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绝代双骄之慕容帝国
作者:
上官沉松
上部 东北虎啸——大燕帝国
一 鲜卑神山
蒙古大草原平沙无垠,远山如影,千里绿海,牛羊如云,好一幅没有框子的山水画卷,广漠得望不到边际!
在今内蒙古东部科尔沁旗西哈古勒河附近有一座山叫鲜卑山,其西南面的阿鲁科尔沁右冀中旗西北一百四十里也有一座山叫乌桓山,两座姐妹山遥遥相应,互为犄角。
鲜卑山峰峦叠翠,景色优美,登上主峰,蒙古大草原尽收眼底,群山低伏,绿海无边,云雾缭绕,清风拂面,使人有一种飘飘若仙的感觉。从远处眺望鲜卑山,此山屹立河畔,拔地而起,直插云霄,巍峨雄壮,百态千姿,果然是虎啸龙吟的好地方。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千万不要小看这座鲜卑山,它可是一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今人叹绝的神山!此山不但繁衍出一个伟大的民族——鲜卑族,而且还是一个王气鼎盛的藏龙卧虎之地。这座神山走出了几十个皇帝及大汗,王侯将相更是数不胜数。
说到鲜卑山,很自然就会提及鲜卑这个民族。个人的伟大不能取决于身高,民族的伟大也不能取决于人口的数量,鲜卑族以剽悍的匈奴族为榜样,在中国北方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西秦、南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及吐谷浑一共十二个国家,因此他们也同样伟大!
鲜卑按其部落起源和其他部族融合的情况来说,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东部鲜卑,一种是拓跋鲜卑。东部鲜卑正是起源于鲜卑山,他们是古代东胡部落联盟的一支(东胡是当时对于地处匈奴部落以东的东北少数民族的总称)。自匈奴击败东胡以后,鲜卑远遁至辽东塞外,直到东汉初年才与汉朝有所往来。拓跋鲜卑原始分布地在黑龙江上游的额尔古纳河流域。匈奴西迁后,他们向草原的中、西、南部迁徙,并不断与匈奴残余部众融合,于是就有“拓跋”之名。从汉人的文献记载而言,东部鲜卑在前,拓跋鲜卑在后,两者是有区别的。
“鲜卑”作为一个活动的部落集团的名称出现,最早见于东汉的古文献。然鲜卑乃带钩之名,非人名或族名。《汉书?匈奴传》注云:“犀毗,胡带之钩也。亦日“鲜卑”,亦“师比”,总一物也,语有轻重耳。”由此知“鲜卑”即“犀毗”亦称“师比”,即是胡人的带钩。此带钩出自东胡,战国时传入赵国,赵武灵王曾以黄金师比赐给周绍,当指此物。战国时楚国诗人往往以此入诗,咏美人之细腰而联想到约束腰间的鲜卑带钩,故云“小腰秀颈,若鲜卑只”。
战国之时,草原东部族类只有东胡、山戎、没有鲜卑。但《三国志?魏志》注云:“乌丸、鲜卑,即古所谓东胡也。”自匈奴击败东胡部落联盟后,鲜卑和乌桓同时由东胡分裂出来,不分先后,更无正裔或支余之分。乌桓之名早见于西汉文献,鲜卑之名至东汉才出现,主要原因是乌桓与汉地接近,而鲜卑则距汉地较远且隔断其交通道路,直到乌桓衰弱后,到东汉时才与汉朝发生关系。
汉武帝时乌桓降汉后,南移至老哈河流域,鲜卑也跟着向西南推进,居住在西拉木伦河流域。
鲜卑语言与乌桓相同,属于同一语族系统,即今日之阿尔泰语族(与今天的满语、蒙古语、土耳其语及朝鲜语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不是通古斯语族,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看来以后孩子读大学,除了英语外,再进修一门阿尔泰语就足够了,起码可以游历大半个亚洲而不存在较大的语言障碍。
鲜卑跟乌桓发式是一样的,最大的特点就是髨头。髨头的时间在男女结婚的时候。髨头有可能跟满洲人的辫发差不多,即剃发之周围,留顶发之大部分,垂辫于后。民国初年张勋的辫子军名噪一时,怪不得鲜卑骑兵也这么厉害,在草原纵横驰骋,战无不胜,原来他们也是辫子军。现代的发型师、艺术家大多喜欢束发、留辫子,他们也混得不错,都是高收入一族,不用为温饱问题发愁。
鲜卑人的主要产业是畜牧为主,其次是射击,农业似乎不是很重要,更不用说发展什么工业、第三产业了,这可能也是当时的环境造成的。
二世纪的鲜卑大人朝汉,汉朝在宁城下筑南北两部质馆,来处理乌桓、鲜卑邑落大人的人质和市客。如鲜卑大人燕荔阳率领邑落二十部入馆互市,由此可知鲜卑的社会组织实行邑落公社制,有点像建国初期农业学大寨的味道。
鲜卑的邑落公社不是原始氏族公社,他们的社会阶级已经日益分化,财产制度既有公有制又有私有制。鲜卑已开始蓄养奴隶,但还没形成奴隶社会。
阶级分化和私有制的确立反映在政治制度上就是大人世袭制的出现。公元180年左右鲜卑的大人世袭制代替了大人选举制。在此之前,邑落公社的财富悬殊不甚显著,家族私有制亦未确立。大人世袭制正是家族私有制确立的明显标志,但是鲜卑原始共产主义的遗风一直到公元三世纪初年,即轲比能在位之时,仍然流行。按需分配,各取所需,看来我们共产主义还要经历无数艰难险阻,经历无数代人的奋斗才能实现啊!
日期:2012-04-06 09:18:34
二 天姿雄鹰
从公元一、二世纪到三世纪后叶,东部鲜卑从邑落联盟发展到草原部落大联盟时代。
东胡部落联盟自从被匈奴击败后,鲜卑和乌桓都成为匈奴奴隶主政权统治和奴役的对象。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以前,匈奴、鲜卑及赤山乌桓连和,气势强盛,数次入塞寇边。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匈奴与鲜卑分别侵北边,匈奴寇上谷、中山,鲜卑寇辽东。辽东太守祭彤以“三虏连和,卒为边害”,利用鲜卑的力量来对抗匈奴和乌桓。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鲜卑大人偏何至辽东归附,祭彤唆使偏何反击匈奴,从此匈奴、鲜卑岁岁相攻,匈奴开始衰弱(祭彤果然是一个使用离间计的高手)。
由于赤山乌桓不断寇上谷,祭彤遣偏何出兵讨之。东汉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偏何攻入赤山,斩乌桓大人歆志贲。从此以后乌桓在塞外的根据地尽失,只能转入塞内,投降汉朝,鲜卑开始在塞外占据上风。
在永平以前,塞外部众与匈奴联合攻击汉朝的是乌桓,在永平以后变为鲜卑。这种一盛一衰的情况不只表现在草原和汉朝的关系上,而且也表现在草原之内被统治部落集团对统治集团匈奴的斗争上。永平之前主要是乌桓反抗匈奴统治,永平以后变成了鲜卑反抗匈奴统治。
多年来鲜卑民众在匈奴奴隶主的奴役下,民不聊生,苦不堪言,现在实力日益壮大后,火山自然喷发了。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鲜卑、丁零、南匈奴及西域各国联合起来,从四面八方发动了对北匈奴的全面攻击(有点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从四面八方攻入德国首部柏林的情景差不多)。
隔了两年,即东汉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鲜卑入左地击北匈奴,大破之,并斩优留单于,掳其部众而还,这是第二次向北匈奴进攻的胜利。北匈奴经过多次进攻,不得不放弃龙庭,远遁至依安候河(今鄂尔浑河)西。
东汉和帝永元元年至三年(公元89-91年),北匈奴单于从蒙古草原迁出,西迁至康居一带,以后又辗转进入东欧,成为欧洲史上曾经名噪一时的匈人,也就是匈牙利人的先民,现在的匈牙利人无论从肤色、语言、文化等多方面都与匈奴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鲜卑趁势占有匈奴故地,而留居草原的十余万户匈奴人,由于鲜卑部落的强大和徙居漠北,也干脆自号为鲜卑(鲜卑自发展初期起源就多元化,到后来形成了多个分支,从草原的东面到西南部都有鲜卑的部族,这种情况跟成吉思汗刚刚统一蒙古大草原时的情况极其相似)。鲜卑从此成为草原上的霸主。
公元一世纪末年,塞外鲜卑逐渐向辽东、辽西、代郡、上谷四郡移动,并与当地的乌桓杂居。由于鲜卑的强盛,汉朝当时的政策就是“以夷制夷”,也就是依靠乌桓,联合匈奴,共同打击鲜卑。看来一个国家要想和平稳定,繁荣发展,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好民族问题。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党和政府在这方面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所以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平稳的,不象中东、非洲等国家、地区、常常为了各自民族的利益,明争暗斗,大打出手,搞得国家乌烟瘴气,民不聊生,哪里还谈得上发展经济,老百姓又怎能过得上好的生活。
“长天飞沙,壮士血在狂号,原野飞花,壮士怀抱冷傲,一代天骄,千秋知我名号,谈笑造时势,问谁领风骚。飞奔大漠中,不畏惧冷风似刀,烽烟万千里,不记心中爱滔滔,柔情藏心内,血肉记春秋,大地留着我的记号!”这首罗文演唱的香港经典影视金曲是写给天之骄子成吉思汗的,一点也不为过,而用在赞美二世纪中叶鲜卑的杰出领袖,草原的天姿雄鹰檀石槐身上也是挺恰当的。
檀石槐是草原上一位普通牧民的儿子,父亲投鹿侯曾在匈奴部落从军三年,忽然听说妻子在家生子,于是跑回家质问妻子,并要杀死这个不明来历的孽种。妻子哀求说:“我有一次在路上走的时候碰上打雷,朝天看了一下,刚好一个冰雹落入口中,就这么怀孕了,这孩子必有异常之处,不如就把他养大吧。”投鹿侯思来量去,总是觉得不对劲,既然孩子不是自己的,又不知这个怪物会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灾难,于是决定把孩子扔掉。亏得他妻子私下把孩子交给娘家收养,鲜卑的民族英雄檀石槐才得以保全下来。
到了十四五岁的时候,檀石槐长得勇健而有谋略,异部大人卜贲邑抄夺了他外婆家的牛羊,没有牛羊,牧民的生活就无法保障,檀石槐单骑直追(真不愧是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的楷模),把被掠夺的牛羊夺回,因此部民都很器重他。
檀石槐成年以后,施法禁,平曲直,无敢犯者,部民遂推举他为大人。檀石槐在距高柳(今山西高阳县)北面三百多里的弹汗山建立牙帐,由于打仗勇猛,所向无敌,威望不断提升,东部和西部的大人都来归附他。
二世纪中叶,即东汉桓帝时(公元147-167年)左右,草原雄鹰开始了东征西伐,他的鲜卑铁骑像飓风一样掠过草原,南抄汉边,北拒丁零,东却夫余,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取代了昔日霸主匈奴的地位,东西各二千余里,网罗山川、水泽、盐地甚广,并建立一个庞大的草原部落军事大联盟,从而对南边的东汉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由于草原鲜卑牧民生活贫苦,很多东西都需要同汉人进行贸易,因此檀石槐的拓地掠人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草原牧民的生活问题。想不到那时候的草原领袖檀石槐也会象今天的政府一样关注民生问题,不过话还得说回来,他没那样做,就得不到部民的拥护,他的政权也就无法维持。
檀石槐统治的区域非常宽广,包括了整个蒙古草原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具体是这样划分的:
1、东部——从石北平以东到辽东,与夫余、秽貊接壤,共二十多个邑。有四个大人:弥加、阙机、素利、槐头。
2、中部——从右北平以西至上谷,共十多个邑。有三个大人:柯最、阙居、慕容。
3、西部——从上谷以西至敦煌,西接乌孙,共二十多个邑。有五个大人:置鞬、落罗、日律、推演、宴荔游。
上述十二个大人皆为大帅,都制属于檀石槐。这三部后来就演变成为十六国时期的辽东(包括辽西)鲜卑、漠北鲜卑和陇西鲜卑。其中中部大人中的慕容,即为慕容氏的开始,可见“慕容”原为大人之名,后演变为氏族之名。
檀石槐的部落军事大联盟是在各大人“割地统御,各有分界”的基础上联合起来的,对于若干跟其共同利益有关的公共事业,特别是对外贸易、军事上等方面会采取一致的行动。
东汉桓帝延熹四年(公元166年),檀石槐招结南匈奴、乌桓、氐、羌等分骑数万人入缘边九郡杀掠居民,最后匈奴、乌桓都投降了,唯独鲜卑出塞远飏。汉桓帝看到檀石槐的势力强大,就想学当年西汉时候安抚强大匈奴的办法,遣使封之为王,欲与和亲,但檀石槐还算够哥儿们,不重色轻友,为了巩固这个军事大联盟把封王和和亲这两件事都拒绝了,其后果是中原王朝摆脱匈奴骚扰才一个世纪的北部边境再次进入一个持续的动乱状态之中。
汉灵帝初立,自建宁元年(公元168年)至熹平五年(公元176年),八年之内鲜卑六寇并州,四寇幽州,一寇凉州,烧杀抢掠不可胜数。东汉灵帝熹平六年(公元177年),鲜卑又寇三边。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更寇酒泉,东汉的北部地区遭受了重大损失。鲜卑对汉朝边塞的进攻是东、西、中三路策动,全面进兵(有点跟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从长江东、西、中线全面横渡长江差不多),汉朝应付起来确实够呛。
同年,东汉朝廷决定效仿汉武帝北击匈奴,彻底击溃鲜卑,于是发动了最大的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北伐鲜卑战争,汉军分三路进攻鲜卑,檀石槐命三部大人各率本部迎战。然而此时的东汉已不是汉武帝时期的强汉,虽有武帝的大志,却没有武帝的雄才大略,结果汉军大败,死者达十分之七八。鲜卑的战术是成功的,它采用的是三路扼守,全面反攻的策略。檀石槐部落军事大联盟的主要特色就是攻守同盟,各部之间,无论军事上、贸易上等各方面都是同盟,有违盟者,各部可环起而攻之,鲜卑在北方达到全盛时期。
日期:2012-04-06 09:19:51
三 统一漠南
东汉灵帝光和一年至七年(公元178-184年)间,草原雄鹰檀石槐只活了四十多岁就英年早逝了,他的儿子和连代立。和连才能不及父亲,却生性贪淫,断法不平,以致众叛亲离,被人射死。其兄魁头代立。和连的儿子骞曼长大后与魁头争国,众益离散。魁头死,弟步度根立。其时西部鲜卑诸部相继叛去,漠南自云中郡以东分裂成三部分:1、檀石槐后裔步度根集团,拥众数万落,占有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县)、雁门、北地、代郡以及太原等郡的全部或一部分。2、轲比能集团,拥众十多万骑,据有自高柳以东的代郡、上谷郡边塞内外各地。3、素利、弥加等东部大人的若干小集团,主要在辽西、右北平、渔阳塞外,他们割地统御,各有分界。
轲比能,史称“小种鲜卑”,原来的势力很小。东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袁绍取冀州,黄巾、黑山军一部分溃散,乱军逃入鲜卑,轲比能因此而强盛。
东汉献帝建安十年(公元205年),一代枭雄曹操定冀州,下幽州,当时的鲜卑大人都通过乌桓校尉阎柔向曹操贡马通市。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原来投降了曹操的乌桓大人无臣氐叛汉,转而附属于鲜卑大人扶罗韩,扶罗韩是步度根的哥哥,领兵数万,驻在代郡桑乾河一带。曹操的儿子曹彰领兵伐无臣氐,扶罗韩向轲比能乞兵求救。轲比能领兵至,共相盟誓,抵抗曹兵。就在这时,轲比能乘机杀掉扶罗韩,占领代郡,并兼并了这一带的鲜卑部众。
在曹魏初年,轲比能为了剪灭诸部大人,统一鲜卑,所以特别对曹魏表示恭顺。
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轲比能向曹丕献马,曹丕封之为附义王。
次年,轲比能交出汉人留居在鲜卑者五百多家,还居代郡。
曹魏文帝黄初三年(公元222年),轲比能与代郡乌桓共驱牛马七万多匹与魏互市,并交出汉人千余家居于上谷。中国几千年来做什么事最讲究的就是人情关系,搞好了关系,什么都好办了。轲比能转下去就是对诸部大人展开大规模的兼并斗争。
曹魏文帝黄初五年(公元224年),步度根诣魏朝贡,轲比能在漠南的势力更加强盛。
曹魏明帝太和二年(公元228年),轲比能占领云中故郡,这一带原属步度根属地,步度根退保太原、雁门郡一带。
曹魏文帝黄初三年(公元222年)以后,轲比能和东部大人素利不断相攻,后经曹魏乌桓校尉田豫调和,不再相侵。
曹魏明帝太和二年(公元228年),轲比能和东部大人素利、弥加为了马市问题,再度结盟,相约不以马市与官方互市。田豫使用离间计,唆使素利违盟,出马千匹与魏交易,轲比能认为素利违盟,遂出兵攻击。素利不敌,向田豫求救,田豫率领西部鲜卑附头、泄归泥等出塞,孤军深入,一无所获而还。回到马城(今河北怀安县北),被轲比能率三万骑兵,围团七日。亏得上谷太守阎志,素和鲜卑关系密切,前往调解,轲比能才解围而去。
同年,素利死,弟成律归继立,代摄其众,后被轲比能所并。
经过不断的兼并斗争,除西部鲜卑外,轲比能逐步统一了中、东二部鲜卑,但这种统一只是暂时性的。
曹魏明帝太和五年(公元231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祁山(今甘肃西和县西北),遣使者联结轲比能。轲比能率兵至故北地郡石城(今甘肃皋兰县西北),与诸葛亮首尾相应以攻魏兵。曹魏明帝大惊之下,下诏命牵招出兵讨之,轲比能不得不还兵漠南。牵招与刺吏毕轨商议,以劳师远征,资粮艰难为理由,移新兴、雁门二牙门兵出屯陉北,防止鲜卑南下。
曹魏明帝青龙元年(公元233年),轲比能引诱步度根和亲,步度根将泄归泥(扶罗韩之子)及部众悉归轲比能。
但是,鲜卑的复兴对于曹魏显然是不利的,因此曹魏统治阶级对轲比能在这一时期的活动加以离间和征伐。雁门太守牵招利用轲比能和步度根的矛盾,命令步度根攻击轲比能,杀死轲比能的兄弟直罗候,于是两者之间更结仇怨。
当时轲比能已占云中故郡,如果逾句注山(亦称陉岭,今名太和岭)南下,太原、雁门诸郡岌岌可危。牵招联合河西鲜卑附头十多万家修缮陉北故上馆城,屯戍以镇关外。
到了轲比能吞并步度根后,整个陉北又被轲比能占领,形势更加危急,曹魏并州刺吏毕轨于曹魏明帝青龙二年(公元234年)遣将出征,结果楼烦(在今雁门关北)一战,主将被杀,全军覆没。从此形成轲比能统一漠南并占领定襄、云中及一部分雁门郡的局面。
曹魏明帝青龙三年(公元235年),幽州刺吏玉雄奉魏明帝诏,遣剑客韩龙出塞杀死轲比能(没想到三国时候也热衷搞暗杀的,007特工韩龙也象常山赵子龙一样武艺超群,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鲜卑再度统一的联盟又宣告瓦解,鲜卑再次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中原北部边境也换来暂时的安宁。
在以后的岁月里,鲜卑人开始了漫长的等待,他们不停地盼望新的檀石槐、新的轲比能的出现,为鲜卑民族开创辉煌的历史,无庸置疑,历史的重任落到了著名的慕容家族身上。
上天生下慕容家族,是要把他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草原,甚至是整个华夏大地。
日期:2012-04-06 09:22:47
四 辽东三部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东北地区就是一个多部族、部落地区,而各部族、部落间盛衰无常,迁徙不定,相互攻占,相互融合,他们的名称往往随部长的名称而改变。这样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一些部落名称不一致,部长世系不连贯的现象是不足为奇的。
东北地区特别是辽东地区是鲜卑人崛起的地方,也是鲜卑势力最强盛的地方。得东北者得天下,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到了三国时期,辽东形成了以三大家族为中心的三部,他们按地理位置自东向西分别是:宇文鲜卑、慕容鲜卑、段氏鲜卑。正如魏、蜀、吴三国鼎立一样,辽东鲜卑也是三国相争,互不相让。
上面说过檀石槐的中部大人慕容部从鲜卑山迁出以后,居住在自右北平(治今河北平泉县)以西至上谷(治今河北怀来县)塞外之地,也就是分布在西拉木伦河的上游,即今平泉县直北至西拉木伦河的西段地区。
曹魏初年,即三世纪三十年代初,慕容家族的首领莫护跋率部向东南一带迁移,到达沿海之滨的辽西郡。
曹魏明帝景初二年(公元238年),莫护跋随司马懿讨伐辽东公孙渊,因作战有功,初封为率义王,在辽西郡的大棘城北(今辽宁阜新市附近)建国。由于当地汉人很流行戴一种步摇冠(一种带有悬垂装饰物的帽子),莫护跋觉得很漂亮,就把自己的头发束起来,也戴起了这种帽子。部落的人看到莫护跋戴这种帽子很得意,都叫他步摇,由于口音不纯正,一传十,十传百,被传成慕容。莫护跋对此毫无介意,索性把慕容当作了自己的姓氏。
莫护跋二传至孙子涉归的时候,因征讨立了大功,被西晋武帝封为鲜卑大单于,涉归自云“慕二仪(古指天地)之道,继三光(日、月、星)之容”,再次明确了以慕容为姓。
西晋武帝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涉归叛晋,入寇昌黎、辽西二郡,被平州刺吏鲜于婴击破。
次年,安北将军严询败涉归于昌黎,杀伤数万人。涉归为了保留元气,把慕容部迁居到辽东之北。辽东郡治在襄平县(即今辽宁辽阳市),慕容部开始受到汉文化的影响。
西晋武帝太康五年(公元284年),涉归死,他的弟弟慕容耐乘机夺取了本该属于涉归之子慕容廆的单于之位,并且派人谋杀慕容廆。慕容廆逃亡到辽东的汉人家中,躲过了灭顶之灾。不久,慕容耐被手下所杀(为了夺取王位,连侄子也不放过,所以恶有恶报,坏人终究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慕容廆被部众迎接回来继承单于之位。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