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妖佛藏人性--西游记真实解析

作者: 平江过客

  ----正文----
  我从小学就开始看西游记,而且看得不是儿童版,而是原文版。
  西游记里面的神仙很好玩,妖怪很好玩,佛祖很好玩,连魔王也很好玩。
  好玩的就像喜羊羊与灰太狼。
  为什么会这么好玩?
  多次的阅读,多年的历练,让我体会到,藏在神佛妖魔中的人性。
  这个人性,不分释道儒,具有中国特色,也有举世的普及性。
  举例来说,西方世界下凡,都是有重大任务的,都是痛苦不堪的,下凡是一种责任,典型的就是耶稣,他是上帝的长子(皇太子),下凡来受苦受难,还替全人类背十字架。
  但在中国,在西游记,神仙为什么下凡?

  为了爱情!如玉皇大帝的妹子,如奎木狼。
  为了私怨!如广寒宫捣药的玉兔。
  为了过一把山大王的瘾,顺带下去吃人,如大多数神仙的侍童、座骑。
  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些下凡的理由,都是人类的基本欲望。
  所以从中国观点看,天堂并不完美,神仙也不是最好,为了欲望做出一点出格的事是合理的。
  为什么说西游记的人性具有普世性?
  很多管理学者都发现,取经团队的四个人刚好是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用来分析员工性格四个构面的典型,而且准的不能再准。
  有做过这个测验的人都知道,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把人的性格分成四大类,分别是力量型(老虎)、理智型(猫头鹰)、热情型(孔雀)、和平型(无尾熊);而取经团队则是不折不扣的跟这四大类完全一致,力量型(孙悟空)、理智型(唐僧)、热情型(猪八戒)、和平型(沙和尚)。这还造福了现在一些所谓的管理专家,如成君忆先生,靠着发现这一件事,写了一本“孙悟空是个好员工”的书,赚了不少钱。

  为什么会这么一致?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就是吴承恩老先生会穿越,跑到现代学会这一套理论。
  第二种可能就是其实这就是人性的根本逻辑,吴承恩在五百年前就发现了这件事,并把它写到小说上,如果是这样,证明吴承恩对人性的了解真是震古烁今,我们更应该认可西游记,其实就是对人性的描写,对人性微微的讽刺,然后带着一抹会心的微笑,神佛妖魔皆是人,俱是心,只不过画上了不同的面貌。

  所以,让我们以看大千世界的态度来欣赏西游记吧!我会导览大家来进入藏在神佛妖魔中的内心世界,一窥西游记的真实面貌。
  日期:2013-07-09 21:05:53
  --正文--
  第一章 孙猴子是被忽悠练成的(一)
  谈到西游记最会忽悠的人,大家首先会想到的是太白金星李长庚,因为他两次招安孙猴子,结果都留有后手;两次在玉帝前献策,以结果论都是馊主意,所以谈到忽悠,大家都会想到是他。

  但我觉得在整部西游记中,最大的忽悠者不是他,而是另有其人,这个人重重的忽悠了孙猴子一把,但也因为他,才会有西游记的故事。
  大家应该记得,在西游记的第一回,石猴因为帮大家发现了水帘洞,所以被称为“千岁大王”,后来又称美猴王。
  美猴王本来无忧无虑,享乐天真,足有三五百年,有一天突然想到活得再久也会死,死后就要受阎王老子管辖,就不得如此自在了,不禁悲从中来。
  这时候,有一个通背猿猴跳出来说告诉猴王,有三种名色,不伏阎王老子管辖,就是佛、仙、神圣,这三者,可以躲过轮回。
  猴王听了很高兴,遂起愿去求道,求什么道?书中这样说:
  “我明日就辞如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躲过阎君之难“
  请注意,猴王访道的初衷就是要学得“不老长生之道,躲过阎君之难“,而不是七十二变,有本领大闹天空,为何会有这种不同?我们继续看下去。
  为了再一次强调猴王是要学长生之道,吴承恩老先生在猴王渡海到南瞻部洲时,继续这样写:

  “学人礼,学人话。朝餐夜宿,一心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更无一个为身命者。“
  这段讲的也很清楚,猴王要学的道就是觅个“长生不老之方“。
  终于,猴王找到了一位明师须菩提祖师,拜在门下,并得到一个名字“孙悟空”。学了七年之后,老师愿意教他一些东西,问他想学什么?
  孙悟空一开始说,但凡有些道气儿,就学了,但真的如此吗?
  祖师于提出四个法门,分别是“术“字门、”流“字门、”静“字门、”动“字门给孙悟空选,但孙悟空都不要学,为什么?因为无法”长生“。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认可孙悟空想学的就是“长生之道“没有疑义了吧!

  可是须菩提祖师教孙悟空的重点却不是“长生之道“,而是“七十二变”与“筋斗云”,这跟长生之道没有直接关系,甚至孙悟空最需要学的躲过阎君管辖的法门完全没有教,以致孙悟空学成回去没多久就因寿命已尽,被阎王遣使者勾走魂魄,孙悟空不得不凭自己的能力大闹地府,将生死簿注销,才免于阎王的管辖。
  日期:2013-07-09 21:15:59
  ----正文----
  第一章 孙猴子是被忽悠练成的(二)

  为什么须菩提祖师要忽悠孙猴子?他可不是像太白金星这样混日子的神仙,他是一个很有机心的角色,例如他要传法术给孙悟空,还使用了一套欲擒故纵的手法,在孙悟空要学法术时,明明孙悟空在第一次就说要学长生之道,但须菩提还是一再的提出一些无法得到长生的法门,还故意假装生气,打哑谜让孙悟空猜,表面上是孙悟空猜对了哑谜,真相是孙悟空入了须菩提祖师的彀中。而须菩提之所以做这些动作,这中间隐藏着西游记很重要的一个点,要解开这个点,我们就要先了解须菩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须菩提这个名字是跟佛教有很深渊源的,原来是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例如金刚经就是佛(释迦牟尼)与弟子须菩提的对答,但他的徒弟却是道士打扮(见第一回的诗),而且称为仙童。另外祖师修行的地方叫“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前者明显是佛教,后者却是道教的字眼。
  在整个西游记中,没有出现过这么佛道相结合的人物,而且是故意的写成亦佛亦道,其中必有深意。
  我的推论是,孙悟空的师父是跟佛道渊源都很深的人物,孙悟空是他刻意栽培出来的,出来扰乱佛道两界,至于其目的是什么?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说明,但我认为很大的可能性是须菩提与佛道两界有怨,所以培养孙悟空出来扰乱他们。
  在武侠小说中,有野心但是不被师父认可并立为继承人的弟子最终与师门反目成仇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金庸小说中逍遥派的丁春秋就是。
  在宗教历史中,系出同门的基督教、回教、犹太教常常打成一团,没什么关系的宗教如佛教反而跟他们没什么冲突。俗话说恩怨恩怨,有恩才有怨,才会纠葛不清。
  而在书中,也有一些场景可以说明这一件事,孙悟空学筋斗云时,祖师是在公开的场合教他,而且其它徒弟还说:“悟空造化,若学会这个法儿,与人家当铺兵,送文书,递报单,不管哪里,都寻了饭吃。”这时候祖师完全没有任何不悦。

  而在一阵子后,孙悟空卖弄七十二变给同门看时,祖师却非常的生气,并以此为理由要悟空离开,书中祖师是这么说的:
  “悟空,过来!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悟空叩道:“只望师父恕罪!”祖师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吧。”
  大家比较一下学筋斗云的时候,祖师的态度完全不同,为什么?我认为祖师这一次的生气是故意做出来的,只是为了赶走孙悟空,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为了放孙悟空出来大闹一场,让天地不得安宁。
  我们可以看下一段祖师跟孙悟空的对话,其意图更明显:

  祖师道:“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悟空道:“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
  请注意,祖师没说不准孙悟空胡闹,反而说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只要别说是我的徒弟就行了。感觉根本不是要悟空安分,简直有变相鼓励行凶的嫌疑,这也是非常奇怪的事,祖师唯一担心的事就是怕孙悟空讲出他的名字,这表示祖师并不反对孙悟空闹事,只要别讲出是我教的就可以,也就是不要让祖师的身份曝露即可。
  日期:2013-07-10 22:20:23
  --正文--
  第一章 孙猴子是被忽悠练成的(三)

  后续还发生很多事情证明须菩提祖师教给孙悟空的重点不是“长生之道“(孙悟空真正想学的),而是打斗的本领与防御攻击的能力。
  例如,如果要学长生之道,一定要学会如何脱离阎王的管辖,这时孙悟空还在花果山时就了解的,也是一心想得到的,但显然的,须菩提祖师没有教,而且也没有告知孙悟空这件事,以致孙悟空不单魂魄被鬼使勾走,到了地狱时,还对阎王说:
  “汝等既登王位,乃灵显感应之类,为何不知好歹?我老孙修仙了道,与天齐寿,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为何着人拘我?”
  这表示孙悟空不但没学会这件事,而且根本不晓得情况是这样,所以他只能凭武力让十殿阎王屈服,这就是须菩提祖师想要达到的。
  另外,祖师在教孙悟空长生之道时,说有三灾厉害,要孙悟空学会抵挡雷、火、风三项天灾,但后来我们发现孙悟空并没有遇到这三样天灾,反而是在大闹天空时,能挡雷、火、风成为孙悟空保命的重要本领,孙悟空借此持续抗争,后来玉帝不得已,只好请来如来佛才收拾了孙悟空。

  不晓得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件事,须菩提在佛经中是个明星人物,就如同论语中的的子路、子贡之类的,常常是他们向老师问道,然后孔子回答,被记录起来后就成为论语这本书。须菩提在佛经也是这个角色,但是在西游记中,我们完全看不到他,大家只知道如来旁边的两大弟子就是迦叶、阿难,要办事情就找观世音菩萨,须菩提完全不见踪影,简直就像这个大弟子从来没有存在过,这不是很奇怪吗?这更证明了吴承恩让须菩提成为孙悟空的师父果然是别有用心啊!这里面原来隐藏了西游记开局的最大秘密,不过这么明显事却很少有人指出,我觉得很奇怪。

  须菩提忽悠了孙猴子,让他依着自己的本性一路大闹天空,最终不得不被压在五行山下,吃铁丸子,喝铜汁;但以如来的智慧与神通,他必然知道孙悟空是被须菩提忽悠来的,不过他不但不打破这个哑谜,还给孙悟空改过赎灾的机会,表示如来心理多少有些爱屋及乌,也想补偿他的昔日弟子。
  须菩提大概也知道自己让孙猴子出马最终并不能改变什么,毕竟佛道实力摆在那里,只要认真对待,猴子绝对讨不了好,明知如此,但须菩提还是要做这件事,并不是他想侥幸成功,他想的无非就是出一口气,我既然不好过,大家也别想过太平日子,这就是他的初衷。
  须菩提的忽悠害了孙悟空,但也成就了孙悟空,可以说,取经大业能成,须菩提祖师可有不小的贡献呢!
  日期:2013-07-11 21:03:31
  (连载更新)
  第二章 神佛阶层的管理哲学(一)--玉皇大帝的身份?

  在西游记的神仙世界中,比较大的势力范围可分为三块,一块是玉皇大帝所管理的天庭,一块是如来佛所领导的佛教界,一块是以三清为代表的道教界。
  天庭管理的势力范围最大,包含天上诸仙、江河湖海、自然界的东西(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等)、阴间地狱、山神土地等,而且其首领--玉皇大帝,不只能管天庭,有事情时佛道两界都会应召去协助他,可见他是名义上神佛阶层的领导人。但这个领导人的本领在上面的三个势力范围中,却是最差的,下面的战将只有战斗力尚可的托塔李天王及哪吒三太子而已,而且玉帝本身也没有什么宝贝可以派上用场,所以当孙悟空大闹天宫时,最终还得求外援协助。

  反观佛道两界则不然,佛教单是观音菩萨的法力就比孙悟空高了不知多少,如来佛随便出手,孙悟空就逃不出其手掌心;道教的一个镇元大仙的袖子一笼,孙悟空就被装进去;更不用说太上老君的一头青牛,只偷了一个金刚圈下凡,不只孙悟空招架不住,天庭一堆前来支援的神仙也全部被圈子套走,可见玉皇大帝及天庭虽然人多,但法力实在很贫乏。
  那为何玉皇大帝可以坐在那个位置上?

  孙悟空也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就说出这样的话:“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乱,永不清平!”
  中国人对这样的话一定很熟悉,这也是典型的中国式政治权利斗争的模式,也就是“枪杆子出政权”、“成者王、败者寇”、“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孙悟空的话语体现出他的典型中国式思考。
  奇怪的是,西游记在这里却体现出国际观的一面,对这种情况,中国人不易理解,但东洋人及西洋人都很容易理解,而且在他们的历史中,这是一种常态的现象。
  真的吗?没骗你!我们常常把玉皇大帝跟中国的皇帝想在一起,孙悟空也是这么想的。但其实玉皇大帝不像中国的皇帝,他的身份比较像是日本历史的天皇或是西洋中世纪的教皇,天皇自身没有封地,也没有太多军队,管理国家的能力更是没有,但在日本,天皇是名义上的领袖,权力再大的领袖也没有人想过要篡夺他的位置,而且还需要保护天皇,供应天皇及其朝廷的开销,比较大的事情也需要取得天皇的任命及同意才会有效力,各位仔细想一下,这是不是跟玉皇大帝的情况有些相似?

  而西洋的教皇,也是如此,他的封地很小(梵蒂冈附近),军队很少,管理范围很大(各国教区的主教都是其桩脚),但真正打起仗来谁也打不过,但各国国王需要他的加冕,更离谱的是在十字军东征时,在教皇的号召之下,各国国王不但要出人出钱,有的还自己率领军队参加远征,例如英格兰著名的国王“狮心王”查理国王。

  那玉皇大帝是怎么当上这个名义领袖位置的呢?书中这样讲:
  佛祖听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当人子!不当人子!折了你的寿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大家按照上面的算法一乘,玉皇大帝自幼修持,历经二亿二千六百八十万年,所以说玉皇大帝是从侏罗纪时代就存在了,这样硕果仅存的人,他不当名义上的首领谁能当?
  不过玉帝虽然是名义上的领袖,但能决定的事恐怕很少,而且各势力范围还是要扩充自己的领域,你瞧,如来不是已经想好,留猴子一条命,作为己用了吗?
  另外,我还是必须再次申明,我真的佩服吴承恩,我真的怀疑他是从现代穿越过去的,不然他怎么会懂这么多呢?

  日期:2013-07-12 21:11:43
  --正文--
  第二章 神佛阶层的管理哲学(二)--神仙的俸禄是什么?
  在人间的世界,要管理员工需要给员工升迁的机会和合适的薪水,用比较古代的语言,就是俸禄,神仙也是如此,那么天庭管理那么多大小神仙,究竟他们的俸禄是什么呢?
  有很多的分析都说是蟠桃,基本上我认为蟠桃是一种奖励,而不是俸禄,因为蟠桃的数量太少,天庭中,天兵天将就有十万,蟠桃的数量根本不够来当薪水的。而且蟠桃大会一年才开一次(天上的年),邀请的人数又有限,所以若说,蟠桃就是神仙的俸禄,太过牵强,说是年终奖品或是优秀员工奖品,还比较适当。
  那么,究竟神仙的俸禄是什么?书中似乎没有描写,所以有人就会说,神仙不需要俸禄,神仙已经没有欲望,怎么会需要俸禄?
  但按照西游记书中的描写,神仙显然还是有欲望的,而且虽然他们不吃东西不会饿死,但还是喜爱美味或是有特色的食物的,特别是有特别功能(增加寿命)的食物,我这边随便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孙悟空的例子,孙悟空偷吃蟠桃,喝御酒,盗仙丹之后,溜回花果山,下面的小妖帮他接风:
  “众怪闻言大喜。即安排酒果接风,将椰酒满斟一石碗奉上,大圣喝了一口,即咨牙咧嘴道:“不好吃!不好吃!”崩、巴二将道:“大圣在天宫,吃了仙酒、仙肴,是以椰酒不甚美口。”
  这显示当了神仙后(孙猴子这是应该也是仙了,只是算妖仙),虽然不吃东西不会饿死,但不表示没有吃东西的欲望,而且明显能分辨东西是上品还是下品,也就是嘴巴变刁了。
  第二是如来制服孙猴子后,玉帝为了酬谢如来,请如来高坐七宝灵台。调设各班座位,安排龙肝凤髓,玉液蟠桃。而且诸神还“捧着明珠异宝,寿果奇花,向佛前拜献”,寿星也奉上紫芝瑶草,碧藕金丹,连最贫穷赤脚大仙都“特具交梨二颗,火枣数枚奉献”,而如来则是“叫阿傩、迦叶,将各所献之物,一一收起,方向玉帝前谢宴,众各酩酊”好不快乐!
  从这段看起来,神仙不只喜爱美食,还喜欢拥有奇珍异宝,跟人也差不多!
  神仙除了也有物质的需求外,我认为对神仙来说更重要的是人间的香火,毕竟神仙对物质的需求虽有,但毕竟境界已经超脱凡人,所以不至于到“人为财亡”的程度。但香火真的对神仙很重要,可以说天庭可以管理大小神仙,主要靠的就是香火,所以这项资源很重要,玉皇大帝特别重视。
  有没有证据呢?有!
  大家如果看西游记,就会发现玉皇大帝说的好听是从善如流,说的难听一点就是没有主见,人家建议什么他都听,所以也常被忽悠,而且天庭的纪律也不是太好,没事偷下凡的也不少,玉帝也是按规定处罚了事,不会特别震怒,但在整个西游记中,只有一次他非常的生气。
  那一次是孙悟空在凤仙郡,因为遇到大旱,想要上天向玉帝请旨下雨,结果玉帝不许,这一段很有趣,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
  玉帝道:“那厮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朕出行监观万天,浮游三界,驾至他方,见那上官正不仁,将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秽言,造有冒犯之罪,朕即立以三事,在于披香殿内。汝等引孙悟空去看,若三事倒断,即降旨与他;如不倒断,且休管闲事。”
  四天师即引行者至披香殿里看时,见有一座米山,约有十丈高下;一座面山,约有二十丈高下。米山边有一只拳大之鸡,在那里紧一嘴,慢一嘴,嗛那米吃。面山边有一只金毛哈巴狗儿,在那里长一舌,短一舌,餂那面吃。左边悬一座铁架子,架上挂一把金锁,约有一尺三四寸长短,锁梃有指头粗细,下面有一盏明灯,灯焰儿燎着那锁梃。
  行者(即孙悟空)不知其意,回头问天师曰:“此何意也?”天师道:“那厮触犯了上天,玉帝立此三事,直等鸡嗛了米尽,狗餂得面尽,灯焰燎断锁梃,那方才该下雨哩。”
  行者闻言,大惊失色,再不敢启奏,走出殿,满面含羞。

  各位,玉帝为何这么生气?因为这位官员这么干,如果百姓有样学样,大家不敬天,天庭没有香火,也就没了管理大小神仙的工具了,所以这次玉帝才会这么生气,这完全可以理解,难怪孙悟空满面羞惭,不敢多言,因为他知道问题的严重性。
  但孙悟空也知道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回去后,叫郡侯将功赎罪,号召全民一起焚香礼敬,也就是让玉帝知道税源(香火)不但不会断,而且还增加,玉帝也就适可而止,下旨降下甘霖,大家皆大欢喜。
  所以说,天庭亦如人间,有奖有惩,才能维持天庭的基本秩序。不过天庭毕竟组织庞大,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管理起来还是很难的,这点,我们后面还会谈到。
  日期:2013-07-13 20:11:53
  --正文--
  第二章 神佛阶层的管理哲学(三)--表面河蟹,武力至上的管理模式(上)
  中国历代的历史,官兵向来就是有执照的土匪,例如新朝(王莽)末年,赤眉流寇作乱,朝廷派太师王匡及更始将军廉丹率大军征剿,老百姓就传出这样的歌谣:
  “宁遇赤眉,莫遇太师;太师犹可,更始杀我!”
  西游记虽然讲的是神佛妖魔的世界,但道理却与人间社会并无太大的不同。
  话说孙悟空学得一身本领之后,先去东海龙王那里强迫拿到了全身批挂及如意金箍棒后,又大闹阴间,把猴子们的生死簿都一笔勾销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