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经营之神,在日本非松下幸之助莫属;在美国则是反败为胜的艾柯卡。但是在中国,谁又是经营之神呢?历史上的白圭、范蠡,他们不足为奇,唯有晚清时代的胡雪岩,他出身贫寒,白手起家,凭着自己的努力,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成为了一个享誉盛名的红顶商人,而他所创建的胡庆余堂,更是代代相传,成为百年老店。然而,富可敌国的胡雪岩,他却用了短短三年的时间,就彻底的倾家荡产,仅仅六十二岁就郁郁而终了。
那么,到底是一个什么原因,让胡雪岩的一生,这样的大起大落呢?他成功的经验教训又是什么呢?他失败的教训又在哪里呢?
读了这本书,您就会知道所有的答案了……
前言: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这么一类人,即使腰缠万贯、富可敌国,也不被当时的政府所重视,甚至可能成为重点打击报复的对象,这类人,我们称之为“商人”。
商人:官方解释,也可以叫做“伤人”,就是“伤害人”的人。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说这句话的人叫做朱元璋。原来,在明朝刚刚立国的时候,由于商人擅自打开海禁,破了明朝闭关锁国的国策,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就愤怒地说道:“商人,不务正业,四处流窜,
倒卖各种物资,谋求暴利,个个家财万贯、富可敌国,还要扬帆过海,卖国通匪,终有一日,他们会联合外族毁我社稷,断我伟业。”
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在明朝,以沈万三为首的江南巨富全部被朱元璋赠予了一张地狱观光券——单程,可携家带口,人数不限。除此之外,明朝前期对商人压迫的记录,更是创了古今未有之格局。殊不知,不仅是明朝,中
国所有的王朝都对商人不友好。
从古至今,商人的待遇都不堪入目,他们根本就不是高档人,甚至是社会最底层的人民。
中国最早的商人,就是“商朝人”。商朝被周武王灭了后,武王对商朝人进行了大规模的追杀行动。为了不沦落为奴隶,悲苦一生,所有商朝人都只能搬出京城,开始了云游四海、颠沛流离的生活。虽然这些商朝人愿意种地,可周朝人不给他们土地。为了生存,
这些商朝人只能贩卖一些东西,以便养家糊口,这就是“商人”的由来。
可这样,周朝人还不依不饶,天子下令把天下职业分为几类,将“工商”之民称为“五蠹”。按照现在的讲法,就是“黑五类”,谁都不愿和黑五类人交朋友。
到了秦朝之后,历代王朝更是将天下人分为“士、农、工、商”四类,商人还是社会最底层的居民。因为这个原因,中国二十四史也不能给一个商人作传记。
为了光宗耀祖和青史留名,很多商人就开始费尽心思,结交权贵,进军政界,准备改变自己悲惨的命运。
在这些改变命运的商人中,最著名的就是秦朝“仲父”吕不韦。从一个商人成功转行成为一名政客,并且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算是风光无限了。虽然最后的结局有点儿惨,但是毋庸置疑,吕不韦依旧是中国历
史上最成功的商人之一。
但是在史册的描述中,吕不韦俨然成了一位全职政客,已经和商人八竿子打不着了,所以史书也没把他归为商人。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商人依旧未能华丽登场。
就这样,历史的车轮依旧向前转动着,在前进了两千多年,修完了二十四史以后,在中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正史上终于出现了一位商人。他不仅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力,还因为帮助左宗棠筹备军需物资,被慈禧太后
赐黄袍马褂,官封极品,被世人称为“红顶商人”,成为晚清 “第一巨富”。这位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商人之一,就是本书的主角——胡雪岩。
日期:2014-04-11 14:07:19
第一章 德行定终身
安徽诞生的“天下第一商”
道光三年,即公元1823年,胡雪岩出生在今天安徽省绩溪县胡里村,这里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一条美丽的登源河由东向西穿村而过,养育着胡里村的儿女。虽然地处偏僻,但是这里自古就文风鼎盛,名人辈出。
在这片土地上长大的胡雪岩,那时候的他,还不是后来那个威震天下的红顶富商胡雪岩,他还只是一个叫作“胡光墉”的放牛娃。直到他成年以后,才得到“雪岩”这个称号;再后来,当他飞黄腾达以后,人们只会用“胡雪岩”来称赞他,以至于胡雪岩原来的名字,也就被人们遗忘了。
在这块山清水秀、与世无争的土地上,幼年的胡雪岩生活得非常安逸。不管外面的农民起义、列强入侵多么纷乱,都跟幼年的胡雪岩没有关系。他的老家地广人稀,没有人搞政治,他也不怕被人砍,生活恬淡自然。
当然了,安逸归安逸,人还是要有自己的梦想的,在那个时代,要想出人头地,留名青史,只有一条出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但是与生下来就玩儿命读书的曾国藩不同,幼年的胡雪岩不想读书,也不想出人头地,更不想青史留名,他就想玩儿。除了放牛这个固定的工作外,胡雪岩把所有剩余的时间,全都用在了玩耍上面。除此之外,幼年的胡雪岩还特别讨厌考试。长大后,他也不去参加科举,死都不去。这要放在现在,就是一个抗拒考试的问题少年。对于这种问题少年,当时的情况应该和现在差不多,下场也应该一样。先拉回家,狠狠骂一顿,然后就开打,打一个半死不活,接着轰回学校接着念,绝无幸免。
但是奇迹发生了,胡雪岩的父母没有打他,更没有怪他,他们只是告诉胡雪岩,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行。听到这些惊世骇俗的思想,您可别以为胡家人开窍了,或者是他们疯了。这种完全“散养”孩子的方式,对于胡家人来说,却是非常合情合理的。这个原因很简单,因为胡雪岩的老家,就是今天的安徽。
中国的省份安徽,自古就是一块神奇的地方。这个以道路、山脉和放射性河流组成的地方,连接着中国的北部、中部和东部,所以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无论中国是南北对峙、东西争雄,还是问鼎中原、统一天下,安徽都是那些英雄豪杰决一胜负、成王败寇的关键之所!
这么一块神奇的土地,注定要出现无数传奇的人物。更神奇的是,这块土地,居然还培养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皖南与皖北,那根本就是两种人。皖南多出商人和文人,如精明世故的胡雪岩,温文尔雅的胡适;而皖北多出军事人才,说白了就是猛将和豪杰,如骁勇善战的刘铭传,一代帝王朱元璋。为什么有这种差别呢?原因很简单,因为皖北耕地少;即使有耕地,也比较贫瘠。要知道在中国的古代,田少地贫可是非常致命的。
在当时旅游业还不发达的年代,土里种不出吃的,就只能外出找出路。外出也只有两种选择:经商或者当兵。也许是民风温和与彪悍之别的关系吧!在这个选择上,皖南人多选择前者,而皖北人多选择后者。胡雪岩的出生地安徽徽州,自古就是“徽商”诞生之所。由于这里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安徽商人,因此这些人也把经商传统牢牢地印在了这里,鉴于这个原因,如果胡雪岩不选择经商这条路,那才是一件极其新鲜的事情。
除了地理位置决定出路外,据史料记载,胡家的先祖是甘肃人,而且还在京城当过官。但是在京城尔虞我诈的斗争中,胡家祖先不知道得罪了什么当权者,险些被满门抄斩,最后在皇恩浩荡下,才逃过了一劫。
虽然死罪可免,但是活罪难逃,经过了这一事件后,胡家祖先全都被贬为了庶民。他们也背井离乡,从甘肃迁到了安徽。
险些经历了这么一次灭门之祸,胡家祖先彻底领悟到了官场的黑暗。为了避免后世子孙重蹈覆辙,胡家祖先还专门立了一条家训:读书可以,干什么都行,就是不能当官。
读书不参加科举,那还读什么?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胡雪岩的爷爷,胡雪岩的父亲,都没有走上这条“科举求仕”的道路,而且他们也不希望胡雪岩去当官。
对于这条家训,我们无法判断它是好是坏,因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想法。而面对这种现象的时候,我们不能去追究,更不能去谴责,不管怎么说,那是这个家庭自己的事情,我们只能够给予其足够的尊重和包容,至于孰是孰非,只能交给时间去检验和论证了。
也许,日后家贫如洗、身无分文的胡雪岩,能够明白胡家祖训的真正含义。
日期:2014-04-12 15:50:36
十二岁的惊天巨变
中国人向来都有“认祖归宗”的优良传统。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拼爹很重要,但是对于古代人来说,拼祖宗才是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西方人看见一个小孩,他们就会问道:“你叫什么名字?”而中国人看见一个小孩,他们更喜欢问另外一个名字:“你是谁家的孩子?”这种关心对方家庭出身的问候方式,除了我们本身“势利眼”以外,还有一个更深的含义。
要知道,在于个人主义盛行的西方,家庭结构是以个人为主,所谓的血缘关系,不过是暂时的亲情而已;但是对于中国的家庭来说,除了要把血缘与亲情一生挂钩外,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伦理体系,以维持这个庞大家族的凝聚力。
鉴于这些原因,所以在中国人眼中,通过子女来认识父母,通过家庭而认识家族,便是一个非常方便和准确的方式。当然,这种家庭结构的差异,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别巨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胡雪岩是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他的父母又给了他什么样的影响呢?
胡雪岩的父亲叫胡鹿泉,号芝田,安徽省绩溪县胡里村人。虽然他在历史上不是什么名人,也没有留下什么重要的事迹,但是通过胡雪岩相关事迹的只言片语,我们大概知道,胡鹿泉是一个徽商。他天天从安徽跑到杭州做小本买卖,而且还读过几年书,算是一个有文化的商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个证据就是“胡光墉”这个名字。至少胡鹿泉在给儿子起名字的时候,没有起“朱重八、刘季”这种稀奇古怪的名字。至于胡雪岩的母亲,我们只知道她姓“金”,原来是杭州城里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儿,后来因为家门不幸,这才嫁到了胡家,屈尊给胡鹿泉做了妾室。
虽然胡雪岩的母亲身份低微,但是心地善良、心胸宽阔,也很有自己的主见,绝不是一个等闲女子。至少在那场“惊天动地”的事件后,这位女子依旧能保持乐观向上、不怨天尤人的心态,这可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这场“惊天动地”的事件,就是胡雪岩父亲的突然逝世。
胡鹿泉病逝的那年是道光十五年(1835年),这一年,胡雪岩只有十二岁。十二岁的花季少年,如果放到现在,也就刚刚小学毕业。但是对于胡雪岩来说,他就要品味人世间最悲情的一幕,面对重病缠身、奄奄一息的父亲,胡雪岩真不知该如何是好,昔日其乐融融、相濡以沫的岁月历历在目,而今即将阴阳两隔、永不再见,这叫他情何以堪呀!
按照常规流程,除了不幸夭折的二子胡光鼎外,胡鹿泉其余的四个儿子齐刷刷地跪在父亲的床头,号啕大哭,声泪俱下,胡雪岩的几个“妈”,则站在父亲身边,互相搀扶着默默地掉眼泪。当然了,她们想得更多的是,自己的“下家”是谁,能分多少遗产,等等。
在这种背景下,大家都在等着老爷子说最后的遗言。按照常理,像胡鹿泉这种文人一定才思汹涌,遗言必定非同凡响,出篇文章也是必需的。什么人生苦短、努力工作之类的,结尾处再喊几句口号,叫大家激动一把。最好再写首诗,等到自己出殡时挂在棺材两侧,不仅气派,也不枉自己读书一生。
但是奇迹发生了,胡鹿泉的遗言却叫大家失望了,没有文章,没有诗歌,什么都没有,他只是把老三顺官(胡雪岩乳名顺官)叫到床边,对他嘱咐道:欲兴吾家,其惟顺儿乎!说完,胡鹿泉立刻咽气,家里随即号啕大哭。
胡老爷的遗言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让胡家兴旺发达的任务,只能指望顺官了!”事实上,胡雪岩也确实做到了;但是,根据当时的背景来分析,胡鹿泉的遗言就疑团重重了。
要知道,一个父亲临终对儿子的嘱托本身没有错,但是好像选错人了。要知道,胡鹿泉有长子,胡雪岩还有兄长胡光鉴,在那个长子继承制的时代,好像没有把次子叫到床边谈论继承家业的习惯。
如果真出现了这种情况,只有两种解释:第一,长子太无能;第二,次子太优秀。话虽如此,但是胡鹿泉去世时,胡雪岩才十二岁,既没有功名在身,也没有什么本事,所以他很难服众。当然也不能说长子无能,毕竟胡雪岩的哥哥也才十三岁。
除此之外,在那个“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时代,如果胡雪岩是老爸原配夫人生的孩子,让他继承家业也说得过去。但是大家都知道,胡雪岩的母亲在胡家毫无地位,甚至在胡家族谱里面都没有名字。这样的状况,凭什么让胡雪岩去继承家产,甚至振兴胡家呢?
综上所述,所谓父亲让胡雪岩继承家业的事情,完全就是杜撰,就是为了给胡雪岩塑造“金身”而编造的一个荒唐的传说。当然了,如果胡鹿泉真的对儿子有嘱托的话,我相信答案只有一个,这不是各位想象的那样,而是另一个残酷无比的嘱托。
胡鹿泉把儿子叫到身边说道:“儿子,我不行了,你要好好做人,好好做事,老爹我看好你!在我胡家,你最聪明的,是一只标准的潜力股,未来振兴胡家,全靠你了。”
这才是“欲兴吾家,其惟顺儿乎”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当然了,这里还有一句潜台词:“儿子,你未来的路将很难走,但不管怎样,你一定要咬牙坚持下去!只要这样,你才能创造奇迹”
当然了,为什么这条路那么“难走”,胡鹿泉是知道的,而且更是他一手造成的。
日期:2014-04-12 15:59:52
胡鹿泉死后第三天,胡雪岩母子就被赶出了胡家。原来,在那个万恶的旧社会,生前妻妾成群、和乐融融,死后反目成仇、马上分家的情况似乎已成了一个共性。
对于这些“最毒妇人心”的女人们,只要老爷一死,她们立刻脱去了温柔体贴、小鸟依人的伪装,瞬间变得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且个个心狠手辣、凶残无比。为了能够干掉对手、分到更多的家产,这些平时弱不禁风的女人们,立刻变得“强悍”无比。
不强悍也不行呀,要知道,能分到多少遗产全凭自己的强悍程度。强悍的多拿,软弱的没份儿。能力最强悍者,甚至在老爷生前,就能干掉所有竞争对手。因为胡雪岩母亲的身份低微,且性格比较软弱,所以胡鹿泉就知道是这个结局,因此这才对胡雪岩说道:“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老爹,你也太坑人了。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二岁的胡雪岩经历了人生中最惨痛的事情。
那一年,他的父亲病逝,而他和自己的母亲被赶出了胡家。从此之后,胡雪岩告别了衣食无忧、与世无争的日子,开始了一种东躲西藏、颠沛流离、生不如死的生活。这种突然从“富二代”变成“穷屌丝”的生活,弱小的胡雪岩能够受得了吗?
日期:2014-04-12 16:01:16
伟大的母亲
从此,胡雪岩被剥夺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开始了流离失所的日子。小时候胡雪岩的生活,绝对是“灰色”的。可不是吗,自己刚刚懂事,父亲就驾鹤西去了,只留下一个被赶出家门、身心憔悴、天天以泪洗面的母亲。
由于胡雪岩很少提起幼年时的事情,所以关于他小时候的情况,没有任何的史料文献记载。对于他那段时间的往事,我们只能猜。实际上也不用猜,他要是混得好,能那么不堪回首吗?为了生存,上山打柴,帮母持家,这些应该是常有的事;受人欺侮,忍气吞声,这些事情也应该时有发生。鉴于这种环境,配上胡雪岩的生活背景,心理学家会告诉我们:小时候的胡雪岩,一定内心非常封闭、待人也非常冷漠,这导致了他自卑懦弱、为人孤僻,进而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胡雪岩不仅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极大的阴影,也会表现出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打架斗殴……如果这个孩子长大了,将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引爆……如果这个孩子长大了当上了一国之君,不用风吹草动,这个国家也就可想而知了。
要知道,这绝不是什么危言耸听、骇人听闻的杜撰。这种事情在中国历史上,那可是有先例的。有一个在这种恶劣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后来成了皇帝,他就是中国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结果可想而知。即使这个孩子没有变成坏人,而是顺利地成了一个好人,那么,他也可能会有问题的。这个有问题的好人,他就是海瑞。海瑞的童年经历简直跟胡雪岩一模一样。海瑞也是幼年丧父,由于家族里的人都不待见他,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
虽然海瑞的生活很窘迫,但是海瑞的母亲就认准一条死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所以海瑞母亲的目标很明确——让海瑞刻苦读书,进而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因为母亲天天督促他用心读书,所以海瑞的童年生活,基本就是两点一线:每天不是学堂,就是他娘。而为了刻苦读书,海瑞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因此别的小朋友也不找他来玩,慢慢地,他就被大家给孤立了。
当然了,大家找不找他玩,海瑞同学一点儿也不在乎,他只在乎读书,且不停地读书,不要命地读书。对于海瑞而言,他一定要考取功名,好光宗耀祖、扬眉吐气。对于海瑞这段童年的史料,后世人无不拍手称赞、津津乐道,他们既夸奖海瑞懂得刻苦用功,又夸奖他母亲教子有方。总之,海瑞母亲的这套教育理念,一直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推崇,并且一直流传到现在。
日期:2014-04-12 16:02:05
还是那句话,对于各自家庭的教育理念,我无权过问,也没有资格指责,唯有时间才能证明一切。而在时间的论证下,海瑞母亲的这套教育理念,算是彻底瞎了。
懦弱、孤僻、自卑,再加上缺少与人交流的能力,海瑞的学业算是有成了,但是他的性格也彻底完了,他养成了一种“偏激”的“好”习惯。
偏激会导致什么后果呢?在未来的岁月里,海瑞完全用自己的世界观来衡量现实,他认为世间万物不是对,就是错,不是黑,就是白,根本就没有第三种选择。
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他敢上书痛骂嘉靖皇帝,敢整死自己的恩师徐阶,还敢与整个天下为敌!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虽然海瑞善始善终,但是在他生命的最后旅途中,只有一个老仆人陪伴在他左右,虽然海瑞有过妻子和女儿,但是她们都先海瑞而去,即使她们没有走,说句寒心的话,在海瑞的世界里,他根本就不在乎。
可见,幼年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眼看着胡雪岩就要在“偏激、孤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即将追随秦始皇、海瑞而去的时候,一个人的出现,不仅让胡雪岩悬崖勒马,而且还把他狠狠地拽了回来。
这位改变胡雪岩一生的人,就是他的母亲:金太夫人。
被轰出家门,生活苦不堪言,还要独自拉扯一个孩子,金太夫人遭受到的打击我们可想而知。即使这样,金太夫人也没有被生活压垮。她从来也没有怨天尤人,在胡雪岩面前更是表现了自己坚强的一面。
咱们看看现在很多的单亲家庭,自从离异后,给人的感觉就是天塌了,父亲或母亲整天在孩子面前抱怨自己之前的另一半,说其他人的坏话,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孩子会产生心理阴影,不仅心理发展不健全,甚至对婚姻和生活产生了恐惧,最后酿成了一起起、一出出的人间悲剧。
而在这个问题上,金太夫人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坚强,她清楚地知道,反正事已至此,做什么也于事无补,倒不如笑看自己的命运,去创造一个更加璀璨辉煌的未来。
金太夫人不仅勤劳勇敢,还心地善良,并且与邻里之间相处得很愉快。虽然明明自己生活很艰难,但是只要能够帮助别人,金太夫人一定会义不容辞地去干,而且从来不要任何的回报。要知道,金太夫人的这种行为,既增加了邻里之间的感情,也深刻地影响了胡雪岩的人生态度,并且使其一生受用不尽。
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所以她教育出来的孩子,也一定不凡。
在教育胡雪岩方面,金太夫人没有教胡雪岩琴棋书画更没有逼迫他考取功名,以后好光宗耀祖。相反,金太夫人只是教给了胡雪岩一些朴实的小道理,比如:到私塾里学习要听话,要和同学成为好朋友;替别人放牛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看管,不能只顾自己玩儿;出去当学徒的时候,一定要听老板的话,老板交代的事情一定要干好,等等。仅此而已。
事实证明,这些朴实的小道理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
要知道,这些东西虽然不能增加胡雪岩的智慧,却能够提升他另外一样东西,一件让他受益终生的东西——品德。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