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回之前内容在此:
《西游漫注——深度揭秘你看不见的玄机》 第四十七回(1) 余波难了
(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孙悟空丢了一颗脑袋呦。这颗脑袋可是千万不能丢掉呀,那脑壳后面还有菩萨钦赐的三根救命毫毛呢,这比孙悟空脑袋还值钱的宝贝要是给闹丢了的话,往后孙悟空还靠什么行走江湖嘛。可是丢了宝贝的孙悟空,似乎浑然不记得脑袋上的救命毫毛了。
你看孙大圣这么不珍惜宝贝,咱们也不理他了,不跟他一般见识。可是那车迟国国王,眼见得三个神通广大、气宇轩昂、音容笑貌犹在的国师常委,竟然在一盏茶的功夫里,都呜呼哀哉,跟凡俗人一样了结了小命。于是那国王就在那边厢满眼垂泪,身倚着龙床,手扑着御案,放声大哭,奇怪的是,这满朝文武、满庭的宫人,竟然没人有功夫搭理他,而这厮也着实有耐力、有底气,竟然一口气哭到天晚不住。
车迟国的三个国师是什么时候死的?大概应该在下午三点钟左右吧,它们三个跟孙悟空拼修为,从辰时祈雨开始,连午饭也没顾上吃就继续拼下去,直到拼了个罄尽油枯、最终见马克思去了。
当时是晚春季节,天晚日落怎么也七点钟的事情了。这国王,断然的哭了起码三个小时,甚至有四个小时,闹不好,从后面他说的“今日天晚”,很可能这时候已经晚九点之后了。这么能哭,真是够倔够愣的。
最后,还是孙悟空大圣心肠好,跑到国王面前把他给吼醒神了,悟空说,你这么痛惜的好兄弟好国师,其实是来谋夺你江山的。于是国王这才省悟。然后,那些憋在边上一直没吭声的文武多官们,才懒洋洋凑过来,接起了孙大圣的话把儿,要求国王一定要听从孙大圣的话儿:“死者果然是白鹿、黄虎;油锅里果是羊骨。圣僧之言,不可不听。”看这架势,要不是孙悟空提及他这个国王,好像文武群臣们都不记得还有他这个国王了一样。
国王的眼睛,似乎都不是给自己用的,他闻听群臣所奏,才确信了摆在面前的动物尸体就是他宠信的国师们,这才说道:“既是这等,感谢圣僧。”然后国王就毕恭毕敬的安排明天大吃大喝的事情。于是,这一天就在折腾中算是过去了,从大清早五点一直折腾到这晚上八九点,一口气闹腾了起码二十六个小时,几乎是早饭午饭晚饭全都没闲工夫吃。可是这繁忙异常的一天,对于三藏、对于国王以及所有车迟国的上上下下之民众,这一天可是够有划时代意义的。
然这昏聩脑残的国王,第二天一大早刚起床,就急翘翘在召集群臣早朝时很有主见的下令传旨:“快出招僧榜文,四门各路张挂。”你说,谁告诉他要出招僧榜文了?是孙悟空吗?显然不是,小说中没提及孙悟空或者谁要求国王出招僧榜文,孙悟空唯一的要求是“急打发关文,送我出去。”其实这一路上,按照孙悟空的本事,满可以弄个神通、作个手脚,自己动手解决关文盖戳的小事儿。他为啥不做哩,却非要这昏聩国王亲自发话亲自花押?
国王主动要求发榜招僧,是不是真的孙悟空私下里找他谈的呀?要知道,在刚到车迟国城外的时候,孙悟空打死了两个小道士,发放毫毛给那五百僧众的时候,孙悟空很清楚很明确的许下诺言:“不可十分远遁。听我城中消息。但有招僧榜出,就进城还我毫毛也。”你看看,孙悟空如此许诺,还不能说明问题嘛,的确是孙悟空的主意,等到搞掂了这车迟国妖怪,断然要命令那国王发布招僧榜单,恢复和尚们的名誉和待遇,予以平反呢。
即是如此,等到五百僧人回来,缴纳毫毛之后,孙悟空对国王说了一番话,有严词恐吓,有严词警告,有严词指点。孙悟空怎么说,在大庭广众之下,对着满朝文武与僧人与无数围观民众,孙悟空对国王如是放言:“这些和尚,实是老孙放了;车辆是老孙运转双关,穿夹脊,捽碎了;那两个妖道也是老孙打死了。今日灭了妖邪,方知是禅门有道。向后来,再不可胡为乱信。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
说起来,要是孙悟空指点、国王照办的发榜招僧,孙悟空干嘛要在招僧之后,大庭广众之下,这么严厉的教训这国王呢?没必要的嘛。真相自然是,孙悟空等人,均未要求这国王发榜招僧,只是这国王就自己灵光一闪自己决定必须这样了。
正是这国王自己脑袋灵光了一下,引起了孙悟空的警惕。孙悟空之所以警惕,你知道为什么吗?乃是因为这昏聩国王脑袋里面的灵光,居然跟孙悟空之前对流亡僧人们的许诺不谋而合。国王在孙大圣的威武面前,佩服得五体投地,被感化得灵光直闪、想出了跟孙大圣不谋而合的主意,对于此,孙悟空应该感到高兴才是正常反应啊。你猜孙悟空为什么警惕这国王?
孙悟空之所以警惕这跟自己不谋而合的想法,乃是因为他是智者,不是愚者。要知道,小说一再通过多种角度描写国王的昏聩,这昏聩得摆在面前的畜生尸骸都不敢相信的家伙,你认为他能做出什么英明的决策吗?很困难吧?可是这个招僧榜,确实很英明啊。
是的,正是这个糊涂脑袋发出的英明决策,才值得警惕。因为,以这国王的脑残无智,跟随着招僧榜文的,肯定会是一篇杀气腾腾的灭道榜文。这个国王,性情错乱、脑筋混乱,最喜欢的就是忽左忽右的走极端。当初就因为他崇拜妖道们的神通,才把道人们给捧上了天。现在又是因为孙大圣的神通,马上又要把和尚捧回来,基本可以肯定,随之而来的就是道士踩脚下、儒生滚一边。
正因为如此,孙悟空一百个警惕和不放心,公然恐吓了他之后,就警告他:“向后来,再不可胡为乱信。”
警告之后,还不放心,又特意的给他指出具体应该怎么做:“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
然而悟空的这番话,又激起轩然大波。不是在小说情节中,而是在后人读者中,激起狂澜。
日期:2013-01-08 10:13:37
第四十七回(1) 余波难了
(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孙悟空丢了一颗脑袋呦。这颗脑袋可是千万不能丢掉呀,那脑壳后面还有菩萨钦赐的三根救命毫毛呢,这比孙悟空脑袋还值钱的宝贝要是给闹丢了的话,往后孙悟空还靠什么行走江湖嘛。可是丢了宝贝的孙悟空,似乎浑然不记得脑袋上的救命毫毛了。
你看孙大圣这么不珍惜宝贝,咱们也不理他了,不跟他一般见识。可是那车迟国国王,眼见得三个神通广大、气宇轩昂、音容笑貌犹在的国师常委,竟然在一盏茶的功夫里,都呜呼哀哉,跟凡俗人一样了结了小命。于是那国王就在那边厢满眼垂泪,身倚着龙床,手扑着御案,放声大哭,奇怪的是,这满朝文武、满庭的宫人,竟然没人有功夫搭理他,而这厮也着实有耐力、有底气,竟然一口气哭到天晚不住。
车迟国的三个国师是什么时候死的?大概应该在下午三点钟左右吧,它们三个跟孙悟空拼修为,从辰时祈雨开始,连午饭也没顾上吃就继续拼下去,直到拼了个罄尽油枯、最终见马克思去了。
当时是晚春季节,天晚日落怎么也七点钟的事情了。这国王,断然的哭了起码三个小时,甚至有四个小时,闹不好,从后面他说的“今日天晚”,很可能这时候已经晚九点之后了。这么能哭,真是够倔够愣的。
最后,还是孙悟空大圣心肠好,跑到国王面前把他给吼醒神了,悟空说,你这么痛惜的好兄弟好国师,其实是来谋夺你江山的。于是国王这才省悟。然后,那些憋在边上一直没吭声的文武多官们,才懒洋洋凑过来,接起了孙大圣的话把儿,要求国王一定要听从孙大圣的话儿:“死者果然是白鹿、黄虎;油锅里果是羊骨。圣僧之言,不可不听。”看这架势,要不是孙悟空提及他这个国王,好像文武群臣们都不记得还有他这个国王了一样。
国王的眼睛,似乎都不是给自己用的,他闻听群臣所奏,才确信了摆在面前的动物尸体就是他宠信的国师们,这才说道:“既是这等,感谢圣僧。”然后国王就毕恭毕敬的安排明天大吃大喝的事情。于是,这一天就在折腾中算是过去了,从大清早五点一直折腾到这晚上八九点,一口气闹腾了起码二十六个小时,几乎是早饭午饭晚饭全都没闲工夫吃。可是这繁忙异常的一天,对于三藏、对于国王以及所有车迟国的上上下下之民众,这一天可是够有划时代意义的。
然这昏聩脑残的国王,第二天一大早刚起床,就急翘翘在召集群臣早朝时很有主见的下令传旨:“快出招僧榜文,四门各路张挂。”你说,谁告诉他要出招僧榜文了?是孙悟空吗?显然不是,小说中没提及孙悟空或者谁要求国王出招僧榜文,孙悟空唯一的要求是“急打发关文,送我出去。”其实这一路上,按照孙悟空的本事,满可以弄个神通、作个手脚,自己动手解决关文盖戳的小事儿。他为啥不做哩,却非要这昏聩国王亲自发话亲自花押?
国王主动要求发榜招僧,是不是真的孙悟空私下里找他谈的呀?要知道,在刚到车迟国城外的时候,孙悟空打死了两个小道士,发放毫毛给那五百僧众的时候,孙悟空很清楚很明确的许下诺言:“不可十分远遁。听我城中消息。但有招僧榜出,就进城还我毫毛也。”你看看,孙悟空如此许诺,还不能说明问题嘛,的确是孙悟空的主意,等到搞掂了这车迟国妖怪,断然要命令那国王发布招僧榜单,恢复和尚们的名誉和待遇,予以平反呢。
即是如此,等到五百僧人回来,缴纳毫毛之后,孙悟空对国王说了一番话,有严词恐吓,有严词警告,有严词指点。孙悟空怎么说,在大庭广众之下,对着满朝文武与僧人与无数围观民众,孙悟空对国王如是放言:“这些和尚,实是老孙放了;车辆是老孙运转双关,穿夹脊,捽碎了;那两个妖道也是老孙打死了。今日灭了妖邪,方知是禅门有道。向后来,再不可胡为乱信。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
说起来,要是孙悟空指点、国王照办的发榜招僧,孙悟空干嘛要在招僧之后,大庭广众之下,这么严厉的教训这国王呢?没必要的嘛。真相自然是,孙悟空等人,均未要求这国王发榜招僧,只是这国王就自己灵光一闪自己决定必须这样了。
正是这国王自己脑袋灵光了一下,引起了孙悟空的警惕。孙悟空之所以警惕,你知道为什么吗?乃是因为这昏聩国王脑袋里面的灵光,居然跟孙悟空之前对流亡僧人们的许诺不谋而合。国王在孙大圣的威武面前,佩服得五体投地,被感化得灵光直闪、想出了跟孙大圣不谋而合的主意,对于此,孙悟空应该感到高兴才是正常反应啊。你猜孙悟空为什么警惕这国王?
孙悟空之所以警惕这跟自己不谋而合的想法,乃是因为他是智者,不是愚者。要知道,小说一再通过多种角度描写国王的昏聩,这昏聩得摆在面前的畜生尸骸都不敢相信的家伙,你认为他能做出什么英明的决策吗?很困难吧?可是这个招僧榜,确实很英明啊。
是的,正是这个糊涂脑袋发出的英明决策,才值得警惕。因为,以这国王的脑残无智,跟随着招僧榜文的,肯定会是一篇杀气腾腾的灭道榜文。这个国王,性情错乱、脑筋混乱,最喜欢的就是忽左忽右的走极端。当初就因为他崇拜妖道们的神通,才把道人们给捧上了天。现在又是因为孙大圣的神通,马上又要把和尚捧回来,基本可以肯定,随之而来的就是道士踩脚下、儒生滚一边。
正因为如此,孙悟空一百个警惕和不放心,公然恐吓了他之后,就警告他:“向后来,再不可胡为乱信。”
警告之后,还不放心,又特意的给他指出具体应该怎么做:“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
然而悟空的这番话,又激起轩然大波。不是在小说情节中,而是在后人读者中,激起狂澜。
日期:2013-01-09 01:39:03
第四十七回(2) 江山永固能不能?
这个车迟国国王之昏聩,跟《魔戒》中刚铎王国那被萨鲁曼附身控制的骠骑王有得一拼。萨鲁曼不是成精的山兽,却是堕落的巫师,萨鲁曼本来是被主神派下界的高级白袍巫师,却跟曾经的天使长路西法一样,渐渐的沉迷于控制人类、享受恐惧的尊崇,最终与恶魔结盟。萨鲁曼和路西法都是上面下来的,而这虎鹿羊三妖,是下界众生创造养育出来的。陈玄奘和车迟王心中对名的巨大渴望,养出来三个拉风又无品的大妖怪。这三个妖怪,正是因为被愚迷所创造,它们对宿主愚迷的利用和寄生,对于宿主来说是那么的自然而然浑然天成。时日久了,就算这寄生妖怪不搞死宿主,宿主也是行尸走肉、虎狼之伥。
西遊记把这些鬼东西就称作外道。可是在唐僧的心目中,原来他以为的外道是什么呢?就是除了他尊崇虔信的佛门之外,都是外道。以他一开始对孙悟空的鄙视和排斥,足见端倪。可是这车迟王比他还过份,什么对自己有用,就是正道,对自己无用则是外道。表面上看,他的判断标准跟唐三藏不同,可是骨子里,都是一样的自私冷血,不过是一个一看可知很露骨,一个是深深的埋藏在心里、甚至埋藏在自己的善、自己的坚持正道原则的下面。
真正的外道,不是别的,就是这种骨子里深深隐藏的自私冷血。
这种自私冷血,看起来是对自己好的、有利的,是坚持原则是一心向佛的是割舍自我的。而正是这种坚持原则割舍自我一心向佛,让修行人毁了自己的修行、让一般人毁了自己的良心,在这里,几乎断送了三藏的修行。其实说断送,说实话,他是积累多年的宿病隐疾,再不去除,就别奢谈什么取经了,连保命都保不成,还修个球啊。
可是对这样本来就心存偏激,做事情喜欢矫枉过正的家伙,不管是修行还是人生,想让他们通过一次两次教训就能矫正他们的极端思维模式,就算不是妄想,基本也是奢求。因为这样,孙大圣才采取了胡萝卜加大棒的全方位讲道理方式,才让这国王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
孙悟空说给国王的恐怖言论,不止是说给国王听,还有满朝文武多官以及夹道欢送的百姓,也都是孙悟空告诫的对象。还有,孙悟空这番话,更多的,是说给他的师父唐三藏的:“今日灭了妖邪,方知是禅门有道。向后来,再不可胡为乱信。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
今日灭了妖邪,方知是禅门有道。这句话是真的吗?那日是怎么灭的妖邪呢?还不全是倚仗孙悟空的神通威能,跟禅门有关系吗?根本就没有。那妖道施展的法术神通,跟道门有关系,却跟妖道们毛关系没有。因为,因为很简单,妖道们念念有词步罡踏尘,却更像是一种表演技能、一种体力活,它们对于法术神通到底是怎么回事一窍不通,对于法术神通如何具体起作用,也一窍不通。唐三藏呢,什么都不懂,也不会玩,也就是一切都由孙悟空铺垫好了、搞好了,告诉他答案,他选择相信了孙悟空给的答案,仅此而已,唐僧说不上有道,禅门也说不上有道,都是孙悟空孙大神的道道。
可是禅门无道吗?这么说,似乎有点不厚道。禅门的道,跟道门的道,是有很大差异的。这整个这一场局、一出戏,一次牵扯到天上地下妖怪人类修者神仙的演出,不正是佛门菩萨安排的吗?没有菩萨的安排,这前前后后的一切都是没有的不会发生的。菩萨以神通和大道安排的这一场,范围之大、波澜之深,超越了人类和神鬼的感知能力,之广之深之无形,竟让涉入者们不知道还有安排,不知道也不相信,自己不可预测的想法和行为,竟然都是被安排出来的。
菩萨的深沉用意太广大了,让现在的三藏悟起来,非常吃力,很难理解。“今日灭了妖邪,方知是禅门有道。”对现在的三藏来说,他还顶多只能走到相信孙悟空这一步,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是他信了,他终于开始信任孙悟空了。“向后来,再不可胡为乱信。”这句话,几乎就是菩萨亲口对三藏说一样。之前的唐三藏,虔信修佛,另一方面却满脑袋花红柳绿的怪玩意儿,往往任由这些怪东西控制自己,还往往这些怪东西被妖怪们给控制了,往往是三藏做了妖魔鬼怪们手里的玩偶。三藏有车迟国之难,根源于他的“乱信”。
可是对于他来说,怎么才不叫“乱信”呢?
虔信一种信仰,不是灭掉其他信仰、也不是简单的予以排斥。用一句俗话说就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就像孙悟空说的“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这是西遊记所说的“三教归一”的意思,也是耶稣说的“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的意思。凯撒没资格指挥上帝,上帝也不屑于跟凯撒这么低档的人谈什么交易;跟凯撒的死了下地狱,跟上帝的死了上天堂,两个完全相反的行走方向,哪里有交叉点嘛。西遊记所说“三教归一”,稍微有点理智的人都能看明白,是把他们都当作一样的教化人类的文化。
中国历来很多人在争执三教合一,就像西方有过中世纪的政教合一一样。其实问题的根源不在于谁合并谁、谁对谁错,释道儒,是侧重于不同层面的、立体的、各有所归的生态系统。傻子才会把他们压扁了放在一个层面上去斤斤计较,被世俗观念压扁了的任何一门生态系统,都是失真的了、扭曲的了,世俗中认为再好也是假货是赝品,仅此而已。
看一个人说话,往往几句就能听出来一个人的档次。他用人类语言的层面表述的内容,背后都有着多层面的牵连,是一个立体的构造,有多高多低的档次,很容易听出来。
这关隘上的唐三藏,还不懂得这么多,孙悟空嘴巴里这么严肃的话语,他听出来多少?
就像悟空对待那五百凡僧,孙悟空想收回来寒毛,哪用得着让他们来交,也用不着数还有多少个和尚,什么时候都尽可以将身子一抖,全都收了回来,可是孙悟空仍然让他们一一交纳,还特意问他们来了多少人,只是从和尚们口里确认了五百人到齐了,才抖身收了毫毛。孙悟空走这些表面形式干嘛呀?
连表面形式都走不过去,那还不什么都是假的了嘛。唐三藏听不出来多少,就是因为他表面形式跟内心总是对不上号。对不上号,是什么原因哩?嘿嘿,很简单,就是因为对不上号。
日期:2013-01-12 02:15:59
第四十七回(3)表面形式
就跟难死人的数学悖论一样,许许多多的历史难题,放置在多层结构的体系中,忽然就发现,并非什么解不开的死结,死结是一个层面上的,而且是多层面投影的交错,等你把它还原到本来的多层面体系中去,才发现解不开的矛盾中彼此并无交叉点。
同理,人也是多层面的,高低各不同。并且,之所以人世间的各种认识会产生冲突碰撞,多是因为把并不在一个层面的东西,扯到一个平面上来人为的制造了对立。人是有高低层面不同的,两个某些方面谈得来的朋友,是有一些存在于同一些层面的东西。可是两个人的最高高度,则未必在一个层面上,有可能高度差并非很大,也有可能十分悬殊。这就是人和人思想差异的一个原因。
同样是心细,有些人就是别人眼里的谨小慎微、斤斤计较、锱铢必较、鼠肚鸡肠、前怕狼后怕虎。有些人就是别人眼里的心细如丝、灵敏、细腻、精致、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区别是什么呢,一个是没涵盖往牛角尖里面去了,一个是有涵盖往深广中去了。这是容量大小的不同。容量大小的不同,就涉及到不同层面的时空。或许有人灵敏,一下子就想到了,现代科学观念中的数字,整数与小数,以及数字表达的精度。是呀!不同大小的数字,本应该是不同层面时空中的东西呀。中国传统的数学,的确不太注重数字的精度,一阴一阳两个杠杠足矣。
下界事物的数量堆砌到一定程度,就会自然形成上界的事物,就会因此自然而然的影响到上界。所以尚书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吕氏春秋云:“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古代读书人聪明,像董仲舒这样的,就因此延伸出一套天人合一的说法。古代的帝王们也聪明,知道一方面下界灾殃会影响到上界,一方面上界出问题会变成下界灾殃。帝王和臣民是一种上下界关系,人世间和天上是一种上下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