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着石头读明史----对一个王朝的“拨乱反正”

作者: 黑木崖上一棵葱

  《摸着石头读明史----
  对一个王朝的“拨乱反正”》
  历史只有人名是真的,其他大多都是假的
  小说里只有人名是假的,其他都可能是真的

  ――地产奸商任志强微博
  楔子:一根弓弦的轮回
  吴元年(1367年)九月,吴王朱元璋手下的两大马仔徐达、常遇春联手攻下了平江(苏州),抓获了负隅顽抗的伪吴王张士诚。
  平江之战是朱元璋及其军队所遭遇最为顽固的抵抗。一座孤城、十月围城,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然城内军民却众志成城。武器打光了,就拆除房屋的木头、石头,作檑木、滚石。所以,当徐达攻入平江时,城内庙宇民房都拆成了平地,曾经繁华的城市遍地瓦砾,满目苍夷。
  城破之后,张士诚退无可退,老婆刘氏率全家老小,举薪自焚。张士诚也在屋内披挂白绫,上吊自尽。
  不料,历史似乎并未让这段白绫来结束这一出戏。朱元璋的部队及时冲进了房中,抢下了气息未断的张士诚。
  十月,张士诚被押解到了应天(南京)。虽为阶下之囚,却仍表现出了无比的坚定与桀骜不驯。
  朱元璋手下第一干臣李善长,兴致勃勃地赶来,也希望分享到胜利的喜悦。
  但李善长却明显不擅长审问犯人。所以尽管他兴致很高,张士诚却表现得不够配合。任凭李善长如何羽扇纶巾谈笑风生,或谆谆善诱、和风细雨,或雷霆千钧、暴风骤雨,张士诚依旧双目轻闭、充耳不闻。明明是两个人的一出对手戏,却沦为一个人的表演――李善长得到的只是无声的蔑视。
  这搞得李善长很没面子,他开始激动起来,大声叱喝、咆哮,辱骂张士诚这个天杀的盐枭。
  张士诚终于睁开了眼,终于回答了他:“狗仗人势,不得好死”
  !

  ……
  李善长灰溜溜地走了。
  为了表示自己的胸怀与气度,朱元璋没有计较,仍然派人捎话给张士诚,表达诚意。张士诚说,有什么可说的,“天日照尔不照我”。
  不知道这句话哪里惹恼了朱元璋。总之,朱元璋顿时无比愤怒,赏了张士诚一张弓,武士用弓弦将张士诚活活勒死,并焚尸扬灰。
  搞定了张士诚,朱元璋的天下大局已定,已经没有什么力量阻止他前进的步伐。

  第二年正月初四,在历经两个月的风雪飘摇之后,这一天忽然红日当空,明光四射。朱元璋正式即位,定国号大明,改年号洪武,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然而,令朱元璋无论如何不曾想到的是,276年后,前大明银川驿站马夫、明军小队长李鸿基(造反后易名李自成,三个月前刚刚自立大顺朝,又改名李自晟),兵围北京城,竟然也给他的子孙送来了一段白绫、一张弓。
  朱元璋十一世孙、崇祯皇帝朱由检重新经历了276年前的那一幕。只不过,这一次掌控命运的主角不再是他老朱家。
  崇祯十七年(1644年)农历三月十八,朱由检陪着家人喝完最后一顿酒。皇后周氏带头投缳自决了,朱由检提着把剑,到处为不能自我牺牲的嫔妃、宫人,提供最后的帮助。他砍死了袁妃,砍死了年仅6岁的小女儿昭仁公主,砍掉了14岁的二女儿长平公主的手臂。与276年前唯一的不同,就是放走了三个儿子。不过,历史并没有因此而改写,孩子的外公将他们交到了李自晟手里,后又到了吴三桂手里,辗转到了多尔衮手里,最后就不明不白地消失了。

  朱由检安顿完家人,便提了把手枪(三眼铳),乘着天黑,带领百十个太监想突围。还没冲出内城,就被守城的自家部队给打了回来。
  朱由检仍不死心,跑回奉天殿(太和殿),拼命敲打景阳钟,敲响大臣上朝的钟声。当然,在这一天,一个大臣也没有来。
  天色已渐亮,新的一天不再属于他。该做的都已经做了,心恢意冷的朱由检在紫禁城内溜跶完最后一圈,爬上了煤山,海棠树上一段白绫了解他年仅35岁生命以及17年来无尽的烦恼。
  李自晟的弓弦并没有派上用场。派上用场的是带路党吴三桂的弓弦。
  李自晟在北京只呆了短短的42天。大明平西伯吴三桂打败了他,并且从山海关一直追到了北京,并且从北京到山西、从山西到陕西一路狂追,一直把他逼死在了湖北九宫山。
  朱由检死了,北京城丢了,但是大明朝并没有亡。大明还有大半壁的江山,拥有3000万臣民和200万军队。
  不过,这已用不了多少时间。
  满清军队势如破竹,继吴三桂之后,许定国、李成栋、左梦庚、孙可望纷纷成为带路党,遇山开路、逢水搭桥,大明江山很快被蚕食殆尽。朱元璋的另一个十一世孙、永历皇帝朱由榔逃到了缅甸,旋即被遣送回国,落在了吴三桂手里。这距离吴三桂打起“救驾护明”旗号进京、反击李自晟,只过了17年。

  第二年春,大明永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1662年)农历四月十五,朱由榔和他的儿子,在云南昆明篦子坡被大清平西王吴三桂用弓弦勒死,挫骨扬灰。
  295年,从一张弓弦到另一张弓弦,大明王朝终于完成了轮回。
  日期:2013-04-16 15:43:10
  前言:历史是本糊涂账
  或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或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前一句话是民国时候胡适说的,后一句话是意大利人克罗奇说的。其实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我引用他们的话,是想表明,我的想法和这些个大人物是同一个意思。
  近在眼前的事情,我们已经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是是非非难以辨别,何况那些已经尘封已久的过往之事?

  历史原是由史官记录的,史官又是吃哪家子饭的?替谁打工,就替谁说话,天经地仪。虽然也有过几个不怕丢饭碗的、不怕杀头的,可毕竟沙里淘金,太珍稀了。所谓历史基本上就是官史、皇家的家史。所以对历史的记录常有怀疑之声,于是又产生了诸多的野史、稗史,在走卒贩夫市井小巷津津乐道之中,不免平白增添了许多的八卦。
  前朝的史,是由新朝的人来书写的,所以难免褒贬失度。通过描绘前朝的荒淫无耻,映衬当今圣朝之伟大光荣,最后难免把历史给涂色了,把读史的人给蒙骗了。二十四史大体如此。
  也有史书是自家人写的,前清东三省的总督赵尔巽主修了《清史(稿)》。这就好比自己给自己写年终总结,净是成绩,末了才有几条不痛不痒的缺点。正因为如此,《清史(稿)》也就成为最没有价值的史书了。
  世上的是非曲直,本难以一言以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公有道理,可以布告天下,一句顶一万句;婆你再有理,就是当你危言惹众,一概封杀,让你有言无处诉。因为写史而引发的文字狱,被杀之人又岂止万数?
  历史的发生都有其背景,人的行为深陷历史和环境的局限。当时正确的事情,在后来人看来,未必如此;当时人之苦衷,后来之人也未必能够体谅。当是时之人尚分不清、道不明的是非,你让后人如何评述?何况,这天下写史之人,不见得个个都是君子;任凭尔是君子,也难免没做过几件见不得光的事。谁敢保证他所写所说的一切,一定肯定以及确定,没有掺杂个人的好恶?
  好吧,我们来领略一下历史都是怎么说的吧----
  百善孝为先,24孝排名第一的是舜。舜之孝,孝感动天。主持天下的帝尧知道后,称其贤德,不但非要把位子让给他,还把两个女儿都许给了他云云。这一出戏,被历史大加褒赏,称之为“禅让”。司马大侠巨作《史记》记载无误。

  可是,这是真的吗?
  战国魏国史书《竹书纪年》却这样记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尧老的时候,被舜夺了帝位,把他的儿子丹朱流放了,并不让他们父子相见;《韩非子》继续说,“夕舜逼尧,禹逼舜,商汤灭夏,武王伐纣,此四者皆为人臣而弑其君者也”。韩非子说的,可就不是一件事了,大禹禅让,商汤灭夏桀,周武王伐纣,原来都是有疑问的。
  难怪曹操的儿子曹丕,先是娶了汉献帝的两个女儿,后又逼迫汉献帝“禅让”,得意洋洋地说,我现在才知道古代禅让是怎么回事了。
  舜被“禅让”了,代价是尧的一家家破人亡;舜最终也将“禅让”,代价是被大禹流放到了更遥远的苍梧(广西梧州)。
  回到我们万国朝觐、牛皮哄哄的唐朝吧――

  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表叔隋炀帝杨广,都是造反起家,都经历了杀兄囚父、淫乱后宫的不耻之事。然而,一个流芳千古,一个却遗臭万年。
  事实上,杨广继秦始皇之后,第二次统一了中华(终结五胡乱华,统一南北朝),开拓了疆土(征伐吐谷浑、高丽,击破突厥),改革了政府(实施三省六部,废除三公九卿制)、实施了公务员制度(实施科举取士,打破门阀政治)、推行了税制改革(实施均田制、租庸调制)、拓展了交通(开凿大运河,从此漕运成为南北流通的动脉),开创了中华第二个盛世时期。
  在隋炀帝之初全国就有户890万,而大唐鼎盛时期亦才820万户。终唐一朝,各项经济指标都没有恢复到隋朝水平。贞观之治的辉煌只留在了史书上,杨广的业绩却使中华受益至今。李世民和杨广,谁才是“雄才伟略”?
  在强大的唐朝,曾经六失长安,皇帝九次出逃,历朝历代未有过如此之不堪。千年古都长安,在唐朝走向了恢宏的顶点,也在唐朝走向了沦落。正是唐朝之后,长安城一蹶不振,失去了作为中华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地位;
  唐朝在与外族的战争中也是胜少负多,尤其是唐玄宗天宝年间与阿拉伯人(黑衣大食)怛罗斯一战,唐军被俘万人,其中包括许多能工巧匠,从而造就了西方的文明。欧洲汉学家爱德华?沙畹说,此战后,“中国国势遂绝迹于西方”。

  看来,隋朝并非史书中的那么无道,大唐也远非传说的那么牛比。
  日期:2013-04-16 15:44:10
  到了明、清之际,史书记载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的,就更无从计数了:
  ----明朝皇帝很昏庸,清朝皇帝很勤政。在昏庸皇帝治下,社会走向开放,倡导学术自由、思想解放,官员敢顶撞皇帝,民间可结社诽议朝政,科技经济蓬勃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在勤政皇帝治下,社会步入封闭,因言获罪的文字狱大行其道,官员成为皇上的奴才,世间充斥奴颜婢膝,掐灭了资本主义萌芽,社会生活一潭死水。
  ----明太祖朱元璋制造了四大冤案,杀了6万人;清太祖努尔哈赤制造了屠城血案,打下开原杀了10万人,打下锦州杀了13万人。朱元璋杀的多是官员;努尔哈赤杀的多是手无寸铁的百姓。更可怕的是,努尔哈赤为他的子孙开创了屠城的先河,此后满清转战烧杀数十载,扬州十日80万,广州之屠70万,济南之屠13万。从昆山、江阴、苏州、常熟,到广德、泾县、南昌,从金华、嘉兴、海宁、舟山,到厦门、赣州、湘潭、沅江,从潮州、南雄,复到大同、朔州、浑源……所到之处,惨无人烟,辽东、四川的汉人几被屠杀殆尽,祖国江山一片黑。全国人口从战事初起的明万历48年(1620年)5165万,到战乱基本平定的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时只剩下了1900万,四十年间人口减少了3265万。这要算作一个国家的人口,在当今世界237个国家(地区)中也可以排进前30位。

  ----明成祖朱棣五伐蒙古,领土扩展至黑龙江的入海口。派郑和七下西洋,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南海诸岛)尽入版图。派宋晟征西北、陈诚使西域、侯显巡边西藏,设哈密卫、乌斯藏都司(西藏),填补了唐朝以后的领土空白,奠定今日中华之疆域;清圣祖玄烨(康熙)迁界禁海,从此中华与大航海时代告别。派9000军队去打486个人的俄罗斯探险队,末了以满文、拉丁文、俄文三种文字(唯独没有汉文)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出卖了整个西伯利亚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比现今中国国土还要广袤),成为横亘古今、纵览中外,凡有人类历史以来最扯蛋的、最无复以加的卖国条约。西伯利亚那成片的森林、耕地,无尽的油、矿宝藏,从此不再为我拥有。仅贝加尔湖的总蓄水量就达到23600立方千米,相当于北美洲五大湖蓄水量的总和,足够50亿人饮用半个世纪(而此前300年一个飞沙弥漫的黄昏,正是在这个浩淼的大湖边,明朝大将蓝玉剿灭了北元最后一个皇帝脱古思贴木儿的残余,宣告了元朝政权的最终覆亡)。

  ----明洪熙在服丧期间幸女人,宣德斗蛐蛐,这些皇帝的丑事仍一一记录在案;清康熙一生打了135只老虎、20只熊、25只豹子、10只猞猁,道光派36000大军平定了30多人的张格尔叛乱,这些皇帝的英勇事迹也一一记录在案。
  ----明成化痴心地爱着一个女人(万贵妃),是一桩贻笑大方的糗事;清光绪痴心地爱着一个女人(珍妃),是一段委婉凄美的爱情传奇。

  ----明正德铲除了巨贪刘瑾,说明朝政很阴暗;清嘉庆在等待他爹死了以后铲除巨贪和珅,说明朝政很英明。刘瑾所贪,为明朝财政10年的收入;和珅所贪,为清朝财政15年的收入。
  ----明正德好带兵打仗是不务正业;清嘉庆好骑马狩猎是秉承传统。正德带兵落水得病而死,嘉庆打猎受雷劈而死。
  ----明嘉靖炼丹,是昏君;清雍正炼丹,是明君。嘉靖打反对他的大臣屁股(廷杖);雍正设立“粘杆处”,秘密铲除反对他的王公。
  ----两朝国力到达巅峰的分别是明万历和清乾隆。万历“三大征”,但仍不失为是史上的超级昏君,作为皇帝他的主意越来越小,甚至不能决定哪一个儿子继承皇位,他面对大臣的轮番攻击没办法,只能躲进宫去,这一躲就是27年;乾隆“十全武功”,虽然有凑数,仍是史上的千古一帝,作为皇帝他的主意越来越大,就算不当皇帝了还是太上皇,他面对大臣的轮番马屁也很没办法,就六下江南,这六下就横贯33年。

  ----万历修缮办公场所(紫禁城三大殿,曾焚于火),被指责劳命伤财;从康熙到咸丰一直在修建皇家私家花园(圆明园),是伟大的园林艺术体现(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现在又把抢走的水龙头卖还给你,一个就敲你上亿元)。
  ----明天启是个木匠;清同治却是个嫖客。
  ----明朝有皇帝只干了8个月就死了(洪熙),甚至1个月就死了(泰昌)。但是,很少人知道大清朝也有一个只当了4个月的皇帝,“保庆”(1900年4月----8月)。这个“保庆”帝可不简单,正是因为他,才掀起了一系列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列强干涉内政,反对保庆替代光绪----?保庆他爹载漪引义和团入京----?大清向11国宣战----?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西窜----?签订《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历史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如此重要的一位皇帝的存在。

  ----明朝的皇帝宁死不逃,正统被俘,崇祯自杀,绍武绝食;清朝的皇帝逃也不说逃,叫打猎。咸丰东狩,光绪、保庆西狩。

  ----明朝皇帝有受制于太监;清朝皇帝有受制于太后。太监终究被拿下,无一善终;太后却始终权倾朝野,死了以后被军阀扒坟。
  ----明朝皇帝要立个太子,会跳出很多官员来与皇帝作对,景泰帝为能让自己唯一的儿子当上太子,只能给大臣行贿。万历想让自己最喜欢的儿子当太子,他一辈子都没有成功;清朝皇帝一般不立太子,死后才公布遗嘱,很多人怀疑雍正是靠暗箱操作上台的。同治帝死了,军机处提出由溥伦继立新君,慈禧却说这是他们的家事,大臣们连个屁都不敢放,于是挑选了她妹妹的儿子载湉(光绪)即位。

  ----明朝的皇帝多壮年而亡;清朝的皇帝多幼年即位。
  ----明朝的正德贪玩溺水而死,嘉靖吃丹药中毒而死,万历做宅男困死,泰昌纵欲虚脱而死。我们却无从知道,清朝的顺治是怎么死的,雍正是怎么死的,同治是怎么死的,光绪是怎么死的?
  日期:2013-04-17 08:24:29

  ----明朝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明朝内阁有票拟权,可以否决皇帝的批示;清朝军机处是跪听圣令,没有独立人格。要想成为内阁大学士,必先经民主推荐(廷推);要想成为军机大臣,必须经皇上钦点。
  ----明朝设六部、有12个尚书,6个在北京有实权,6个在南京是虚职;清朝也设六部、也有12个尚书,6个满尚书、6个汉尚书,你说谁听谁的?
  ----明朝有锦衣卫、东厂西厂;清朝有文字狱。厂卫主要钳制官员,文字狱主要针对读书人。
  ----明朝编纂了《永乐大典》;清朝编纂了《四库全书》。《永乐大典》“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 举凡天文、地理、人伦、国统、道德、政治、名物、奇闻异见以及日、月、星、雨、风、云、霜、露和山海、江河等均随字收载,无所不包。最重要的是,“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中国古代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
  《四库全书》只限经、书、子、集四大类,从民间中搜访群书,将社会上的各种书籍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查抄,查缴禁书达3000多种、15万多部。最严重的是,总共焚毁图书超过70万部,禁毁书籍比所收书籍还要多,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次大浩劫。《永乐大典》先后毁于满清入关、乾隆文字狱;《四库全书》分别毁于太平天国、英法联军、庚子事变。
  ----安徽桐城出了名垂青史的方家。明朝的时候,方孔炤著《崇祯历书约》,方以智著《物理小识》,方中通著《数度衍》,方家无愧为科学世家;清朝的时候,方家受戴名世“南山案”牵连,满门抄斩,300多口死于非命,历史只让你记住了方苞的散文《狱中杂记》。
  ----明初洪武年间有耕地850万顷,万历三十年更达到1161万顷;清初顺治十八年有耕地549万顷,盛世的乾隆三十一年有787万顷,最高峰时光绪十四年847万顷,仍不及明初。
  ----明朝,已用火器武装部队;清朝,很有创意地用粪便来克制火器。
  ----明朝和日本打仗,清朝也和日本打仗。大明在朝鲜与日本打了一仗,日本此后200余年不敢向中华挑衅;大清在朝鲜与日本打了一仗,日本此后50年对中华淫威肆虐。
  ----明朝分别与如日中天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人开战,无一败绩,战争使美洲的银元通过葡萄牙、西班牙人源源不断地流向中国;清朝分别与如日中天的英国、法国人开战,一支由英国人印度人混成的4000军队可以从广州一路打到天津,从此中华走向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明朝时期,海禁逐渐开放,商品经济蓬勃发展,松江棉纺、苏杭丝织、景德镇瓷器,宁波、泉州海外贸易,世界2/3白银流向了中国;清朝时期,严格闭关锁国,自给自足的农业自然经济十分发达,除广州十三行外一概不允许对外贸易,通过鸦片输入,白银纷纷从中国流向世界。
  ----明朝,太监郑和建造、并率领史上最庞大的无机械动力舰队,巡航在印度洋上,中国势力随之拓展,促发了国人纷下南洋。下一次中国舰队来到印度洋上巡弋,要在五百多年后的2008年;清朝,重臣李鸿章购进了时为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基本只逡巡于黄海一隅,甲午一战即全军覆没,随之失去了台湾、澎湖,也失去了对南洋的影响力。
  ----明朝300年无一寸领土割让;清朝300年割让领土有多少,饶是你是板砖的砖家,仍然算也算不过来。
  ----明朝时候,利玛窦来到中国,受到万历接见,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和徐光启一起翻译了欧几里德《几何原本》,引进了红夷大炮,在士大夫中掀起了学习科技的风潮;清朝的时候,南怀仁来到中国,受到康熙关押,后来负责国家天文台(钦天监),所作学问仅供皇上参考,此后200年中国与西方科技绝缘。
  ----利玛窦《中国札记》记载,“在这个大国,人们食品丰富,讲究穿着,家里陈设华丽,尤其是,他们努力工作劳动,是大商人和买卖人,所有这些人,连同上述国土的肥沃,使它可以正当地被称做全世界最富饶的国家”,“他们为打仗制造大而坚实的船,有高船楼,分设在船首和船尾,很像来自列潘特的船,和葡萄牙人驶入东印度的船,他们的船很多,以致一个将官,可以在四天里召集一支六百多人的军队”;

  乾隆年间,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则在《觐见记》中说,中国“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疯狂的战船。如果说已在过去的150年间依旧能够航行,以一种貌似强大的外表威慑邻国,那是因为侥幸出了几位能干的船长。一旦碰到一个无能之辈掌舵,一切将分崩离析,朝不保夕。即使不会马上沉没,也是像残骸一样随流东西,最终在海岸上撞得粉碎,而且永远不可能在旧船体上修复”。

  ----明朝科技巨人灿若星河,徐光启的几何学、天文学,宋应星的应用技术,朱载堉的音律,李时珍的医学成为古代科技艺术的巅峰,你肯定不知道一个叫王徵的小官吏,发明了自行车。更有一个没留下姓名的(是个万户,也有说名叫万虎),成为史上飞向蓝天的第一人;清朝出了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作了《海国图志》。但这个“第一人”要和明朝前辈们比起来,相差的可不只是一点点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