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一个农村穷二代在郑州的血泪发家史
作者:
因理想而自信
日期:2012-10-9 19:43:00
引:从毕业到现在整八年,做过很多项目,失败过、成功过、哭过、笑过跌跌撞撞走到现在,直到五年前从事至今的项目最终让我从一个穷小子成了一个有车有房的城市人,真应了老话“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一个适合自己的项目可以造就一个人生传奇,马云、江南春无不如此。从投资不到两万到年营业额上百万,其中不止是辛酸更有智慧的精彩运用。
在公司有了一定规模市场稳定后就想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鼓励自己继续走下去的同时也许可以给天涯上正在创业的朋友们有所借鉴。虽然比起马云、史玉柱等这些风云人物我是多么微不足道,但我的经历也许是最贴近社会现状的展现,是我个人的真实经历,总有一天我的人生足以精彩到可以跟他们相提并论,才是我最终的理想,要不然一部没有精彩的人生谁会关注呢?
在整篇开始前我想总结一下经过这么多年的摸打滚爬对创业的一些个人看法。创业--在我个人理解不纯粹是为了挣钱,真正怀有创业理想的人绝不是单单为了挣钱,是为了创立一项受人尊敬和肯定的事业,是一种对社会的奉献,是一种对个人爱好的迷恋,是对自身价值的肯定,是一个人自信的表现。
在准备创业前要准备的三要素就是项目、资金、经验,这个大家都知道,可经历了这几年后我不认为这是创业前必备的条件,而是要准备好一个强大而平常的心态,问一下自己是否能克服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困难,在困难挡道时会不会泄气;是否能承受创业失败所带来的所有后果;是否有把内裤卖掉再重新站起来进行下一次创业的勇气。我觉得这是创业者应该必备的创业心理素质,你可以没有资金,没有经验,但只要你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所有的一切条件都是可以创造出来的。
如果你对上面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就开始创业吧,一个人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每次创业前都要有破釜沉舟的心态,才能把一个人的潜力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为创业成功奠定了基础。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走出创业的第一步,当然当时我可没想这么复杂,我是在理想和现实的驱动下开始的。
没有依靠没有退路,为了不再重复几代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为了还清庞大(当时认为)的外债,为了更有尊严的活着,想在这个城市立足只能靠自己。
在开始之前我想把自己从孩提时代到毕业这段人生历程也写下来就当个人生记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如果没有可以直接略过。
在走过的三十年中我想分三个阶段来记忆:
A孩提时代B学生时代C毕业8年的创业历程
日期:2012-10-09 19:45:33
A孩提时代
我出生在豫西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纵观现在的社会肯定后悔生错了地方(可活到现在的我反而有点庆幸,“贫困是大有作为人的第一桶金,饥饿感是一个人不竭的动力源”,我很喜欢这句话,贫穷成了我人生最大的财富,还是取之不尽的财富,它教会了我生存的能力,让我从一穷二白走到了现在,让我能游刃有余的混迹在这个尔虞我诈的社会),在这个拼爹的时代我是标准的苦逼穷二代,靠天吃饭的日子直到现在仍然是我们老家人的生存状态,比以前好点的是可以出去打工,于是就造成了全中国农村的普遍现状------十室九空,在我们村子里居然出现了狗比人多的怪异现象,即使留在家里的人也是老弱病残小,一个个留守儿童总是脏兮兮傻看着你,每次回家总是这一群目光呆滞的小孩围着你车转,结果回来总是先去喷漆。看到他们想想自己的童年还算幸福的,虽然穷也没好吃好喝的,但总有那深深的父爱母爱,可他们呢?一年也许只能见一次父母。
说到这来,我真的不理解中国是发展了还是倒退了,虽然物质生活比以前丰富了,可精神呢?追求呢?信仰呢?
80年代初出生在农村的小孩也许对下面的生活有一定同感,特别是生活在贫困的山区,吃到白面的机会很少,总是金黄金黄的玉米馒头,硬的哏牙,粗糙的玉米馒头吃着总是不停的掉渣,吃一半掉一半,也许有时候是刻意的,实在难以下咽,就连吃带掉的。穿的衣服也是破破烂烂,大部分都是上面的哥哥们留下来的旧衣服,一年到头也许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买件新衣服,所以一年内只盼望着大年初一的早上穿上新衣服然后挨家挨户去磕头挣压岁钱,然后再用那点可怜的压岁钱去买点小吃、小玩意儿什么的。
虽然物质生活是贫困的,但丰富的“娱乐项目”给我留下了许多有趣的回忆。没有人给买玩具,所有的一切都得靠自己创造,仍然记忆犹新的是用自行车链条自制的“洋火枪”(如下图),用火柴盒的封面玩的“火柴皮”游戏,即使在大冬天为了多赢一些也不惜把手拍肿,每次下完暴雨后赤脚在泥地里跑来跑去忙着建“拦水坝”,通常几个小时用泥巴筑起的“水坝”只需要一脚踏上去就崩溃了,为的就是看“洪水泛滥”把“水坝”冲毁那一瞬间的壮观。
还有更多的随地取材的游戏,这些看似单调的甚至有些无聊的游戏带给我们同时代农村小孩子多少欢乐啊,至今回忆起来依然兴高采烈,总是想滔滔不绝的讲给这个那个听。即使在帖子里也没忘记这些,就是不知道大家爱不爱看这些絮叨呢?
更多的童年往事已经在回忆里面渐渐模糊,总体来说童年是幸福的,当时农村根本没什么经济而言,都是种地吃饱为准,所以就没有了攀比,都是那样穷。唯一的区别是我父亲是村长,整天处理着鸡毛蒜皮的事情,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的计划生育抓的很严,也只有这事才多少让父亲这个村长有点权力,但退伍军人出身的父亲受到了党的良好教育,兢兢业业的拿着工资(每月30元)从来没有非分之想,村民送的任何礼物都让我再把它还回去,这些公事占用了父亲全部的时间,每天晚上我都被半夜而归的父亲惊醒,以至于我家的农活都落到母亲一个人身上,在母亲的絮叨中父亲终于在我开始上小学的时候辞职了,清廉的父亲离职时村里的公款还有几千元的剩余(在80年代末也算不少了),让他没想到的是在他离职20年后的今天在我们这个贫困的小山村居然负债几百万,而跟他一样同为一个村的村官们家里都是富的流油,世道的变化让跟党走的父亲唏嘘不已。
虽然没有物质的富裕,但做为村长的儿子多少还是沾了父亲的光,在同伴中没人敢欺负我,基本上属于“孩子王”的级别,所以造就了我现在说一不二的犟脾气,这种犟脾气又造就了不服输的性格,在以后的创业道路上这种性格一直驱使着我不断前行。但好景不长,这样的生活在我上小学时父亲的辞职发生了改变,同时也开始了我的学生时代,加上父亲辞职后做生意失败,负债累累,让我彻底体会到了什么是世态炎凉。
在开始学生时代之前,补充一下童年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这也是影响了我的人生道路的事件,在懵懵懂懂中树立了不太成熟的远大理想。在我依稀记得事情的时候,我们村里出了一个名人,就是我父亲的堂兄弟(以下简称大伯),在改革开放初期,像我大伯这样几乎没文化但有胆量有魄力的一批人富裕了起来,他们利用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市场混乱和信息不畅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成了“倒爷”“大款”。
所以每次大伯回村总是前呼后拥,有自己的跟班,有市县领导陪同,桑塔纳2000和奥迪100第一次映入我的眼帘,那阵势那场面让我这个山里娃当时是震惊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有一个理想,我长大后也要成为像大伯那样的人,随着大伯在我整个成长过程中的影响,这种想法越来越强烈,当我踏上社会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创业,只有这条路才能实现那样的梦想,当然随着不断的成熟,理想也多少有点修改,像大伯那样的人只能算是有钱,我想做的是成就一番事业,做一名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家,让自己的一生不能在平庸中度过,实现自己的价值。
日期:2012-10-09 19:46:55
B学生时代(高中之前)
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上学一般都是在8岁左右,在这之前一直是童年玩耍期,也许这是人生最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了,现在的小孩三岁就开始大班小班的,即使放假还得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家长增加了更多的经济负担,是不是拔苗助长不敢妄自评论,毕竟赢在起跑线上是家长们的共同口号。可我不同的是5岁的时候就跟着同村的大哥哥们去村办小学混日子,我依稀记得只有在夏天的时候上课总是睡在课桌下面的地上,也就是同村兄弟的脚下,那个时候的孩子那有现在小孩的“早熟”,五岁还像个傻子一样根本不知道学习是什么,虽然五岁那年没学到什么东西但每天两趟往返六里的山路锻炼了强健的体魄,这一点在转到镇上小学后得到了验证。
我六岁那年在父亲的强迫下转到离家20里镇上小学,住在姑姑家,父亲的理由是村办小学教学质量差,老师都是代课的,学生动不动就被老师拉到自家地里干农活去了,在村里上学怕耽误前程。这个决策现在看来是英明的,在村里上学的伙伴们最后都没把学上好,最多上到高中毕业,当他们上完小学再转学的时候就跟不上镇上学生的学习水平,所以成绩总是最 差的,再加上家长要求也不高,农活的繁重,很快他们就退学了。
所以造就了我目前仍然是村里唯一的大专生,现在大专生也没神马了不起的,但那个时候我们还转户口呢,变成了城里人,这点让父亲到处炫耀,好像我已经跃了龙门一样,在踏上省城学校的那一刻只有我自己清楚,这只是开始,是否能在城市扎下根只能靠自己,在家庭变故后我过早的品尝了世俗的偏见和嘲弄,在初中的时候已经懂事,学习不用父母操心,已经开始住宿学校,生活各个方面都能自立,所以在高中毕业后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基本上已经认清楚.
小学的生活也已经很模糊了,只记得学习成绩一直很不错,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再加上父亲那个时候就认识到送礼的重要性,每一个年级的班主任我父亲总会去送礼品或者吃饭之类,让班主任格外的照顾我,那个时候的老师还比较纯朴,家长请他们吃顿饭或者送点礼品都觉得不好意思,不会像现在的老师直接暗示家长要好处。虽然老师对我不错,但同学们都没那么友善了,他们都是镇上的学生,我不但是个转校生还是个农村的小孩,所以没事总想在我身上找点事情做,可很不幸的是我又黑又壮的体格让他们吃了不少苦头,经过较量后大部分孩子都不再另眼看我,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经常调皮捣蛋一起玩各种各样的游戏。
很快就到了五年级毕业,该上初中的时候我父亲去征求了班主任的意见,班主任看了看我的身高居然说让我留级吧,虽然成绩不错,但身高太低够不到初中的高桌子(我好像发育的比较晚,这点是因为我在姑姑家吃住,我的表兄妹多而家里又没地,那个时候没什么经济活动,没地就意识着没吃的,虽然父亲经常给姑姑家拿粮食但还是不能保证我把白面吃到饱,所以我觉得发育晚跟营养不良有关),就这样我被人为的在小学五年级无聊的多玩了一年。进入初中后我的成绩居然在班级内排名第二,于是我又成了班主任眼中的“尖子生”,再加上我父亲的功劳我的成绩成了班主任情绪的“天气预报”,那个时候老师打学生很普遍,就像家长打孩子一样随时随地,只要我成绩稍有下降班主任捅煤炉的细铁棍就会在我屁股上腿上留下印记,就这样到二年级,在二年级三年级有一些故事发生,晚点继续。
初中二年级我有两个奇怪的变化,一是我的语文成绩每次在年级前五名,这点当时我很奇怪的,因为我一直认为我的数学比较好,好像语文成绩好的都是女生,现在居然自己的语文成绩这么好,我觉得蛮丢人的,但总不能故意考不好吧,就因为成绩我又被语文老师当成了照顾对象,对我格外关照当然成绩一旦不好也没什么好果子吃。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我的字突然间写好了,写的相当有水平,当时字写的好的评价标准就是像老师写的字,所以我经常被同学要求写家长签字,作文批改评语什么的。
当时的我对这两件事确实想不通,但现在想想这些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就像成功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道理一样,我语文成绩好是因为我的作文写的好扣分比较少,我作文写的好是因为在小学我几乎把全年级能借来的作文书都看了一遍,但当时可能还不会应用,到了二年级突然顿悟了一样。我的字是因为在小学练习过,那时是写字帖,练了很长时间也没把字写好,后来就放弃了,没想到到了二年级才展示了功底。
在初中二年级发生的事情确实让身边的同学和了解我的人震惊,我还记得很少夸奖我的父亲拿着我写的字对别人说像他写的,那种以我为豪的表情我听声音就能感觉出来。
在经历了不小改变后我到了初中三年级,在当时进入三年级的班级时我傻眼了,一个班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学生呢?后了解原来复读生就有三十多人,加上我们这些新生将近一百人了,虽然我成绩很好但遇到这么多的复读生我还是抵抗不了,成绩一直徘徊在所有留级生的后面所有新生的前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复读生呢,这要从我们县第一高中说起,我们当时的一中只允许考一次,如果你一次没考上就永远没机会考了,为什么一中有这样的规定呢,那是为了要到更好更优质的生源,年龄要小脑子要聪明,这样做的结果造就了我们一中升学率奇高的神话,95%的学生过大专线,60%能过本科线,每年能考上清华北京这些名牌大学的学生有几十人,还没包括过线不敢报的,在我们这个贫困县也许只有这一点能让我们出去炫耀炫耀了。考上一中就像一条腿进了大学门,所以中考的学生都很珍惜这一次考试的机会,如果没有把握一次考上宁可不考复读一年上个保险,没想到一年后我也走了这一条路。
初中三年级的第一年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去了,在准备中考的前夕我又一次被人为的复读一年(这些都源于我父亲对我上学的重视),为的就是那唯一的考一中的机会,在大家都忙碌的备考时我回家“休闲”去了,准备来年再战。在复读开始的时候我也承受了新生对我们这批复读大军的异样眼神,当我正准备信心满满的为一中奋斗的时候我经历了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那就是“她”的存在引起了我的别样情感。
因为家庭的缘故,虽然我在生活上很自立,在同学中算是早熟,但我在男女感情上绝对是一个“幼稚儿”。在那个时候我这也算是“早恋”,让现在的90后00后来看到初三才懂男女感情基本算是“古董级”了,但在那个时代那个年龄我也算是“前卫”人士,她也是复读生,只是在新生的时候人多没有注意而已,再说我对男女之事根本没考虑过,当然也是由于不懂。
因为复读生相对少一些另外是熟面孔,所以开始了聊天,经常借东还西,又加上坐前后桌,那种莫名其妙的想跟她说话,总是期待尽快见到她的状态,现在看来那就是恋爱了。初恋都是美好的,跟她写的纸条和私下的相互关心都让我莫名的激动,突然间我觉得上学不再是件枯燥的事情,但那种夜不能寐时时常梦到和她一起奔跑在花丛中的煎熬至今仍记忆犹新,那真的是动了情,伤了神。
这段美好的初恋来的太不是时间了,在紧张的备考中两人都压抑着内心的冲动,即使在业余时间也是两人对看几眼,尽量在时间上不影响学习,可这有什么用呢,人在心不在了,复读的那一年成绩不停的下滑,直接的后果就是中考失败,同时也毁掉了我上大学的梦想,在父亲的勉强下去二中报了道。中考的结果也直接导致了我们的分手,沮丧和后悔占据了我整个暑假,更重要的是对父母的愧疚,因为父亲辞职后下海的第一次创业失败,导致家里负债累累,家徒四壁,我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母亲东拼西凑借来的,我拿着这样的钱去上学居然整出这样的事情,那种良心的折磨覆盖了分手后的痛苦。
在父亲的逼迫下来到了二中这个以打架为校风的著名学校。中考失意者、纨绔子弟、在初中都恶名远扬的学生混混汇集一堂的学校不知道当时有没有人还想上大学。
如果不是父亲的逼迫我是不会来的,我想早点为家庭分担,那个时候刚兴起外出打工潮,村里的同伴们也就在这个时候纷纷退学涌向了南方那个著名的城市。在这个根本没升学希望的高中,只能抱着给父亲一个交待混着日子,同时还得承受着家庭贫穷的煎熬,当时想只能等退学后再报答父母了。
既然升学无望那就活的自在点,不再像以前那样孜孜不倦埋头用功,开始了疯狂的三年高中。
日期:2012-10-09 21:05:33
高中三年在现在看来是一个人知识完善的最重要阶段,也是一个人心智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但不幸的是我居然用疯狂的玩法荒废过去。至于为什么这样做上面交待过,这样做的结果有两方面,就像每一件事都有两面性,不好的方面当然也是预料中的高考失利,好的方面在走上社会后得到了体现,那就是高中的“混子”经历,让我毕业后多少有点社会经验,可以去应付和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
用“混子”来形容高中生活是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看法,逃课、谈恋爱、偶尔还参与一下学校的群架(虽然我从来都没动过手),跟真正的“社会混子”混在一起招摇过市,这些行为都是老师和好学生所不齿的。但我对自己的状态很清楚,只是因为颓废好玩,只是被环境不容而已,我没有欺负别的同学,我也没有做过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情。
到了高中仍然逃脱不了老师的体罚,那个时代老师打学生好像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人反抗,如果在当时回去告诉家长可能又被家长揍一顿,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没有什么学生权力,如果你想反抗可以,但那得冒着被开除的危险,后果更可怕。像我这样的学生这些当然少不了,被老师叫去“谈话”,时不时被老师来个“肢体接触”,在我的高中生活中这些已经被我变成一种习惯。
被老师这么“关注”也只是在高中阶段的前期,那是因为在老师眼里我好像还有被“关注”的价值,虽然那个时候玩的也很疯狂,但成绩基本上还在班级中等水平,随着我对环境的熟悉,对玩法的更新,几乎连课都很少上了,即使到了课堂也是睡觉,所以到了高中后期老师几乎都懒得理我了,我彻底变成了“渣子”生,任我自生自灭。
一个人是疯狂不起来的,说起高中生活必然离不开我的三个“死党”,我们是属于一个“四人疯狂集团”,做什么都是四人一起,我跟他们唯一的区别就是我有“社会背景”,我在学校跟他们三个人玩,校门之外我还有一帮“社会混子”哥们,现在分析为什么我会跟这些“社会混子”在一起的原因我想跟我“早熟”有关,觉得整天跟同龄学生在一起玩很幼稚,而“社会混子”能接纳我也许也跟这有关系,看我做事方式比较“成熟”吧。在“四人疯狂集团”中有一个重要的人介绍,我们在这里用“菠菜”来称呼他,一个腼腆、温和、聪明的白面书生。
在“社会混子”里面也有一个重要的人我们在这里称呼为“蛋哥”,“蛋哥”和我同龄,母亲早逝,小学辍学后就“混迹江湖”,我上高中的时候他在我们县城北关“混子”团伙中已经稍有名气,打架下手狠、抗打能力强、讲义气是他的标签。这两位到目前仍然是我最好最知心的朋友,在我创业初期的困难时期对我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就这样在校内校外两个完全相反的社会形态中过着高中的“双面”生活,校内的疯狂玩耍和校外的刺激生活不断满足着我好奇而又不成熟的心智。
那个年代街头台球室、狭小的旱冰场、街机厅是我们的主要娱乐场所,嘴里“叼”着烟穿着大裤头和“人字拖”在台球桌前研究着“动量守恒”是很酷的形象,穿着“迷彩服”游刃有余的穿梭在旱冰场那是相当拉风的,在游戏机前夸张的拍着按键大声的吆喝着好像能把自己因为“不务正业”引起的愧疚和不安都宣泄出去。这些玩耍的时间都是争分夺秒甚至逃课“挤”出来的,所以当时学的很用心,至今这些技能仍然是我的强项,只是现在只打“斯诺克”,场所也高级了一些。
到高三的时候好像已经出现了电脑游戏,当时比较著名的那款战略游戏至今仍然有人在玩,只是我们当时认为玩那些游戏“不男人”,不屑去玩也看不起那些玩家,没想到电脑游戏居然风靡全球,自己无聊的时候也会“不男人”的玩会,这事让我多少有点教训,那就是当一个新事物出现的时候千万不要立即去拒绝它,要先了解然后慢慢接受。“创新”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源泉,如果自己没有能力去创造新事物那就别去拒绝,否则会被社会无情的抛弃,成为一个时代的牺牲品,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环境的时候那就去适应利用它,怨天尤人只是懦弱的表现。
就像中国广大工人阶层在“铁饭碗”被打破的时候有人选择了自力更生,成为当今社会的“宠儿”,有些人整天在抱怨社会,成了社会的负担,过着凄凄哀哀的生活。
像我这个痞子一样的学生,居然在高三的时候恋爱了,我不知道那算不算,我是被追的,追我的居然是县城的独生女孩,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应该是我把鞋跑烂都追不上的那种,居然喜欢我!这些直到现在我也只能归结为那个年龄的男生和女生性格都是叛逆的,也许是她的生活和家庭太好了,反而对我这样的痞子生有点好奇。我们在高二的时候已经同班了,我那时候坐在班级最后一排,总是从后门进后门出,再加上从来不主动找女孩说话,所以一班一年我们两个都没有说过一句话。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