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山海经——是神奇还是诡异

作者: 剑灵鬼竹

  日期:2014-07-09 16:25:00
  一直在鬼话混,有人说这帖子该发来这里,所以我就来了。听说这个板块高手挺多,但是我还是有点小小的要求。我不会求各位认同我的看法,但是不喜的也勿喷,写贴看帖是图个乐,楼里的火药味别太重。
  好了,开始更贴。
  山海经,相信不少人认识它,是因为初中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也相信有不少人读过山海经,但是也有不少人还未认识山海经!
  山海经是什么?
  可能有的人说,是神话故事,有的人说,是历史故事,有的人说是医药典籍,有的人说是地理之书。
  最后一种答案,我想是源自于山海经的山海两字,所以多数人认为,山海经是一部,叙述地理知识的一本书。这很正常,想法也是很平凡的,常规的。
  那么,山海经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类型的书籍呢?

  接下来,我将以我的角度,用调侃的方式,轻松的为你,详细解说山海经。正如电视剧汉武大帝上,刘彻小老头对司马迁大爷说的一样,你的书虽然不能作为国家正史,但是可以存录作为你的一家之言。这贴,也是本人对山海经的一家之言。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世界吧!
  ——题记
  一·总篇章

  1·奇幻瑰丽
  说道世界上第一部文字型记载的文献(百科类的),那就要数我国的山海经了。为什么?你要这样问就真是傻子问题了,先抛开他的出版年份不说,最早有文字的国家是谁?
  我们中国!
  最早有书的国家是谁?

  还是我们中国(最早的甲骨文和竹简书)有人说是苏美尔,这完全就是胡扯。苏美尔文字的出现在公元前4000左右,至今也不过6000来年,也敢拿出来说。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造和使用文字的国家。我国的象形文字比埃及至少要早二千余年。殷墟甲骨文并不是最早的文字,我国文字已有八千年以上的历史。苏美尔人还在啃草的时候,我大华夏民族已经有了极高的智慧,并且显现出来。
  而山海经是什么?中国第一奇书。
  那我们就要来调侃一下,这个书为什么是奇书?什么是奇?“奇,异也!”这个解释出自于《说文》一书。那么说山海经是天下第一奇书,就是换言之,它是天下第一异书。而奇生怪,出自《国语·晋语》,也就可以说,山海经是天下第一怪书。
  这个换言之,一点也不为过。奇异怪结合一体,而且还是第一。
  啊,这样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鲁迅要说,这书是古之巫书了!
  虽然鲁迅先生的文章是有点难读懂(别人我不知道,但是我确实很难理解他的文章意思。)但是他形容这个还是很贴切的。
  在这点上我终于找到了和他的共识。
  2·出于何年?
  其实,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我指的不好回答,并不是回答不出来,而是准确时间无法确定。别说是我,就是一个多看了几遍和几个版本的人来回答这个问题;你就是请中科院的所谓砖家,他也不一定给你准确到年月日。
  那它到底是何年出现的呢?

  只有一个大概的时间,那就是——先秦。
  历史好一点的人都知道,先秦:中国历史学名词。指秦朝以前的历史时代,起自远古人类产生时期,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为止。
  这部书就是出于这个时间段里。
  而最离奇的事情,不在于他的时间无法准确的判断,而他居然无法考证,谁是作者?

  先秦时代,百家争鸣。我们众所周知的有儒家,法家,兵家,墨家等等。(我要生在那个时代,也要创立一家,叫鬼竹家)这些都是相当于什么呢?相当于金庸武侠小说里的门派一样,与之不同的,这些门派都是做学问的。
  各学问门派的人才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脱颖而出,比如:儒家的掌门人。一代是孔子,二代是孟子。道家的掌门人老子;法家的后续掌门人韩非子,兵法家的掌门人就多了去了,什么孙子,鬼谷子等等!
  不管你姓甚名谁,都是带子的。
  可是我们山海经的作者,不知道是什么子,却默默无闻的写下了这部奇书,并且让他流传至今。
  这不求出名只求让人长知识的举动,实为伟大之举,令人感叹。仅凭这点,我对此人的仰慕之情就如同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什么叫燃烧自己,点亮他人,这就是!

  虽然我们不知道他的真是姓名,也不知道他是个什么子,但是。我们还是要敬仰这个伟人。
  他用他的三寸小小毛笔(或者是刀笔),为我们还原了上古时代的社会和地球环境(主要是我国周边。)。
  而且他讲诸多知识拼凑在一起,组合整理成了这本奇书(拼凑组合,有点变形金刚的感觉,但是不能否认这样是强大的。)
  所以,才有了今天我在这里为各位讲诉这些事情的题材。

  3·主要构造
  好多人可能看不下去了,为什么还不切入主题了?不少人可以叫嚣着,我们要看奇珍异兽,我们要看黄帝大战蚩尤的细节。那我只能说,耐心一点。
  因为我们不好好的把它的总体讲完,是无法切入正题的。这好比在做学问,你先要大体的理解一下,再去细细的研究,才有滋有味。
  各位在坚持一下,搞懂了这些,我相信在后面进入正题后,你们会觉得越来越精彩。
  山海经,它结合了古代地理,各地方的产物(吃的玩的还有动物等等),神话(这个爽,有神仙鬼怪和妖兽,不少人肯定感兴趣这个),巫术(如今佛道一切法术的源头),宗教,古代历史,医药,民俗,民族等等。

  注意这里的等等,是因为一一列举太长,怕误认为口水话。
  总书,共计18卷。分为四个部分《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和《大荒经》(四卷)《海外经》(一卷)。
  其中,记载了1000多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以及诸多邦国山水地理,风土,产物等信息。
  连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都感叹道:“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之不敢言之也!”

  所以,山海经是百科全书,而且是上古时代的。
  4·山海经的兄弟
  你们别骂我,先等我把话说完。我知道你们想什么,山海经就一个书,哪里来的什么兄弟?你要这么认为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山海经有个兄弟,它这个兄弟还和“问鼎中原”“一言九鼎”等等成语有关。它就是山海图。
  各位看官,可能你们又要打我了,山海经有兄弟山海图就算了,为什么还要和这些看是八竿子打不着的成语有联系呢?如果没联系,那才是错误的了。
  曾经,大禹在治理洪水之后,取得了天下。这个大禹闲着没事,就带着一班大臣游山玩水。一是考察国家的地理山川,而是体察民情(考察民风产物等等)以此看来,大禹不但是个明君,甚至还是一个关注三农问题的好领导。

  但是与此同时,大禹也做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绘制了我国第一副地图——山海图(可能他当时就是一时兴起,可能也是为了证实自己有多少领土。具体目的是什么,我不是他我不知道。)
  第二件事情就是将整个国家分成了九个州。类似于今天的九个省。
  后来,大禹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这样,九州就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九鼎成了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任何一个王朝(秦朝之前)想要证明你是天下的君主,必须得到这九个大鼎。
  所以,君王的话就是一言九鼎。一起说是君无戏言的代表,不如说是分量极其重,别人就别妄想反驳了。
  而谁想取代这个大王(那时候还不叫皇帝),光是杀死他是不行的,必须把这九鼎给抢过来。那么就有了问鼎中原这个成语。

  无论是九鼎还是他上面的山海图,也就因此而出名了。
  日期:2014-07-09 16:56:53
  5·该死的吕不韦。
  说到这里,我要说我和吕不韦没有仇,但是我还要这么骂他!为什么?因为他让我们看不到山海图。
  在此,我有必要先说说吕不韦的平身简介:
  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人。这家伙当时在干过经商的勾当,做什么呢?走私珠宝。他当时可是赵国,乃至是全中国最大的珠宝商,不得了啊!富可敌国,有的野史上说,吕不韦在邯郸看戏,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看电影。看的爽了,一赏就是赏千金。一点眉头都不眨一下。

  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庄襄王登上王位,任秦国相邦,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其门客有三千人。即《吕览》。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关成语:一字千金。
  他就是商政一体化的第一人,决无后人(有人说和珅可以相比,我只能说和珅的经商是半路出家,虽然也强大,但是不必小吕。)
  后来,吕不韦带人去废了周天子,看到九鼎就顺手牵羊的带回来。小吕表示不拿白不拿,做商人时候养成的习惯,改不了了!不然,怎么叫无商不奸呢?
  可是过渭水的时候,一个该死的车夫,把自己和车和九鼎,都给弄到了渭水里去了。你说好好的摆着,你别动它不就没这事了吗?
  就这样,九鼎缺一,再不成九成了八。山海图也缺失了,这已经是秦朝灭周后的第二年的事情。
  而带回来八个之后,秦王大人也没说什么。八个也是鼎就将就着用吧。

  有人就说,秦朝才两代皇帝,就是因为九鼎不九(不久)。
  吕不韦这个举动,固然可恨。但是,到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时,九鼎已不知下落,它神不知鬼不觉的消失了。有人说九鼎沉没在泗水彭城,因为秦始皇出巡泗水彭城地方,曾派人潜水打捞,还妄想了一下能捞上来的美梦,结果徒劳无功。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什么九鼎都是假的。
  6·坎坷的命运(上)
  山海经兄弟可谓有着坎坷的命运,大禹为他构造了灵魂(做九鼎山海图),却不知道自己的生身父亲是谁(作者无法稽考)。没家没房,没爹没娘,四没好青年。
  两兄弟好不容过着没爹没娘的日子,却突然,兄弟失踪了(九鼎的遗失)。
  接下来,山海经孤零零的过着平淡的日子。但是他是四处漂泊,先是周王朝收留了这个可令的孩子,但是周王朝到后期的懦弱,根本无法保证他安全。大家看,山海经的兄弟,不是在秦国把周王朝废了之后,被吕不韦挟持带走的吗?最后秦朝成立,自己的兄弟却也失踪了。
  但是山海经的命运也不比自己的兄弟好的到哪里去。公元前526年冬秋的一个夜晚,晋国出兵,说是帮助周天子复位,其实是去打劫了。正所谓,夜黑风高好杀人。这些晋国的土匪兵,他们带走了许许多多周王室档案和典籍。其中就有山海经的文献。
  后来这个叫晋国的这个山寨,被姓嬴的掌管的叫秦国的山寨打败了,可以说是扫荡了他后,山海经在此失踪。
  这里有个疑点,山海经是这么失踪的。
  这里是无法考证的。因为在这个山寨大战中(秦王扫六合),那兵荒马乱的,秦国的兵只管杀,晋国的兵只管逃,无人知道山海经这么失踪的。

  但是,很多年后,当秦国成了中国第一大山寨的时候(扫荡了几个山寨后),山海经又出现了,这次收留他的主人是楚国。
  这不得了,秦国寨主秦始皇大怒,你丫的,正要打你呢,你自己到先作死起来了,反正要打,多一条命令也没说明,秦国寨主大大下令攻打楚国的同时,把山海经抢过来。
  为什么呢?
  因为当时山海经上的山川地理的记载,对任何军事行动都有极强的战略价值。于是,结果都是我们知道的。楚国的这个山寨虽大,但是被杀了只剩三个人,而山海经又被秦国这个山寨俘虏。
  而且秦始皇视乎很喜爱他,一直收藏在深宫之中,秘不示人。
  于是,山海经被秘密双规软监起来。
  7·坎坷的命运(下)
  秦始皇开始焚书坑儒,他下令杀,这是一种心理扭曲的造成的粗暴行为。
  但是我要为秦始皇说一句公道话,换成你,从小在异国他乡流浪(邯郸),回国后人人想杀你,最后自己的亲妈眯还和一个假太监私通(嫪毐)还剩下两个私生子,这么多的打击,你能不心理扭曲吗?不心理扭曲你也早觉得世界是灰色的了。
  所以,什么焚书坑儒,屠城什么的,加上水淹啊,坑杀啊,都是正常的。还往往有下酒菜的功效,能忍秦始皇兴奋的食欲大增。
  我们不和这种人一般见识啊。
  还是说山海经,但是焚书坑儒中,山海经居然收到了特殊保护。包括一些类似的书籍,比如药学类的,也受到了保护。焚书坑儒,也不是把所有的书籍烧毁。还是有这么一小部分,被保留下来。
  这样,山海经总算是过上了点平安的日子。
  可是这个秦朝的山寨,是个短命鬼,没几年就被一个叫刘邦的小流氓,带着一群打手给砸了个稀巴烂。

  当时,汉军进入咸阳,刘邦手下一号长工兼酒肉好兄弟萧何,做出了一个让人费解的事情,我金钱美女不要,我就抢你收藏的所有书籍。
  事后证明,萧何这个反常的举动不是发疯,是正确的,是深谋远略的,可谓也是一只老狐狸。
  而后经过刘向父子的整理,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各个出版社出版的不同版本山海经的范本。
  总算找到个归属,还有个不错的后爹,给打理肮脏的衣物和身体(刘向整理山海经),还给地方住,而且有保护措施和宣传炒作(整理和出版),确实不出。
  之后山海经开始走向辉煌,并且走向大众人民,几乎等同于我们今日的各种小说一样收到广大人民的欢迎。
  再之后大量的印刷,无论那个朝代都是如此。

  《山海经》传本较多,除各种单行本外,收入丛书者有《道藏》本、《四库全书》本、《格致丛书》本、《二十二子》本、《百子全书》本、《四部备要》本、《龙溪精舍丛书》本等。现存最早的注本是晋郭璞《山海经注》。清郝懿行采前人注释之长,撰《山海经笺疏》十八卷,别为《订论》一卷,贡献甚大。今人袁珂《山海经校注》集诸家之长而又时有发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

  从此,山海经的好日子,到来了。
  日期:2014-07-09 17:56:31
  二·南山经篇
  1·南次一经

  终于开始讲解正文了,相信各位期待的就是正文的内容。
  我们还是按照山海经内的排序来讲诉,首先是山经里的南山经。
  南山经,分为三个部分。南次一经、二经、三经。这个三个部分。他分别记录了,以招摇山(这名字一看就很招摇,所以排行第一),柜山和天天虞山为首的三个系列的山系。
  并且,其中记载这些山中的自然风景,期间出没的鸟兽和一些出产物品(土特产)。
  记载数量之庞大,记载之物之神奇,甚至有的诡异恐怖,堪称壮举。
  那么,我们就先从这里开始讲诉,而且要从第一座山,南山山系的首山,那座很招摇叫招摇的山开始讲。

  2·鹊山招摇
  南山第一山系,名曰:“鹊山”
  这个名字一开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叫,后来我把南次一经的山脉,由西向东(因为这个山系是这么一个走向)用笔一连,发现抽象的有点像一直展翅飞上枝头的喜鹊,只是抽象的像而已。我想恐怕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取名鹊山,当然这个只是我自己的想法。
  而鹊山山系的第一座上,就是我们先前提到过的,是招摇山。(很招摇的山,所以叫招摇山,所以也排行第一)

  此山高耸入云,就屹立在西海边上。
  这里的西海指的是哪里,我们下面会讲到。
  因为山海经是上古奇书,所以,今天的招摇山,也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换了无数的名字。我们要搞懂一个问题,招摇山到底是如今我国境内的那座山峰?
  这个问题,一定要讨论清楚,不然不好继续讲述。
  那么,招摇山到底是那座山峰呢?

  有四种说法认为这四座山是招摇山,其一就是岷山。
  岷山是什么,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东南走向。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这个有点扯,也不知道是哪个老兄提出来的这个说法,山海经上明明写着,招摇山屹立在西海之边,那么这么可能是岷山呢?这简直就是误导人民群众嘛!
  在此之前,还得讲一个问题,什么是西海?
  西海,按照今天的说法,那么就是青海湖,但是山海经上描述的上古时代,西海,却不再那里。如今尚有留存的西海,就是今天我国的西沙群岛。他曾经就是西海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上古时代的西海,就是今天西沙群岛一代的海域,甚至更多的范围。所以说是岷山不可信,岷山是靠近如今的西海——青海湖,但是也没有屹立在湖边上啊。
  有人说,大陆板块是漂移,地动什么的,难道古时候的地貌和现在还能一样。答案是不一样,但是大相径庭。因为七大洲形成在大约五亿年前,请问,那时候何来的山海经作者呢?因此,说岷山是招摇山,就是一个谬论。
  第二个说法就更扯了,如果说提出是岷山的说法的人是脑袋进水了,那么提出第二个说法的人就是脑袋进大海了。
  第二个说法是什么,第二个说法是,今天雅鲁藏布江的源头之一,狼阡喀巴布山。

  大家有地图的可以打开地图看看,这个地方,距离现今留存的西海遗址——西沙群岛,到底有多远。就算你拉个直线距离,那也是很远的好不。
  所以,这个说法也没有可靠性,完全就是胡扯。
  4·谁是招摇山?(中)
  以上两个说法都不可靠的时候,可以排除。我们现在来看看第三个说法,这个说法就是说,招摇山在广东连县境内。甚至有人提出,就是连县。
  那么,这说法可靠吗?
  不细细推敲还是可靠的,但是细细推敲起来,你会发现有很大的疑点。
  那我们来一起推敲推敲吧!
  首先,看看说是在连县境内的说法。既然在老兄你提出来在广东连县境内,那么你至少要告诉我们是今天连县境内的那座大山啊。可是这位老兄却不说,他玩沉默。只是告诉你在连县境内,就是不告诉你是那座山,你猜去吧!
  那你猜我猜不猜吧?答案是,你不说我不猜。
  所以说,既然说不出来,那这个说法也就不可靠。

  接下来的提出,是整个连县。
  提出这个说法的老兄恐怕也是脑子进水了,我查过,现在已经不称为连县了,1994年4月就撤县设市并改名为连州市。隶属于清远市管辖。总面积2663.33平方千米。这里就有个问题了出现了,难倒当年的招摇山就有这么大的面积吗?你这种想先入为主模棱两可,一次来迷惑我相信的行为,相当鄙视你。
  第二个问题,连州市不是山城。
  如果是它就是招摇山,那么它的城市应该建造在山上,可是为什么连州市不是山城呢?
  所以这个说法也不可靠。

  5·谁是招摇山?(下)
  最后一个说法,说是今天广西境内的苗儿山。
  苗儿山海拔2141米,是全广西境内乃至华南地区的第一高峰。终年云雾缭绕。
  我认为这个说法是相当可信的。
  不是我偏袒哪一方,而是确确实实拥有证据存在的。第一,招摇山,在山海经上记载,长满了桂树。而如今的苗儿山,不但在山中,以至于山的附近一带,都是以产桂而著称的。

  你要说巧合吧?可是世界上怎么可能有这么多巧合呢!
  第二,招摇山是丽【鹿/旨】(ji,上鹿下旨)水的源头,无独有偶,苗儿山也是漓江的发源地之一。
  这下不好说是巧合了吧
  所以,苗儿山是上古时代的招摇山,可信度更大。
  日期:2014-07-10 00:00:50

  6·招摇物产!
  下面,我会带领各位走进招摇山这座土特产的大商店。
  你们先从山脚开始说吧,招摇山是丽【鹿/旨】(ji,上鹿下旨)水的源头,山脚就是这条河水,而河水之中,去能产出极为稀少的育沛的东西。这种东西能解蛊胀病。
  不错吧!它具体功能我们在后面会讲到。
  我们继续走马观花一样,把招摇山的土特产看完。
  山上有桂树,这个我们前面也提到过。还有大量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完全可以用蕴含丰富四个字来形容。上古招摇山下的百姓们,都是世世代代居住于此,并且谁家要点金银铜铁根本不用愁,拿着铁铲上山,挖点矿石下来,弄个小矿炉,就可以打造各种金银铜铁器。
  要玉石也是如此,估计当时他们是背着箩筐上山去捡回来的。
  其次还有一种神草和一种神树,
  祝余和迷榖树。
  7·祝余和迷榖树
  既然是神草和神树,那我们当然花点功夫来讲诉一下。
  我为什么要说是神草和神树,等我具体讲诉之后大家就明白了。

  我们先讲讲神草祝余!按山海经上记载,它是一种形状如同韭菜,却能爱出青色的花的草。大家应该不难想象,这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之物!大家都见过韭菜,也见过韭菜花吧!那你只需要把韭菜花的颜色想象成青色的就行,那个样子的就如同是祝余的样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