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一个聋哑扒手的成长故事
作者:
祁健
日期:2008-11-19 11:36:07
一
我出生在东北一座煤城里,那里是煤的海洋、煤的故乡。
有一年冬天,咿呀学语的我得了一场重感冒,高烧后打了几针“庆大霉素”,我的人生由此发生逆转。从此,我的世界只剩下无声世界。也就是说,只能听到100分贝以上的声音。而父母反反复复教我发音“爸爸”“妈妈”时,看到的总是我一脸的茫然。
本能的反应,是一个字,治。从本市找到省城,从省城找到北京,找了一所所医院,一个个大夫,得到的只是绝望。
后来才知道,我只是全国数百万“药物中毒”致聋的儿童中的一个。个中的伤痛,只有每一个具体的家庭才能知晓。
祸不单行。父亲不幸因井下瓦斯爆炸离我们而去了。这以后,苦命的母亲顶职在矿里,用微薄的工资屎一把、尿一把、冷一口、热一口好容易拉扯着我和姐姐。
因为家境困难,我11岁才上聋哑学校。我家住在交通不便的偏远矿山,每天早早起来,步行三里地走到小站赶6点10分始发的短途列车,坐15分钟火车到了市里,再步行二里地走到学校。
求学的日子真的好辛苦。少年时贪睡,我躺在舒适热乎的被窝睡懒觉,真的不想起来,而母亲总是在5点准时推醒我:孩子,醒醒吧,该上学了。
在我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母亲节衣缩食为我买了一辆旧自行车,用于每天上学下学,省下车票钱。我的个子还不够高,刚开始骑单车得跨进栏杆里蹬骑,左手握着车把,右手把着栏杆,骑得摇摇晃晃,从家到学校得骑行好几个小时,风雨兼程。
满载苦难一样多的财富。也许是苦难的驱使,让我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艰辛的求学生活也使我慢慢坚强起来,甚至聪明起来,因为生活的需要使人变聪明了。我开始懂得,人是在对周围环境的反抗中得到造就的。
岁月真的很沧桑。人有多悲观看他肯失去什么,人有几许希望看他要得到什么?有了目标,便有希望。贫困的日子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好而又痛苦的向往和记忆,我愈来愈清晰,发誓长大要挣钱过上好日子。
聋哑学校的宗旨是:告别无声世界,回归主流社会。世界在这里改变了。也是在这里,我才知道,十聋九哑,聋哑人中比例最大的一部分,都是因为象我一样,使用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引起的,这些药品的使用在当时医院非常普遍。就是现在,尤其是乡镇医院还颇为普遍。而且,由于受“贵人语迟”的愚昧思想影响,不少家庭到孩子好几岁了,才知道孩子不会说话。
所以,你难以想象的是,一个6岁的小女孩,在来到学校的时候,一旦置身于阳光下,连走路都需要人搀扶。后来才知道,因为不愿示人,她的父母从来不带女儿出门,以致于孩子连阳光都很少见。而某矿一个男孩,长到9岁了,可他的很多亲戚居然都不知道,这个家庭还有这样一个聋哑儿。
这就是现实。
作为聋哑孩子的父母,他们所要面临的社会嘲笑、歧视,必将给他们带来无形的心理压力。而这些,也将影响到他们对孩子的态度。
每年秋天开学新近的一批学生都会将学校的门锁、门扣拆得一个不剩.......
这些表明,几乎在每个聋哑孩(包括我)心中,似乎都藏有一种仇恨。
世界倾斜了。这一切皆因聋哑所致。
“看呀”几百年前的法国散文家蒙丹写道“看看双手怎么允诺。怎样变戏法,怎样申诉,怎样胁迫,怎样祈祷,恳求、拒绝、召唤、质问、欣赏、供认、奉承、训示、命令、嘲弄,以及作出其他各种各样变化无穷的意思表示,使灵活巧妙的舌头相形见绌”。
人不但在说话的时候用手的动作来加强语气和润饰,而且在危急的时候甚至用手势来代替说话。手势是一种国际语言。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各部族之间的交涉,都是用复杂的手势进行,以克服语言不通的障碍。现代游客到了外国,也是用大致相同的手势问路。
聋哑学校——是平凡的,但平凡孕育伟大;是残缺的,但残缺孕育完美。这一声手语,在我心中轰然作响——右手食指指向胸前表示“我”;左手握拳竖起大拇指,右手掌自前向后覆盖在左手上,是在说“爱”;翘起的大拇指伸至唇边,那是指“爸爸”,翘起的食指伸至唇边,那是指“妈妈”。
手语是我们这里人与人之间的一根纽带,一种无需言说的秘密符号,它让我们这些又聋又哑的学生拥有了某种共同之处——那就是语言。聋哑人不但靠它生活,而且靠它思维,它是聋哑学校的教学语言,借助它的翻译与解释,可以让学生有效地学到书面语和各种知识。所以,每个聋哑学校都配有几名聋人教师。在健听人老师之中有过这样的话:“健听老师对聋哑学生说十句话都不起作用,聋人老师一句话就解决问题了!”这话是对聋人老师作用的公正评价,也道出了聋哑人教育聋听教师协作的必要性。
在我们升入四年级的时候,班级里由一位聋人教师担任班主任。这位年轻漂亮的女教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修长的身材,穿一身草绿色的衣服,毫无脂粉气,清清爽爽。她用标准的手语自我介绍并写在黑板上:我姓宋,来给你们四年一班当班主任,不知大家欢迎不欢迎?
我们这些聋哑孩子纷纷鼓掌欢迎班主任。宋老师与别的老师就是不一样,第一节课是教我们绝对不要悲观的道理,她打手势说:“同学们,你们虽然是残疾之身,但同样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残疾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更不会影响爱的付出和给予。残疾只是不同,就像有的人高一些,有的人矮一些这类差异。只要心中有爱,每个残疾人都可以幸福地生活。即使听不见,这个人世上美妙的声音依然能够用灵魂的耳朵听到它;即使说不出话,依然可以在心里发出最动听的声音.......
我们这些孩子都被感动了,仿佛不知不觉之间已有无数美丽的花朵缀饰着自己.
日期:2008-11-20 10:15:00
二
这“聋”字是谁造成的?耳朵上面压着一条龙,好重的一个字,沉甸甸的,阻挡着人生的路。由于听不见,这个世界不再喧闹,不再动听;由于听不清,这个世界容易混淆,阴差阳错;由于听不懂,这个世界变得空洞,变得隔膜。求神拜佛,搬不走耳朵上的一条龙;神针妙药也不能使“龙”字从“耳”字上走下来。
宋老师不属于完全聋人,而是半聋,左耳听力丧失,靠右耳来听。她对自己评价的很幽默:“聋得不算彻底,但足以影响生活、工作,与人交谈,多有苦恼;开会听讲,嗡嗡轰轰。其实,人总是要有毛病的,聋一点好,耳根清静。”
我们这些孩子都笑了,笑得很开心。在一些文艺作品里,经常能见到“哑巴”而极少见到对聋哑人的描写。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哑巴是极少的,绝大多数是先聋后哑而成为聋哑人。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或多或少有音感,一般称之为残听力。当然,我们都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些极其宝贵的残听力。
为了挖掘残听力,宋老师经常教我们口语,嘴里一字一音慢慢地教,并辅以手势:
我-爱-北-京-天-安-门
天-安-门-上-太-阳-升
我们仔细体会嘴唇、咽喉的运动,依照着宋老师的口型怪腔怪调地念起来,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含混而不清。我没有一点残听力,只好瞪大眼睛盯着老师的口型变化进行猜测,然后顽强地自学:
我-爱-北-京-天-安-门
天-安-门-上-太-阳-升......
宋老师教我们认字时,常配合发音读声。比方,黑板上写着大大的“海”字,宋老师打着两手划船的形式,嘴里不停地说着:“海、海、大海!”
然后,宋老师在黑板上写“螃蟹”二字,两个手指竖在头上作剪刀状,嘴里说:“有螃蟹、有螃蟹啦,螃蟹、螃蟹....”好象谈的是学校领学生去旅游,项目去海滩上拾螃蟹。
数学是我们聋哑学生最头疼的一门课。平时说话、写作文就颠三倒四,把“ 我和他去游泳”能写成“我和去游泳他”。理解应用题就已经是难上加那,何况解题。卡壳的事是常有的,针对学生们上完数学课仍不会加减法,宋老师就想办法,例如:“苹果比鸭梨多5个”,她就让学生用手指将“比鸭梨”3个字盖住,只剩下“苹果多”,谁多谁少分清以后`,求多用加法,求少用减法,从此,再学数学很多难题便迎刃而解。再如学生总是把高原、盆地、平原等概念混淆,她就让高个子男生排站组成“高原”,拉成圈,中间就是“盆地”,所有人平躺在地上就成了“平原”,形成一幅人体地形图。
十一二岁才读一年级的聋哑孩子很常见,学习进步晚,进展也慢。
1/3+2/3=?
3/8+4/4=?
普通孩子三年级学习的这些内容,聋哑孩子要到六年级才接触。教好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残疾学生,更不容易,仅仅以为他可怜,那毕竟是远远不够的,发自内心的爱是最重要的。
宋老师那暖融融的同情心和细致入微的关怀深深打动了同学们的心灵。
日期:2008-11-20 10:16:00
宋老师的教学手法与众不同,力求有所突破和创新,从不照着应试教育来教我们,而是让我们活学活用。她常说这么一句话;尽信师不如无师。
一次,宋老师在黑板上写“太阳出来了,雪变成了什么?”然后指着这些字问我们,我们纷纷举手回答;
“雪变成了水。”
“雪变成了泥。”
“雪变成了春天。”
宋老师微笑着点头,并伸出大拇指夸赞我们。
咦!这些答案怎么都是正确的?宋老师却说这些答案是富有诗意和想象力的。
还有一次,她问我们:“二战时谁是战胜日本的最大功臣?”学生们纷纷举手,都回答说是中国共产党。宋老师说:“对!不过,如果在台湾,这个答案可能是国民党,因为他们参加了抗日;如果在苏联,这个答案可能是苏联人,因为苏联消灭了关东军;如果在美国,这个答案可能是美国,因为他们在日本放了原子弹。对于已经过去的战争,我们没有完全恢复历史的真实,每个民族都会对那场战争有自己的看法。
当宋老师用手语告诉我们这些道理后,我们这些幼小的心灵还是似懂非懂,为什么一件过去的事情会有好几个看法呢?宋老师:“你们现在并不完全明白,所以要认真学习,包括常读课外书,从多种渠道获取正反信息讨论分析,从而形成对某一历史事件客观全面的看法。”
许多年后,当我在社会上看到“千斤重的母猪”、“水变油”、“气功包治百病”、“法轮大法”等一个又一个闹剧时,纳闷上亿国民怎么都深信不疑呢?这才理解宋老师良苦用心的教育——在别人思维止步的地方,多想三两点。缺乏调查深思研究,不会从不同立场角度看同一事件竟有如此差别。没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自然会处处上当。
在课堂上,宋老师常说:“大多数残障人的脑功能与健全人无异。虽然你们不幸成了聋哑人,但庆幸的是有书籍会补充你们的缺陷。读书可以使你们活三辈子,过去、现在、将来。钞票越花越薄,知识越学越多,学是无止境的。而且读书的好处太多了,臂如能说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亢不俗不谄。”她把这些话写在黑板上;并辅以手势,针对我们年龄小、知识少,尽量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宋老师总是鼓励我们阅读课外书,一到下课时间,就引领我们图书室。从那时起,我不知不觉地有了读书习惯,而且感到读书其乐无穷。同时对读书也越来越入迷,常常放下手中的作业去读小说。
正因为聋反而更依赖文字,我们靠着这根绳索来到了光明的有声世界,也开发了心智。读书使我们面前打开了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那里有童话般的城市、巍峨的高山、美丽的海岸,这一切构成了一幅蓬勃美好的生活地图,使我们了解到世界上有那么多城市,那么多人,大地是这样的绚丽多彩。源源不断的各种各样的故事给我们幼小的心灵开启了思维空间,带来了新思想,我们会随着书中的主人公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痛苦、一起高兴。慢慢地,我们这些经常读课外书的孩子都学会了思考。
名著里有许多东西我都弄不明白,这使我苦恼。有时,一些稀奇古怪的名词钻进脑子里,臂如“先行者”、“行而上学”简直把我弄得晕头转向。这种词多得不得了,把其它一切都排挤倒了,因此我觉得,如果不首先把这些名词的意思弄清楚,那么我永远也不会搞明白任何东西。正是这些名词,就象看守人一样,把守着一切秘密的大门。有些话常常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就象一块巨石一样堵塞了我思维的进程。
当我读到苏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宣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前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这欲言又止、意象幽眇的诗,令人不禁浮想翩翩。我每读一遍,就发一遍呆。发了半天呆,还是一点想法都没有。那是太深切的感伤,是我所不能体会的,只能发呆。为了不继续发呆,只好不读。可忍不住又想读。如果什么东西可以上瘾的话,发呆应该是一种。
问宋老师这诗是什么意思?她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说:“这些诗词,就好比是树上的树叶,要想弄明白树叶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那就需要知道树是怎样生长的——要学习!书好比一座美丽的花园,那里应有尽有:既有令人愉快的东西,也有对人有益的东西,还有令人不解的东西。”她顿了顿又比画说:“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于精读,你若喜欢一本好书了,不妨多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静下心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常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
宋老师虽然没有提供答案,但至少提供了思考的模式。有时,你会发现, 一个问题,远比一个直截了当的答案更加丰富;而有时,你也会发现,思考的力量,比睿智的论断更加强大。
在我的生命硬盘里,我对宋老师一直存有深深的尊敬,这是一种无法说清的崇敬。因为,宋老师不是哲人,但她启示了我:第一,正确地去思考;第二,独立地去思考。
日期:2008-11-20 10:19:00
外国文学读得多了,我们发现老外把新年叫做圣诞节,我们就问宋老师圣诞老人真的存在吗?她是这样回答的:
“同学们,你们怀疑圣诞老人,这很好,说明你们会思考问题了。
在我们居住的这个无限广阔的宇宙里,我们人的智慧,就象蚂蚁一样小。要想推测广阔的、深奥的世界,就需要能够理解所有事物了解所有事物的巨大的、深邃的智慧。
是的,圣诞老人是有的,这绝不是谎话。在这个世界上,如同有爱、有同情心、有诚实一样,圣诞老人也确确实实是有的。假如没有圣诞老人,这个世界是多么黑暗,多么寂寞!就象没有你们这群可爱的孩子,世界不可想象一样。
没有圣诞老人,减轻我们痛苦的孩子般的信赖、诗、爱情故事,也许全都没有了。没人类所能体味得到的喜悦,大概只剩下眼睛能看到的,手能摸到的,身体能感觉到的东西了。并且,儿童时代充满世界的光明,说不定也会全部消失了。因为,这个世界上最确实的东西,是孩子的眼睛,大人的眼睛都看不见的东西。
只有信赖、想象力、诗、爱、爱情,才能在某一时刻把眼睛看不见的覆盖着世界的大幕拉开,看到无法形容的、美好的,闪闪发光的东西。
那样美好的,闪闪发光的东西,难道是人们编造的瞎话吗?
谁说没有圣诞老人?”
我们问宋老师学士、硕士和博士有什么区别?她回答:“在你觉得无所不知的时候,你只是个学士,需要从头学起;在你认为自己略有所知的时候,学校授予你硕士学位;若你觉得自己和别人一样一无所知的时候,你将拿到博士学位。”
班级里有少数不爱学习的同学,宋老师就反复地向他们讲古埃及格言:“当兵苦,种田忙,惟有读书好,早读书、晚读书,忧愁烦恼一笔勾。”有时候,她会语重心长地打手势说:“同学们,人的一生有三个脑袋,生来一个脑袋,学习得来一个脑袋,经验得来一个脑袋。在社会上经风雨见世面,这三个脑袋缺一不可,其中学习的脑袋最重要。在你们毕业走进社会,你会明白,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事情,付出一份努力并不意味着得一份回报,要想改变命运,读书也许是最稳妥的投资。”宋老师仿佛无所不知,而且善于把最高深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她的手势语言句句金玉,象一个个小钉子钉进我们脑门。
有时一点知识,就能把人带入沧桑。通过阅读大量的课外书,我知道了自己站在星空之下,知道了光速是个常数。此时,人类所知的最远的星系距我160亿光年,也就是说,我看到的它是160亿光年前的模样,至于它现在到哪儿去了,是在毁灭还是生成,只有再等160亿光年了。从地球中心论出发,可以这样假设,在距我们2000光年的地方若有生物观察我们,他们现在看到的地球,耶稣正在诞生,而现在的我们则生活在他们的未来中。
我们有的,不只是知识,更多的是无穷无尽的知识;知识越多——早有古希腊人说了——面临的无知也越多。现在知识体系已分支到了毛细血管,我们除了掌握一点和自己安身立命有关的知识外,在其他方面,多是一片空白。当然,求知的时间一定是有限的,因此,需要简单、直白、举重若轻,就象给孩子们看的书那样。
我承认以耐心和韧性征服晦涩的经典是求真知识中不可或缺的,但是不能说这是唯一的方法。有种文风是这样的,要么根本看不懂,要么你把他那些古怪的术语弄清楚了,才发现他什么也没说。作为小读者,我真弄不懂这样写有什么快感,内行瞧不起你外行又不想瞧你。我喜欢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东西。我们会发现,启蒙、普及书要跟随我们一辈子。好的书多是老外写的,而且聚毕生功力与一册,才知道这样的书才难写,他们去掉了文风里最让人反感的矫饰和虚伪,比如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法布尔《昆虫记》、达尔文《物种起源》....
在读过众多的书籍里,我最喜欢读哲学方面的书,因为哲学不但改变了人类的观念,而且也改变了我的性格。我在尼采的哲学获得新的人生动力,在叔本华的哲学中理解人生的悲壮性,在老庄的哲学中悟出智慧的真谛......
人总以为自己是动物中唯一有思想的人,所以总习惯于挖空心思考虑复杂的问题,或者把问题往复杂处想。所以有哲人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大智若愚”那是一种境界。老子三言两语,孔子述而不作,庄子善假于物,作为思想家,语言没有那么复杂,思想也没有那么复杂。所以他们永垂不朽。
日期:2008-11-21 10:13:00
三
那时我们求学正值“文革”最后的几年当中。文革是使人如痴、如醉、神魂颠倒,到处都变得乱糟糟的岁月。在新中国最为险恶的那段日子里,在念书毫无前途问路,学问大了反而可能招灾惹祸的年头里,我们聋哑学校居然是一片“净土”,学校里充满了学习气氛,图书室里有上千种各式各样的中外文学,科学书籍。在当时只有《金光大道》等书籍年代里,我们学校能有这么多“资产阶级”书不被烧毁,真是万幸。
作为“忆苦思甜”的一个节目,学校经常组织学生们去看电影,当时中国引进的“大片”以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朝鲜、越南电影为主,都是共产主义国家,其中以朝鲜电影引进规模最为庞大。当时有句顺口溜说得非常好: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哭哭笑笑,阿尔巴尼亚莫名其妙,罗马尼亚搂搂抱抱,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