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是秦——孝惠武三王复兴

作者: 浪迹zty

  本书从秦孝公即位开始,写到秦昭王即位为止,我将这段时期称为秦国的复兴时期。在这段峥嵘岁月中,秦国是如何利用各国人才改革图强?秦国又采取怎样的计谋破坏诸侯国的合纵盟约?诸侯各国在当时的发展状况如何?在那一时期发生过多少著名的战役?这些战役的具体情况如何?那一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政治家,他们的人物性格及生平境遇如何?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祖孙三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电视剧大秦帝国中有哪些剧情与历史相符?这些都可以在本书中寻找答案。

  秦孝公的家族史
  汉代学者贾谊的《过秦论》有云,“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由此观之,始皇帝能够横扫六合,君临天下,开创中国历史首个封建王朝,除了自身的雄才大略之外,与秦国六世先王的披荆斩棘辛苦经营是密不可分的。正因为秦国在六世先王的励精图治下,才能够从一个逐步走向没落的古老帝国,抖擞精神而重振雄风,一跃成为战国时代最强大的诸侯国。

  可以说,如果没有秦国六世先王的苦心经营,纵然始皇帝再如何的天资过人、英武不凡,他也无法凭借西陲之地对抗东方六大强国。秦国六世先王,对于大秦之一统天下,功不可没,彪柄千古。如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这六位君王,他们依次为: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
  这其中,秦孝公一代人杰,天子骄子,为复兴大秦基业之第一人;其子秦惠文王,继承孝公之伟业,为秦国国君称王之第一人;惠文王子武王,在位时间不足五年,因与力士孟说举鼎较力而不幸伤及膝盖骨,不治而亡,为大秦最好勇斗狠的君王;武王异母弟昭襄王,此公雄才伟略,令其殿下骁将锐意东征,伐诸侯,灭东周,威慑天下,为大秦最杰出的君王之一。在位五十六年,为秦国君王之最;昭襄王子孝文王,此公运气太背,老爹活命本领强,以七十五岁高寿而终,孝文王两鬓斑白,却仍为秦国太子,结果正式即位三天便抱憾而终,为大秦最默默无闻、运气最背的君王;孝文王子庄襄王,此公原本无缘于王位,凭借商贾吕不韦辅佐而承袭王业。在位三年,虽未取得多大政绩,却生养了一位伟大的帝王——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如此说来,庄襄王算是大秦最会生儿子的君王。

  在壮大秦国祖业的六位君王中,我们可以将他们分为两队,一对包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他们圆满地完成了复兴祖业的宏图伟略;另一对包括秦昭王、孝文王、庄襄王,他们当政时实施大举进攻山东诸侯的军事战略,为秦始皇帝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我们不是说秦孝公等人的励精图治没有为秦始皇横扫六合奠基,只是相对而言秦昭王的军事功绩更甚。
  本书主要讲诉秦孝公、惠文王、秦武王祖孙三代的复兴之路,在此之前,我们当然得先回顾秦国往昔的峥嵘岁月,即秦孝公的家族史。先给大家看一段史料: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史记》 《秦本纪》)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秦孝公的祖先,是颛顼帝的后代孙女,名字叫做女脩。颛顼帝何许人也?这老头子是上古五帝之一,轩辕黄帝的孙子,亲的,所以说,咱秦孝公也算是根红苗正的黄帝后裔。
  秦孝公那个叫女脩的祖奶奶,有一天在纺织的时候,很凑巧,有一颗燕子蛋掉在她身旁。女脩估计是个贪吃的女孩儿,搁今天叫吃货,就把这颗燕子蛋吃了。也不知道她当时是生吃的,还是把它做成蛋炒饭吃,反正吃了蛋一段时间后,这个女脩就开始闹肚子了。也许有朋友说,女脩应该是生吃的吧,你看这不,她都吃坏肚子了。我不知道,因为女脩闹肚子不是吃坏肚子了,而是神奇地怀孕了。之后,她顺利产下一个男婴,取名大业。这个大业,就是秦孝公的始祖。

  当然,这个故事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咱们不必信以为真。如果真有此事,那赢氏一脉岂不是一大家子的鸟人?最后还整个鸟人一统天下,这也太扯淡了吧。也许有朋友会说,这司马迁也太能无耻了,历史讲究的是真实,就算汉武帝对你不住,你也不能发闷气把神话故事记入《史记》中吧。
  日期:2014-03-14 22:50:07
  实际上,不是司马迁治史态度不严,而是他压根就不当它是神话故事。古人哪有现代人这样具有科学精神,老头子们笃信鬼怪神灵之说,对于吃个鸟蛋怀孕之事,有什么好过分质疑的!
  司马迁在《伯夷列传》中提到,人言“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道大公无私,经常赐福给好人。后来他又举盗跖、颜回一善一恶两个典型例子,以及联系到汉代善无善报而恶有大福的社会现象,得到了一个“伟大的”结论:他奶奶的,天道也并非常与善人。然而尽管如此,他却并没有否定所谓天道的存在,而是提出疑问:
  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史记》 《伯夷列传》)
  奶奶个熊的,迁哥我就搞不懂了,如果这就是天道,那么它究竟是对的还是错的呢?
  由此可见,古人的迷信思想充溢着大脑,即便如司马迁这等睿智的大学者亦是如此。这也足以证明,将女脩吞玄鸟卵而生大业一事记载于史册上,并非史家的治史态度不严,而是他们没有能力辨别真假,误信而已。
  孝公的祖先开始以赢为姓,是在大业之子大费时期。大费是大业与少典部族女子女华所生,曾辅佐大禹治理过水患。大禹向舜帝称赞大费的功绩,舜帝赐予大费下边有黑色悬垂饰物的旌旗,又把一个姚姓美女嫁给他。大费这个人不仅会治水,调教飞禽走兽也很有一套,搁今天可以成为马戏团的领导班子,他替舜帝驯服鸟兽,鸟兽大多被他驯服。
  大费的后代中有个叫造父的同志,此公善于驾车,技术相当娴熟,估计不逊于小四他们家那口子。徐偃王作乱时,周穆王正巡游在外,造父给周穆王驾车,长途疾驰而返回国都,成功阻止了叛乱。周穆王于是将赵城封给造父,造父一家从此以赵为姓。造父,也就是战国时代赵国的祖先,所以说秦赵两国N百年前是一家。
  大费的另一个后代非子,此公擅长养马,能让马儿大量繁殖,可比悟空那个弼马温靠谱多了。非子替周孝王养马,事成,孝王想让他做大骆的嫡子。大骆者,非子之父,曾娶申候之女,产下一子名成,已为他的嫡子。后申候劝说孝王,孝王为顾全大局,只得放弃立非子为大骆嫡子的打算。然而孝王终究没有亏待非子,将秦地分封给他,让他继承赢氏的香火,称号为秦赢。

  一般而言,我们把非子当作秦国国君的老祖宗。
  秦国真正开始发家,是在秦庄公时期。秦庄公是秦仲之子,秦仲承袭父业三年时,西戎反叛周王室。周宣王即位,任命秦仲为大夫,讨伐西戎。然而秦仲老兄不给力,讨伐蛮夷不成,反倒被蛮夷给灭了。秦仲膝下有五子,长子即庄公,承袭父业。周宣王找来庄公五兄弟,调给了他们七千士兵,命哥五个讨伐西戎。
  庄公特勇猛,是块打战的好材料,蛮夷之族素以勇猛著称,而庄公却能凭借七千甲士,一举击败西戎人,扬名立万。周宣王闻讯,喜不自胜,将犬丘之地赐给庄公一家,并任命他们为西陲大夫。
  孝公的先祖此时虽拥有土地,但不过乃西陲大夫而已,还算不得一国诸侯。秦赢一族正式升级为诸侯,是在秦襄公时期。秦襄公乃庄公之子。西周末年,周幽王昏庸无道,专干二百五的蠢事,为博爱妃褒姒一笑,不惜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最终导致犬戎杀入国都时,竟无一诸侯起兵勤王,身死为戮。
  在周王室东迁洛邑时,秦襄公把握机遇,起兵护送周平王东迁。平王大为感动,对襄公说:“小赢啊,你知道的,西戎无道,抢夺俺岐山、丰水之地,你如果能够驱逐戎人,俺就将这块土地赐给你!”
  这个条件听起来挺诱人的,而实际上,平王给襄公开了张空头支票。换而言之,如果襄公没有能力驱逐戎人,他将永远得不到岐丰之地。但这也不能全怪平王,毕竟人家的心意还是好的,只不过他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需要靠所谓的马仔襄公罩着才得以平安无虞地东迁,哪还有啥资本打赏?
  日期:2014-03-14 22:51:55

  为了不委屈襄公,周平王同志又与他盟誓,赐封他为诸侯。自此,襄公开始创建自己的国家,与其他诸侯互通使节而建立外交关系。秦国建立后,襄公着手准备西伐。十二年,领兵打到岐山的襄公去世。
  襄公逝世后,子文公即位,文公之后的历代秦君,都没有太大的作为。直到穆公即位,才彻底改变了秦国落后的面貌,使之一跃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名任好,乃秦成公之弟,即位元年,便亲率大军攻打茅津,取得大捷。秦穆公一代英主,励精图治,重用百里奚、蹇叔等能臣,最终使秦国走向富国强兵之路。
  秦穆公不仅为治国有术的雄主,而且也算一位宽厚待人的仁主。
  有一次,穆公丢失了一些好马,被岐下三百名乡野之人屠杀而食之。秦国官吏知道后,决定依法惩治他们。所谓惩治,重一点估计得将他们处以死刑,轻一点也得判个十年八载的有期徒刑。要知道马在古代是很值钱的东西,国君的一群好马更是价值连城,搁现在少说相当于几百万的高级轿车。那些不上道儿的乡野莽夫偷食了国君的好马,等于是侵吞了几百万国有资产,判个十年八载的有期徒刑过分吗?

  然而当秦穆公得知此事后,表示抗议:
  君子不以畜产害人。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史记》《秦本纪》)
  晕死,我嬴任好同志好歹也是个君子,怎么能够因为畜牲害人呢?武松那作死的打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阳谷县人还称他为打虎英雄呢!对了,我听说吃良马的肉不饮酒会伤人身体。
  于是,秦穆公不仅赦免偷吃良马的乡野之人,还赐给他们美酒。其实,秦穆公所谓吃良马的肉不饮酒会伤身体,多半是他瞎说的,其目的在于安抚偷吃马肉的乡野人。你想啊,那些偷吃了马肉的家伙自知有罪,如果秦穆公不赐酒稳定他们的惊心,万一他们畏罪干出什么破坏和谐社会的事来呢?所以秦穆公此举,不仅是仁的表现,更充满着智慧。
  日期:2014-03-14 23:14:16
  即位求贤
  秦孝公名渠梁,于周显王七年,即秦献公二十年即位,时年二十四岁。当时春秋时期大国晋国已为韩、赵、魏三家分裂,秦国崤山以东出现齐、楚、燕、赵、魏、韩六大强国,他们的国君分别为:齐威王、楚宣王、燕悼侯、赵成侯、魏惠王、韩哀侯。另外,在淮水与泗水一带,还存在十多个小国。各诸侯国之间,年年交战,岁岁征兵,四方哀鸿遍野,黎民苦不堪言,中国早已步入战国时代。

  秦国地处西陲僻地,不能参加中原诸侯国的会盟,各国诸侯因为把秦国当作夷狄看待。在孝公之父献公之前,秦国因为内部政局不稳,屡次更换国君。
  拿秦献公来说,他本是秦灵公之子,然而秦灵公死后,他却并没有承袭父业。继承国君之位的是秦灵公的叔父悼子,是为秦简公。秦简公死后,子惠公立;惠公死后,子出子立。秦简公一脉已经传递二位国君,不出意外,以后秦国的国君之位也将由这一脉传承下去。然而历史玩的就是出人意料,玩的就是个令人心跳,出子二年,秦国庶长弑杀出子,迎立灵公之子献公为国君。
  秦国内部更换国君频繁,各宗室子弟唯恐争夺君位还不及,自然就无暇顾及来自国外的祸患。源于此,诸侯益强,秦国益弱。
  秦献公即位后,奋发复强,数次发动战争,收复了被原晋国掠夺的黄河以西的土地。秦献公打起战来确实很猛,二十一年,秦军与三晋之师交战于石门山,斩杀敌军首级六万,周天子赠送绣有花纹的礼服祝贺;二十三年,秦军与魏军交战于少梁,大败之,俘虏其将公孙痤。不过很可惜的是,终献公一世,虽然阻止了秦国的继续没落,但始终没能恢复往日的雄风。
  秦孝公新即位,面对萎靡不振、诸侯卑视的秦国痛心疾首,他发誓要穷尽毕生之力恢复穆公时代的雄风,实现他复兴大秦的宏伟梦想。于是就在即位后不久,秦孝公针对秦国积弱不强的国情,广施恩惠于四方,救助孤寡,安抚将士,明定功赏,企图使秦国复兴而称雄。
  日期:2014-03-14 23:26:27
  补上第一章剩下的部分
  后来秦晋韩原大战,晋惠公脱离主力部队,与秦军争利。撤退因时战马陷入泥中而行进缓慢,秦穆公见状,连忙领兵紧追不舍。结果挺悲催的,穆公不仅没有捉到晋惠公,反倒为晋军所包围。秦穆公战斗失利,负伤,陷入危难之中。
  就在这时,那三百多名偷食好马的乡野之人不避刀锋,冒死驰入晋军之中,与被包围的秦军并肩作战,杀得晋军丢盔弃甲。这一战,秦穆公不仅顺利突围,还把倒霉的晋惠公活捉了。

  秦穆公因为宽仁待人,不仅拯救了三百名偷食好马的乡野之人,更拯救了自己。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不忍加害于乡野鄙人的仁君,临死之前却做了一件让秦人为之心寒的残暴之事。
  当时秦国还没有废除殉葬制度,离大去之期不远矣的秦穆公心想,我嬴任好同志活着的时候威风一世,到下面去玩儿怎么着也得讲点排场吧。俺总不能活着英雄一世,挂了在下面狗熊万世吧。
  于是乎,嬴任好同志就找了一些人才给他殉葬。秦穆公的殉葬人数总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包括秦国最贤良的子车氏三兄弟,他们分别为:奄息、仲行、针虎。秦人为哥仨的不幸表示深深地哀悼,为他们做了一首名为《黄鸟》的诗:
  娇娇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
  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
  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说,秦国有哥仨特牛,他们是子车氏三良,哥几个都有与百人对抗的能耐。然而老天爷跑过来凑一脚,表示特看哥仨不顺眼,就把他们给收了。你这该死的老天,让我心在痛泪在流,如果老头子允许俺们赎他们,咱愿意拿三百个弟兄换子车氏三良的命。

  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子车氏三良死不得其所的惋惜,以及对惨无人道的殉葬制度的强烈抗议。至于那句“彼苍者天,歼我良人”,表面上是在埋怨老天诛灭良人,实际上则是在发泄对秦穆公殉葬人才的不满。
  秦穆公死后,秦国没有再出现特别杰出的国君,直至秦献公即位。
  日期:2014-03-14 23:38:02
  妈蛋,第一章还有一点没有发完,现在把他补上
  秦献公名师隰,秦秦灵公之子。平心而论,秦献公算不上特别杰出的国君,之所以将他列举出来略说一二,是因为他做了两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
  第一件:据《秦本纪》记载,献公元年,止从死。所谓从死,就是殉葬制度,止从死,也就是废除殉葬制度。殉葬制度的废除,不仅使得人才不再因国君的垂爱而抱憾而亡,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标志。就这点而言,秦献公功不可没,闪烁古今。
  第二件:秦献公生养了一位伟大的国君——秦孝公。秦孝公即位后,锐意改革,大展雄才伟略,使得秦国重振穆公时代的雄风,为后世始皇帝横扫六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献公二十四年,献公赢师隰逝世,儿子嬴渠梁即位,是为秦孝公。
  日期:2014-03-14 23:57:14
  商君赴秦

  商鞅者,卫国人,乃卫之诸庶孽公子。所谓庶孽公子,可不是说商鞅是个孽种、野种,有娘无爹户口本都没有的家伙,而是说他是卫国国君姬妾所生的儿子。其实商鞅并不姓商,这可不是他后来认了个姓商的干爹,而是因为被秦孝公封在商地,号为商君,所以后世称之为商鞅。商鞅姓公孙氏,祖先原本姓姬,时人称之为公孙鞅或卫鞅。这个小卫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搁今天可能会在纪委或公安部当个公仆什么的,后因侍奉魏国总理(相国)公叔痤而官拜中庶子(有点儿类似于秘书的意思)。

  公叔痤素知商鞅贤能,但不知道这老头儿咋整的,就是没有向魏王举荐他。《商君列传》中给出的原因是,“未及进”,意思就是说未来得及举荐。这个原因有点儿扯,人商鞅呆在魏国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你公叔老头儿咋就忙成这样,还能整出个“未及进”来?所以,有的朋友干脆指出,公叔痤知道商鞅这哥们儿太牛了,把他举荐给魏王势必会抢了自己的风头,所以故意选择沉默。
  人言男人沉默是金,然而公叔痤在弥留之际,还是选择了开口,向魏惠王举荐商鞅。
  那日公叔痤抱病不起,魏惠王亲自前去探病,并向他询问身后事。

  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柰社稷何?(《史记》 《商君列传》)
  老公叔啊,看你这身子骨不太硬朗,您老如果出了点意外事故,比如中风、猝死什么的,那国家该怎么办呀?你也知道,这年代人才什么的最难找了,领导我就怕遇到那种纸上谈兵的货色,老公叔要不给我举荐个把人才?
  公叔痤说:“大王不用急,瞧我老人家这智商,肯定有法子。老夫的中庶子卫鞅,这孩子虽然年纪轻轻,但牛气哄哄的,大王不妨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
  魏惠王闻言,表示特无语,但又不便抗议这个病号,所以选择沉默不语。
  公叔痤越说越带劲儿,魏惠王将要离开时,他悄悄对惠王说:“领导啊,听老夫的劝吧。如果您实在不想任用卫鞅,死看那臭小子不顺眼,您就找个借口做了他,不能让这孩子去投靠别国。”

  魏惠王佯装答应,而实际上呢,压根就没把公叔痤这话当回事儿。如此看来,魏惠王这哥们儿还挺傻的。事实上,魏惠王一点也不傻,这次不纳公孙痤之言,算是他人生的一大失误。但,瑕不掩瑜,谁也无法否认魏国在他手中步入全盛时期的事实。
  魏惠王还有另一个称号,即梁惠王。梁惠王大伙儿都不陌生吧,就是老找孟子谈论治国之道的那哥们儿。因为他曾经把魏国都城从安邑迁到大梁,所以在《孟子》一书中又称梁惠王。
  话说魏惠王离开公叔家后,公叔痤又召见商鞅,表示特抱歉地说:“小卫啊,刚才领导问老夫,谁可以担任魏国丞相,老夫就说我们家小卫可以。但是看领导的脸色,他不会重用你。我呢,话也说得重了点,说如果领导不用小卫,就杀了这孩子。领导答应了。所以啊,小卫你得赶紧跑路,不然就玩完了。”
  日期:2014-03-15 00:06:15
  有朋友会问,公叔痤先是建议魏惠王做掉商鞅,而后又提醒商鞅赶紧逃命。既然欲杀之,为何又要助之逃生呢?这老头儿那天忘吃药了吧?
  当然不是。公叔痤这老头儿特聪明,如果他都要靠吃药维持智商,那咱们不得把药当饭吃?他之所以建议魏惠王不用商鞅则杀之,是在尽一个做臣子的本分,他不能给魏国留下隐患。然而他毕竟是商鞅的老领导,共事多年也是有感情的,断断不忍心看到商鞅壮志未酬身先死。于是提醒他逃跑。公叔痤此举,既成全了他对魏惠王的忠,也了结了他对商鞅的义,鱼和熊掌兼得,像是吃药之人干出的事儿吗?

  由此观之,公叔痤这老头儿人品还不赖,不像是嫉贤妒能的气量狭小之人。魏惠王也曾经赞扬过他:“公叔岂非长者哉!既为寡人胜强敌矣,又不遗贤者之后,不掩能人之迹,公叔何可无益乎?”老公叔难道不是长者吗?老头子既能为我揍外国佬,又能为我选贤举能,我为什么不增加对他的赏赐呢?
  《老子》一书中也曾提及,“圣人无积,尽以为人,己愈多;既以与人,己愈多。公叔当之矣!”意思是说,圣人不会为自己谋私利,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结果自己得到的反而更多。公叔痤这老头儿也算得上啊!
  当然,说公叔痤可以与圣人相提并论,似乎有些牵强,但至少可以证明他绝非嫉贤妒能之辈。他之所以未能及时举荐商鞅,原因不难解释:商鞅出生于卫国,在魏国为中庶子时不过二三十多岁,可见他与公叔痤相处的时光可能不会太长,而且了解商鞅也需要一段时间,再加上公叔痤之前领兵作战在外,如此,说“未及进”当然合乎情理。
  商鞅听公叔痤说,他建议魏惠王不用则宰了自己,这个时候商鞅的反应如何?是不是惊慌失措,心急火燎地对公叔痤说,快快快领导,既然这样我也不多说了,快给小卫一点钞票,叫你的下属给我备好机票,我现在就得开溜!非也,商鞅表现得异常淡定,他从容不迫地告诉公叔痤: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