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汉初风云录

作者: 独孤浪子110

  日期:2012-9-10 12:31:00
  各位好!从今天起,本人将连载一部最近正在写的历史作品《秦末汉初风云录》。这是我继《马步芳传奇》之后的第二部长篇历史新作,欲以文学之笔,书写秦末至汉初发生的那些事儿。预计分两部,计划不低于40万字(难度极大,也不知自己能不能写的了那么多)。第一部暂定名为《秦失其鹿,天下逐之》,时间节点为从始皇之死到子婴投降,主要介绍大秦帝国的覆亡之路;第二部暂定名为《楚汉争霸,谁的天下?》,时间节点为从鸿门宴至刘邦登基,主要介绍项羽与刘邦之间为夺天下而发生的一系列明争暗斗。部分内容可能会依写作情况随时调整。请大家多多支持!

  秦王嬴政灭六国,一统天下。孰料却在巡视天下的路途中突然逝世,巨大的权力真空给了赵高暗箱操作的机会。胡亥借机上位,在赵高的指点下大肆杀戮功臣及兄妹。咸阳上空笼罩了一层阴霾。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忍辱偷生的百姓的怨气终于爆发,他们纷纷斩杀长吏,响应陈胜,整个中原都被淹没在抗秦的浪潮中。
  秦失其鹿,天下逐之!
  故楚项羽,沛县刘邦,也顺应民意,起兵反秦,更立楚王后裔为楚怀王,赢得百姓支持。
  楚怀王为了激励将士早日灭秦,定下了“先入关中者,王之”的誓约。刘邦,项羽同时高声请战。怀王让项羽往北行军,前往巨鹿救赵,又让刘邦往西行军,绕道南阳峣关,两路齐出,直奔咸阳。
  自此,天下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刘邦项羽这两个英雄身上!到底谁能先入关中?
  反秦浪潮席卷整个中原大陆。不论是山野村夫还是名士贵族,都想着投奔某支义军,加入灭秦抗秦的大业。其中不少有识之士高瞻远瞩,已经预见到秦朝一旦被灭亡,则必然有人会取暴秦而代之,成为新的天下之主。谁才会是真龙天子?谁能救万民于水火?
  隐士黄石公相面之术天下无双,尝与一些英雄豪杰谈论天下人物,说:“我观沛县刘邦,故楚项羽,皆有万乘之相,帝王之资,将来天下之主必出于此二人中也。”
  众多胸怀大志,智勇过人的英雄豪杰于是纷纷投奔此二人,想要帮助他们成就一番伟业,留一段青史佳话。
  楚汉争霸,谁的天下?

  一幕幕金戈铁马、儿女情长的历史画卷就此展开……
  写此文,一是为了写出我自己眼中那段波澜壮阔的乱世纷争,人性之善恶,这第二嘛,自然是为挣俩酒钱。所以老规矩,如果有哪位编辑认可这部作品,请提前联系我,最好在我写完之前联系。
  上边的废话到此结束,再啰嗦就变成唐僧了。一句话:我慢慢写,您慢慢看,希望我们一同回顾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岁月……
  无需多言,一切用作品说话。
  日期:2012-09-10 18:51:40

  第一部:秦失其鹿,天下逐之
  第一章:乾坤裂变
  沙丘之变
  公元前210年的夜晚,一道闪电划过黑色的天际,标志着一个庞大帝国开始滑向崩溃的深渊……
  始皇三十七年,沙丘宫。

  一座座典雅华丽的宫殿,隐藏在深深的夜色中,死一般的沉寂。寝宫内,煌煌灯火将一切照得通明。宫监们小心翼翼地跪伏在角落里,一个个都屏息静气,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一张巨大龙床之上,蓬头躺着一位只胡乱穿了一件紫襦衣的年迈老者,双目紧闭,嘴唇发紫,竟已是气息奄奄。昔日殿堂上的威严全然不再,脱下华丽的旒冕,巨大的病痛让这位五十岁的帝王看上去更像是一位年近古稀的干瘦老者。此刻,这位大秦帝国的掌舵者,正在与死神做着最后的抗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令王贲挥戈南下,攻克了东方六国中的最后一个诸侯国:齐国。至此,秦国走完了削平群雄、统一六国的最后一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封建统一国家。然而,在统一天下之后,秦始皇志满意骄,酷法严刑,修长城、建宫殿、筑陵寝、开边戍守,使刚刚脱离战乱之苦的百姓又陷入了无休无止的劳役之中。公元前211年,有陨石坠落于东郡(今河南濮阳一带),有人因为痛恨秦始皇,就在上面偷偷地刻了七个字:“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派人彻查此事,最后一无所获。始皇帝震怒之下,下令把陨石附近的老百姓全都抓起来杀了。

  秦始皇本就迷信,联想到不久之前“荧惑守心”的凶险天象,更加疑神疑鬼,他令宫中卜筮令连夜问卜,问卜吉凶。卜筮令对他说:“陛下今年犯了点儿灾星,不太吉利,只有搬家或者到外边去巡游,才能消灾免祸。”秦始皇采纳了第二个建议,决意外出巡游。
  秦始皇大规模的巡游一共有五次,这也是他的最后一次巡游。
  这次出巡,从咸阳出发,出武关、沿丹水、汉水到云梦(今湖北洞庭湖及武汉一带的湖泊),祷祝舜冢,再沿长江东下,经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东),入钱塘(今浙江杭州),临浙江,上会稽山、祭大禹陵,并于会稽山上刻石留念,又由会稽到琅邪山(今山东省东郊胶南县南境),又乘舟航海到之罘(在今山东省烟台市)。多年以前,秦始皇就以巨额费用,让方士徐福到传说的篷莱仙境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

  这一次,秦始皇又传问了徐福找药的情况,方士徐福上表,说多年以来寻找长生不死仙药已有结果,要带千名童男童女出海,去往蓬莱仙岛寻药。秦始皇送徐福三千童男女驾舟入海,下东海寻找长生不老药,谁知徐福竟一去不回,让秦始皇恼怒不已。
  日期:2012-09-12 18:27:53
  赵高
  寻求仙药的愿望再次落空,秦始皇的心情低到了极点,在返回时在平原津(现在山东平原县)一病不起。病重的始皇帝预感到自己生命不远了,开始考虑身后事。死亡,这个让平民百姓多少有些恐惧的字眼,却也要降临在这位伟大帝王的身上了。
  一张年轻坚毅的脸庞浮现在眼前,那是长子扶苏。当初因焚书与重法绳之臣等诸事,扶苏以天下未定、百姓未安为由,极力反对。扶苏生具一副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在政见上,经常与始皇帝背道而驰。而始皇偏执地认为这是扶苏性格软弱所致,遂将他贬到上郡,协助大将军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的匈奴,希望籍此培养出一个刚毅果敢的扶苏。不知扶苏如今怎么样了?蒙恬应该能明白自己的苦心吧?

  想到这里,秦始皇心底里生出了一丝温暖。一阵倦意袭来,始皇帝脑袋一沉,再次昏厥,不省人事。
  跪伏在地下的赵高稍直身子,向一位宫中御医询问着皇帝病情。御医面色愁苦,摇摇头,低声解释着。赵高望了一眼龙床之上的始皇帝,紧张得手心直冒冷汗。他虽然听不大明白那些佶屈聱牙的医药术语,却也明白眼下正处于危急关头,只是眼下也是束手无策。
  身穿黑色深衣、紫色长袍的李斯也在一旁静静跪伏着,眉头紧锁,一言不发,没人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几声巨大的喘息声响起,打破了殿内的宁静。始皇帝微微抬了抬苍白的右手,赵高眼尖,起身疾步跨过一群金痰盂、银尿罐和玉便盆,上前握住了始皇帝虚弱无力的右手。
  “陛下!”
  始皇帝剧烈喘息着,胸部拉风箱一般剧烈地起伏,眼珠望向床边的御案,口中艰难吐出几个字:“传书,扶苏!”

  赵高不敢怠慢,迅速匍匐到御案前,那里已备好了笔墨和绢帛。
  “诏成之后,加盖玺印,速寄扶苏!”赵高望着始皇帝,点了点头,拿起了笔。
  始皇帝咳嗽几声,艰难地说自己的最后一道诏令:“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
  赵高写完这几个字,不见下文,转过头一望,始皇帝歪着头,一动不动。赵高小心翼翼地爬到跟前,伸手一探鼻息,浑身猛一哆嗦,颤声道:“陛下……归天了……”
  ……
  这就是发生在2000多年前沙丘宫的平台的一幕。公元前210年七月丙寅日,始皇崩於沙丘平台。

  日期:2012-09-16 20:53:00
  沙丘平台遗址
  沙丘是一个有名的地方,一座大平台,三代帝王事,历史上许多著名事件曾发生在这里。
  相传商纣王帝辛在此建沙丘苑台,设“酒池肉林”,荒淫无度,终致亡国亡身;战国时,以“胡服骑射”而名垂史册的赵武灵王,晚年因废嫡立庶引起内乱。赵武灵王先是突然宣布废太子章而传位于幼子何(即赵惠文王),后来又想将赵国一分为二,封赵何为赵王,封赵章为代王,实行邦联制。这一举动引起了赵国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斗争。后赵武灵王、赵章等人一起移居沙丘宫,赵章趁机趁机武力夺权,发动叛乱。 赶来平叛的公子赵成调兵围沙丘宫3个月有余,赵章被杀,赵武灵王被困在沙丘行宫之中,既无法脱身又难觅食物,“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最后历经三个月,赵武灵王活活饿死在沙丘。

  岁月悠悠,人事变迁,曾经叱咤风云,横扫六国的秦始皇东巡也是命丧沙丘。正如后人感言:一抔沙丘亡三君,天意巧合实难云。功过千秋任评判,平台遗恨始到今……
  武灵遗恨满沙丘,赵氏英名从此休!
  随着秦始皇的驾崩,引发了一个千古疑案——秦始皇的死因到底为何?
  史书没有记载秦始皇的死因,《秦始皇本纪》中言及秦始皇病重的仅有“至平原津而病”、“上病益甚”、“恶言死”寥寥数字,之后就是“上崩在外”,却没有说明秦始皇到底所患何病。前人没有说明,后人就得搞个明白。从古至今,围绕秦始皇的死因,人们众说纷纭。
  史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说死于疾病,一说死于非命。病死说有自幼有病、因累致病、遗传致病、高温致病、丹药中毒致病等观点;郭沫若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推测秦始皇幼时患有软骨症,时常患着支气管炎,所以他长大后胸部和鸷鸟一样,声音似豺狼,后来由于政务繁重,引发脑膜炎和癫痫等病症。谋杀说又有赵高、胡亥、李斯等犯罪嫌疑人。

  其实在我看来,谋杀说没有历史文献记载,纯靠逻辑推理,可能性不大;比较可靠的还是病死说,而且应该是劳累年龄环境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当然,这也只是我的推测,至于真实情况如何,那就得问秦始皇本人了。但是无论怎么样,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走完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终病死在巡游的路上。
  秦始皇死后,大秦帝国形成了瞬间的权力真空。众所周知,秦始皇是不立皇后,也没有立太子的。秦始皇有二十余子,长子扶苏秦朝统治者中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声望最高,然而此时却在上郡蒙恬的大军里面锻炼。“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遗诏语焉不明,只是让扶苏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蒙恬,然后回咸阳主持皇帝国葬,并没有明确指出将皇位传给谁。

  本来这也不是个什么事儿,让扶苏主持葬礼,实际上就是要扶苏继承帝位,这层意思不言而明,然而问题就在于,诏书放在任中车府令的赵高那里,还没有等诏书送出,秦始皇就一命呜呼了!有关秦始皇的死讯却被保密起来,众多人中只有胡亥、赵高、李斯及受宠的宦者五六个人知道,随行百官皆蒙在鼓中。
  日期:2012-09-18 22:01:48
  李斯
  秦始皇的驾崩,对于大秦帝国来说,无疑如山崩地裂。随之而来的,将是一系列问题:国无太子,始皇那么多儿子,听到这个消息,他们将会作何反应?天下百姓苦秦久矣,民间一直有一股积怨,他们将会作何反应?其他被秦国灭掉的六国贵族后裔们也蓄势待发欲行反叛,复辟故国之心不死,他们将会作何反应?沙丘距离咸阳都城路途遥远,谁又能保证中途不出任何差错?

  作为随行的最高长官也是当朝权力中心的实际掌权者之一的丞相李斯,这一切,都是他必须深思熟虑的。
  李斯不愧是大秦帝国的股肱之臣,很快,他就从惶恐忙乱中清醒过来。他决定秘不发丧。
  为了妥善安置秦始皇的尸体,他命人做了一辆特制的“辒凉车”。这种车关上车门,放下窗帷,外面的人什么也看不见。车厢上有排窗,闭之则温,开之则凉。他和赵高商量,指定几个贴身的宦官驾车、陪乘,每天照常往车上送膳供物,与平常无异。百官奏事则由陪乘宦者收受,悄悄交由自己裁决可否,再假托秦始皇的名义发出,一切安排等回到咸阳都城再做计较。

  安排完这一切,李斯终于舒了口气。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李斯没有料到的是,他所做的这一切都在一个人的算计之中。
  这个人就是赵高。
  日期:2012-09-23 20:36:30
  金人广场
  赵高弄权

  在中国历史上,赵高一直是一个不太受人欢迎的人物。司马迁鄙视这个人,甚至都不愿意为这个亡秦重臣列传。他的生平行事,只零星散见于《秦始皇本纪》、《蒙恬列传》、《李斯列传》等文中,字虽不多,却足以勾勒出他卑污的一生。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赵高的个人档案。
  姓名:赵高
  籍贯:赵国
  身份:书法大家,文字学家,法学专家,曾撰写《爰历篇》。
  官职:历任中车府令、郎中令、丞相
  生卒年:约前258年,前206年高祖元年赵高53岁,被子婴所杀
  出生地:秦国隐宫
  特长:指鹿为马
  个人爱好:搞阴谋诡计
  司马迁在《史记?蒙恬列传》中说:“赵高者,诸赵疏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
  赵翼在《陔余丛考》卷四十一《赵高志在复仇》条云:“高本赵诸公子,痛其国为秦所灭,誓欲报仇……卒至杀秦子孙而亡其天下。则高以勾践事吴之心,为张良报韩之举,此又世论所及者也。”
  由上面两条史料可知,赵高原为赵国宗族远支,母亲因为有罪在秦国服刑。赵高有兄弟数人,都出生于隐宫。隐宫是什么地方?马非百先生以为,隐宫当为“隐官”之文误,即为官府的手工作坊,收容赦免后身体有残缺的受刑者作工。

  在讲赵高这个秦末大舞台上最引人注目的反一号之前,有一个问题必须搞清楚,赵高到底是不是宦阉?
  日期:2012-09-26 18:42:43
  赵高
  在这里插播一段花边新闻:
  2005年的时候,中央台摄制了一部电视连续剧《楚汉风云》,里面有一个角色饱受非议,王刚主演的宦官赵高,竟然留起了两撇八字胡须!
  什么情况?赵高不是有名的宦官么?难道去势未尽?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史书中仔细检索。
  翻开《史记?秦始皇本纪》,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高惧,乃阴与其婿咸阳令阎乐、其弟赵成谋曰”。由这句话可知,赵高是有女儿的人,嫁与阎乐。阎乐曾任咸阳县令,参与过刺杀胡亥的望夷宫政变。这是赵高不是宦阉的最直接的证据!
  还不信?那就请出专家来为大家释疑解答。
  素有“历史学界的福尔摩斯”之誉的李开元教授以其独特的历史侦探手法,致力于追寻复活的历史。在他所著的《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段话: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说赵高是“宦人”,有“宦籍”。这是赵高被误解为宦阉的一条材料。然而,根据新出土的《张家山汉墓竹简》,“宦”,就是在宫中内廷任职的意思。宦人,就是任职于宫内之人,相当于王或者皇帝的亲近侍卫之臣。宦籍,就是用来登录出入于宫门者的登记册。秦汉时代,不管是“宦人”、“宦籍”,还是“宦官”的用语,都没有指被去势的男人出仕宫内官职,也就是后代所谓的“宦官”的语义。当时,被去势后的男人被称为“奄(阉)人”,在宫中任职的阉人被称为“宦奄(阉)”,定义非常清楚。根据这个最新的材料,赵高是任职于宫中的宦人,也就是皇帝的亲近之臣,而不是被去势的宦阉。

  一个“宦”字误导千年,不实的成见一直延续到今天。倘若长眠地下的赵高同志有幸知之,不知会做何感想?不过,以赵高之祸国殃民的历史形象,就算知道他不是宦阉,其在民众中的形象亦不会有多大改变。
  言归正传。
  由于赵高的母亲是刑余隐官,所以赵高身份低贱。可以肯定的是,赵高的童年是非常不幸的,这样卑贱的出身和悲惨的遭遇对年幼的赵高触动极大,他不甘于永远处在这种奴隶的地位,立誓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可是在当时那个命如草芥朝不保夕的乱世,赵高又该如何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命运呢?
  日期:2012-09-27 19:30:33
  补充一点资料:
  灭秦的主要人物 赵高不是宦官而是全才
  赵高是留着胡须的男子汉

  ——唯利无耻的时代人物
  李开元
  赵高是第一流的书法家、文字学家,也是精通法律的专才。他体魄高大强壮,骑术车技精湛,武艺非同寻常,是秦帝国宫廷中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人材。
  赵高是沙丘之谋的主谋,也是未来毁灭秦帝国的主要人物。有关赵高的身世,两千年来了解甚少而曲解甚多。东汉以后,赵高被丑化为宦阉,其家族也被丑化为宦阉家族,不实的成见一直延续到今天。
  我们知道,赵高是有儿女的人。他的女儿嫁与阎乐。阎乐任咸阳令,曾经参与望夷宫政变。这是赵高不是宦阉的明确证据。实际上,司马迁从来没有说过赵高是宦阉,不仅司马迁没有说过,东汉以前的所有史籍中都没有赵高是宦阉的记载。说赵高是宦阉的误解,一是出于对“宦”字理解的错误,二是基于错误的文字“隐宫”所作的丑化曲解。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说赵高是“宦人”,有“宦籍”。这是赵高被误解为宦阉的一条材料。然而,根据新出土的《张家山汉墓竹简》,“宦”,就是在宫中内廷任职的意思。宦人,就是任职于宫内之人,相当于王或者皇帝的亲近侍卫之臣。宦籍,就是用来登录出入于宫门者的登记册。秦汉时代,不管是“宦人”、“宦籍”,还是“宦官”的用语,都没有指被去势的男人出仕宫内官职,也就是后代所谓的“宦官”的语义。当时,被去势后的男人被称为“奄(阉)人”,在宫中任职的阉人被称为“宦奄(阉)”,定义非常清楚。根据这个最新的材料,赵高是任职于宫中的宦人,也就是皇帝的亲近之臣,而不是被去势的宦阉。

  《史记·蒙恬列传》说“赵高兄弟皆生隐宫”。这是赵高被曲解为宦阉的另一条材料。“隐宫”一词,本来语义不明。东汉以后,一位为《史记》作注解的刘姓人士借题发挥,他将“隐宫”之“宫”解释为去势的宫刑,进而生发开去说,赵高的父亲受宫刑去势,母亲与他人野合生下了赵高兄弟。赵高兄弟冒姓赵,也受宫刑被去势成了宦官。谎话越编越大,越编越痛快,于是以讹传讹,到了唐代以后,赵高一家都是宦阉的不经流言,就逐渐固定下来。秦史专家马非百先生早就根据《睡虎地云梦秦简》指出,“赵高兄弟皆生隐宫”的“隐宫”一词,是“隐官”的误写。《张家山汉墓竹简》出土以后,隐官的意义更加清楚明白。隐官,既用来指称刑满人员工作的地方,也用来指称刑满人员的身分,与宫刑和去势完全没有关系。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论断,叫做层累地形成的古代史。顾先生以为,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古代史,经过了历代不断地改造重写,已经不是原汁原味,而是添加了历代所喜好的口味。为了了解真实的古代史,必须清理历代的添加,复原古代的真相。东汉因为宦阉之祸亡了国,刘氏的曲解投合了当时人痛恨宦阉的心情,大家都愿意传布亡国祸首都是宦阉的流言。唐代又是宦官专权乱政,古来宦阉亡国的阴魂未散,在类比声讨的风气下,赵高是宦阉的流言蜚语,自然光大发扬,成了不刊定论。明代,宦阉之祸愈演愈烈,到了清末,大太监李连英还在慈禧宫中肆意擅权,人们对宦官的痛恨无以复加。如此代代层累之下,曲解的历史也就一直被作为正史流传下来,一直到今天。不过,这些都是题外话了,我只是借此感慨人性的软弱,我们都愿意相信我们愿意相信的事情,至于真不真,假不假,倒在其次了。

  历史叙事,是基于历史事实的叙事。核实历史事实的真相,是历史学家所从事的工作的基础,因为没有真实,尔后的一切都是流沙上的建筑。不过,真假的鉴定,史料的考证,那是需要用论文的形式表达的另一种历史。眼下而今,我们还是回到历史叙事上,再次切入沙丘之谋前赵高的为人行事上来。
  赵是赵国王族的姓氏,赵高的父系是赵国王室的疏族。战国时代,天下合纵连横,各国间结盟换约,相互间以王室公子作为人质。这些作为人质的公子,多是国君众多子女中不受宠爱的疏远者,被打发出质后往往长期滞留异国他乡,不少人贫穷潦倒终生,至死不得归还。赵高祖上,大概是由赵国到秦国作质子的这一类公子,在赵国无宠,在秦国无援,不得意而滞留于秦,后来在秦国娶妻生子,子孙后代流落于咸阳市井当中,成为秦人,与普通庶民无异。

  赵高有兄弟数人,都出生于隐官。在历史上留下姓名者,只有弟弟赵成。赵成后来接替赵高,做了秦帝国的郎中令,曾经参与谋杀秦二世的望夷宫政变,也是一位人物。隐官是政府设置于不引人注目处的手工作坊,用来安置刑满罪人工作。赵高的母亲,因为有罪受过刑罚,赦免后,由于身体有受刑后的残疾,不便见人,也不愿被人瞧见,就一直在隐官劳动生活。

  在秦代的等级身分规定中,在隐官劳动生活的人,其身分也叫隐官,用现在的话来说,相当于刑满释放人员,地位在普通庶民之下,所能占有的土地和住宅,只有普通庶民的一半。帝国法律注重公正,隐官虽然地位低下,其婚姻却不受限制,隐官子女的身分也同于普通庶民。赵高的父亲,大概是在隐官工作的下级文法官吏,通晓法律,精于书法,在隐官任职时结识了赵高的母亲,组建了家庭,生下赵高兄弟。秦是注重世业的国家,子承父业、以吏为师成了帝国的国策。赵高成年以后能够走文法的道路入仕,成为第一流的书法家和法学家,都与父亲的职业和影响密切相关。

  赵高生于秦昭王末年,大概是在昭王五十一年(前256)前后生于秦国首都咸阳。当时,秦国和赵国间的长平之战正进入后期,赵国首都邯郸被秦军重重围困。三年以前,秦始皇出生于邯郸,此时正与母亲一道困处城中,惶惶不可终日。想来也是有趣,秦始皇和赵高基本上是同龄人,他们在历史上扮演了交换毁灭的角色。秦始皇的父亲是秦国的王族,他由秦入质于赵,娶赵人为妻。秦始皇出生于赵都邯郸,后来消灭了赵国。赵高的祖上是赵国的王族,由赵入质于秦,娶秦人为妻。赵高出生于秦都咸阳,后来毁灭了秦国。另一位同龄人刘邦,同年出生于楚国的沛县,四十余年后,他与赵高联手消灭了秦,不久又继承了秦始皇的遗业,以秦为根基创建了汉。至于另一位关系秦帝国兴亡的重要人物李斯,此时已经成年,大概二十五岁左右,正在楚国作郡的小吏。这些将要推动历史的人物,尚未碰撞在一起,正散处各地,默默地等待着历史的召唤。

  日期:2012-09-27 20:20:57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