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学习更有效!

作者: 咨询师大华

  1前言
  学习的心理学,有些拗口,本来我叫它考试心理学,可是我的搭档柳老师说,我研究和实践的内容不仅仅限于考场内,考场只是结果,明明多数实践和技巧是在考场之外,建议我叫它学习心理学,我深以为然,但是又担心初见到这个题目的朋友以为是劝告大家学习点心理学知识的意思,所以暂时就先用这个叫法吧。
  言归正传。这是教中小学以及家长怎样用好自身资源,考出最好成绩的帖子。
  相关阅读:
  家庭教育顾问日志
  日期:2011-10-23 16:58:00
  %2.
  就中学阶段的学习内容而言,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有能力学会,都有能力取得不错的考试成绩。
  什么叫不错的成绩?具体讲一个标准吧。以高考为例子最为直观。以河南省考区目前总分750分计算,不错的成绩就是600分以上,得分率80%以上,为简单起见,下文简称之为80分以上。
  难吗?有不少人还取得了90分,也就是675分以上的,乃至700分左右的成绩。当然这些都是天资比较聪明,又肯用功的孩子。
  但,智力方面的差距远没有分数反映出来的那样大。在中学阶段,学习的内容相当有限,考试的科目和范围也就是那么一点,这和大学以及研究生阶段有很大不同,在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有些专业确实是很需要些天分的,不具备天分的人学起来确实有困难。
  但我们看到的现实情况是,大多数的学生别说考600分以上,二本、三本线甚至都达不到,500分以下,400分以下,乃至两、三百分的也大有人在,有问题了。
  日期:2011-10-23 22:39:00
  从哪个问题说起呢?问题很多,有些大家觉得是问题,比如考试的时候心理紧张,脸色发白,心跳加快,本来会的也不会了,题意也看错了,本来记住的东西这会也一片空白,忘了,考试结束,一出考场,又想起来了。这个情形,大约多数人会认为是问题。但这是一种结果,一种表现而已。
  其实问题远不止表现如此明显的这些。
  还是先慢慢道来。从头说起吧。
  从培训班们爱打的一句广告词”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说起吧。
  能输在起跑线吗?能。但是不是那些广告说的那样,情形正相反。
  输在起跑线上的唯一原因就是——抢跑。看见最近田径锦标赛上那个黑人短跑世界纪录保持着输掉比赛的情形了吗?体育比赛有规则,学习同样有规律,抢跑犯规是在起跑线上的取败之路,虽然这里没有裁判,但是最终会自食恶果。
  一般而言,许多失败的父母,在孩子出生前后的期望值最高,期望值随着孩子年龄增长逐渐递减,到了中学阶段就开始无奈、抓狂,有的到了高中,甚至在初中阶段就变成了不抱任何期望了。怎么回事?抢跑——虽然没有裁判,但是已经输在起跑线了,但这只是输了一局而已,后面还有一连串的违反规律的失误,才导致后来悲催的结果。
  什么是抢跑?我们来略述一二。

  日期:2011-10-24 11:19:00
  我当然不反对早期教育,我更同意教育从优生和胎教开始的观点。“三岁看老”当然是有道理的。学龄前,在孩子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期,抓好智力、情商开发,使孩子拥有较高的智力条件、身体条件,注意力,观察力,自信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还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对学习的热爱等等。
  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方法,按照规律办事。这是“建军”的阶段,“训练”的阶段,而不是早早地把“队伍”拉到学习的前线作战的时候。“笨鸟先飞”是荒唐的,只能把自己的孩子变成“笨鸟”,早晚要被人赶上,这个时候要做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俊鸟”,将来俊鸟总会把高枝占,太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在意短期的“虚荣心”,将来后悔就晚了,因为时间是不可逆的,养孩子没有回头路。

  日期:2011-10-24 11:34:00
  关于“抢跑”,我不想用过多的篇幅论述,因为这不是本文要说的重点。还是举例子吧。

  记得我儿子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有一个周日我在楼下碰到一位律师朋友,他的儿子比我儿子小半岁,那天他带着孩子在楼下玩,对孩子说:“今天去爸爸办公室玩儿好吧?”孩子很兴奋:“好啊!”“到了那儿,爸爸给你出几道算术题练习练习。”“我不去了!”
  这个朋友有些无奈,对我说:“老华,怎么你的儿子那么爱学习,加减算数那么溜,我这孩子怎么听见做算术题就不干了呢?”
  我笑道:“这么大的孩子,这样的反应太正常了。你我的孩子都一样,任何一个孩子都会这样。”
  他表示怀疑:“不对吧?我明明见到你儿子算算术极快的——,那你是怎样教她算术的?”
  我告诉他:“我根本就没有出过什么练习题,给孩子算。”

  “不可能吧?”
  日期:2011-10-24 12:48:00
  幼儿最大的特点是游戏。你让他规规矩矩正儿八经地坐在那里去做什么算术练习题,那不是培养数学能力,而是培养厌学能力。
  我问那朋友:“你孩子已经会数数了吧?”得到回答是可以数二十以内的数了。
  那就够了?
  够了吗?是的,够了。
  不练习计算了吗?他不愿意练习怎么办?
  可以领着他玩啊,他难道不喜欢和大人一起玩?现在孩子少,父母只好充当孩子多数时候的玩伴了,刚才说带他到办公室玩,他不是挺高兴的吗?
  那数学能力不开发了?
  开发,但不是你那样开发。比如你可以买一些简单的掷骰子的棋类,骰子只有6个数,孩子一定认识。
  棋盘一定要花花绿绿,色彩鲜艳,充满童趣的那种。比如小老鼠奇遇棋,跑马棋之类的。

  你可以先和太太一起玩这很初级的游戏,就当是怀旧,回忆一下童年的好时光,这个用不了多少时间,也不太费脑筋,就当是放松休闲,这类棋一般都是前进到第100格就到终点了。只要你们津津有味地玩了起来,孩子一定是会被吸引的,接下来一定会要求参加的,那是一定的。因为符合他游戏的天性。
  日期:2011-10-24 13:10:00
  包在糖果中的“药”,开始兜售出去了。
  玩的过程中熟悉了1到100的阿拉伯数字,棋盘上走到某格的说明文字,比如停一次,前进到或者后退到某某处之类的可以由大人读给他听,至于认识不认识无所谓,玩的次数多了,总会认识几个。还有就是在游戏中培养规则意识。这个,不是说不让着孩子一点,孩子都希望赢,不希望输,老是输的话就没有兴趣了,毕竟你和孩子玩的目的不在输赢,对吧?让要不动声色地让,不能明让,毕竟还有培养规则意识的目标在内。看似简单,有的朋友一到具体实践,往往忘记了最初的目的。玩着、玩着,对简单的加法有些熟悉了,比如原本棋子在位置3,现在掷出了一个4,开始数数1、2、3、4,结果走到了位置7,比如原本在89,掷出一个6,数数1、2、3、4、5、6,到了位置95,棋盘上都有标注,玩的多了,见得多了,慢慢孩子就有印象了然后你可以试着将加法的规则告诉他。当然,只是加6以下的而已。孩子都是性急的,不仅你到任何一所小学看一看,课间的时候,小孩子们上完厕所出来,个个都是飞奔这跑走的,我曾经在一座大楼内观察附近一个小学生的活动,结果没有发现一个孩子是慢慢走回去的。学龄前孩子更性急。而且他的注意力是不会保持太久的。所以下一步就开始利用他的这个特点继续在蜜糖中加“药”,练习算术了。

  日期:2011-10-24 13:37:00

  你可以很夸张地说:“这样一格一格数太慢了,要不这样吧,咱们掷出数以后一下子把棋子拿到该到的位置,这样多快啊”他为了继续拉你和他玩,多半会同意,如果暂时不同意,你也别性急,等等,然后又提出来,甚至假意以退出比赛相威胁,总之要掌握火候。
  等他同意后,你再附加一个小小的条件:谁要是放错位置了,就必须退回起点。
  他不仅要操心算好自己的位置,还要操心算好你的位置,随时要准备抓住你出错的机会把你打回起点。刚开始,他可能会怕自己走错,计算的同时还会不拿棋子,先用手点数到应到的位置,这个是运算练习的过程而已,你可以先置之不理,然后象征性地抗议,这抗议的强度随着他计算的熟练程度增加逐渐增加,直到他已经熟练计算,你就可以要求禁止这种“违规”行为了。他若在开始的时候犹豫不决,或者算错了,你可以假装思考“自言自语”地对他提示 ,到底是73还是72?好像是72,嗯,让我再算算,是不是该让你退回起点了?哎,你怎么挪走了?还没走完啊。哎呀,可惜,让你逃脱了。下次不告诉你了,等你定了,再说。这个时候为了吸引他的兴趣,不动声色地让棋就更容易操作了,比如你已经大幅度领先,快到终点了,可以夸张地摆出一副得意的样子,结果,”不小心“算错了,他发现了后一定会欢呼着把你的棋子退回起点,精神大振。如果他没发现呢?你也可以自言自语啊。比如,咦,到底89加5是95还是94啊,让我再算算?不等你”算“出来,棋子已经在孩子的欢呼声中被拿回起点了。

  这样一盘棋,也就几分钟,算了多少道加法题?算对算错没关系,玩的多了,自然就熟悉了,而且没有学习压力,不考试,不检查作业。
  日期:2011-10-24 14:05:00
  过了一段,加6以内的数已经很熟练了,这个时候,你又可以很夸张地说,最多只走6格太慢了,那怎么办?这样吧,咱们用两个骰子,这样快!小孩子当然喜欢快,于是游戏变成了连加运算,而且向十位加法演变。其实,事实上这不见得使得游戏速度加快了,很可能开始改革之后,游戏速度大大降低了,但孩子对此是察觉不到的,他在认真地计算他的棋子该走到哪儿了,而且在盯着你是不是又算错了呢。到了一定时候,你甚至可以建议使用3个骰子来玩这个游戏,当然,每一次升级都要在前一个阶段已经相当成熟之后,不可性急,你可不是小孩子了,呵呵。这个只是一个例子而已。我至今记得儿子小时候拉着我要求玩下棋游戏的有趣情境,其实,是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多少道口算练习题。但应该没有孩子会拉着父母要求做算术题吧,如果谁有这方面例子,不妨来与老华分享,共同研究研究。其实类似的游戏还可以有许多,道具也随手可用,扑克牌,日常生活用品,食物等等等等。原则是让孩子在不知不觉的学习中体、验到愉悦和快乐,不强迫,不要求结果,不指责,想玩就玩,不想玩就停。在玩中增强能力,之后,可能在生活中得到进一步积极强化,比如,算的快,认字多,思维敏捷,观察力强,这些都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得到别人的夸赞,具体算几个数倒没什么,培养出爱学习的意识或者不断得到爱学习的正面暗示。比如人家当着我和孩子的面说你的孩子算的真快,真聪明之类的,对孩子都是积极暗示。

  对了,是要说抢跑问题的,好像有点走偏了,好了,再回来接着说。

  日期:2011-10-24 20:22:00
  10
  首先是幼儿园教育正式化、枯燥化,也有一种说法叫做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你幼儿园里叫孩子一些知识未尝不可,只是引导一下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行了,可是现在很多幼儿园让孩子背起了书包,正儿八经地坐在课桌后面上课了,这些孩子的正常发育的情况下,他们的注意力能够持续一堂课时间吗?更让人恼恨的是,竟然还布置作业,甚至还测验、考试,有不少孩子在这时就因为“学习”的问题受到“老师”的斥责了,伪老师。负面感受使得处于感性思维阶段的孩子心灵中埋下了厌学的种子,此后会逐渐生根发芽成长的。

  要命的是这种害人的举措竟然还得到相当部分受害者家长的支持,很不可思议!其逻辑就是多学一点总是好的,先行一步总没坏处,,一步领先步步领先。典型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只从表面层次看问题。看来学点哲学很有必要,它真的是指导所有其他学科的学科,对知道人们日常理性思维,正确行动也有很大帮助啊。
  日期:2011-10-25 05:17:00
  冷丹,你好,你问是什么“棋”啊,其实这是一类棋,儿童游戏类的,一般有若干个棋子(4-6个)一副棋盘,一个骰子,棋盘一般分为100格,从起点到终点分别在每格内标上1到100的阿拉伯数字,棋盘上会有许多花花绿绿的画面,一些格子内不仅有数字,还有文字,比如某格内“进入游乐场玩过山车,停一次”,那么走到这一格的选手下次轮到掷骰子的时候就要被隔过去一次。游戏可以两人进行也可以多人进行,轮流掷骰子而已,比如开始大家的棋子都在起点,你掷出了一个3,就把你的棋子挪到第三格,下棋再掷出一个4,就走到第7格,先到终点的为胜。这种游戏很普遍啊。当然中间可以设立许多情节,最极端的如美国大片《勇敢者的游戏》,呵呵。不知道我说清楚了没有。

  日期:2011-10-25 06:05:00

  11
  除了幼儿园小学化之外,很多家长甚至在幼儿阶段就开始给孩子报班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补习班。抢跑的标准动作。对于技艺类、动作类的项目比如弹琴、画画,武术之类的,老华不想多说什么,没有研究心得,不乱说。但是有些科目比如什么识字班,算数班,英语班什么的,老华可是有话说滴,老华甚至见过一个朋友给上幼儿园的孩子报了一个课外地理课学习班。晕。
  先说识字班,我见过的都是正儿八经地要坐在课桌后面学习的,而且还要检查学会了没有,课后还要布置作业。天哪。回到家写作业,家长自然要检查、辅导、提问,家长谁不认识字啊?不过你以为你认识字就有资格教别人认字?还拿自己的宝贝当实验品?无知者无畏啊,信夫!一句玩笑,莫当真哟。
  初学认字的孩子,学过的字有不会的很正常吧,这些任务在成年人眼中简单不过,教了若干遍,孩子如果还是不会,责备的语言怕是就会跟上去了,孩子处于感性思维阶段,而且注意力能够集中的时间是有客观极限的,在45分钟内集中注意力听讲的可能性本来就不存在。那么会演变出几种典型情形,第一种,遭遇批评、责备,或被贴上“注意力不集中的”标签,很可能这个无形的牌子要跟着他今后的学习岁月,而且会被实践“证明”。这些孩子在刚开始接触学习时遇到的是如此枯燥、无趣的东东,而且还要受批评、责备之苦,担无法通过检查测验之惊,忍单调乏味作业之烦,还有失父母之爱的恐惧。总之这个学习的事情在他的感受中不是个什么好东东,厌学的种子播撒在幼小的心灵中。渐渐生根。还有一种,为了躲避责罚,挽留住父母的爱,开始学会了“装样子”,这些孩子上课坐的很直,眼睛盯着黑板和老师,一副认真的样子,他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如何摆出认真的样子这个焦点上,至于老师讲的什么内容,对不起,实在分不出兵力去攻取那个据点了。看,我已经很努力了,就不要再吵了,再罚了吧?“亲爱的妈妈,学习我会好好搞,万一我不幸失败,请你一定不要怪我。”潜意识中已经存储了“失败”的指令,学业失败的结果几乎是肯定的。如果老师和家长焦躁之下,口不择言,说出类似“真笨”之类的超级语言炸弹,那么在幼儿自我认知中就会真的给自己打上了“真的笨”的印记,如此一来可真不得了,今后的学习中这个“笨”字将如影如随的幽灵时时跟在他的身边。我们知道孩子间智力的差别是微小的,但认知的差别是巨大的。一个自认为聪明的孩子和一个潜意识认为自己笨的孩子可能智力本来是相同的,但是学习成绩差别是很大的。他们的自我意识哪里来的?来自环境,家庭、父母是第一环境,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幼儿阶段,父母应该逐步构筑孩子优势心态的防波堤预备其将来进入小学、中学的抗打击、轰炸的能力。这个后面我们会具体谈到。但是遗憾的是很多父母不但不帮助孩子构筑面对未来的心理防线,反而自己充当了空袭孩子心灵的飞行员。

  日期:2011-10-25 08:16:00
  12

  关于孩子认字,老华还有一点心得。
  我的孩子是5岁半上的小学,年龄太小,人家开始不收。
  早上学可不是我和他妈妈的意思,天地良心,这可是人家自己坚决要求的,既然在幼儿园也是要背着书包上学,那还不如让我上小学呢,我真的很想上啊。前期,对兴趣的培养第一次以比较典型的方式表现出来了。好吧,好吧,那就上好了,当聪明孩子的父母不忍受一点,承担一点多的考验怎么行?明知道孩子早上学,做父母的将来会面对许多别人没有的挑战,也只好硬着头皮上了。可是他的要求又来了:我要改名字!以前的名字是你们起的,根本没有征求我的意见,可我的名字是要跟着我一辈子的,现在我要上学了,要有个正式的名字。天哪,我们起的名字不正式?户口本上写着呢,不过要求似乎合理,而且他自己起的名字也不错,于是,跑派出所、公安分局改名字,从此我们起的名字变成了户口本上的曾用名。

  上学就上吧,可是人家不肯收,找朋友帮忙通融,校长还是不答应,我看见校长桌上的报纸,灵机一动:“儿子你把这份报纸给校长奶奶读读!”这个可是随即的材料,我可玩不了什么猫腻的。没等他把一篇文章读完,校长笑着一摆手:“好了,去报上名参加测试吧,嗯,就在一年级一班好了。”
  日期:2011-10-25 08:21:00
  13
  有朋友可能要批老华不厚道了,你不是刚批了一通人家上识字班,教孩子认字的吗?怎么?就你可以教,不是抢跑,人家教了,学了,就是抢跑?怎么说的?
  我可没有反对让学龄前孩子认字啊,关键是怎么去认?

  我真的没有正儿八经地让孩子坐下来一个一个字地教认字。孩子在学龄前具备的基本阅读能力都是在游戏中,在玩的过程中“很不经意”地自然完成的。
  日期:2011-10-25 14:17:00
  14
  一定要记住记住幼儿的学习特点是游戏加模仿。汉字到处可见,要想让孩子认字,首先是要引起他认字的兴趣。出门在外,各种店面,银行,公司的招牌,广告牌,各种包装物的外包装以及各类印刷品,等等等等,有汉字的地方多了去了。只要孩子在场,你都可以做出对一些汉字比如银行的招牌以及包装物上的最大的字或者报纸的报头之类的极大兴趣,以缓慢的速度读一读,还可以指给孩子看,但千万不要强求孩子有什么反应,更不要指望孩子就此认识了,跟着你读。从孩子会说话,这个进程就可以开始了。坚持不懈,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不要学某些人,刚教孩子认了一个字,马上就问你学会了没有,也就是刚把种子播种下去,马上又扒开土壤看一看种子发芽了没有,愚蠢而又不自觉。你的这种努力有一天有了回报,孩子忽然会指着某一个字读出来了,别看就一个字,这可是质的飞跃,马上要给予赞扬,只看到这个认识的字,千万不要反着来:我教了那么多,怎么只认识一个?有了一个就有第二个、第三个。在孩子认字的过程中一定要让他体验到的全部是是正面的感受,是乐趣,而没有一点负面的东西,比如压力、焦虑、恐惧、为难、被斥责等等。当孩子认出第一个字以后,游戏方式可以改变了。

  日期:2011-10-25 14:56:00
  15
  以这一个或几个已经认识的字作为根据地向周边蚕食,扩大地盘,当然,还是游戏了。比如“汉字躲猫猫”游戏,玩法很多,只要你掌握住前面说的原则,还是举些例子吧:一本书,封面上有书名,假设孩子认识其中一个字,书里面还会出现这个字的,如此设定这个“人物”,让它在书里躲猫猫,因为幼儿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拟人化的,二躲猫猫有时幼儿熟悉的游戏,可以比较容易让孩子接受。你要事先把有这个字的页码找好,而且最好是标题大字一类的,否则难度偏大,没意思了,找了如干次以后,或许可以加大难度,但是我的建议是乘机换个“人物”躲猫猫,比如这个已经认识的字旁边的那个字,既然换了“人物”,它叫什么,长什么样子总要知道吧,才好找啊,孩子乐哈哈地又认识了一个,如此往复,根据地扩大了。万一孩子找错了,这个很正常的,千千万万不要斥责、批评,返回封面,再认识一下那个躲猫猫的主角长什么样即可。有一日,孩子在街上看见某个门头之类的地方有曾参与躲猫猫活动的角色,会很兴奋地指给你看的,孩子的观察力也大幅度提高了,这个似乎比识字本身更重要。根据地会纵横交错地扩大。

  再说一个,百宝箱,或者抽奖箱,把一些报纸的报头,要最大字的那种,还有你所能搜集到的宣传彩页上的大号字剪下来,放入一个纸盒,这个就是神秘的百宝箱了,最好还有对应的物品,比如抽到铅笔,认识了就奖励一支铅笔,抽到土豆,读出来就奖励一个土豆……只有奖励,没有惩罚哈。还有,——算了,不说了,只要掌握住不动声色,正面激励,体验乐趣,不强求,不冒进,极大耐心,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原则,你就是采取最传统的看图识字也可以玩的很精彩。又一次,孩子发烧去医院,我去挂号,他在妈妈怀里竟然指着导医指南读了一篇,带给我们的惊喜冲淡了因孩子生病带来的焦虑。认的字越多,兴趣越大。终于,有一天忽然自己拿起你给他读的童话书或者画报之类的阅读起来了,阅读能力形成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似乎是毫不费力一样。

  日期:2011-10-25 20:13:00
  16
  再说说英语学习吧,这个老华也有话说的。小时候学语言当然有优势了。但是这个优势如何发挥可是个大问题。搞不好优势也会变成劣势。我见到一些朋友的孩子也是从学龄前期就开始报班学英语,时间、精力、金钱花费不少,可是到了初中、高中阶段英语成绩竟然一塌糊涂。当然学英语不是为了考试,为了使用?那些听说能力就提也别提。
  在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别家的孩子都报班学英语,老华当时也动心了,意志不坚定啊,主要是以为学语言需要环境,这个英语可不能躲猫猫,听说环境没有可是学起来费劲,英国的小孩两岁就会说英语不是他比我聪明,我们比他更聪明,不满一岁就会说汉语了,据欧美人士所言汉语比英语难学多了。其实谁也不比谁聪明,难易程度应该也是差不多的,不同的只是语言环境而已。于是老华也动了给儿子报英语班的心思,为孩子提供一个学习外语的语言环境啊。

  日期:2011-10-25 20:18:00
  于是跑了多家英语培训班,有的是朋友介绍说好的,有的是广告天花乱坠的。人家介绍当然也都是说自己好的,什么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之类的话,老华在此期间听了不少。但老华没忘记自己的目的,也有自己的考察办法,很简单,只是录制了大约三分钟BBC的新闻广播,等对方介绍或者说吹嘘告一段落,老华就拿出复读机,播放这不到三分钟的录音,然后请对方翻译一下什么意思。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