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学国学改变你的人生

作者: 羚翘解毒丸

  1、本帖综述
  你有新入职场的困惑、无奈和怀才不遇的抱怨么?
  你遇到过做职场‘空降兵’的管理方面的困惑么?
  你有过对职场潜规则的困惑和抱怨么?
  你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职业发展困惑么?
  你对婚姻的本质存在困惑么?
  你在亲子教育遇到过棘手的问题么?你是否觉着自家的孩子一无是处、而你束手无策?
  你遇到过婆媳关系带来的烦恼么?你遇到过亲戚往来带来的烦恼么?
  你在股市只赔不赚么?你把股市看成赌场而不是投资渠道么?

  ……
  如果你有这些困扰,不妨静下心来,每天学一点国学,1年之内,你看待这些问题的方式会有本质的改变,因而这些问题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解决。如果有更多的时间花费下去,很多问题就可以根本解决。
  国学怎么入门?且听我娓娓道来。你只需要每天花费10分钟左右看一下我的更新,一个月就入门了。
  国学在当今许许多多的国人心目中是阳春白雪、是过时迂腐、是干瘪无趣,是毫无价值……其实国学并不神秘难懂,国学只不过是中国的经典哲学而已,而且是非常腹黑的哲学,其实用性非常的强,强到超乎你的最大胆的想象力。

  国学之所以感觉难懂,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语言发展了2000多年,原来的意思搞不明白了,一旦能搞明白,一点都不神秘;另外一方面,根据我个人的观察,目前国学的典籍大多数人读的方式不对,国学类的基础书籍是《左传》、《史记》、《国语》、《战国策》之类的纪实类书籍,国学的综合提高类书籍是《大学》、《中庸》、《老子道德经》、《孙子兵法》、《韩非子》、《庄子》等等书籍,是高度概括的国学理论书籍。 先读基础的再读综合的,或者交叉读。直接上手就读综合提高类的书,很难啃下来,当然会觉着枯燥无趣,毫无价值。

  这里我特别介绍一下《左传》,这是一本内容详实的故事书,原原本本记录了春秋时期的一些大事,包括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家臣、女眷等等的人在内的真实记录,还有一些非常有趣的神鬼故事、易经、天文地理知识穿插。这是一本当得起任何赞誉的包罗万象的书籍,我读书无数,对此书只能叹服得五体投地。《左传》是儒家体系的重要典籍,如果古代学子参加科举都需要学习儒家经典,简直无法想象10年寒窗读《左传》能读出书呆子,10年苦读啊,应该出来的都是大明王朝一流名相张居正那类的阳谋家+阴谋家。就算讲书的老师白痴,也架不住这本书写得太好了,只要你自己不是白痴,这本书读上几遍,想保持你的幼稚都难。

  其实对很多人来说上来就读《左传》也有点难度,不过我这个帖子就是教你如何读《左传》,如何把《左传》的核心思想应用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1、2年的 时间内给你带来情商、智商的快速提升,从而解决你在职场、婚姻、家庭、亲子关系、金融理财等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本帖原创,谢绝转载。
  日期:2013-01-15 17:32:41
  2、国学的简单介绍以及本帖的章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是分门派的,孔子和孟子的学说都不完全一样,更何况其它的。大体上孔子、孟子这些是儒家学说;老子、庄子属于道家学说;韩非子李斯是法家学说;后代的人几乎只有王阳明的心学算是独立的一套哲学体系。孙子兵法不属于哲学体系,只是战争类的,但日常生活用用也不错,尤其用间篇在商业社会很有用,商业竞争中各类用间颇多,我稍微知道一点点。
  那么这些国学怎么用呢?我的个人观点,如果说一个人的人生是一路的披荆斩棘,那意味着你需要各种各样锋利的刀,长刀、短刀、大砍刀、小飞刀……这些国学门类就是不同的刀,你需要在不同场合用不同的刀,(俗话说杀鸡焉用宰牛刀)。或者说你至少要对某一把比较适合你个性的刀透彻了解、了解此刀的长处、短处、锋利之处,啥时候最好用,啥场合根本没用,而且平时就要不断练习让自己拿握趁手,这样面临问题的时候才能操控自如。

  我是偶然机会入场学国学,修的是儒家这把刀,挺趁手,对其它刀法也略知一二,我先从孙子兵法、墨子入手,然后开始详细讲《左传》的应用,因为《左传》全部是真实实例,这个是最容易移植到日常生活中的,最容易讲明白的内容。
  本帖结构:
  第一篇:《孙子兵法》的冰山一角,告诉你如何学孙子兵法。
  第二篇:《墨子》的一个理论,告诉你学 墨子的基本思路。
  第三篇:儒家思想的两句话,告诉你儒家思想怎么学?
  第四篇:《左传》—隐公

  第五篇:《左传》---桓公
  第六篇:《左传》---庄公
  第七篇:《左传》----闵公
  ……

  日期:2013-01-16 14:29:45
  第一篇:《孙子兵法》的冰山小角,告诉你如何学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我看过,而且看过几次,不过没有特别研究过,但我只需要讲其中的一句话,你就能明白孙子兵法应该怎么学比较好?
  讲的这句话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条理论在现实世界用到极致是一件非常残忍的事情,但偏偏这条理论一直在被不同的人、不同的政府、不同的政客使用。
  前一阵子我看央视的一个节目,似乎是《文化之旅》?请的专家叫做舒乙,讲北京城的一些古迹的故事。我查了一下,此人是老舍的儿子。他讲到北京雍和宫的一块石碑,上面刻的是乾隆写的《喇嘛说》,舒乙讲这是一篇很少见的、乾隆写的议论文,写的非常好,而且此文泄露了一个重大的机密,我听了之后真是毛骨悚然,时时感觉慎得慌。
  乾隆这篇《喇嘛说》是讲他的祖父康熙治理蒙古的事情,当年康熙从西藏请来一批喇嘛到蒙古地区传教,凡是信奉喇嘛教的,朝廷都给优厚的待遇,慢慢的,蒙古部落信奉喇嘛教的越来越多,后来清廷就出律令,蒙古部落每一家人,至少有一个男子必须信奉喇嘛教。其实就是清廷不出律令,信仰喇嘛教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因为一旦入教就是清廷供养,每天念念经,不用放牧、不用打仗,啥都不用做就有稳定而比较丰厚的收入,当然很多人愿意出家做喇嘛。这支喇嘛教是黄教,不能结婚,这样大批的蒙古青壮年男子因信仰喇嘛教而不会再成为蒙古铁骑的补充兵源,而且因为他们不能结婚生子,又消减了本来就不多的蒙古部落人口。 当然,清廷历朝历代不断和蒙古贵族联姻,不断的嫁娶稳定了蒙古贵族,从而稳定了整个蒙古部落。

  我为什么说毛骨悚然?是因为这一招温水煮青蛙,是一个接近完美的策略,几乎没有破解的办法,一个彪悍的民族就这么被无声无息的瓦解了,实在太可怕了!快赶上灭族了,而且到后来整个民族都不知道该如何反抗。
  其实康熙做的事儿是合乎《孙子兵法》谋攻篇的,就是大家都熟悉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简洁点说,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日期:2013-01-16 14:32:08
  《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之历代王朝对游牧民族策略大PK
  匈奴、西夏、金国、辽国、蒙古这些都是中国北方强悍的游牧民族,铁骑战斗力极强,进退自如,年年劫掠中原边疆。中国的统治者对付他们的方式随着经验的积累越来越高明。
  但是,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他们是一定要来抢掠的。因为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靠天吃饭,一旦有天灾,除了出来抢没有别的活路。游牧民族的统治阶级遭遇天灾,只有三种处理办法:要么通过战争胜利抢来粮食和物资让族人活命、要么通过战争失败自己死亡大量人口让存粮够吃、要么就是原地不动等着被部落其它首领因饥荒挑起争端而取代。在生存和死亡面前,游牧民族统治者肯定选择抢啊,等死那是傻子。

  那么,我们的中原统治阶级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一、靠强悍、机敏的将领守边疆:
  强悍的杰出代表是大明王朝的李如松。此君家族是军事上的狐狸窝,靠着优良的马匹、拿国家的土地分给辽东铁骑、装备最高科技的武器(好像叫三眼神筒?就是可以连放三枪、然后吹吹枪头转手一握就是铁榔头那个)。把蒙古入侵部落打的闻风而逃。
  机敏的杰出代表是如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的赵国李牧,此君一直在边境呆着抵抗匈奴,一呆数年。此君抵抗匈奴的手段十分简单、十分高杆,叹为观止!他修固城池、坚壁清野,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军队。然后下了一个著名的、让人瞠目结舌的军令:“匈奴来袭,赶紧进城,有敢出去和匈奴打仗的斩”。每当匈奴入侵边境,烽火台一报警,李牧即下令士兵立即收拾物资退入城堡固守,从不出战,使匈奴无从掳掠。这样过了几年,李牧没有人员伤亡也没有损失过物资。 后来赵国君臣都觉着窝囊,就把李牧调回来,派了其它将领过去,过去就打,一打就输,损失惨重,最后不得不把李牧再派回去。李牧回去接着天天宰羊犒赏士兵、并且不准出城作战,让匈奴始终无功而返。 其实李牧此人有勇有谋,后来抵抗秦军的时候绝对是勇于出击的,秦朝的四大名将之一王翦知道有李牧这仗不好打,最后用了离间计把他害死了。名将李牧是一个从来没有打过败仗的将领,这样的人就肯沉住气面对匈奴完全据守,可见其深谋远虑,当得起军事家的名头。

  二、靠修长城。其实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已经在各自修长城了,主要就是为了抵御战斗力实在太过强悍的匈奴,秦始皇那么猛的人,面对匈奴的连年劫掠也没啥好办法,于是花大力气修长城,靠防守为主。
  三、靠搞经贸。明朝首屈一指的名相张居正是个一流的政治家,他和当时的内阁首辅高拱等人看明白了匈奴之所以年年劫掠中原的最根本理由,就是我最开始说的那个理由。所以,更好的解决办法只能是替这些塞外民族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即使遭遇天灾也能有活路,有活路自然就没有那么多人愿意拼命了。当时张居正、高拱花了不少力气和蒙古那边搞商贸,开放互市。当时明朝的迂腐言官们一个二个觉着和游牧民族做生意有失面子,激烈反对,后来张居正和高拱想了个抓阄之类的办法,还作了弊,才算是开放了边贸。这些事情在《明朝那些事儿》里面有详尽的描写。总之一方面李如松有辽东铁骑虎视眈眈,另外一方面边疆贸易红红火火,蒙古铁骑居然就消停了几十年。不得不说张居正、高拱这些内阁首辅的治国水准很高。

  四、就是靠不动声色的‘灭族’了。如果说张居正是一流的政治家,那么至少在对付塞外铁骑这件事儿上康熙可以算是超一流政治家了。康熙的策略真是不动声色,估计怕蒙古部落有逆反心理,所以喇嘛都是从西藏请来的(所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如果不是乾隆的《喇嘛说》泄露天机,估计这个策略就会尘封历史而无人识破了。他选择的是需要出家不能结婚的一支教派,又对凡是入教的蒙古人提供优厚待遇,吸引蒙古族青壮年男子入教,不动声色的缓缓削弱蒙古铁骑的数量和质量,然后又通过高层通婚稳固贵族,当然贸易也是要开展的,三管齐下,彻彻底底的解决了塞外铁骑侵扰的问题。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哪一个不是一流的政治家,哪一个不是能征惯战的军事家,和塞外征战都是执政期间的重点,但只有康熙彻底解决了此问题,而且不留后患,清廷真是不和蒙古打仗,倒是蒙古铁骑会支援清廷。毕竟名将要担心功高震主、要担心自然死亡;长城要经常修修补补、要大量屯兵;经贸烽火一起就停滞了。唯有宗教洗脑,洗得温温柔柔,无知无觉。

  日期:2013-01-16 15:01:04
  《孙子兵法》之近现代应用
  我上面讲的四个抵御塞外铁骑的例子就是典型的体现了孙子兵法的思路,最高杆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个不战不单单包括有些优秀的说客说服敌方放弃抵抗,也包括康熙这一手温水煮青蛙。
  无论是李牧的防守还是李如松的进攻,都是动了刀兵的,都需要花大把的银子,而且民族矛盾不可能化解,只可能越来越深,这就象治理水患靠堵一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张居正的边贸策略,康熙的喇嘛策略就是治理水患先研究源头然后搞疏通,民族矛盾慢慢化解,尤其康熙这个化解无踪。  
  ‘不战而屈人之兵’在近现代的应用远比康熙的手法残忍,甚至可以说是恶毒。
  1、旧中国为什么被称为东亚病夫?那是欧美人用坚船利炮砸门,然后大量倾销鸦片,让整体中国人的体质急剧下降、战斗力急剧下滑、而且用鸦片赚取大量的金钱,掠夺旧中国的财富。一个国家没有钱,没有健康的国民,怎么和其它国家抗衡?
  2、现代社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落后地区倾销西方的价值体系、倾销转基因食品新药特效药、转移高污染的制造业基地……我们自己千百年来稳固的文化体系在雨打风吹下七零八落、乏人问津。而学习和贯彻西方的价体系又缺乏厚重的群众基础,最后就是邯郸学步搞得四不像,为了赚钱,礼义廉耻什么都被认为是浮云,反而人家资本主义社会在大讲人文关怀;转基因食品、黄金大米,国外的新药、特效药未经长期的人体试验观察,就以高科技产品的姿态在国内推广,被大众追捧,不知底细的中国人花高价做试验品;高污染的制造业基地转移到我们和其它落后国家,赚的钱是最薄的那部分利润,带来的环境高污染却不知道多少年才能扭转。---------这些都是现代社会‘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实例。

  当然,上面谈的都是大局,貌似和日常生活无关,不过从4种对待游牧民族的策略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重要的学习习惯。
  一般的学生(无论小学、中学、大学),普遍有个不好的习惯,一个题目只要做出来了,就没兴趣听别人的思路,从不关注不一样的思路。这种思维惰性会让自己失去很多很好的学习机会,学得少了自然没有学得多的人聪明,所谓的经验方面的聪明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而且听多了不同的思路才知道什么方法是最好的,人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努力寻找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已。
  对付边塞铁骑我们可以看到千百年来不同的君主和政治家想出来不同的办法,这和我们平时做题目一样,解题办法肯定不止一个,多知道一些才能挑出来最好的。
  身在职场的人工作经验的积累也是一边多做,一边多看、多思考别人怎么做,这才能快速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因为你看得多想的多自然就比被人会挑最合适的方法。
  为人父母的身在职场要有意识培养自己多做、多看、多考虑的习惯,这样职场升迁之路才会越走越顺畅。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孩子这个学习习惯,这对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升和将来职场的打拼都大有好处。

  ‘不战而屈人之兵’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最‘狠’的解决办法绝不是表面看起来最强硬的那一种,而是表面看起来很温和的那一种。把这个思路贯彻到家庭关系、亲子教育、职场打拼中会有很大的好处。
  日期:2013-01-17 10:24:42
  第二篇:《墨子》的一个理论,告诉你学 墨子的基本思路。
  诸子百家在春秋时能和儒家并称的是墨家,那时候法家、阴阳家、道家、纵横家这些都排不上号,可见当年墨家影响力之大,所以值得稍作介绍。当然我也就知道一点儿,不过这一点儿也足以解释清楚应该如何学墨家。
  墨子的理论蛮多,很多我听过就忘记了,但墨子的‘三表法’,很让我醍醐灌顶。
  《墨子·非命上》:“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
  所谓“本之”,主要是根据前人的经验教训,其依据是求之于古代的典籍;
  所谓“原之”,是“诉诸百姓耳目之实”,也就是从普通百姓的感觉经验中寻求立论的根据。“本之”是间接经验,“原之”是直接经验,都是属于归纳法的范围。
  所谓“用之”,是将言论应用于实际政治,看其是否符合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来判断真假和决定取舍。
  墨子的三表法是判断言谈是非的三条标准。

  上面这一大套东西看起来有点拗口,其实要让我解释很简单,而且大家日常时不时在用这个方法而不自知。
  这个三表法给平常人用就是如何处理、执行一件事情的方法,这件事情可以是职场的一个订单、可以是一次职业危机公关、可以是夫妻关系、可以是子女教育。具体的方法就是三步走。
  第一步:找历史经验,就是前人的经验。 怎么找前人的经验?读书!除了苦读根本没有其它办法积累历史经验。
  第二步:找现实经验。就是和自己的同事、朋友交流,上网求助,看看身边的其它人遇到这样的事情是如何处理的,看看其它人是否有好的建议。
  第三步:经验了解明白了,自己要定下来思路开做,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但只要你做得多了,自然就会掌握分寸,慢慢就能做好了。

  我们平时在不断的处理各类事务,有家庭的、职场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时常会使用这个三表法的一三或二三,当然也经常直接用第三步。
  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人,一般要么直接做第三步,啥也不考虑就做了,做了之后也不总结经验教训,下次可能还绊倒在同一个坎儿上;要么就是做第一步和第三步,根据一些历史经验,找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做,并且也会总结一下。做一三的缺点是历史的东西有时候没法直接拿来用,很多时候借不上力。
  性格外向善于交际的人,一般要么最接做第三步,要么做第二步和第三步,这类人喜欢沟通,喜欢多问问别人,然后再采取措施,而且也会事后总结总结。做二、三的缺点是你周围的人毕竟平庸之辈较多,三个臭皮匠赛未必赛过诸葛亮。
  凡是遇到难以决断的事情(包括家庭事务和职场事务)就把一、二、三做全套的人,个人能力提升会十分的迅猛,在几年内就能把家长里短、工作事务打理得清楚明白。
  日期:2013-01-17 11:45:52
  《墨子》 三表法续讲---找历史经验
  三表法的三个步骤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具体细化一下。
  第一步:找历史经验,就是前人的经验。这一点,我举两个例子,都来自王立群读史记。第一个例子是大秦国的国相李斯。
  李斯在沙丘政变中拒绝赵高拉拢时曾经有这样一番思考和对答:赵高这个话很厉害,所以李斯没有正面去回答他,李斯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办法,他怎么回答呢?你给我说得这么厉害,我不直接跟你碰,我给你讲故事。李斯一口气讲了三个历史故事,我把故事的道理告诉你,你就明白了为什么不能杀扶苏立胡亥。
  第一个故事,晋献公宠幸骊姬。晋献公就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的亲爹,这个故事我们一般人都知道,晋献公宠幸骊姬,逼死太子、逼走其它皇子,他死了以后立骊姬的儿子为国君,结果骊姬的儿子很快被大臣杀掉,导致了晋国连续五代国君内乱,晋国国立大为削弱,一直到晋文公重耳上位才恢复。为什么内乱?李斯并没有直接讲,但这个故事包含着一个道理,就是如果一个国家最高权力的交接,不能够按照一个正常的顺序和正常的制度去交接的话,它带来的危害不但是一代王朝,可能危及若干代,其危害之大,危害之烈,历史是有惨痛教训的,这是其一。

  第二个故事是讲齐桓公,又是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的父亲是齐襄公,齐襄公当年被他的堂弟谋杀了,然后呢,齐国的人又把杀害齐襄公的那个堂弟给杀了,这样就导致齐襄公的两个儿子争夺齐国国君的王位。这两个儿子一个叫公子纠,一个叫公子小白。先是公子纠派人去杀公子小白,没有成功。然后公子小白就抢先回到了齐国登上国君之位,这个公子小白就是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齐桓公。齐桓公继位以后,又派兵攻打鲁国,把在鲁国居住的公子纠给杀了,巩固了自己的王位。兄弟相残也是因为继承问题。

  第三个故事讲商纣王。商纣王杀他的叔叔比干,囚禁了他的弟弟箕子,他杀他的叔叔是挖心而死,把他叔叔的心给掏了。这是商纣王很大的一个过失——杀其叔、囚其弟,最终导致商纣王亡国。
  李斯讲的这三个历史故事,从晋献公讲到齐桓公,再讲到商纣王,其实都是在讲一个事情,王位的继承或皇权的继承一定要有规则,如果不讲规则的,整个就乱套了,他就是在讲这个道理。

  所以最后李斯得出一个结论,上面讲的晋献公、齐桓公、还有商纣王,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三者逆天!这三件事情都违背了天意,最后导致亡国。因此一个君位的继承必须要遵守规则,按规则办,不按规则办不行。
  看到没,李斯采用的是墨子三表法中的第一步和第三步,面对赵高的拉拢,他先找历史经验,晋献公和齐桓公的事情都是《左传》《国语》里面记录得清清楚楚的。历史经验证明,皇权的继承如果不遵照规则,后患无穷。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