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写一写秦汉之际的那些故事

作者: 九丰山之兔

  引言
  胡适说: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而事实是:历史一直被各种各样的人有意无意地打扮着。
  世上所有的事情,一旦发生了,就无法在百分百地还原了。所以,历史的真相就像一个极大值,我们只能无限地接近,却永远无法触碰到它。千百年来,当人们一边又一遍地转述历史时,历史其实就被一遍又一遍地打扮着,直到今天,许多事情的本来面目已经完全无从知晓了。所谓的还原历史,无非就是依照某位最初转述者给她确定的扮相,加上一些现代考古学或科技地新染料,重新再把这小姑娘打扮一番而已。这其中或许露出了一些天然的肌肤,但你能说,这就是完全的素颜吗?

  除非你有哆啦A梦的时间机器,否则,历史的真相是永远也不会找到的。
  我说这些,不是要批评古往今来的众多历史学者——他们已经够辛苦的了,没有他们的努力,我们今天或许连这个化了妆的小姑娘都看不到——我只是想告诉大家:今天,作为一个爱好历史的人,我也想按照我的方式,把这个可爱的小姑娘打扮一下了!

  我想写的是汉史。这段历史曾被千百人写过,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人来写——我只是其中一员而已。
  我绝不敢说自己能还原历史,我只是想以我自己的能力,把这个姑娘打扮得好看一些,并尽可能地把妆化得淡一点……
  仅此而已。
  当然,还有一些事我想说在前头:其一:我是在写历史,而不是在写小说,尽管它很多时候看起来不像史书,但我绝不编造事实;其二,在行文过程中,我尽可能地少跳出来,我把我对历史的理解以及一些推测,都尽量融入人物的言行思维之中,以减少化妆的痕迹;其三:对于历史人物的语言,我坚持文白杂用,尽可能地活泼一些;其四:我的视角坚持跟随历史的主流前进,哪怕是贵如皇帝,只有等他汇入主流之中时,我才会让他登场。所有的历史事件也会根据主流的行进方向而进行取舍。

  好了,就聒噪这些了,让我开始吧……

  日期:2013-04-16 22:39:07
  一、帝国病人
  公元前218年,一支华丽而尊贵的游巡队伍,在大秦北方一处名叫沙丘的地方,缓缓行进着。
  这支队伍的阵容堪称奢华,有衣甲鲜明的卫兵,有面容姣好的侍女,有神采奕奕的官员,有勤勤恳恳的宦官,还有好多美轮美奂的冠盖大车和数不清的黑色旌旗……他们都整齐有序地排成雄壮的队列超前迈进。
  然而,与大队人马所刻意营造的雄壮气势相反,在队伍中央的某一乘辒凉大车里,这支队伍真正的灵魂,却已经如风中残火一般,即将熄灭了。
  这个灵魂,名叫嬴政——大秦帝国的始皇帝,上天之子,大秦亿兆子民的领袖。
  今天,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天!
  这一天,嬴政的状态差到了极点,病痛折磨得他非常难受,他拼尽自己仅存的生气,也只能勉强保持住呼吸,并让自己的头脑断断续续地清醒着。
  嬴政没有为这一天的到来做好准备。因为在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伟大的梦想,那就是要长生不老,做万世之主。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嬴政很早就开始四处寻找传说中能让人长生不老的仙丹。先后有徐福、卢生等方士为他效力,耗费不计其数的金银,但最终却一无所获!非但一无所获,还让徐福、卢生这两个骗子还给跑了;非但跑了,卢生等人还四处散布流言,说自己坏话。
  嬴政大为光火,他是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第一个皇帝,是集伟大光荣正确于一身的帝国首脑,怎么可以容忍这样的流言蜚语损害自己头上圣明的光环?绝不可能!他一定要采取断然措施彻底杜绝这一问题,就算是卢生和徐福再也找不到了,也必须有人为这些流言付出代价!于是嬴政把怒火转嫁到尚留在咸阳的方士身上,这批人经常在炼丹之余,跑到市井街头议论朝政,想来有不少人也说过他的坏话,杀了也不冤枉。于是几百个倒霉蛋就被拉到了咸阳郊外活埋,以儆效尤。

  这件事,被后世讹传为焚书坑儒,实际上被坑杀的是一群方士。

  但是,杀人虽可以防民之口,却解决不了嬴政的健康问题。他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此次南巡路途中,嬴政每时每刻都在忍受病痛的折磨,到现在,居然连最基本的呼吸都变得十分困难……这些,只有常年陪侍在他身边的几个人知道,帝国的大部分官僚,还在等着他回到咸阳,君临天下。但这已经很困难了。
  嬴政感到深深的绝望。自从他登上秦王宝座之后,他战天斗地,还没有如此失败过。想当年,山东六国,雄兵百万,被他一一横扫; 匈奴,天之骄子,被打得不敢南下牧马;南方百越,在崇山峻岭间神出鬼没,可最终也没有挡住秦军征服的步伐;还有可笑的嫪毐,仅凭手头几百兵马就敢兴风作浪,最后落得个五马分尸的可悲下场……几十年间纵横南北,没有人配做他的对手。哪怕是天地自然,嬴政也不放在眼里,长城、驰道、郑国渠、灵渠,他不都一一建成了吗?还有什么事情他办不了的呢?在周室东迁后的这四百多年里,他嬴政是活的最辉煌的一个,他简直无所不能!

  所以,嬴政才在垂暮之年作出决定,他要战胜生命中最后一个对手——死亡,他要做天下永恒的主人!
  日期:2013-04-16 22:40:28

  现在,嬴政知道,这一仗自己是打不赢了。他输得很彻底,因为他清晰地感觉到,死神就坐在他的榻前,在等着他闭眼了。
  可嬴政闭不上眼,他所忧心的不只是他自己,还有这个他亲手创造的帝国!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国家,它拥兵百万,富有四海。书同文,车同轨,有统一的钱币和度量衡。出自咸阳的政令,半月时间便可抵达番禹、桂林那样的地方;而北方匈奴的任何异动,只几天就可以呈报到嬴政的案前。最重要的是,天下大权,集于皇帝一身,四海之内都听他嬴政一人的号令。这种感觉真是比吃丹药还要好。嬴政深信,这个国家胜过以往任何时代的。所以当那些叽叽歪歪的儒生说要效法西周分封天下时,他就毫不犹豫地把他们的那些歪书一股脑儿都烧了,他的帝国容不得这种异端思想的存在。

  但嬴政心里也很清楚,他的帝国并非什么问题都没有,一些许多年前的事情,现在都一桩桩缠绕在他心头,像盘紧了的蛇一样,让他本就不健康的心脏越发难受。
  这些事最早要从秦始皇二十九年说起。那一年,嬴政东游,车队经过武阳县时,突然一声异响,一个大铁锤把与嬴政座车相隔不远的一辆副车从上倒下砸了个通透。等嬴政掀开车帘看时,只见远处山崖上几个歹徒像兔子一样飞也似的跑了。武士随即追赶,却没有把他们抓住。于是他下令全国严打十日,抓捕一切可疑的犯罪分子。但是案子没有进展,成了一桩悬案,嬴政只能无奈地停止了搜捕。

  就让事情过去吧,毕竟,天下初定,总会有一些亡我之心不死的阶级敌人蠢蠢欲动的。严酷的秦法已经颁行全国,嬴政有理由相信,在高压之下,这些臭虫蹦达不了几年。
  但臭虫的生命异乎寻常地顽强,两年后,嬴政与他们零距离接触。那天晚上,嬴政带着四个武士微服夜行,就在咸阳城的兰池边,一个黑影突然向他们冲来,拔剑直刺。好在身边侍卫武艺高强,当场斩杀了刺客。刺客至死未发一言。
  鲜血淋漓的场面让嬴政感到心惊肉跳,这次若稍有大意,倒在血泊中的那就是他自己。这些臭虫着实可恨!于是在刺杀发生之后,嬴政在关中地区部署严打,但线索已断,抓再多的人也不能查出真相,案子最终还是成了悬案。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皇帝微服出行,刺客怎么会得知其行踪?一定是有人通风报信;咸阳是首善之区,没有户籍的刺客怎能久居城中?一定是有人从中接应。一小撮敌对分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潜藏在队伍内部的敌人!这些人一日不除,随时都可能带来致命的危害。
  更让人头疼的的是自己手下这一帮窝囊废。刺杀国家领导人的案子出现了两次,有关部门居然都查不出个结果来,今后这个帝国还有哪里是安全的?大秦啊大秦,你培育了那么多能征善战的将领,怎么就不能降下一位名侦探呢?
  日期:2013-04-16 22:42:11
  好在嬴政从此加强了戒备,类似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但这并不等于说,危机不存在了,它只是换了一种形式而已。秦始皇三十二年,嬴政派燕人卢生入海求仙丹,结果仙丹没找到,却找到一句谶语:亡秦者胡也!当年,他没有想得多复杂,就事论事叫蒙恬带三十万秦军把匈奴收拾了一顿,因为按他的理解,胡就是匈奴。
  都怪他当年太相信鬼神,迷了心窍,失去了正常的思考能力。其实,“胡”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谶语。谶语无非都是人编的,这样的话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有些人希望秦帝国灭亡。
  只可惜错怪了匈奴人,害他们受苦了。
  现在,他病重了,对怪力乱神的事将信将疑了,这些问题才渐渐想明白。这股希望帝国灭亡的势力一直都存在,而且在不断壮大。去年,一颗陨石落到东郡,等官吏找到这个石头时,发现石头上歪歪扭扭地刻着一行字“始皇帝死而地分”。石头真是陨石,而那个字,写得就像满大街都是的“办证”一样,一眼就看得出是假的。于是有关部门把住周边的老百姓都抓了起来,说清楚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但是没有人肯坦白。最后嬴政下令把那些刁民都杀了,宁可错杀,不能放过。

  可就在同一年的秋天,又有谶语传来:“今年祖龙死”。这次,敌对分子用了含糊策略,“祖龙”一词语义模糊,但却很容易让不明真相的群众联想到万寿无疆的那个人……用心险恶啊!
  嬴政要抓狂了。秦吞并天下快要十年了,严酷的秦法也推行天下。他相信,用法家思想武装头脑的帝国官吏,一定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可怎么还有百姓敢不畏服?他们难道就不怕被判肉刑,被挖眼睛割鼻子吗?难道不怕被拦腰一刀,或者五马分尸吗?难道他们的家属不怕被诛连吗?难道他们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吗?
  如果光是人祸,嬴政还能应付,他这辈子就一直在与人斗争,且其乐无穷。但是最近的一个怪异的自然现象就让他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了。三十六年,天空中红色的火星悄悄动弹了一下,朝天蝎座阿尔法星移动了一下,片刻后又转了回来。广大群众是不会太会注意到这种事情的,但宫中的史官吓得差点尿了裤子。隔天,史官上书嬴政四个大字:荧惑守心。
  这是大凶之兆!
  嬴政很重视,他卜问鬼神,鬼神说他应该出去转转运,于是就有了这一次南巡会稽之旅。可旅途并不顺利,在浙江被钱塘江大潮所阻不说,回程的路上,途径平原净津时,嬴政病倒了,从此一日不如一日。此时的嬴政清楚地感到,他入住骊山的日子不远了……尽管那庞大的工程至今仍未完工。
  在生命的终点,嬴政终于恢复了一点往日的理智:他可以死,但他的帝国不能跟着他一起死。所以,他必须作出安排。
  嬴政憋足了最后的力气,喊出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是他觉得可以信任的人,在关键的时刻他需要把帝国的命运托付给这个被自己引为心腹的人。
  “赵高……”嬴政喊道。
  日期:2013-04-17 09:01:36
  二、宦官赵高
  宦官赵高闻声而入。

  赵高,按说是先前赵国王室的远亲,不过究其本人的家谱,则是“世世卑贱”,从来和贵族无缘。他的母亲是在押服刑的犯人,而且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女犯人,因为赵高兄弟数人,居然都在看守所里出生。这里面没有她丈夫什么功劳,她那个赵姓的死鬼此时早不知道在哪里了,赵高只是因为说不清生父究竟是谁,才从姓了赵而已。很显然,女犯人的私生子,是做帝国“宫务员”最合适的材料,于是赵高小小年纪,就下面没有了。从此,开始了他非同寻常的一生。

  (注:也有学者认为,赵高并没有被净身,因为史书中记载赵高有一个女婿,叫阎乐。这里就不对此展开讨论了,因为就算赵高多长一个鸡鸡,历史也不会因此而改变什么。)
  赵高虽出身卑贱,但很聪明。在宫里,他自学成才,成为帝国杰出的法学人才。同时,因为在生长发育期缺少了雄性激素的缘故,赵高长得又肥又壮,力大无比,外表很抓人眼球。于是,他很幸运地被嬴政看中,提拔到中车府令的位置上。除了常务工作外,嬴政还交给他一个特殊的任务:主抓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对象只有一个,嬴政最喜欢的幼子——嬴胡亥。于是,赵高得以在帝国高层游走,在父子二人之间混得游刃有余。

  但顺风船如果开的太快,就有触礁的危险。不久后,赵高犯事了。史书没有记载他具体的罪行,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不会是生活作风问题。蒙毅主持了赵高案的审理工作,并最终判决:赵高,死刑,立即执行,剥夺宦官编制终身。
  日期:2013-04-17 12:01:35
  如果这个判决执行了,那后来的一切就不会发生,秦朝说不定就会延续个两三百年。但就当刀架到赵高脖子上的时候,嬴政反悔了,他已经越来越离不开赵高了。失去了这个干练机敏的奴才,他的执政能力就严重下降,要天天吃带毛猪。于是,始皇帝赦免了赵高,并官复原职。

  赵高从此倍加小心,兢兢业业工作,勤勤恳恳上班,工作业绩有了显著进步,皇上的恩宠也与日俱增。这一次南巡,赵高就与丞相李斯、皇子嬴胡亥一起,被列在陪同人员的名单上,一起随驾南行。
  现在,这个聪明、机敏、办事干练、又温良恭顺的——奴才,正站在嬴政的病榻之前,准备记录大秦始皇帝嬴政,一生中最后一道旨意。
  “让公子扶苏把军队交给蒙恬,速回咸阳主持丧事……”嬴政说。
  “陛下还有什么吩咐吗?”赵高看着嬴政。
  嬴政强撑着身体看着赵高,他已经说不出话了。
  但赵高知道嬴政的心思,他把写有诏书的竹简让嬴政看。确认内容无误后,当着嬴政的面迅速把书简和玉玺封装好,双手托着,恭敬地站着等待。
  “你办事,我放心”嬴政最后一定是这么想的。他目睹了赵高封好诏书后,终于走向了生命的终结。伟大的帝王瘫倒在床上,视线逐渐模糊,瞳孔越来越大……
  而此时,赵高正表情复杂地站在辒凉车里,等着伟大光荣正确咽气。他知道,现在捧在他手里的不是一封诏书,而是历史的方向盘!
  日期:2013-04-18 09:49:53
  三、赵高的阴谋

  在赵高的前半生里,他一定为这一时刻做过无数套方案,所以此时他处变不惊。既然历史把方向盘交给了他,他就不准把它再交给别人。
  于是,秦始皇生命中的最后一诏被提前存档了。扶苏,这个贤明的公子,嬴政最有声望的长子,也就此错过了大秦帝位的末班车。
  但赵高知道光靠他自己也开不了秦国这辆大车,他需要一个乘客,还有一个副驾驶。乘客他早已选好了——嬴胡亥,这个赵高不合格的法学学生,嬴政宠爱的幼子,天字第一号纨绔。因为是纨绔,嬴胡亥是没有驾照的,所以只能老老实实、舒舒服服地坐在后座。
  副驾驶——丞相李斯。这个人由不得赵高选,遇到他,就是他,且只能是他!但李斯不好对付,他是资深驾驶员,随时都有抢过方向盘,自己来开的能力。因而,对这个人要倍加小心。
  当天,赵高小范围地宣布了最高领导人逝世的消息。知道消息的除了嬴胡亥和李斯之外,只有几个贴身小宦官。
  胡亥没有任何反应,好像这件事与他本人无关一样。这并不出乎赵高的意料,他很早就摸透了,胡亥就是这样一个人,毕生的追求就是吃吃喝喝玩玩,其余什么事他都可以不管。
  李斯主张秘不发丧,因为太子之位至今空缺,这样可以防止不必要的变乱。
  这是一个理智的决定,李斯不愧是一个精于吏治的丞相。但这也正是赵高所需要的,只有秘不发丧,才能给赵高提供暗箱操作的机会。
  机会转瞬即逝,赵高于是立刻行动。他首先就找到了嬴胡亥,只有找到了乘客,他开这趟黑车才有意义。

  司马迁的《史记》写到这里时,有一段极其精彩的对白,但请恕我在这里不再引述,因为我觉得文言文写作有太多的文饰,而白话文有时则能把问题表述得更清楚。
  赵高:你爹死了,家产都给了你大哥,你啥也没有,咋办捏?
  胡亥:能咋办?谁叫咱水平低捏?认栽呗!
  赵高:傻孩子,咋这就认栽了捏?这事就你、我、还有老李三人知道,想变还有的变!你好好琢磨琢磨,是当领导好还是当群众好?
  胡亥:我是怕干这种事被人戳一辈子脊梁骨……
  赵高:怕什么!这事商汤、周武都做过,见有谁说啥没?老爷们做事儿,说干就干,怕这怕那早晚倒血霉。
  胡亥:老爹还没入土呢,这时候改遗嘱怕不合适……
  赵高:做这事儿就得他妈赶紧!难不成你到追悼会上改?
  胡亥:那就依照师傅的意思办……
  赵高:成,不过这事儿我说了还不算,还得跟老李商量商量,你等我信儿。

  摆平了胡亥,接下来就是李斯。对赵高来说,这才是最难的一步棋。李斯,大秦帝国的丞相,一个正牌的有营运执照的资深驾驶员,现在要被拉上这趟黑车,还只能坐副驾驶的位置,对普通人来说实在是难如登天。
  日期:2013-04-18 12:44:46
  三、赵高的阴谋(2)
  但赵高不是普通人,他是妖孽!这点事拦不住他。从很早以前开始,赵高就开始暗中琢磨帝国的每一个高级官员,仔细分析每一个人的性格,寻找他们各自潜藏的弱点。现在,这个课题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在赵高看来,这些帝国政界的成功人士,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为信仰而奋斗的人。这一类人一般都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纵有刀山火海也会奋勇向前。因为在这些人的心中,有一个属于他们的理想,他们存在的目的,就是要把心中的理想在人间变成现实,哪怕是为此得罪天下所有的人,哪怕是自己最终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所以这样的人不可能被说服的,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维护自己的原则,永远不妥协。这样的人帝国曾经有过——商鞅。

  如果这一类人存在,赵高是不可能得逞的。但好在眼前之人都不属于这一类。
  第二类人,是靠拼业务走向成功的人。这样的人,整日兢兢业业地做事,没有太多的野心,与核心权力也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但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会义无反顾地被派往一线,冲锋陷阵,建功立业。祖国非常需要这样的人才,也会给他们相应的荣誉,但决不需要他们呆在权力的中央。这样的人如王翦、蒙恬等,远远地在军营里,不构成眼前威胁。
  第三类人,是为功名利禄而奋斗的人。这类人是百变金刚,会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断改变自身,来适应各种角色。只要能力够强,在下属面前他们是好上司,在上司面前他们是好奴才,所以很容易就飞黄腾达。但这类人的弱点也就在于他们的功名心,只要拿捏住了他们致命的利益,他们就放弃一切与你妥协,瞬间完成由主人到奴才的转变。
  很不幸,李斯,你正属于第三类!
  日期:2013-04-19 09:12:00
  四、丞相李斯

  李斯,这个位极人臣的帝国丞相,年少时曾经只是楚国上蔡城里一个平凡小吏。有一天,这个小吏突然对老鼠发生了兴趣,他发现,生活厕所中的老鼠整天不过是吃点米田共而已,见了人来还要躲躲藏藏的,惶惶不可终日;而生活在粮仓中的老鼠,整天吃上好的粟米,吃饱了就大大方方地躺在仓库里睡觉,什么忧虑也没有。李斯从中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原来高帅富和矮挫穷的区别,就看你处在什么位置上啊。

  于是,李斯决定跳槽,他离开家乡,投到了儒学大师荀子的门下。投身儒门并不是因为李斯真的信奉儒学,而是由于他需要一张含金量高的文凭,这是找一个好工作的前提。况且荀子的学问并不局限于儒家,李斯向他学的是政治及管理学,简称帝王之术。
  在荀子那里,李斯也意外结识了当时的另一位文化名人——韩非。李斯常常拜读韩非的文章,对他十分崇拜,常自愧不如。后来,李斯的思想表现出非常浓重的法家色彩,这很可能是受到了韩非的影响。
  跳槽是一门技术活,你需要有文凭,需要有才干,更需要有独到的眼光。在荀子那里待了几年,李斯得到了前两样东西,但是投到谁的门下呢?李斯没有选择用所学知识报效自己的祖国,因为楚国江河日下,不可能给李斯他想要的东西。他去了秦国,那个蒸蒸日上的国度。
  在秦国,李斯投在吕不韦门下做门客,受到吕不韦的赏识,做了一名郎官。投靠吕不韦,算是跟对了人,于是不久之后,他就得到了面见秦王嬴政的机会。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