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历数西汉二百年
作者:
战国客
就是这样
我回来了!
走的时候还说,或许半年后就会回来,没想到一晃两年时间就过去了。我想是我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读历史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写出来那就艰难。到现在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先介绍一下这个帖子:从秦末起义开始写起,到王莽篡政结束,两百一十多年,所以我的题目是《历数西汉二百年》。这个帖子包括七个部分,共六十多万字。开始动手的时候,心里就想,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的东西,什么时候才能完啊!每天写一点,时间一天天过去,终于完成了。时间是牛,笔头是犁,这是我们一起努力的结果。
在写的时候,我也经常逛煮酒,尤其对秦汉之际的帖子很感兴趣。但是有一天,忽然看到有人说,西汉已经写得太多,没什么意思了。这位朋友还做了统计,说是关于汉朝的帖子就有二百多。这样的话,还有人会看吗?我心里开始没底了。说实话,我倒希望我写的是别的朝代,比较生僻的,少人写的,大家还有兴趣看的朝代。但是我最早接触的就是汉朝,最熟悉的也是汉朝。
但凡读历史,第一部想到的作品恐怕就是《史记》。很多人都是如此,我也一样。十几年前买了一本《史记》,看到《项羽本纪》,感动不已,《史记》中关于汉朝的内容最多,所以我又买了《汉书》,打算系统了解一下汉朝。或许很多人跟我有同样的读书历程,这也就是为什么写汉朝的人比较多吧。后来我又在街边小摊买了一本《资治通鉴》,当时不懂行,没想过三百万字该有多厚,十块钱买的,还窃喜不已,后来才知道是盗版,内容不全,只到东汉时期,印刷质量还差,猛不防就冒出一个空字,还不同于“此处略去五百字”,让你遐想半天。厚厚一本,两汉占了大多数。这本书的封面很有意思,黄色,上面画一个瘦削苍老的司马光,手里捏着一卷东西。朋友们都跟我开玩笑,说我看的是黄书,令我含冤莫白。这黄书陪了我十几年,到今天我还保存着,当然现在已经不黄了,因为封面没了,但却成了黑书,因为纸页已经被我翻黑了。现在我已经有了一套正版的《资治通鉴》,完整的,厚厚的五本,不过这本黄书始终舍不得丢弃,它承载着我太多的回忆。我相信书跟人有一种缘分,你该读哪本书,会拥有哪本书,这都是天意。以前买书的时候是盲目的,但是后来整理时才发现,很多都是跟汉朝有关。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写的是汉朝,因为最早接触,因为经常接触。
我的书多半是历史类,因为我很喜欢读历史。但是有一个时期我很迷惘,我不知道历史能为我带来什么,读它有什么用。这不比物理、化学,不比数学,甚至不比生物学。这些学科都是有实际作用的,你物理化学学得好,将来有机会研制东西,数学学得好,可以开发电脑软件、写编程,一向比较冷的生物学,在这几年也渐渐热了,有人利用自己所学的生物学只是,搞这农业开发,那林业种植,这些都是可以带来实际利益的知识。历史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我承认这是功利思想,但是人总得活着,而且要想办法活得更好,生活质量要高。读历史我看不到有什么作用。当然也有机会出书,或者做节目,不过能读到这个水平的有几个人?凤毛麟角而已。所以我一度有些怀疑自己的爱好。
有一天一个朋友的话给了我一些启示。他说他上大学的时候,美学老师曾经跟他们说过,美学或许不会提高你们的生活水平,但却可以改变你们的生活质量。我想,就是这样,有些知识可以满足人的物质需求,有些知识则是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不管生活怎么样,每天开开心心的,不是很好吗?你喜欢读什么,你就去读,它或许不会让你富有,但是可以让你幸福。这也就是陶渊明所说的,“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这个帖子我很认真的写完了,包括前面那个帖子,我都一样用心。那是三年前我的最好水平,虽然现在回头去看,觉得那个帖子让人很不满意。或许再过一段时间,回头看这个帖子,也一样不满意,但我在写的时候都是很用心的。我当然希望能让大家满意,但我知道这不可能的,你没法让所有人都满意。煮酒是个很好的平台,曾经出现过很多大师级的写手,所以,很多读者希望他们看到的每一个帖子都是大师级的,但这是不可能的。或许你是金质评委,而我只是一个普通选手。所以,如果你觉得这个帖子不尽如人意,希望你能给予指导。每一个写东西的人都知道自己写得有多么认真,绝没有半点儿糊弄大家的意思,至于水平如何,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这是一个平民舞台,每个人都有表演的机会,我可以选择写或者不写,你也可以选择赞或者拍砖。我只能说,我用心了。
就是这样。
日期:2013-02-11 16:53:10
第一部 大风起兮
第一章 沛公之前
1、成长于大秦帝国
西汉二百年,两汉四百年天下,皆为一个人所奠基。不用说,这个人就是刘邦。刘邦出生于一个普通百姓家。他是从普通布衣走上神殿的第一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们看一个传说。
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东周列国志》中记载,夏朝末年,有两条龙降在褒城之上,夏人将龙涎收藏,夏朝灭亡后,到了商朝,然后又过了几百年,到了周朝,这些龙涎泄露,化作一个个小圆球,被一个宫女撞见,宫女因此而怀孕,产下了褒姒。褒姒导致了西周的灭亡,也就是说,西周的灭亡,其实从夏朝末年就已经注定了。照这样的说法,从公元前256年开始,秦国灭亡的命运也已经注定了。王侯将相未必有种,但有天意。
这一年,正是周赧王五十九年,秦昭襄王五十二年。
这一年,秦朝将军摎先征伐韩国,攻取了几座城,斩首四万,再伐赵,攻下了二十多个县,斩首俘虏九万多。在这之前,秦军向北经过蒲阪向东北占领了安邑,曲沃,并向北一直攻到光狼城、中都。南线,秦军经过宜阳、伊阙、负黍、阳城,并把战线一直推进到长社。中线,秦军占领了陕县、焦县,武遂,并占领了怀县、邢丘一直到垣雍。整个韩国、两周都已经处在秦军的包围之中,魏国、赵国、楚国,甚至跟秦国相隔千里,风牛马不相及的齐国,现在都已经狼烟四起。
秦军的这种凌厉攻势,让关东诸侯们非常震恐。为了自保,周赧王一改过去跟秦国的友好,与关东诸侯合纵,率领诸侯军出伊阙讨伐秦国。然而,关东诸国已经没有了跟秦军相对抗的实力,周王也早已失去了君临天下的资格。
面对诸侯联军的来伐,秦王毫不客气,马上派将军摎进攻西周,做了五十九年天子的周赧王不得不驱车来到秦国,向秦王低头认罪,并将西周所有的领地献给秦国,共计城邑三十六个,人口三万。齐桓晋文已死,再没有人肯为王庭主持公道。这就是西周最后的家底,周武王开创的八百年周王朝,在十几代子孙周赧王的手中终于寿终正寝。而作为不肖子孙,周赧王也自觉愧对列祖列宗,于这一年面见祖宗去谢罪。“赧”,就是因为不好意思而脸红。大概他在天堂或者地狱或者西天见到周朝列祖列宗,也真的会脸红羞愧。
这一年,中国的政治格局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当然,还发生了其他一些大事情,其中也包括一个小孩子的出世——绝对的大事情。
在这之后,秦军似乎打了兴奋剂,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在之后的三十年的时间里,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东周,结束割据,一统天下。这样辉煌的局面,似乎很难相信他的掘墓人已经出现。
就在秦国正走向巅峰的时候,刘邦出生了。
上面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别说看了,光是说,都够让人头疼的。但不能不写,之所以要写出来,就是想要说明,当时的秦国正如拉破仑手下四名士兵使出吃奶劲儿拉往山顶的那辆大炮,正处于拼命上升状态。如果依照这样的发展态势,在短短的几十年里,秦国似乎并不可能覆灭。而秦朝之所以会成为一个短命王朝,这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秦始皇。
秦始皇是历史上少有的伟大帝王,从古到今,对他的称赞总不绝于耳。不管是诗仙李白的“千古一帝”,还是现代毛泽东的“秦皇汉武”,无不表现了对秦始皇丰功伟绩的肯定与颂扬。这位十三岁即位的少年天子,充分吸收了列祖列宗的阳刚与勇武,在先辈们打下的坚实基础上,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最终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同时,他首创皇帝制度,梦想由自己开始,然后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建立一个永久不败的王朝。在中央政府中,他废除了封建制,实施郡县制,加强了中央统治,在经济文化领域,他开创了一个书同文、车同轨、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的新时代。他所创立的这些制度跟模式,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直到今天。就凭这些,秦始皇也足以流芳百世。
日期:2013-02-11 16:56:20
但另一方面,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任何一个朝代都被批得不可闻如臭豆腐,任何一个忠直如魏征的臣子要指责皇帝,都免不了抬出秦始皇批斗一下,“你要跟他一般穷兵黩武吗”?举例论证似乎很有说服力。正是这位开创了中国统一局面、将大秦帝国推向巅峰的秦始皇,也亲手为帝国的灭亡埋下了隐患。他是历代君王的楷模,也是暴君的代名词。他绝不昏庸,但是太过穷奢极欲,不体恤下情。
在此,容我将那些令人头疼的东西拿出来举例论证:
秦始皇统一六国,自认为功过三皇、德高五帝,所以给自己取了一个皇帝的称号。为了消除匈奴对帝国的威胁,他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驻守北方,驱赶匈奴,同时将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筑成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在南方,他派遣尉屠率军攻取南方,建立桂林、象郡、南海诸郡,征发五十万人去谪守。为了跟自己的功劳相匹配,好大喜功的秦始皇每灭掉一个诸侯国,就会在咸阳北阪上,仿建该国的宫殿,将后宫美人宫女迁来。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到,“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这或许有夸张的成分,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后宫之多。同时发七十万人为自己修筑骊山陵墓。他对掘墓如此入迷,结果给自己的墓葬没有准备好,却将大秦帝国的墓葬早早挖好了。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比如拿破仑士兵的那辆大炮,虽然在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太沉,还要拉着上山,给四名士兵的身体造成了多大的伤害!这些浩大的军事举动和工程,今天看起来算是民族的骄傲,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但是也有很大的弊病:第一,给当时的老百姓造成深重灾难,所以“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才会世代流传”。老百姓恨不得用眼泪泡了它。第二,给后世臣民提供素材。后世每谈及秦王朝的覆灭,都会跟这些事情联系起来。正如汉文帝时期,贾山曾经在一封奏折中写道:“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赋敛重数,百姓任罢,赭衣半道,群盗满山,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视,倾耳而听。一夫大呼,天下响应者,陈胜是也。秦非徒如此也,起咸阳而西至雍,离宫三百,钟鼓帷帐,不移而具。又为阿房之殿,殿高数十仞,东西五里,南北千步,从车罗骑,四马鹜驰,旌旗不桡。为宫室之丽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聚庐而托处焉。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为驰道之丽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邪径而托足焉。死葬乎骊山,吏徒数十万人,旷日十年。下彻三泉合采金石,冶铜锢其内,涂其外,被以珠玉,饰以翡翠,中成观游,上成山林,为葬薶之侈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蓬颗蔽冢而托葬焉。秦以熊罴之力,虎狼之心,蚕食诸侯,并吞海内,而不笃礼义,故天殃已加矣。
秦始皇在位期间,赋敛过重,百姓们已经无法承受。刑罚太重,很多人沦为囚徒,为了个人一己之欲,他广建宫室,修筑驰道,给百姓们带来深重的灾难。
而伍被在跟淮南王刘安提到秦朝时期,也这样说道:“往者秦为无道,残贼天下,杀术士,燔《诗》、《书》,灭圣迹,弃礼义,任刑法,转海濒之粟,致于西河。当是之时,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馈,女子纺绩不足于盖形。遣蒙恬筑长城,东西数千里。暴兵露师,常数十万,死者不可胜数,僵尸满野,流血千里。于是百姓力屈,欲为乱者十室而五。又使徐福入海求仙药,多赍珍宝,童男女三千人,五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大泽,止王不来。于是百姓悲痛愁思,欲为乱者十室而六。又使尉佗逾五岭,攻百越,尉佗知中国劳极,止王南越。行者不还,往者莫返,于是百姓离心瓦解,欲为乱者十室而七。兴万乘之驾,作阿房之宫,收太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父不宁子,兄不安弟,政苛刑惨,民皆引领而望,倾耳而听,悲号仰天,叩心怨上,欲为乱者,十室而八。
秦始皇这种穷兵黩武、穷奢极欲的做法,已经远远超出人民的承受范围,老百姓们无法忍受,天下已经土崩,民心思变。所以,秦始皇始终没能求到长生之药,你长生了,老百姓死了。正如后世一句话所说,成也萧何败萧何,秦始皇缔造了这个帝国,又亲手葬送了帝国。
就在社会逐渐混乱的情况下,刘邦成长着。
日期:2013-02-11 17:01:53
2、刘邦的亭长岁月
刘邦出生于沛郡的丰邑,战国前期,这里属于宋国。公元前前286年,齐楚魏灭宋,丰邑归楚。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丰邑隶属于泗水郡。
刘邦出生的时候,秦国已经跟楚国发生多次战争。公元前278年,秦国大良造白起伐楚,攻下郢,并烧掉夷陵,楚国西迁至陈。此时秦国正把主要精力放在进攻三晋的问题上,对楚征战的时机还没成熟。正如灭六国的总设计师范雎对秦王所说的,韩魏是秦国的心腹之疾,不是韩并秦,就是秦并韩,对于楚国,秦王暂时还不想花大力去去招惹。所以齐国楚国相对而言还比较平静,国内的经济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易子而食、饿殍遍野。
刘邦的父亲,正史中只说是刘太公,皇普谧说他叫刘执嘉,刘邦的母亲刘媪姓温氏。皇普谧是西晋时期的人,跟刘邦隔了四百年,在他之前,似乎还没有人提及刘邦父母的真实名字。儿子尚且叫刘老大刘老二的,做父亲的难道会比儿子们待遇好吗?所以皇普谧的这种说法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颜师古就反对说:“皇甫谧是胡说的,哪里会有人家有名字,史书却没记载的事儿。不要相信皇甫谧。”所以,刘邦的父亲,还是叫刘太公,母亲还是叫刘媪。
刘邦出生的时候,同住在中阳里的卢家也有一个儿子出生了。刘太公跟卢家老爷子关系很好,而今两家同一天生了儿子,亲朋好友、邻里乡党们都带着酒、拉着羊前去庆贺。这个时候秦国跟其他几个国家已经闹得是热火朝天,山崩地裂的,但是丰邑人民并没有感受到外边世界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们还生活在桃花源一般的世界里,丝毫没有感受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
刘邦自小就不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人,他不喜欢跟家人一起去下地干活。刘邦的前面有两个哥哥,一个叫刘伯,一个叫刘仲。这本身不是什么名字,只是排行而已,就像现在人们常说的老大、老二。刘仲后来有名字了,叫刘喜。这名字起得喜庆,大概是汉朝建立,成了皇室成员之后取的名字,刘伯因为去世早,没来得及重新换个名字,只好还叫刘伯。刘邦本名刘季,也就是刘老三,如果没有起兵造反,并最终成功,他或许永远就是一个刘老三,不会有刘邦这个人。他还有一个姐姐,去世得早,也没有名字,高后时期,曾经将其追封为昭哀后。刘邦后面还有一个弟弟,叫刘交,后来著名的楚元王。
刘交小时候,曾经到长安跟着浮丘伯学习《诗经》。所以老刘家在当时应该不是多么贫穷的人家。否则是没能力供养一个学子的。当时各国都经历了变法,朝廷崇尚法家,儒学并不热门,更多的是作为爱好而已。老大老二干活,老四学习,老三刘邦做什么呢?他不喜欢干活,对读书学习之类的事情更反感,而且他毕生都不喜欢读书人,尊贵之后,若是有儒生来拜谒,说话不对头,他就很不客气的训斥,有时候甚至内急了,也立马摘下儒生的高帽子,直接在里面小解,完全一派无赖作风。
这样一个有无赖作风的人,在历史上留下了那么多不良记录。登基做了皇帝,是要美化的,不过要美化他实在不容易
但是一个从平民走上皇帝宝座的人,你要说他是一个凡人,估计在封建社会里这样的说法也不会有太多人支持。于是正史中关于高祖身世的说法就成了这样,“母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高祖的母亲刘老妇人曾经在大湖边躺着休息,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跟神人行周公礼。佛家说,你心中有了这个念头,就表示已经存在。不知道这样的梦算不算让刘太公戴绿帽子。就在这个时候,天上又是闪电又是响雷的,似乎要下大雨。刘太公赶紧跑去接妻子,结果一去就扭头脸红了。他发现自己去的不是时候,一条龙正伏在妻子身上,妻子还在熟睡。
梦境中的东西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了,而且还被自己的丈夫窥到了自己的内心,撞破了自己的春梦,这多不好意思!但是估计刘太公不会生气,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从古到今,在人们心目中都有着神圣的地位,而且龙历来被当做皇家的象征,谁要是怀了皇帝的骨肉,那就得叫龙种,皇帝自己也是真龙天子。
所以,发生在刘媪身上的神秘事件,不管如何荒诞,如何奇怪,但总是很吉利的。而且更奇怪的是,回来之后,刘媪就有了身孕,时间到了,就生下了刘邦。“异生”是很好的借口,凡是异生,说明有异能,而且刘邦这个还算好,是龙作孽,还有吃了鸟蛋生了儿子的,还有踩了脚印就孕育成功,省却了很多麻烦手续,想象力就比刘邦这个丰富多了。
日期:2013-02-11 17:11:13
按理说,刘太公看见过这个事情,他也应该知道,生这个孩子其实压根儿就没自己什么事,人家是真正的龙的传人。按照当时人们的思想,那得恭恭敬敬地对待。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刘太公对这个应着吉利兆头出生的孩子并不是多么青睐,甚至还有些不满,因为这个家伙整天就知道玩儿,不务正业,连家里的农活也不管。老大老二老实巴交,整天跟着父亲下地干活,就这个刘老三,不成东西。
后来修《汉书》的时候,班固给刘邦捋出了世系表,认为刘邦是陶唐氏的后人。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后来归秦,为刘氏,就是刘邦一族。当然,时间久了,关系也模糊了,这一点是真是假也没人追究,不过对刘邦而言,这却是好事情,与陶唐氏扯上关系,这也算出身名门,帝王之家,所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刘邦之所以从平民走上了皇位,是因为他就是帝王的后代。
刘老三渐渐长大了,也要务点儿正事了。他还不错,居然混上了一个正式工,吃上了公粮,当上了亭长。他担任的是泗水亭亭长,泗水亭在今天沛县东边不远的地方,如今那里盖了一座高祖庙,很荣幸地成了皇帝起家的地方。
亭长主要负责缉拿盗贼,掌管一方治安,类似于现在的派出所,一般一个派出所安排三名人员,正所谓三人行,必有一个头儿,亭长就是连自己在内三个人的头儿。虽然不大,但总算是个官儿。
刘邦能当上亭长,还算他确实有能耐。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儿了,谁也无法知道,他这个亭长是什么时候当的,是楚国时候就担任了,还是秦朝统一后担任的。秦国灭楚比较顺利,发动了两次战役,消灭了项燕,楚国基本上就泄气了,不像赵国,好歹不认输,还要使劲儿反抗,前后跟秦国大打了五次仗。
秦朝法律比较严格,对官吏的任命还是很谨慎的,同时,秦律对官吏的考核也有一套很详细的规定,比如良吏,首先要明习法令,要什么事都会,要廉洁,不独断专行,办事公正,不与人争辩等等,这些标准刘邦似乎都很难做到。
而恶吏标准中,他不幸符合的倒还不少,比如不廉洁,以刘邦的为人,要想让他廉洁从政,当一名清官,可能性似乎并不大,再比如缺乏羞辱心,口出恶言,侮辱别人,这些可都是刘邦的拿手好戏,他最喜欢说的一个词便是“乃公”,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你老子”,他总是喜欢这么跟人家说话,即使做了皇帝也是如此。再比如恶吏标准中还有一条:冒犯顶撞上级。这大概更是刘邦的拿手好戏了。《史记》中就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廷中吏无所不狎侮。还有后边,他居然胆大到不拿一文钱就跑去混吃,还唱高调说自己带一万钱。这显然就是跟上级开玩笑,把县令不当干部。
尽管有种种不合格的表现,但是刘邦还是一直担任着亭长一职。这跟他的性格很有关系。史料中对刘邦如此记载:仁而爱人,喜施,常有大度。他比较仁慈,关心他人,以助人为快乐之本,心胸宽广,大肚能容。并且很豁达,他这个人做事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斤斤计较、也不拘小节,这一点很得大家的欢迎。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