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埋没的圣人:看低调的他如何PK掉百王,开创盛世,竟堪称圣人

作者: 浪迹zty

  日期:2014-05-04 18:45:40
  允冠百王
  开篇之前,我们先来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帝王在文治德行上与刘恒来个简单的PK:
  秦始皇横扫六国,北伐匈奴,平定百越,功不可没,但其穷奢极欲,为人残暴,迷信贪生,显然不能与刘恒争夺圣人天子的头衔。尽管当今有许多自以为是的人,主观臆断汉朝统治者抹黑秦始皇,而替秦始皇的残暴不仁做辩护,但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称赞秦始皇是仁君。所以秦始皇尽管有千古一帝的美誉,但也绝不可能与圣人天子挂钩。

  汉高祖刘邦,***口中最厉害的封建皇帝,其为人傲慢,不讲礼节,虽以仁义为旗号灭秦,但也有残酷暴戾的一面,其文治德行明显比不上其子刘恒;汉景帝刘启,以及后来汉昭、宣二帝,他们虽然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杰出的帝王,但与刘恒相比还是有段差距,这个相信没有人有异议;至于威名远播的汉武大帝刘彻,其功绩自不待言,但他的缺点也不少,穷奢极欲,多疑嗜杀,喜好方术,真该向他的爷爷刘恒好好学习。

  东汉时期,有个“允冠百王”的光武帝刘秀,这确实是个非常优秀的皇帝,但他的儿子、孙子不如刘恒的,他开创的光武盛世也难以与文景之治比肩,出生于商人地主的他相对而言太过维护商人地主的利益,迷恋谶纬之术终生不悟,这都是他比不上刘恒的地方;至于他的儿子汉明帝、孙子汉章帝,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杰出的帝王,但是,连光武大帝都比不上刘恒,这爷俩就可以一边凉快去了。

  三国时期,魏武曹操、魏文曹丕、昭烈帝刘备、大帝孙权,不论是个文治还是德行上,都比不上刘恒;至于孙皓、刘禅之流,我把哥俩例举出来都是个错误,诸位原谅我的疏忽大意吧。
  两晋南北朝的皇帝我不想说,基本上都是混蛋,好不容易出现个别出色点的皇帝,但毛病也不少导致下场悲凉,比如前秦苻坚骄狂自大,淝水一战,把自个都输没了(为后秦姚苌所杀),又比如宋文帝刘义隆,虽有元嘉之治的美名,但在急于建功草草北伐,失败后,被他儿子给宰了。
  隋朝只有两个皇帝,隋文帝无疑是个优秀的帝王,但他极度惧内,不善控制情绪易暴怒,用刑也比较严酷,又不辨诸儿贤愚、家庭教育失败,与刘恒相比还有所差距;隋炀帝杨广的话,其实这哥们儿是个文艺青年,还曾领兵灭陈,虽没有有的人想象的那样废物,但也绝不可能有某些人所说的那样英明,总之与刘恒相比他还差得远。
  唐代,唐高祖李渊其实是个神箭手,建立唐朝他确实功不可没,没有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不堪,但如果我说他在文治德行比不上刘恒,我想应该没有人反对;唐太宗李世民,如果哪位不认识他绝对是文盲中的极品,受人万千少男少女大叔大妈爷爷奶奶鄙视的对象。这位千古明君的优点数不胜数,但他杀兄夺嫡,逼父退位,晚年沉迷丹药,如此种种,使他不可能夺走刘恒圣人天子的美誉;唐高宗武则天夫妻俩,前者文弱惧内,后者杀人如麻,不及刘恒明矣;唐玄宗李隆基,这哥们儿色得要死,儿子的老婆他也抢,但他开创的开元盛世足以与文景之治比肩,然而到了后期他沉湎女色,任由外戚奸臣擅权,致使安史之乱爆发,大唐国力从此一蹶不振,有大功亦有大过,还是比不上刘恒;唐宪宗李纯,把他例举出来就是让有的朋友知道,原来唐玄宗之后唐朝还有明君,但他绝对不可能超越刘恒。

  五代十国时期,混蛋的皇帝比较多,比如和儿媳上床的朱温,又比如认契丹人做爹的儿皇帝石敬瑭(关键是他那个爹辽太宗耶律德光比他还小九岁),但也有比较出色的皇帝,比如后周世宗柴荣,这位同志被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其文治武功都非常杰出,可惜英年早逝,让赵匡胤这家伙捡了个便宜,然而他在文治德行上还是比不过刘恒。
  两宋时期,宋太祖欺负孤儿寡母,重文轻武祸害百年,文治成绩不算一流。不过他武功不错,算是皇帝中的武状元吧,但要是想当圣人天子的话,老赵啊,我看你还是去睡觉吧,做梦有可能;宋太祖之后,除了太宗、仁宗等少数帝王外,其他的在文治德行上刘恒基本上可以甩他们几条街。尤其是所谓的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就你那样子,都被金军吓得生不出儿子了,就不计较你小子杀岳元帅的罪孽,也与圣人二字靠不上边,“阉人”倒还挺适合形容你的。

  蒙元时期,一代天骄滥杀无辜,算了,这个时期没什么好说的,一群基本处于半野蛮状态的皇帝,和他们谈什么圣人天子,这不开国际玩笑吗?但不得不说,这时中国的科学、商业都有一定的发展。
  明朝,洪武帝朱元璋、永乐帝朱棣都是戎马天子,其战绩自不待言,驱逐鞑虏也功不可没,但爷俩都一副德性,多疑嗜杀,评价他俩为雄主倒是公允,但确实谈不上什么圣人天子。有人怀疑朱棣不是朱元璋的儿子,这不扯淡吗,你看他在杀人方面多像他爹啊(呵呵)!太祖、成祖之后,明高宗、宣宗都还可以,但也不足与刘恒比肩;至于明朝后期的皇帝,大多混蛋,但也大多不蠢,这才使得明朝有二百七十六年国祚。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说清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堪称圣人天子,这话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至于康乾二帝,别因为仇视丧权辱国的晚清政权,就带着有色眼镜贬低他们,爷俩发展小农经济还是有功的,平定叛乱也是有功的,但其目光短视,闭关锁国,确实遗毒百年,祸害中华。除此之外的清朝皇帝,大多蠢,但也大多比较勤政,加之君主专制程度空前绝后,所以清朝有二百六十八年国祚之长,但其中没有一个皇帝能与刘恒试比高。

  当然,在以上值得一提的帝王中,有许多为也有高过刘恒的地方,要比文治武功的总成绩估计刘恒难进前五强,但所谓“圣人皇帝”,主要是强调皇帝的德行与文治,而不是靠伏尸百万换来的血淋淋的武功,这样刘恒在诸皇中独占鳌头无疑无愧。
  至于我的评价是否公允?欢迎诸位进一步对刘恒进行了解。
  日期:2014-05-04 19:33:44

  天生龙子
  楚汉战争正处于白热化阶段,汉王刘邦率领五十六万诸侯军,意气洋洋,不可一世,大有一举歼灭西楚霸王项羽之势。然而战不遂人意,狷狂自大的刘邦攻入西楚首都彭城后,“尽收其美人宝货,日置酒高饮(意思是说,老刘抢了小项的女人和钞票,还天天霸占着他的别墅开Paty)”,结果被项羽的三万大军杀了个出其不备,伏尸百万,流血千里,铩羽而归。
  汉军遭此大败,损失惨重,致使与刘邦结盟的各路诸侯王皆背汉投楚,这无疑使重创未愈的汉军雪上加霜。这个时候,有一个叫魏豹的诸侯王也想与刘邦划清界线,投奔到他以为更有前景的项羽阵营中去。
  魏豹者,原战国时代魏国王族的后裔,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典型的王N代,或者说高干子弟。不过这位同志运气不怎么好,秦始皇横扫六国,掳魏王假而废魏国为郡县,让他这个王N代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贫一代,或者说沦为没落的贵族子弟。当时魏豹的心里肯定是不痛快的,你嬴政就算要吞并我们魏国公司,我老魏作为该公司的股东兼资深员工,你起码得安排我重新就业吧?怎么能够吞并我的家族企业还炒我鱿鱼呢?

  于是,当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以星星之火在中国大地上熊熊燃烧时,胸怀国仇私恨的魏豹便与他的兄长魏咎投奔陈胜。其后,魏豹与其兄魏咎攻拔魏地二十余城,重建了魏国政权,其兄魏咎被陈胜封为魏王。陈胜败亡后,魏咎纵火自焚,魏豹化悲痛为力量,随项羽一同斩将夺旗杀入关中,因功被项羽封为西魏王。在这以后,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掩其不备而挥师平定三秦,魏豹顺势投入刘邦的阵营,随他一同杀入彭城。

  刘邦在彭城遭遇滑铁卢,损兵折将,五十六万大军所剩无几,后来虽取得荥阳保卫战的胜利,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况下,为求自保的魏豹自然想叛汉附楚。但我认为他当时也曾犹豫过,脱离刘邦真的是自己最好的归宿吗?然而,一个突如其来的“好消息”,使他坚定了叛汉的决心。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当魏咎死后魏豹自立为魏王时,有个颇善相面的人对他说,你有个老婆生的儿子将来是天子。此相面者名叫许负,此人是当时的相面名家,她所指的魏豹的老婆被称作薄姬。薄姬者,此女和魏国王族也有血缘关系,她是其父与魏宗室女魏媪私通所生。魏豹称王时,魏媪将薄姬送入魏宫,攀上了一段有血缘关系的亲。后魏媪让许负给薄姬相面,许负声称薄姬当生天子。魏豹得知这一消息,窃喜,我老婆生的儿子为天子,那俺老魏岂不是天子他爹?然后他再瞅瞅薄姬的肚子,小样,这比他娘的飞机场还飞机场,看来俺儿子的天子之位该是俺老魏传给他的。

  日期:2014-05-04 19:34:05
  于是,自以为该当创业者的魏豹毅然决然地“背叛”刘邦,先是保持中立,后来发展到联合项羽攻汉。刘邦闻知魏豹已反,刚开始并未派兵攻打,而是派郦食其劝说他回心转意,企图化干戈为玉帛。不料魏豹拒绝得十分干脆:“季哥(季是刘邦的字,其后的人物对话也多以哥相称呼,这样既没有篡改历史,也显得贴近生活更有趣儿)为人傲慢而喜欢侮辱人,骂诸侯和下级干部就像骂奴才一样,我不想再到他那里上班了。”

  明白人都知道,这不过是魏豹拒绝投汉的一个借口而已,虽不能说他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原因在内,但至少不是促使他叛汉的导火索。在魏豹看来,抛开当今世界羽哥最牛的形势不说,你刘邦如此傲慢不可一世,在你手下打工就会当一辈子小弟,而我老魏是要当创业者的,是要让我和薄姬妹妹的宝贝儿子当天子的,和你刘邦混当天子是痴心妄想,当孙子倒十有八九。但他又不能明目张胆地大声宣告自己的理想,不然第一个揍他的恐怕就是他的新任盟友项羽,于是只得以刘邦不文明为借口拒绝投汉。

  刘邦见魏豹反汉态度强烈,当即以韩信为左丞相,领曹参、灌婴率大军征讨魏豹。魏豹也许在行军作战方面不是菜鸟。甚至还挺有几分小本领的,攻下魏地二十余座城可为佐证,但无奈他遇到的是个军事奇才,这就使他注定只能从一统天下的残梦中惊醒,回归汉营老老实实的当个所谓的孙子。韩信是在汉二年八月之后开始伐魏,于当年九月便已俘虏魏豹传送荥阳,后悉定魏地而置河东、上党、太原三郡。

  魏豹既已被汉军所俘,刘邦出人意料的赦免其罪,但他的女人(至少一位)却被送入汉宫织室。这其中自然也包括被预言当生天子的薄姬。所谓织室,即宫中的丝织作坊,薄姬可能被刘邦送去搞纺织工作去了。

  不知道魏豹这时有没有恍然大悟,薄姬妹妹可能会和季哥组成幸福的一对,那么她生的儿子就是季哥的儿子(如果我不和她藕断丝连的话)。如果薄姬妹妹当生天子的预言可信,是不是意味着季哥将来可以当皇帝?不得而知。只知道魏豹自此以后老实许多,史书上也没再提及他嚷嚷着要当天子他爹什么的,然而他最终却仍然不得善终。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当刘邦被项羽围困荥阳而设计脱身后,留下魏豹与周苛等人守城。周苛此人对刘邦极为忠心,后来项羽以三万户引诱他投降也不能如意,他宁愿受项羽烹杀酷刑而死。也正因为如此,这个大忠臣的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他认为不能与魏豹这种当作叛徒的人守城,于是就把他一刀剁了,剁死了。
  也许,魏豹在临死之前还纳闷,这不科学啊,我应该和薄姬妹妹重新好上,然后再生个七八斤的大胖小子,待创业成功后将皇位传给他,怎么可能提前和人类说拜拜?于是对周苛说,是季哥要你来杀我的吗?有没有搞错,我不应该死的呀,你怎么这么霸道改老天爷写的剧本,你要不爱演你可以去死啊!实在不行,你也得先和上面商量好吧,没事做剧霸干什么!快把我放了!
  日期:2014-05-04 19:48:58
  这当然只是个段子,诸位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但千万别把它当历史。
  话说魏豹死后,刘邦有一次进入织室,与薄姬邂逅,见她生得姿容秀美,就下诏把她纳入后宫。自此,刘邦与薄姬果然组成了一对,但却不是幸福的一对,因为这个时候老色鬼正迷恋戚夫人,所以一年多没有和薄姬行过夫妻之礼。
  薄姬年少时曾与官夫人、赵子儿是闺蜜,当初姐仨相互约定:“先贵无相忘”。意思是说,咱姐仨感情深得可以一口闷,将来不论谁先富贵,都不要彼此忘掉对方。记得当年陈胜在卖苦力的那会儿也说过这话,结果他的同伴都笑他是个二货痴心妄想,你小陈就一穷棒子,没被城管砍就不错了,怎么可能飞黄腾达?你还是该干吗干吗去,别在这发“梦疯”!无独有偶,薄姬也因为这个约定被人嘲笑过。

  薄姬是个善良的女人,也许年少时太过单纯,使她没有看清管、赵二人的丑陋面貌。当薄姬正被刘邦冷落而郁郁寡欢时,管、赵二位妇人却得到了刘邦的宠幸,可姐俩却并没有履行当初的约定。不仅如此,他俩还讥笑当初的这个约定,似乎在拿薄姬的不幸寻开心。而这一切,恰巧被坐在河南宫成皋台上的刘邦听到。
  于是,刘邦向他们询问其中原因,管、赵二妇据实以答。刘邦闻言惨然,顿时同情起薄姬的遭遇来,当天就召她与自己共寝。说来也巧,薄姬在被临幸的前一天晚上做了个奇怪的梦,据说她梦见苍龙盘踞在她的腹部。薄姬见到刘邦后,连忙将这个梦告诉他,刘邦说:
  此贵征也,吾为女遂之。(《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
  薄妹妹,这是显贵的征兆呀,季哥就为你成全了吧!于是,接下来就是少儿不宜了。
  薄姬自此次被刘邦临幸后,就很少再见到刘邦,仍免不了失宠的悲剧。然而也就是这一次临幸,彻彻底底的改变了她的命运,因为他因此而孕育了一个男孩儿,即本书的主人翁“被埋没的圣人”刘恒。刘恒的出生多少有点玄,但相比起他爹“其母与神龙交而生”要靠谱得多,也许这确实是史实(不排除他后来为了神化自己而编造这个故事的可能)。尤其是薄姬梦“苍龙据腹而生刘恒”,我认为这事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因为我妈当年怀我的时候就梦见了蟒蛇(哎,您说您当年要梦的是龙,我还至于这样没出息吗,呵呵)。

  俗话说“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薄姬虽然不得刘邦生前宠幸而不免伤神,但也正因为如此,她比被刘邦宠幸过的女人有更好的结局。汉十一年刘邦平定代地,封刘恒为代王,如果不出什么意外,薄姬将来可以成为代王太后,安享晚年。可是,意外偏偏就降临到她身上,只不过这个所谓意外不是悲剧,而是她的儿子被朝臣拥立为天子,她也因此成了名符其实的皇太后。而促使薄姬能成为皇太后的关键就在于,她不被刘邦生前所宠幸,所以刘邦去世之后,毒而妒的吕雉没有加害与她。

  这一点,是刘邦生前的宠妃戚夫人梦寐以求的,然而她的心愿是否能达成?地球人都知道,不能,而且其下场还相当的悲剧。缘于此,让我们将镜头转向戚夫人,从汉高祖刘邦去世时说起。
  日期:2014-05-04 20:54:27

  人彘
  汉十二年四月(公元前一九五年),汉高祖刘邦驾崩,享年六十二岁。
  刘邦驾鹤之后,留下了一位文弱的太子,和一群年幼的孩子;留下了一位强势的老婆,和一群楚楚可怜的小妾。那位文弱的太子,即汉惠帝刘盈;那位强势的老婆,即汉高后吕雉。在那群年幼的孩子中,以三子赵王刘如意最得刘邦生前宠爱,曾有废刘盈而立他为太子的念头;在那群楚楚可怜的小妾中,以戚夫人最受刘邦生前宠爱,常常与她欢歌载舞,缱倦缠绵。
  在这两子、两伴侣中,刘盈与吕雉、刘如意与戚夫人分别是母子关系。在刘邦生前,戚夫人曾自恃受宠,屡次怂恿刘邦废除太子刘盈,而改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此外,她年轻貌美善歌舞,而吕雉的青春早已葬送在战火中,因此刘邦常亲近戚夫人而冷落吕雉。吕雉虽然已人老珠黄,但毕竟也是正值盛年的女人,他也渴望得到丈夫刘邦的关爱。戚夫人的夺宠,无疑使她心生嫉妒;而戚夫人的恃宠而骄,欲撼动她唯一的儿子刘盈的太子地位,更是令她恨得咬牙切齿。如此,新仇加旧狠,刘邦一旦撒手人寰,戚夫人母子岂不危矣?

  果然,就在刘邦驾崩的当年,吕雉没有让戚夫人随刘如意前往封地赵国,而是对她采取了特别行动:

  高祖崩,惠帝立,吕后为皇太后,乃令永巷囚戚夫人,髡钳衣赭衣,令舂。(《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
  吕雉升级为皇太后,就将戚夫人囚禁在永巷宫,把她一头乌黑的秀发踢掉,脖子上戴了铁圈,穿上红色的囚衣,让他舂米做苦役。
  估计戚夫人当时也就三十多岁的人,贵为天子的宠妃,不说仍然貌若天仙,但至少是风韵犹存。如今吕雉给她做了个新发型,穿上一身连鬼都怕的红囚衣,还搞个宠物铁圈戴脖子上,整个一非主流、洗剪吹,如此这般,对任何一个女人的打击都是无比沉重的,更何况曾显赫一时的大美女了。
  缘于此,戚夫人终日以泪洗面,舂米之余,就唱伤情歌曲: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隔三千里,当谁使告女。(同上)
  儿子贵为诸侯王,而妈妈却成为了别人的奴仆,每天从早到晚就是舂米,也不让我煮个饭,终日与死亡为伍。儿啊儿,咱娘俩之间相隔三千里,我该派谁告诉你我的悲惨处境啊!
  在戚夫人的内心深处,她希望有人将自己的悲惨遭遇告诉儿子刘如意,希望刘如意能够救他于水深火热之中。然而事与愿违,刘如意不仅不能拯救他的母亲,反倒因戚夫人的这首歌词,陷入死亡的危险之中。
  当时吕雉听到这歌,怒不可遏,就对戚夫人说:“你个死贱人,怎么着,你还想靠你儿子咸鱼翻身吗?”
  于是,吕雉下令召刘如意回京,企图将他谋杀于宫廷之中,彻底断了戚夫人找儿子当救兵的念想。
  刘如意当时年幼,刘邦生前以周昌为赵相辅佐他。周昌者,大忠臣周苛的堂弟,其人忠而敢“犯主”,曾斥责刘邦与桀纣无异。刘邦让他做刘如意的丞相,可见其对刘如意的宠爱与他安危的担忧。周昌听说吕雉要召刘如意入京,知道老寡妇欲对刘如意不利,所以不让刘如意赴京。吕雉先后派出三路使者,周昌始终坚持不让刘如意赴京。
  吕雉不达目的不罢休,周昌就直言对使者说:“当初季哥把赵王托付给我,我当然要对他负责。我周昌不是傻子,吕太后不喜欢赵王的生母,想把赵王骗入京城后杀了他们母子,我绝对不会让他得逞的。况且赵王现在正抱病,也不可能奉召入京。”
  吕雉闻言,怒上心头,但也不敢奈何周昌。吕雉不是没有处决周昌的能耐,而是周昌这人是根硬骨头,他当初连刘邦都敢骂,今日还会怕你区区一妇人不成!尽管吕雉绝非一般妇人所能相提并论的。吕雉如果使用暴力手段对付周昌,不但不能够使这个铁一样的汉子屈服,反而会暴露出自己的歹毒之心,那样必然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谋杀刘如意之事,恐怕就得难上加难。
  日期:2014-05-04 21:29:53
  急中生智之下,吕雉决定先召周昌入京,然后再图谋杀刘如意。周昌身为汉臣,如果吕雉以朝廷要事为借口召他,他自然没有任何理由推脱。就这样,怀着对刘如意安危的忧虑,周昌忐忑不安地上路了。
  周昌抵达长安后,吕雉马上派人召刘如意入京。刘如意当时年已十四岁,刘邦曾夸他长得像自己,按理说他的智商应该不会“欠费”,可结果却出人意料,他竟然答应随使者入京。我想,这其中也许有难以言表的苦衷吧,母亲远在千里,久别未逢,他当时虽未必知道母亲正饱受奴役之苦,但思念母亲的心情必然是有的。
  在刘如意抵达长安之前,汉惠帝刘盈得知母后对刘如意不满,就亲自到霸上迎接他,并与他一同进宫。刘盈此举,放在帝王之家确实难能可贵。你要知道,刘如意曾威胁到他的太子之位,难道他就不担心刘如意将来觊觎他的皇位吗?我想他是不担心的,因为,他是一个好人。
  刘盈是个好人,他是刘如意的好哥哥,同时也是吕雉的孝顺儿子。身为孝子的刘盈,不可能以天子的权威压制母亲的所作所为,况且他也未必能使这个男人婆似的母亲屈服。而身为好哥哥的刘盈,又必须保护他的弟弟,使他免遭母亲的伤害。于是,刘盈只得亲自承担起保护刘如意的工作,与他一同饮食起居,不给吕雉任何谋害刘如意的机会。
  做皇帝能做到如此,对威胁过自己太子之位的异母弟友悌有加,刘盈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仁慈的皇帝,没有之一。我们在为刘如意的不幸遭遇的同情之余,也不禁要为他拥有一位孝悌仁爱的兄长表示祝贺,毕竟这样的异母兄长在当代社会也屈指可数,更何况是充满着尔虞我诈的古代帝王之家。

  由于有了刘盈的贴身护卫,吕雉虽然想暗杀刘如意,但始终找不到可乘之机。然而,谁也无法阻止历史的脚步,悲剧最终还是发生了。
  汉惠帝元年十二月,刘盈清晨出宫打猎,因为刘如意年幼,不能早起而没有跟随。吕雉听说刘如意独居宫中,就派人拿毒酒将其鸩死。刘如意当时年满十三,他不可能没有意识到吕雉对他暗藏杀机,既然如此,他为何要饮下吕雉送来的毒酒呢?也许他当时并不知道此酒为吕雉所送,所以放心大胆地饮用。但我认为更可能是吕雉派人强迫他喝下的,因为他既已意识到吕雉要杀自己,必然会对旁人送来的饮食有所警惕,说他拒饮生人所备之酒是很符合情理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