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东周夜话:霸业
作者:
白衣如是_
楔子
为什么写这个东西?自己也说不清楚。
第一,是那个年代的故事本身所固有的吸引力;第二,是我要说一个好听的故事给一个人听。大概这是我所能想到的所有答案。一个冬天的晚上,没有灯,我坐在一个人的床边——“讲个故事给我听。”她要求我!
“想听什么呢?”
“好听的!”
故事,这个词汇让我第一时间想到充满了鬼故事的唐朝后期到五代十国的年代;然后就是这个混乱、群雄割据、没有道德的时代。混乱,大概是产生“故事”最好的温床。我说的这个年代是——东周。
东周:一个黑暗的年代,一个没有信仰的年代,一个混乱的年代。
似乎许多形容词都可以用在这样的一个年代上,虽然在那个年代,大多数的成语与形容词都还没有形成,或者正在形成之中。那是一个我们的思想无法把握、无法想像的年代。我们不知道我们今天习惯使用的很多词汇就产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
许多人,为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原因而献出自己的生命,并且――义无反顾!许多人,抱着理想主义或者浪漫主义的想法,放弃王位、放弃生命,放弃我们所有人一生营营苟苟追寻的东西……
从东周开始,准确的说,是从西周末年开始,周王室开始逐渐衰微,诸侯国开始阳奉阴违,外族更是虎视眈眈。到了东周迁都以后,实际上的军事地位和一个中等诸侯国地位相近。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战争持续不断,小国被吞并。各国内部,卿大夫势力强大,动乱时有发生,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政治斗争、军事斗争都达到了巅峰,期间产生的军事著作与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即使到了今天,也被国人乃至世界奉为圭臬。
在这样一个混乱的年代里,无数人成就,或试图成就着自己的霸业。无数人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一意孤行,甚至是逆天而行。为了达到目标,可以付出一切,哪怕是自己的生命。
这其中产生了无数或怪异或动人或血腥的故事,我不知道我有没有能力驾驭一个这么庞大的故事集,不过,我想试试,毕竟这么多年来,讲出好听的故事是我的梦想!
我开始讲述我所知道的故事,她把她的小手塞进我的手里,温暖、娇嫩,一个寂静的冬夜……
我轻轻的贴在她耳边说:跟我一起,走进那个烽烟四起的年代吧!
日期:2012-12-06 16:06:01
第一卷 序章
第一章 第一次“农民起义”
想了很久,还是决定从这里开始――周厉王。虽然这时候还没有到诸侯争霸的年代,可许多故事的因子都从这里开始发芽。
周厉王,西周第十位国王。
姓名:姬胡。
在位时间:37年。
历史称号:暴君(很多人就是这样无奈的被历史定性,从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了一个符号,一个称谓)。
公元前878年,姬胡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可他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天下呢?
楚国不服教化,公然称王,淮河流域大小民族都跟随楚国自称王号。诸侯不听调遣,不来朝拜,每个诸侯为了自己国土的不断互相讨伐,天下烽烟不断。
西北犬戎等少数外族开始觊觎中原,不断骚扰边疆。
摆在这位新天子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继续沉默,假装什么都不知道,继续做一只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这样做,他还是天下的共主,所有人都必须在表面上承认的天子;要么大胆革新,发展经济,厉兵秣马,让天下诸侯重新跪在自己的脚下。
姬胡选了第二条路。
他用自己的“慧眼”选择了两位可以帮助自己实现梦想的臣子――荣夷公和虢公。
而对从西周建国开始便世代为卿士的召公和周公则敬而远之。
他太小看了贵族的政治力量,政治就是政治,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要么不做,要么就做绝。在政治舞台上,没有人愿意做一只温水里的青蛙。可幼稚的姬胡却选择了疏远而不是流放或者杀掉当时的重臣――召公和周公,这也为他后面的政治道路埋下了一个危险的种子。
荣夷公自从被姬胡选中后,就只有一个使命――振兴经济。如果单纯从这一点看的话,荣夷公圆满的完成了领导交给他的任务。
他首先发明了一个我们一直延用至今的词汇――“专利”!当然,现在这个词的意思早就与当初大相径庭。
荣夷公的意思是,天下所有产生的“利”都为周王所“专”,自从荣夷公发明了这个词汇以后,天下万物,山川大泽,无不为王所有。国王可以拥有一切。可这却进一步的触及了贵族的利益。
本来武王定天下以后,已经将天下分封给了当时为自己打天下的伙伴们。现在,这位仁兄一句话,一切便都被收回。你的封地不再属于你,而且,连你的家产,都属于了国王!你要交纳这种税捐为了国王的兴国大业。诸侯国早就习惯了在自己的土地上作威作福,怎么能够容忍这种背后伸来的黑手呢?
荣夷公的第二个创举――“卖官鬻爵”
后世有很多朝代有卖官的举动,朝堂昏暗也好,为了充实国库也罢,他们都不过是我们聪明的荣夷公的抄袭者罢了。国家没钱,可许多卿士大夫早就搜刮得盆满钵满,你想上位么?你想拥有自己的土地和封号,想成为子孙的荣耀么?很简单,周朝地大物博,只要你有足够的金子,自然有那么一块属于你的土地。
荣夷公的第三个举措――农业。
重视农耕,发展农耕文化,农业经济开始变为天下的根本。这是荣夷公做的唯一一件好事,他直接为周朝后面的中兴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有了天下这么“大”、这么“坚实”的后盾,姬胡开始将目光放向遥远的不肯臣服于自己的远方。
首先要灭掉的,自然是敢擅自称王的楚国。
姬胡任命军事“强人”――虢公,不断南征荆楚。不管是屡战屡败也好,还是屡败屡战也罢。这些都不过是文字游戏罢了,事实是,虢公与楚国打了几年,没有打败楚国,不过楚国不堪重负,自动取消了王的称号。
这样的战争结果虽然不是姬胡最初预想的结果,可对于积弱多年的周王朝来说,还是可以一吐胸中闷气的。于是姬胡发挥“宜将胜勇追穷寇”的精神,发兵攻打西北的少数民族。
可以想像一下,即使在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美国打了一个伊拉克战争,国内还出现了那么多不同的声音。何况是在经济物资无比匮乏的年代。自然免不了民怨沸腾。
如果能够正确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也许他就不会被称为周厉王了。
姬胡屡次发动战争,自然是劳民伤财。若这时他能见好就收,转而休养生息的话,也许西周的命运还可以维系许多年。
可从小生养在深闺妇人之手,从未体会过民间疾苦的王又怎么会有这样的心思呢?更何况,他的身边还有个深得信任的重臣――虢公――一个战争狂。
国内对于姬胡的改革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的后面,自然少不了那些被姬胡削权的贵族的身影。历史上称为“谤王”。
“谤”,在当时,并没有贬义,只是说国人开始议论周王的举措而已。
可强力的姬胡对这些不同的声音选择了一种极端激进的形式——“大棒政策”——把手里的大棒举起来对准不安份的小民,谁敢说一个不字,大棒立刻砸下来。
可还记得那句流传千古的话么——“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据说,这句话就产生于某个晚上姬胡与召公的某次对话,愤怒的召公对天子说出了这样忤逆的话。
从那个晚上开始,被召公激怒的姬胡选择举起了手里的大棒,国民开始闭上了自己的嘴。那是最黑暗的三年,即使路上遇到熟人也只是用眼睛互相打招呼而不不敢开口。可贵族们却开始都悄悄的归附在召公与周公的门下。
姬胡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错。
也许夜深人静的时候,姬胡也曾经扪心自问:面对积弱多年的周朝,难道自己的改革真的错了么?
不可能!是这些凡夫俗子没办法理解自己的苦心罢了。多年以后,历史一定会给自己一个公允的评价的。
多年以后……没有人理解他!历史给他扣了一顶帽子,这顶帽子一扣就是两千多年――暴君!
公元前841年!这一年应该被我们铭记在心,比公元纪年更应得到记忆和肯定的一年,因为从这年开始,中国历史开始有了明确的历史纪年。历史上一直在说,陈胜吴广起义是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可实际上,公元前841年发生的这次农民起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
这一年,不堪重压的国人暗地里悄悄的联系,忽然发动暴乱袭击姬胡的王宫,姬胡来不及组织军队抵抗,仓皇出逃,躲在今天山西霍县的一个叫做彘县的小地方(专门供给皇室猪肉的地方,也就是皇室的养猪场),黯然退场,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最后的屈辱的十四年。
没有更多的历史资料供我们考证,我们没办法知道,这次农民起义到底由谁发起,是谁在当时的恐怖高压政策下,有胆量组织这样逆天的行动。这次暴动的背后到底有没有贵族的身影更是不得而知。
我们只能知道暴乱的结果——国民共同推举姬胡在位期间不受重用,但在贵族中德高望重的召公与周公一起主持朝政,号为“共和”!公元前841年称为共和元年,不能说这不是一个奇迹,本来风雨飘摇的周朝却在没有王的情况下度过了平稳的十四年。
可以说,姬胡是个理想主义者,他一直在为自己的理想,在为大周的天下而努力奋斗,可他触及了太多人的利益,农民、贵族……可惜,那时候那个到处呐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老头子还没有出生,姬胡还不懂得这个道理。
日期:2012-12-06 16:07:29
第二章 短暂的中兴(一)
公元前841年,一个春寒料峭的晚上。
这个夜晚对于所有姬姓贵族都是一个灾难,平日低眉顺眼的农民们忽然爆发,打破王宫,姬胡这个强力的改革者连老婆儿子都顾不上,独自逃出王宫。
树倒猢狲散!
姬胡有许多儿子,这些“猢狲”很多死于乱民的手中,其中一个叫做姬靖的孩子逃出了王宫,在黑夜里逃到了召公的家里。
不知道在他闯进这个大门的时候,他是什么样的心理。
连强权的父亲都罩不住自己了,这个叫召公的老臣难道可以保护他么?也许他连想都没有想,只是慌不择路,一脚踏进了这个被父亲排挤的贵族家里。
可他的这次无意识的选择,却改变了西周的历史。
我们没办法推测,假如那个夜里,姬靖被乱民杀死的话,西周到底会走向何方?
历史不需要推测,许多巧合就这样成就了历史。
那个被姬胡排挤打压疏远的召公站了出来,勇敢的,把这个孩子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下。
面对激昂的乱民,召公把自己的儿子推出来,被乱民打死,而保住了自己“政敌”的儿子。
我只记得在《圣经》中有过相类似的情节,一位信徒为了保护投宿到自己家中的上帝而宁愿献出自己的两个女儿。
如此看来,召公是真的把天子当做一种信仰来对待了。
十几年后,召公自己解释说,如果让姬靖死在自己家里,天下人会以为自己是因为忌恨姬胡而泄愤,所以宁愿献出自己的儿子,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召公倒真的是足够冷血了,为了自己在天下人口中的形象问题,而宁愿献出自己儿子的生命,这!到底值得么?
不过是否值得似乎我们没办法思考和评价,因为我们永远再不可能回到那个年代了。而召公似乎千百年来一直都在被人们称颂。我还想再问一句,这种冷血的行为真的值得称颂么?
暴乱止息后,召公与周公被共同推举出来一起执政,号称“共和”。姬靖就藏于召公家中,一藏就是十四年。
没有人知道姬靖的这十四年是怎样度过的,不过最起码,他学会了他父亲一辈子都没有学会的东西——忍耐。
他比他的父亲更加贴近民众,朝不保夕的生活也让他更加懂得珍惜自己得到的一切。所以,在十四年后,他的父亲——姬胡,那个曾经威风一时的君主悄无声息的死于彘地的时候,姬靖理所应当的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这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对于天下民众来说,需要一个天子来供他们信仰,既然姬胡死了,一定要有另外一个天子出现,不能总是让召公和周公执政;对于召公和周公来说,让姬靖登台,自己的权益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再或者,我们很妖孽的怀疑一下,是不是十四年后,再次出现在人们视线里的姬靖——根本就是召公的儿子。而那个当初逃入他府门的姬靖早已被乱民打死呢?不管怎么样,不管我们怎么怀疑,历史毕竟是历史,在那个阴森恐怖血腥的黑夜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永远也无法得知了。
我们只能知道,公元前828年,姬胡一死,召公和周公就共同推举立姬靖为王——周宣王。
姬靖身边,准确的说,应该是召公与周公身边,集中了一群贵族――尹吉甫(一位猛人!)、申伯(一定要记住这个人――姬靖的舅舅,正是他的儿子,也就是姬靖的表兄,下一位申伯!一手制造了西周的灭亡)、仲山甫、伯阳父(这位极其类似于后世的诸葛亮,对天下大势洞若观火)。
这群贵族共同支撑起了周朝的天下,一时文武修治,天下太平。应该说,周朝再次兴旺的第一功应该记在周厉王――姬胡的身上。
不破不立,正是姬胡的大胆改革让周朝觉醒,让诸侯又一次开始重新审视这位天下共主。可他,却是一个政治斗争的失败者,被永远的扣上了一顶暴君的帽子。他的那些富国强兵、发展农业的政策却被继承了下来。
姬靖,这位隐忍了十几年,跟随召公学习了十几年的孩子,行政方针上承继了他老爹的衣钵,并且完成了他老爹没有完成的心愿——中兴大周(我们姑且用善意来揣度那位召公吧!姑且认为姬靖还是当初那个逃出皇宫的猢狲——姬胡的儿子吧!)。
应该说,召公与周公共同执政的十四年,是休养生息的十四年,一心发展经济,军事上则完全依赖周厉王时期对外族讨伐的威摄力。这十四年也为姬靖的中兴奠定了一个雄厚的经济基础。
日期:2012-12-06 16:08:18
第三章 短暂的中兴(二)
公元前823年春天,周宣王登基已经五年,西北的少数民族俨狁侵袭周境,打破焦获,前锋已抵泾阳(今陕西泾阳境),威胁周都镐京。六月,周宣王决定出师讨伐俨狁,终于拉开了西周中兴的序幕。
周宣王命尹吉甫挂帅出征,周宣王本来征调了全国的军队供尹吉甫调遣,和俨狁的军队数量相比。是一场十比一的富裕仗,也是一场没有任何悬念的围剿战。周宣王的意图很明显,要么不打,要打就一定要打有把握的大仗。可尹吉甫这位猛人居然只带十辆战车,基本上以一种不要命的打法,一路冲锋,大军只能在后面收拾战场,做做后勤工作。
在焦获打败俨狁以后,尹吉甫还觉得不爽,带兵继续追击,追击至太原(今甘肃庆阳一带)。直到追得俨狁望风而逃,根本无仗可打,才回国复命。
周朝几百年,也没有打过如此漂亮的胜仗。一役迫使俨狁整体向西北苦寒之地搬迁。
随后,宣王又派武臣南仲率兵至泾阳北筑城设防,只要见到俨狁,随时出击,从被动防御转为主动出击。俨狁只能隐迹藏行,不让周朝找到自己的踪迹。然后再寻找机会打打游击,骚扰下边境。基本上和毛泽东的思想保持一致――“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公元前816年,宣王终于抓到了俨狁的踪迹,派大将号季子白率军攻打俨狁。号季子白率军西进于洛水北岸击败俨狁,斩首500人,俘获50人。他又命部将追击俨狁至高陶(今甘肃天水一带),大胜而归,一战以后,俨狁再也没有勇气和力量入侵周土。
周宣王,这位隐忍多年的孩子,终于用武力向天下宣告:大周王朝站起来了。
同一年,已经多年不进京朝拜的鲁武公再次朝拜,这是一个标志,标志着诸侯国开始忌惮这位强力的天下共主!而后,天下诸侯陆续开始入京朝拜。信仰、忠心,一切都是胡扯,一切都要用实力来说话。
然后,周宣王决定再接再厉,挥师征讨当时淮河流域的不服教化的少数民族。我觉得,周宣王的这次出征与其说是讨伐,还不如说是摆摆威风给天下人看来得实在些。周宣王摆出了当时最豪华的阵容来征伐当时对周朝军队来说,根本不堪一击的一些小国家。周宣王这次直接命召公挂帅,卿士南仲、大师皇父、大司马程伯休父等朝中重臣悉数随行。其实只要派出其中的一个,足以扫平淮河流域,可周宣王要的不止是淮河流域的臣服,他要的是天下看看大周的实力。
结果基本没有遭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所有大小国家全部向周朝臣服。
周宣王十八年,周宣王又搞了一次同样的游行示威,结果这次更夸张,没有任何抵抗,各国直接迎接王命,并进献贡物。
为了巩固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周宣王学周朝初年武王封侯的样子,将自己的舅舅申伯封于谢(今河南南阳)。把自己的弟弟友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他不知道他的这次分封,前一个(申伯)直接导致了西周的灭亡,后一个(郑国)则成了春秋实质上的第一个霸主。也是第一个敢于挑战大周天子威严的诸侯国。
日期:2012-12-06 16:09:13
第四章 短暂的中兴(三)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化。
这基本上算是一条真理,而我们的周宣王则不幸验证了这一点。
在打败了俨狁、淮夷众国之后,诸侯国重新开始朝拜天子,周宣王志得意满,没有人能再威胁到他的位置,他可以真正的号令天下了。他站在了世界的巅峰,俯视着天下苍生,左右着天下苍生的生死,再也没有谁能动摇他手中的权利,再也没用人能让他害怕,让他恐惧,让他隐忍不发。
这时候,召公与周公已死,聚集在召公身边的那群贤臣也十去七八,尹吉甫与申伯也先后去世,只有太宰仲山甫与太史伯阳父还在。而这时的周宣王已经没有了初登王位时候的羞涩与忍耐,因为没有人能够让他再用忍耐的态度去对待。政令逐渐废驰,
各个蛰伏多年的少数民族再次开始骚扰周朝边境。
其实这怪不得这些少数民族,他们基本上都是游牧文化,没有农耕,若是不抢就没饭吃,只好进犯中原。
宣王三十一年,姬靖出师讨伐太原戎,失败!五年之后,再次御驾亲征,伐条戎、奔戎 ,失败!又3 年后 ,宣王率全国精锐伐申戎,终于取得了一场难得的胜利!可在回过途中,却在千亩之战中败于姜氏之戎,这是一个致命的败仗,因为这次的结果是全军覆没!周朝的精锐部队基本上损失殆尽。
至此一役,周朝再也没有组织起一只有战斗力的军队,再也没有出现一个武力超群的武将。周宣王穷兵黩武的时代也宣告结束。
周朝逐渐走了下坡路。
周宣王大败而归,为了重整旗鼓,一雪前耻。决定到太原进行一次人口大普查工作。目的当然是为了知道当地的壮丁能有多少,每年能产多少物资,能够支持多少军队的给养。
仲山甫劝谏说,民户由天子直接进行普查统计,似乎不合规矩。可仲山甫对周宣王的影响力显然没有召公或者周公大,周宣王根本没把这个老头子放在眼里,还是固执的自行去了太原。
回来的路上发生了一件小事,一件小的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的小事!可这件儿戏一样的小事却改变了整个周朝的命运。
周宣王在路上忽然听见小孩子唱儿歌,大意是――“月亮将要升起,太阳将要落山,山桑做的弓箭,箕木做的箭袋,实在是他们能亡掉周这个国家。”
如果别人听到这个儿歌,一笑也就罢了。可这在刚刚战败,心情灰暗的周宣王耳朵里,无异于刺耳的钢针,怎么想怎么不安心。
回宫后,马上召太史伯阳父咨询,前面说过,这位太史伯阳父对历史的预测和推断之准确,只有后世的诸葛亮和他有一拼。
这位伯阳父一听宣王转述给他的这个童谣,立刻回答,这个歌谣预示着后世会有女人乱国,所以才会说,月亮将要升起,太阳将要落山。天子只要修德爱民,不起兵罹,自然会化凶为吉。
宣王半信半疑,郁闷的回到后宫。
没想到后宫又发生了另外一件事。
一个宫女不知道和谁有了私情,竟然私自生下一个小女孩,王后觉得此事玷污宫闱,所以用草席把孩子一包,直接扔到了河里。
宣王本来就郁闷,一听这个事,就更气不打一处来了。况且刚才太史说的女人乱国的话还在耳边,谁知道宫里就生出这么一个妖孽来。
愤怒的宣王立刻下了一道命令――不许国民贩卖和制造山桑做的弓箭,箕木做的箭袋,见到有贩卖的直接抓到就杀。沿家挨户搜查,不许收养女婴。不拘死活,有人捞取来献者,重赏,有敢收养不报的,全家斩首。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