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魂魄即我们的民族精神在那里,有人说是儒家文明,把中国的文化简单的概括为儒家文明。俺觉得儒家文明不足以概括中华文明之全部,更难提精髓所在。孔夫子所开创的儒家文明重人性、重道德,但其不过为中华文明之具体表象之一,中华文明之精髓在那里,从秦人霸道阳刚的奋斗史中我们可以探究一二,俺将个人所体悟拿来与大家分享。
第一,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期间可能经历无数磨难和痛楚,但因其内在坚韧之生命力而仍能绵延不绝,五胡乱华,蒙元满清入主,以至于近代之大变局,而我们民族没有覆灭而仍能屹立于世界,种族日渐繁衍民智日渐开化,显露出勃勃之生机,其内在必有强大之生命力,此与秦人发展不谋而合。
第二,视野开阔,心胸博大,与时俱进而力争上游。满清之前的中国一定是心胸博大,视野开阔极大气的国家,只是到了清代拘泥于一地方性的部族政权而畏畏缩缩、小家子气,满清政权一直到最后都没有放弃它一地方种族之狭隘。只有心胸博大,视野开阔的民族才能不抱残守缺而与时俱进。此种特性本为我中华固有之特性,满清一代不过为我国发展一特殊例外阶段而已。中国近代正是学者们抱残守缺,在中学西学之间徘徊踌躇,而使我们国家亦步亦趋难以与世界潮流接轨。就是到了我朝太祖武皇帝(毛),也未能改变民族之衰运,经世祖文皇帝(邓)破乱反正,国家虽不能尽善尽美。但其顺应世界大潮之势确是不可变更的。熟悉秦史的朋友应该知道,秦人每发展到历史的拐点,其自身就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与当时的形势合拍。
第三,重实而戒虚。宇宙万物的运行,其所遵循的只是至高无上的自然法则,本没有什么善恶是非的概念,所谓善恶是非不过是人主观界定的结果,其作用是为了保持某种社会的平衡,而不同时代、地域、文明形态,其所遵循的善恶是非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秦人在其发展中,正是致力于壮大国家的实力,才能脱颖而出,剪灭六国。我们中国人自汉代,一直以儒家之伦理为圭皋,尚道德轻法治,强调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殊不知真正的较量是强者战胜弱者,弱者如不能由弱变强,终究要覆灭,胜利永远属于真正的强者。我们这个时代正是抛弃儒家空洞的道德说教,改弦更张,光复正途的时机。
所以,我们民族的魂魄所在绝不是、也不应该是儒学,儒学不过是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一暂时性的分支而已。中华文明之魂魄究竟何在,我们不妨用一个字来形容——“龙”,龙的文明,龙之魂。
现于天、现于地、现于水之适应力、生命力;
龙生九子、九子各异之包容力、变化力;
呼风化雨、排山倒海之强势力、主宰力。
此种文明乃是阳刚文明,期间虽偶尔夹有柔弱之表象,但此柔弱绝不是内在之精魂,所以,我们应该如何称呼我们的国家?用——“他”,甚至用——“它”,决不能用柔弱的——“她”。
本人借助秦史弘扬民族之真正魂魄。
日期:2013-07-04 16:13:10
“赢秦”这个中国古老的原始部族命运多舛,伴随着夏商周三代的更替而起伏兴衰,最后漂泊到中国的最西部西陲犬丘(只就三代时期而言,并非现在中国的版图)。但是他们并没有随波逐流,消沉下去,而是愈挫愈奋,浴血拼争,没有战斗,只有死亡。在近千年的时间里,他们先是战胜了西戎蛮夷,据有关中,期间几代部族首领都是喋血亡命在战场上,而后加入到中原诸侯的争霸斗争,虽然受阻于当时中原霸主晋国而消沉了几百年,但秦人经商鞅变法重新整合国力后,又再次崛起,东出函谷,对列国蚕食鲸吞,最后经秦始皇嬴政大帝用10年时间剪灭六国,在地球的东方屹立起中华第一帝国————大秦帝国。帝国虽然短暂,三世而亡,但它毕竟开创了中国几千年大一统中央集权帝国的政治格局,也奠定了中国以后几千年发展壮大的龙脉所在。西方古罗马帝国号称千年帝国,但它远没有嬴政大帝开创的中华帝国的持续时间长远,对后世的影响更是无法比拟。
赢秦部族于公元前8世纪崛起于西陲,而后由西向东挺进,最后统一中国,这既是他们的发展史,更是一代代秦人浴血疆场永不屈服的历史。本人讨厌宋史和清史,中华文明在宋代开始被阉割,中国的衰势就是从宋代开始。清史已被现今的影视剧搞得变态扭曲,比如前些日子热播的甄嬛传————一百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故事。我独爱秦史,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血性阳刚霸气的一段历史。
拙作力争能把秦史讲的简单明了,同时要把秦史的独特魅力展示给诸位。历史虽然不是科学,但本人力争严谨,期间必然兼杂着一些学术性的东西,同时还要保证拙作的趣味性。俺文笔拙劣,念书时语文学的头悬梁锥刺股,但一直没得过高分。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同时希望各路英雄豪杰就有些问题百家争鸣。
秦史悠悠两千年,我们首先把秦史的脉络说清楚,秦史大致经历了3个时代,即部族时代,封国时代,帝国时代。大体时段如下:
部族时代(或邦族时代):从四千年以前的上古传说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始封为诸侯,历时一千多年。
封国时代(或诸侯时代):从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始封为诸侯到公元前221年嬴政大帝统一中国,500多年。
帝国时代: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帝国灭亡,15年。
日期:2013-07-04 22:51:39
一,部族时代
1,上古传说及族源问题探究。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人祖先源于一个名字叫女修的女子,她是五帝之一颛顼(上古东夷首领)的孙女。一天,她在外面游玩,偶然发现玄鸟(黑色的鸟,估计就是燕子)下了一枚蛋,小女孩估计是饿了,或淘气好奇心强,或受虐待缺吃少穿,就把蛋吃了,结果怀孕,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大业,这是秦人的鸟始生神话。
中国上古时代的传说现在听来离奇而且荒谬,不能作为可信的信史,但从这些传说中可以查询出上古史前时代的一些影子,看出上古时代人类社会的一些特点。
人“但只有母而不知有父”,说明当时处于母系氏族时代,男女关系乱,没有婚姻,是性开放的时代,女人们生了娃却不知道娃的爹是谁。不过当时的女人都是女强人,娃没爹没关系,干脆就姓自己的姓,娃的生活就由自己一人来承担,不像今天的女同志们,高喊什么女权,半边天,离了男人却哭天喊地活不起。母系时代的女人是部族的脊梁,而男人们只是处于从属的地位,当时同一部族内的两代男人间的血缘关系不是父子关系,而是甥舅关系,大家想一想就明白了。
秦人的第一个男性始祖是大业,女修和大业的时代正是秦人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时代。大业娶了少典(系轩辕黄帝的爸爸)的女儿女华,生了儿子叫大费(注:费读音为bi,4声),又叫伯益,费字读音正是伯益二字的合音。司马迁真他妈能扯,本人特意查了一下炎黄世系,大业的太老爷是颛顼,颛顼的爷爷是黄帝,黄帝的爸爸是少典,少典的女儿是女华,也就是说,大业娶了比他大五个辈分的祖姑奶奶,这不是乱伦吗?其实大家不必对史迁的上古世系太认真,上古时代就是距离史马迁生活的西汉也是年代久远,很多事情只能依靠模糊的记忆和传说,错乱抑或离谱也是正常的。对于上面传说,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比如女修就不一定是颛顼的孙女,而应理解为是颛顼部族内部的一个母系氏族的首领。颛顼是上古东夷首领,黄帝是上古炎黄部族首领。颛顼族的大业与少典黄帝族的女华结合,生的男孩可谓东西合璧,据有高贵的血统,他就是大费。大费应该是那个时代典型的高富帅。秦人真正走向世界也是从大费开始的。
中国在尧舜的时代,发生了大洪荒,东西方历史何其相似,几乎与此同时西方也发生了类似的洪荒(《圣经》诺亚方舟的故事)。有灾难就会有英雄,中国治理洪荒的第一个英雄是有夏部族的大禹,第二个英雄就是大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可谓劳苦功高,大费作为禹的助手也立下了汗马功劳。舜帝嘉奖大费,赐给他“皂游”,皂是黑色,游是旗帜上的飘带,意思是旗帜上的黑色飘带。同时赠给大费一个老婆,这个女人可不一般,她是舜帝的本家(姚姓),大费这下攀上了高枝,高富帅终于娶上了白富美。君子当借力而行,和舜帝攀上了亲戚,大费的政治前途可谓不可限量。大费即伯益在舜帝时担任的职务是虞官,司职山林川泽,相当于国土资源部部长兼皇室大管家,这个职务在今天可是肥缺呀。舜帝还祝福小两口:“尔后嗣将大出”,意思是,你们的后代将会繁荣昌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大费一人的飞黄腾达给整个部族也带来了福音,其结果就是舜帝赐给大费以嬴姓,上古时代的“赐姓”是该部落正式被接纳为部落大联盟的一个证明,从大费开始,秦人终于成为炎黄大部落联盟的一员了。大家要注意,此时的秦人,与秦一点关系也没有,所以我们应该称呼他们为嬴氏部族或嬴氏部落,而秦人只是嬴氏部族中后来分化出来的一个分支而已。
偶,说到这,我们应该探讨一下秦人的族源。现在史学界对赢秦部族的族源有两种看法:第一种是西源说,第二种是东源说。
西源说认为,后来由嬴氏部族发展而来的秦国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关中平原,位于中国的西部,持西源说的学者还列出秦国的风俗近于西戎,秦人的墓葬与西戎相似等等。但他们的说法并没有确凿的说服力,很容易被东源说推翻,具体理由过于复杂,即使是专业的学者也很难三言两语便能说清,俺在此不便啰嗦。
东源说的理由很多,本人在此简单列举几条。
第一,上古东夷部族普遍流传着鸟始生神话,鸟应该是东夷部族共有的部族图腾。傅斯年先生就列举出很多这样的例证,如殷商,《诗》所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意思是有娥氏之女简狄也是吞食玄鸟卵而生契,契便是殷商的始祖。嬴氏部族也源于鸟始生神话,与东夷部族相同,东夷部族的生活地域正是以山东曲阜为核心的广袤东方,故秦人源于东方。
第二,从秦人对祖先神灵的祭祀来看。秦人的祭祀对象是少昊金天氏和颛顼,少昊和颛顼是公认的东夷部族的首领。上古时的中国人往往习惯于把本部族的祖先当作最高神灵来祭祀。秦人祭祀少昊和颛顼已经为文献和考古发现的青铜铭文所证实。
第三,秦人善于畜牧,狩猎和驾御,与同为东夷部族的殷商在经济生活上极为相似。秦人先祖伯益担任虞官,专管“草木鸟兽”,夏商周时代的赢秦先祖有很多以擅长畜牧,驾驭而著称。
其他还有很多例子,在此就不一一枚举,正是因为东源说的理由充分而确凿,所以大部分学者倾向于东源说,我们也可以基本确定,嬴姓部族源于东方,他们属于上古东夷的重要一支。
当然,所有这些,不管是东源说还是西源说,都只是后人的猜测而已,大家谁都没有机会回到遥远的过去,真的希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朝一日能成为现实,帮助我们来一把穿越,到时候一切悬而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都可以真相大白。
日期:2013-07-05 06:23:04
2,夏商周初时的起伏命运及西迁之谜。
中国在上古及夏商存在着夷夏之争。根据傅斯年先生的《夷夏东西说》,以嬴氏、殷商等部族为代表的东夷部族居于以山东曲阜为核心的东方;而诸夏部族居于山西西南部,河南西北部,外加渭河下游一带的西方。东夷部族和诸夏部族为争夺炎黄部落大联盟的领导权而展开过激烈的斗争,嬴氏部族的命运也是伴随着夷夏之争而时起时伏。
根据傅斯年先生的说法,夷夏之争大体上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虞夏之交,对手是:大费(伯益)PK大禹和夏启。
大禹治水,历时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但工作不白干,汗水不白流,在各地治理水患的同时,也加强了部落联盟对各兄弟部落的控制力,大禹本人还博得了在全国人民心目中“救世主,红太阳”的声望,这是大禹手中最得力的政治牌。舜帝死后,根据各部落元老的推举,也就是“禅让制”,大禹顺利当上了部落联盟的盟主,作为治水的第二功臣,大费也当上了大禹的法定接班人,成为部落联盟的“副主席”。
成为法定接班人,并不等于老头子死了以后,你就可以顺利接班,大家看一看毛老人家仙去以后,他钦定的接班人华主席的下场就全明白了。中国的政治讲究一个“循名责实”,光有头衔,只是一个名分,关键还要看实力,看你有没有实际的权力和势力。按战国法家说法,权和势二者不可分。势是什么,势就是领导者个人的人气,人脉,通俗的说,就是主管各个机构或部门的实际负责人是不是领导者个人的亲信、嫡系,支不支持你,听不听你的话。
大禹通过治水,巡行九州,加强了他个人在各个部落的权威,他虽然在表面上认可大费是法定接班人,但他可以利用自己在台上的机会培植忠于自己和儿子夏启的个人势力,建立一个铁杆的嫡系集团,而且这个集团成员手里应该握有各部门的实权,到时候,即使老爷子归天了,儿子的羽翼也已丰满,你大费虽然是法定接班人,但底下没人鸟你,你说的话没人摆,最多不过是禹子启的傀儡而已。哈哈,一切布置完毕,为儿子铺好了路,禹帝安心归天了,禹死后,夏启顺利的排挤了大费。关于这段史实,有两种不同的记载。
第一种,《孟子》: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朝覲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
第二种,古本《竹书纪年》:益干启位,启杀之。
从孟子的说法来看,是启比伯益(即大费)更得人心,但孟子很明显隐瞒了事实的真相。大禹早已利用在台上的机会,收买人心,培植忠于儿子启的个人势力,伯益只有一个空头名分,无权无势,最后被排挤下台。由此也可见孟老夫子的虚伪——吹捧圣贤,为古之圣贤们歌功颂德。实际上,古之所谓圣贤,都是儒家人造的。
《竹书纪年》说的则太过赤裸,干脆说夏启杀伯益,我们虽不可全信,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事实的真相。
伯益在这场权力角逐中的失败,证明了有实力才有魅力的真理。他所属嬴氏部族子孙们的命运也开始走下坡路,整个有夏时代,他们都没有真正抬起头。《史记》记载,“大费生二子: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由此可见嬴氏部族的凄凉落魄处境。
而夏启排挤了大费上台后,打破了据有民主色彩和集体领导原则的禅让制。从此天下再也不是所有天下人的天下,天下只是他一家一姓的,父死子继抑或兄终弟及。但历史学家称这是社会的进步,国家产生了,王权也产生了。夏王朝的统治者不习惯称自己为“王”,他们喜欢称自己为“后”。
第一期斗争结局,东夷完败,有夏全胜,一个进了地狱,那个却上了天堂。
夷夏之争第二期:夏王朝早期。,对手:后羿、寒促PK太康、仲康、相、少康。
夏启死后,他的儿子太康即位。但这位太康迷恋于酒文化,整日喝的昏昏沉沉,不理国政,最终被东夷族首领有穷氏的后羿驱逐而失国。东夷部族虽然在伯益时与有夏氏斗争而失败,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东夷部族尚有风、徐、偃、有穷等强大氏族。有穷后羿便是传说中那位射落了九个太阳,老婆偷吃仙药遁入月宫的那一位。此位老兄孔武有力,而且善射,是个神射手,据说是他发明了弓。
此一时期的夷夏斗争历时三四十年,据《史记/正义》引《帝王纪》,大体过程如下。
“帝羿有穷氏未闻其先何姓。帝喾以上,世掌射正。至喾,赐以彤弓素矢,封之於鉏,为帝司射,历虞、夏。羿学射於吉甫,其臂长,故以善射闻。及夏之衰,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帝相徙于商丘,依同姓诸侯斟寻。羿恃其善射,不修民事,淫于田兽,弃其良臣武罗、伯姻、熊髡、尨圉而信寒浞。寒浞,伯明氏之谗子,伯明后以谗弃之,而羿以为己相。寒浞杀羿於桃梧,而烹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之,死于穷门。浞遂代夏,立为帝。寒浞袭有穷之号,因羿之室,生奡及豷。奡多力,能陆地行舟。使奡帅师灭斟灌、斟寻,杀夏帝相,封奡於过,封豷于戈。恃其诈力,不恤民事。初,奡之杀帝相也,妃有仍氏女曰后缗,归有仍,生少康。初,夏之遗臣曰靡,事羿,羿死,逃於有鬲氏,收斟寻二国馀烬,杀寒浞,立少康,灭奡於过,后杼灭豷于戈,有穷遂亡也。”
此段夷夏之争与嬴氏部族关系不大,与拙作主旨无关,俺只将大体情况简单叙述。
话说太康因为酗酒荒政而被有穷氏后羿驱逐失国,太康的弟弟仲康立,仲康也被后羿所杀,仲康的儿子相逃亡到同姓诸侯斟寻氏那里。后羿得国后,开始膨胀,辞退贤臣而亲近小人奸佞——伯明氏的寒促。寒促后来杀了后羿,还把他烹饪,让后羿的几个儿子吃,并且霸占了后羿的老婆,生了两个儿子奡和豷。寒促知道,有夏氏还有一个相蜗居在斟寻,时刻要复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于是派儿子灭了斟灌、斟寻,杀了相。相的老婆怀着孕,逃亡到有乃氏,生了儿子少康。这个少康可了不起,它借助于旧臣靡灭寒促,后来少康和他的儿子杼又灭掉了奡和豷,彻底消灭了有穷氏,终于复国。
第二期夷夏之争结果,东夷有穷氏先胜后败,而有夏氏笑到了最后。
日期:2013-07-05 06:24:49
夷夏之争第三期:夏王朝末期。对手:商汤PK夏桀。
人们常说老子英雄儿好汉,但实际情况未必如此,虎父犬子的情形也很多,特别是帝胄之家。前面的几个开国皇帝凭着自己的英明神武,为子孙打下了大好江山,但皇子皇孙们世代生活在安逸之中,居于宫闱深处,很少知道民间的疾苦,更呼吸不到民间的新鲜空气,整日游离于女人的裙摆之间吃喝玩乐,吃苦耐劳,强悍坚韧的意志品质不免退化,自然而然腐化堕落,一个王朝的兴衰其实就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规律就在于此。
夏王朝从夏启开始,中间经历了十四代人,十七位君主,最后一位是夏桀(《谥法》:贼人多杀曰桀),看后人给他起的名号,夏王朝这个甜口蜜橘也该到烂的时候了。
这位夏桀老兄有几大爱好:第一,好色荒政。他钟爱的女人叫妹喜,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红颜祸水,夏桀爱妹喜爱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按理说,好色也不算什么缺点,但一个男人受不了枕边风,为了女人开心,整日陪她打麻将、看韩剧,不务正业,这个女人不一定是坏女人,这个男人一定不是好男人。
第二,穷兵黩武。夏桀自持勇武绝伦,常年征伐。夏商时代和秦以后的中国不同,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很有限,当时的地方不是直接隶属于中央的郡县或省市,而是以血缘为纽带组合而成的部族或方国。部落或方国对中央王朝只是名义上的臣属关系,义务主要就是进贡以表明归属,关系铁一点的跟着中央去打仗。夏桀常年征伐,不是打这个部族,就是打那个方国,搞得各方国部族疲于奔命,人人自危,最后只能是众叛亲离。夏王朝的老百姓也苦于征伐,怨声载道。
第三,大搞个人崇拜。“东方红,太阳升。”夏桀把自己比作太阳,让全国人民永远生活在红太阳的光辉普照之下,可老百姓恨透了他,希望自己和那个可恶的太阳同归于尽。夏王朝的危机已经很严重了,而夏桀根本不知道,看来他离死不远了。
就在夏桀自我陶醉的时候,东夷部族重新崛起,他们的伟大领袖是商部落的天乙,又叫成汤或商汤。商汤领导东夷和其他各部族的联军在鸣条之战中彻底打败夏桀,把他流放到南方边缘的南巢,这位夏桀老兄到了南方,水土不服,不久就死了。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伯益以后,嬴氏部族受夏王朝的挤压,受够了窝囊气,现在,商汤起兵反夏,大家翻身得解放的机会终于来了。伯益有两个儿子,一名大廉,一名若木,若木的玄孙是费昌,费昌带领族人们投奔商汤。嬴氏部族以游牧为生,擅长驾御战车,凭自己出色的驾车本领,费昌做了商汤的司机——给反对派领袖驾御战车,在鸣条之战中立下汗马功劳。我们现代人都知道:给领导开车的司机可不是一般人,一定是领导的亲信,费昌是商汤的亲信近臣,关系不是一般的铁。
夷夏之争第三期斗争结果:商灭夏,嬴氏部族咸鱼翻身。
日期:2013-07-05 06:24:37
商汤灭夏,嬴氏部族翻身得解放,费昌因为在鸣条之战中立功,他的后代在商代成为显赫的贵族世家。《封神榜》中那个率兵讨伐西岐,却被姜子牙呼风唤雨冻死的费仲就是费昌的后人。这一支嬴氏族人以“费”为氏,伯益的封地在“费”,即今山东费县附近,若木一支大概在伯益死后世代居于费地,远古时人往往以居地为氏,故他们以“费”为氏。
伯益另一子大廉,这只嬴姓族人以“鸟俗”为氏,名字怪,姓氏更怪。史马迁写秦人的早期历史,只寥寥几语,不把来龙去脉、个中原委说明白,搞得我们现代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们只能依靠猜测去理顺其中的情形。嬴氏部族以鸟为图腾,大概大廉这只族人仍保留着祖先的传统,故以“鸟俗”为氏。大廉的后代名叫“蜚廉”,据《三辅黄图》记载:“飞(同蜚)廉,神禽,能致风气者。”所以,大廉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大鸟。远古时代的部落首领往往以本部落的图腾为自己的名字,或在装扮上打扮成部落图腾的样子,使部落成员对自己敬畏有加,以强化自己在部落内部的领袖地位。大廉以鸟名而神化自己,他的后代孟戏和中衍则依靠装扮——“鸟身”来神化自己。《史记/秦本纪》记载,这兄弟俩“鸟身人言”,身着由鸟的羽毛拼织而成的羽衣。这对“鸟人”兄弟穿着人类最早的羽绒制品,在部族内部装神弄鬼,既神气,又美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