦小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方便和规范的文字—隶书。这是因为文字作为沟通的工具,必然的发展途径。就如用了简化字,普通人自然不会再去学写繁体字的道理一样。
秦所谓统一文字的功劳其实是无功受禄,远没有哪些私自修改文字的小吏的功劳大。
现在还有一些所谓的专家倡议要恢复繁体字,真不知该如何评价他们。呵呵。
日期:2009-08-09 10:56:05
1.
约于公元前1100年左右,岐山地区在日后被尊为周文王的西伯候姬昌治理下日益繁华,人民安居乐业,一片祥和之气。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那个时代虽然信息不发达,但是姬昌贤德的名声还是不胫而走,传言最主要的有二点:
1、岐山出了一个圣人,以至于凤凰鸣于岐山。
2、西伯姬昌实行仁政,尊老爱幼,礼待士人。
在这个良好的名声吸引下,当时的二个名士伯夷和叔齐因为姬昌善于敬老而前来投奔姬昌,得到了姬昌丰厚的优待。随后,太颠、闳夭、散宜生、辛甲大夫等一大批士人们也纷纷前来投奔姬昌,许多部落也举族前来投奔西歧。
一时间,西歧大有天下归心之势。
这一天,西歧来了一个衣着古怪,刻着文身,风尘仆仆的老头,声称要见姬昌。
这个人就是被楚国尊为开国之宗而被祭祀的鬻熊。
当时他还只是南蛮中一个部落的首领。
当时的周,是商朝一个举足轻重的诸侯,地位显赫。
商朝统领诸侯,以中国自居,对于中华文化之外的夷、蛮、戎、狄之辈自然有所轻视。
面对来这种化外之人自然并不看重。
但因为姬昌一贯尊重士人,还是亲自接待了这位来自南蛮的老人。
“老人家,你不远千山万水来到岐山,不知是为何呢?”
“我来的目的是辅佐你管理好国家的。”
姬昌听到鬻熊的话不禁笑了:“可惜,你已经太老了。”
“若是让我和你一起去打猎,我自然是太老了,但是若让我和你坐在一起策划治国之计,我还很年轻啊”
姬昌听到鬻熊的这番话,不禁对这个南蛮另眼相看,开始态度谦恭的向其讨教治国之道。
鬻熊提出了一套治国方案,大得姬昌的认可。于是,姬昌以对待老师的态度对待鬻熊。
这套方案的的核心是“发政施仁谓之道,上下相亲为之和,不求而得为之信,除天下之害为之仁。”
鬻熊不但是楚国的开国者,还是道家的先驱,《汉书.艺文志》就把他列为“道家”。
写下《道德经》,开创道教的老子,也是楚国人。可以推断,他的思想来源就是鬻熊的治国思想:与民生息,无为而治。当然,老子的《道德经》不但将道进行了系统化的整理,并且掺入了愚民等初始道家理论中没有的,流毒无穷的思想。
这也是楚国主流的治国思想,是楚国能持续强大的原因之一。
而姬昌的治国思路就是仿照周朝的先圣古公和公季的仁政之法,也是沿着这条道路进行的,所以姬昌和鬻熊一拍即合。
一个来自南蛮的老人,怎么会有让姬昌称为老师的学问呢?这还要从鬻熊所在的荆楚部落的来历说起。
日期:2009-08-10 11:16:07
2
这个后来发展为楚国的部落并非一直处在荆蛮之地,他原来是处在中原地区,后来因为战乱才流落到南蛮荆楚之地。
根据史记的记载,楚国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
黄帝有二个儿子,一个是玄嚣,一个是昌意。
昌意的儿子就是帝颛顼高阳。夏朝开基者大禹是颛顼的孙子,鲧的儿子。
玄嚣的孙子是帝喾,商的开基者殷契,母曰简狄,是帝喾次妃。周的建国者后稷的母亲姜原是帝喾的元妃。虽然殷契和后稷都被说成上天神人的儿子,但这两支实际都是源于帝喾。
也就是说夏是传自昌意,商、周则是传自玄嚣。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周在商朝得到重用而后来形成楚国的这一和夏朝血缘较近而和商朝血缘较远的部落会流落到南蛮之地了。
昌意这支的颛顼,是许多姓的共祖,从颛顼这里一般就开始分支了。
帝喾时期,高阳的重孙重黎做火正,也就是管理火的官员,因为在任工作表现很好,将用火的知识传遍天下,所以帝喾给他取名为祝融。
祝融是火正的尊称,也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火神,
屈原在离骚中说自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就是说自己是高阳和祝融的后代。祝融,字正,叫做祝庸。伯是他的爵名。
帝喾时期,共工氏部落发生了叛乱,帝喾命令重黎剿平叛乱,但重黎却被共工氏部落击败了。于是帝喾就在庚寅日杀死了重黎,而任命重黎的弟弟吴回率部剿灭了叛乱。
平叛的吴回再次被封为祝融。
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依次为昆吾、参胡、彭祖、会人、曹姓、季连。
楚国人是老六季连这一只的后代。
祝融部落在夏朝作为与夏同源的一只,一直生活得较为安稳,但随着商朝的兴起,他们的好日子到头了。
日期:2009-08-11 14:31:18
3
在古文中,夏字是一个拿着大斧的人的写意,按照这个字的创建来看,夏朝人应该是崇尚武力的民族。
商字的本意是货物,说明商朝人在早期主要从事的是买卖。
但奇怪的是,根据史料的记载,夏朝在建国以后,并没有经常打仗。反而是商朝人却极为崇尚武力。
从商汤革命开始,商朝就以暴力征服四方;直到殷纣灭亡之前,还发动了平定东夷的战争。
从考古得到的甲骨文上也能看到整个商朝频繁发动战争,整个朝代也在不停的征伐中经历着强弱的变迁。
这是因为商人们游走于各个部落,难免受到其他部落的排斥,以至于贸易受阻。
同时,他们对于各个部落的实力状况和虚实都了解得更加透彻。
不断的游走于陌生人间,这本来就是需要有冒险精神的人才能做到。况且,他们对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有明确的目标,这些都使商人们成为对武力狂热追求的动力。
一旦强大起来,用武力打开贸易的通道就成了必然之举。
妇好墓中发现大量原产于新疆的蓝田玉,说明商朝的贸易触角已深入新疆。妇好本人则南征北战,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女将军,想来她也参与了通过武力开通这条商路的战争。
古今中外的历史无一例外的表明:崇尚商业的民族一旦变得强大,就必然会成为喜爱疯狂扩张的军事帝国!而农耕民族则偏向于保守和内敛。
随着商朝的兴起,开始了商汤革命。祝融各部都成为了商朝打击的对象,商汤有一个著名的张网政策,即放开三面,只堵一面。这也是典型的商业民族的特点,他们要的是地盘和资源,并不在乎当地人是否臣服。而农耕民族则更在乎当地人的臣服。
所以,商汤革命的结果就是其他的民族开始纷纷逃离家园,四方流离。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祝融各部分崩离析,出现了祝融六姓或八姓的四处流落的局面。
季连部就在这一背景下,被迫离开故地新郑一带,辗转南下,从此居住在中国和蛮夷之间,处于丹淅、荆山和汉水流域一带。
史载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这以后,家道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地区,史无可考。
随着和当地土人的融合,季连部的风俗习惯逐渐和当地的蛮人一致,并且以南蛮自居。
但他们从北方带来的先进技术,特别是农耕技术和先进的农具,极大的提高了当地的生产力。他们还带来了先进的战争武器,这些因素促使这只流浪而来的部落确立了领导地位,形成了后来的荆楚部落。
由于季连部以少数人而领导南蛮各族的这种融合方式,导致了后来鬻熊的以和为贵,与民生息这种有利于各民族团结的治国思想。这也是道家思想的发源点。
对于战争的渴求,对于开疆的期待,都决定了商朝对于这个部落的征伐不会停止。
随着商朝开疆的步伐,荆楚之民奋起反抗,也越来越激烈。
到殷武丁时期,发生了一场见于史载最激烈的战争。这场战争载于《诗.商颂.殷武》:“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裒荆之旅。”
可见这次战争规模很大,商王朝一直进攻到了荆楚的腹地,而荆楚反击的力量也不小,能与强大的商朝抗衡并保持部落不灭。
正是和商朝积怨已深,所以看到周的兴起,看到了消灭商朝的希望。鬻熊才不顾年迈的身体,不远万水千山,来到西歧辅助西伯姬昌。
日期:2009-08-12 18:47:53
4、
在姬昌治理下的周,人民生活安定,夜不闭户,甚至处理诉讼的人也下岗了。于是,各路诸侯纷纷归附于周,大量的部落主动迁居于西歧。
历朝历代都有小人。这时,一个小人崇侯虎开始在纣王面前说姬昌的坏话:“西伯候积善累德,现在天下的诸侯纷纷归附于他,这将大大的不利于您啊”。
“积善累德”也是罪过?
对!这是在帝王家天下中最大的罪过。因为它属于身处下位的人想代替领导行使责任。
这是中国历史统治不二的法则,晋成公因为不明白这个法则,所以三家分晋了;齐景公因为不明白这个法则,所以田氏代齐了。
加之,纣王任命姬昌为西伯候,与九侯、鄂侯并为三公。九侯的女儿被纣王纳入后宫,因为不喜淫乐,纣王就把她杀掉,把九侯也剁成肉酱,鄂侯争辩几句,也被做成肉干。
姬昌听到这个消息,暗自叹息。这件事也被崇侯虎得知,并告诉了纣王。
于是,二罪归一,殷纣将姬昌囚禁于羑里达七年之久。
看来纣王并没有完全理解姬昌第一条罪状的含义,在姬昌这两条罪状中,他更看重的是姬昌干预了他的私生活。
所以,在闳夭等人进献美女,宝马和靓车以换取姬昌时,纣王将姬昌放回了西歧。
不但如此,因为闳夭等人进献的有莘氏美女十分美丽,十分称纣王之心。于是纣王乐呵呵说“这个美女就足以让我释放姬昌了,何况送这么多的礼物呢?”一幅典型的爱美女不爱江山的嘴脸。
见纣王高兴,姬昌则乘机请纣王废除了砲格之刑。这又是一个收买人心的重大步骤。
可惜,纣王还是不能了解这种请求背后的含义。不但同意了姬昌的请求,还授予姬昌弓矢斧钺,将征伐的权利给了姬昌。并且对姬昌说:“说你坏话的人是崇侯虎。”意识就是说你去打他吧。
由此可见,纣王不但残暴,而且愚蠢。当然,这要以史料的记载真实为前题。
在姬昌死里逃生离开羑里返回西歧后,就不再朝拜商朝了。而是任用贤士,养精蓄锐,四处征伐以扩充实力,随时准备着与商朝决一死战。
公元前1122年,在姜子牙的指挥下,武王姬发率领八百诸侯在牧野击败殷纣,消灭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此时,鬻熊已死,荆楚在鬻熊孙子熊狂或重孙熊绎的带领之下,作为八百诸侯之一参加了周灭商的战役。
以其实力而言,还应该是一只重要的军事力量。
但是武王封侯多以本族为主。加之荆楚属于南蛮地区,向为中原所轻视,所以未能得到封侯的待遇。
不过,还是俗话说得好,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在不久后,因为一次机遇,荆楚部落正式得到封赏,成为周的一方诸侯。
日期:2009-08-12 21:52:35
5、
楚国历史,与周及周所封的各诸侯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所以,我们有必要先大致了解一下周所封诸侯的情况。
先从武王的兄弟开始吧。
周武王姬发是周文王姬昌的二儿子,与武王同母的有十兄弟。
长子曰伯邑考,在《封神演义》中是一个著名的人物,为妲姬陷害而死。被纣王做成了肉丸给姬昌吃,姬昌为了报仇忍痛吃下十二颗,回到西歧后,吐出十二个伯邑考灵魂所寄的白兔。
史料中说早亡,其封国未见于史料。
次曰武王发,即为武王姬发。
次曰管叔鲜,武王封叔鲜于管,故叫管叔鲜。后来与蔡叔度及纣王的儿子武庚一起造反,被周公旦所平,身死族灭。
次曰周公旦,武王封之于鲁,孔子的故国。为楚考烈王所灭。
次曰蔡叔度,武王封叔度于蔡,故叫蔡叔度。参与管叔鲜及纣王的儿子武庚的造反,被周公旦所平。被流放。后周公还封其子胡于蔡。为楚惠王所灭。
次曰曹叔振铎,武王封之于曹,为宋景公所灭。
次曰成叔武,武王封之于成,其封国历史未见于史料。
次曰霍叔处,武王封之于霍,小国,为晋献公所灭。
次曰康叔封,武王分封之时年龄尚小,未得封侯。到成王时期被封于卫,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灭国。
次曰厓季载。武王分封之时年龄尚小,未得封侯。成王时位列三公。其后所封国的历史未见于史料。
其他的封国:
吴国;虞国:姬昌的爷爷叫古公覃父,他是将周部落迁到歧下,并使周部落变得强大的开基人。后来被尊为周太王。
他有三个儿子,长子叫太伯,二子叫仲雍,三子叫季历。季历所生的儿子是文王姬昌。
姬昌出生后,有一个叫赤爵的神兽口中衔着一封丹书来到姬昌家。丹书上写着“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凡事不强则枉,不敬则不正。枉者废灭,敬者万世。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不仁守之,不及其世。”古公覃父以为这是上天给的一个启示。于是有意将位置传给季历以便将来姬昌能够继位。
得知这个消息后,太伯和仲雍为了顺利地让位给季礼,就跑到南方荆蛮之地,文身断发。表示自己已经不再遵守中原的礼仪,而成为了蛮夷之人。这样,古公覃父就顺利的将位置传给了季历,季历死后再传给了姬昌。
到姬发灭商建周之后,找到太伯和仲雍在荆蛮的后代,当时他们已经成为了部落首领,称自己的部落为句吴。于是,姬发封周章于吴,在荆蛮地区。封周章的弟弟虞仲于虞,在中原地区。均为列侯。
虞国在春秋时期为晋所灭;吴国为越所灭。
因为是姬发爷爷辈所建立的国家。按资排辈,吴国在史记世家中位列第一。
日期:2009-08-13 11:32:38
6、
齐国:齐国的建立者是历史上一个传奇的人物――姜子牙。姜子牙是炎帝的苗裔,伯夷的后代。本姓姜。因为其祖先受封于吕,所以姓吕,叫吕尚。
姜子牙年轻时曾经为纣王之官,后因为纣王无道而弃官。听说姬昌为大圣贤之人,所以来到西歧。年老后在渭水之滨直钩垂钓以吸引文王的注意。
一次,姬昌要出外打猎。按当时的规矩先算了一卦。谁知算出一个奇怪的卦象,说这次打猎“所获非龙非螭, 非虎非熊。”而是“霸王之辅”。果然,姬昌狩猎时在渭水的南面见到了姜子牙。
姬昌与姜子牙一谈,大喜过望,不由感叹到“我的爷爷太公说过,当有圣人来到周,我们就可以兴旺发达了。看来你就是我们太公所说的圣人啊,我们太公想你想了好久了。”于是,姜子牙又被称为太公望。一般称为姜太公。
姜子牙在辅佐姬昌之时,曾与散宜生、闳夭等人共同谋划将姬昌从羑里救出。
随后,指挥了姬昌扩大势力范围的一系列战争:伐犬戎;伐密须;伐耆国;伐邘;伐崇侯虎。并在随后迁都于丰都。使天下三分之二的地方都归属于周的管辖。
文王死后,武王姬发继位。姬发对姜子牙师之、尚之、父之,合起来称姜子牙为尚师父。由姜子牙全权负责伐纣之事。
姜子牙也是历史上的武圣,直到宋朝才被关公所取代。
伐纣成功后,封姜子牙于齐。后为陈(田氏本姓陈)氏所代。
整个周的建立中,姜子牙的功劳最大,又是武王的义父。所以齐国在史记世家中位列第二。
燕国:武王的本族亲戚召公奭,辅佐武王灭纣有功,被封在燕。后来为秦所灭。
召公奭是一个很有权利的人,成王时他和周公旦权利相当。自陕以西,由召公管辖;自陕以东,由周公管辖。
晋国:受封于成王时期,开国者叔虞是成王的弟弟。
当时,唐国叛乱,成王在平定叛乱后,拿了一片桐树叶和还是不懂事的幼儿的叔虞开玩笑说,“我把这片地方封给你,这片叶子就是凭证了。”
刚好在一旁的史官听到这句话立刻就要记下来。成王一见就急了,说:“我只是和他开开玩笑的,他这么小,如何能封侯?”
史官则回答说:“天子无戏言”。一句话说得成王哑口无言,只好将叔虞封于唐,称为唐叔虞。
后来其子燮将国名改为晋。灭于韩赵魏三家。
周武王将神农的后人封于焦,以奉神农祀。国小不足记传。
周武王将黄帝的后人封于祝,以奉黄帝祀。国小不足记传。
周武王将帝尧的后人封于蓟,以奉帝尧祀。国小不足记传。
周武王将帝舜的后人封于陈,以奉帝舜祀。后为楚惠王灭国。
周武王将帝禹的后人封于杞,以奉帝禹祀。后为楚惠王灭国。
其余还有几十个不足以记传的小诸侯,
这就是武王、成王时期大致的封侯情况。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以上的封侯中少了一个重要的诸侯,那就是宋。
关于宋的来历,则和楚国建国有密切的关系了。
日期:2009-08-13 23:56:10
7、
事情还是要从武王伐纣成功开始。
武王伐纣成功后,在内,殷商的残余势力依然非常强大,在外,有一些诸侯依然归附于殷商。这些都对新建立的周朝形成了巨大的危机。
为了遏制殷商的势力,武王将殷商的余民固定在其故都之内,并划分了三个区域,分别为邶、鄘、卫。其中邶由纣王的儿子武庚管辖;鄘由自己的弟弟管叔管辖;卫由另外的一个弟弟蔡叔管辖。以此来控制殷商余民,称做“三监”。
其后不到二年,武王在未完全稳定局面的情况下就死了。
当时,成王年龄还小,诸侯未附,形势依然十分危机。
于是由周公摄政,代替成王发布命令。
这就引起了当时诸侯的一片猜忌之声,此所谓“周公畏忌流言时”也。
其中以管叔鲜和蔡叔度反应最为强烈。他们手握重兵,不惜以兵戈相见来消灭周公。
更糟糕的是,与周公权力相当的召公奭也要求周公下野。
在这种情况下,周公只好开始逃亡了。
但是,因为当时中原诸侯一片打倒周公的声音,周公该逃到哪儿去呢?
中原地区是待不下去了。天下之大,又有何处可容我周公?
此时,周公想到了荆楚部落:
首先,荆楚部落虽为蛮夷,但却是颛顼的后代,与自己多少有些血缘关系。
第二,在武王伐纣之时,接触较多,有一定的交情。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儿很安全。
因为荆楚部落足够强大,是当时任何一个单独的诸侯不能抗衡的地区。而以成王号令纠合诸侯前来攻打,管叔鲜和蔡叔度还没有这个能力挟持成王。
主意已定就不再犹豫,周公逃到了荆楚部落避难。
此时,荆楚部落的领导人是熊绎。他热情的款待了周公。
他的热情款待在后来得到了周公丰厚的回报。
所以,其后楚国对于中原流亡来的人都予以了热情款待,包括晋公子重耳。
随着成王的成年,在翻看档案时发现了一些周公封存的档案。
这些档案包括成王即位时,周公因为害怕其年幼而被奸臣利用,于是暂时摄政时的心态表白,更重要的是一封在成王年幼病危时,周公向上天祈祷希望以自己替代成王而死的档案。
看到这些档案,成王深受感动,明白了周公并不是一个篡位之人。于是下令请回周公。
周公回到周后,流言依然没有平息,因为散布流言的人还在。他们就是管叔鲜和蔡叔度。
他们与手握殷商的残余势力的武庚联合起来,希望夺取权利。
这是有史可查最早打着“清君侧”旗号造反的人。
面对危机,周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说服召公奭和姜太公。
召公本来就是一个有德的贤人。召公治理国家时,坐在怀棠树下处理人们的诉讼。当召公死后。燕国的人民思念召公。一直不敢砍伐怀棠树,并作《甘棠之诗》来歌颂召公。
召公对周公的顾及主要是因为周公摄政,权利太大,怕他夺皇权。
有了这些档案,召公奭自然也不会再为难周公了。
同时,周公又给予姜太公所在齐国“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的权利,姜太公自然也站在了周公一边。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