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苦逼文艺男的成佛之路:细读王维及其时代

作者: 王二小仙

  序言
  王维应该是一千三百多年来天下第一的治愈系大师吧。
  闻一多先生不就说么:“王维替中国诗定下了地道的中国诗的传统,后代中国人对诗的观念大半以此为标准,即调理性情,静赏自然。”
  徐悲鸿先生也说:讲求“闲情逸致”的“真正有中国性格之山水画,成于八世纪之水墨山水创作者王维”。
  我也曾迷恋王大师许多许多年,多年前还张罗着想细读他的一生诗文,拟起的题目叫:我生命的维哥。

  然而,随着阅读的细化和深入,我越来越失望、沮丧,感觉到上当受骗,天哪,我怎么能将情感、生命、希望寄托在这样一个人身上。
  我终于醒悟:不要相信维哥,哥只是传说!
  他哪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诗佛”,哪有那么多静赏自然的闲情逸致。他的痛苦、烦恼、压抑、困窘多下了。他也曾愤青过,屌丝过,他的吃斋念佛和山水纵情,说白了,是逃避世事困扰的宅男心态与驴友行为,是被权力打败了的犬儒与懦夫的意淫。
  然而,最具误导性的,是他一贯的口是身非。
  他不断地赞美山水田园之乐,不断地说要弃官,要归隐,并创造了一个诗意的辋川,一个让无数后人寄托了梦想的地方。然而,他真正的居住时间,却只有母丧丁忧的两年多,和逢年过节的几日假期。官场和宫廷才是他真正立脚处,即使史书说他退朝回家,吃斋念佛,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这个家也是在长安,第二天凌晨五六点能赶得上早朝的地方。
  他念兹在兹的是做官,故他也会托关系、拍马屁,讨好上司,周旋于同僚之间,提供陪游、陪宴、陪唱等“三陪”活动。他仕途稳定、屡有升迁的时期,正是安史之乱前的十几年,李唐政局从开元初的开明与克制进入天宝时的骄纵与昏暗。他对待本职工作可说是庸庸碌碌、尸位素餐,他在官场的真正精力,都用在起劲地写赞歌上,将唐明皇及其时代吹捧得简直超越了传说中的尧舜盛世。
  就在他与他的同僚们忘乎所以的鼓吹中,渔阳鼙鼓,动地而来,将盛世泡沫哒哒踏破。
  多年以后,历经知识更新和思想升级,我才缓过劲儿来,看到了原来思路中政治、权力、制度因素的缺失,认识到不从政治入手,或准确地说,不从与宪政民主制度对比下的传统皇权专制的制度性局限入手,我很难理解王维及皇权时代文人的共同困境,也难以写出贴近当代社会心理状态的王维人生。
  中国过去几千年的故事,只有一个故事:权力操控史。牛逼也好,苦逼也好,被权力操过来操过去,早操成一个Q样。
  苦逼阿Q哥也有让人“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待”的中兴史,更有令韦庄不可一世的赵太爷怯怯低叫“老Q”、赵太爷的真本家赵白眼惴惴然称呼“阿……Q哥”的**时刻。

  牛逼李隆基逼迫老子李旦退位、赐死第一任太子哥仨、逼迫第二任太子离婚时,会料到有一天同样落得被逼赐死亲爱的杨贵妃、被架空成太上皇的下场吗?最终,当自己被儿子唐肃宗软禁之后,祭出精神胜利大法:“吾儿被李辅国所误,终不得至孝”,聊以**。
  王维的独善主义,提供了超越苦逼和牛逼之外的另一种可能。其意义在于,当权力强大到捏死臭虫一样随便摧毁任何个人生命的时代,当社会体找不到跳出治乱盛衰周期的新出路的时代,他提供了一种不得已而求其次的生命方式。其价值,诚如徐复观先生所言,是让人们得到一点喘息,一点“瑟缩于政治缝隙之间的喘息”。
  然而,此种名为独善实为犬儒的主义,今天已走到必须认真反思的时刻。
  日期:2014-02-16 21:54:30
  王维的真身与马甲。
  王维一生主要身份是个公务在身的官员。在清代《历代名臣像解》作者的想象中,王维应着紫色官服。紫色在唐代是只有三品及以上官员才能穿戴的服色,因为王维逝世后,唐肃宗追赠其从三品的秘书监。王维生前实际获得的最高官位是正四品的尚书右丞,属名至实归的高级公务员。
  然而世人心目中的王维却是一幅“诗佛”打扮,如明人上官周《玩笑堂画传》里的模样:一位背对观众、颇为神秘的治愈系大师。《旧唐书》记载说:王维性好佛,“居常蔬食,不茹荦血。晚年长斋,不文衣彩……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
  日期:2014-02-16 21:59:01

  第一章 与权力共舞:少年风流的背后
  身为官二代,王维常有爹不如人的烦恼。
  也是,在国子监800名国子学、太学同学中,他拥有一个官帽最小的爹,而且,还是死的。
  放眼周边,不是爹为亲王郡王、皇帝丈人,就是爷乃太师太傅、宰相尚书。而他,爹临死前才做到六大雄州之一的汾州司马(第三副州长),从五品下衔,垫底货儿。

  每天看着他们穿的,听着他们聊的,馋着他们玩的,那一个受刺激!
  先录一首名诗:
  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诗的中心句是“新丰美酒斗十千”,按语序本应出现在末句,为突出故,王维专门前置。
  因为王维要展现的,是他眼中的“咸阳游侠”日常生活有多奢靡。
  游侠,在唐代长安的语境里,并不是我们今天想当然以为的侠肝义胆等正面形象,而指的是“徘徊于酒楼歌馆的纨绔子弟和放荡少年”。有学者认为,游侠诗的功能是“文人用作夸饰富家子弟浮靡风气的点缀”,对其“骄奢淫逸的生活和不可一世的气焰”的夸饰,体现了“世俗享乐的生活色彩和自由浪漫的时代精神”。
  “咸阳游侠多少年”,这些天下脚下的公子哥、小霸王们,多少年来,都是怎么过的?

  整天没事(翘课),骑马满大街闲逛。逛着逛着,眼前一亮,碰到昨天一起鬼混的狐朋狗友:
  “干嘛呢?”
  “瞎转!”
  “衰样,就昨个儿那点酒,还没醒透?”

  “放屁,给老子五斗八斗,老子照样海了它,不打嗝儿的!”
  “吹牛逼吧!”
  “走,平康里!”
  所谓“相逢意气为君饮”。
  一伙人飞到著名的休闲娱乐餐饮服务中心,“系马高楼垂柳边”。

  上得楼来,高叫:“假母,上酒!”
  又一轮滥饮醉歌。
  这哪是饮酒,分明喝钱。“新丰美酒斗十千”,特级新丰酒,一斗十千,也即10000文,什么概念?当时长安价格指数,1斗米均价15文,即1斤1.8文(1斗=8.5斤)。按1斤米3元人民币算,1文等于1.7元,则10000文=17000元,相当于2012年度的八瓶500毫升贵州茅台,还是53度飞天级。国宴佳酿,昂贵今古同!
  10000文还是什么概念?比王维爹一个月工资还多。不算类似年终奖金、年底提成的禄米、地租,一个唐代五品官员月工资=月俸+食物补助+仆役补助+其他补助=9200文。
  何况,唐代酒精度数很低,最高不会超过20度,而且高粱、糜子在酿制过程中大部分糖化,并呈琥珀色黏稠状,因此唐代最好的酒主要味道是甜腻,而非辛辣。所以,只要胃口够大,厕所上得够勤,“李白斗酒诗百篇”就不是浮夸。
  著名的《饮中八仙歌》还告诉我们:“李白斗酒诗百篇”不算啥,汝阳王李琎三斗喝好,才上朝面见叔父唐玄宗;平民焦遂更牛,痛饮五斗来精神,“高谈阔论惊四座”。
  因此,如果这帮游侠儿都一个个饮中八仙似的,那么一轮狂饮下来,一斗、十斗……多少件贵州茅台,纷纷开箱中!
  王维爹一年俸禄都不止啊!一顿就没了!
  日期:2014-02-17 21:35:29

  第一章:
  1、走进盛世上
  王维大约是715年来到伟大首都、世界第一大都会长安的。
  开元初的帝都,万象更新,朝气蓬勃。
  如果生当开元初年,著名主旋律歌词创作者蒋开儒或许会向当今天子李隆基呈献如下颂词:“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在李隆基英明领导下,经两任首席宰相姚崇、宋璟的治理,“不六七年,天下大治”,开创了中国第二个辉煌灿烂的盛世——开元盛世。
  那年王维虚龄仅十五。
  小小年纪游长安,似乎是当时的风气。隋末王绩,“年十五游长安”;王维的诗人朋友綦毋潜,“十五能行西入秦”。
  怎么可能?今天的同龄孩子离家五百米上学,可还要劳烦家长接送了啊。是古人太粗野早熟,还是今人太温室花朵了?

  对此,历来的王维专家们都没意见,直到上个世纪末,台湾的皮述民先生发出疑问,并试图根据几星半点材料,结合当时的教育制度,提出一个大胆而合情合理的假设:
  王维十五到长安,是来深造的。深造之所,就是国立中央大学、世界第一名校——大唐国子监。
  当时规定,入读国子监一般要求在十四岁以上。
  众所周知,进入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理论上只有两种人:官二代、民二代。其他人,什么家奴、俳优、乐户,甚至工商业主,都是贱民,官方圈定其子其孙永世为贱民,没有读国子监的资格。
  官二代只要亮出户口本,在礼部员外郎(从六品,处级而已)眼前一亮:“我爸是XX”,就可以大摇大摆地走进校门去拜见他们的校长、享受正部级待遇的国子祭酒(与六部尚书同列三品朝班,但六部尚书是正三品,国子祭酒低半格,从三品)。
  民二代就没有这么潇洒了。

  多年来,好不容易熬过家人的节衣缩食、含辛茹苦,自己在历史上各种屌丝逆袭传奇激励下的悬梁刺股、闻鸡起舞,有幸受到县学助教、州学博士的一路好评,并挤掉无数个其他民二代后,在某年冬天被州刺史以“庶人之俊异者”的名义荐至中央尚书省。
  幸运儿高唱着“冬天来了,春天还回远吗”的励志曲,千里迢迢来到首都,找到尚书省礼部大院。
  礼部员外郎那些势利眼的手下们,随手扒拉着幸运儿提交的一摞材料,比如祖宗三代良民证明、州县学老师绩优考评报告、州刺史推荐信等,冷冷道:填表!
  填完了,斜眼一扫,鼻孔里哼哼说:等着吧,春天来考试。
  好不容易熬到考试,成绩出来后,很幸运,合格,礼部科员们又哼哼了:等着吧,四门学有了名额通知你。
  等啊等……

  也许到这个时候,这位忠厚平民人家的傻小子才恍然大悟:哦,这是向我索要传说中的打点费吗?
  咬咬牙,出出血,赶忙一番打点,终于如愿以偿,成为寒窗十年梦寐以求的天之骄子。
  那个自豪呀,终于有了向人夸耀的资本——“XX亲王、XX宰相,你知道吗,他儿子是我同学哦,我就说嘛,皇恩浩荡,预备,起: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
  走在曾经自卑过的富二代面前,鼻孔都翘到天上,不巧恰有小鸟拉屎飞过。
  然而,经过一番推算,我们倾向于认为民二代的入学机会基本属于渺茫之仙境,屌丝逆袭也就只是传说。
  大家知道,国子监是所综合性大学,唐初法定学生名额仅342人,后几经扩招,最鼎盛时期达2210人。其中律学、书学、算学等三种技术性专业只有110个名额,其余的全部是政治类专业院系。培养国家所需,也就是听国家话、与国家一条心的政治奴才才是国子监的真正使命。
  这包括国子学、太学和四门学三个等级依次递减的院系。它们的等级递减关系,只要看它们所招收学生的家庭背景就知道了。
  最高级的国子学,满额300人,入读资格:其父其祖官至三品以上,或其曾祖官至二品以上;
  次高级的太学,满额500人,入读资格:其父其祖官至五品以上,或其曾祖官至三品以上;
  再次一级的四门学,满额1300人,其中500个名额给予七品以上官员之子;800个名额给予前面提到的“庶人之俊异者”。所谓庶人,其实不单指民二代,当时习惯,八九品官员子弟若庶人。
  根据常识,在800个名额的争夺中,八九品子弟最有可能抢到最大份额,剩余的,虽然终于轮到民二代了吧,但总免不了让人好奇背后的裙带关系。
  如此看来,无依无靠的纯种民二代要想和亲王、宰相之子们攀上同学关系,基本只能出现在“中国梦”里。

  不过,王维属于“我爸是XX”一族。
  何止他爸,还有他爸的爷爷,他爷爷的爷爷,都是在地方上可以宣称“说出来吓死你”的角色。
  他的二弟王缙后来做过宰相,故此官修史书《新唐书》留下了他家的世系表。该表纪录的他爸以上四代做官情况是:
  他爸王处廉,官至汾州司马,从五品下(第三副州长,副厅级)——爷爷王胄,太常寺协律郎,正八品上(副处级待遇)——祖爷爷王知节,扬州司马,从五品下——高祖爷爷王儒贤,赵州司马,从六品下。
  这是名符其实的官世代家族,也称士族。仅凭这一点,只要十五年前以精子形态存在的王维,其第二十三个染色体为Y,当他突破重围、率先进入妈妈卵子的那一刻,他也就抢到了未来入读国子监的直通卡。
  他爸早亡(一般认为他十岁前后),死之前官位最终做到汾州司马,从五品下,是入读国子监太学分院的最低门槛。因此,十五岁的王维告别家乡,来到长安,可能是做太学生来了。
  日期:2014-02-18 19:52:07
  第一章 2 走进盛世 下
  王维他爸给王维弄到的那张直通卡,不仅是张免试入学证,还有一个更牛逼的功能:

  ——直接当官!
  那时候,当官的路子还是很多的。老实说,那叫个混乱。
  可以等着被征辟。你志向高洁,名士风流,被天子听说,或让某王公大臣极力荐举,天子下诏,派公车将你接到长安觐见,赐以一官半职。李白就是这么地成为翰林待诏的。当然,由此引发一个坏风气:许多人看准天子的这点癖好,一边故意隐居两都附近的终南山、嵩山,塑造高士形象,一边频繁交结王公大臣,制造影响力,时候一到,诏入宫廷,封官拜爵。此之谓“终南捷径”,以卢藏用道长为代表。

  可以献赋。你才高八斗,妙笔生花,惨淡经营一篇大赋,献予天子,没准好运当头。文学青年司马相如是献赋的始祖。他因一篇《子虚赋》被汉武帝赏识而发迹,由此开启一条上达天庭的小道,激励一代代的才子们前赴后继地追随着。孟浩然献过,没有回音;杜子美也献过,叫《三大礼赋》,龙颜大悦,使待制集贤院。
  可以凭军功。你大字不识、不是汉人,无所谓,只要有胆有识,不怕死,高官厚禄照样管做,甚至天子位置。胡裔唐人安禄山将军即为典型。“切,禄山胡贼,祸我中华,问候你十八代祖宗!”sorry,我是非观念差,举例不当,检讨。总之,欢迎你们到边疆去,那儿大有用武之地。

  可以以挽郎、辇脚、使劳、神童、陪位、艺术、百司杂直或恩赐出身。这都啥意思?哦,这个嘛,是这样,……对,就是这样,明白了吧?总之你要记住:我圣明天子为了让自己幸福最大化,皇恩惠及四海,特别开了种种口子,只要能使天子乐呵一下的,保准有官可做,这就充分调动了各档次领导同志和各阶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上说半天,不过为官小道,取舍全凭天子一己喜好,可遇不可求。终唐一代,常态化、制度化的进入官场途径主要有三条:流外入流、门荫入仕、科举考试。
  流外入流,就是从不入流的胥吏身份,经过重重考试,成为流内一员——享有品阶的的官员,入册的正式公务员。这呀,一般是六品以下官二代或平民子弟的主要就业选择,自然不入王维法眼。开元末的伴食宰相牛仙客,就出身县吏,或张九龄口中蔑称的“河湟小吏”。
  门荫入仕,只要爹或爹的爹是五品以上官,恭喜你,你生来就是一个官老爷了。皇亲国戚不说,一品大臣,荫庇儿子当官,直接正七品上——相当于中等县县令;逐阶递减,至王维爹那样的从五品下(副州长),可荫庇王维直接做从八品下——相当于中等县县丞,跳过九品的四阶(从下、从上、正下、正上)。我怀疑,王维进士及第后分到的第一份工作,之所以是从八品下的太乐丞,而不是一般应分配的九品官,或许与他的荫庇权有关吧。

  到二十一岁,你这享有荫庇特权的官二代、三代,一般要到有关部门报道。资格检查合格,会被分配做一个卫官(千牛或三卫)。此时,你就已经是一名光荣的见习公务员了。见习期,你的主要职责是持枪站岗,轮番守卫天子、太子、亲王们。45天一轮,你也可以不上岗,交点钱顶岗。总之,就是熬资历。资历熬到了,转正:有点文化的,送吏部,走文官系列;没文化的,留兵部,走武官系列。

  在位十九年的李林甫宰相,就是靠宗室身份荫庇到了第一份见习公务员的工作——千牛直长,开始其并不畅达的仕途。他曾走过宰相前辈源乾曜的后门,源乾曜嫌他才望不高,拒绝了他;后来即使当了宰相,私下还是流传着许多他不学无术的风言风语。
  每年新晋公务员人数,大约千把左右,高峰期也有二千多的。其中,流外入流和门荫入仕(卫官方向)占90%,剩下的10%,约百把来人,属于众所周知的科举及第。
  不要看我们人数少,我们个个顶呱呱。唐玄宗在位的前二十年,共出过27个宰相,科举出身者占三分之二。一众开元名相,什么姚崇、宋璟、苏颋、张说、张九龄、张嘉贞、韩休、裴耀卿等等,全都出身科举。当时风气,“士有不由文学所进,谈者所耻”,或“士无贤不肖,耻不以文章达”。引文所谓“文学”、“文章”,代指科举,因进士考试重头是诗赋铭颂之故也。
  以上就是摆在少年王维面前的各种选择。
  如果他只是纨绔子弟,不学无术,或智商发育稍嫌迟缓,最不济,他可以等到二十一岁,从见习公务员的卫官做起,混资历,然后进入兵部,成为一名职业军官。每天在长安街上骑骑马,巡巡夜,见到所谓文艺天才搂着平康里妹子,畅谈理想、创作情歌,或者寒门傻小子废寝忘食、秉烛夜读,莫名来了气,一鞭子抽过去:
  天才算个屁,勤奋算个毛,不管你1%,还是99%,没有100%当官的爹,还想成功?

  日期:2014-02-19 23:27:54
  加了个小标题,将对《少年行》的解读那段弄成第一节,叫《官二代眼中的官二代》
  这样,已发的内容有:
  序言
  第一章 1、官二代眼中的官二代

  2、走进盛世(上)
  3、走进盛世(下)
  下面更第4节:
  05
  1.4、我的奋斗
  然而,官二代也有个品种问题。少年王维恰恰既是天才,又很勤奋。他不屑于、不甘于做个粗鲁的军官,浑噩一辈子。

  他有一个梦想: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他还有一个梦想: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听着是不是耳熟?
  是的,他这梦想,一千年前孟老夫子早给出经典表达: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后来大家一阵抄,或换个说法,比如五柳先生:或(穷时)击壤以自欢,或(达时)大济于苍生。
  最热烈动人的改编者首推王维的晚辈杜子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至今读来,还在感动我,感动中国。
  王维说: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梦想在燃烧。我举二十个指头赞成爱迪生先生关于天才、勤奋与成功之间关系的精彩发言。我就是这么做的……你说我爸?当然,我爸功劳不可抹杀。
  先说他的天才:
  唯一经过宋代官方权威编撰、行销一千年的历史课本《新唐书》明确说:王维“九岁知属词”。虚龄九岁就懂写诗作文,神童哪!要知道那玩意又是押韵又是对偶又是字数限制的,难鼓捣死了。

  而且王神童不是方仲永神童,昙花于一现,仅落得让王安石大人伤心叹气的份儿。15岁之后,王神童每年都会推出畅销作品,一颗耀眼明星冉冉升起于诗坛,并预告了盛唐风骨的到来。这位早熟天才,15-21岁几年内创作的许多作品,经过千年时间的锤炼,早已成为经典范本,矗立于文学的莫高窟,供人们赏读、吟诵,甚至顶礼膜拜。17岁作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国人凡是上过几年小学,就要被它熏陶,外籍友人对中国文学喜欢的,借助各种鸟爪字符的翻译也会读到它。其他如16岁《洛阳女儿行》、19岁《桃源行》、20岁《息夫人》、21岁《燕支行》以及可能作于此一时期的《少年行》四首也是耳熟能详。

  一个人在这么点年纪就有这么多传世名作,古往今来王维应该是第一人。
  不过,爱迪生先生说了:请注意王维天才背后那99%的汗水好吗?
  在哪?挺干的啊,连汗渍都没有,用了汰渍吧?
  唉,都一千三百年了,早灭失了。我们只能看口供和旁证啦。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