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三国谋略分析第一书
作者:
一笑扬天1982
序言
大凡世人用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纵知其二,不知其三,就算能深知其三,将中国古代智慧的核心——谋略使用得出神入化,收发由心,然而对于历史的局限,也是茫然无知,措手无策。在三国时期,以袁绍之能,曹操之雄,刘备之杰,孙权之明,诸葛亮之智,司马懿之谋,无论是功未成身已亡,还是功成名就,独霸一方,甚至是功成一统,帝业得成,他们对于历史和天下交与他们这种杰出人物的长期和短期的使命,全都交出了白卷。所以,袁绍早败,魏蜀吴三朝短命,诸葛折寿,完成一统的西晋王朝,虽然传了四任,实际上不过是二世而亡,纵然东晋偏安东南,然则外不能制狄夷,内不能平纠纷,内忧外患时时皆有,家国无时能宁。
区区一部三国史,计策频出,智慧纷呈,可谓已达中华古代谋略之巅峰,中华古代智慧之精华,毕显于斯。一般人熟读三国史,自以为熟知权变,精通谋略,然则岂知,三国谋略之辉煌,其实是计中有计,谋中有谋,局中有局。《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为《三国志》做注的裴松之,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修改《三国演义》的毛宗岗父子,乃至1700多年以来大大小小的研究三国的专家或者是业余爱好者,通常只能读懂三国智谋的第一层,至于其中更深层的原因,远未发掘。不知多少人物,只懂智谋第一层,不知计中之计,局中之局,结果遭遇失败,还不能明白其理。
许多年轻人,刚刚迈入职场,本是豪情万端,却发现事事不顺。如果他不幸,从此颓废到底,一生理想就此终结;如果幸运,会有职场老手点拨他,将如何趋利避害,如何投机取巧,年轻人按照职场老手的建议去做,果然左右逢源,风生水起。但是,如果这样,这个年轻人虽然已经在职场游刃有余,但是也已经锐志消磨,意气不再,热望成空,壮志难酬。虽然他拥有一个年轻的身体,但是心也沧桑。更有甚者,有人会教他心狠手辣,无毒不丈夫。即使他获得了个人成功,但是他也不再是那个年轻时光明磊落的人了。他曾经的理想,同样就此终结,他也就成了无形无际的文化桎梏下的又一个牺牲品。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可谓灿烂,然而,也可以说是老态毕呈。中国古代文化之精华——谋略,不是教你如何去阴人,就是防止如何被人阴。当一个国家的年轻人,被这种思想压抑得无法自由发展,那么这个国家的命运也就垂垂老矣。
日期:2013-09-01 18:53:28
许多年轻人,包括古往今来的许多成功和不成功的历史人物,对于上级不同意自己的正确意见,气愤填塞于胸。笔者将在本书中说明,你的意见是对的,上级不采用你的意见也是对的,你完全可以用更好地方法去实现你意见。计策本身没有高低之分,区别只是在于做人境界的高下之分。之所以你无法以更好的方法实现你的意见,那是因为做人的境界还没有到达那种程度。
厚黑之学,实为小术,居然成为许多人安身立命之法宝,权谋智慧毒害之深,可见一斑。李宗吾以三国人物曹操和刘备来举例,那么笔者也以三国为例,将在此书中均以堂堂之法悉数破之。这等伎俩大行其道,可见五千年文化之遗毒,毒害之深。李宗吾,弃精华于不顾,视珍珠为敝履,以为“厚黑”二字能成霸业,真是匹夫之见。且看笔者如何将三国历史以堂堂之法演绎。
本书的立意志在将中国古代所谓谋略的阴谋诡计尽数破除,扫五千年文化之余孽,除二千载封建之遗毒。五千年的权谋诡计,可谓变化万端,鬼神莫测,令人防不胜防,但是笔者尽以堂堂之阵破之,往往所谓奇谋妙计的背后,成功另有深层原因。
笔者本来是科技研究者,然而在科技研究中发现,中国与西方的科技差距,骨子里是文化差距。虽然今天中国的问题错综复杂,而笔者认为,当今中国问题,不过是中国五千年古代文化遗毒与西方资本主义毒瘤相互交错而产生的阴影的重合。要破解中国当今迷局,那么要从中国古代文化和西方社会既有问题这两个本体中去找寻。
笔者写三国,不过是从中国古代史上抽出一个典型时代,立意破产中国古代文化的毒瘤。
笔者参加了天津卫视《非你莫属》8月19日那期节目,对在座的12位私企老板发难,虽然由于节目的限制无法发挥我的能力,但是仅以气场就足以震慑全场,即使下场之后,台上的12位私企老板依然心有余悸,说:“仿佛梦一场。”笔者参加这次节目,是向既有的商业模式下达了挑战书。在中国,绝大多数私企,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化和西方商业逻辑最阴暗的一面。在国企中,中国文化固有缺陷比较明显;在外企中,则是西方商业逻辑比较明显。而在私企中,绝大多数私企将这二者最阴暗的一面结合了起来。
虽然台上这些boss在中国的私企中,也许还算是不错的了,但是我恨铁不成钢,所以我对他们进行攻击,如果他们做得好,头脑不僵化,完全可以给员工开高工资,我们国家经济的竞争力绝对不只是现在这种水平。
笔者在今后十年之内,把理论方面的工作做好,有了这些理论方面的支持,十年之后,许多顽疾,迎刃而解。
笔者在生活中的体会是,在中国,即使是公务员、企业家、高薪收入阶层,都仿佛被一股无比巨大的力量逼迫去做许多不得不做的事情,笔者就是要把这股巨力找出来,将之消除。
日期:2013-09-01 20:07:10
回到本书的话题,本书说三国,有以下三个“绝不”特点:
1、绝不从后事推论前事。今天的很多人必有这样的经历:自己看好的一只股票,已经持有很久了,但是却迟迟不涨,烦恼之际将其抛弃,这只股票却突然连拉几个涨停,徒自后悔不已——自己曾经多么聪明,却没有坚持,不是自己不聪明,而是自己没有耐心。后人评论郭嘉、贾诩料敌先机,谋略如神,不过以后事论证前事罢了,真正的谋略高手,岂会空自等待事件发生,就如今天的人炒股,如果预料到某只股票暴涨,当然会提前买入,早早布局。如果真正明白谋略的精髓,像贾诩、郭嘉那样料事如神,并非难事。虽然在许多重要会议上,智谋之士唇枪舌剑,异彩纷呈,然而,对于一个谋略高深的人来说,大堂之上的谋士辩论,很大程度上不过是走过场而已。我们看英雄人物,时而选择多数人的意见,时而选择少数人的意见,偏偏结果都正确,似乎其智谋极其高深,实际上不过是其心中已有计较,成竹在胸,庙堂争辩,不过是例行公事而已。史书往往对于历史人物,即使是同一个英雄人物,有时说他不“明”寡“断”,以至于失败,又有时说他,慧眼识珠,力排众议,独定乾坤,不过是以果证因而已,实在是贻笑大方。而且,这些英雄人物有时偏偏对正确建议拒不采纳,以至于后人扼腕长叹,但是,笔者将以分析告诉你,但是这些英雄人物拒不采纳正确意见,是有其深层原因的,而这种原因,谋士绝不可能知道,史官也就更不可能知道。
笔者之所以要坚持“不以后事推论前事”,还有个意义,那就是: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坚持“不以前事论后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选择将更加明智。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无数个机会,等待我们去选择,比如高考填报志愿,选学校选专业,比如找工作,比如炒股选择股票。一旦选择错了,往往后果不堪设想,甚至终身贻误。比如有人在读了大学在大四找不到工作之后,往往会不断埋怨自己:“当时我要是选某某学校某某专业”就好了,这种想法对他以后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吗?一点意义都没有。等以后再有类似的选择的时候,他很有可能会犯一模一样的错误。
2、绝对不用人的评价。人的评价往往带有主观色彩,更为危险的是,作为政治的主角,往往会将人或者事情有意拔高或者压低,肆意歪曲,以达其不可告人的目的。笔者将对这种评价式的语言进行破解。
3、忠实于三国而绝不局限于三国。三国时期的权威资料《三国志》不但简短,而且相互矛盾之处甚多。笔者不是历史学家,甚至不是三国爱好者,之所以想破解三国智谋,不过是在领悟自己思想精髓之后,居高而下,将其顺手破解而已。何况笔者不愿意做白面书生,青灯黄卷地研究史料,青春作赋,白首穷经。笔者之意,在于以三国为线索,不但将中国古代的权谋智慧尽数贯通,而且对当今时代所存在的非常多的关于计谋的问题,尽可能地悉数破解,给那些在迷茫中的人,点燃明灯。比如,《三国演义》虽然是小说,然而历史小说经过历代文人的加工,其智谋高深之处,有有些地方,往往高于真实的历史,所以笔者同样会对其进行讲解。
笔者将在本书中说明,一个本来正常、善良的人,一旦被赋予集体责任和时代特征,在巨大的利益力量下,人性将发生重大的扭曲。之前明明是好人的人,后来却变得坏得不能再坏。
包括本书在内的系列书籍,将讲述“以道御术”的道理。只要你心底纯正、善良,把握几个点之后,任他阴谋诡计,不能动你分毫。
笔者发现,在现代生活的巨大压力下,中国人的思想行为已经扭曲,而笔者将努力,使中国人从这种扭曲的巨力之中,重新还原出真正的人来,展现一个人性光芒四射的时代。
日期:2013-09-02 15:11:38
第一章 颠覆乾坤第一计
在很多人的眼里,袁绍是个无能之人,如果他是一个无能之人,又怎么能够做到那么厉害的位置——割据四州,一方霸主。其实,袁绍之阴狠,实在不下于曹操,我们来看三国历史中有分量的第一计。
公元189年,汉灵帝死了,十四岁的刘辩即位,史称汉少帝。当时的中央政府,由两大势力把持,一个是宦官集团,一个是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外戚。当时袁绍、曹操都依附大将军何进。为了消灭宦官集团,袁绍多次向何进建议,采取果断措施,将之消灭。何进虽然同意了袁绍的建议,但是却无法执行计划——因为他的妹妹皇太后反对消灭宦官。袁绍见到何进如此软弱,摇摆不定,于是进一步建议:“可以调集四方猛将豪杰,领兵开往京城,对太后进行兵谏。”何进同意了,他认为,只要各地的军队一到,来个“假造反”,对没有见过世面的太后进行恐吓,太后就会害怕,就会惩办宦官。
这个计策,无论被当时人、还是后世史学家,以及历史证明,这都是一条愚蠢得不能够再愚蠢的计策。此计一出,朝廷的大小官员,包括卢植、陈琳(当时是何进的秘书)等人,大惊失色,纷纷反对。后来的枭雄曹操更是评论说:宦官之所以得逞,靠的是皇权,要对付这些人,只需要一个狱卒就够了,何必招来外面的大军呢?何况,招大军进入京城,动静这么大,隐瞒不住,所以何进一定会失败。
事实如同曹操所料,宦官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情,提前行动,杀了何进。
后世史学家都以此事对袁绍大肆批评,对袁绍的昏招痛心疾首,几年前名噪一时的易中天也秉承了这个观点(笔者并非史学家,因为在中国研究三国的人中,在大众之中,以易中天最为有名,笔者认为他的观点,代表了史学界的一种主流观点,所以在后面会多次引用他的观点。)。
如果真的这么看,那么只看懂了袁绍的计策的第一层,袁绍之阴狠,岂是他人所能及?
日期:2013-09-02 16:43:54
好毒的计策!
袁绍何其阴毒!
那么,袁绍是否真的是这么想的呢?我们来看袁绍以及士人集团是怎么做的。第一,何进的命令发出之后,各地士人纷纷响应,最为直接的,就是把地方上与宦官集团有关的爪牙和亲信赶走、抓捕、杀掉,抢占有利的官位。第二,在中央,袁绍身为首都治安总司令,不但任凭何进被宦官杀掉,而且在打着为何进报仇屠杀宦官的时候,其党羽顺便把一起为何进报仇的何苗(何进的弟弟,应该没有谁比他更有理由报仇了,何苗当时担任车骑将军,名义上仅在大将军之下)杀掉。第三,袁绍打着为何进报仇的旗号,将宦官斩尽杀绝,只要没有胡子的男人,全部杀掉。他们只顾杀人,至于那个最重要的人——皇帝,袁绍以及其党羽根本就是不闻不问,任凭大宦官张任带着皇帝逃出皇宫。
如果计划执行顺利,那么袁绍成为新时代权臣的梦想就实现了,退可以像霍光一样把持朝政几十年,进可以像王莽一样成立新王朝。
唯一可惜的是,尽管袁绍的士人集团响应积极、热烈,但是表现最积极的是野心家董卓,他攫取了袁绍的所有胜利成果,并且把东汉王朝带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我们再想想,为什么董卓会成为首批入京的外地军队?当时董卓驻兵在河东,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并不是离洛阳最近的。首先,如前所述,在何进的诏令发布之后,各地士人开始抓捕宦官集团的爪牙,并没有把进京放在第一位,而董卓直接率兵去了京城;其次,董卓以前多次打败仗,本要被革职,是靠着贿赂宦官集团得以保全并且得到重用的,所以他急于进京原因可能是:如果宦官集团能救则救,如果不能救,则立即诛杀宦官,向新的权势集团何进投靠,越早投靠,越显得忠诚。但是到了京城之后,他发现形势如此混乱,于是趁火打劫而已。有人说董卓“驻兵河东,拥兵自重,坐待事变”,笔者认为这不过是以后事推前事,证据在于:一、他入京带的兵少;二、他没有治理天下的远见卓识。董卓入京之后的一系列倒行逆施,只能说明他不知道如何使用权力。就像穷小子突然成为暴发户,不知道怎么花钱,只懂得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从头到脚俗不可耐的金银首饰。因为不知道使用权力,董卓在残暴的同时,还必须央求他的敌对方做官,比如袁绍顶撞过他,董卓还给他封官。
之所以袁绍的胜利成果被董卓所攫取,就是因为袁绍自以为计划已经十分周密,士人集团只顾杀宦官、除外戚,完全忘记了防守,被董卓趁虚而入。
日期:2013-09-03 21:05:00
而事实上,上述对董卓的分析,只属于技术性分析,而不是根本性分析。董卓的出现,是士人集团傲慢与偏见的必然结果,这将在第六章中进行分析。
这就是三国史中,有分量的第一计,通过这样解读,还有人怀疑袁绍的智商吗?还有人认为这是馊主意吗?
不知道读者看了这些分析,觉得瑟瑟发抖?请读者先不要发抖,因为像这样的毒计,时时在你的身边。
不知道读者是否听到领导这样的称赞:“你表现得实在太好了,公司决定重用你,给你派遣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如果读者听到这样的话,先不要高兴,首先得看这个任务是什么——既然要“重用”,当然会给你一些重担,普通的任务已经显现不出你的价值。
在一些企业成功人士的回忆录中,经常会有这样的记录——被公司委以重任,派到一个崭新的地方去,无兵、无钱、无资源,一个人打拼。如果打拼成功了,那么恭喜你,公司将会派遣更重要的任务。事实上,根据他们的回忆,他们的大多数同事撑不住,都走了,他们之所以坚持,往往是因为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如果你像他们一样奋斗,而且已经做得相当有规模了,那么公司会提高你的职位,你会成为报酬优厚但是无所事事的公司高管,但是,你手中的那些资源,必须要交出来。如果你这样舒舒服服地过了几年之后,公司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像你这样的拿钱多干活少的高薪人员,自然是裁员的最好对象。
日期:2013-09-03 21:08:16
对这个计策感受最深的应该是销售人员。如果销售人员表现好,提成自然会多,但是每过一年,老板往往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去年增长了30%,那么今年就得增长50%。如果你干得好,公司收获利益,干得不好,公司正好裁员。假设这位明星销售人员的业绩连续几年突破期望,那么会被提拔成销售主管或者总监,但是很不幸地,老板会暗中把他的客户资源(这时候都是大客户)逐步由个人转移到公司。想必很多销售人员成为销售总监和主管,都会遭遇为了客户资源而与老板进行的一场龙争虎斗。二者的矛盾不可调和:销售人员坚持认为客户资源是自己辛苦挣来的,甚至是拼命换来的,应该属于自己。而公司则坚持认为,销售人员之所以做得好,是因为有公司这棵大树作为靠山,公司的发展不应该掌握在随时可跳槽的少数人手中,否则公司有随时可能被颠覆的可能性。如果销售人员任凭老板夺取客户资源,几年之后,一个没有客户资源的销售总监,对公司还有什么用呢?下面那么多销售人员还等着提拔呢。而对老板来说,如果不能够亲自掌握客户资源,他又如何能够安心呢?有过企业管理经验的人都知道,手下核心大将的跳槽,往往使公司伤筋动骨,甚至破产。
有人会说老板们心狠手辣,但是这个世界上,小鱼吃虾米,大鱼吃小鱼,老板们这些大鱼表面上风光无限,实际上有一条大鲨鱼正在等着他们。
一位知名风险投资人(好像是今日投资的徐新)说过,投资界判断一个公司是否成功的标准,是看这个公司是否上市,事实上,上市公司是行业中翘楚,掌握行业中最大的市场和资源,我们不妨看看这些上市公司的境况如何。
日期:2013-09-03 21:08:39
在美国曾经有一家很有名气的网上售货公司叫Overstock,它于2003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受到华尔街的追捧,但是在2005年的第二季度,它的每股盈利比华尔街预期少了一两个美分,但是就是这小小的一两美分,竟然使得Overstock几乎遭遇灭顶之灾。在Overstock的当季业绩出来之后,华尔街马上调低对它的评级。第二天,Overstock的股票一泻千里,并且在随后的短短的几天里,Overstock的股票价值就已经跌掉了一大半。Overstock的CEO在受到打击和气愤之余发狠心要调查清楚此事。他经过调查发现,Overstock公司的股票被某些金融公司恶意卖空,而卖空的股票数量竟然高达Overstock实际股票数量的十几倍。然而,按照美国证监法的规定,这些恶意卖空的公司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但是,Overstock公司的股价却因为这种十几倍的凶狠卖空而狂泻不止,一落千丈,公司也几乎关门,后来几经磨难才艰难生存。在这一事件中,华尔街首先通过评级公司对Overstock进行打压,然后对冲基金恶意抛售,几乎没有用任何成本,就把一家已经颇有名气的公司折腾得死去活来,通过卖空股票上挣得暴利。所以,我们应该知道,像Overstock这样的中小公司,命运在很大程度上随时随地地被华尔街所左右。
日期:2013-09-04 19:48:41
这个故事摘自于吴军的《浪潮之巅》,但是作者引用这个例子,仅仅是说明所有在美国上市的公司都必须仰华尔街的鼻息的现象,并没有说明背后的真实原因,我在这里不妨指出。事实上,非但是中小公司,即使是企业巨鳄也一样不得不花样百出地讨好华尔街。1996年,从AT&T分拆出来的朗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信设备用供应商之一,发展势头相当迅猛,也受到了华尔街的追捧。但是,在电信设备修建期的高峰过去之后,朗讯公司的销售出现下降。为了达到华尔街的预期,朗讯公司不得不贷款给没有偿还能力的公司来购买它的产品,就是为了提高营业额。虽然在几个季度里它的业绩表面上看比较漂亮,但是这些贷款是随时会爆炸的炸弹,一旦这些借贷的公司倒闭,朗讯的货款就永远要不回来了。果然,后来经济危机爆发,这些公司倒闭,朗讯出现了巨额亏损,最终变得一蹶不振。而雅虎公司为了获得华尔街的欢心,低价售出它所持有的全部Google股份,并记入其利润,将财务报表做得非常漂亮。此后,当再也没有Google股票可出售时,雅虎的利润便迅速下降,公司也进入衰退,股价下跌,最终依然是遭到了华尔街的抛弃。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