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成长比成功重要:不懂成长的人,注定被淘汰
作者:
职业规划鱼
写给站在十字路口迷茫的你
当今社会,有个严重的问题,很多年轻人长期处于一个迷茫而焦虑的状态。上学的时候,迷茫自己喜欢做什么和适合做什么,却很少想下是否先试着先做点什么。毕业后虽然不断催促自己赶快成长,却沉不下心来安静的读一篇文章。每天却想着要不要创业,如何能尽快拿到高薪。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冷静下来才发现,好像除了一腔热血和不成熟的想法,一无所有。
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的开篇语,年轻的时候关键的几步走错了,一生也就错过了。道理似乎每个人都懂,但为什么仍很多人苦苦追寻而徘徊不前?其实,他们都有个通病,即都有着自己的短板,包括学历、专业、性格、心态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职业发展。而很多人宁可选择掩耳盗铃,也不肯去正视和弥补,却还总梦想着如何一步登天。其中一位年轻人自我调侃道:“我的童年时光都是和牛共度的,可我现在一点都不牛B”。说明懂得思考现状的人很多,真正肯做出改变的人少之又少。
关于成长,《北京爱情故事》里有一段话让自己印象很深刻:谁愿意长大啊,这种滋味可不好受了,那是一种违背自然规律的成长,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血肉模糊,支离破碎,被撕扯着,却不得不成长的成长。对于很多人来讲,内心对于成长是一种畏惧、期待和迷茫的复杂情绪。拒绝成长,但又不得不长大。渴望成长,但又被现实碰的头破血流。但是,在这个拼爹的时代,想要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很多东西都需要靠自己的力量去争取。对于很多已经落后于同龄人的年轻人来讲,学会从自身的不足及困惑走出来、弥补自己短板,才有逆袭的可能。所以,自己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结合自己经历的咨询案例和年轻人来谈谈关于如何成长的那点事儿。不是经验之谈,只是总结教训而已。不求多么专业高深,但求让每个人觉得通俗易懂。在开始以前,要把本文的立意申明一下,以免大家误解。
1、如果你是愤青或者喜欢吹毛求疵,喜欢用吵架的方式来沟通,这个帖子不适合你,我说的内容不是真理,肯定是不适用于所有人。
2、如果你喜欢看世界五百强的勾心斗角、成功名人的传奇经历,这个帖子不适合你,是讲的成长心态和成长方法。
3、如果你对于工作已经没有任何期望,只想平庸的活下去,这个帖子不适合你,这个帖子是写给那些有梦想、有追求的人。
4、不管这个帖子有没有人支持或者回复,自己都会坚持写下去,因为坚持本身对自己就是一种成长。
日期:2012-12-27 11:28:43
【经历辛苦,成长的必经之路】
很多年轻人在大学里过惯了悠闲的生活方式,从校园到职场的转变过程中,希望能够工作尽量不要太辛苦或者稳定一些。自己总是听到很多人会抱怨工作辛苦,一个月只休息4天,经常加班,关键还没加班费。一些在大城市工作的人基本每天6点多起床,晚上7-8点到家,吃完饭休息下,基本可以睡觉了。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唯一的心愿是想睡个懒觉。很多人开始发出这样的疑问,每天工作这么忙碌和辛苦,这样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每当看到别人旅游或者聚会的时候,心里总是一次次的问自己,我这么辛苦值得吗?为什么别人可以过得很舒服?我要不要也换份轻松的工作?
曾经有个咨询者,研究生学历,他第一份工作是在深圳做管理咨询工作,因为需要长期出差,受不了这份工作带来的辛苦,所以放弃了。他在换工作的时候设置了很多条件,比如,尽量不加班、不出差、有正常的双休日等等。于是,在老家所在的省会城市的一家国企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工作三个月后,他发觉这份工作太过清闲,很难学到什么知识,这样下去离自己职业经理人的目标越来越远。于是,在换与不换之间纠结不已。
自己不想去评价他辞职这件事是否正确,毕竟对于工作的期望值人各有志。况且对于当今的年轻人来讲,他们没尝到过父辈们所经历的物质窘迫,相比较起来,更加注重自我存在和休闲。因此,从根本上讲,他们是注重自我和存在感的一代人。但纵观很多人的辛苦,其实并不是真的有多么忙碌和辛苦,可能更多的要归于他们因为缺乏长远规划,没有工作的内在动力,过得很盲目和浮躁。所以,辛苦只不过是一个“替罪羊”。
自己想对这些年轻人说,别总羡慕别人拿着年薪,开着汽车上下班,作为没有背景的职场人来说,谁刚毕业几年没住过地下室?谁没有因为加班而连续通宵几个晚上?谁没有因为上班地方远早上5点多就起床?谁没有在炎热的夏天极其口渴的情况下,绕着卖矿泉水的小卖部转了三圈,但一掏口袋只剩一块钱时而不得不放弃?你们所经历的很多人都经历过,甚至比你们经历的还要长,还要苦,这点苦算什么?况且,作为过来人,很多人所声称的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和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觉得充实和幸福。至少,自己仍会怀念刚毕业那几年的激情岁月。说真的,只要不傻不笨,踏实做该做的事,别人有的,到时都会有,说不定比一般人的还更好。包括房子、车子、票子、老婆、孩子。
在此先分享一个前段时间咨询过的案例,他04年毕业,只是一个普通的中专生,当时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像很多人一样被迫做了销售岗位。因为缺乏方向,开始混了几年,但是进步非常小。那个时候他已经毕业2年了,但是,他因为生活所迫,后面不得不接受了一个底薪800元,且要去另外一个城市出差的工作。其实,当时他还有别的选择,是一份底薪2000的销售工作。
日期:2012-12-27 12:32:21
自己非常好奇为什么他会这么选择,他告诉我,其实他是经历了一个晚上的思考,那个晚上他没有睡觉,因为不知道到底该选择哪个。他最终之所以选择那个底薪800的工作,是因为他很看好医药行业,哪怕前期辛苦一些,哪怕需要出差,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他懂得一份付出,一分收获的道理。正因为他在那个异乡的城市无依无靠,减少了平常人正常的休闲和娱乐时间,可以将大部分时间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半年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应聘进了一家著名的医药外企。后面又通过五年的努力,现在已经是一名年薪20万营销总监,这个数字在西部三线城市来讲,已经非常不错。
当他和我谈到他的选择的时候,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这份工作确实就像一次赌博,工作的过程也是非常辛苦。虽然有过多次想放弃的想法,但是很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了。他说,不论如何,确实应该感谢那段辛苦、难熬的日子,虽然目前职位高了,收入高了,但还是很怀念那段日子的磨练,否则现在还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销售代表而已。
日期:2012-12-27 12:50:40
对于一些胸无大志的人来讲,要求他们加班或者长期出差可能有点强求,毕竟稳定和安逸在是占首位的。但对于那些有职业理想、想尽快拿年薪的有志青年来说,就不应该把轻松和安逸作为选择的标准和出发点。因为成功人士所声称的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很充实和幸福。
如果你目前的工作很辛苦,首先要恭喜你,你已经迈开走向成长的第一步。因为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是那一段时光,不抱怨不诉苦,最后渡过了这段感动自己的日子。同时,请不要对别人抱怨自己的辛苦,更不应该将加班、出差等内容成为放弃工作首要考虑的因素。毕竟,要想不辛苦一辈子,总要辛苦一阵子,每个年轻人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总是要经历一段辛苦和沉默的日子,这段日子可能是1年,也可能是3-5年。自己始终觉得,不论哪个年代、什么职业、何种岗位,要想成就一番业绩,热情、努力到忘我,或许是唯一且有效的途径。
日期:2012-12-27 13:32:05
如果辛苦的有价值,有进步,和那些碌碌无为的稳定工作相比,始终是件好事。因为这个时候你们还有充沛的精力和健康的身体,还没有体会到中年人那种腰酸背疼带来的困扰,还没有被家庭分散太多的精力,不会因为老人、小孩没人照顾而成为出差及加班的阻碍。真正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出差只会成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愿望罢了,随之消失的还有个人发展前途。
以个人的经历,认为出差或加班有几点好处,首先,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帮助你磨练自己的毅力,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往往需要外界的约束,从而激发自己的潜能。同时,可以试着与不同的人、地域接触,开拓自己的视野和见识,而这些基础的东西往往是很多人发展过程中的致命短板。最后,职业发展就像烧开水,如果不经过一个长期和持续的加温,这壶水将很难煮沸。同样,一个人需要让自己有一段“闭关”的时间,让自己的积累由量变到质变。
日期:2012-12-27 16:17:06
【知道不重要,相信并做到才是王道】
自己在和很多年轻人沟通过程中或者在读一些帖子的时候,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对于别人说过的一些话,很多年轻人第一反应是“有道理”,有一些人还会说“这些我都知道”,“我都明白”。然而当我问他们,如果你知道的话,请分析下这些道理为什么有道理?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具体帮助?既然自己都知道,但为什么你不会运用?往往很多人都惭愧的低下了头。
自己非常理解他们的想法及心理,毕竟自己也是从这个阶段走过来的。因为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正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对于外界的知识与经历充满着好奇心。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年轻人在大学期间,开始喜欢读一些名人传记及成功人士的书籍,甚至在工作的几年内也对类似的书籍乐此不疲的原因所在。他们一方面可以通过别人的传奇经历,开拓视野和阅历,作为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是可以从这些书籍中来寻找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时间久了,很多人对于知识可以做到琅琅上口,有了一种“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架势,这些想法和行为本无可厚非。但是,自身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真正出现问题的时候,还是不知道如何解决,在知与行之间始终无法跨越。
日期:2012-12-27 16:23:11
究其原因,很多盲目的年轻人还没有具备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不知道任何道理都不是绝对正确的,需要放在适当的环境中才最有意义。所以,每当他们看到别人说的话,只要认为有帮助的内容,没有做到选择性接受。并且,由于缺乏实际的亲身经历作为支撑,导致都是一些没有真正做到理解、消化的“大道理”,只能对其进行凌乱的叠加和罗列,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不仅无法具体用这些道理来帮助自己思考问题,因为他们虽然知道很多,但并没有品尝过这些道理带来的“甜头”。时间久了,还非常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或视觉疲劳。一旦有人说出相反的观点,他们将很难进行甄别对错。最终,对于学习这些道理的兴趣会降低,开始变得麻木,甚至有的人比之前更加迷茫。
日期:2012-12-27 19:00:13
首先,我们在看到一句话不要仅仅会说自己知道了,明白了。因为衡量掌握一个知识的标准不是仅仅对看到知识评价是否正确,是否产生共鸣,或者可以一字不差的复述这个道理,如果是那样,即使读再多的书,也不过是个会移动的“复读机”而已。
关键是看这个道理是否可以引起你的进一步思考,思考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比如,如何换个角度看待自己的工作,如何更好地学会换位思考,如何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因为知道不是最终目的,学会运用并创造价值才是根本。
其次,不管是看书,还是看别人的帖子,不能仅仅会说有道理,或者把道理作为记忆的重点,而更应该带着批判的精神来看待,在阅读的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为什么别人会这么想,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什么,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如果是自己会怎么看待,差距在哪里?他说的一定对吗?然后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每次阅读变得有目的,有收获。要多多考虑问题背后的东西,而不是仅仅将眼光停留在问题的表面。
所以,自己每次读到别人经历文章的时候,对于一些刻意的铺垫及渲染基本一带而过,反而会特别关注作者关于努力或者失败过程的细节描述,因为我明白,这个具体的过程正是自己所欠缺的内容,不知道细节的大道理,往往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甚至,有时候少知道一些大道理反而对个人的成长更有益。
日期:2012-12-28 10:17:45
最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个人的成长是需要一个时间,需要经过很多重复的,任何人也无法通过短期的阅读或者突击式学习可以一步到位。所以,想要成长要做好长期学习和积累的心理准备,并养成一些好的成长习惯。比如,自己从中学养成了摘抄和记录的习惯,对于自己看到的内容将其记录到笔记本或者文档中,并且会定期翻看。也许现在是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和理解,可能过了一段时间,再次翻看的时候,就会有了新的收获和心得。而这个时候恰恰说明,你又进步和成长了,因为学会了多角度看待问题。
知道是没有力量的,知道并做到才是王道!
日期:2012-12-28 13:59:52
【想要成长,要做一个不停想办法的人】
曾经有一个女性咨询者,会计专业,已经工作3年多的时间,目前在一家大型软件公司做经营分析岗位,由于她并不懂软件行业发展,加上领导不重视她,她总觉得岗位发展空间有限,一直伺机寻找转型的机会。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公司内部出现了转岗机会,是去人力资源部的薪酬专员岗位,她自认为是目前最好的发展方向,毕竟可以兼顾财务专业和个人细心等优势。于是,她开始仔细准备面试,整个过程还算顺利,本以为转型的几率比较大,却被告知因为她没有相关工作经验,而不得不与该岗位失之交臂。面对这个结局,她突然失去了方向,每天都过的闷闷不乐。
听完她的情况,我问她,你目前每天空闲时间在做些什么?她说,自己经历过这件事后感觉很受打击,心情一直很低落,空闲的时间就看一些娱乐新闻,或者在微博上闲逛,毫无目标。其实也知道这样每天混下去不好,但是,自己始终无法调整。我又问她,既然你想往薪酬专员岗位发展,别人说你缺乏工作经验,为什么没有想办法如何弥补了呢?她说,自己后面也尝试了下,但是感觉难度很大,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所以最终放弃了。
日期:2012-12-28 21:07:42
相信很多年轻人在面临找工作、职业转型的时候,都经历过类似的心路历程及困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但是又因为专业、工作经验、招聘机会的原因,导致让这个方向距离自己越来越远,直至不得不放弃,实在让人感到惋惜。
其实,个人一直觉得,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看他是否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习惯性放弃,还是是一个不停想办法的人。因为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会抱怨千难万难。
去年有个年轻的应届毕业生,他只是一个三本学生,计算机专业,由于在大学期间光顾忙于社团活动,导致他自己对于所学的专业学的不好,因此,他并不想做专业的技术类岗位。在详细沟通后,他决定以IT方面的销售岗位作为突破口,毕竟这个行业是有积累和优势的。
于是,他将目标瞄准了国内一家著名的IT企业,但是,当时这家公司的校园招聘已经结束,在公司网站也没有找到相关的招聘信息,网上也没有留下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电话,虽然多次打到前台,但也都因为没有预约而遭到了拒绝。于是,他决定毛遂自荐,从武汉只身一人去该公司所在的城市广州毛遂自荐。结果,被保安拦在了门外。他还是不甘心,连续在公司门口等了三天,希望人力资源部能够给他一个面试的机会,但是都以岗位招满了作为理由拒绝了。他最终非常沮丧的回到了武汉,不过他说并不后悔。
日期:2012-12-29 12:07:49
后来,我问她,你是否真的坚定就做这个岗位呢?是否真的有这个毅力?她的回答是肯定的。后面,我鼓励她不要放弃,于是,让她通过互联网、微博、qq群等方式多方打听该公司的情况。半个月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图书商场发现该公司的一个总监写的一本书,并且惊喜的发现该书留有作者用于和读者沟通的邮件地址。于是,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这位总监发了了几邮件,前期主要是结合书的内容进行了一些简单沟通,后面开始和该作者请教一些问题。一个月后,她向这个作者说明了想去该公司应聘销售岗位的意思,对方也确实被她努力和坚持所感动,决定向人力资源部推荐他,并安排了一次面试。最终,她凭借自己几个月来的精心准备,成功进入了这家著名的公司。
也许,有的人说她是幸运的,可以遇到这么好的贵人。其实,与其说她幸运,不如说她比一般人更努力,更懂得坚持的道理。因为自己曾和她说,越努力的人,运气才会越好。她信了,付出了,最终收获了。
自己并不是提倡非每个人都要对这些事都如此纠缠,而是考虑好前提。即这个东西是不是自己迫切想要的,是不是肯为它付出很多也在所不惜。如果是,就应该不停的想办法来接近它,而不是尝试一次以后就放弃,然后以“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来安慰自己,这些不过是失败者给自己的心理慰藉而已。因为自己始终觉得,很多时候,大部分人不缺方向,而是缺方法,更缺少一往无前的决心和魄力。
所以,我们不要在事情开始的时候畏首畏尾,更不要在事情进行的时候瞻前顾后,多想想自己凭什么得到企业的眷顾,自己有什么可以值得别人认可的东西。唯有如此,一切才皆有可能。并且,纵观很多成功人的经历,坚持了你曾经最不想干的事情之后,往往可能会得到你最想要的东西。我指工作,也说人生。
日期:2012-12-29 12:24:10
【纠结不是病,纠结久了真要命】
很多年轻人也许有过这样一种感觉,正处在一个选择的岔路口,面前有好几条路供你选择,但是机会只有一次。面对诸多的选择与顾虑,面对两难甚至多难的困境,为了把事情做好,为了少出差错,在踏出第一步之前,我们往往陷入痛苦地思索和踌躇之中。没错,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纠结”。
现在很多年轻人最常见的纠结是一些毕业后面临选择,该在哪个城市工作,该选择什么行业,什么岗位?既不喜欢枯燥的工作,又害怕工作压力太大,更害怕没有发展前途,可自己又不甘心平平淡淡地度过一生,一系列的不确定摆在面前。于是他们被这些问题困扰着,纠结着,甚至很多人干脆辞职,整天蜗居在家,无所事事,有的甚至当上了令人嫌弃的“啃老族”。
在这个充满了竞争和压力的时代,人人都在为生活而奔波忙碌,往往在追逐物质过程中迷失了自己,于是乎“纠结”就有了生存的土壤。纠结,说到底是一种对失败的恐惧。之所以恐惧,从根本上说是因为缺乏信念。因为找不到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就可能被现实的物质所牵绊,就永远不可能找到真正适用于你的生活方式。
日期:2012-12-29 17:14:33
扪心自问,很多人其实并没有真正想过到底该追求过什么东西,自己经常问一些年轻人,你想要什么?你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很多人往往是一脸茫然。因为他们想要的太多,想要房子,又想要车子。想创业,又想当职业经理人。似乎他们觉得他们是万能的,只要想要,什么都可以唾手而得,但是现实又告诉他们,其实他们什么都很难得到。
自己在咨询过程中,经常会安排会咨询者在咨询结束后查询一些资料,一方面增加咨询者对于岗位的主观认知,另一方面也是衡量下他们的自主查找和学习能力。有一个咨询者,在发给我的整理结果中,寥寥数字,非常简单。我问他,这几天的时间怎么查询的内容这么少?他回答道,我这几天一直在思考,因为我发现自己很想在北京发展,又想回老家工作。关于候选的两个岗位都喜欢,但是纠结到底该选择哪个,所以,自己大部分时间在想这些内容,自然没有查找具体的内容。同时,他还补充道,自己其实内心非常焦急,但是,就像热锅上的蚂蚁,虽然每天都是焦头烂额,但是始终没有走出热锅。
日期:2012-12-30 19:59:12
很多人之所以纠结,其实,他们心里对自己是非常不自信的,正是因为不自信,所以才想通过选择一个尽量稳妥的方向,从而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和执行难度。很多人都有一个潜意识,时常会进行一些假设,认为存在一种最好的做事方式,一旦掌握了,就不会遇到麻烦,就会一帆风顺,就会立竿见影,就会出类拔萃,就只有成功没有失败。一旦真实的情况不是这样,我们就开始怀疑,开始犹豫,总是试图去寻找这样的灵丹妙药。
但是,据自己的经验来看,这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在限定条件下,在我们自己能够认识到的可能的选择中,挑选一个自己认为最合适的。也许由于我们自己的局限,我们选择的不是一条捷径,但是只要坚持走下去,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出黑暗。三心二意只会让我们在黑暗中原地转圈,投机取巧的心态会害死人的。而那些真正自信和明确想要什么的人,他们往往并不会对别人说太多,接下来会默默的准备和努力。等你再次遇到他们的时候,发现已经出色的完成了很多成绩。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