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真相全解---你所没读懂的刘邦

作者: color_wolf

  日期:2012-10-2 23:14:00
  前言
  一直很想写部《刘邦传》,为这个被历史误读的人物辩诬。
  尝试写了几个帖子,风格变来变去,老实说,都不是很吸引眼球,最后感到还是要按照自己的内心来写这部刘邦传,用一种最平实的叙述来写这部刘邦传,它不搞笑,不好玩,只是向读者展示一个帝王的伟大传奇,它针对的还是历史的爱好者,为渴望真相,拒接忽悠的读者一点启示。
  读史不是写小说,它原本就不是天花乱坠的产物,它是在重重历史迷雾包裹下的真相,作者用自己的心在探索,

  这是一部完全不同的刘邦传,读者在挑书,书也在挑读者,书是有生命的,你愿意和作者color_wolf(彩狼)一起探求历史的真相吗?
  刘邦不厚黑,这是我告诉大家的,请大家一步步跟随彩狼的描述,看清楚刘邦的长相吧。
  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凑足500字

  日期:2012-10-02 23:19:41
  第一篇 背景之章
  第一目 游侠刘邦
  1.1刘季是刘几?
  公元前256年(秦昭王五十一年),刘邦诞生在丰邑(今江苏丰县) 中阳里(中阳社区),这只是寻常人家生了一个平常的娃,谁也想不到他日后能成为西汉帝国的创立者,他的父亲刘太公按排序给他起了一个很普通的名字--刘季,按古代命名“伯仲叔季(一二三四)”的排序,刘季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刘四。

  有的作家只找到刘伯(刘一)、刘仲(刘二)的记录,找不到刘叔(刘三)的记录,就拿刘季开涮,说他不三不四,实在是没有必要。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男婴和女婴的比例应该是接近一比一的,也就是说刘太公不可能只生男孩,刘邦可能会有姐姐,对于刘邦的这个姐姐我们找不到太多的记录,只在《汉书?高后纪》找到了她的一点蛛丝马迹,知道她的封号是宣夫人,后来改成昭哀后。【注1】

  也就是说,刘邦本名刘季就是刘四。
  日期:2012-10-02 23:21:16
  1.1.2刘家几兄弟
  刘邦有记录在案的亲兄弟有三个 (含异母弟),一个姐姐。
  刘邦的大哥叫刘伯,早死(从他的谥号“武哀”来看,战死的可能性很大),留下一个儿子刘信。刘信后来追随他四叔(也就是刘邦)南征北战,没有太大功劳,但好歹也有点苦劳,按理应该给他封侯。但刘邦在年轻时候被他大嫂(即刘信老妈,后封阴安侯)摆了一道【注2】,怀恨在心二十年,不肯给刘信封侯。后来老太公求情下才给刘信封了个侯,但也不好好封个侯,故意封了他一个羹颉侯让他难堪。“羹颉”就是拿勺子铲锅底的意思,特别纪念刘信老妈二十年前用这个办法轰刘邦,所以有时候让人觉得刘邦实在淘气的很,当了皇帝还这么想不开。

  刘邦的二哥叫刘仲,勤劳辛苦,持家有道,应该对刘邦还不错,刘邦称帝后也没忘了他二哥,给他改名刘喜,封到代地当代王。谁知他那二哥根本不是当国王的料子,代国遭遇匈奴入侵,刘二吓坏了,弃国南逃,一时传为笑柄。刘邦不忍心判他刑,只是将他降级为合阳侯。
  刘二就一个小市民,没什么胆勇,但他的儿子刘濞可是历史上的狠角色。汉高帝十一年,淮南王黥布谋反,打死了荆王刘贾(刘邦的从堂弟),刘贾死后无嗣。平定黥布叛乱后,感到当地民风彪悍难以控制的刘邦迫切地感到需要设置一个强力的王进行弹压,但刘邦还没封王的几个儿子都比较小,而当时二十岁的侄儿刘濞在平叛过程中表现很优异,于是刘邦决定将侄儿刘濞封在当地当吴王,后来成了景帝“七国之乱”的带头大哥。据说刘邦要封刘濞为吴王的时候第一次见到刘濞,当时他就有点后悔,感到他有造反的相貌【注3】。如果是真的话,你也应该佩服刘邦的一种直觉。

  刘邦姐姐的名字、生平都不清楚,只留下一个昭哀后的谥号让我们知道还存在这么一个人。
  刘邦的异母弟弟【注4】叫刘交,字游,他是老刘家的一个异数。老刘家伯、仲、季的命名方式来看,应是很低层的民众,不是很有文化的家庭,但刘交有名有字,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注5】,让人觉得有点惊奇。和一直看儒生不顺眼的四哥不一样,刘交还是个儒学的崇拜者。虽然想法不完全一致,但刘邦却和这个异母弟弟最搭调,也最亲近。刘邦最最核心的机密都是他和刘交、卢绾三个人协商制定的【注6】。刘交后来被刘邦封为楚王,也就是常说的楚元王(楚国第一任国王)。

  日期:2012-10-02 23:24:31
  1.1.3刘邦不是秦国人
  很多对这段历史不熟悉的读者都会有个感性认识,认为刘邦是秦国人,后来发动起义推翻了秦朝,建立了汉朝。但更严格意义来说刘邦其实是楚国人,至少他的出生证的国籍上写的是楚国。
  刘邦出生在公元前256年(秦昭王五十一年),此时尚是战国时代,六国尚未被统一,此时的丰邑以及刘家后来迁居的沛县(沛、丰之间距离约30公里左右,属于邻县的小范围迁徙)都属于楚国(参考附图1-2),此时楚国当家是楚考烈王熊元,执政的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大家参考图1-2
  日期:2012-10-02 23:25:40
  图1-2 公元前260年,刘邦出生前四年

  此时秦赵发生长平之战,六国中唯一没有被削弱的赵国大败,秦国统一六国已经基本没有悬念了,但是战国依然没有结束,秦国之后还要经历艰苦的战斗才能完成统一。
  日期:2012-10-02 23:28:31
  三十二年以后的公元前224年(秦王政二十三年),秦将王翦、蒙武率兵攻破楚国,俘虏了楚王负刍(chú,除),丰邑、沛县及周边地区均被秦军攻占,秦政府在这一带设立了泗水郡(参考附图1-3),三十三岁的刘季身份证上的国籍才被改成了秦。
  图1-3 公元前223年,刘邦34岁
  沛县在去年刚被秦军占领,认清形势的刘邦考了秦朝公务员,担任泗水亭长,成为秦国政府机构的一颗螺丝钉
  日期:2012-10-02 23:29:51

  在这三十二年时间里,虽然战争形势日趋恶化,但沛县行政区划基本还是比较稳定的,他也应该作为楚国人在沛县度过一段无忧无虑的幼年以及游荡不羁青年时期,期间不断传来坏消息,楚国屡战屡败,秦军日益逼近,还听到列国间的一些趣事,看到儿时的玩伴征发到了前线就没再回来等等等。
  也就是说刘邦当了半辈子的楚国人,这种身份的认同是很难被轻易消除的。
  日期:2012-10-02 23:31:41
  1.1.4游侠的时代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东周共主之周威烈王册命了韩、赵、魏三家列位诸侯,由此战国七雄局面正式形成。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王贲攻齐,俘齐王建,齐国亡。秦国统一天下。这段长达一百八十二年的时期被作为战国时期(也有从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算起,长达二百五十四年。)。

  彼时的华夏大地尚未实现统一,社会思潮涌动,百家争鸣。其中思想领域这一块更是缺乏霸权(秦始皇的焚书或许可以作为统一思想的一次尝试)。
  战国时代是个纷争不休的时代,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各国君主、贵族都将人才战略作为国家的第一战略,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最贵的什么?---人才。由此诞生了无数的“食客”,这些“食客”依附于主君门下,给奶就是娘,目无法纪,主君让他干嘛就干嘛。其中很有名的食客有冯谖(xuān),他和成语“狡兔三窟”有密切联系,还有毛遂(他关联的成语,你懂得)等等等等。当然了这些是有文化的食客,还有一批数量庞大的没文化的卖命食客,比较有名的比如荆轲。

  无论是走“文”路还是走“武”路,食客的共同特点都是亡命之徒,目无法纪。所以韩非子大骂这些人:“文人闲着没事搬弄是非,游侠闲着没事扰乱社会秩序,都在破坏国家安定团结,都不是啥好东西,偏偏君主还要优待他们。天下咋就这么乱?就是因为这样造成的。”【注7】
  但是呢韩非子说的这套话是统治者的论调,对于广大刁民来说,比起在家修理地球或者去战场上砍人和被砍得鲜血淋淋,食客的待遇是不错的,同时这还是一条升官发财求富贵的好路子(那时候没有科举)。有需求就有供给,放下锄头加入这些食客队伍的刁民有如过江之鲫。
  日期:2012-10-02 23:36:40
  1.1.5这个刘邦是游侠
  成为“食客”是一条好路子,而其中“武”的路数还有混黑社会的意味。韩非子说:“受人请托,把亡命的罪人匿藏起来,这是抗拒法律的死罪啊。可是世人却说他有‘任气’。”【注8】。任侠就是这样恣意妄为,为了所谓的“友道”,目无法律,不顾一切,这当然很“酷”、很“刺激”,血气方刚又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很有激情从事这种活动,如同今日之“古惑仔”。应该说,战国至秦汉之时国民有重义轻生的风气,政府很头疼。

  刘邦出生的时代虽然已经是战国末期,但毕竟战国时代尚未结束,时代的痕迹尚在。至西汉帝国建立后很长一段时间,这类游侠都还能在史书上看到。游侠梦依然是这个年代不少年轻人心中的梦想,刘邦作为有理想有追求的时代青年,是愿意追逐这个梦想的。同时刘邦却没怎么读书,成不了苏秦张仪那种靠舌头吃饭的人才,只能成为一名靠卖命赶时髦的浪荡“少年”【注9】。

  秦王政七年(公元前240年),刘邦年满十七,成年了。不甘心像二哥那样老实本分的小农生活,怀揣着梦想和激情的青年刘邦“上道”了。他纠结了一群和他一样的“少年”,大抵应有卢绾、奚涓、纪信、周惞这些人,他们拜了当时沛县“豪桀(黑社会大佬)”之一的王陵做大哥,几次跑到一百五十公里外的外黄(今河南民权县西北)去投奔当时颇有名气的张耳。在这大浪淘沙的动荡时代,热血青年刘邦应该是怀揣梦想踏入张耳的门内,幻想着可以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追逐浪潮。

  今天的我们已经很难完全了解刘邦在激情的青年时期(17岁傅籍到32岁被秦军赶回沛县)干了什么,虽然这个时间段并不短,我们只能透过几件事情隐隐约约看到他的一些身影。
  这阶段的刘邦经常惹上麻烦,被官府追捕,被迫经常跑路,到处躲藏,而卢绾总是陪他(这也是日后两人感情非常淳厚的一个重要原因)【注10】。
  刘邦一次被追捕得很急,他的好朋友单父圣送他一匹马(当时马很珍贵很难得的)使他得以逃脱,称帝后刘邦惦记这件事对他的帮助,并以此为由给他封侯【注11】。
  刘邦带着小兄弟们去大嫂家蹭饭吃,刚开始大嫂还能客气对待,次数多了就烦了,一次刘邦又带着小兄弟们过来蹭饭,还没进门就听见屋里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刷锅底的声音,小兄弟们一下就反应过来:“锅都刷了,还有饭吃吗?”,纷纷找借口开溜。虽然史书没记载刘邦当时有什么反应,不过料想脸色一定很难看。等狐朋狗友们走了,刘邦冲进屋才发现锅里其实还是有吃的,才明白大嫂不乐意招待他的那群狐朋狗友,故意玩了个计策轰赶他的朋友,这让刘邦觉得很没面子,记恨在心二十多年,一直耿耿于怀,到后来找刘信的麻烦给补了回来(参前边羹颉侯的故事)。不过呢刘邦封他大嫂为阴安侯,倒是没有刷锅底的意思。

  公正的说,刘邦这事办的不厚道。大哥去世,大嫂孤儿寡母的生活很不容易,但刘邦自己“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史记?高祖本纪》),没有经济来源却要在朋友面前充胖子,把难题抛给了大嫂,为难大嫂。表明这阶段的刘邦心智依然是不成熟的,他是个很平凡很普通的叛逆期少年,青年人在那个阶段所应具有的坏毛病他一样具有,他并不出奇。

  通过这些有限的事迹,我想我们大体可以勾画出青年刘邦的一个形象。他在模仿游侠,呼朋引伴,在沛县到外黄之间的广阔天地游荡,不务正业,到处认兄弟,拜把子,有青年人的冲动和浮躁,做了很多傻事,碰了很多次壁,多次逃亡。他学习江湖道义,混江湖习惯,不过混了多年的他身边依然只有几个死党,他没混出头来,仍只是江湖中最低层次的马仔(稍微高端点的应该是王陵、雍齿等,更高端的应该是张耳、项梁这类)。在这个历程中,刘邦饱尝人情冷暖,学会察言观色,培养出了一种大方豁达的性格和讲义气重情义的习惯【注12】。

  相信部分读者不能接受我的观点。在通常观点中,刘邦“耍流氓”是本分,“讲义气”那是太阳从西边出来的故事,我只能说很遗憾,大家都被假象给欺骗了。
  刘邦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功,和他重情重义的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不做无谓的辩解,事实胜于雄辩,随着文章的深入,我相信读者一定可以渐渐体会到刘邦是一个多么富有真情义的男人,那些玩弄人性的厚黑专家是注定要失败的。
  日期:2012-10-02 23:39:09
  第一目 注释:
  【注1】太后(吕后)临朝称制…七年…夏五月辛未,诏曰:“昭灵夫人,太上皇妃也;武哀侯、宣夫人,高皇帝兄姊也。号谥不称,其议尊号。”丞相臣平等请尊昭灵夫人曰昭灵后,武哀侯曰武哀王,宣夫人曰昭哀后,(《汉书?高后纪》)

  【注2】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史记?楚元王世家》)
  【注3】已拜受印,高帝召濞相之,谓曰:“若状有反相。”心独悔,业已拜,因拊其背,告曰:“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者,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为一家也,慎无反!”濞顿首曰:“不敢。”(《史记?吴王濞列传》)
  【注4】《史记》和《汉书》记载相互抵触。《史记?楚元王世家》记载刘交为刘邦“同母少弟”,《汉书?楚元王传》记载为“同父少弟”。既然特别点出,意味着刘交与刘邦“异父”(史记)或“异母”(汉书),但《史记》没能给出更详细的信息,而通过《汉书?高帝纪》可以明确刘邦的亲母为昭灵夫人,还可以确认了刘太公的妻子(太上皇后)和昭灵夫人不是一个人。太上皇后在死于汉十年夏五月,昭灵夫人是刘邦登基的时候追封了,绝对没活过汉五年,而且极可能是在刘邦很小的时候就死了,之后刘太公又娶了一任妻子(太上皇后),并生下刘交,刘交和刘邦岁数接近,从小玩在一起,因而感情尤其亲近。卢绾和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也是从小玩到一起的。

  【注5】楚元王交字游,高祖同父少弟也。好书,多材艺。少时尝与鲁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诗》于浮丘伯。伯者,孙卿门人也。及秦焚书,各别去。(《汉书?楚元王传》)
  【注6】(刘邦)即帝位,交与卢绾常侍上,出入卧内,传言语诸内事隐谋。(《汉书?楚元王传》)
  【注7】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天下所以乱也。(《韩非子?五蠹》)
  【注8】活贼匿奸,当死之民也,而世尊之曰任誉之士。(《韩非子?六反》)
  【注9】“少年”一词在刘邦时代的含义和今天的含义是有差别的。我们今天说的“少年”仅仅有年轻人的意思。在刘邦时代“少年”其实是有贬义的,指的是那些摆脱秩序约束,成群结队,不事产业,成为国家的累赘的“问题少年”。

  和“少年”相对的是“子弟”,带有点褒义,多数年轻人属于“子弟”,这些人生活在里坊之间,遵纪守法,不给国家添麻烦,是政府所喜欢和依靠的对象。
  “少年”比现今意义的“古惑仔”更令政府恐惧的是还会参与到颠覆政权的活动中,读者如有兴趣翻翻《史记》就会看到在反秦战争初期的各路反秦势力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少年”活跃的身影。
  【注10】高祖为布衣时,有吏事辟匿,卢绾常随出入上下。(《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注11】始高祖微时,有急,给高祖一马,故得侯。(《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牟侯》)
  【注12】“(高祖为人)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史记?高祖本纪》)
  日期:2012-10-03 21:30:00
  第二目 浪子回头

  1.2.1游侠的末路
  在刘邦还流连于游侠的生活的时候,一个巨大的黑影正在向东逼近。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韩灭。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王贲攻魏,虏魏王假,魏灭。
  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王翦、蒙武攻楚,虏楚王负刍,秦置泗水郡。项燕立昌平君反秦于淮南。
  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王翦、蒙武攻取楚都寿春,昌平君死,项燕自杀,楚灭。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王贲攻燕,俘燕王喜,燕灭。攻代,俘代王嘉,赵灭。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王贲攻齐,俘齐王建,齐国亡。统一天下。
  在一代代秦王的努力下,秦军踏着坚定的脚步一步步向东,秦王政“续六世之馀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史记?秦始皇本纪》)。用短短十年时间做了总结,横扫关东六国。这标志着华夏大地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列国纷争不复存在,一个大一统的秦国统治着华夏这片土地。

  统一的帝国是游侠的敌人,它不能容忍挑战帝国权威的势力存在,于是包括刘邦在内的千千万万“少年”悲剧了。
  以前关东六国对“少年”的压制是不成功的,因为国与国交界处有很多管理的薄弱环节,同时政府决策层的很多人都养食客,并不讨厌“少年”。政府很难有效压制“少年”。秦政府则不同,奉行军国主义,作风朴素,讲求实效,管理上整齐划一,不给“少年”活动空间。每占领新的土地就会将土地、人口纳入秦政府的管理体系,设置行政机构,同时着手开展打黑除恶等系列专项行动,强化治安控制。

  刘邦所投靠的老板张耳上了秦政府的打黑名单,被迫逃亡。树倒猢狲散,包括刘邦在内的食客们纷纷散去。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战国时代已不复存在,古惑仔这种生物在秦帝国的版图内活着太难了。刘邦该何去何从?
  日期:2012-10-03 22:06:54
  1.2.2抉择和转变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灭魏,三十二岁的刘邦逃回沛县老家,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一年内,秦军王翦、蒙武攻楚,刘邦的老巢也被秦军端了【注1】。三十三岁的刘邦从楚国人变成秦国人了。
  变天了!
  从不识愁滋味的“少年”开始慢慢走向中年,三十多岁的刘邦也逐步消减了年轻时候的火热激情,开始中年人生的烦恼了。年轻时候的干劲和激情越来越小,一晃十几年过去,总是在游荡来游荡去,刘邦的心也开始疲倦起来。

  以前父亲的唠叨他是听不进去的,二哥对他不错,虽然对他浪荡的行为并不满意,但还是经常资助他,让他过得比较自在。渐渐的,刘邦想通了,他报了沛县的公务员学习班。在家族力量的支持下,成为一名政府公职人员,有了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