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笑评明帝国的灭亡
作者:
泪痕春雨
大家都官僚 谁也别说谁 笑评明帝国的灭亡 长篇连载
第一章 简单说一下辽饷与矿税
第一节 辽饷是一个什么概念
据说,辽饷一出,把帝国的老百姓都逼的没法活了。
问题是,在崇祯十年前,辽饷最高时,一年也就是650万两;分摊在每亩地上,一亩地也就多收一分二厘的银子(0.012两)。[注1]笔银子,按当时的物价折算,也就能买3斤米。[注2]
甚至在崇祯十年后,明帝国已到最后的疯狂,但是,所谓的三饷全算上,分摊在每亩地上,也就三分银子(0.03两银子))。这笔银子,按当时的物价算,最多也就能买五六斤米。
按理说,一亩地多收3斤米的税,并不会让老百姓感觉难以活下去。问题是,在现实中,他就是可以让老百姓感觉难以活下去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呢?无非是因为,在收税的过程中,经手的官员,永远是不会按中央政府的指示办事。换而言之,他们总会想尽办法,把既得利益集团的税收,转嫁到底层百姓身上;甚至借此机会,大发国难财。
这种事由来已久了,绝不是新鲜事;事实上,在辽饷出现之前,它就存在了。而且这从来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在这种背景下,最后就出现了一种怪事。“民田一亩值银七八两者,纳饷至十两。”
日期:2013-12-03 17:02:57
一亩地,本来只需要纳0.012两银子,最后为什么会变成纳银十两呢?原因很简单,有钱有势的人,都能想办法逃避这种税收,最后相关的税收,就都落在了底层百姓身上。更主要的是,既得利益者还会借机大发国难财。
最后的结果呢?就是中央政府开始向一亩地多收0.009两银子(9厘银子);后来涨成了0.012两银子(一分二厘);最多时也不过0.03两银子。但是,到了老百姓的头上,就有可能翻十倍(成为0.12两银子),甚至百倍(成为1.2两银子),更有甚者,是翻几百倍(成为好几两银子)。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帝国政府在收税的环节上,能够做到相对公平,所谓的辽饷,是不会对帝国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问题是,无论是阉党余孽,还是东林党成员,从普遍意义上,都是这种腐败行为中的主要受益者,所以面对这种问题,他们永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换而言之,无论东林党,还是阉党余孽,都也不会对这种事大呼小叫的。
你别看东林党,为了所谓的三案,那是上窜下跳、大呼小叫。但是,面对这种事关民生的大问题,那是永远懒得多说一句;更懒得为此上窜下跳。
其实呢?所谓的三案,也就是一些八卦新闻的集合。
比如,先皇当太子时,差点挨一蒙棍的真相是什么?先皇临死前,吃的那颗药,有着什么大家不知道的内幕?皇帝刚继位时,他的小妈赖在前宫不走,到底有什么阴谋?
幸好当时大明帝国没有网络,否则,整个网络肯定早就炸了窝,因为,扯的个蛋疼。身为政府官员,不干正事,天天就扯这种八卦新闻,你们的别名,是不是狗仔队啊?你们真的关心国家、社会、百姓,就多关注一下官员乱收费的问题!天天扯这种八卦新闻,算什么事?
日期:2013-12-03 17:04:07
也许有人会说,皇帝家的事,没有小事;关心皇帝家的事,就相当于关心国家大事。
问题是,康熙不立太子;谁敢多嘴?雍正不立太子,谁敢多嘴?乾隆不立太子,谁敢多嘴?这几个皇帝,和哪个老婆关系好,谁敢多嘴?
皇帝和哪个老婆好,皇帝喜欢哪个儿子,皇帝想让哪个儿子继承皇位,关你们屁事来着?身为政府官员,不关心军国大事,不关心民生疾苦,天天就扯这种八卦新闻;天天就想着借这种八卦新闻上位,这叫什么事呢?
人们在说民田一亩值银七八两,却需要纳饷十两时,常常总是非议税收本身。却忘了,它绝不是这笔税本身可能造成的;事实上,这就是官员乱收费造成的。
人们在说三饷本身,可能造成这种结果时。为什么不想一想,这可能吗?
第一,一亩地纳饷十两;帝国在册需要纳税的田地,就有五六亿亩[注3]算,帝国一年岂非就可以多收五六十亿两的白银。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第二、如果一亩地纳饷十两,那整个地主阶级,恐怕早就炸窝了。如果是这样,明帝国发生的就不是农民起义,而是地主起义了。因为,拥有良田千顷的地主,一年就得交100万两白银。你觉得,他会交出来吗?你觉得,他能交出来吗?如果帝国政府硬让他们交,他们自然只有起来造反了。
第三、如果一亩地纳饷十两,那社会主义早就实现了。因为,这样重的赋税,人们肯定都会齐声高呼,我们想把田地上交政府。因为,在这种背景下,除了傻子,谁还会想拥有土地呢?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本身只是二三斤米的辽饷,却能演变成老百姓无法承受的负担,主要是各级官员乱收费造成的。
但是,无论是邪党、还是东林党,很少有人就此大呼小叫。因为,它代表着整个官场的利益,所以根本没有人,敢就相关问题大作文章。
因为,你没事骂皇帝,那没事;你没事骂骂政府也没事;如果你敢威胁整个官场的利益,肯定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日期:2013-12-03 17:05:02
从理论上,帝国加税并不是按人头加的,而是按田产加的。换而言之,田产越多,需要交的税越多。换而言之,这笔赋税,从理论上,主要是针对有钱有势的人。
而杨嗣昌在支持政府加税时,也是这样说的。
嗣昌曰:“无伤也,加赋出于土田,土田尽归有力家,百亩增银三四钱,稍抑兼并耳。”(《明史、杨嗣昌传》)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理论上,帝国加的税并不重(因为,一百亩增银三四钱),更主要的是,从理论上是针对有钱有势者进行的。而且说得冠冕堂皇些,这似乎还可以抑制社会的两级分化。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为什么反对加税的声音会那样响彻云霄。
因为,整个既得利益集团,都希望借此混淆是非。因为,在他们极尽夸张的说词中,底层百姓渐渐都无法搞清政府加税的原则,更搞不清政府到底加了多少税。这样一来,官员们肆意敲诈底层百姓时,就方便多了。
总而言之,我们也没有办法,皇帝非要逼着我们这样干。你要怪,就怪皇帝没人性吧。
总而言之,借着收辽饷的名义,官员可以狮子大张嘴的随便向老百姓收钱。于是,政府加税时,一亩地只多收0.009两银子;或是多收0.012两银子;到了具体执行时,官员就敢翻十倍、甚至翻百倍的收。
日期:2013-12-03 17:06:13
本来呢,从中央政府发布的文件去看,谁的田产多,谁出的税就多(因为,税是按田产加的);本来呢,从中央政府发布的文件去看,一亩地只需多交0.012两白银,或折合3斤米。但是,相关的中央文件精神,老百姓永远也看不到、听不到。因为,官员们在具体执行时,会完全无视、违背中央的文件精神。
而在官员们装逼的呼喊声中,人们总觉得,官员们是非常关心老百姓的。因为,官员们都是哭着喊着的在反对皇帝加税;无奈皇帝在几个奸臣的怂恿下,一门心思的就要加税。事实上,一笔并不重的税,最后变得如同洪水猛兽,主要就是这些装逼的官员造成的。
而在官员们装逼的呼喊声中,人们常常认为自己的不幸,是这笔税收本身造成的;却忘了,他们的不幸,更大程度上是收税环节上造成的。
不要说在纯粹的小农社会中了,就是在有收音机、电视、报纸、电话、汽车、火车普及的社会中。官员们完全违背中央政府文件精神,肆意乱收费的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
比如,在若干年前,中央政府天天都是发布文件精神,禁止官员们乱收费(用官话说,那就是三令五申减轻农民负担)。但是,这种乱收费的现象,却是屡禁不止。更神的事,还在于有一个村民,把中央政府的文件满村张帖(当然都是中央禁止乱收费的文件),最后,竟然被当地官员抓了起来,而且定的罪名就是破坏政府工作。
因为天高皇帝远。什么叫政府,我就是政府;什么叫王法,我就是王法!敢不听老子的话,老子现在就法办你。
在电视、电话、汽车、火车普及的社会中,官员在干事时,都是这种无法无天的样子。在明末那种社会,就更不用说了。
日期:2013-12-03 17:07:01
我为什么,用装逼这个词,来形容反对加税的官员呢?
因为,一切是显然的,反对加税的各级官员,如果真的忧国忧民;这笔税也不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换而言之,如果官员真有什么忧国忧民之心。他们就应该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税收过程中的转嫁问题上(或乱收费问题),而不是税收本身。因为,真正让社会底层困苦不堪的原因,是赋税的转嫁问题(或乱收费问题),而不是税收本身。
如果非议这笔税收的官员,都真的关心老百姓死活,这笔税收本身,哪会产生那种灾难性的后果呢?
税收可以发生大规模的、普遍的转嫁,主要是因为既得利益集团,拥有信息上的优势;更拥有组织上的优势,所以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偷税漏税,却把相关的费用转嫁到中层、底层百姓身上;更有甚者,还要借此大发国难财。
更关键的是,面对这种问题。无论所谓的东林党,还是所谓的邪党,都表现出了麻木不仁的态度。
因为,无论东林党、还是邪党、抑或是阉党,都也是官僚集团的一份子;他们谁也不会损害官场共同利益的。他们之间争得你死我活,通常只是因为分赃不同均罢了。
你看吧,东林党也好,邪党成员也好,阉党成员还好,对于官员这种近于抢劫式的乱收费问题,从来都是不闻不问的。翻开历史书,你见过哪个东林党成员,曾就相关问题大作文章呢?好像没有,事实上,那是真的没有。
如果不涉及人事问题,东林党、邪党、阉党通常都是和睦相处的;通常都是英雄所见略同的。
所以,这种真正威胁百姓利益的问题,大家最都也是浮皮潦草的提一下,但是,永远也不会有下文的。
日期:2013-12-03 17:07:53
[注1]万历四十六年,“亩加三厘五毫,天下之赋增二百万有奇。明年复加三厘五毫。明年,以兵工二部请,复加二厘。通前后九厘,增赋五百二十万,遂为定额。”
崇祯四年,“乃于九厘之亩复征三厘,共增赋税百六十五万四千有奇。”
[注2];明代1石米重120斤, 但明代的“斤”比今天的“市斤”重一些,据文献和考古证明,明代1斤约合今天1.5733斤,接近1斤6两。那么,1石就等于120斤×1.5733,约合现在的188.8市斤。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及其整个中晚期,米价涨了。1石米的价格浮动在7钱至1两银子之间。
以上内容,出自网文《明清物价初探》作者不详。
我们按一石米一两银子算,一斤米需要多少钱呢?是0.0053两银子。一分二厘银子,也就能买2.3斤米。
我们按石米七钱银子算,一斤米需要多少钱呢?是0.0037两银子。一分二厘银子,也就能买3.3斤米。
[注3:明帝国政府在加辽饷时说,每亩纳税一分二厘,就可以收650万两白银。只要我们简单的算一下这道算术题,就可以知道。帝国在册需要纳税的田地共有5.4亿亩。
日期:2013-12-04 15:02:55
感谢王不招、韦理想2009、交流真空接触器 、V桃花心木V 、昆汀印象、历史的小姑娘、边走庹宗康、财神爷关二哥、枯声、刘亚扬、苦守的苦手、bj303、brilliant2011、夜空长明灯、岭南陈氏、安逸晨2013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第二节 矿税的故事 就是一个童话故事
不知道人们注意到没有,面对皇帝征收矿税,整个明帝国官员都是纷纷行动起来。
在这件事上,明帝国的官员瞬间打破了党争的界限,因为无论是邪党成员,还是东林党成员,都是上窜上跳的反对皇帝征收矿税。更主要的是,无论有良知的官员,还是有良知的太监,都是积极反对皇帝征收矿税。
谁说,自古正邪不两立,那是因为大家没有共同的利益,如果大家利益一致,正邪也会联手合作的。
据说有一次,万历皇帝病的快死了,所以良心发现,于是就告诉首辅沈一贯,现在就停止征矿税。并且让太监,把停止征矿税的圣旨写好,交给了内阁。看到这个圣旨,所有的官员都感到非常高兴。
没想到第二天,万历皇帝病好了。醒来后,马上就叫太监急召沈一贯,要追回那道圣旨。沈一贯不想交还这道圣旨。结果,皇帝派的太监来了一拨又一拨,前后一共来了十来拨。有的太监甚至把头都磕得出了血,总而言之,您不交还圣旨,我们回去交不了差。沈一贯无奈,只好交还了这道圣旨。
而当时,司礼太监田义一直在和皇帝据理力争,总而言之,君无戏言,哪有说改就改的道理。万历皇帝气得都抽出了宝剑,总而言之要就地正法田义。但是,田义仍然毫不畏惧的劝谏万历皇帝,但是,田义却发现沈一贯已把废除矿税的圣旨交了回来。
后来,田义一见沈一贯就唾他:“你只要稍稍再坚持一会,矿税就能撤销了,你为什么如此胆怯呢?”
沈一贯不是东林党员(沈一贯是浙党大佬;浙党也就是传说中的邪党),但是他也是积极反对皇帝征收矿税,皇帝派二十来拨太监,而太监把头磕得直流血,才把废除矿税的圣旨从沈一贯手中取回去。
田义非但不是东林党员,还是一个让人割了小鸡鸡的太监,还是传说中的司礼监(坐头把交椅的大太监)。但是,在反对征矿税的事上,田义比沈一贯更勇敢无畏。总而言之,面对皇帝拔出鞘的宝剑,也依然绝不退缩。
至于中央地方的官员,反对征矿税的人和事,就多的更数不过来了。总而言之,翻开当时的历史,反对征收矿税的官员,那是成群结队,但是支持征收矿税的官员,好像还真没有见过。
当然了,邪党成员、太监首领尚且如此。伟大的东林党人,就更不用说了。
日期:2013-12-04 15:04:23
每当看这段历史,我就会觉得奇怪到了极点。
因为,关于矿税的故事,似乎告诉我们,大明帝国的官员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而且许多有良知的太监,比官员们更全心全心的为人民服务。为了阻止皇帝征收矿税,官员们都是冒着被撤职、坐牢的风险积极反对;有的太监更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反对。
如果说,东林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所以它的成员都有这种觉悟,我勉强愿意相信这种事实(虽然我也得闭着眼睛)。问题是,当时的邪党成员,也全是这样伟大。就让我实在难以相信这种事实了。
如果说没有割了小鸡鸡的人,心理没有变态,所以有这种觉悟,我也勉强还愿意相信(虽然也得闭着眼睛)。问题是,在反对征收矿税时,太监比官员还有骨气。就让我实在不敢相信这种事实了。
每当看这种历史,我就不禁为我朝太祖时代的官员感到羞愧。
想当年,我朝太祖要增加农业税,官员们都是纷纷说这两年农业大丰收,你说亩产三千斤,他说亩产八千斤,更有说亩产一万斤,三万斤的人。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官员说的意思非常明显,那就是我们再向老百姓多征收三倍的税,也没有问题。因为,老百姓的粮食太多了,多的一天吃五顿都吃不了。
只有彭大将军站出来说,农民现在穷得屁也没有一条了,什么亩产万斤,那不是扯淡吗?总而言之,如果再向老百姓增加税收,老百姓就要饿死了。结果呢?彭大将军当时就成了另类,并受到大家一致的批判与批斗。结果呢?我朝据说因此饿死上千万人。我这里用据说两个字,是因为这个数字的争议很大。因为,最高的数字是五六千万;但是最保守的数字也是数百万的。
日期:2013-12-04 15:05:48
所以我常想,我朝那些官员,如果放到明帝国万历年间,恐怕都会齐声高呼,征收矿税好,征收矿税对,征收矿税利国利民。
总而言之,只要皇帝高兴,老百姓的死活,关他们屁事来着?
其实从我朝这段历史,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政治舞台就是一个大染缸,一个在这种地方混的人,如果真能懂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母猪肯定也能上树。
因为,我朝太祖时代的官员,据说都是为了人民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问题是,从他们五六十年代的表现去看,实在连封建王朝的官员都不如,甚至是连某些太监都不如。
因为,万历皇帝想多收税,帝国官员、以及有正义感的大太监,都是纷纷起来替老百姓说话。我朝太祖想多收税,官员纷纷起来证明老百姓家的粮食,多的吃不了,所以应该再多收点。
同样是当官的,做人的差距怎么这大呢?
看这段历史时,我一方面为我朝的官员感到羞愧。另一方面,我也怀疑自己是在看童话故事。因为,官员们集体为了老百姓的利益,不怕撤职、不怕坐牢,不怕挨刀,都纷纷起来反对皇帝。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啊。
更主要的是,我朝的官员喊了一辈子这种口号,在关键时候也是集体拉稀。所以太祖想多收税,官员们除了喊亩产万斤,都不懂得喊别的话。
所以,我就奇怪,是不是明末的官员道德,比我朝太祖时代的官员都高呢?好像不是。因为,除了在矿税这件事上,明帝国官员表现出来的道德,通常都是非常低的。
日期:2013-12-04 15:06:52
更神奇的事还在于,当魏忠贤上台后,大家也都是一个腔调的在说话。总而言之,厂臣公、厂臣廉,厂臣不爱钱,厂臣就爱国爱民。于是整个社会,掀起一股为魏九千岁建生祠的浪潮。
看来,明帝国的官员,也是到了什么地方,唱什么歌。如果让他们到了我朝太祖时代,恐怕也都会高呼亩产万斤的。
从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来,矿税的故事就是一些童话故事。
所以,想弄清明末矿税的相关历史,我们应该抛开云遮雾罩的政治宣传。而用一种更符合常理、情理的逻辑,去逐步还原它的真相。
换而言之,我们必须得弄清楚,是什么原因,让帝国官员(甚至还有大太监)纷纷参与到反对矿税的风潮中?
如果是因为这些官员(甚至大太监)都忧国忧民、爱国爱民,所以才反对矿税。这种话那请留到大会上讲;因为这就是标准装逼的话;在网络上装逼,那不是自讨没趣吗?
日期:2013-12-04 20:05:28
感谢wlwen3141、财神爷关二哥、G_nevil、无尽的恋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第三节 云遮雾罩的矿税
不是我想卖关子,实在是因为,分析矿税这个问题,太过复杂了。所以,我这一章的标题就是,简单的说一下矿税。
但是,为了避免卖关子的嫌疑,所以就把矿税的问题,再简单说一点。
我以为,分析矿税,先得把潜规则这个词,按我的理解,给大家解读一下。然后再引入一个黑色经济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矿税时,也许就更容易让大家理解。
但是,承蒙网友想往下看,如果我起了个开头,却直接绕过去。实在有些对不起一心想往下看的网友。所以,这里就试着,用黑色经济分析一下矿税。
在这里,我先引入一个黑色经济的概念。这个词,我在后面会详细分析,这里只是为了让大家对矿税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概念,所以简单说一下。
什么是黑色经济呢?就是政府无法控制的经济。
这笔经济,为什么政府无法控制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种经济是非法的。
许多经济活动,都是非法的;但是,谁也知道,这种经济活动,普遍的存在于社会上,而且相关的经济总额,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
日期:2013-12-04 20:06:42
比如我朝,现在色情业是非法的。问题是,一个人不是闭着眼睛说话。就应该知道,我朝现在从事色情业的人,足足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了;这样大的一个产业,每年产生的营业额得多大呢?它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政府去收税,一年收的税,肯定也是个天文数字。
但是,我们必需要还得知道一件事,色情业是不需要交税的,因为这种行业,是不用挂牌照,也不能挂牌照的。
问题是,这是不是意味着色情行业,真的不需要纳税了?显然不是的。因为,这样庞大的经济活动,必然有庞大的组织去管理它、调节相关的利益。仅仅是相关的职能,不是由政府直接出面去执行罢了。
所以,色情行严的税款,通常只能通过保护费的形式体现出来。这部分钱,自然是白道、黑道合伙分了。当然了,国库也会通过其它形式收到一部分,但是永远也只能收到一部分(比如色情行业,常常也会用挂羊头卖狗肉的合法身份去交税)。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