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笔下的宋朝

作者: 薄暮洲

  序言
  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我曾写过一段关于宋朝的文章,回头反顾的时候,觉得很做作。很多无关紧要的东西和很多口水话,而且写得很不够详尽,更不该的是把它当做是自己的风格。其实这是错误的。老实说,这个风格很不好。有时候一个新的风格也不见得是一个好风格。
  所以,我停笔了一段时间。看了《明朝那些事儿》,说实话,我很喜这种风格,所以,很不幸,我没忍住,再次开始写宋朝的时候用了这种风格。我希望我这次能将宋朝写得好一点!
  那么,开始吧。我们从赵匡胤开始讲起!
  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也就是宋朝的第一个皇帝,有了一,二就不远了。

  然而,皇帝也是需要生出来的。并非仅此而已,还要生得与别不同。皇帝们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并不难,习惯吹牛的史官们早已准备好了,他们很饥渴。
  于是,赵匡胤便这样在洛阳的夹马营里生下了。他生得很绚丽。生下的时候,天空红光乍现,环绕天际。他身上透着金黄色,几天过去,竟也没褪色。还裹着一股异香,一夜都不曾散去。(好吧,可以停了,不然赵匡胤会受不了的)
  赵匡胤的祖籍在涿州(在今河北境内)。他的高祖父赵朓、曾祖父赵珽、祖父赵敬、父亲赵弘殷都是做军官的。这些军政界人士具体任过哪些职位,杀过多少个人,骑死过多少匹马,怎么死的,在此就不作介绍了。我们只要牢记住一点就已足够——赵弘殷养得活赵匡胤。
  赵匡胤渐渐长大起来。很快,他成了一个少年儿童。

  儿童是需要学习和教育的。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赵匡胤有着聪颖的天资。有了这一基础,按理说他在读书方面必会有所成就的。但是很遗憾,赵匡胤小弟弟(抱歉,这里不是指男性生殖器的惯称)只是识得几个字,读得通四书五经罢了。显然,他的资质都融贯到另一方面去了。古代的男子,要么能文,要么能武。文武全才的人通常出现在武侠小说里,而且通常不得善终。
  不言而喻,赵匡胤无疑能武的,而且颇为喜欢其中的两项——骑马和射箭。这一特点源于赵匡胤所接受的教育状况。
  现在我们有必要来分析一下赵匡胤所接受的教育状况。不过,为了对赵匡胤小弟弟的童年作个透彻了解,我们有必要先援引现在的(二十一世纪,我国的)少年儿童所接受的教育状况作个对比。
  我们知道,现在的大多数孩子们是值得可怜的。因为他们幼小的肩上扛的东西太沉重了。这个东西我们很熟悉,两个字,学习。先前还有“读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这九字咒语陪伴他们。直到后来,家长们发现这还远远不够,要求他们放学后还要学书法、美术、舞蹈、钢琴......,多多益善(很佩服能把孩子这样做实验的家长们),关键是,他们被实验后的成果是——没兴趣,就是没兴趣。好了,现在最关键的是,家长们实验后的成果——没兴趣是吧,那就给我继续培养。

  说到此处,可以止住了。相信大家都已知道这个例子所对比出来的赵匡胤小弟弟的受教育状况了吧。不错,如你所想。赵匡胤小弟弟的最大兴趣就是对读书完全没有兴趣,而对骑马射箭很是喜欢。凑巧的是,他的这个兴趣不仅没遭到扼杀,反而得到了赵弘殷夫妇的推助。
  日期:2013-04-07 22:32:58
  能继承祖业,成为了一个教人不敢小觑的军官,是赵弘殷夫妇对儿子的最大期望。在五代这个乱世中,这是最现实的选择。
  可是,赵匡胤小弟弟的理想并不是这个。比起父母的期望来说,他的理想更显得远大。他心目中的偶像是唐太宗李世民。我们知道,李世民的父亲李渊也是一武将(太原留守),李世民就是一将门之子,做了皇帝,开拓贞观之治,最终流芳百世。
  没有远大理想的人就像一只断了翅膀的鸟。
  拿破仑也曾说过,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因为将军和士兵都是干这一行的——砍人或者被人砍,所以他们的共同职业注定了他们的共同心理(多砍人以保障不被人砍)。所以,同样身为将门之子的赵匡胤小弟弟很直截地选择了李世民作标榜,理想是想成为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样的人物。

  最后,赵匡胤小弟弟还很有胆识地把这个理想告诉他的母亲杜氏,而且吐字铿锵有力。杜氏给他这个理想的评价是——放屁(信口胡扯)。并教训他,喜欢说大话的人,到最后往往是个废物。
  赵匡胤看见母亲的动了真怒,没有顶撞。他的理想并没有因此受到挫折。他只是将理想藏在了心中。
  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立志。来吧,赵匡胤小弟弟,你会慢慢成长的。
  日期:2013-04-07 22:33:55
  赵弘殷夫妇为了他们儿子的期望而努力着。赵弘殷能做的就是将一身本领传给儿子,骑马射箭、舞刀弄枪,无所保留。赵弘殷并没有多少余暇去管儿子,因为他是个军官,工作是上战场玩命。而且,这份乱世里最热门的工作,它的业务是很繁忙的,经常是接连熬夜通宵砍人,甚至为此忍饥挨饿。所以,对儿子的另一半教育便留给了妻子杜氏。
  杜氏则是一个很慈爱的母亲。她对赵匡胤的教育方式就是——基本上不进行教育。甚至是宠爱有加。因为在赵匡胤之前,杜氏还生了一个男婴,取名匡济。谁知人不如其名。匡济的名字倒是很济,人却很是不济,早年夭折了。杜氏自然是伤心无比,到后来生下了赵匡胤,便把宠爱加倍,全放在了赵匡胤身上。
  这是产后女人的一贯做法——情感转移。很不可思议吧!
  因此,杜氏对赵匡胤小弟弟的教育就是,放学之后不管他、劝他读书他不读也不管、偷着跑出去玩还是不管。杜氏能管的就是每天让赵匡胤吃好睡好玩好能长高就行。
  这就是赵匡胤小弟弟所接受的教育状况。在今天,我们称之为“野马式”教育,与之对应的就是举过的那个例子所表现的教育方式——风筝式教育。野马式意思就是像放马一样,早上把马赶到草原上,任马吃草也好,乱跑乱跳也好,调戏母马也好,勾引公马也好,都不管。黄昏的时候再把马赶回来就成。第二天,一切照旧,继续放马,循环往复。
  就是这种教育方式,很有力的帮助了赵匡胤小弟弟发展兴趣爱好。所以赵匡胤骑马射箭、舞刀弄枪的功夫日益精进。
  但是,记着,凡事有其利必有弊。野马式的教育虽然能助推赵匡胤的兴趣,但是也有它不利的一面。它造就了赵匡胤小弟弟性格上的缺陷——争强好胜。
  就是这个性格缺陷险些要了赵匡胤小弟弟的命。
  这还得牵涉到赵匡胤最喜欢喜欢和邻里的小伙伴们玩的游戏——赛马。赛马其实跟今天的赛车一样,是一项危险系数极高的游戏。更苛刻的是,古代还没有出现保险行业。所以,若是不小心摔死了,损失是很惨重的。偏偏赵匡胤小弟弟是这方面的行家,而且在与邻里伙伴们的比赛中多次夺冠。
  优秀的人是很容易引起他人嫉妒的,喜欢出头的鸟儿也容易成为枪靶子。每一次赵匡胤夺冠,他的背后总有一双双忌妒的眼睛盯着他。那些眼睛的主人们都渴望好好奚落他一番。而沉浸在胜利喜悦之中的赵匡胤并不知情。
  日期:2013-04-07 22:34:28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赵匡胤的一个小伙伴牵来了一匹烈马,请赵匡胤乘骑并将其驯服。赵匡胤粗略地将马看了一遍,一口答应下来。
  我们有必要来简介一下赵匡胤和这位小伙伴的对话,因为其中一半的话险些成了赵匡胤的遗言。
  小伙伴:这是一匹很怪的马,没人能骑,我看你很有驾驭之才,所以特意来请你骑一骑。
  赵匡胤(得意并微笑):越是怪的马,我越想骑。我骑术在身,还怕一只畜生么?
  小伙伴(更得意,并使出激将法):话不是这样说的,的卢马常妨害主人,我看你还是不要骑了。
  赵匡胤:不能驭马,何能驭人?看我的吧。
  赵匡胤的争强好胜注定了他会中激将法,而且不会回头。他跳上马背的那一刻,那位小伙伴正看着他,用异样得意的眼神,并抱着能看赵匡胤出丑的期望。
  死神正在不远处向赵匡胤小弟弟招手。过来吧,赵匡胤小朋友,我在这儿等着你回来。
  首先要说明一下赵匡胤这次驯服烈马的各方面具体条件。
  骑手:身怀绝技,却中了激将法的赵匡胤小弟弟。
  马:一匹高大强壮的,不用挥鞭就会狂奔,左冲右撞,勒断马缰也不会停的马。
  驭马工具:马鞭(完全用不上),口令(完全用不上)。
  保护设施:马鞍(没有),头盔(没有)。
  骑道:这个由马来选择。
  障碍物:这个也由马来选择。
  死神蹲点的地方:前方六里城门门楣处。
  意外事故保险:没有。
  马被制服的标准:让马听话。
  在如此简陋得近乎苛刻的条件下,赵匡胤小弟弟就这样开始了。马跑得非常快(风驰电掣),方向正是死神蹲点处。那个小伙伴正在后边远远追着。他期望的好戏即将上演。
  距离越来越近,三里、两里、一里、半里......,赵匡胤的心跳也随之越来越快,这可不是一个好的征兆。死神正在向他微笑。
  但是争强好胜的赵匡胤并不作放弃的打算。

  很快,让那位小伙伴发出得逞的欢呼声那一幕到来了——赵匡胤的头撞在了城门的门楣上,坠下马背来。
  但是,就在观众们都以为赵匡胤没练铁头功的时候,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躺在地上的赵匡胤小弟弟突然弹跳起来,迈开步子,飞快追上马,跃上马背,挥鞭向马头一拦,马原路返回。
  这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毫不拖泥带水。
  好吧,已经尘埃落定了。各位把嘴巴合上吧,透口气吧。死神老爷我们恭送他走吧,蹲点蹲空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下次再接再厉就行了。你们没有看错,赵匡胤小弟弟胜利地将马制服了,而且是毫发无伤,不是诈尸。
  赵匡胤从此一骑成名。
  各个小伙伴们对他不再是忌妒,而是羡慕加敬爱,不敢再捉弄于他。
  名声是获得群众基础的有力保障。就在赵匡胤声名鹊起的时候,有两个勇敢的少年来与他结交(物以类聚)。一个叫韩令坤,一个叫慕容延钊。这两个人为助他完成帝王大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名垂青史。我们以后会提到他们的,现在暂且搁下不提。
  日期:2013-04-07 22:35:07
  赵匡胤十七岁那年,赵弘殷为赵匡胤找了一个门当户对的女子——京城右千牛卫贺景思的长女。也就是后来的孝惠皇后,贺氏。这位大小姐性情很温顺,非常讲礼。赵匡胤的父母看了很喜欢。满足了这一条件,赵匡胤也无法说一个“不”字(说了也没用,父母要子婚,子是和尚也得婚),便很快被赵家相亲平台包办,和贺氏完婚。
  这就是纯粹的包办婚姻!

  这个时候,赵匡胤的家景比起以前来窘促了很多。赵匡胤已经有了两个弟弟,他们就是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和秦王赵廷美。赵弘殷那微薄的俸禄已经不起挥霍。虽然在杜氏夫人的操持下,他家中不至于揭不开锅,但生活质量比起先前来已有明显的下降。
  这一家人都要吃饭。
  这是一个很基本的,普遍存在的问题。换做以前,赵匡胤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他只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然后转背忘记赵弘殷那时正在战场上玩命赚钱就行了。可是,他已经长大,十七岁了,还有了妻室。如果他继续无所作为下去,那么他就是一个“啃老族”。
  十七岁的赵匡胤已经成熟不少了。他目前最大的理想就是继承父业,做一个军官,上阵杀敌,每年拿俸禄养活家人。等到有了孩子,可以将自己的一身本事倾囊相授,让他继承事业。
  赵匡胤曾经的那个理想——成为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样的人,仿佛离他越来越遥远了。他不禁微微叹息,一切都如此沉重。
  崇高而美好的理想在残酷而无奈的现实面前不得不作出让步!赵匡胤觉得有必要出去闯一闯了。
  但是,万事开头难。赵匡胤并不知道第一步该怎么走,完全没有任何计划,前途一片渺茫。

  为了想清楚第一步该怎么去走,赵匡胤在家继续啃了三年老。结果是除了赵家这座大厦的支柱被啃得越来越细之外,基本上没有任何结果。
  天下之大,竟没有我赵匡胤容身之处!悲夫!
  日期:2013-04-07 22:35:36
  所以,这三年来,赵匡胤是过的极为矛盾的。在一个怀有远大志向的男人眼中看来,事实的确是这样的。
  要想知道赵匡胤这三年过得有多矛盾,我先给大家找个例子来折射一下。各位急着听后话的观众们,请你们先收好已经掏出来并准备随时发射的板砖。我要说的例子很关乎现在的你或你的后代面临的现状,我觉得很有必要讲一讲。

  这个例子的主角就是一个青年,具体的说是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青年。这位仁兄学的是广告专业,本科(二本)毕业、有女朋友、父母是中学老师,还在不停地付房贷。我们知道,打广告的和吹牛的其实没什么区别,而且这位仁兄学历是二本学士学位,不是研究生,也不是博士硕士。一看学历和文凭就知道此人吹牛的技术不够好,没人肯要。所以,这是个严峻的问题。
  这位仁兄回到家做的第一个打算就是自己去开一个广告公司,然后慢慢做大做强,将来做出一个大企业来。这就是他的远大志向。
  可是,问题很快来了——开公司缺乏资金。他的父母是无法资助他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抢劫银行之外恐怕没有其它办法。这时候女朋友那边又来电话问候了。说得好听一些是问候,说得不好听就是质问——什么时候有车有房啊?接着,父母又轮番对他诉苦,说现在生活是多么困难,工资待遇是如何的低,劝他要努力打拼。这位仁兄被轮番施压下来,一时间心理防线彻底崩溃,哭了。他当然知道现实是多么的残酷,可是更残酷的是他无能为力。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无奈!

  颓废了十天半个月,这位仁兄决定出去找工作。问题又来了。来源还是女朋友和父母。女朋友帮他预测了一下,觉得凭他的文凭出去肯定找不到一份高薪工作,这就意味着买不起车子和房子。这是一个可怕的结果,其后果可想而知。这位仁兄的父母来得更猛,不仅如是说,而且还说外面骗子遍地走,没社会经验的人很容易被骗进传销,又举几个类似的例子进行例证。
  最后,这位仁兄的这一想法就这样被一吓一威胁给枪毙了。
  又颓废了十天半个月,这位仁兄决定考研,提升自己的学历之后再出去找工作。很意外,这个想法他的父母表示赞成。可女朋友那边却难搞定了。那边急着要车子和房子,要是再等上几年,就错过大好年华了。
  好了,女朋友一开口,这位仁兄的这个想法又无疾善终了。
  再度颓废了十天半个月,这位仁兄决定用贷款加借钱的方式,一定要将广告公司开起来。很意外,这次他的女朋友甚至愿举四肢表示赞成,因为男朋友当老板了,她无疑就是老板娘了。可是,他父母那关就难打通了。他父母眼见房贷没还清,又出新债,将来儿子要是亏了,恐怕要永世不能翻身了。这是个很危险做法,所以极力阻止。
  可惜得很,这位仁兄的想法再次被枪毙。他只好继续颓废下去。
  当然这位仁兄后来还有许多想法,不过其死法都逃不过上述四种。就这样,大好的时光被一点一滴地耗去,过去了一年,仍然不见这位仁兄有任何行动。那么这一年他这一年在做什么呢?两个字,啃老。吃着父母的,花着父母的钱,毫无作为。
  看见了吧,一个有远大志向的青年就是这样啃老的。

  好吧,说到这儿可以打住了,板砖已经飞出一些来了,有我接住了的,也有直截命中我的。我们开始讲一讲此例所折射出来的赵匡胤三年来的矛盾心理。
  赵匡胤在这三年中是想过去从军的。可是他要越过两座大山。一座是父母,一座是妻子。前面我已经说过,赵弘殷夫妇对他是极为宠爱的,怎么能忍心让他年纪轻轻的就上战场砍人(关键是砍人的同时不保证也会被人砍)。妻子贺氏自然也是不赞成的,虽然由于三从四德思想的主导,不能干涉赵匡胤,但是她可以小打小闹,或者用她自己的身体告诉赵匡胤,她是多么需要他,她是多么离不开她。以此为例,赵匡胤其他什么的有创造性的想法多半都是被妻子和父母整得不得好死了。

  所以,那就意味着赵匡胤先生在家多啃了三年的老。
  所以,赵匡胤三年中的思想都是在想做和不能做之间打转,极其矛盾。

  赵匡胤啊赵匡胤,你要知道,要想开拓一片广阔的天地,首先是要做一个背井离乡的孤独者。那样至少能让你的思想自由。
  日期:2013-04-07 22:36:35
  终于,三年后的一天,赵匡胤明白了这个道理,走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步。
  这是由一场兵灾引起的。
  这场兵灾的年代背景具体是在947年,后晋开运三年。兵灾的制造者乃是北方强悍的游牧民族,契丹。

  说起这场兵灾,还得来说说契丹和后晋之间的渊源。
  先从后晋的建立者石敬瑭说起。
  姓名:石敬瑭、儿皇帝(别名)
  职业:皇帝
  主要成就:建立后晋
  国籍:后晋
  民族:沙陀
  出生地:太原

  庙号:高祖
  寿命:50
  年号:天福
  相关事件:割让幽云十六州予契丹

  后人的评价:畜生、卖国贼、狗娘养的、鞭尸、挫骨扬灰、铸一个跪像给大家吐口水和撒尿、......
  介绍到此处,相信大家都对石敬瑭先生稍有了解了吧。没错,这位石敬瑭先生的确是个实实在在的卖国贼。
  石敬瑭这个人最初是一员武将,而且是很勇猛的武将,以身涉险、冲锋陷阵、他都能吃得消。
  石敬瑭在当猛将的这段时间里,基本上做着同一件事——救李嗣源的命,让李嗣源为自己升官。这一件事他做得非常好。多次救了李嗣源(也就是后来的后唐明宗皇帝),有很多次李嗣源被敌军围着的时候,都是石敬瑭同志率兵救他。石敬瑭也多次被升了官,受到李嗣源的器重。
  这就是石敬瑭成就霸业的基础。可见救民不如救国,救国还不如救皇上。
  接下来,一件出乎人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有一天,李嗣源兴高采烈地找到石敬瑭,然后告诉他,决定把女儿嫁给他。
  石敬瑭同志动用幻想都想不到有这样的好运气。他除了能跪下叫岳父之外还能做什么呢?
  就这样,石敬瑭成了李家的人。他很满意,感觉到雄图霸业离自己越来越近了。
  在得了便宜之后,石敬瑭又开始谋划着另外一件事——劝李嗣源顺应时事,在兵乱时追求帝位。李嗣源很赞成这个观点。

  这个时候的石敬瑭和李嗣源都有着一个共同的主子——后唐庄宗李存勖。然而为李存勖卖命多年的李嗣源并没有反叛他的意思。问题就出在这里,就是没有反叛的意思,以至于石敬瑭先生谋划的事情无法成功。弄得石敬瑭先生只是暗地里一个劲着急。而李嗣源先生还每天带着石敬瑭去为他们共同的主子李存勖继续卖命。
  日期:2013-04-07 22:37:24
  终于,石敬瑭等了许久的机会来了。
  后唐庄宗同光四年(926年),效节指挥使赵在礼在魏州(今河北省魏县,位冀南大名县西北)发动兵变,反抗朝廷。李嗣源被授予的任务就是去镇压这次兵变。
  但是这次李嗣源去镇压兵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反而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等到李嗣源领着大军杀到魏州时,一件令人始料未及的事发生了。李嗣源的部队竟然也跟着发生兵变,与魏州叛军会合,共同拥戴李嗣源为主“帝河北”。
  这一切的发生快得令人来不及反应。李嗣源当场懵了。这唱的是哪一出?我带你们来是镇压兵变的,不是让你们跟着搞兵变的。

  要想解开这一奇怪现象的幕后谜团其实很容易。我们来看看李存勖先生的后期统治是怎么个情况就可以知晓了。
  一,宠幸伶人。让伶人自由出入皇宫,还可以跟皇帝打打闹闹。伶人可以调戏侮弄群臣,群臣不敢反调戏。李存勖还派伶人做耳目,去刺探群臣的言行。戏子参与政权无疑是一件坏事。为此,重修《五代史》的欧阳修先生特意写了一篇《伶官传序》,将李存勖和他的伶人们好好地调戏了一番,大家可以去看看(古文不通者可以去看翻译文)。
  二,重用宦官。李存勖下令召集在各地的原唐宫太监,把他们作为心腹,担任官中各执事和诸镇的监军。将领们受到宦官的监视、侮辱,读书人也断了晋升之路。太监们的可怕之处就在这里。当然练过宝典和剑谱的除外。
  就上述两点来看,造成魏州兵变的主要原因的确是这样——李存勖当年曾派伶人和宦官到魏州强抢民女入宫,一次性抢走了驻守在魏州的将士们的妻女共计一千多名。所以魏州的将士们在赵在礼同志号召之下起兵反叛,一起向李存勖先生要女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