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后传:两晋风云(全景式演义三国之后两晋、五胡兴衰、交替的历史)

作者: 曹德生

  前言:
  三国末期,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篡魏建晋,并于公元280年吞并东吴,天下重归一统。但好景不长,由于晋朝统治阶层内部尖锐的权利争夺,以及迅速的腐化蜕变,统一后,安定繁荣的局面仅仅只维持了十年,公元290年,司马炎病死,傻太子司马衷继位,悍后贾南风趁势干政,由此引发了司马氏集团内部20年之久的自相残杀的“八王之乱”。 百姓流离失所,饱受荼毒,四方的叛乱此起彼伏,晋朝的根基越来越弱,而居于北国边塞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五个少数民族却在不断地壮大兴起。趁晋之弱,公元304年10月,匈奴刘渊在并州左国城趁机独立,由此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匈奴铁蹄随即南下,火烧洛阳,再破长安,两掳晋主,终灭西晋。西晋既灭,余晋南渡,再建东晋。五胡纷纷入主中原。于是,东晋内部之间、五胡与五胡之间、五胡与东晋之间,内乱、篡夺、征战不休,你方唱罢我登场,演义出了我国历史上最为精彩、纷乱、悲催的一页。

  本书以史为纲,在反复研读《资治通鉴》、《晋书》等大量史料的基础上,独立创作,以古典白话文的语言形式,全景式地演义了从晋武帝司马炎篡魏建晋开始,到宋武帝刘裕篡晋建宋为止,一百五十六年间两晋、五胡兴衰交替的历史。展现了一幅这一时期征战频仍、英雄辈出、风云激荡、金戈铁马的精彩纷呈的历史画卷,深刻传神地刻画了司马炎、司马衷、贾南风、司马睿、王导、王敦、陶侃、温峤、刘琨、祖逖、桓温、桓玄、谢安、谢玄、刘裕以及刘渊、刘聪、刘曜、石勒、石虎、张宾、苻坚、苻生、王猛、姚苌、慕容恪、慕容垂、拓跋珪等众多的历史人物形象。

  本书分为3部、16卷、120集共60余万字。文字优美、语言流畅、叙事明快、情节生动有趣,既不失历史的真实,又带给您文学的享受。废话少说,且看正文:
  落日西飞滾滾,大江东去滔滔。夜來今日又明朝,蓦地青春过了。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英豪。龙爭虎斗漫劬劳,落得一场谈笑。
  上 部 第 一 卷:西 晋 灭 吴
  第○一集 窥神器三马饮槽 祀南郊晋武篡魏
  话说我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自三皇五帝以来,历经夏商两周、秦汉三国、东西两晋、南北二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中华民国,以至于今,无论哪朝哪代,如果元首清明雄盛,统御有方,文武将相,贤能廉察,称职无惭,各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仁政爱民,上下一心,则必会兴起、强盛,以致太平盛世,创造灿烂辉煌;否则,如果元首昏庸懦弱,国家大政落入奸人、乱人之手,不讲礼义廉耻,恣意妄为,交通请托,贪痞成风,各为一己之私利,视百姓如草芥,则必会内外离心,导致内乱,内乱一深,又致外患,终于内外交困,走向没落、衰亡。

  ——历史的车轮往往如此,朝代更迭,循环往复,滚滚向前!
  却说东汉末年,桓、灵失道,民不堪命,于是黄巾举义,群雄并起,遂致天下大乱。沛国谯人曹操,字孟德,任贤用能,雄略盖世,剿黄巾,擒吕布,降张绣,灭袁术,挟天子而令诸侯,官渡战袁绍,塞北击乌桓,收韩遂,逐马超,遂至北方一统,奠基曹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驾薨,传子曹丕;七年正月,曹丕又卒,传子曹睿:祖孙三代,励精图治,国势昌盛,雄逼巴蜀,傲视吴会。不料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正月,曹睿三十五岁时,忽得暴病,英年早逝,临终,将年仅八岁的太子曹芳托孤于大将军曹爽与太尉司马懿二人。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氏,家世二千石,乃汉征西将军司马钧之后,京兆尹司马防之次子,此人一向精明狡诈,长于谋略,曾统劲师北定辽东,西拒巴蜀,多曾立下战功。
  曹爽,字昭伯,乃魏室宗亲,已故兵马大都督曹真之子,却是个才智平庸,寡谋少断之人。
  开始之时,曹爽对司马懿还算恭谨,凡有军国大事,必先与他商酌,然后办理,但时日一久,便想自用自专,大权独揽,于是入奏魏主曹芳道:“司马懿功高德重,可为太傅。”——明为推崇,实际夺他兵权。
  曹芳年幼,不知其中奥秘,当即准奏。兵权大政于是皆归于曹爽。
  试想,司马懿乃何等之人?当年,蜀汉兴兵伐魏,以图收复中原,凭诸葛亮如何神机鬼谋,六出祁山,愣是被司马懿阻于关陇,屡战无功,反被司马懿拖得神衰骨散,最终病死在了五丈原上。当年,诸葛亮气死周瑜,周瑜临死而叹:“既生瑜,何生亮。”其实,诸葛亮死时,内心又何曾不生“既生亮,何生懿”之叹?曹爽不过是后生小辈,少不更事,怎敢在如此坚忍、狡诈、狠毒无比的司马懿面前玩弄起权谋来呢?

  司马懿老奸巨猾,明知曹爽对自己玩弄的是明升暗降、架空夺权的阴谋,却也不争不怨,还索性推病不出,以此迷惑曹爽,暗中却结党营私,豢养死士,韬晦待机。
  曹爽也素知司马懿这老朽的厉害,虽然退隐,也不敢大意,时时戒备。正巧魏主曹芳命河南尹李胜出任荆州刺史,李胜乃曹爽之心腹死党,曹爽遂命李胜去访司马懿,趁机探其虚实动静。
  李胜奉命,即去太傅府,投了名帖。府吏即报司马懿。司马懿得知,即与二子司马师、司马昭说道:“这必是曹爽派来,探我虚实消息的!”将计就计,去冠散发,上床拥被而坐,又令二婢在后扶持。一切停当,方请李胜入内相见。
  李胜径直来到床前,见床上老翁一副老态龙钟、行将就木之状,拜道:“一向不见太傅,谁想如此病重。今天子命我出任荆州刺吏,因此特来向太傅拜辞。”
  司马懿故作神志不清,将荆州错乱成并州,说道:“并州靠近胡人,好好守备啊。”
  李胜更正道:“天子命我去荆州,而非并州。”
  司马懿装得越发起劲,迷糊应道:“哦,你刚从并州来?”
  李胜再次更正道:“是去汉上荆州,我的本乡。”
  司马懿大笑,说道:“哦,原来你从荆州来!”
  李胜无奈,便问左右:“太傅为何病得这般重了?”
  左右都答道:“太傅耳聋已好久了。”
  李胜于是便请左右拿来纸笔,将所言之事写在纸上,呈给司马懿。

  司马懿看了,笑道:“唉,我年老耳聋,神昏意荒,不解君言。如今你回荆州本乡,正好可以轰轰烈烈,大展才德,建功立勋啊!”说完,以手指口。侍婢即进汤药。司马懿拿不动碗,就由婢女端着来喝,药从嘴边流出,以致沾满前胸。婢女让他更衣,他却把衣服掉在地上,哽噎道:“我年老体弱,卧病不起,不久便要死了。你这一去,恐怕不能再相见了,我把二子师、昭兄弟托付于你,二子不肖,望你多加教导。你若见了大将军,千万看觑二子!”说完,倒在床上,声嘶气喘,好似一口气不能接上便要撒手西去。

  李胜好生安慰一番,于是告辞,回到大将军府,即向曹爽禀道:“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将不久于人世了。”
  曹爽大喜道:“老贼若死,我无忧矣!”于是每日与何晏、邓飏、丁谧、毕轨等心腹纵酒取乐,又常出城外畋猎。
  其弟曹羲深以为忧,屡次谏道:“司马懿谲诈无比,孔明尚且不能胜他,我兄弟还须谨慎小心为是。”

  曹爽不屑道:“司马懿病入膏肓,不可复济,何必多虑?”
  曹魏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甲午,正是曹睿十周年的忌日,曹爽请曹芳去高平陵祭祀先帝。大小官僚、三军禁卫,都随驾出城。司马懿见时机已到,即从病榻上跃起,与二子司马师、司马昭调集城中三千死士,迅速夺据武库,关闭洛阳城门,又屯兵于洛水浮桥,切断洛阳内外交通,然后率党羽径闯永宁宫,威逼郭太后下旨:免除曹爽兵权。又怕曹爽抗旨不从,再遣使者出城,去向曹爽诈道:“太傅已指洛水发誓,只为将军权重,不过要削去兵权,别无他意。将军可早归城中。”

  曹爽忽闻事变,方寸大乱,思来想去,最终还是交出大将军印绶,放弃兵权;不料一回城中,即被司马懿诬以“反逆”之罪,兄弟、亲党皆为所害,诛及三族。史称“嘉平之乱”,也称“高平陵事变”。
  司马懿政变成功,曹芳于是封他为丞相。从此,曹魏大权尽归司马氏。嘉平三年八月,司马懿病死。曹芳遂以司马师为大将军,总领尚书机密大事。司马师继父擅政,视天子为无物。太常夏侯玄、中书令李丰、后父光禄大夫张缉等密谋诛之,不料,机事不密,反为所害,诛及三族。司马师因此竟杀张皇后,并废曹芳,另立曹丕之孙、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曹魏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正月,司马师暴病而死,大权遂又落入司马昭之手。司马昭继兄擅政,凶狠跋扈,更甚其兄,唆使群党谋封晋公,并索“九锡”殊礼。曹髦心知,这“九锡”殊礼可是司马昭谋篡帝位的前兆,断然不允。司马昭于是竟带甲入朝,朝堂之上,将曹髦当众羞辱一番,扬长而去。曹髦不胜其忿,勃然怒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可忍,孰不可忍?”当即仗剑升辇,令护卫焦伯点起宫中宿卫、苍头、官僮三百余人,鼓噪出宫,声讨司马昭。

  车辇刚到南阙,被一彪军迎面杀来,截了去路。为首一人,面目狰狞,须眉似戟,乃平阳襄陵(今山西汾城)人,姓贾名充,字公闾,官拜中护军,正是司马昭帐下第一心腹爪牙。此人向以巧谄奸诈、心狠手辣著称,原本是曹爽的舍人,后见司马氏得势,倾心投靠,最得司马昭的欢心和器重。当时,司马昭忽听曹髦起兵来伐,大惊失色,急要退避,贾充却挺身而出道:“明公勿忧,充愿为公一行!”司马昭大喜,即拨三千铁甲军与贾充,呐喊杀向宫来。(待续)

  日期:2014-02-14 11:28:06
  (接前)曹髦仗剑喝道:“我乃天子,你们突入宫廷,想弑君吗?”
  甲兵见了天子,都不敢向前。
  贾充大怒,喝大将成济道:“司马公豢养尔等正为今日,为何不前?!”
  成济问道:“要活的还是死的?”
  贾充道:“司马公有令,只要死的!”
  成济得令,绰戟纵马,直奔辇前。
  日期:2014-02-14 11:30:04
  曹髦大喝道:“匹夫焉敢无礼?”言未毕,被成济一戟刺中前胸,撞出辇来;再一戟,刃从背后透出,死于辇旁。焦伯大怒,挺枪来战,也被成济一戟刺死。随行三百余人,立时骇散。

  天子被弑,朝野震动。司马昭佯装大惊,即召百官商议后事。
  百官愤然道:“贾充弑主,当灭三族,方可以谢天下!”
  司马昭自忖:贾充乃我左膀右臂,第一爪牙,我岂可自去臂膀?反手一指成济,喝道:“此皆成济之罪,擅入兵阵,以致酿成大变,大逆不道,罪不容诛!”指挥甲兵上前,当廷缚了成济。
  成济大骂:“非我之罪,是贾充传汝之命也!”
  司马昭大怒,即令割断其舌,随后灭其三族。贾充等即劝司马昭趁机受魏禅称帝。司马昭只因刚刚发生的弑帝事件,众怒未平,有些心虚,说道:“魏武帝不肯受汉禅,犹吾之不肯受魏禅也。”贾充等闻言,遂知司马昭已留意于其子司马炎了,于是不再劝进。这年六月,司马昭立曹操之孙、常道乡公曹奂为帝,改元景元,暂承魏祚。曹奂遂封司马昭为丞相、晋公。
  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司马昭趁蜀汉后主刘禅溺于酒色,不理朝政,又听信宦官黄皓之言,疑忌大将军姜维,君臣不和之机,以钟会、邓艾为大将,统兵十八万,分路进兵,灭了蜀汉。曹奂遂以收川灭蜀之功,加封司马昭为晋王,准戴十二旒冠冕,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驾六马,备五时副车,置旄头云罕,乐舞八佾,设钟虡宫悬,国中可自设官署。
  ——自嘉平之乱以来,司马氏父子三人把持朝政,上下其手,背信欺诈,剪伐杀戮。只十余年间,曹魏政权便被司马氏父子蚕食殆尽,其名虽存,其实已亡。其间,大将王凌、毋丘俭、文钦、诸葛诞等先后三次起兵于寿春,声讨司马氏父子,都因力弱,被司马氏父子率大军扑灭。朝中内外逼于司马氏父子的威势,或是争先投附,或是委曲求全,或是洁身远避。相传,魏武帝曹操死前曾梦见三马同饮一槽,而不解其中之意;到了这时,世人方知,原来此梦竟是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蚕食曹魏之先兆!

  曹魏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八月,司马昭中风而亡,于是即由晋王太子司马炎继为丞相、晋王。——司马昭娶王肃之女为妻,生有二子:长子司马炎,字安世,姿表过人,发长垂地,两手过膝,时人已知其有非常之相;次子司马攸,字大猷,恭俭孝悌,饱读经籍,才名过于其兄,更得司马昭的钟爱,因司马师膝下无子,于是便将司马攸过继给了司马师。司马昭承掌大权后,常与其党道:“天下者,吾兄之天下也。百年之后,大业当归攸儿。”司马昭受封晋王后,便想立司马攸为晋王太子。贾充谏道:“安世宽仁,且又居长,有人君之德,宜奉社稷,不可易也。”司马昭犹豫不决,召百官来问。议郎裴秀、司徒何曾也都谏道:“安世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发委地,手过膝,人望既茂,天表如此,固非人臣之相也。”司马昭这才立了司马炎为晋王太子。

  司马炎既已继承了丞相、晋王之位,葬父已毕,即欲篡位,召贾充、裴秀、何曾等人问道:“先王在世时,果曾有‘魏武帝不肯受汉禅,犹吾之不肯受魏禅’之言乎?”

  贾充等连声答道:“先王在世时确有此言。先王承父兄之业,东诛叛逆,西平蜀汉,元功盛勋,超过桓文。今魏室虚弱,天下早已归心于晋了,殿下正当效法曹丕绍汉故事,筑坛于南郊,受魏之禅,布告天下!”
  司马炎大喜道:“曹丕能禅汉,孤岂不能禅魏邪?”次日,与贾充、裴秀、何曾等带剑而出,直入帝宫。
  曹奂忽见司马炎等带甲而入,大惊失色,慌下御榻迎接。
  司马炎坐定,问道:“魏之天下,谁之力也?”

  曹奂站立一旁,小心答道:“皆晋王父祖之赐。”
  司马炎道:“我看陛下,文不能论道,武不能经邦。何不将天下让与有才德之贤者?”
  曹奂大惊,口噤不能言。黄门侍郎张节正在一旁侍驾,见司马炎如此无礼,厉声喝道:“晋王之言差矣!魏武祖皇帝,东荡西除,南征北讨几十年,非容易才得此天下;今天子有德无罪,何故要让与他人?”
  司马炎道:“此社稷本是大汉之社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自立为魏,篡夺汉室。我祖父三世,尽心辅魏,得天下者,非曹氏之能,实我司马氏之力也!四海皆知,我岂不能绍魏天下?且我与汉家报仇,有何不可?”

  张节大骂道:“司马氏世受魏禄,若行此事,乃篡国之贼也!”
  司马炎大怒,喝令武士将张节乱棒打死,昂然下殿,扬长而去。
  曹奂颤栗不已,拉着贾充等人泣道:“卿等久食魏禄,中间多有功臣子孙,如何忍见江山易帜,作此不臣之事?”
  贾充大怒,把剑一横,喝道:“汝欲效曹髦邪?”
  曹奂惊倒。裴秀等都劝道:“魏室气数已尽,陛下不可逆天,当依汉献帝故事,重修受禅坛,具备大礼,禅位与晋王,则陛下可保无虞。”也都扬长而去。
  曹奂知朝臣都已归心于晋,大势已去,无法挽回,只得令太常院去南郊筑受禅坛。就于曹魏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十二月丙寅日,将帝位禅让与司马炎。
  司马炎大喜,就于坛上即了帝位,是为晋武帝,改元泰始,大赦天下,立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追谥其祖司马懿为宣帝,庙号高祖;伯考司马师为景帝,庙号世宗;父考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以贾充功大,封为车骑大将军,进爵鲁公。其余百官都加官进爵,不在话下。
  曹奂跪于坛下。司马炎降旨,封曹奂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即日起,迁往邺宫居住,无诏不许入京。时值严冬,北风飘雪,天地肃杀。曹奂不敢停留,泣拜而去。
  百官请司马炎答谢天地。司马炎正要下拜,坛前忽起一阵怪风,将坛上火烛尽皆吹灭,立时,天昏地暗,急风骤雨,电闪雷鸣。司马炎大惊,不及礼毕,匆匆回宫,召太史令问道:“今日受禅大典,本是千秋之喜,忽然遇此天变,不知我大晋之历数如何?”
  太史令奉命,正要卜算,一人大笑道:“大晋历数无须卜算,臣已知之!”
  众大臣寻声望去,原来说话这人乃侍中裴楷,此人容仪俊爽,博涉群书,特精理义,有“玉人”之号。
  司马炎问道:“大晋历数可得几何?”

  裴楷伸出一个指头,说道:“可得一也。”
  司马炎一听,容颜顿失。满朝大臣也都失色,纷纷责道:“大晋基业初建,裴侍中何故这等讳言?”
  裴楷却很镇定,从容而言道:“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王侯得一则天下太平。故曰一也。”
  司马炎听了,立时转怒为喜。群臣也都欢悦,俯首舞蹈,一齐唱道:“大晋历数长久,必能千秋万载!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司马炎龙心大悦。
  随后大封宗王:叔祖司马孚,叔父司马干、司马亮、司马伷、司马骏、司马肜、司马伦,胞弟司马攸,异母弟司马鉴、司马机,还有堂叔、堂伯、堂兄、堂弟等一共二十七人,各封王号。
  各王以郡为国,国中可置军队:有民二万户者为大国,可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有民一万户者为次国,可置上下二军,兵三千人;有民五千户者为小国,可置一军,兵一千五百人。列作屏藩,以拱卫王室。只留齐王司马攸在朝辅政,其余归藩。

  大事已定,遂有吞吴之志。不知后事如何,请看下集分解。
  日期:2014-02-14 19:16:58
  第○二集 树机能秦凉造反 傻太子洛阳结婚
  却说司马炎既篡魏祚,谋吞东吴。泰始五年,特以尚书左仆射羊祜为荆州都督,坐镇襄阳,经营南疆。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自从受命镇守襄阳,安抚远近,深得江、汉人心。羊祜在军中,常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之下,侍卫不过十数人。又裁减守边、巡逻将士,使其垦田八百余顷。羊祜刚到襄阳时,军无百日之粮,等过了三年,便积有十年之谷,真是粮草充足,兵强马壮。
  司马炎大悦,加封羊祜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正当会议伐吴,不料却有秦州急报飞到:河西鲜卑酋秃发树机能聚众数万,起兵造反。

  ——这鲜卑人原是一支游牧于匈奴之东,幽都之北的小部落。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匈奴大旱,赤地数千里,草木尽皆枯死,人畜饥疫,死耗大半。于是,其国裂土为二:北匈奴西迁,南匈奴则向南归附东汉。鲜卑部落趁隙西进,渐渐占据匈奴故地。到了汉末,已发展成南掠汉边,北拒丁零,东却夫余,西击乌孙,东西一万二千里,南北七千里,兵利马疾,过于匈奴的强悍部落群:东为东部鲜卑,中为拓跋鲜卑,西为河西鲜卑。

  这秃发鲜卑便是河西鲜卑中的一支。酋长匹孤之妻相掖氏因在被中产下一子,鲜卑语称“被”为“秃发”,于是就以“秃发”为氏,取名寿阗。这秃发树机能便是秃发寿阗之子,虎背狼腰,骁勇有谋。
  晋武帝司马炎本因河西一带胡马滋繁,特从雍、凉、梁三州中各分出一块土地,另置秦州,以胡烈为秦州刺史,驻兵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严防胡人作乱。胡烈上任不久,便遇上秃发树机能聚众造反,穿州过府,出没雍、凉,十分猖獗。胡烈每次征剿,秃发树机能便以老弱残兵对阵,刚一交锋便撤阵逃溃。胡烈三战三捷,于是便生轻敌之心。
  一日,秃发树机能又来搦战。胡烈出阵,刚一交战,秃发树机能又撤阵而逃。胡烈大怒,纵马来追,直到万斛山中。——只见四山突兀,怪石嶙峋,乃是一块绝地。正疑惑间,胡哨响起,刺破天际,胡烈方知中计,正待要退,就见四面山石树林之间,鲜卑兵漫山遍野,呐喊杀出,一改往日嬴弱之态,个个奔腾凶悍,顿将晋军冲作数段。晋军互相不能救应,死伤大半。
  胡烈收拾残部,夺路而出。正走间,见前面半山上,有数十人马簇拥一位番酋,立于旗下。胡烈见此人正是秃发树机能,自忖道:“今番虽然大败,若能杀此乱酋,也好将功补过!”拍马舞刀,直冲上山。正进间,梆子响处,箭下如雨,两面山上伏兵尽出,大杀晋军。战至日落,晋军尽没。胡烈身受十数创,羞愤自刎而死。
  败报传到京师,晋武帝大惊,即罢伐吴之议,先剿秃发树机能。遂以尚书石鉴行安西将军,坐镇秦州讨贼。石鉴进讨无功,反致贼势越发猖獗。晋武帝于是又请叔父司马骏出马,坐镇关中督讨。秃发树机能窜往凉州,唆使众胡皆叛,进寇金城。凉州刺史牵弘出战,又被秃发树机能诱入青山,兵败战死。朝野震动,晋武帝大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