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隋:一个不堪重负的流星王朝(全景式解读大隋帝国的勃兴和速亡)

作者: 司马子上

  隋朝一直是我最为感兴趣的一段历史之一,隋朝也是一个最为世人所忽视的王朝之一。
  很多人对于隋朝的观念大多是来自《隋唐演义》《说唐》,一提到隋朝,首先出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就是那个荒淫残暴的隋炀帝,真实的隋朝历史果真如此吗?
  《隋唐演义》的真实性比《三国演义》还要糟糕得多,真实的隋朝历史远非小说中所描述,隋朝的繁荣和富足不逊于历史上任何一段盛世,也完全可以和盛唐相媲美,真实的隋朝历史也远比演义要更加精彩纷呈。
  隋朝的历史并不长,满打满算,只有38年(公元581至公元618年)。然而,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就如同秦朝一样,终结了长期的混乱割据,创造了大一统的帝国,开启了继之而起的汉唐盛世,其开创的一系列制度性改革,更是持久而深远地影响着后世。
  然而,相比于为人所熟知的秦朝历史,隋朝的历史,却鲜有人问津,相比于继之而起的大唐盛世,也显得寂寞冷清了许多。
  隋朝的历史非常精彩,
  这里有着最为质朴和勤奋的帝王——隋文帝,

  也有着最具胆识和才情的帝王——隋炀帝,
  这里有第一流的军事天才——杨素,
  这里有第一流的宰相之杰——高熲,
  这里有第一流的外交家——长孙晟,
  这里有第一流的文学家——薛道衡,
  这里有第一流的女权主义者——独孤皇后,

  这里有第一流的礼学专家——牛弘,
  这里有第一流的建筑专家——宇文恺、李春,
  这里有第一流的星相学家——庾季才,
  这里有第一流的历算学家——刘焯,
  这里有第一流的教育学家——王通,
  这里有第一流的医药学家——巢元方,
  这里有第一流的画家——展子虔,

  这里有第一流的音乐家——苏祗婆,
  这里有最为贞烈的女子——兰陵公主,
  这里有最为神奇的将军——韦云起,
  这里有最为残暴的酷吏——燕荣,
  这里有最为可怕的魔鬼——麻叔谋,
  这里有最为激烈的复仇者——王颁,
  …………
  让我们一起进入隋朝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本文是一部隋朝的通史,同时,这也是一部关于隋文帝和隋炀帝的帝王传记,这更是一场隋朝群雄人物的群英会。
  本文将从杨坚出生(公元541年),一直写到杨政道归唐(公元630),这一时间跨度,已经远远超出隋朝38年的历史,因此也会有很多南北朝和初唐的内容涵盖其中。
  本文参考的史料包括:《隋书》、《北史》、《资治通鉴》、《周书》、《北齐书》、《续高僧传》、《广弘明集》等等。

  同时,本文也吸收了众多现代史学的学术专著,包括《隋文帝传》、《隋炀帝传》、《隋书求是》、《隋朝史略》、《隋史十二讲》等等,以及一些学术期刊、论文,以求达到学术性和通俗性的有机结合。
  在行文中,为了文章的流畅和可读性,关于史料的引用,以及史料考证的过程,基本不会在正文中出现,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我才会做引用。
  另外,关于一些特殊的历史问题,比如北周灭齐成功的本质原因,比如隋文帝之死的真相,比如科举制的创建时间,都会进行深度的挖掘和考证,力求使文章既通俗,又有深度。
  本文郑重承诺:
  文章笔法通俗但不媚俗,幽默但不娱乐,细说但不戏说,尊重史料,言必有据,力图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好了,正式开工。
  日期:2014-01-28 15:41:15
  正文
  第一卷 大隋开国
  第一章 杨坚出世 风云初起

  (1)龙诞佛门
  公元541年,即西魏大统七年,六月十三日夜。
  位于关中平原腹地的同州城(今陕西大荔县),这里是西魏帝国冯翊郡的治所。
  孤悬的明月下,同州城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一轮长月把这座古城装点成了一片银色。
  此时已是三更时分,而在一座名叫般若寺的寺院中,这里的人却无法入眠。
  伴随着一阵女子分娩之时痛苦的呻*声,一声婴儿呱呱落地的啼哭,令这里所有守候的人如释重负。
  婴儿的父母此时已是而立之年,这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这无疑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一份不一样的喜悦。
  而当大人们放眼窗外,却发现整个庭院里全都被一股紫气所笼罩(紫气充庭),这似乎预示着这个婴孩的不平凡。
  在斟酌一番之后,父亲给他取名杨坚。坚,坚定坚毅之意。而这位父亲,叫做杨忠,母亲,叫做吕苦桃。
  多年以前,杨忠还是一个十八岁默默无闻的少年将军,吕苦桃也还是一个勤劳善良朴实无华的乡间少女。在泰山脚下,在黄河之滨,他们不期而遇得相识,虽素未谋面,却一见钟情。没有父母之命,没有媒妁之言,只有这巍巍的泰山,见证这对有情人的姻缘,二人在此私定终生。
  然而天公不作美,这是一个南北对峙的时代,天下动荡,战乱不休。战乱很快让这对新婚夫妇天各一方。直到几年之前,二人才得以重聚,而杨忠也已经从曾经默默无闻的少年将军,成长为西魏帝国最著名的将军之一。
  杨坚的出世,便是杨忠夫妇多年爱情的结晶,对于他们来说,这显然是一份迟到的礼物。
  正在一家人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时候,一个不速之客来到了般若寺。
  这是一位女尼,法号智仙,俗家姓刘,自称是从河东(今山西)而来。
  不早不晚,偏偏这个时候造访,定有特殊来意,而杨忠夫妇也是忠实的佛教徒,不然也不会选择在般若寺这里生产,所以杨忠夫妇热情洋溢地招待了这位神尼。
  这位神尼很快说明了来意,她对杨忠夫妇说:“你们的孩子生来奇异,定非凡人,绝不可以在俗世间抚养。”
  听完这番话,杨忠夫妇有点不解,“师太,那照您这么说,您觉得应该如何抚养这孩子呢?”
  “我佛慈悲,我与这小儿也算有缘,不如就交给我来抚养吧。”
  杨忠夫妇本就笃信佛教,听完这番话似乎也有所觉悟,也不怕眼前这位神尼是人贩子,毅然决然就将这个孩子托付给了这位神尼。
  杨忠出手也比较阔绰,把自己府邸中的一处院落单独开辟出来,改建作寺院,供神尼智仙来居住。

  事实证明,这位神尼也并非人贩子,也不是装神弄鬼糊弄人,她亲自将还是婴儿的小杨坚抚养起来,悉心呵护照料。直到今天,在陕西大荔县县城中,还有一处被称作“龙窝巷”的旧巷,据传,此处便是当年神尼智仙抚养小杨坚的地方。
  孩子刚一出生就被一个陌生人抱去抚养了,初为人母的吕苦桃,思子之情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母亲吕苦桃还是会时常来探望,毕竟还是在自己的家中。
  但就在某一天,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吕苦桃耐不住思子之苦,来到了神尼智仙的住所,抱起了还在酣睡中的小杨坚,抚摸着杨坚可爱圆润的小脑袋。
  而就在这时,小杨坚的头上突然长出了角,身体上竟然也长出了鳞片,活脱一个小龙人。受惊的母亲,突然惊吓的手足无措,失手把怀中的杨坚摔在了地上。
  这时候神尼智仙正好及时赶到,连忙将坠落在地的杨坚抱起,并感慨地说,“你是怎么做家长的?这一摔让这孩子受了惊吓,恐怕会推迟他今后得天下的时间。”
  这意思很明白了,杨坚未来是要得天下的啊,那不就是做皇帝吗?皇帝怎么能随便磕磕碰碰呢?吕苦桃听完这话,只好离开了这里,她的心里估计也是五味杂陈,既想念儿子,又希望儿子日后可以得天下。
  就这样,杨坚在神尼智仙的抚养下,健壮的成长,而杨坚奇异的外貌也逐渐显现出来了。史书记载,杨坚有龙一样的下巴,头顶有五根肉柱,两眼炯炯有神,目光外射放光,手心里的掌纹的纹路,形成一个“王”字。
  这样的外貌给人神话一样的感觉,如果是生在今天,估计早被当做怪物,被奥特曼干掉了。
  这相貌,如果你联想一下年画上的龙的样子的话,那你就明白了,这完全是比对着龙的样子弄出来的。
  当然,这根本不可能是人的长相。
  杨坚出生时这一切的一切,都注定了两件事。
  第一,杨坚日后要做皇帝;第二,杨坚与佛教结缘。
  这第一点,是那些“居心不良”的史官们刻意要告诉我们的,甚至不惜在史书里造假,编织出一些吸引人眼球的灵异事件,而且还写得有鼻子有眼,就跟亲眼目睹似的,目的就是要告诉我们伟人的出生都是非凡的。一来以证明伟人之所以伟大的理由,人家天生就是龙种,二来以警告我们这些出生寻常的草根人士,安安分分过日子,别成天想着出人头地,你生来就没那个命。
  而这第二点,相对来说,还是准确的。因为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无论寄养在寺院,还是在寺院中抚养,都是有其社会背景的。
  而这神尼智仙很可能也是在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人物。因为杨坚始终没有忘记神尼智仙的抚养之恩,在他当了皇帝之后,不仅为其树碑立传,还让工匠为其塑等身像,并让画师描摹了画像,悬挂在自己的身旁。只要我们褪去智仙身上的那些神话色彩,我们就可以发现,她不是什么神尼,她只是一个抚养幼年杨坚的普通尼姑。
  而智仙也给了杨坚一份陪伴终生的礼物。智仙给杨坚起了一个小名,叫做那罗延。
  那罗延,一听就不是普通人的名字,这是梵文的音译,在佛家典籍中,是金刚力士的意思,这与他的本名“坚”有意义互通之处。
  杨坚,你以后就是我佛门的金刚力士。智仙如此想着。

  到了杨坚七岁的时候,智仙看着逐渐长大成人的小杨坚,一副天真无邪的样子,语重心长地对小杨坚说:“你生来就是我佛门中人,将来一定会大富大贵的,如果有一天佛法沦灭的话,你一定要担负起振兴佛法的重任啊。”
  而这时聆听着的小杨坚,只是刚刚懂得人事,面对智仙这一番意味深长的教导,杨坚只是点点头,虽然并不懂得其中的深意,但是这番话深深的烙印在了这个七岁的孩童的内心深处。
  (欲知后事,请看下一节《入读太学》)
  日期:2014-01-29 15:11:06
  第一章 杨坚出世 风云初起 
  (2)入读太学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另一个与佛结缘的开国皇帝,此人就是朱元璋。杨坚和朱元璋的不同点在于,朱元璋做和尚是因为生活不下去,杨坚寄养在佛门是为了日后飞黄腾达。
  在这青灯古佛的寺院里,终日都是木鱼之声,也许你会觉得这对于一个孩童来说,似乎缺少了很多乐趣。那么请不必担心,孩童时的杨坚有一个非常要好的玩伴,这个人成了杨坚一生中的挚友,并陪伴了杨坚一生,他叫做窦荣定。
  也许是因为缺少父母的温暖,幼年的杨坚,性格有些孤僻,和周围人的关系也有些疏远,窦荣定是唯一一个和杨坚志趣相投的人。而这个人的名字,以后还将多次出场。
  也是在这个时期,窦荣定和杨坚,许下了报效国家,纵横疆场的远大志向。终有一天,他二人的雄心壮志,将飞出这寺院的高墙,迎接他们的将是更为广阔的天空。
  而这一天并不遥远。
  就在杨坚在寺院中度过了13个年头的时候,13岁的小杨坚终于离开了寺院,离开了抚养他的尼姑智仙,步入太学读书。

  太学不同于一般的学校,它自汉武帝时期设立以来,一直就是国家最高学府,如同今日之北大。
  而上学读书,在今日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但在古代,上学其实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往往都是官宦子弟才能读得起,普通人家的孩子,能认识几个大字就已经算得上是文化人了,更别提读书了。
  而在西魏,太学更是贵族官宦子弟读书的地方,来这里读书的,不是皇室贵胄,就是将相子弟。总之一句话,在这里读书的都是“官二代”。
  一群官二代子弟,聚在一起上学,在课堂上,也不认真听先生讲课,调皮捣蛋肯定少不了,先生肯定也没少吃苦头,而到了课余时间,他们干的做多的一件事,就是“拼爹”。

  他们“拼爹”可和现在不一样。他们的爹,都是朝廷里一等一的人物,有的是财政部长,有的是国防部部长,还有的是教育部部长,都是部长大员一级的,次一点的也是名门望族。今天的“拼爹”和这帮孩子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
  而这样的“拼爹”,并非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仕途走捷径,更多地还是一种家族荣誉使命感。他们也想像自己的父辈一样满载荣耀,他们也想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他们也想拜相封侯。杨坚便是其中之一。
  杨坚和他的这堆小伙伴儿们,也形成了一张深厚的关系网。在这帮官二代小伙伴儿们中间,杨坚开始建立了自己的威望。很多同龄的小伙伴儿,逐渐的聚拢在杨坚的身边,甚至以杨坚为领袖,这一切都表明少年的杨坚有着非凡的人气。
  同时,这一切也都给杨坚的日后的发展,建立了强大的人脉。因为当时还是南北朝时期,还没有科举,当时的官吏任免都是可以世袭的,当他们的父辈老去,他们都将纷纷步入政坛,未来的朝廷也必然是这帮官二代的天下。而人脉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无论在今日还是过去,那都是不可或缺的资源,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中,杨坚认识了一个叫做郑译的小伙伴儿,日后给予杨坚的帮助,无人能比。
  在太学的学习生涯,转眼已是一年。这一年里,杨坚变得能文善武,在小伙伴儿们中间,也显得出类拔萃,成了这里的尖子生、三好学生。

  有一天,当时的京兆尹薛善,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市长,突然来巡视太学的学生的学习状况。杨坚作为太学的优等生,被这位市长大人一眼看中。
  京兆尹薛善非常欣赏杨坚,随即任命杨坚做了功曹,功曹就是协助市长处理行政事务的工作,类似于文秘。
  这一出人意料的提拔,顿时让杨坚的小伙伴儿们都惊呆了。
  看着杨坚离开校园,步入到市长的办公室,很多同学甚至都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跟着杨哥混。
  但是,功曹的职务,毕竟只是市长个人任命的,并非公务员,不是国家正式干部,同时,我们也能难想象一个14岁的孩子,如何去协助处理复杂的行政事务。很显然,杨坚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其实是个虚职,吃空饷而已,最多就是每天到市长办公室报个到。
  就这样,毕业生杨坚顺利就业了。虽然职务是虚的、象征性的,但这毕竟是杨坚一生打的第一份工,这也是他步入仕途的第一步,日后的飞黄腾达,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想想很多还没就业的孩子,杨坚是幸运的。

  (欲知后事,请看下一节《神奇的府兵制》)
  日期:2014-01-30 09:15:12
  第一章 杨坚出世 风云初起
  3、神奇的府兵制
  很快,杨坚在市长办公室待了没多久,可能屁股还没坐热,一份喜讯突然降临到杨坚的头上。
  这份喜讯就是杨坚转正了,他成为了正式的国家公务员。他被任命为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成纪县公。头衔有点多,也有点拗口,但不必去细究它,总之,杨坚大踏步地晋升了,正式迈入国家官员队伍。
  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升迁,并非是天上掉馅饼给杨坚吃,而是因为杨坚的父亲杨忠在攻打南方敌国的战争中,打了胜仗。
  指挥这场战争的最高决策者叫做宇文泰。
  宇文泰并不是汉人,而是个鲜卑人,他虽然不是皇帝,但却比真正的皇帝还要威风得多。因为皇帝就是他扶持立的,皇帝都得听他的话,所以,皇帝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皇帝不过是个摆设,宇文泰才是真正的国家主席。宇文泰就相当于是曹操,当时的皇帝不过是汉献帝的翻版。

  当时天下三分,是又一个版本的三国(在中国历史上不止一个三国)。割据南方的政权,叫做梁朝,而割据北方的政权分别是西魏和东魏。西魏割据北方西部地区,东魏割据北方东部地区,交界线大致在今天的山西西部和河南西部地区。而杨坚以及他的父亲杨忠,所效忠的就是西魏,西魏的掌门人就是宇文泰。
  说起来,老杨家和宇文泰,也是老乡,他们都是出自北部边塞的一个军镇,叫做武川镇。而武川镇也是一个非同凡响的地方,因为当时很多政治人物,以及宇文家,包括后来的隋唐两代的皇帝,都是出自这里。清朝学者赵翼就说这里是“王气所聚”,所以这里更像一个名副其实的“龙窝”。当然,就当时来说,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或者自己的后人会是真龙天子。
  而西魏,在这三国角逐中,起初西魏的实力是最弱的,无论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排在最末。但是西魏在并不长的一段时间里,迅速便发展起来,这全部都得益于这位具有非凡魄力的领袖人物——宇文泰。
  宇文泰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文化改革,虽然宇文泰是鲜卑人,但是宇文泰却很推崇周礼,很多制度也都是模仿的中原汉族王朝的规制进行改革的。

  改革的具体举措非常多,包括了国家的方方面面,在此就不一一唠叨了。其中比如,杨坚能得以入读太学,这就和宇文泰恢复太学的举措息息相关,如果不是宇文泰恢复太学,杨坚也不可能有入读太学的经历。
  而这一系列改革中,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府兵制的创建。
  在府兵制顶端的是八柱国、十二大将军。
  八柱国:宇文泰、元欣(皇室)、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于瑾、赵贵、独孤信(此人后文将详细介绍)、侯莫陈崇。
  十二大将军:元育、元赞、元廓、达奚武、侯莫陈顺、宇文导、宇文贵、李远、豆卢宁、贺兰祥、杨忠(杨坚父亲)、王雄。
  (以上诸多人物,很多都与本文关系不大,所以看个热闹就行。)
  鲜卑族曾经设立了鲜卑八部来管理自己的国家,每一部都设立有一个“八部大人”,由“八部大人”来统领各部族。而宇文泰所创建的八柱国,无疑就是照搬的这一鲜卑旧俗。
  在这八个柱国中,宇文泰的地位是超脱于这个组织结构的,因为宇文泰是实际上的国家主席。还有一位柱国,是皇室元欣,皇帝都是个摆设,皇室更是个摆设,所以也只是挂个虚名。这样的话,实际的柱国只有六个人。
  而在每个柱国之下,又设立了两个大将军,合起来就是十二大将军,一个大将军之下,又设立了两个开府,合起来就是二十四开府,二十四开府各领一军,组成二十四军。很明显,这是一个以2为倍数的等比数列,一个很简单的乘法运算。
  这就形成一个金字塔的结构,金字塔从上向下依次是:皇帝、宇文泰、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
  图如下
  日期:2014-01-30 09:17:21

  而这个金字塔结构,本质上是一套自上而下的军事组织结构,自上而下有严密的统属关系。
  其中,八柱国是仅次于宇文泰最富声望的人物,他们原本是军事统帅,只负责打仗,被设立为柱国之后,就上升为了政治贵族。也就意味着他们说出将入相的,既参与军事,又参与政治。威望军功以及地位稍次一点的,便是这十二大将军,杨坚的父亲杨忠就是这十二大将军之一,同样也有特殊的政治地位。
  从横向的角度来看,这一措施不仅满足了各个将领的政治野心,同时又把将军的军权予以分割,又可以彼此相互牵制,一箭三雕。如同把一块蛋糕,平均切六份,分别赐给六个柱国,每个人不多不少,都有份。
  从纵向的角度来看,这严密的上下级统属关系,很多都是靠血缘和联姻组织在一起的,不仅是上下级,而且还是亲属,是捆绑在一起的,所带来的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样,宇文泰不仅可以最大程度的掌握最高军事权力,达到政治军事上的集权,同时可以大限度的发挥各级将领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战场上燃起建功的欲望。同时还配备了一些辅助鼓励措施,诸如赐姓、改郡望、分田。
  我们不得不佩服宇文泰的高明的政治智慧,而这一制度就是著名的府兵制。
  著名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讲到宇文泰的府兵制时,最后一句说“将来中国全盛时期之再临,即奠基于此。”这里的“全盛时期”所指就是隋唐。由此,府兵制的历史重要性可见一斑。
  而由府兵制所确立的这一军事贵族集团,后世称之为“关陇贵族集团”,隋唐两代帝王以及诸多王侯将相,都来源于此。
  然而这一系列的政治军事改革,也绝不是宇文泰一人所为,他还有一位好帮手,我们需要提及一下,虽然这个人和本文关系并不大。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苏绰,他遇到宇文泰,如同孔明遇到刘备,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隆中对》,苏绰为宇文泰提出了著名的《六条诏书》,宇文泰主政时期的诸多改革,也都是出自他之手。后来,在苏绰病逝之后,宇文泰为之抚棺痛哭,二人的关系,真可谓惺惺相惜。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