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家祭如何告乃翁?——悲催的南宋覆亡史
作者:
独孤慕雨
日期:2012-10-8 12:49:00
前言——家祭如何告乃翁
受一些专家学者的误导,两宋的“积贫积弱”观念深植于国人心底。其实,此说大可商榷。差强人意的是,人们也知道两宋是中国帝制时代民族意识高涨的历史时期。所以如此,正是因为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始终没有摆脱边患的困扰。
后周世宗显德七年(960年),赵匡胤(927~976)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之后,在顺利夺取了后周政权之后,开创了赵宋王朝。
赵匡胤代周虽是武人发动的一场不流血政变,但他却冀望自己建立的帝国长治久安,已经隐隐显露出了追求文治的政治倾向。但帝国草创,开拓之事仍需仰仗武夫。所以,赵匡胤在位之时,五代重武的风气仍依然加以了保留。赵匡胤采取的是文武并重,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治国理念。
可惜的是,就在赵匡胤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却不明不白的于“烛影斧声”中,为后世留下了千古难解之谜。
大体的讲来,两宋的文官政治保守性,是开创于赵匡胤的继承者——赵光义(939~997)!
得位不正的赵光义在继位之初,就向世人宣称:自己要继承乃兄遗法:“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
赵光义这样说,也是如此做的。他在位期间,专注于免蹈五代覆辙,注重堵塞政治体制方面的漏洞,新君这样做,看似与保守没有干系。
事实上,继位后的赵光义也确实是想要有所作为的。但他却是个眼高手低的家伙,尤其是对于军事一道,与赵匡胤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等到对辽两次用兵铩羽而归,赵光义自己也中箭受伤。从此,产生严重“恐辽”心理的他只好实施消极防御战略。当南面试图恢复李唐对交州的管辖化为泡影之后,赵光义终于心灰意冷了。军事失利,但他也看清了边患暂时不足以动摇王朝统治的根基。于是转而将精力投入到了内政及文治的建设方面!
明明是倾向于对辽妥协,他却仍然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自我解嘲道:“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攘外必先安内”,其由来也久矣!
在他大力提倡之下,科举制在宋太宗年间得到长足发展。
兴盛的科举制,造就了宋王朝发达的文官政治。直至今日,东西方文明仍未能超越宋人开创的“精英政治”智慧。宋王朝对整个世界文明的重要性据此可见一斑!
日期:2012-10-08 12:49:17
文官政治,对政治的稳定与文化繁荣无疑具有深刻之影响。然而,物极必反,赵光义有意的崇文抑武,造成了整个时代的尚武精神缺失,军事萎靡不振。
可悲的是,赵光义运筹于九重之中,致败于千里之外,欲对辽求和而不可得。
他的愿望终于在宋真宗一朝实现了——景德元年(1004年)九月,辽萧太后(即萧绰、小字燕燕,953~1009)与辽圣宗(971~1031)母子二人亲自率军大举南侵。十一月底,辽军兵临澶州城下。
兵者,不祥之器也。辽朝大军倾巢南下,因不善攻坚,所以有意绕开了宋军重点布防的坚城,悬军深入的辽军其实已经犯了兵家大忌。
如果宋人坚壁清野不战,然后出奇兵批亢捣虚,辽军极可能折戟黄河北岸。
辽军的战略部署虽然并无高明之处,但宋廷的表现则更加不敢让人恭维了——镇守边关老于兵事的杨六郎(杨继业、杨令公之子)敏锐的察觉到了辽军的破绽,提议:“契丹顿澶州,去北境千里,人马俱乏,虽众易败…幽、易数州可袭而取。”对于杨延昭的正确建议,鼠目寸光的宋延表现却是“奏入,不报。”
杨延昭人微言轻根本不能左右整个战局,主帅北面都部署王超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是“阵于唐河,执诏书按兵不出战”。
宋延畏敌如虎,参知政事王钦若(962~1025)、签书枢密院事陈尧叟(961~1017)提议“南幸”。关键时刻寇准(961~1023)、毕士安(938~1005)力排众议,反对畏敌避战。真宗(赵恒、968~1022)无计可施,只好硬起头皮御驾亲征。真宗亲临前线,宋军士气高涨,辽军前锋大将萧挞览(?~1004)被宋军射杀。战争胜利的天平逐渐向宋廷倾斜,但宋真宗却一心想着化干戈为玉帛。
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宋廷与辽廷终于达成史称“澶渊之盟”的城下之盟。
宋真宗以屈辱为代价换来了期盼已久的和平,自此之后,宋廷朝野上下进入文恬武嬉的状态。为了弥补心底的缺憾,宋真宗不惜装神弄鬼,尊崇道教,伪造天书,挥霍民脂民膏,粉饰太平。宋廷举国上下掀起造神运动,“一国君臣如病狂然”,政治上更趋保守!
宋仁宗(1010~1063)在位期间,传统盟邦辽廷趁宋廷深陷与西夏战争的泥淖,落井下石、大敲竹杠。
经历百年的培养,宋统治者优礼士大夫终于得到了丰厚回报。军事不振,引的宋士大夫阶层自觉精神高涨。民族意识昂扬之下,士人不但喜谈兵事,更有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琢磨“富国强兵”之道!
日期:2012-10-08 12:49:46
士大夫中的杰出人物范仲淹(989~1052)与王安石(1021~1086)等人痛感于百年来政治上的“因循苟且”与“侥幸一时”,敢为天下先,开出了变法图强的济世良方,对宋帝国展开了自我救赎。
然而,积重难返,百年以来形成的保守官场,宋廷多数官员沉浸在得过且过的染缸日久,没有了大气魄与大器识。这些官员虽无大局观,却不乏小聪明与小伎俩。他们发扬了士人的劣根性,怯于公战却勇于私斗!置国家公益与百姓死活于不顾,自己不成功,却破坏他人成功;自己无策救国却竭力阻止别人努力。
改革,势必要触动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因为反对势力太过庞大,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变法”收效甚微。宋人展开的生产自救终告失败!
王安石之后,国事更是江河日下。就连宋仁宗不思振作、缺乏行政效率之政也成了值得缅怀的美好时光。
然而,宋王朝经济却迎来了最为繁荣昌盛的一个时期。北宋王朝经历了一百六十余年的稳定发展,至宋徽宗(赵佶、1082~1135)在位时候,国势进入了“太平极盛之日”。史称,“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宋王朝的经济总量攀上了一个令世人眩目的高度!
经济繁荣的表面掩盖了背后的深刻危机——和平百有余年来,宋廷“不识干戈”。
宋徽宗是一个天赋极高的天才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个昏愦无能的帝王。在蔡京(1047~1126)等奸臣的撺掇下,纵情声色犬马,竭天下以自奉。上梁不正下梁歪,赵佶在位期间,朝堂之间招权纳贿、货赂公行。
忘战必危,没有强有力的国防力量,繁荣与富裕无法得到保障,经济的繁荣只会引来觊觎者贪婪的目光。
事实证明了“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的想法只能是赵光义的一厢情愿。北宋的灭亡,恰恰是因为“边事”!
十一世纪初,与契丹人斗争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女真人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成了宋廷新的梦魇!
公元1115年,女真部族首领完颜阿骨打(1068~1123)仿汉制,称皇帝,建立大金国。面对勃兴的金王朝,短视的宋徽宗君臣却采取了联金灭辽的国策。
因为童贯(1054~1126)、高俅(?~1126)等人长年主兵,“军政大坏”的原因,被宋廷视为精锐的陕西军在攻残辽之时,却过早的暴露出了宋军外强中干的本来面目。无意之中发现宋帝国原来是只纸老虎之后,女真人在灭亡了辽国,旋即开始南下侵宋。
日期:2012-10-08 17:47:25
赵匡胤代周虽是武人发动的一场不流血政变,但他却冀望自己建立的帝国长治久安,已经隐隐显露出了追求文治的政治倾向。但帝国草创,开拓之事仍需仰仗武夫。所以,赵匡胤在位之时,五代重武的风气仍依然加以了保留。赵匡胤采取的是文武并重,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治国理念。
——宋的崇文抑武国策开创者乃是赵光义!
日期:2012-10-09 12:25:35
金宋关系与辽宋关系截然不同:辽人不过是宋的边患而已,而新兴的女真政权却有灭亡宋王朝的野心。金军与辽军不同,他们不但长于野战,而且也善于攻坚战。故此,女真人可以深入中原腹地,饮马黄河。
北宋京城开封本属四战之地,无险可守。面对金人的南侵,朝堂之上平素养尊处优的高官慌作一团,未能组织起有效抵抗。
得知女真人打上门来,宋徽宗干脆撂挑子给儿子,自己则第一时间直接跑路,离开了是非之地开封城。继位的宋钦宗(1100~1161),本来也打算步徽宗后尘开溜,哪知却被李纲极力谏阻之下,未能成行。(笔者以为,选择南幸暂避女真人兵锋不失为计之上者。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李纲(1083~1140)临危受命,立即巩固开封城防,汴梁军民众志成城,开封城得保不失。随着各地勤王之师陆续抵达,侵宋的金军已成腹背受敌之势。
完颜宗望(即斡离不,完颜阿骨打次子,?~1127)得知城中主战派占了上风,如果再不撤军后果堪忧。在勒索到一笔不菲的金银财宝之后,宗望引兵北返。
1126年,女真大军兵分两路,卷土重来。闰十一月,宋首都开封城陷落。宋钦宗出降,北宋灭亡。
这一年是宋钦宗靖康元年,第二年春,金军在开封刮地三尺,掳掠了无数的金银玉帛,以及皇帝宝玺、仪仗、珍宝古玩等物,席卷北返。并掳去亲王、后妃、娼优、僧道、百工、医卜等。钦宗与他的父亲太上皇赵佶也在被押解北去的行列之中。岳飞《满江红》中所说“靖康耻,犹未雪”说的正是这段屈辱的往事。
金兵进攻开封城前,钦宗的弟弟康王赵构(南宋高宗、1107~1187)奉旨前往金人军中议和。途经河北磁州,为知州宗泽(1060~1128)所留。开封城被围,钦宗派人潜出城中,任命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令他起兵勤王。开封城陷,女真人大肆搜捕皇室宗亲,尽数掳了北返。赵构因为不在城中的原因,成了宋太宗嫡系子孙中惟一的漏网之鱼。
女真人退走之后,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史称高宗,赵构仍沿用了宋的国号,他所建立的政权史称“南宋”。
史实证明,危难面前,保守派最容易堕落为投降派。
在蒙受了靖康亡国的奇耻大辱之后,痛失半壁河山的南宋朝廷,不但继承了赵光义的保守政治,并且更有了自己的新特征,那就是投降政治。
赵构登基之初,其立国规模,正是接受了保守派官员黄潜善(?~1130)、汪伯彥(1069~1141)的建议,准备割让黄河以北的土地人民,对金乞和。
令赵构沮丧的是:他所提出的以土地换和平建议,只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而已。女真人“搜山检海”将他撵的东奔西跑,赵构慌不择路,不得已之下“乘桴浮于海”。
不幸中的大幸——四大发明中宋人拥有四项专利权,指南针的技术在彼时已经广泛运用于航海之中!女真人不擅操舟弄桨之事,只好眼巴巴地看着赵构胜利大逃亡,望洋兴叹。
日期:2012-10-09 12:26:11
即使赵构被女真人追逐的丧失了性功能,但仍痴心不改,甘愿忍受偏安的局面,向金廷摇尾乞怜。
自汉武尊儒之后,儒学日益成为显学,孔儒的地位优于诸子百家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来而不往非礼也,为有益于炎刘的治道,作为投桃报李,董仲舒(前179~前104)适时的抛出了“春秋大一统”的观念。
按汉儒的观点,天下为分华夏与夷狄。华夏居中国,夷狄居四裔;华夏知礼义,夷狄昧廉耻。汉儒所以有如此不凡见识,正是缘于“尊王攘夷”的观念在春秋之际便已经深入人心了。
按《公羊传》所说便是:“内诸夏而外夷狄”,春秋之时的儒者已经在倡导共同构建和谐社会了——《左传》载:“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这正是孔子《春秋》所体现的“君天下”的一统思想。
女真人在中国横行无忌,又见南宋朝廷丧失了重新大一统之志,随着南宋作战力的提高,女真人也开始考虑双方媾和的可能性。
女真人崛起之初纵横东亚,主要凭籍的是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女真铁骑。半农半牧的女真人长于弓矢,惯披重甲,厚重的铠甲包裹全身只露双目。女真战士作战力顽强,能够虽败不乱,在重整旗鼓之后,可以发挥连续作战的精神。与契丹、西夏军不同的是,女真人不但擅于野战,而且善于攻坚,所以他们可以深入中原腹地。
在灭辽战争中,金军还学会了火药的使用与制作。如此一来,原本与女真人沙场争锋就不占据上风的宋军,就更不是女真人对手了。
女真人初入中原之时,表现勇敢的宋军一触即溃,胆怯的则望风而逃。宋军多是步兵,面对女真人的“快速反应部队”只有被动挨打的份了。宋军面对女真人的侵略铁骑,只有依托坚城竭力抵抗。王禀(?~1126)指挥的太原保卫战,正是宋军成功防御战的典范,宋军两次赴援太原失败,则已决定了未来开封城的陷落命运。
女真人初至中原,如入无人之境。史载,“有掳掠,无战斗!”
当时,女真骑兵总是在秋高气爽、弓劲马肥的季节南侵,北人不耐暑热多雨,等到天气转暖,就会退回北方避暑。善自谑的宋人总结了女真人作战规律道:“彼自寒来暑往,我则秋收冬藏”!
随着战事的推移,女真人悲哀的发现:他们在战场上的优势在渐渐消失!
南宋将领们在战争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对敌办法,从前马踏黄河两岸的女真人并非是不可战胜的。
建炎三年(1129年),女真人的铁骑跨过长江,深入到了烟雨江南。金军发起了渡江作战,既是其军事胜利的颠峰时期,也是宋金军事力量博弈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时期。
物极必反,女真人军事进展太过顺利,在长江以南遭遇了滑铁卢——
宋军大将韩世忠(1089~1151)指挥的黄天荡之战,女真人遭受重创。韩世忠以8000士兵与完颜宗弼(金兀术)率领的十万女真将士相持四十八日,屡败金军。岳飞(1103~1142)率军光复建康,将金军尽数驱逐出了江南。
绍兴元年(1131年),张荣率抗金义军在缩头湖大败金军,迫使女真人退到淮水以北。
日期:2012-10-09 12:26:38
金军见此路不通,转而开辟新战线,全力攻打四川,希望可以对南宋形成战略合围之势。如果四川、陕西有失,赵构偏安东南一隅的企图就会破灭。在这里女真人遭遇了另一个强硬对手——宋军界新锐吴玠(1093~1139)!关、陕虽失,但吴玠镇守的和尚原,却成了女真人难以逾越的屏障,杀金坪更成了女真人的葬身之所。
金军在和尚原之战铩羽而返之后,绍兴四年(1134年)卷土重来,女真人再次遭受了仙人关惨败,吴玠守蜀,金军蒙受了灭辽破宋以来两次重创。岳飞率军收复襄汉六郡,两年后再次挥师北伐。宋军从最初的溃败,到战略相持,进而到主动进攻,女真人军威进一步没落。
当南宋的军事实力已经增加到足以与女真人抗衡的时候,金人开始考虑“不战而屈人之兵”。
女真人对媾和之事,有一个附加条件——“必杀岳飞,而后和议可成”!
为了表示诚意,宋军必须要刀枪入库、自废武功!
本来按照这种发展态势,南宋即使对金保持一种不战不和、武装对峙的战略态势,已经自保有余了。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对于女真提出的议和,宋高宗居然有点受宠若惊了。仔细想来,赵构不过是出于私心罢了!对于恢复,他从来不做此想。当务之急,是怎么样解决各地手握军政重权的统兵大将,“武夫悍卒”,“凶于国而害于家,此不可不察也”。
北宋中期,朝野上下就有了“自古以来论边事者,莫不以和戎为利,征戍为害。”的共识,“和戎为利”——这是两宋统治者奉为圭臬的祖宗家法!
公允的讲,赵构绝不是一个昏庸之君。他所以迫不及待想要与女真人媾和,也是有历史原因的。赵宋立国源自赵匡胤发动的一场不流血政变,有鉴于此,赵宋统治者最担心的便是手下将领依样葫芦。
历代宋统治者对武将颇多猜忌,自从岳飞成为方面大员以来,更引起了赵构的严重关注。此前,迫于女真人的军事压力,还需要岳飞冲锋陷阵、依赖他的武功护卫自己的皇位与东南半壁江山。
眼见的女真人师老兵疲,无复当年之勇,自己的小政权偏安淮水之南可保无虞,赵构开始动了收兵权的心思。
明明是百年老店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赵家军”,现在却同时出现了“韩家军”、“吴家军”、“岳家军”之说。其中岳飞虽是后起之秀,却是南宋初年最出类拔萃的军事统帅。
赵构尤其无法容忍的是——岳飞属于刺头将军,动辄高呼“直捣黄龙,迎还二帝”!
本来赵构的最高指示是:“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以求胜”!岳飞却重视民间力量,“连结河朔”准备光复汴梁城。
岳飞以身作则,用“仁、信、智、勇、严”兵圣思想从严治军,打造了一支军经严明,英勇善战的“岳家军”。岳飞所部“冻死不拆屋,饿杀不打虏”,不但深受两河百姓拥戴,也赢得了对手金军的尊重与敬畏。
有如此股肱重臣,本是社稷江山之福。哪知赵构却不做此想!眼见岳飞军锋甚锐,收复两河失地有望,他却令岳飞侧翼的韩世忠、张俊(1086~1154)、杨沂中(1102~1166)、刘锜(1098~1162)等部从淮北召还,并下令陕西宋军停止向金军进攻。最高当局行事乖张,使得宋军两淮、襄鄂、川陕三大主要作战区域不能协同作战。事实上,岳飞所部已经成了孤军,犯了兵家大忌。
日期:2012-10-10 13:09:35
赵构一手制造了岳飞孤军深入之后,然后假惺惺道:“岳飞孤军深入,不可久留。”用金牌速递十二道圣旨,令岳飞班师。
岳飞眼见无数将士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大好局面,被朝堂之上的投降派所葬送,无比悲愤道:“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金兀术(完颜宗弼、?~1149)此前被岳飞所部痛击,被打的张皇失措,一旦省过神来,岳飞所部就会有被截断退路,陷入金军重围的可能。眼见形势危急,岳飞只得含恨班师。史载,得知诏令南返的消息之后,军民“哭声震野”!
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官场之中,从来都是功高震主,德高谤随。岳飞为人耿直、拒腐蚀永不粘,个人品德无懈可击,这些优秀品质在赵构眼中看来,正是他野心勃勃的表现。最犯忌讳的还有岳飞深得军心与民心!
岳飞无时无刻不忘的恢复情结,已经令赵构如芒在背,哪知他又哪壶不开提哪壶的建议赵官家立嗣。岳飞此举,可能是考虑到如果自己“地捣黄龙”迎还二帝之后,赵构身份尴尬,所以建议赵构早日立嗣,这样一来可以昭告世人“天命有归”。岳飞一介武夫,忠心耿耿,却忽略了王朝历代统治者最担心的就是武夫重演“黄袍加身”。
这一年,宋高宗才三十岁,他唯一的儿子赵旉早在八年前就因受惊吓而夭折。鲜为人知的是,赵构正在榻上大展雄风的时候,女真人忽然掩杀而至,赵构受了惊吓之后,从此得了心因性ED,失去了生育功能。即使是偏安一隅的小朝廷,赵构也希望是将来传给自己儿孙。现在立储,等于是建议圣明天子让贤。
赵构辛苦耕耘,却只能是白费辛苦,颗粒无收。这本来是宋帝国的国家机密,岳飞的建议,无意中向世人泄露了圣明天子性无能的秘密;更是触犯了宋祖宗家法中武将不得干政的大忌!
岳飞在懵懂之间,已经成了最高当局的眼中钉、肉中刺。在赵构的授意之下,“挟虏势以邀君”的南宋第一权相秦桧(1090~1155)充当了黑打手,积极为赵构奔走与金人媾和和削夺大将兵权之事。
岳飞在抗金之事上固执已见,而女真人提出以杀岳飞为议和交换条件,赵构担心岳飞尾大不掉,秦桧更是大力提倡屈膝议和换取偏安。
于是,岳飞便非死不可了。
史载,“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而秦桧适时的为赵构杀岳飞提供了“莫须有”的罪名,因此也成了替罪羊。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