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一直在隔壁舞文玩。感觉煮酒的文章写得好看,高人挺多。一度想在煮酒写个帖子,一则水平有限,二来题材不合。适逢改元,终于开始写一个,主要以故事为主,兼有个人观点,没啥含金量,恳请各位指点。若是尚可入目,烦请顶起,在下先行谢过啦~~~
怀旧船长 2013.7.18 首发于天涯煮酒论史
【前言】
现在运用的所有招儿,都被前人用过;现在还没有用到的招数,尘封在历史深处。
中国是一个讲究权谋的国度,几千年的历史主体是权谋史,几千年的文化枝干是权谋文化。权谋是权变和谋略的总称,《汉书?艺文志》说:“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说到底,权谋就是一个人的智谋的终极体现,是丛林生存法则中最重要的技能,大到创造历史、治理国家,小到职场生存、婚恋居家,都需要懂得一点智谋。尤其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若想推行自己的想法、实现雄心壮志或确保平安幸福,都要学习前人的智谋,并结合实际的境况加以变化应用,才能出奇制胜,向自己交一份完满的人生答卷。
要学招儿,就得跟顶级的智慧大师学。历史在变,时代在变,但智谋这玩意毫不过时。纵观历史上那些智慧超群的家伙,个个都有绝招。这其中,最厉害的当数帝王身边的“高参”。他们通晓人性,准确研判形势,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仅帮老板们谋得了天下、让百姓过上了好日子,而且自身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为后世留下了效仿的模板——智谋不是天生的,任何一个智谋超群的人,都是从前人那里汲取了适合自己智慧的养分。
在古代,从事这种工作的人叫“谋士”、“军师”,后来叫“参谋”、“智囊”,现代社会叫“策划人”、“高级秘书”。事实上,政府机构的办公厅(室)主任、企事业单位的企划、战略研究等部门的负责人,从事的就是这个工作。因此,无论名称怎么改变,这个古老职业的特性就是为老板出谋划策,通常也只为老板一个人负责。看过《教父》的人,应该对维托?考利昂(Vitor Corleone)老头子的“参谋”黑根的印象比较深刻,这个披着律师外衣的策划人以超凡的智慧、超强的办事能力巧妙地化解了考利昂家族的危机,并在“教父二代”中获得连任。
日期:2013-07-18 08:54:41
有人说了,我才不当别人的参谋呢,我要当老板!然而现实生活中,老板靠命,参谋靠运。最典型的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的才能比刘备高,但他不是汉高祖的后代,那怕挂边的皇亲都不是。当时的社会认死理,连曹操这样的枭雄都只能当丞相,终身不敢称帝。现代社会也一样,有的老板,上一代就是老板,或上头有人,纵使才能平平,也能占据其位,没啥背景却有才华的人只能为其效力。常见不少领导的秘书后来平步青云,正是因为这样的“高参”经过运筹,成功把老板推到了更高的位置,自己自然就有了位置。因此,“命”这东西是抗不过的,但“运”可以改变,可以通过苦心经营改变人生。
中国历史上这样的牛人很多,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成功为老板谋得天下又能全身而退或善始善终的,如姜尚、范蠡、张良、房玄龄这样的智者;一种是建立了不世功勋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却身遭横祸的,如商鞅、李斯、韩信、岳飞这样的狂人。第一种人走三步回头看一步,在为老板谋断时也为自己想好了退路,所以是很全面的谋者;第二种人顾头不顾腚,全然不顾达至顶峰时有摔下万丈深渊的危险,所以是不全面的谋者。有人说了:革命党人为了追求真理不怕牺牲!切,老命都没了,亲戚朋友还因此受到株连,顶个屁用!
至于那些卖国卖主求荣、置国家民族于不顾的阴谋家,心灵太过黑暗,虽也能掀起风云,但为历代所唾骂,故弃之不录。同时,对第二种“革命型”的高智商牛人,因为他们的动作太危险了,亦不录。生命只有一次,不爱惜生命的人,智谋再高也不足取。只有那些靠阳谋化解危难建立功勋的牛人,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基于此,我收录了历史上数十位高参的典型案例,供列位看官参详。
日期:2013-07-18 09:01:58
【伊尹,从奴隶到史上第一相】
2013年3月19日,在接受各国媒体采访时,提出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
这句话因老子的《道德经》广为流传。而实际上,真正的出处是离老子一千年前,商朝太祖商汤与厨子伊尹的对话。那时的伊尹在小灶食堂为商族首领做饭,由于厨艺精湛,每次商汤走近厨房都直淌口水。
作为有野心的老板,商汤喜欢琢磨事情。伊尹到小灶食堂工作已经很长时间了。细心的商汤发现,这个厨子与别的厨子不太一样,做菜时神情专注,每道菜都清香可口,用料也极其讲究,就像今天的科研工作者在做化学试验,小心、谨慎而又孜孜不倦。
商汤其实早就听闻伊尹是个奇人,原先在有莘氏部落为首领做饭,但工作之余喜欢钻研黄帝的学问。不过有莘氏是一个小部落,只知伊尹会烹调而不相信他有治国的才能。商汤想问鼎天下,但当时的他也不过是比有莘氏大一些的部落——商族的首领,只是有想法没办法。当务之急,就是要找到人才一起创业。
于是商汤派人到有莘氏部落,点名要伊尹这个厨子。有莘氏首领不干,认为伊尹这种烧饭烧得好的人闪了,肠胃就寡淡了。商汤又想了个办法:通婚,派人到有莘氏部族提亲,要娶首领的女儿始娘。虽然当时的商族只是一个中型企业,与集团公司夏王朝没法比,但有莘氏还是觉得自己就是一小微企业,与商汤通婚也是好事,至少能多得些酒食,于是就答应了。商汤趁机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要奴隶伊尹陪嫁。
伊尹的出身至今还是个谜,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是个孤儿。有一次伊水发大水,采桑女看到一个婴儿在树洞中哇哇大哭,抱回来养活了。由于养母是女奴,小伊尹也无法改变身份,就如同今天的农民子女生下来也只能是农村户口一样。由于没有出生证明,又是在伊水边捡到的,就叫他“伊”。至于“尹”,是后来的官名。古人的称呼扯起来麻烦,有些考证光书名号就引用几十个,看着脑袋疼。如商汤也是后人称谓,真名叫子履。为简便起见,就称伊尹、商汤好了。以后也不再纠缠古人姓名的问题。
几千年来,出身这个问题很影响人的情绪,关键是影响命运。现在说官二代富二代农二代,其实古今中外都是如此。但是,命运这东西是可以改变的,皇帝的儿子也有死于非命的,贱民的子女也有成气候的,这里最关键的是两个字:学习。如果是四个字,就是刻苦学习。知识改变命运,不是蒙人的。以后讲述的数十位牛人,无不是靠刻苦学习成事的。
伊尹主要是学黄帝的“道”。后人把伊尹称为“元圣”,就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圣人,其实我觉得应该是黄帝。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创历法,播五谷,兴文字,推医学,制乐器,建军队,还广泛使用舟车器物,可以说这位老祖宗简直就是全能神,因此他的学问深如大海,是伟大的哲人。
日期:2013-07-18 09:02:57
伊尹是如何搞到黄帝留下来的资料的,不得而知,反正他痴迷于黄帝的学问,主要是哲学方面的东西。所以说,再牛的人也得有继承,要学习前人的东西,就像厚实的大地才能长出参天巨树。后世的老子、孔子、孟子等学术大腕也是通过刻苦学习先贤的东西才自成一家的。另外,学哲学的人一般不好找工作,但一旦找到工作,就是很牛的工作——玩政治。
伊尹与后世的诸葛亮一样,苦学而不死学,不断放出风去:俺小伊学的是征服天下的大学问,谁要用俺谁就能成大业。但有莘氏属于乡镇企业,识量有限,心想你娃就别吹了,老实做你的饭吧。从这一点上说,有才能的人往往不被熟悉他的人所用,因为人性中对身边的事物敏感度差,也有“远香近臭”的心理作祟。所以,有才华的人不必成天向周围的人兜售,就算有人要,价钱也不会太高。
要想出头,就得自我宣传,向“识家”放出信号是尤为关键。伊尹既然是研究天下大势的,对当时的部落情形自然十分了解,认为只有商汤这样的首领才是可以托付终身的老板。但他是个奴隶。中国古代的奴隶制度森严残酷,当了奴隶基本上就没有出头之日了。自己再有才华,商汤也不知道。要让商汤知道,就得想个法子出名。
日期:2013-07-18 09:07:47
奴隶是贱民,贱民只能做些伺候人的工作。伊尹充分发扬了“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精神,在灶火间练成了绝艺,名气相当于世界顶级神厨戈登?拉姆齐(Gordon Ramsay)。名气是个好东西,不管是哪一行,只要干到顶级,就会有大批粉丝。当商汤闻听伊尹之名后,就想见见这位神厨。而他的手下告诉他:这个伊尹不仅会烧菜,还很有军事和治世才能。
于是就有了王者与智者的交集。
不过,商汤这位老板之所以能够开创六百年的基业,是极有心机的。他要考验、观察一段时间再说,就如同今天的董事长在聘请总经理之前要做很多调查研究工作,最终才会面试。而伊尹呢,先干老本行,不急不躁。既然已经成了君上的“御厨”,机会很多,贸然行事会让老板觉得自己不成熟。
现在,董事长和未来的总经理正式见面了。伊尹背对着沸水蒸腾的大鼎,很快就聊出了“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惊世之论。
商汤:小伊,食物的品种很多,味道也不一样,你咋能烹调出这么好吃的美味呢?
伊尹:回君上,小臣认为关键在于了解各种食物的品性,在烹调中相互作用,就能做出可口的饭菜。
商汤:食物有的苦,有的甜,有的酸,有的辣,有好食物和坏食物,这该如何做呢?
伊尹:天下的食物都是上天赐予君上和臣民的礼物,臣下认为没有绝对的坏,也没有绝对的好,就如同天下人一样,本无善恶之分,关键在于调和。调和就是中和各种食物的味道,使它们相互兼容,就好比君上施德于民,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一样。
日期:2013-07-18 09:11:52
商汤眼睛一亮:难道烹调与治国的道理是一样的吗?
伊尹躬身行礼:君上一语中的。是的,治理大国如同烹饪小鱼一样,要小心、精心,更要掌握火候,要像配药一样适量添加各种作料。同样,治理国家不能下猛药,需要调和各种关系,使臣民在不知不觉中被感化,就像水润泽大地而不露痕迹一样。
商汤深以为然:说得有理!不过,据我了解,肉类食物的味道不同,你是怎么在鼎中将它们调成佳肴美味的呢?
伊尹指着香气四溢的大鼎:君上请看,这是水、火、味的调节所发挥的作用。生活在水中的鱼类,通常是腥味;食肉动物的气味,通常很臊;吃草的动物,通常是膻味。尽管这三种动物的气味不同,但仍然能做出很好吃的食物,主要就是掌握火候转臭为香。掌握好火候仍然不够,还要佐以酸、甜、苦、辣、咸五味,按多寡和先后次序放进去,使它们相互融合,才能获得久而不腐败、熟而不糜烂、甜而不过头、酸而不强烈、咸而不涩嘴、辣而不刺激、淡而不寡味、肥而不腻口的中和之味。
商汤:鼎中的变化精妙细微,如何分别呢?
伊尹:这只能用心去体察了。所谓火候如同战机,稍纵即逝。火候不到不行,火候过了也不行。所以能掌握变化之道才是最重要的。
日期:2013-07-18 09:14:31
商汤听了,深有所悟。大凡聪明的老板,都具有闻一知十的能力,伊尹讲的是烹饪的道理,但他却听出了一种战略思想。那时的夏王朝虽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但军队的力量仍然很强,任何贸然攻击的行为都无异于鸡蛋碰石头。伊尹讲的道理,就是暗示商汤要想“烹调”夏这条大鱼,急不得,猛不得,得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才有可能把在位的暴君夏桀(桀是后来商汤送给他的谥号,意为凶猛,本名履癸)打败。
夏桀这位诸侯国君主不是一般人,据说空手可以把秤钩拉直,能徒步追上快马,喜欢四处征战,哪个部落不服就打哪个。商汤继位后想强大自己的部落,结果被夏桀抓去关了起来,但聪明的商汤设法逃了出来。夏桀作为当时的“联邦总统”,身边当然也有不少能人。在他继位后第十七年,有人向他进谏,说有莘部落有个伊尹很有学问。夏桀一听是个奴隶,一票否决。
贤明的老板是求才若渴的,狂妄的老板戴着有色眼镜,往往以出身论贵贱。项羽因为韩信是帐前的哨兵而否定他的军事才能,结果让韩信灭了。但这样的教训一直上演了几千年,现在还在上演。
日期:2013-07-18 09:15:25
从夏桀和商汤两位老板的命运中我们可以看出,核心竞争力是人才。有人说,残暴是君主最终的墓穴。这种说法是没错,但一定要注意“最终”二字。历史上残暴的君主很多,并不是刚一残暴就被灭了。秦始皇够残暴,但他死前所有的反抗都没取得实质进展,是秦二世被根本不懂军国大事的赵高操纵且杀了李斯和蒙恬这样的牛人才最终灭亡的。时间是个要命的东西,极少有人等得起。因此,人才的争夺才是老板的重要使命,人事人事,没有人就没有事,用对人就能办好事。夏桀太自负,认为自己是太阳,无所不能,永远不会灭亡。
商汤继位后,所谓的商只有方圆七十里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县。而夏是真正的集团公司,号令天下,所以天下人都想不到商会以弹丸之地攻伐夏。
然而商汤却从伊尹论烹调的道理中展开了联想,同时也明白做事要靠人才,要掌握好火候(时机)。从夏、商两位老板对待人才的态度,可以立见高下。
日期:2013-07-18 09:17:58
这次经常出现在历史教科书中的“商伊对话”,让商汤下定决心启用伊尹。在奴隶社会,这是破天荒的事,绝非今天的五星级酒店老板把厨师提升为总经理可比。对此,商汤可谓费尽心思,先在宗庙请求神灵护佑,再在伊尹身上涂了猪血。这是以神的名义(当时的社会是信神的,后来伊尹还兼任了巫师)为伊尹“脱籍”。等一切祭拜仪式完成,商汤再拜伊尹为“阿衡”(相当于后世的宰相)。这个仪式比之后世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要心诚得多,也要讲究得多。
现代人不再讲究这些远古的仪式,但有远见的老板聘任总经理时,都是极其郑重的。形式这东西是笼络人心的法宝,就如同女子嫁人前基本上都要求男方把婚礼办得隆重些一样。老板尊重人才,要从细节入手,给足面子,让人心甘情愿贡献才华。
伊尹上任后,商汤着急想扩展军队,以期与夏桀一较高下。但伊尹劝阻了。他认为在不了解夏桀内外部实力的情况下,在商汤还没有感召天下人的能量的情况下,在商部落还很弱小的情况下,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引来夏桀大军的围剿,结局只有一个:灭亡。
商汤问,那我该如何做呢?至少第一步该怎样走?不能总是等啊。
伊尹说,想对抗夏王朝,必须有其他部族(诸侯)的支持,而他国的支持需要广施仁德。恕臣下直言,现在我还没有看到君上的德行。
商汤就不说话了。的确,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该如何施德,因为当时的商族没有什么家底,自保都难,拿不出什么来恩济天下。
不过,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事,让商汤有了信心。
日期:2013-07-18 09:25:11
有一天,商汤带着伊尹等人到山里巡视,碰到几个捕捉鸟兽的猎人,将偌大的网设置得四面不透,显然花了很多心思。其中一人祷告:凡是天上落下来的禽,或是四面八方奔来的兽,都尽入我的网中!
商汤看了,叹息道:哎呀,这真是太过分了!如果这样的话,附近的鸟兽都要被捕杀殆尽,为什么伤害生命要如此残酷不仁呢?于是命身边的武士拆了三面网,只留下一面,并祷告说:鸟兽想往左边的,就去左边;想往右边的,就去右边;想高飞的,就高飞;想落下来的,就落下来,任凭你们自由来去!只有那些不听从劝告的,才落入我的网中!
伊尹听了,下马拜道:君上对禽兽都施行这样的仁德,何况对天下人?!现在天下百姓处于水火之中,请君上为他们开网吧!
商汤当时没料到这一不经意的善举,会引来连锁反映。当然,是善于抓住宣传点的伊尹借题发挥,把这件事复制成各种版本在民间流传。可以说,伊尹是中国最早的宣传部长,备受压制的小诸侯国听到了这件事,都说:商王的仁德,真是宽厚博大到了极点啊,连禽兽都能够得到这样的恩惠!江汉以南的小诸侯国纷纷要求归顺商汤。商汤不费一兵一卒,尽收三十六国。而起因的这则故事,就是成语“网开一面”的由来。
日期:2013-07-18 09:35:13
商汤高兴得有些得意忘形了。您想想,没花一分钱就控制了三十六家公司的股权,虽然都是小公司,但与以前的商国相比,自是不可同日而语。于是,他又想纠集兵力攻夏桀了。
伊尹还是没有同意。这个经理人以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为己任,从不看老板的脸色和顺着老板的意图施政。
后世有军事天才孙武著兵法,其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广为人知。其实,伊尹在当时就提出了这种思想。他向商汤谏言,如果摸不清敌人的底数,就无法制定相应的作战策略。但要想摸敌人的老底,就必须深入虎穴。这大概是间谍活动的发端,距今已有3600多年。
现在的问题是,谁去卧底?
这是件危险的工作。古今中外,从事这项工作的人,都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一是绝对忠诚,二是敢于牺牲,三是有勇有谋。间谍就是准备随时下地狱的人,但最重要的是要完成任务。完不成任务的间谍,就算掉八层皮也是枉然。
当商汤问及人选时,伊尹指了指自己的鼻子。商汤当时就晕菜了:好不容易得了个能干的人,却要去当卧底。他不同意。
接着伊尹又提出,为了让夏桀相信,还要商汤拿弓箭射他,而且必须射中,留条命即可。商汤本来就不同意,加了这一码,更是不干。但最终他还是被伊尹说服了:对于建立强大的国家、解救受苦的百姓来说,这些都是小节。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日期:2013-07-18 09:44:42
商汤勉强同意后提出了两个问题:1.现在天下都知道你是我的右相(首相),我有什么理由要杀你?2.夏王无道,你从我这里跑过去,他就会重用你吗?不重用你,你去了也搞不到有用情报。
伊尹说了两个字,聪明的商汤眼睛就亮了。
这两个字是:女人。
伊尹精烹调、通医理、懂养生,自然是个健壮的男人。健壮的男人再忙,也不会忘记找女人。伊尹找的第一个女人就是他在做奴隶时的主子——有莘氏“公主”始娘。他是随始娘陪嫁过来的,以前为始娘做饭。现在,始娘贵为王后,但仍然顾念以前侍候她的厨子伊尹。于是,二人有了“奸情”。奸情被商汤发现,伊尹骑了快马逃跑。这出戏就如同古龙小说里西门吹雪追杀陆小凤一样,演得极其逼真。结果是伊尹带箭逃往夏境。
这是苦肉计的最早版本。伊尹逃到夏境要找的第二个女人是妹喜,史上被称为“十大红颜祸水”的女人。这个女人是有施部落的绝色美女,有施氏首领的妹妹。当年夏桀派兵攻打有施部,几乎灭族,有施氏首领不得已将妹子献给夏桀。夏桀好色,终日沉迷,不理朝政。有忠心的大臣死谏夏桀,夏桀烦不胜烦,最终还是把妹喜安排在洛水,修了别墅供她娱乐。伊尹带伤后就投到妹喜那里,伤好后就为妹喜做饭——大凡美女,对吃穿是极其讲究的。来了天下第一名厨,妹喜自然接纳。
日期:2013-07-18 09:48:26
伊尹通过与妹喜的结识,在夏境一呆就是三年。这三年,伊尹主要做了三件事:1.通过逐渐深入的交往让妹喜燃起了复仇的火焰,就是忍辱负重为有施族报仇。在伊尹这个策划高手的安排下,妹喜从一个比较单一的靠色相吸引夏桀的女子变成了一个有奋斗目标的女中豪杰,她按伊尹的教导,抓住夏桀有些变态的心理,逐渐恢复了往日的恩宠。2.伊尹通过妹喜接触到了夏桀集团的高层人物,掌握了夏王朝的内部组织结构,并成功策反一些不满夏桀残暴统治的文臣武将。3.完成了对夏王朝政治、军事、地理、经济等方面的战略侦察任务。最重要的一点,伊尹亲身体察了夏桀统治下的人民敢怒而不敢言的生存状态,认为只要外力足够,庞大的夏王朝必然土崩瓦解。
而这三年,商汤也没有闲着,暗暗积累财力、兵力,只等伊尹回来后制定作战计划。
完成了侦伺使命,伊尹满载而归。但是,他认为还不是攻伐的时机。商国还无法与夏王朝硬拼,必须扫清挡在商、夏之间的障碍。这些障碍是葛、韦、顾、昆吾等小国,他们都是夏王朝的属国,也是夏桀豢养的打手。
伊尹认为,要与强大的夏王朝决战,必须采取由近及远、先弱后强的战略,在逐步吞并小国的基础上富民强军,让百姓感受到跟着商比跟着夏或夏王朝统治的小国有前途、有好处。这与现代企业兼并小企业、提升整体竞争力是相通的,其基础是让百姓(员工)得到实际的好处,是符合人性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