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无双的伶人——李存勖来袭,晋军凶猛
作者:
某人的稻草
日期:2012-10-30 10:24:00
话不多说,直接上文
1.雏虎
人生的起始来源于一次被动的选择,我们不知为何而生,来自何处,去向何方。
据说,降生于人世的比例好比中大奖,最大的奖励就是即将开始一段肉身为人,精神尚不知为何的漫漫长路。在有的时空,人堪比禽兽,或多可称禽兽不如。
在后梁开平二年( 公元908 年)的时代,这样的人遍布神州,在蹂躏和被蹂躏中进行着如同史前恐龙般冷血的进化。
年已24 岁的李存勖早已知晓这个时代的生存法则,虽然身为晋王李克用的亲生长子,但在他的人生里,血雨腥风的战阵经历已沉淀入骨髓。
腰间锋锐的刀剑,胯下桀骜的骏马,后背刚劲的大弓,全身闪耀寒光的甲片已和他融为一体,仿佛全无重量一般,看上去是如此从容。说起来此时的他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身随父亲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比后世的同龄者更显英武。
他的相貌有着唐人的部分儒雅,有些不全似沙陀族人物,但是只见他双目中神光隐隐,气质豪勇中带着淡然,就知道这个青年将军有着不同一般的人生历练。
在晋梁两军的历次大战中,或冲锋陷阵,或斩将夺旗,或独领一军与敌周旋,与父亲的义子们一般无二,穿同样的袍服,吃同样的食物,在军中得到了“善骑射,胆勇过人”的评价。但他并不满足,因为他在乎的只是父亲对他的认可。
一直以来,他习惯望着父亲马上宽阔的背影,不停追逐着、成长着、努力着,也许每一个男孩都是望着父亲的背影开始自己的奋斗之路。
背影本身没有太多的言语,没有太多的祝福,然而背影的存在可以让自己心理上总是少那么些承担,更让你忘却了窗外的寒流,让冬天似乎转瞬即逝。父亲李克用那豪爽的身影,如同一盏不灭的指路明灯,一直指引着晋国、家族、以及李存勖自己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想到父亲近日重病不起,李存勖心中涌起一丝无奈,往事幕幕不如梭,点点滴滴浮心头。
五岁时,父亲率军凯旋途经上党(今山西长治)三垂岗,于岗上唐玄宗庙前置酒,席间伶人奏《百年歌》,至于衰老之际,声甚悲,坐上皆凄怆。
父亲慨然捋须,却指着旁边自己小小的身影对众将欣然笑道:“老夫虽然已渐年暮,壮志未酬,但二十年后,他肯定和我一样在此地征战,完成我的大业!”
说完,众将士轰然响应,席间气氛热烈,但其中夹杂的疑虑、嫉妒、冷漠等等复杂的眼光也屡屡在自己身上扫射,多半自己那一刻的形象已变成活生生的美味猎物,如同刚出生的小鹿一般无知、无助。
“父亲是如此期待着我。”
那时小小的李存勖心中便有了一个朴素的念头,一定要成为父亲这样的男人。孩子心中的执着有时远远胜过大人,好比单纯的坚持长久下来往往胜过智计百出的取巧。世间太多的取巧让人往往忽视了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这些简朴的智慧。
有时候,一份担子不会压垮一个年幼的孩子,而会成为他成长的力量种子。
日期:2012-10-30 10:33:46
父子间的这份期待,这份执着都默默生着根、发着芽。
或许没有当年的三垂岗就没有了后面的故事……不管我们信仰什么,千万不要忽视信念的力量。不管我们轻视什么,千万不要轻视执着的年青人。
清代严遂成关于此作七言律诗《三垂岗》。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日期:2012-10-30 10:36:30
回忆的画面再次淡入,浮现的画面是好吃、好喝、好热闹的繁华都市。
勖年十一时,李克用特意遣李存勖献捷于京师,进见唐昭宗。也许是武将世家子弟的英气勃发,也许是沙陀族异于中原人士的相貌,也许是感慨于李克用家族的忠心,也许其上皆有之,再加上皇室对地方节度使的笼络。
考虑到这许多也许,昭宗赐下翡翠盘等名贵物事,并十分关心进见者们,说着后世常见的领导关怀话语。问着类似“累不累啊?”、“参加工作几年啦?”这一类的问题。
围在皇帝周围的官员们兴致高昂,都很激动,争相回答着伟大核心的提问,似乎已经忘记了眼前和自己唠家常的就是大唐皇帝。昭宗这种平易近人的作风使远道而来的拜见者们倍感亲切和温暖。
通常,对人的长时间的迷恋,需两个必然要素,神秘感和距离感。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几千年最诱惑人的称号,其核心秘法也不过如此;而偶尔的亲民反而会更有效的促进魅力的发酵和挥发。
诚如御用文人所言,皇帝是威严的,皇帝也是可爱的。当时李存勖也感受到了昭宗威严后面那一份“慈父”般的情怀。
“小小年纪就气宇不凡,以后取得成就,可不要忘记对皇家的忠诚。”
昭宗娓娓道来的同时是拍着李存勖的后背的。那一刻,原本镇定的李存勖还真有点慌乱了,只得一个劲的点头,也许那就是一位“家长”带给“孩子”的幸福眩晕吧。
接下来的会见中,谈起李存勖,昭宗有些“动容”,“这孩子可以说是超过其父李克用的。”(此子可亚其父!),高度评价李存勖的同时也切实婉转高度肯定了李克用的工作成果。
这一次视野、眼界的开阔不同于后世公务员出国考察的效果,对李存勖来说尤是难得的体验。昭宗英明的“指出”,让“李亚子”的别名传遍满朝。这也是领导的“体贴”和“幽默”往往会赢得一浪高过一浪掌声的原因所在,高瞻远瞩,慧眼造就英才的绰号。
我们不知道李存勖当时内心是否冒出“我可取而代之”这类王霸气散发的牛话,但从二十年后倒推来看,此时的昭宗没有迷倒李存勖,而是皇帝摆谱的派头让他或可心想神往之。
日期:2012-10-30 11:16:44
一眨眼帖子就要沉,好快的更替,天涯都是这样的勤奋人儿...
------------------------- 华丽分隔线----------------------------------
时光继续流转,回忆来到勖十二岁时。
这个时候的李存勖已经被现实教会了现实,这不是只要属于官二代就能横行的时代,不是拼爹就是一切的时代,最麻烦的是:不是顶着衙内招牌就能坐享晋王大位的时代。因为李克用从未表示过取消义子们拥有的继承权。
也许不是每一个有继承权的人都觊觎这个显赫的位置,但心含计较,心怀叵测,心存野望,心里失衡的人在面对如此诱惑时又能如何。
人性是多变的,人性也是单一的,在此定然如过江之鲫,多半高呼“同去,同去!”。常常一科室副职名位尚且引发无数故事,况王位乎。
论起威胁人物,十指已不足用,因为有太多人的资历、功绩和威望胜过了自己。被唐昭宗称为相貌出众,个性独立的的李存勖在自己的书房开始了深深的思索。
良久后,他习惯性的打开一本书,想从中寻找答案。
此书一翻开,孔子欣慰的笑了。
日期:2012-10-30 12:23:23
高尔基就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没错,当你年少稚嫩缺乏阅历时,当你迷茫不知如何选择时,当你在茫茫人海感觉孤立无援,寻求精神支持和鼓励时。书,人类永恒的朋友就该出现了。
而李存勖正是多了这么一个不会说话的朋友,他深刻的记得自己当年如饥似渴的阅读孔子编作《春秋》的情景。这个睿智的朋友至少讲述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存《春秋》,历十二代君主,计二百四十四年)
司马迁对《春秋》极为推崇:“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而李存勖不论其余,只顾去其历史皮毛,得其政治核心。
由此他在弓马之余,常抱着一卷书,遍访父亲帐下文臣,虚心请教其意,并亲手抄录全书日夜学习,以致数年后,世人皆知晋王有奇儿,善骑射,精通春秋也。
众文臣看他的目光也越发柔和:此子虽是沙陀人,但接受汉统,熟读春秋,洞晓音律,能度曲,做军歌以激励士气。比起晋王其他义子,莽夫军汉一堆堆,不知好了多少,正可谓孺子可教也。
文化就是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朦胧且必要,不仅能影响人,也能作为纽带联系许多官吏圈子。正如现今强调双方的共同语言,沟通的潜在要素,情感联系的纽带,意识理解的基础,所以文化往往才是一种无声的润滑剂。
而影响就在不知不觉中产生。
日期:2012-10-30 14:06:30
2. 自诊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以书为镜,可以解不惑。
李存勖尽心学来,联接书本,对比实际,潜心思索:“为何父王与朱温征战多年,交手无数,大局却每况愈下?”总结父亲得失后,有了一直接原因一间接原因两项心得。
首先就在军纪败坏,忽视内政,不得民众人心。
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各地势力都很普遍,晋军也不例外。不过,李存勖看来,这个间接原因不可小视,它是属于根本原因,也是主要矛盾。
治病不解决根本,就是扬汤止沸,镜花水月。
李克用因部下将士都是先前追随他一块起家,在与黄巢征战中立过战功, 所以十分纵容,根本无所谓法纪与军纪,平时欺侮官吏,甚至于白天掠夺百姓,酗酒赌博,到了战时更是烧杀抢掠无所不为了。
李克用却对此习以为常。李存勖曾直言劝谏,主张整顿军纪,却被父亲称之为年幼无知,训道:“他们跟我征战几十年,在军需匮乏的时候,还曾卖马自给来支持我。现在四方诸侯都是以重赏招募勇士,我如果现在整顿,那军中将士,人心浮动,马上会散伙而去,我拿什么来维持局势?”
李克用说要等到天下平定之后再整顿军纪不迟。
但军纪不严的军队又怎么能让占据的地方人心归附,生产恢复呢?李存勖认为父亲的这种论调只会让百姓所摈弃,战场上虽然取得了一时胜利,但战果却很难持久。
日期:2012-10-30 17:24:41
其次,赏罚不明,用人不当,自断其臂,养虎为患。
李克用用人过于粗豪,不辩人品优劣,凭意气用事,常常为日后留下了心腹之患。
当初李克用任命其弟李克修为潞州(今山西长治)节度使,李克修治军、理政都很有成就,但李克用视察时却不看重政绩,反而只嫌他供奉较差,怒骂斥责加棍棒打罚,李克修有理难辩,激愤之下竟气绝身亡。实在可叹!
李克用又因对义子李存孝赏罚不公,误信另一义子李存信的挑拨,斩杀本最为器重欣赏的李存孝,痛失一名万夫莫敌的骁将,致使自断左膀右臂。实在可惜!
况且,更为错误的还在后面两例。
李克用先后出兵扶植无赖李罕之和小人刘仁恭。两人在李克用面前卑躬屈膝,背后行为贪婪残暴。饿时跪求,饱后翻脸,忘恩负义的两只白眼狼前后举兵反叛,以致晋军丧失了潞州(失去了河东地区东南面的战略屏障)、幽州(让河东地区处于被南北夹攻,两线作战的不利地位)。
从此以后,晋军势力日趋下降,而朱温的梁势力却日渐增长。这一系列错误的选择,是导致局势恶化的直接原因。
所思良久,李存勖长叹一口气,“病灶已明,可我的行医资格又在何处?
”
这次,没有笑声,也没有回应。
厅堂沉静。
日期:2012-10-30 18:20:11
无法亲自操刀时,便只有旁敲侧击。
无法自医时就只有借他人之手医之,同时为自己赢得行医资格,即成为晋王。
饭需一口口吃,事需一步步做。
不管怎么吃、怎么做,先做人还是先做事,有三样非常重要:方向要正确,方法要适合,方式要灵活。只要有一个不对的话,就很难达成目的。
放在诸侯层面,方向就是政略,方法就是军略,方式就是战术。对李存勖来说,方向就是成为晋王,方法就是如何寻求足够的支持,方式就是执行中的细节要点。
这一切都需要围绕差异化竞争,分析相对优势来进行。
李存勖思考着。
父亲帐下武将甚多,义子多骁勇善战,行事往往意气用事,武力当先。多年来晋军四面出击,正是自认武力强横,战略不当所致。在武勇相比无甚显著差距的情况下,眼光深远、智略出众之人定是格外出彩。
首要自然是获得父王的肯定,这个最为关键,需要自己的努力,努力,再努力。不过再怎么说,血浓于水。目前这个父慈子孝的格局,自己是占有先机的。
其次要获得领地文臣系统的支持,虽然文臣不掌兵马,但代表领地内人心所向,民众安定方不会给外敌可趁之机。况且其他义子皆为将军,忽视内政官吏,交往中有失尊重,这一臂助正好收入囊中。
其三就是收服各掌兵大将。这一点最为不易。因为有其利益冲突,也有竞争对手。
其中就有父王的多名义子和伯叔兄弟。 好比一火药桶,稍有不慎,就是人死国灭的爆炸结果。不过李存勖本是武人,明白其性格中拳头说话的本质,只要拥有或显示拥有足够的实力,这些人自然会听命服从。
好比父王少时悍勇,动作迅捷,军中号曰“李鸦儿”。
后一目伤,又号“独眼龙”, 升为将军后摧锋陷阵,出诸将之右,又被人改称“飞虎子”。其战绩武勇深入诸将之心,所以在晋军中威望极大。
只要自己能像父亲一般,就能降伏大部分桀骜军将。至于一些野心勃勃的家伙,就看他们的造化吧。
日期:2012-10-30 20:06:58
李存勖下定决心,定要朝那巅峰之位步步迈去,身为晋王亲子,恐怕自己容得下别人,别人能容得下自己么!
多年后,李存勖对这一段日子尚觉如梦如幻,心思细致得不似自己。
一日,秋风飒飒,李克用穿着淡青色的袍子,在王府宴厅里敞着怀,与众将吃酒,因数年里与朱温战事连连,常落下风,每况愈下,心中便觉有些郁闷,连叹数声,愁容满面,几杯下肚后,不时怒骂朱阿三(朱温在家中排行老三)。众将见此,面面相觑。
因李克用平日喜怒无常,一时间人人噤声,做起了缩头乌龟,李克用见下面一片畏缩,更是不喜,神情不免越发有些冷淡。
李存勖吃酒中发现场上有两人有所不同,一人年纪较大,面白无须,星霜两鬓,难得的是正神态自若的自斟自饮,一举一动却带着隐隐的威严气势。此人正是可称李存勖半个师长的张承业。
他原是唐昭宗派在李克用军中的宦官,任河东监军。但其人和一般的宦官不同,识大体,懂谋略,执法严明。
当朱温假借唐昭宗的诏书命各地的节度使杀尽所在地的宦官时,李克用马上将张承业藏进寺庙,然后杀了一个死囚来冒充。在朱温灭唐以后,李克用就让张承业重新出来任职,主持晋国内政。
张承业见李存勖目光中透着跃跃欲试,回应微笑以示鼓励,遥遥举杯相敬。
另一年青人气质闲雅,相貌斯文俊朗,座次靠后,看来官位不大,其人神态慵懒,微微低头侧目,如同众人一般避过上方的眼光,这原本该是畏缩的表现,但不知怎么,李存勖觉得此人并不惧怕王上,也并不在意场上的冷清。
李存勖微微一笑,回应完张承业后,举杯大步出列。慨然道:
“父王莫忧,常言道,月盈则亏,盛极必衰。我们李家尽忠于王室,纵使当前势力衰微无法报效,但可称得上顶天立地、问心无愧。”
“而朱阿三则相反,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现在他已经有了篡位之心,大肆陷害忠臣,又妄称神灵暗助。依我看来,他已经走到了极点,正合此言。”
“父亲大人应当静心休养,不久以后,待他衰退之机显露,再举义兵讨伐。必可事半功倍,天下称颂,立解万民倒悬之苦。在此,孩儿谨代天下黎民百姓敬父王一杯,以表孩儿崇敬之情。”
说完,当下饮尽。
话音落下片刻,就有人鼓掌。
众人应声望去,却见李克用正在饮酒,神色复振,顿时都放下心来。
这一番话,听得张承业微微点头。
座次靠后的年青人低头暗笑“马屁拍得有些道理。”
在另外有些人的眼中却是又嫉妒又羡慕的神色。
席上顿扫清冷之气,一片歌功颂德和莺歌燕舞让大家尽兴而归,安心归家。
日期:2012-10-30 20:46:17
3. 进言
酒后,花园内一群人正缓缓走着。
当中是晋王李克用,身侧张承业从容稳健,其后李存勖亦步亦趋,今日李克用见亲儿出口成章,大局明晰,且道出自己内心所言,心情甚好,遂邀张承业一起在花园散心,去去酒意。李克用沿着卵石铺就的小径散步,想着事,若有所思。
“前日,幽州的刘仁恭遣使向我求救,说正遭朱温攻打,继元(张承业字继元)你怎么看,我是救他不救?
”李克用淡淡问道。
“王上,老臣治民理政尚可,军略实非所长,此问或可集众将而问之,老臣勉力而答,或有不妥。”
张承业看李克用神色安定,立刻传球回去,不想多言。做人嘛,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就好,避免在不熟悉的领域犯错也是立世的根本。
“你我相交那么多年,无须顾忌,直言无妨。”
张承业见再避之不谈已不合适,思索几分,只得苦笑:“以老臣之见,王上想必是不想救吧。”
“哦,却是为何?”
“刘仁恭归附王上时,王上待其甚厚,乾宁元年(894年),王上攻陷幽州,任其为卢龙节度使,掌管其地,没想到其人背义忘恩,既不听从王上号令,反与我等交兵,王上向来嫉恶如仇,当不容此人,更勿论发兵救援吧。”
张承业停顿下,见其没有不满,接着道:“何况,费我兵粮,助一豺狼,王上定有所不甘也。”说了半天,还是把球传回去了。
李克用停步笑道:“继元果然知我。”转身对李存勖道:“勖儿,可有想法么?”
李存勖知道一个难得的机会来了,这时正是一个影响父王的绝好时机,而且更能树立自己思考独立,非同一般骁将的形象。
于是整理一下思路后,问道:“请问父王,朱温是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李克用一愣,他心里早就将剪除朱温当成是自己必须得去做的事情,原因除了认为自己必须报汴州上源驿伏杀之仇以外,就是觉得除了朱温没有人能够让自己如此忌惮,多年与朱温的血战更是深深锁定自己毕生之大敌就是此獠,这有什么可问的呢。
“现在黄河以北,除了我们还有谁能与朱温一战?”
李存勖紧接抛出第二个问题,看着父亲思索的神情,继续说道:
“依现在情况来看,朱温基业已经开始稳固,南方虽有楚、南平、吴、吴越等藩镇,但自朱贼逼昭宗禅位以后,各镇摄于声势或拉拢,先后表示臣服。就天下形势而言,明面上归顺朱温的已有十分之八九,到现在黄河以北地区能和朱温坚持对抗的只有我们和幽州刘仁恭了。”
“而这幽州(今北京及长城附近一带)朱温早就想吞并,如果我们不相救,日后就难有机会了。图大业者不应计较小恩怨,现在刘仁恭有难,我们去解救,他一定会联手于我,天下各镇见朱温迟迟无法平定幽州,必会心有所动,一旦时间过长,梁军补给困难,难以持久,必会退走。这正是我们河东重振雄风的良机,千万不可错过。”
张承业微微愕然,随后露出欣赏的神色。
李克用听得入神,陷入了沉思。
偶尔低头交换意见,三人渐行渐远。
日期:2012-10-30 22:26:09
当人面临选择性困难,而举棋不定时,有时不妨这样想,如果我不做,会有什么坏处?会不会后悔?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比取其轻,当前者无法判断时,就想想后者,也是一条不错的道路。
既然无法估计获利,索性就让自己不要后悔罢,人生无悔,亦是快事!
在李存勖对父亲的这番话中,把几点说透了。
1.不救比救的坏处大,目前好歹还有刘仁恭和我们旗帜鲜明地和朱温作对,如果不救刘仁恭,他只有两个可能,一投降朱温,二被朱温灭掉。无论怎样,自此以后,我们就只有独立对抗朱温,就再没有人可扯朱温后腿了。压力一下就山大了。
2.救的意义不仅在于幽州一地,其战略意义深远,多一个幽州,就让朱温多一个不可控地区,让归附朱温不久的各藩镇以及黄河以北的魏博地区(今渤海湾至黄河以北)不会死心踏地的跟着朱温走,而是继续扮演观风色的墙头草角色,保持半独立状态,为以后留下许多余味。
3.对当下局势也有实效,缓和同刘仁恭的敌对态势,达成战略同盟,一起压制朱温。
在战略上很好,很长远,那么在战术上是否可行?在收益好的前提下,投入的风险是否
很大?这对李克用来说是很容易明白的事。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