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二部 中原大战 公元197——207年

作者: 宿巍

  三国第一部《群雄争霸——打开三国乱世的大门》184年—196年,详细讲述从黄巾起义到曹操迎接汉献帝入主许县的历史。全书二十万字,已经由新华出版社出版,2013年12月上市,还请多多支持!
  目前最全的三国史,全景式展示三国大历史。
  详细的解读,细致的分析。在吕思勉等大师笔下寥寥数章的内容,让您难以窥见那段历史的全貌本书力求为您呈现一个真实的全面的三国历史。
  第二部 决战中原
  重新洗牌
  曹操把皇帝弄到许县后,整个朝廷也跟着到了许县,从此,这个之前名不见经传的中原小城便一跃成为大汉王朝的政治中心,朝廷还是那个朝廷,皇帝也还姓刘,但谁都知道,真正的主人已经换了,曹操才是这个颠沛流离的小朝廷的幕后操控者。
  朝廷已经成为曹操的私家花园,为了让自己的花园不长“杂草”,公元196年9月,就在曹操刚刚把皇帝接到许县不到一个月,曹操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清除异己的行动。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谁都喜欢用自己人,放心,好用。
  就在很多衙门还在寻找办公场所的时候,曹操已经着手调整中央的领导班子,许多高级干部被体面地请出了朝廷。
  第一批被请出去的是位高权不重的政治花瓶——三公,司徒淳于嘉、太尉杨彪、司空张喜同时被免去三公职务。几人中,资历最深的要数太尉杨彪,之前在天子劫持事件中提过这位老兄,杨家跟袁家一样都是东汉一朝数得上的名门大族。
  靠着高贵的出身,当然还有自身的能力,杨彪从议郎开始,一路升迁,先后担任侍中、京兆尹、南阳太守、太仆、卫尉,兴平元年(194年)接替朱儁当上了太尉之后,三公的司空、司徒、太尉,杨彪都上去过了一把瘾,无数中下级朝廷官员眼红心热挖空心思投机钻营辛苦一辈子都未必能干上一个的三公,这位仁兄轻轻松松就坐上了,而且还是三个。人比人得死,这就是命!如此牛人在朝廷中实在难找。

  李傕、郭汜叛乱时,杨彪身为朝廷重臣为保护皇帝维护朝廷仅存的尊严,的确出了不少力,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也因此杨彪在朝野中声望极高。知名度远远超过曹操。这就让曹操相当不爽。
  为了树立威望,打压朝中元老,尤其是那些名门出身的大臣,曹操耍起了流氓。曹操之所以这么干,也是自卑心理在作怪,因为自己的出身不好,就拼命打击那些出身比自己好的人!,以曹操的为人跟性格,干这种事恐怕也不会有什么负罪感。
  不久,为了庆祝乔迁新居,朝廷举行盛大宴会,朝中的文武百官悉数到场。杨彪等人更是早早就到了,但主角曹操却耍起了大牌,迟迟不露面。如此重大的场合,满朝文武都到齐了,连皇帝陛下的圣驾都到了,唯独不见曹操的影子。
  曹操不来,宴会就没法开,皇帝陛下跟文武百官只好一起等着,这时就看出来谁才是真正的掌权者。面对此情此景,杨彪这位朝廷元老坐不住了,太不像话了!这分明是不把皇帝和朝廷放在眼里,曹操你小子也忒嚣张了点吧。憋了一肚子气的杨彪,脸色由大红变成深紫。
  就在这时,让众人期盼已久的这位大爷终于姗姗来迟,曹操若无其事趾高气扬地走进会场,面对在场久候的文武众人,一点也没有不好意思。很淡定地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曹操的座位距杨彪很近,所以曹操很快就看见了杨彪那张因愤怒而扭曲变形的的老脸。

  虽然杨彪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怒,并没有别的意思,但曹操却想多了。杨彪不自然的表情引起了曹操的怀疑,熟知历史的曹操自然就联想到了鸿门宴,曹操想到这,冷汗当时就下来了。酒也没喝上几口,就借口有事匆匆离开,回到自己的军营,在曹操看来只有军营才安全。
  事后,曹操派人探明杨彪等人并没有搞什么小动作,虚惊一场。但本来兴致很高地去赴宴,却被吓了回来,多少留下点后遗症。就算没阴谋,惊了自己的大驾也是不可饶恕滴。
  本来就看你不顺眼,竟敢给老子脸色看,不想混了吧。
  这以后,曹操就总找机会要收拾杨彪,但曹操知道杨彪出身世家名门,历任三公,在朝中人望极高,要收拾他并不容易,至少要找一个压服众人的借口,才好下手。要是找不出一个合适的理由,恐怕人心不服。
  机会说来就来,给曹操提供机会的人正是曹操的对头袁术,这位想当皇帝都想疯了,已经走火入魔,不顾部下盟友的强烈反对,公然在淮南称帝。
  这里顺便提一句,袁术跟杨彪是儿女亲家,袁家与杨家都是高门大族,为了共同利益,政治联姻在当时很流行也很普遍。这是朝廷中的老油条们经过多年官场斗争得出的宝贵经验,屡试不爽。

  在风云变幻到处是陷阱,人比鬼都精的官场上,要是没几个可靠的政治盟友,没几天就会被人搞下去。只有找几个可靠的兄弟,才能在尔虞我诈人心险恶的朝廷混下去,一旦不小心被整才有人拉自己。
  杨彪当初选择跟袁术联姻,抱的也是这个目的,但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本准备保身的政治联姻,反而给他召来一场大祸差点丢了老命。
  袁术在淮南又是称帝又是封皇后,好通闹腾,他自己是过瘾了,却把自己的亲家杨彪给害惨了。
  曹操正愁没机会呢!这下可算抓住了杨彪的把柄,袁术既然已经成了汉朝的叛臣,作为叛臣家属,杨彪自然是逃不过去的,更何况曹操本来就存心要收拾他。
  曹操以杨彪跟袁术串通妄图谋害皇帝的罪名把杨彪关进了监狱。给杨彪安上这么一个罪名,说明曹操压根就不打算让杨彪活着走出监狱,是存心要“法办”杨彪。罪名如果成立,不用问,杨彪是死定了。杨彪命悬一线,危急时刻,又一个世家子弟孔融挺身而出,站出来为杨彪说话。
  日期:2014-01-13 16:14:33
  书生混社会
  这位孔融也是老熟人了,被刘备救过之后,虽然捡了条命,但混的一直不如意。兵荒马乱的年月,像他这种饱读诗书的书生自然没有发挥空间。孔融坐而论道抚琴赋诗是强项,他也只会这个。但命运偏偏跟他开了个玩笑,因为得罪了领导董卓被发配到北海围剿黄巾,以这位仁兄的军事水平而言,他不被人家围剿就算不错了。

  虽然刘备出手相救让孔融逃过一难,但北海的局势依旧是一团糟,黄巾还有散布在各地的土匪山贼此起彼伏,搞得孔融在北海不得安生。
  乱世中,大家为了生存混口饭吃,都爱搞点联盟之类的,正所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孔融虽说也是个好交朋友的人,但此朋非彼朋,这里的朋友指的是像袁绍、曹操那种军事政治同盟。
  只有多几个盟友才有安全感。袁绍也算兵强马壮了吧,但还是要拉上曹操一起干,这样打起来,有人帮忙心里才有底。一旦被人围攻,还可以喊一声,兄弟,快来救我!
  连袁绍、曹操这样的猛人都知道找盟友拉赞助。徐州的陶谦跟幽州的公孙瓒、淮南的袁术结成攻守联盟,目的也无非是能在乱世中生存下去,各路诸侯几乎都有盟友,搞得也无非就是战国时代被玩腻的远交近攻合纵连横那一套,
  但实力最弱守着几座破城度日的孔融,这时候却依旧是一副名士派头,谁也不搭理,不搭理自然有不搭理的“好处”。四周的大小军阀有事没事都喜欢来欺负欺负孔融。
  孔融的部下左承祖出于好心劝孔融,趁早找个靠山有个依靠,但孔融来了脾气不但不听还把人家给砍了。这么干的后果就是搞得自己越来越孤立,在乱世,没朋友帮忙是很难混下去的,人家曹操就深通此道,创业阶段总跟着哥们袁绍一起干。孔融偏要耍清高,结局可想而知。
  日期:2014-01-15 08:32:10
  袁绍的儿子袁谭,自封青州刺史,这位仁兄不等不靠,发誓要凭自己的能力把青州打下来,成为名副其实的青州刺史。

  很快,袁谭就把目标锁定了——孔融。袁谭决定先拿孔融练手,原因很简单,孔融好打,欺负人自然要先挑好欺负的,可劲欺负。而且袁谭也知道凭孔融的人缘也不会有人来救他,刘备那样的热心肠毕竟不多,可以放心地打、随心所欲地打。此时正是196年,孔融的救命恩人刘备正被袁术、吕布合伙欺负,自顾不暇再也救不了孔融了。
  书生孔融哪里是军阀袁谭的对手,被人家一路追着打,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就这么一路打一路退,最后又回到老地方都昌城,坚守不出。
  孔融缩在城里,打死不出头,但袁谭对付这套很有办法,不出来没关系,那就围着打。反正也没人来救你,不用担心被人抄后路。
  袁谭很执着带着兵围攻小城都昌从春天一直打到夏天,在袁谭坚持不懈的围攻之下,孔融部死伤惨重,袁谭可以从外面源源不断地补充兵员,孔融就没办法了,他连城都出不去,自然没处招兵,结果手下的人越打越少,最后只剩下几百人。
  但这位仁兄困守孤城还不忘了耍帅,每天依旧坐在几案上,谈笑风生。有时箭射到几案上孔融也不在意(很可能是装的)。但孔融气定神闲也挽救不了败局,最终都昌城还是被袁谭大军攻陷。
  城破之时,孔融再也不装了,骑上匹快马,连老婆孩子也顾不上了,单人匹马逃进深山。这时曹操的新朝廷在许县“开业大吉”,听说孔融混的挺惨,念在旧交的情分把孔融招进了朝廷,曹操跟孔融早年在洛阳时都是大家公子彼此也有点交情。
  日期:2014-01-16 10:02:32
  讲义气的孔融
  到了许县,曹操还是挺热情地接待了老朋友,考虑到这位老兄除了喝酒写诗啥也不会,就给他安排了一个将作大匠的职位,也就是把他养起来利用他的名气充门面,曹操压根也没指望孔融能帮他的忙给他干活。
  当孔融听说曹操要杀杨彪,当时就跳了起来,情绪异常激动,连朝服也来不及穿,穿着一身便服就急匆匆跑来找曹操,替杨彪求情。曹操听说孔融急着要见自己还挺意外,这位老兄一向喜欢迟到早退上班睡大觉,今天这是抽的什么风,一大早跑来要见自己。

  思虑片刻,曹操就明白了,孔融一定是来给杨彪求情的,杨家跟孔家都是书香门第名臣之后,交情之深比自己要强多了,既然要见那就让他进来吧。这时候的曹操刚在中原站住脚,势力还不大,所谓的朝廷刚搭起架子,特别需要孔融这样的社会名流给自己捧场,所以总是装出一副礼贤下士海纳百川的样子,收买人心。所以尽管明知道,孔融来找自己是说情的,还是笑脸相迎。
  孔融一进门也不客气,开门见山:“杨公一门四代在朝为官,对朝廷可谓忠心耿耿,古人有云父子兄弟罪不相及,何况只是亲家。还请您明镜高悬对杨公高抬贵手?”
  曹操这时耍起了流氓,说:“这事可不是我能决定的,这是朝廷的意思,我虽然身居高位但也要遵从皇帝的旨意。”孔融听了心里暗骂,你糊弄谁啊!我家也是世代为官,官场这一套你懂我也懂,跟我打什么官腔,明明就是你要杀人,装什么装,谁不知道现在许县城里就你说的算。但心里这样骂,表面上还不能这么说。
  孔融一肚子学问这时也不得不用了,说道:“如果周成王要杀召公,周公能说不知道吗!(周公是周武王的兄弟,辅佐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在周朝大权在握说一不二,召公也是朝廷重臣,孔融那意思,你曹操就是周公的角色,这种事你能不知道!)现在天下的士大夫之所以仰慕崇敬您,不就是因为您仁德宽厚能够辅佐汉朝吗,如果这样杀戮无辜大臣,天下人谁还愿意归顺朝廷。我孔融堂堂鲁国的男子汉,明天就不来上班了!”

  孔融戳穿了曹操的遮羞布还扬言要罢工,这样明目张胆地跟自己过不去还威胁自己,这让曹操十分难堪又非常恼火。但眼下还不是跟孔融翻脸的时候。
  曹操的脸本来就白,此刻早已被气得面无人色,咬着槽牙放了人,不过两个人的梁子也就此结下,曹操把这笔账记在了孔融身上,大人物有大人物的肚量,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虽然曹操不算君子。孔融这哥们到哪里都喜欢跟当权者搞对抗,自以为占到便宜的他后来又干了不少恶心曹操的事。
  孔融其实也不是不知道这么干的后果,但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这脾气,出来混早晚要还的。孔融最后还是被曹操给阴了,杨彪最后的下场也比较惨,虽说自己逃过一劫,但儿子杨修终究还是没能逃过去。
  日期:2014-01-17 08:57:49
  橡皮图章真好使
  自从回到许县,这些日子曹操的心情一直不错,许县的朝廷已经是他的天下。该收拾的收拾了,该赶走的赶走了。剩下的基本都是自己人。
  曹操把汉献帝这个宝贝弄到手后,在许县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十分好用,但在其他地方好不好使?曹操心里也没底,所以他决定试一试。试验的第一个对象选定了自己的哥们袁绍,曹操准备拿袁绍开涮。
  曹操跟袁绍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发小,长大后特别是逃出洛阳后,开始各自的奋斗历程。但哥俩感情还在,经常互相帮助,特别是袁绍,论实力在北方一直是老大,曹操被吕布抄后路无家可归时,要不是人家袁绍又给兵又给粮,全力支援,曹操这会儿还指不定在哪飘着。但曹操也帮袁绍打了不少仗,双方算是礼尚往来互相利用。
  袁绍曾经跟曹操联手并肩作战跟公孙瓒、袁术、陶谦群殴对打,两兄弟配合默契,把后者打得丢城失地,败得很惨。但这种互相利用的“友谊”在乱世里注定长久不了。

  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给河北的袁绍下了一个诏书。在这份诏书里,曹操以皇帝的名义用领导的口吻把袁绍狠狠地训了一顿,说袁绍你地广兵强,却只顾自己招兵买马扩大地盘,一点也不把汉家江山放在心上,朕在长安受苦时,你在哪里!你们袁家世受汉恩,你却不思报效,不来勤王救驾,这像话吗!
  袁绍接到诏书一看,当场差点气晕过去。不用问,小皇帝干不出这事,肯定是曹操这厮干的,这家伙从小就一肚子坏水。这回刚把皇帝弄到手就使坏。
  尽管袁绍明知道这是曹操在背后使坏,但诏书毕竟是以皇帝的名义发的,他袁绍虽说一直是单干,从来也没正眼瞧过那个可怜的小皇帝,但不管怎么说自己名义上也是大汉的臣子,自己能在河北有这么大的号召力也是仗着汉朝名臣之后的背景。
  袁绍心里虽然极不情愿,但皇帝公开批评自己,身为大臣袁绍还不得不做深刻检讨。明明吃了亏被人耍了的袁绍还要好苦着脸写检讨,当然了袁绍不会自己写,而是让手下的笔杆子陈琳以自己的名义写了一封检讨书报上去交差。
  这一回合,袁绍输了,输给了实力声望远远不如自己的曹操,虽说在全国人民面前认错做检讨比较丢人,但袁绍除了被骂了一顿,也没啥事迹损失。
  但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曹操已经羽翼丰满,即将展翅高飞,不再需要他这个大哥,这是袁绍第一次输给曹操,但决不是最后一次。两个北方枭雄的生死对决不久即将上演。
  日期:2014-01-20 15:48:43

  曹操利用皇帝的名义把自己的哥们袁绍戏弄了之后,为了安慰袁绍那颗受伤的心,又奏明皇帝给了袁绍一个太尉的官职,太尉乃是三公之一,应该说,从这个安排上,曹操对袁绍还是很够意思的,虽说拿兄弟开了个玩笑,但有好事还是想着哥们的,但远在邺城的袁绍听到自己被任命为太尉后,不仅没高兴反而勃然大怒。
  袁绍之所以生气,当然不是他不喜欢做官,再说,这就是个荣誉称号,一点实惠也没有,但袁绍毕竟是高级干部的后代,孰知朝廷的官员级别品阶,袁绍愤怒是因为他得到消息,曹操的官职是大将军,而按汉朝的制度,大将军的级别待遇是要超过太尉的,如果上朝排班,太尉要排在大将军的后面。
  以名士领袖自居,一向自视甚高的袁绍,从心里瞧不起曹操,袁绍内心深处始终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让曹操这么一个出身不好的人,排在自己前面,尽管只是名义上的,那也不行。在这方面,袁绍是很较真的。
  袁绍很快放出话来,曹操他想干什么,难道他想挟持天子来命令我吗!曹操这个人,好几次都差点让人灭了,要不是我出手相救,他早死了好几回了。现在翅膀硬了,就忘恩负义倒打一耙,什么人性!
  这话不久就传进了许县传到了曹操的耳朵里,曹操听说袁绍发飙,发扬风格主动把大将军的职务让给了袁绍,曹操自己只“屈尊”当了个司空、代理车骑将军。袁绍找回了一点面子这才不闹了。
  曹操之所以让步,是因为袁绍的话虽然难听,但也是事实,袁绍确实帮过他好几次,而且都是在最关键的时候,所以曹操不反驳。不过,主要的原因还是曹操此时的实力还远不能跟袁绍相比,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为了扫平天下,必须隐忍,此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也。
  日期:2014-01-22 09:48:22
  想买后悔药的袁绍
  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相信袁绍对这句话一定非常认同。当曹操利用皇帝颐指气使发号施令的时候,袁绍才意识到这个曾经被自己认为一钱不值的皇帝实在是个难得的宝贝。但后悔已经晚了。
  本来,袁绍是有机会的,相对于曹操,兵强马壮的袁绍更有机会淘到这个宝贝。早在曹操展开行动之前,就有人给袁绍出主意,让他把汉献帝接到自己的地盘,然后利用皇帝对各路诸侯发号施令,中心思想概括起来也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但在这个关键问题上,袁绍犯了错误。袁绍为什么不愿意接汉献帝呢?

  说起来话就长了。当初这个皇帝是董卓立的,袁绍当时曾强烈反对,也就因为这个原因,袁绍才逃出京城也成就了自己反董斗士的美誉。但这也埋下了隐患,虽然当时袁绍这么干是对的,但时过境迁,小皇帝已经是大汉天子,自己曾经反对当今皇帝登基,现在自己又要去主动迎接,袁绍有点舍不得自己那张老脸,而且,袁绍也怕皇帝记仇。对于帝位这个敏感问题,没有几个皇帝会有这样的胸怀,宽容自己的反对者,即使这个皇帝只是个傀儡,袁绍也会觉得不舒服。

  袁绍集团内部的窝里斗也是坏事的主因。
  自从袁绍在冀州开基立业,内部就以地域分成了针锋相对的两个对立阵营。
  这两个对立派别不妨称之为汝南颍川名士集团与冀州本土名士集团。因为袁绍本人是名士领袖,所以他的部下大部分也是名士,虽然在基本的价值取向上各地名士们大体一致,但一旦涉及到具体的利益,矛盾就产生了。
  本土的冀州名士集团认为这帮外来客分了自己的那份蛋糕,所以心里一直很不爽,总有抵触情绪。但因为老板袁绍也是汝南人,冀州人对外来势力的对抗不好明着来只能在暗地里进行。
  外来的颍川、汝南名士仗着是袁绍的老乡嫡系,有老板撑腰,十分嚣张,把持了许多重要岗位。
  袁绍对这两派的勾心斗角心知肚明,但被夹在中间袁绍也不好过,只好在两派之间搞平衡,不过袁绍的天平还是时常向老乡倾斜,只不过,为了照顾本土势力,这种倾向不能过于明显。
  这两派经常为了各自利益,为一点小事争吵不休。有时,一方出于对抗另一方的目的,根本不关心事情本身,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只要站在对方的对立面就好,事情本身反而不重要了。这么做虽然解气,但却很误事。在是否迎立皇帝的问题上,两派又吵成一团。
  日期:2014-01-22 11:27:08
  早在195年也就是曹操行动的一年之前,冀州名士沮授就提议把四处流浪的汉献帝弄到袁绍的大本营邺城来,提议一经提出,袁绍还没表态,颍川名士郭图、淳于琼等人马上站出来反对。
  沮授等冀州人提议迎接皇帝除了为袁绍考虑之外,也想借机立功打压一直骑在自己头上的颍川人。郭图等人实际上也可能有相同的想法,但政敌先提出来了,当然不能成全敌人,于是只好反对。
  日期:2014-01-22 17:08:55
  沮授劝袁绍,要是把皇帝接到邺城,可以利用皇帝的名义打压各地诸侯,好处多多。袁绍本来已经有点动心了。站在一旁的郭图等人见势不妙,赶紧出来阻止,说您把那个傀儡弄到邺城有什么好处,他来了,他是君,咱是臣,凡事总要向他请示,这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如果政见不合,我们是听他的还是不听他的。听他的,那咱们不就没有自主权了吗!如果不听他的,那就是违抗君命,这不就给敌人提供了进攻我们的口实了!

  袁绍听了郭图等人的话,觉得也挺有道理,又犹豫了。沮授见了,赶紧走上前进言:“主公,现在是迎接皇帝的最好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要是让别人抢占先机,那就晚了,还请主公深思。”
  袁绍最后还是听了郭图等人的话,把机会留给了对手曹操。
  窝里斗给袁绍带来的损失还远不止一个皇帝,袁绍集团的最后覆灭就是败在窝里斗内部不和。
  等到曹操抢到宝又利用这张王牌戏耍袁绍的时候,袁绍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多么严重的错误。吃了哑巴亏的袁绍,只能自己品尝自己种下的苦果。
  日期:2014-01-23 10:33:10
  此时袁绍还想亡羊补牢派人给曹操带话,说你的许县城小狭窄潮湿,皇帝大人身娇体贵如何受得了,不如请皇帝搬到邺城来住,邺城气候清爽、风景宜人,是个宜居城市,曹操听了暗自发笑,这时候才想起皇帝,早干什么去了,婉言拒绝了袁绍的好意。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