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三国精锐之白马义从》说过,让人有疑惑的历史就不会是真实的历史。有结果必有起因,汉朝的灭亡也是一样。一般开国皇帝都是“文成武德、泽布苍生,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不好意思,串词了,总之就是很厉害。开国皇帝的继承人皇二代是被他选拔出来的,一般也不会太差,但是越往后就越不好说,一般能力都是递减的,一代不如一代。
能力比较差的皇帝当然惧怕别人抢他的位置,夺他的江山(没了江山基本上也就没了命),所以要找信得过的人担任要职,但是“人心隔肚皮”,谁又能保证绝对忠诚呢。中国比较讲亲情和孝道,“血浓于水”,亲戚当然比较靠得住,你没看到现在很多公司都做成了家族企业,一帮亲戚在里面。为嘛?放心呗,就算也会去捞钱,那也没便宜外人不是。
论血缘关系,至亲不过父母、兄弟、儿女,但是要皇帝提拔自己的父亲,这种概率太小。兄弟是皇位的竞争对手也不敢用(宋太祖赵匡胤捶胸顿足,唐太宗李世民也深有体会的点点头)。儿子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因为涉及到继承权的问题,也不敢放权太大,为什么,一来担心以后为了争夺皇位,结党相互攻击,谁也不服谁,二来怕有些能力太强的儿子,要求你提前退休(李渊老泪纵横“提前退休的日子太落寞了”)。
其他本家亲戚、叔伯兄弟因为是同一个祖先,势力一旦坐大,也会有想法(我和你身上都是流着开国祖先的血,凭什么你这么无能还霸着这个位置),所以有了西汉的“七王之乱”。那时候女人又不能当官,空有后宫3千也不能用。即要是亲戚又不会给自己惹麻烦,那么只有一种选择,外戚。也就是母亲家或者老婆家的亲戚,什么舅舅、大舅子、小舅子、老丈人、表弟、表哥,总之这些人因为和皇帝不同姓,得到天下认同的机会没有皇帝同族大,又因为属于即得利益团体,一般情况下都会对皇帝比较忠心。问题又来了,他们对皇帝是比较忠心,皇帝死后,皇帝的继承人一般也靠他们扶持才能上位。如果这个继承人和掌权的外戚有血亲(就是掌权的外戚是他亲舅舅、亲外公)还相对好点,如果没有,矛盾就容易出现。外戚认为,你能上位都靠我,没有我哪有你今天,你对我当然得毕恭毕敬。新的皇帝想,敬你妹,我好不容易坐到这个位置,还得对你毕恭毕敬,到底你是皇帝还是我是皇帝。想法不一致的后果不是新皇帝杀了掌权的外戚就是外戚杀(废)了新皇帝,另立一个容易控制的皇帝或者自立(隋文帝杨坚选择了B答案),千百年来都是这样。
日期:2012-11-27 22:17:22
外戚VS宦官 第一个回合
东汉恒帝刘志(东汉第十个皇帝)被梁太后和毒死汉质帝(东汉第九个皇帝)的大将军梁冀扶上位了,他那年才15岁。等到成人之后,他对梁家专权乱政非常不满,又不敢像被毒死的汉质帝一样说出来“此跋扈将军也”
。于是他表面不动声色,暗地培植亲信,怕被梁冀察觉,他的亲信就从身边的宦官当中找,“我和宦官亲近,顶多就是性取向问题,你总不好说什么吧!”。宦官因为生理缺陷,总让人觉得娘娘腔,也下意识认为这些太监的勇气像睾丸一样没有了(就像被骟的马不再好斗一样),不会有胆量做什么大事。可是恰恰是这些让梁冀看不起的太监要了他的命。延熹二年(159年)梁太后死了之后,桓帝与中常侍单超、具瑗、唐衡、左倌、徐璜5人合谋,发虎贲、羽林千余人包围梁冀府第,梁冀自杀。梁氏族人亲戚,不论老少,都被杀,受牵连而被杀的公卿、列校、二千石以上官员有几十个人,故吏、宾客被免官的有300余人。搞到后来上朝的文武百官都只剩几个了(“朝廷为空”),梁冀家产被抄,共计30余亿,汉桓帝彻底的洗了一次牌。
这事之后单超等5人都被封侯,称为“五候”,他们的亲戚朋友、七大姑、八大姨也跟着鸡犬升天,掌了权。宦官作为一股新兴的政治力量开始出现在历史舞台。桓帝做傀儡13年,深知权力垄断的后果,因为宦官的生理缺陷,不太可能自己做皇帝。皇帝的一大乐趣是后宫众多,少了这个乐趣,当皇帝多没意思,拍电视剧都少了很多题材。最主要是没有后代,以后江山交给谁,总不能再找个小太监传位吧!所以桓帝认为这样有缺陷又有能力的人会最忠诚,于是东汉政权从外戚专政变成了宦官和外戚双驾马车。“五候”比外戚更腐败,他们勒索抢劫,铲除异己,慢慢与士族阶层产生了矛盾。在延熹九年(166年)与德扬天下的司隶校尉李膺发生大规模冲突。桓帝大怒,下令逮捕替李膺请愿的太学生200余人,后来在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桓帝的老丈人)的反对下才释放太学生,但是禁锢终身,不许再做官,史称“第一次党锢之祸”。
第一回合,皇帝加宦官KO外戚。
日期:2012-11-27 22:24:05
外戚VS宦官 第二个回合
汉桓帝只有3个女儿,没有儿子,死后,窦武的女儿皇后窦妙掌握了朝中大权(外戚势力又抬头了)。立了桓帝的堂侄12岁的汉灵帝刘宏(又是为了搞个傀儡),窦氏一家权倾朝廷内外,陈蕃与窦武又起用了在第一次党锢之祸中受挫的李膺、杜密、尹勋、刘瑜等。这赢得了许多士人的心,“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
宦官集团看起来要倒霉了,没想到宦官集团中有个做关系的高手(这要拿到现在就是TOP Sales)。中常侍曹节通过灵帝向窦太后献殷勤,渐渐的取得太后的信任,关系处得不错。窦武不乐意了,自己女儿上位了居然帮着外人说话,这太没面子了。于是他和太傅陈蕃密谋诛杀宦官。窦太后比较犹豫,下不了决心。窦武做事又比较规矩,按流程走,先写申请(奏折)等皇帝和太后批准。那天窦武休假回家,奏折被宦官朱瑀偷出来,一看都吓坏了,连夜召集人开会,歃血共盟,发动政变。先铲除宦官中的异己,抢夺印、玺、符、节,蒙骗灵帝、劫持窦太后,假传诏令,诛杀陈蕃、窦武。
年过七旬的陈蕃收到消息,率太尉府僚及太学生数十人拔刀剑冲入承明门,到尚书门因寡不敌众被擒,当日遇害。窦武驰入步兵营起兵对抗。 一代名将、护匈奴中郎将张奂正好出征归来,接到诏书误以为窦武谋反,于是和少府周靖率北军五营与宦官王甫所率领的千余虎贲军、羽林军一起进攻窦武。两军对阵于阙下,宦官拿出诏书开始喊话“对面的兄弟,你们已经被包围了,放下武器是你们唯一的出路,窦武谋反,你们不要再追随他,以免祸及家族,我们只诛首恶,胁从不问。”窦武的士兵相信了诏书,不断逃散,窦武兵败自杀。他的宗亲、宾客、姻属都被杀害,窦太后被迁往南宫云台。士族阶层受牵连被杀和被免官的不计其数,是为第二次党锢之祸。最后知道真相的张奂眼泪流下来,到处去信访,想为窦武平反,被免官。
第二回合,宦官KO外戚。
日期:2012-11-27 22:59:41
士大夫VS宦官
窦武被杀,窦太后被软禁,高兴的不止是宦官,还有汉灵帝。毕竟有个人总在自己面前指手画脚不是让人太舒服,而且他亲生母亲董氏终于可以从河间来到洛阳。董氏被尊为孝仁皇后,也就是董太后。照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董太后家的亲戚也发达了。她哥哥董宠升任执金吾,侄子董重升任骠骑将军。灵帝很贪玩,宦官也想着法子满足他。比如从宫外找四头小驴进宫,灵帝亲自驾着驴车在宫里大跳骑驴舞,士大夫竞相效仿,比现在的骑马舞还风靡一时,搞得驴卖得比马都贵。还有宦官为了博灵帝欢心把狗戴官帽、穿朝服、佩绶带牵上朝,灵帝认出是条狗时,拍掌大笑“好一个狗官”,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这不是把大伙都骂了)。灵帝喜欢热闹,在宫里建造了市场,叫宫女扮成各色人等赶集,灵帝自己扮作商人叫卖或者市井之徒进酒店去喝酒和人吵架、斗殴。
灵帝还公开卖官鬻爵。有一次他看到名士崔烈花五百万买了个司徒,居然很后悔,对左右说这官卖得太便宜了,早知道这家伙有钱应该卖一千万的。宦官赶紧说,崔烈是名士,哪肯买官,我中间不知道做了多少工作。崔烈自己心里也不踏实,崔烈有个儿子叫崔钧 官拜虎贲中郎将(《三国演义》里的崔州平),一次崔烈问他儿子“我位进三公,别人有什么看法?”崔钧回答“您年轻时候名气就大,后来历任郡守、九卿,位进三公,原本也是理所当然,不过现在您真的位进三公,天下人反而很失望。”崔烈问原因,崔钧答“大家觉得这官的铜臭味太重。”崔烈大怒,举仗就打。崔钧撒腿就跑,因为穿着武将服,跑起来好不狼狈。崔烈追不上,气得一边喘一边骂“死混蛋,兔崽子,老子打你,你不挺着,居然跑,你这还算是孝子吗?”崔钧一边跑还一边斗嘴“这算啥,舜侍奉父亲时,他父亲生气时要是打他打得轻,他就挺着,打得重,他就跑,免陷父亲于不义,这不算不孝。”崔烈听了很羞愧就不再追了。
还记得宦官王甫吗?杀陈蕃、窦武那位。他与曹节等人权倾朝野。灵帝有位皇后姓宋,属于白富美。宋皇后是汉章帝宋贵人的本家亲戚,因出身高贵而居后位,性格估计也比较高傲,对皇帝也不会曲意奉承,对其他嫔妃以及下面的宫女当然更不会太客气,贪玩的灵帝对她敬而远之。她的姑母宋氏也为汉桓帝亲弟渤海王刘悝的妻子。姑父渤海王刘悝,曾因不守王法被汉桓帝贬为瘿陶王,刘悝夫妇于是求助于当时颇有权势的中常侍王甫,答应恢复爵位之后礼谢王甫五千万。老练的王甫一口答应了却静观其变。不久桓帝病重,临终前惦记弟弟,恢复了刘悝渤海王的爵位。王甫 脸皮也真厚,连句话都没帮人说,居然跑过去向刘悝邀功请赏,要求刘悝兑现承诺。刘悝知道是怎么回事,一口拒绝了他。有句话叫“宁可得罪十君子,不要得罪一小人”王甫怀恨在心,等灵帝上位以后,他勾结司隶校尉段颎、尚书令廉忠诬告中常侍郑飒密谋迎立刘悝。灵帝原本也不是桓帝亲生的骨肉,当然对桓帝的亲弟弟很忌惮,于是赐死了渤海王一家。
王甫怕宋家报复,于是“一不做,二不休”搧动妒嫉宋皇后的一众后宫女子,捏造宋后私行巫蛊的谣言(汉朝要害人,埋个针扎小人,然后告人行巫蛊是最好的办法,就像文革时告人是反革命一样,不需要太多证据)。灵帝是非不分,废了宋皇后。王甫把宋皇后在监狱折磨至死,宋皇后父亲执金吾宋酆也一并处死。
王甫要是看过《无间道》就好了,知道“出来混,都是要还的。”没多久灵帝做梦梦见桓帝很愤怒“宋皇后有什么罪过,你听信谗言害死她,现在渤海王刘悝和宋家在天上告状,上天震怒,你罪在难恕。”灵帝吓醒了之后对王甫有了意见,开始疏远他。领导要是不再宠信一个人,那看他哪里都不会顺眼,这时候只要有人告发他,无论真假,那个人都杯具了。
这个告发者出现了,他叫杨彪(杨修的劳资),官拜京兆尹,他揭发黄门令王甫及门生勒索各郡财物七千余万。接到举报,司隶校尉阳球、司徒刘郃、永乐少府陈球、步兵校尉刘纳四人击掌相庆。为什么这四个人这么恨王甫呢?因为刘郃的哥哥光禄大夫刘倏曾经协助大将军窦武扶立汉灵帝,有拥立之功。宦官怕他掌权对自己不利,于是把他谋杀。朝廷追悯刘倏的功劳,就重用刘郃以示回报,刘郃还有个身份是中常侍程璜的女婿(养女)。程璜另一个养女是阳球的小妾(那时候的宦官集团和士大夫已经融和到一起了,就像曹操的养祖父曹腾)。尚书刘纳因为得罪宦官被贬为北军步兵校尉,阳球担任议郎时就对宦官不满,常拍着大腿放狠话“等我做了司隶校尉(相当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这些人一个都不放过。”
阳球等有一天退朝后,假借谢恩名义面圣,告发了王甫及其党羽。于是,王甫、太尉段颎及其党羽都被逮捕下狱,被抓的还有王甫的儿子永乐少府王萌。阳球本是酷吏,亲自拷问王甫等人,各种酷刑都用上。王萌恳求他说“我父子都要被杀了,你何必再这样折磨我父亲。”阳球骂道“你们害死那么多人,死有余辜,还想减轻死前的痛苦。王萌大骂“以前我们得势时,你象奴才一样侍奉我们,现在却这样折磨我们,将来你一定会招到报应。”阳球大怒,用泥巴封住王萌的嘴,棍棒齐下,王甫父子都死在杖下,段颎也自杀了。
王甫死后尸体被砍作几段,扔在路边。曹节路过看到后很感伤(兔死狐悲),说“我们之间可以相互争权夺利,但是怎么能让狗来残害我们。”于是召集所有的中常侍进宫,历数阳球的残酷罪恶。灵帝把阳球改任卫尉。后来刘郃、阳球、陈球、刘纳四人密谋铲除曹节、张让,被程璜告发,于是四人被杀。
宦官再一次KO了士大夫。
日期:2012-11-28 23:08:13
外戚VS外戚
灵帝的老婆是屠夫何真之女,因为生下皇子刘辩(后来的汉少帝刘辩)在宋皇后被废之后立为皇后。因为汉灵帝有几个皇子都夭折了,所以“母凭子贵”,备受看中。她因为自己出身低微,怕其他受宠爱的嫔妃也生下皇子威胁自己的地位,于是勾结宦官,后宫谁怀了孕,就想办法让她堕胎,或者直接毒死来铲除竞争对手。
灵帝宠爱的王美人知道自己怀上了,怕何皇后找茬,于是服下堕胎药,想打掉这个孩子。没想到这药没效(那年头就有卖假药的),于是王美人觉得这孩子命不该绝,一咬牙就生下来了。何皇后妒火中烧,可怜王美人连产床都还没来得及下,就被一杯毒药葬送了性命。 灵帝刘宏大怒,扬言要废掉何皇后。宦官们不乐意了,找个靠山容易吗(他们认为何家出身低贱,不像那些名门望族不好打交道)。拼命磕头不算,以曹节、张让为首的宦官把自己的千万家财都拿出来为何皇后请命(皇后不倒,以后就和开银行一样,千万家财算啥),刘宏这才放弃了废后的想法(“有钱能使皇推磨”)。
王美人的儿子被送到灵帝的亲生母亲董太后那去抚养(孙子的亲妈死了,奶奶接去抚养,怕再被何皇后给害死),他就是后来的汉献帝刘协。
灵帝想立刘协为继承人,但是何皇后专宠于内,大将军何进(何皇后同父异母哥哥)、车骑将军何苗(本姓朱,何皇后同母异父哥哥,与何进不合)掌权于外,他不敢擅自废嫡立庶。当时驻扎在京城洛阳的部队有负责皇帝安全的左右羽林总数一千八左右、虎贲军一千五,野战部队北军分越骑(骑射)、屯骑(重骑)、步兵、长水(胡骑)、射声(弓弩部队)五营大约5千人左右,负责监察的司隶校尉部下有一千二百人,还有负责12座城门守备的城门校尉部下有几千人,负责巡逻警备的执金吾部下有几千人,各高级将领(车骑将军,骠骑将军等)部下的亲兵,总数大约在两万-三万人。黄巾之乱起,北军五营经常要和河东、河南、河内郡的骑兵一起出去平乱,京城剩下的部队基本掌握在大将军何进手上。一方面防止京城空虚,一方面为了牵制何进,灵帝在洛阳西园招募壮士建立了一支禁军,分为8军。每军设一校尉为统领,分别是上军校尉---小黄门?蹇硕,中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下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典军校尉---议郎?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校尉--冯芳,左校尉----谏议大夫?夏牟,右校尉----淳于琼。灵帝因为宦官蹇硕孔武有力,对其特别信任,蹇硕总管各军,诸校尉都听命于他。蹇硕直接受命于皇帝。一时声势浩大,连何进也要受其命令。
不过灵帝这个任命有点意思,袁绍是世家子弟,反对宦官专政的政治团体的中坚人物,曹操是太尉曹嵩的儿子,棒杀过蹇硕的叔叔蹇图,算是蹇硕的仇人(棒杀蹇图,除了扬名,可能也是为了讨好何进或者何进授意,曹操不会那么简单),淳于琼是袁绍的粉丝,赵融后来跟了曹操(祢衡曾经讽刺曹操手下说“荀彧只是长得帅些,赵融吃肉还行。”),鲍鸿属于军方的代表(原北军的屯骑校尉,多次出征),冯芳是宦官曹节的女婿,夏牟是文官的代表。各方面势力都兼顾到了,又让他们相互牵制。
第二年灵帝驾崩,临死前把刘协托付给蹇硕(也有密诏一说)。蹇硕想骗何进进宫,诛杀他之后再立刘协为帝。何进这次很走运,蹇硕的司马潘隐偷偷暗示何进,何进于是称病不进宫。陈兵宫外,率领群臣拥立了刘辩为帝。骞硕的计谋失败了。何进掌权后拉拢了中军校尉袁绍、典军校尉曹操,打击了一些宦官势力。骞硕沉不住气,找宦官赵忠和宋典等商量先下手为强,这几位觉得有何太后、何苗做靠山,比提着脑袋冒险强,于是宦官集团内部分裂,赵忠、郭胜等出卖了蹇硕,投靠何进。何进派郭胜杀了骞硕,接掌了西园禁军。
董太后(现在应该叫太皇太后了)和她侄子骠骑将军董重(手下有千余人)是支持刘协的,看到刘辩做了皇帝,很不爽,屡屡出来干涉政事。她媳妇何太后每次都因为这个和她争吵(现在的婆媳吵架多数是家庭琐事,而董太后和何太后吵架却是为了天下大事),董太后大怒放狠话“你现在嚣张,不就是仗着你哥哥何进,我叫骠骑将军杀他就像捏死蚂蚁一样”。唉!人有时为了呈一时口舌之快,代价却是要丢掉性命。不久何进带兵围住了骠骑将军府,董重被迫自杀(董太后的亲兄弟官拜执金吾的董宠,灵帝时就被杀)。何太后唆使大臣以董太后原系外藩的妃子,不宜久居宫中为由把她送回河间,不久又把她毒死。
这次现任国舅、太后联合宦官赵忠、郭胜KO了前任国舅、太后和宦官骞硕。
日期:2012-11-29 14:14:08
外戚VS宦官 第三个回合
有一些东西是永远没办法分享的,第一是老婆,第二是权力。何进除掉骞硕、董重,剩下的有实权的只有他弟弟何苗和宦官集团了。虽然宦官集团之前帮助了何进,但是他们不可避免的成为了何进通往权力顶峰的绊脚石,于是诛杀宦官集团再一次摆上了议程。因为何太后受过宦官的恩惠(宦官为了保住她的皇后位置连千万家财都拿出来给汉灵帝),宦官张让的儿媳(可能是过继的儿子)还是何太和的妹妹,宦官们又经常贿赂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和何苗,她们常常对何太后说“何进想杀光你身边的人,然后好专权”(舞阳君和姓朱的前夫生了何苗,再改嫁给何进的父亲何真,所以何进不是舞阳君的儿子,何苗和他也没有血缘关系)。何太后认为有理,所以她反对诛杀宦官集团。太后不肯,何进怕自己Hold不住也不敢擅自行动。太后要是支持宦官集团,那就等于是皇帝支持宦官,自己的部下到时候万一靠不住,他就要步窦武的后尘,“一步走错,满盘皆输”。因此何进和他的团队反复开会,商量行动大纲,最后得到的结论是“外招四方猛将前来诛杀宦官集团”。于是何进一方面派人外出募兵(怕本地募兵动静太大也怕靠不住),派王匡、鲍信回泰山去募兵,派张辽、张杨回并州去募兵。一方面调地方实力派入京,给自己壮胆,打算兵谏太后。
太远的地方实力派过来目标大(你想像一下,公孙瓒要是带着“白马义从”穿州过郡来洛阳,别人还以为是叛乱呢。) 近的有两路兵马比较合适,一路是官拜骑都尉的并州刺史丁原驻扎在河内郡(洛阳东北),另一路是官拜前将军的并州牧董卓驻扎在河东郡(洛阳西北),这两人挺有意思,职位的辖地都在并州,却都没有去并州,反而手握重兵驻扎在离京城不远的司隶校尉部所属区域。
东汉时的并州包含了现在的山西、陕西、甘肃、内蒙的一部分,下辖太原、上党、西河、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五原、上郡九郡,离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都很近,所以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前面《三国精锐之白马义从》提到因为边章、韩遂叛乱,朝廷征发幽州精骑前去镇压,结果逼反了张纯、张举和辽西乌桓王丘力居,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朝廷一看又有叛乱,得,再征兵去平叛。但是天下大乱,东面是波及青、徐、兖州的黄巾军、西面雍州、凉州边章、韩遂率羌人叛乱寇三辅,冀州的黑山军张牛角反,益州绵竹黄巾马相反,巴郡五斗米教张修反,北面鲜卑又寇幽、并二州,江夏兵赵慈反,武陵蛮叛,零陵人观鹄零陵人观鹄自称「平天将军」,寇桂阳。天下还有哪里没被战火波及呢?
朝廷的掌权者想来想去,有了,就派他们去平叛,谁呀?说出来你们大掉眼镜,曾经横行草原的王者,匈奴。匈奴怎么会和汉朝搭上关系,还能听命于汉朝呢?这个说来话长,东汉时期46年前后,匈奴国内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人畜饥疫,死亡大半。而统治阶级因争权夺利,发生分裂。公元48年,匈奴八部族人共立呼韩邪单于之孙 日逐王比为单于,与蒲奴单于分庭抗礼,匈奴分裂为两部。后日逐王比率4万多人南下附汉称臣称为南匈奴,被汉朝安置在并州境内(五原、西河、雁门三郡交接处),而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其后北匈奴不断的被汉朝、鲜卑、乌桓、南匈奴攻打,许多部族被迫归降汉朝。
南匈奴接纳大量降众,势力大增。但因部族成分复杂,难以驾驭控制,造成内部不隐,时有叛乱。于是汉朝对南匈奴的管理越加严厉,在东汉中期以后一再发生南单于被汉官员拘捕、更换、逼死甚至杀害。汉灵帝时匈奴中郎将张修擅自杀了南匈奴原单于呼微,立羌渠为单于。 那时候汉朝很擅于“以胡制胡”,把匈奴当作自己养的藏獒,有需要时就征调他们去出征,北军五营里面的长水校尉统领的就是匈奴骑兵为主的胡骑。
日期:2012-11-30 00:04:53
却说南匈奴接到调令也很重视,羌渠单于马上派自己的儿子于扶罗(《三国精锐之白马义从》中提过劫持张扬叛乱,被麹义击败那位)率领军队出征,帮助去平定张纯、张举的叛乱。东汉末年烽烟四起,匈奴骑兵没少被征调。少数民族兄弟虽然实诚,但是也不二,以前帮自己打仗还能劫掠一些财物,现在帮汉人打仗,啥好处没有,还死伤不少族人。于是有人开始抱怨“狼王的子孙,你的祖先称雄在漠北,它发出的嗥叫能令四方胆寒,它的铁蹄让草原为之颤抖,它自由自在追逐着太阳,渴了可以喝清晨的朝露,饿了有肥美的牛羊。现在你的子孙像狗一样受人驱使,被人残杀和奴役。为了奸诈的汉人,四处征战,渴了只能喝自己流的血,饿了只能啃战死的马匹,狼王赐福你的子孙吧。”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觉得汉朝叛乱不止,这样无休止的义务兵太不值了,羌渠单于完全是在用族人的血换取汉朝对他的扶持。终于在于扶罗出征之后,休屠各胡(匈奴休屠王的后裔)先反,寇西河,杀郡守邢纪,不久又攻杀了并州刺史张懿,然后和南匈奴左部会合,共有10万人,攻杀了羌渠单于。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