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卫青:一个屌丝逆袭的传奇故事
作者:
某某某某某网友
“卫家声势冠长安,御柳春风衣带连。好色君王多慧眼,寒门子弟有忠肝。单于泪洒疆场雨,司马功成戈壁滩。毕竟谦恭能自保,从来悍将少延年。”
《英雄传说—卫青》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文学加工,着力展示中华民族伟大英雄卫青从奴隶到大将军的传奇一生,描述他出身低微却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颂扬无数有名无名的华夏英烈“壮士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和“追亡逐北”的千古绝唱及英雄故事。
“将军卫青,彪炳煌煌”,除了绝世战功,卫青谦和仁厚的为人之道,超然无争的处世态度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典范,笔者将自己对中华古代哲学经典的一些肤浅理解贯穿全文,力求为身处现代社会的你、我一些为人处世的启示。同时着墨塑造了同期数十个历史人物,尽力展示我中华民族历史上这一辉煌的篇章。
这是一个并不跌宕幽悬也不曲折离奇的故事,却饱含奋斗、真情、热血和繁华褪尽之后的静谧安详。
日期:2013-02-22 15:01:21
卫青——一个奴隶的传奇
引子
“边关捷报,斩匈奴七百,捣毁龙城。”当鸿翎急使快马加鞭穿过繁华的长安集市时,大多数人不敢相信他口中喊的是真的。
“龙城”,在汉人心目中就如同天边一样遥远;“匈奴”,更是个可怕的字眼,这两个字,随之而来的往往是触目惊心的死亡数字。当这一天“匈奴”和“龙城”放在了一起,被称为捷报,人人都听的真真切切,却又恍然如梦,直到未央宫的鼓乐齐鸣。
“车骑将军卫青,深入敌境,纵横捭阖,破匈奴于龙城,斩首七百余,俘获相国小王等二百余,为攘蛮夷首开战功。”
各处集市等繁华之处都贴了皇榜,一时间人人口中都念叨着卫青,许多中年汉子眼含泪水,口中呢喃。
匈奴给了大汉子民太多的伤痛,六十年来,匈奴一直骑在汉帝国的头上,烧杀抢掠,肆意妄为,而汉军面对此毫无招架之力。泱泱大汉,数十万军队,却从来无人敢越过长城。今日之喜,让全长安的军民振奋。
起初的惊诧很快转化为狂喜,兴奋的民众发起了一场盛况空前的狂欢。
“言语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此时此刻,只有载歌载舞才能表达大汉国民的心情,欢庆因来自边关的消息而起:“龙城大捷。”
“汉军出长城,斩首俘虏匈奴近千人,全师而还。”们纷纷走上街头,奔走相告。
汉朝立国以来,奉行黄老之术,拱手而治天下。“萧规曹随”,让清静无为,于民休息的国策得到传承,刚刚经历过秦帝国高压统治的人民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就在这一片宁静祥和的日子里,匈奴,这个名字一次次地被提及,很快变成了大汉臣民心中的伤疤,不愿意触碰,却又不得不忍受它随时带来的伤痛。
文帝时期,朝廷多次派使臣出使匈奴,以和亲方式换的边境基本太平,但小规模的劫掠时有发生,先皇景帝更是被逼的连亲生女儿南宫公主都嫁给了年迈的匈奴军臣单于,这是所有大汉帝国男人的痛,泱泱大国,保护不了自己的国家,靠一个弱女子去讨好敌人,每个汉人男子想起此事就血往头上涌。现在,这儿叫卫青的年轻人,终于破天荒地率大汉的军队,杀向草原,冲入匈奴腹地,一战歼敌七百人,俘获匈奴贵胄数百人,荡平其祭天圣地,这是多么难得的胜利,期盼了很多年,终于到来。
“卫青”,这个大部分人前所未闻的名字,也被口口相传,很快为人们所熟知。更让大家兴奋的是这个卫青和他们一样,原是一介平民,甚至有人说他本是平阳侯家的奴隶。一个奴隶,率军出征大败匈奴,在汉帝国的历史上,无论是奴隶将军还是大败匈奴,都是第一次。
他们不知道,自此,关于匈奴的捷报会一次次从边关而来,穿越帝国的整个北方,很快传遍大江南北,曾几何时,令汉人心惊胆战的匈奴人,将成为大汉男儿建功立业的战利品。而伴随着畅快淋漓的胜利而来的,依然是这个名字:“卫青”。
人人只知胜利者的荣耀,可曾有谁想过奋斗中的艰辛?卫青,一个奴隶,最终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将军,这是何等的励志?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偶像,那么一个从奴隶到大将军的人算不算其中之一?这是两千年前的中国梦,大汉梦。今天的屌丝,可有这样的梦想?从奴隶到大将军!
我们自我调侃,自称屌丝,可是还有谁能比为中华民族开疆拓土的卫青更低微的出身?古往今来的英雄们,又有谁能比远逐外敌,保护华夏文明的卫青立下了更大的功绩?不要说你是草根,不要哀叹我们不是富二代、官二代,人生是一场旅行,不必在乎从哪里出发,只要认准目的地,一样可以凭借自身的努力站到人生的顶峰。
今天,我们的民族叫:汉。来自那个叫汉的朝代,来自刘姓的君王,来自一个叫卫青的英雄,来自无数有名无名的华夏英烈。来自将年轻的血液流淌在茫茫草原的年轻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留下姓名,只留下了“壮士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和“追亡逐北”的千古绝唱。这样的壮歌,只存在于一个伟大的时代,也只有一个伟大的时代才能成就一个民族的未来。
中华民族的子孙们,我们的血管里有英雄的豪情,我们的骨子里是不屈的意志。告别唉声叹气,告别妄自菲薄,唤醒你心中的激情,去战斗。你是穷二代也好屌丝也罢,都请挺起你的胸膛,给自己一个梦想,逆袭吧,屌丝!
勇敢并不是打砸同胞的财产而是砍下敌人的头颅,英雄不是存在于玄幻和穿越的意淫当中,而是实实在在生活的磨砺。
在那个世界,他一无所有,除了勇气。他努力站起来,却又不断跌到,他将经历失落与绝望,体验美丽而不尽如人意的生命,用时间和信心开拓一片安身立命之所。
本文力求在尊重现有历史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文学加工,着力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英雄卫青从奴隶到大将军的传奇一生。
一个人,生如浮萍,却靠着努力、天分和勇气,一点点走出一条道路。回过头看,当年那些苦痛和磨难,变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我将为你讲述这个故事。
希望这个并不跌宕幽悬也不曲折离奇的故事能给今天无数颓废着或奋斗着的年轻人一个启示一个梦想一种鼓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就是我的故事《英雄传说—大汉卫青传》,
笔者将自己对中国古代哲学经典的一些肤浅的理解贯穿全文,希望大家在读故事的同时,能就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进行一个探讨,彼此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初次发文,希望得到您的宝贵支持!
日期:2013-02-22 15:17:13
开篇:将军沙场百战还,一朝卸甲归田园。功而弗居身引退,不期青史留令名。自有公义在人心,难却生前身后名。
元封五年,匈奴遣使入长安,呈国书于武帝,言:匈奴本与汉为兄弟,和亲以来,又有舅甥之情,表达了企盼恢复和亲的意愿。
汉武帝读罢大笑道:“哈哈哈,打了几十年,终于把匈奴人打服了,终于有句软话了。”遂将国书给众臣传阅,众人无不喜逐颜开。
自有北方之患,这是匈奴人第一次收起狂妄,俯首求和,言词之中,虽不称臣,却已无往日的咄咄*人。数万将士血染沙场,耗费数亿钱财,终于让不可一世的化外蛮夷仰视***上国的威仪。
随匈奴而来的还有西域诸国的使节。西域千里之地,大小数十个国家,全部附首称臣,愿为大汉属国。
这是华夏民族几千年来亘古未有的盛事,自此,汉之文教声威撒播到了新的疆域。
未央宫,宣和殿,数十名使节黑压压的跪倒一地,来使全部*着或流利或者生涩的汉语,让武帝想起往日接见匈奴使者的情形,匈奴人从来都是趾高气扬,*着一口大汉众臣听不懂的蛮话,再看今日,匈奴使臣小心翼翼,亦步亦趋。此番情境,看得刘彻心情大好。
匈奴和西域诸国的使节刚刚离开长安,刘彻就坐不住了。万方来朝,让他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打了几十年,最高兴的莫过于终于将匈奴打服了,而西域一干小国归顺,不过是胜利的附带品。
极大的成就感中,刘彻想到了卫青。这个汉军的再造者,远在河东之地。
当年,卫青凭借漠北一役,打得匈奴远遁,自此边关再无大规模战事,而他以大将军大司马的身份,本应成为百官之首,总摄朝政,但却有意避开政治斗争的漩涡,去了远离朝堂的汾水河畔,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仿佛命运的安排,三十年前的惊鸿一瞥,造就了一个奴隶的传奇,也造就了今日大汉的辉煌。是刘彻给了卫青一个舞台,卫青也尽情挥洒,谱写了一曲壮歌。
身为皇帝的他,享受了四海升平,万国来朝汉阙的荣耀,繁华过后,却似乎有些孤寂。曾经,他想作的不过是一个无拘无束的游侠,或者是驰骋疆场的将军,可是,振兴一个民族的重担压在了他的身上,时至今日,他完成了自己任务,而那个承载着他的希望,亦从未让他失望过的人—卫青,却避开了这份光荣,也避开了尘世的纷扰。
也许是沙场征战耗人心神,几年前,不到五旬的卫青已显老迈之象,时常卧病在床,世事无常,也许哪天死神就要带走曾经英姿勃发的他。
“这份荣耀,你卫青却无缘得见,这是你的憾事,也是朕的憾事啊。”刘彻自言自语,“罢了,你躲开了朕,在乡间享清福,朕就去看你,朕要和你共享胜利的喜悦,朕要给你该有的荣耀。”
“卫青,朕要看看你,”刘彻心中默念,这个愿望已经不可阻挡。
三千羽林军拱卫着御驾,三日之后从长安北门逶迤而出,延绵数十里,直奔河东而去。大军行进,完全按战时配备辎重,一路皇帝兴致颇高,不时亲自上阵,引弓猎射,沿途所过郡县均不做停留,数日后便抵达汾水之滨,大将军大司马卫青闻讯而动,西行六十里迎接圣驾。
天子行辕停在了汾水河畔,御帐在一处依山傍水的草地上拔地而起,羽林军环绕着皇帝行营扎营,军帐鳞次栉比,呈众星捧月之状。最外层的栅栏也竖起来了,配合三尺深五尺宽的壕沟,完全是一副战时军营的样子。
“大将军就住这里,我们就要见到大将军了。”羽林军中不时有人交头接耳,年轻军人难掩兴奋之色。
卫青,之于汉军,是一个传奇,三十年前,这支经历了六十年的和平与安逸的军队,遇上了草原上的劲敌,剽悍的敌人让他们屡屡蒙耻。
是卫青,让汉军重新焕发了新生,自此驰骋草原大漠,横扫西域。
卫青,就是这支雄师的缔造者。他创建了汉军铁骑,推行弓弩的模块化生产,并针对匈奴飞骑,发明了新式战法,以武刚车结阵,配合汉弩,阻挡匈奴冲锋,这些措施使得汉军战损率大幅下降,由此保全了无数将士的性命。
同时,大将军待部下宽和仁厚,他体恤士卒,每战宁可无功也绝不罔顾士兵性命,他英勇武帝,每战必定冲锋在先;撤退的时候,定是他在最后,力保全师而还。得胜述功,他总是将战绩给部属。
大将军如此种种,深受全军爱戴。他的这种品性,让他麾下的汉军有了一种独特的气质。
一支军队的气质,是他的先行者留下来的,一旦形成,就融入了血液之中,永不磨灭。关于卫青的故事,汉军代代相传,已然成为这支军队的灵魂。今天,汉军儿郎就要见到传奇的卫大将军了,怎能不让他们热血沸腾?
日期:2013-02-22 15:28:50
卫青已然满头白发,年仅五十的他已经老态尽显,病痛折磨得他早已骑不得马,只好乘着一顶软轿前来见驾,抬轿的是四名当地农人。接近行营,巡逻的军士已经认出了是他。
“大将军,快看,那是大将军。”随着一个年纪稍长的校尉一声喊,所有的士兵都围了过来,热切地喊着:“大将军,大将军,大将军可好!”
卫青远离军营已有十年,大部分将士他都不认得,只是这些热切的问候,让他倍感亲切。
将士们接过农人手中的软轿,一个个过来,簇拥着卫青向御帐走去。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一声声殷切的问候,还有一双双激动得饱含热泪的眼睛,让他心里暖暖的。
越来越多的将士听到了呼喊,可是软轿边实在站不下了,所有人自发地分成两列,在大将军就要经过的地方整齐列队,接受大将军的检阅。所有人都双目噙泪,异口同声地高喊:“大将军威武,大将军威武……”
短短的几里路,卫青思绪万千,自古伴君如伴虎,对于君王来说,手握重兵而又功勋卓著的将军是一个矛盾体,如果国有难,将军跃马可平天下,但是这种军人的存在,又让君王难以安枕。当年功的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立下首功,可依然不免兔死狗烹的下场。表面看,他的悲剧是因为缺乏政治敏锐性而酿成的,其实,事件的背后是皇权对军权的忌惮。
周亚夫生性耿直,虽用兵如神却对宫廷政治缺乏最基本的敏感,景帝废栗太子刘荣之时,满朝文武三缄其口,只有时任丞相的他挺身而出,仗义直言。他的致命错误在于对政局形势的迟钝,也有一些居功自傲的狂妄在里面。这都不是关键,最终让他送了性命的还是他最为引以为傲的,在军中的巨大威望。
周亚夫陪太子巡视北军,一袭布衣便袍入军营,全军齐呼大将军威武,硬是冷落了身边的储君,这让皇帝坐立不安,如芒刺背,在军中一呼百应者,无论手中是否有印符,活着,都是对皇权对一种威胁。
于是乎,曾被誉为扶大厦于将倾的周亚夫,被迫绝食呕血而忘。对景帝来说,心上的一块大1石头终于搬开了,一箭双雕,既为太子扫除了隐患,又树立了皇家威势。
可怜周亚夫,英雄一世,死却那么悲凉。
同样掌兵的卫青却完全不同于周亚夫。有了前人的例子,卫青自然遂了皇帝的心愿,放弃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来到这汾水之滨,过起了闲云野鹤的生活,想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可是人们并没有忘记英雄,今天他们用军人最朴实无华的礼节,向他们心中的战神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卫青也心中气血翻涌,感慨万千,不能言语。
军中人声鼎沸,惊动了大帐中的皇帝,皇帝已经脱鞋换常服歇息了,知是卫青来,来不及穿上鞋子,就直奔帐外,随身太监赶紧提鞋跟了出去。
皇帝赤脚,疾速向前数十歩。卫青见到皇帝,忙不迭滚落软轿,正待行三叩九拜之礼,皇帝已经上前,拉住了他的手。
君臣相对,默默无言,唯有眼中的泪水,告诉旁人,此处无声胜有声,他们读懂的是彼此的内心。
故人相见,卫青的病痛似乎也减轻了不少,当日,皇帝下旨,在汾水之上备大船,赐卫青皇家酒宴。
“汾水是卫青长大的地方,可惜流水依旧,将军老矣。你我当年驰骋上林苑,是何等英姿勃发,如今我们都已巍巍老矣。”刘彻感慨年华老去。
卫青道:“是啊,岁月不饶人啊,臣已经老了,陛下却依然生龙活虎。”
武帝:“岁月催人,卫青可还记得当年,朕不过十八岁,你卫青也是翩翩少年郎,三十多年一晃而过,我们都老了。朕娶了你的姐姐,你也娶了朕的姐姐,这是何等的缘分啊。后来,你卫青为朕冲锋陷阵,为我大汉开疆拓土,朕要谢谢你!”
卫青:“卫青不敢贪天之功,全赖皇上运筹帷幄,调度得当,皇上是猎手,臣不过是鹰犬而已。”
武帝:“大将军莫要推辞,你我有手足之情,今日共饮此杯,共叙君臣之义。”
卫青不敢结果酒杯:俯身道:“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卫青本是奴隶之躯,幸得皇上赏识才有所成就,没有皇上的慧眼,哪里有卫青的今日。臣往往不敢承受陛下的谢字。”
武帝:“卫青,朕成就不了你,朕能给你的只是一个机会,朕闻古人言,有志之士就如同放在口袋中的锥子,无论如何都会脱颖而出。朕不过是用了你的天才,可是终究还是你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大汉。今日你与朕痛饮汾酒,横舟汾水,不可辜负了杯中美酒。”
饮之半酣,舟行过处,只见秋日落木萧瑟,两岸秋菊泛黄,秋水长天,相映成趣,可绝美景致中却又略带凄凉。武帝叹韶华易尽,就如同昔日的佳人容颜老去,秋日的菊残,感慨良久,突然诗兴大起,起身望着涛涛的大江吟唱道:“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武帝边吟边舞,久久不能平静。
卫青也微微醺然,思绪不由得飘远了。回顾一生,童年艰辛,少年求知,一生戎马倥偬,却又如水至柔,终成就了今日之卫青。人生如斯,夫复何求?
次年,大将军大司马卫青殁,年五十二。
他的一生,是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范,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楷模,是一个不朽的传奇。
“将军沙场百战还,一朝卸甲归田园。功而弗居身引退,不期青史留令名。自有公义在人心,难却生前身后名。(原创,非摘录)”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日期:2013-02-22 16:07:33
第一章:艰辛童年
第一节 奴隶之子
河东郡,平阳县,平阳侯府。
是夜,一声嘹亮的啼哭声响彻夜空,宣告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黑乎乎的小屋中,一盏麻油灯,随风摇曳,冷冷的月光透过窗棂,床上单薄的被子下,疲惫不堪的产妇已经沉沉睡去。坐在床边的应该是孩子的父亲,看得出他丝毫没有因为作了父亲而高兴,相反的脸上带着重重的愁容。
此人是平阳县吏郑季,他万万没有想到,正是因为这个刚刚诞生,让他一筹莫展的孩子,史书上才会留下他的姓名。而这个新生儿就是日后名震天下的大将军卫青,不过此时,他连给孩子起个名字的心情都没有。
郑季是平阳县衙负责钱粮事务的小吏,自古官和吏之间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官可以因政绩而获得升迁,而吏永远只能是小吏。所谓刀笔小吏,就是从事一些简单的钱粮交割,案卷记录的基层办事员,生活并不富裕。郑季家在离平阳县城五十里外的郑家庄,家中有几十亩水田,妻儿俱全,自己又在县府作事,也算小康之家。
平阳县是平阳侯封邑所在地。大汉立朝时曾杀白马为誓,非刘姓不能为王,非功勋不能封侯。曹家是大汉开国功臣曹参之后,才得以承袭爵位。传到这一代,也是今非昔比,虽说是封地,也只能是每年收点租赋,就这,也是要去除上交朝廷的部分。所以每到秋收之际,郑季都会被派往平阳侯府交割当年的钱粮地赋,主要任务就是记录收成,计算应缴朝廷的部分。钱粮劳役牵扯甚广,郑季常年都在侯府和县衙间奔走,家又在数十里之外,所以大部分时间就常住在侯府了,侯府管家安排他在府中农人佃户所住院内,郑季嫌其地污秽,多次要求调换,管家经不住央求,让他住进了仆妇院内。
女人是平阳侯的家奴,十年前黄河改道,河东之地饿殍遍野,当年的平阳侯收留了一批孤儿入府为奴。当时不过四五岁的小姑娘也在其中,没有人知道她的父母是谁。后来平阳侯府的管家为了有所区别,给府中的女奴都编了号,她从小都被叫做三女。
直到有一天,她被平阳侯曹寿赏给了佃户卫平,才得以成家立户,从了夫姓,也算是有了姓氏,自此被称作卫女。
卫平是平阳县郊农户之后,父母早亡,成为孤儿的他也被平阳侯府收留,成年后充为家奴。他有几个叔伯兄弟,都是老实巴交的普通农家子弟。
有一年金秋时节,平阳侯带着十岁的儿子在封邑猎狐,而、已经二十出头的卫平随侍左右,和一群家奴一起左突右冲,驱赶荆棘丛中的猎物。十岁的平阳侯世子曹寿也是一身戎装,皮甲铁盔,有模有样的挽弓猎射。
秋日的原野上一片萧瑟,小曹寿纵马向前,惊起草丛中的一只野鸡,吓得马儿前蹄抬起做直立状,曹寿小小的身体眼见就要从马上跌了下来。卫平一个箭步冲上去,抱住了跌落的少主,就地一滚,躲开咆哮不安的马匹,救了世子。自此平阳侯对这个家奴开始刮目相看,当日回府便重赏了卫平,并恩准其从侯府女奴中选一个成家,并恩准其脱离奴籍。
卫平早已成年,平日里也对年轻女仆多有注意,尤其是颇为清丽的三女。有了这样的机会,自然水到渠成,他选了三女,三女也没有什么发言权,三日后二人便成了婚,自此他成自由民,可是因家中无地可耕种,只好继续在侯府作世子曹寿的亲随。
嫁了人的卫女有了终生依靠,自然喜不自胜。卫平正值壮年,敦厚老实,深得平阳侯父子喜爱,成婚后对卫女也是关爱有加,她依然在侯府为奴,但不再是孤苦伶仃,毕竟是有了一个家。忙罢手头的活计,便匆匆回到自己的小家,小两口和和美美,其乐融融。转眼间数年过去,卫女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生活不能说是富足但也算安乐,卫女本来就颇有几分姿色,安逸生活的滋润使得她越发有韵味了。卫平陪着少主读书,也算是略知文墨,三个孩子,一子两女,分别起名为长君,君孺和少儿。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