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崇祯儿女罹难记

作者: 昌平飘香

  苏萍,网名昌平飘香
  谨以此文祭奠先祖朱元璋!
  谨以此文祭奠先祖崇祯皇帝!
  谨以此文祭奠所有朱氏先祖!
  谨以此文纪念为保护先祖英勇献身的忠勇之士!

  路
  —崇祯儿女罹难记
  第一章
  (一)
  1644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朱元璋率军征战几十年,创下的大明王朝易主;朱家人几百年的基业毁于一旦;朱元璋遍布全国的二十四个番王遭遇灭顶之灾;大明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自缢石景山;其后代的下落至今不为世人知晓。
  几百年过去了,人们早就淡忘了那段历史。然而,从那次劫难中幸存下来的朱家后人,重新捡拾取那段撞击后的历史碎片,把它逐一拼接起来。让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显现……
  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明成祖朱棣夺取帝位后,迁都北京的宫殿,是明朝最高权力中心。于1406年(永乐四年),明成祖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动用工匠23万、民夫百万,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
  紫禁城,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是紫微垣,位于天的中央最高处,共有十五颗恒星,被认为是“运乎中央,临制四方”的宫殿,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匠心独具气势恢宏,能蓄帝王之气,显雄才大略,故名之。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传说,玉皇大帝有10000个宫殿,而明成祖为了不超越神,所以故宫修建了9999间半宫殿,都是砖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绘。
  故宫四面环有高10米的城墙,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3米,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故宫的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外围是一条宽52米,深6米、长3800米的护城河环绕;接着是周长3公里的城墙,墙高近10米,底宽8.62米。城墙上开有4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还耸立着4座角楼,角楼有3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
  故宫分为“外朝”与“内廷”。“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位于整座皇宫的中轴线,其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帝王与后妃居住、游玩之所。
  接下来,就让我们重新回到,1644年新春伊始的大明皇宫。
  春节就要到来,装扮一新的紫禁城,处处张灯结彩,喜迎佳节。
  然而,大明皇帝朱由检,却没有好心情,他似乎已经感知,1644年春节,将成为大明王朝,最后一个春节。
  思宗皇帝,出生于1610年。是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孙子,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明王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大明朝亡国之君。于1622(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1627-1644在位,年号“崇祯”
  崇祯自继位伊始,就大力清除阉党,整顿纲纪。
  明朝天启七年十一月,崇祯抓准时机铲除了司礼秉笔太监魏忠贤的羽翼,使魏忠贤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然后一纸诏书贬魏忠贤凤阳守陵,旋之下令逮治。在其自缢而死后,将阉党二百六十余人,或处死,或遣戍,或禁锢终身,使气焰嚣张的阉党受到致命打击。崇祯皇帝谈笑间铲除了魏忠贤集团,曾一度使明王朝有了中兴的可能。
  当时的明王朝外有后金连连攻逼,内有农民起义军的烽火愈燃愈炽,而朝臣中门户之争不绝,疆场上则将骄兵惰。面对危机四伏的政局,崇祯殷殷求治。每逢经筵,恭听阐释经典,毫无倦意,召对廷臣,探求治国方策。勤于政务,事必躬亲。同时,他平反冤狱,起复天启年间被罢黜官员。全面考核官员,禁朋党,力戒廷臣交结宦官。整饬边政,以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赐尚方宝剑,托付其收复全辽重任。崇祯在任期间朝政有了明显改观……

  随着李自成脚步的逼近,即使春节到来,没能让思宗皇帝心情愉悦。

  继位十七年,如履薄冰地日子,国事家事,压得这位年仅三十五岁的年轻皇帝,看上去更像一位小老头。
  大年三十这天,崇祯暂时放下了一切,他对来年仍充满企盼。
  坤宁宫里,暖意融融,崇祯与他的皇后,正在说着心里话:
  “皇后啊!太子和平儿的婚事,去年是局势不好,又耽搁下来。唉!想起来,都对不住这两皇儿。看看来年吧!等局势稳定些,就抓紧给他们都办了吧!”
  “臣妾听皇上的!什么时候办,吩咐就是了。”
  “皇后!你可知道,我为何把他们的婚事一拖再拖?”
  崇祯看着皇后,流露出来想考一考皇后的神情。既聪明又善解人意的周皇后,看着日渐消瘦的崇祯帝,心里有些痛楚,她知趣的回避了皇上最不愿听的那些话,她说:
  “皇上!您别忘了,我可是皇后啊!皇上担忧什么,身为臣妾的我理应是知道的。皇上是担心……唉!大过年的还是不说为好。”
  听到皇后的回答,崇祯有些欣慰,他深情地看着皇后说:
  “也好!皇后既然知道,我们就再等等。如能顺利的渡过今年,明年就会有转机,那时再好好地为他们操办。”
  “好吧!臣妾听皇上吩咐!”
  皇儿的婚事一拖再拖,皇后心里有些苦楚。可她也知道,在这种情势下,皇上绝对没心情操持儿女的婚事。皇后自知没办法,只好听皇上的再等等。
  眼前这位,既体恤又明理的皇后,让崇祯心里升起一股浓浓的爱意,他走上前,把皇后拦在怀里……
  春节没过完,崇祯就来到乾清宫,批阅刚呈上来,堆积成山的奏折。
  每天,有许多事情发生,上报的,没一件让崇祯振奋的。折子里不是上报灾情,就是农民暴动,再就是伸手要银子。说起银子,最令崇祯头痛。
  几十年来,大明战事不断;灾害频发;赋税短收;库银早已捉襟见肘。诺大的国家,由于缺血没银子,即将面临瘫痪。为筹集银子,崇祯曾下旨:令各位勋戚助饷!却收效甚微。
  面对难筹的银子,崇祯帝,一筹莫展。
  身为一国之君的崇祯,面对国家财力的薄弱,没有效的解决办法。更为可悲的是,面对劲敌入侵,他!一个主宰大明命运的皇帝,却拿不出银子去抗敌。
  作为君王的崇祯,解决国家的重大财政问题,他缺乏火候。面对吞噬国家疆土和财产的劲敌,他太过软弱。他的软弱,最终逼自己到死角而内外交困。

  到如今,他心机缺血,连挣扎的力气都没有。身心俱疲的崇祯,一想到这些就烦躁不安。
  怎样挽救危机四伏的大明?崇祯不是没有想法。
  但是,由于性格的缺陷,面对周遭那些亲情臣子,就仿佛一座座不可逾越的大山,横在他前面让他处处碰壁走投无路。
  时儿这山又短暂的消失,金光灿烂的大道,多得让他不知走那条道好?当他择路前行时,那山又在前面不远处……
  数年来,崇祯可谓是:处处寻路疑无路,看似通达举步难。
  崇祯离案来到窗前,看着对面屋檐下,一对对通红通红的大灯笼,映衬着飘飘洒洒的雪花,一副典型的北国风光扑面而来。
  此刻的他,没心思感受,大自然赋予的美好景致。
  他看了一眼空旷的皇宫,由于没有来往的人群,到显得有些冷清。突然崇祯的眼前,闪现出血红的一片……
  数月前,一个梦境让他不想都不行,他感觉这梦里有玄机,这玄机是什么?他猜不透,也不想去猜。
  从前,他不记得梦里的事;而这梦,让他时常想起;他以为,是自己太过劳累才会这样。
  崇祯让侍从,把炭火烧得更旺些,自己又伏在御案上,批阅那些,尚未批过的奏折……
  日期:2013-09-13 18:57:48.0
  (二)
  崇祯继位以来,是负责任的皇帝,是想把国家治理好的皇帝。他欲做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那样的好皇帝。但是,历经岁月沧桑,时二百多年的大明朝,已是满目疮痍穷途末路。
  大明历经了历史上所有王朝曾经历的战乱、贫瘠、崛起、兴盛、衰败的历程。当这位眼睛不大,性格刚毅的崇祯继位时,大明王朝已经走到,从衰败到消亡的路途上。

  他竭尽全力,想重振大明,拼命想做好每件事,却常常事与愿违。
  一个即将走向灭亡的王朝,崇祯的所有努力,是那样的不堪一击。整天像陀螺一样,忙得焦头烂额,换来的仍是一个战事不断、天灾频发、民不聊生、狼烟四起的大明。崇祯百思不得其解,国家为何陷入如此境地?
  春节刚过,整个北京城,就笼罩着恐慌的阴霾。
  有消息传来,农民军李自成已经攻陷山西,几万大军正向北京城进发。紫禁城失去了往日的宁静……一些达官贵人,忙着收拾细软,随时准备出逃。那些胆儿小的主,早已在出逃的路上了。
  消息又传来,李自成就要攻入京城,崇祯帝心急如焚!头像炸开一样地疼痛,自责、不解、惊骇、难过填满了整个胸膛。
  数月前,面对来自外围的压力,朝堂上有人提出南迁的构想,正好与崇祯的心意不谋而合。与此同时,也有更为强烈的反对声音。这声音有理有据,如同他周围那一座座的大山,让崇祯没任何理由抗拒,更不可能逾越,所以,崇祯选择了守国门等待勤王。
  如今的形势,南迁已是不可能。接旨勤王的明军将领,大多自保按兵不动,有的则选择了投降。促使贼人李自成势如破竹直逼京城。

  即便苍天要灭我崇祯,我也不让皇儿一起陪葬。这是此时此刻,崇祯为自己着想的心声。在这关键时刻,考虑多日的崇祯终于决定,当天晚上把皇儿们送出北京。
  三月的天,仍是夜长昼短,寒冷无比,连续刮了几天的北风,似乎还想考验崇祯送皇儿出城的决心。
  坤宁宫里,周皇后与三个皇儿和爱女长平公主,正在专注地,倾听崇祯的肺腑之言:
  “皇儿啊!李贼似有天助,眼看京城就要不保,你们的性命已危在旦夕。为保全皇儿的身家性命,你们今夜必须离开京城,将来的大明还要靠你们。”
  站在皇上身边的太子,朱慈烺时年才十五岁,定王朱慈炯十二岁,永王朱慈炤仅十一岁,长平公主朱薇娖也仅有十六岁。除太子事先知情,显得冷静以外,其余他人都紧张不安。
  崇祯走近皇儿,用平时少有的语气继续说:
  “父皇对不起天地、对不起祖宗。大明眼看就要败在我的手上,我却无力回天。我的儿!我对不起你们啊!”
  对大明朝的结局,崇祯无法抗拒。几月前,如知道是这个结果,他绝不会选择等待勤王。这时的崇祯皇帝,有些相信数月前做的那个梦了。

  太子朱慈烺,看见父皇一反常态的伤感和无助,心中涌出酸楚,两行眼泪夺眶出。从小到大不知经历了多少磨难,父皇都一次次力挺过来。太子由衷地佩服父皇,他的记忆里,同情是父皇最不需要的。
  在他的心里,父皇永远都强悍无比,没任何力量能打败父皇。今天他终于看到父皇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这使他对父皇产生了同情。
  几天前,父皇让他带公主和皇弟们离开北京,他当时就断然拒绝:
  “父皇!京城眼看就要兵临城下,我堂堂一太子,倘若此刻离开,不招天下人耻笑吗?儿臣绝不离开。”崇祯非常生气,他瞪大双眼看着太子:
  “太子!你永远都不能忘记:你是大明的太子!你有义务为振兴大明出力,而非莽撞。”当得知父皇为了大明,让他带信去南京,他才答应了父皇的要求。
  永王年纪尚小,他不明白这深夜离京意味着什么?更不知离开父皇和母后是什么感受?定王稍大,以他的聪慧知道一些,可对于将来,他同样一无所知。他们只听命父皇,跟哥哥姐姐走没任何恐惧。
  家人就要骨肉分离,伤心难过如同生离死别。一家人又痛哭了一阵,崇祯突然想起了什么:
  “时候不早了,皇儿都该换装了,一会何将军带你们出城。”崇祯拿出备好的衣裳,亲自给他的皇子更衣。
  看着一身平民装束的皇儿,崇祯帝,鼻子一阵酸楚。他蹲下一把抱住最小的永王,强忍着悲痛没哭出声来。
  他叫皇儿都看着自己,并要他们牢记父皇说的话:
  “皇儿千万要记住:出了门,不许对任何人说出自己姓朱,从前是住在皇宫里,以免引来杀身之祸。太子!这一路上你要多提醒皇弟们,他们年纪尚小。”
  “父皇放心吧!儿臣谨记就是!”太子懂事地答应着父皇。崇祯满意地点了点头又说:

  “今天起,皇儿都改用母后的周姓。如到达南京无立锥之地,说明你们的处境很危险,就立刻去贵阳。还要记住!只有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才能告诉下一代自己的真实身份,让他们将来有条件,回来认祖归宗改为朱姓。要牢记朱家祖训:一生一世,不做对不起国家和百姓的事。皇儿们!都记住了吗?”当他看到皇子都点头称是,崇祯才松了一口气,又接着说:
  “我的儿啊!记住父皇的话,我和你们母后就大可放心了。”
  听了父皇的话,太子早已泪流满面,他想起父皇单独召见时说的那番话。此刻的他终于明白:面对危机四伏的大明,身为太子的他,该担当的责任有多重大!
  太子知道今天的父皇,分明是在交代自己的身后事。想到自己平日里没少让父皇操心,太子心里难过极了!他上前抱住父皇痛哭起来,两王子也扑向父皇哭了起来……
  崇祯拥抱着自己的三个皇子,千头万绪涌上心头,他一面哭,一面为皇子们擦拭泪水。
  过了一会,崇祯,突然推开三个儿子:
  “好了!都别哭了!还男子汉呢!马上就要出门,哭多了不好!”
  这就是崇祯,面对骨肉情感,任何时候他都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即便是天大的事情发生,即使他的心在流血,他都理智大过情感。
  此情此景,最为伤心和难过的莫过于周皇后。
  在此之前,面对李自成强大的攻势,聪明贤淑、性情严慎的皇后曾提醒崇祯南迁。或至少把太子和公主、皇子提前送回南方老家,可崇祯帝迟迟不肯定夺,才造成今天匆匆与皇子离别的场面。
  皇后知道:孩子们这一走,可能将是永别!她体内的五脏六腑都撕裂地痛着。
  她强忍痛苦,拉过就要离她远去的皇子,一面抹着眼泪,一面给皇儿交待一些出门在外的注意事宜:
  “皇儿啊!出门在外,看到年长的要学会叫姥爷、姥姥、爷爷、奶奶、大伯、大妈……”
  看着皇儿们学习的认真劲,皇上、皇后的心都碎了。他们无法想象皇儿在路上,会发生什么?将来又如何生存?他们没时间想,因为上苍,就没给他们想的时间。

  崇祯拭去泪水,发现自己最疼爱的公主尚未更衣,躲在一旁独自垂泪。
  崇祯用责备的目光瞥了皇后一眼,便来到公主身边,他不明白公主为何不更衣?
  流泪的公主,见父皇疑惑地看着自己,她躲闪着父皇的目光,说:
  “父皇!不要责怪母后!是儿呈不愿出紫禁城,想要陪伴在父皇和母后身边。”
  “原来是这样!我的好公主!父皇谢谢你!可现在父皇需要你随母后快去更衣,我们没时间了。”
  由于时间紧迫,崇祯只好把说服公主的重任,托付给周皇后,自己匆匆去见一位重要人物。
  苏萍原创,连载中

  日期:2013-09-14 20:40:42.0
  (三)
  崇祯来到乾清宫,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正焦急的等在那里。
  这人看上去五官端正,精明能干,身材不算高大却显得十分灵活。他叫何池,乃将门之后。
  何池是崇祯的贴身侍卫长,跟随身边十年有余,此时他奉召在乾清宫门前,等待崇祯皇帝的召见。
  稍许,崇祯独自从正门进来,他把身边的太监和侍卫,都留在三十米以外的二门外。崇祯把何池带进密室,何池知道,皇上一定有重大事情要他去办,每遇执行重大任务,皇上都用这种方式招见他。
  见皇上就座后,何池急忙跪拜参见:
  “何池参见皇上!”崇祯上前扶起何池:

  “何将军!快快请起!”崇祯双手扶起何池,神情凝重地对他说:
  “前次与将军谈及带皇儿出宫的事,今天是非走不可了!一会你准备一下,皇儿们已经准备好了,正在坤宁宫等将军。”何池答道:
  “好的!我一会就去准备。”
  “将军也知道,带他们出去实属情非得已,你一定要确保皇儿们的安全。”何池见崇祯的脸上写满了期待,急忙双手合十道:
  “请皇上放心!何池一定赴汤蹈火,拼命也要完成皇上交办的事情。”崇祯则严肃地摆了摆手说:
  “将军!你千万不能死!你死了这事就麻烦了!你是我最信任的侍卫长。京城就要沦陷,我要你带着太子和定王、永王、长平公主今夜就出城。先到南京,如果南京不保,你就带他们一直往西到贵阳找何梦雄。”说着掏出一封信交给何池。
  “这是我给他的信,到贵阳你要亲自交给他。”看着何池把信放进贴身衣袋,崇祯接着又说:
  “将军!你们离开京城,在路上,首先要处处小心,才能确保安全。第二:贵州乃荒芜之地,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去。第三:你们到南京后,如安全不能保证就说明事态严重了,你们必须前往贵州。你要记住这三点,皇儿们的性命才能无忧。”

  “皇上您交办的事,我都记住了。”何池认真地说。
  “这说起来,何梦雄!还是你的长辈,何家是大明的世代忠臣。从先皇打江山起,我们两家就是世交,把皇儿托付给何家我才放心。此事可要绝对保密,我的三个皇儿和公主都交给你了。”
  崇祯双手抱拳,给何池行了一个礼:
  “何将军!朕!拜托了!”何池见状立即又跪了下来:
  “请皇上放心,何池会竭尽全力保护好皇子和公主,只要何池在皇家血脉就不会断……”
  这位大明世代忠臣的后人,身上流淌的是正义的血,他临危不惧,接受了崇祯赋予他,保护皇家血脉重振大明的使命。
  崇祯把何池扶起来,凝神定气地看了他一会,皇上放心地点了点头说:

  “请将军稍候!”崇祯说完转过身寻找着,不一会他把一包物品交给何池说:
  “这盒子里是皇后的一些随身之物,另外是二百两银子,请将军收好。这些物件,要等平安以后再交给皇儿,将来好有个念想。记住!不到万不得已,切勿使用,这可是他们母后的心啊!”说到这里,崇祯有些伤感,他定了定神冷静地说:
  “皇儿都改随母后的周姓,请将军挑时辰,把皇儿的名字改了吧。还要记住,太子身上有一封信,到达南京,让他亲自交给李铎法大人。另外要见机行事,遇到危险一切以安全为重。”
  崇祯交代了不少,但他仍不放心。

  何池知道崇祯皇帝,他要不是一国之君而身不由己,他一定会带着孩子和家人,离开这即将被黑暗吞噬的家园。
  何池不忍看见,皇上那痛苦万分的样子,他急忙跪别皇上:
  “请皇上放心!我走了,知道的人多就不安全了。”崇祯无奈地挥了挥手:
  “走吧!一切就托付你了!”
  三更时分,何池背着沉甸甸的银子,带着太子和两位王子,走出阜成门时已是另外一身装束。一行四人俨然像一家逃难的难民。
  何池满脸胡子,一根长棍在肩挑着破旧的包袱,身边的太子和两王子,也是一身平民装束。
  别小瞧了何池这根棍子,那可是他的兵器之一。他一棍在手二十来人也近不了他的身,更何况他的腰间还另有乾坤。

  一路上,逃亡的难民真不少。一些骑马、坐轿赶路的角儿也夹在其中,把本来就不宽的官道,挤得更加难行。何池眼看这路上人太多,担心太子他们走丢失,他让太子拉着定王走在前面,自己背起永王紧随其后艰难地走着……
  在太子他们离京的当天,贼人李自成的几万大军,在叛军的引领下,没费多大劲就包围了紫禁城。
  崇祯帝心急如焚,头好似炸开一样地疼痛,他已好几天没睡觉。
  另外还有一个睡不着觉的,是京城外的李自成,他是兴奋难以入眠!

  李自成,十几年前杀了人,惧怕官府追究揭竿而起。他不知自己将走向哪里,要达成什么目标,也从未想把京城作为囊中之物,连做梦都没有。如今,这座城池,居然唾手可得!
  他的几万大军,就要攻击京城各个城门,他将和自己最勇猛的将领——李岩、李过和刘宗敏一道,挥舞手中的利剑,一举攻克大明朝神圣的都城!他很快就会成为这里的新主人,到那时天下将是他的,三宫六院是他的,和那永远也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想到此,这个黝黑脸膛男人的心中,泛起激扬的斗志。他预感到自己就要成就一段传奇!闯贼李自成由于兴奋,全身的血液流速在加快,他!同样睡不着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