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东汉史

作者: 阳光明媚BO

  日期:2014-04-24 21:39:00
  只是把原来的帖子转到这边来,加了一些新内容。
  序 为历史正名
  我在初中的时候,很多同学都说历史很枯燥,很无聊,只是因为中考里有历史科目,全班同学才勉为其难的复习那一本连历史启蒙读物都不算的《中国历史》
  我在高中的时候,文理分科,我被光荣的分到理科,很多人说理科有前途,但是我还是在课余时间看完了被袁腾飞嘲讽为“秽史”的《中国近现代史》。
  我在大学的时候,尽管学的是工科,但抱着对历史的喜爱,我大肆的“收刮”学校的历史书,不管是谁的书,我都看。煮酒上的帖子,我也看了不少。
  但是逐渐的,我看到了一些不好的方面,令人失望。
  比如说刘秀吧,关于刘秀的书确实多得要命,光用u盘下载txt版本,都得要好几个。但实际上能看的实在太少,实际性的东西不多,想象性的东西太多,本来几个字就可以说完的事情,有的人竟然写了几百字,真是令人难以理解。特别是有一位在百家讲坛将刘秀的哥们儿,写的书都快成为演唱会了。很多的读者认为,这书雷得没边了。
  真是可惜那些被砍伐的树啊!
  自《明朝那些事儿》出版以来,很多人都开始戏说历史,但很多人戏说来戏说去,无非就是换了一种方式,把“我是傻逼”变成“傻逼是我”而已。很多人浅尝辄止,既不去深挖,也不去看看别人的分析,搞得读者不知所云,很难学到真东西。
  我写这些东西,一是希望众位读者能够用更少的时间了解到更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二是希望能够挖出那些不为人知的东西让大家了解。尽管一件事情很多人有多种解读,难免会有遗漏,但我希望做的更好。

  历史很无聊,但历史很精彩。
  历史可以戏说,但是绝对不能亵渎。历史是严肃的,也不允许人们编造,那些没边的事情最好别听别说,别让“雷书”祸害人间,还我读者一个朗朗乾坤。
  日期:2014-04-24 21:41:20
  第一章 龙升于野
  【长沙国主】

  当畅饮美酒的汉景帝刘启昏沉沉的起身的时候,旁边的女人仍然衣衫不整的睡着,正当刘启想把她叫醒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这女人他不认识。
  感觉大祸临头的刘启开始回忆昨天的事件。
  昨天刘启说好了要和一名叫程姬的女人那里过夜,用古话叫“幸”,结果在程姬那里吃饱了喝了酒醉了,躺在床上。然后就发生了一些事情,但是如同魔术一般,这女人竟然不是程姬。
  刘启慌忙的跑了出去,与一个不认识的女子上床,这不是他想做的。
  为什么刘启床上的女人不是程姬?
  程姬作为一个姬,地位比夫人还低,并且临幸的机会不多。所以刘启如果要来的话,程姬自然想表现自己,好好招待一番。
  但是程女士总有那么几天不舒服,来大姨妈的女人不能做。古代的中国人民对女人还是很考虑的,皇帝的女人们也“有月事者止不御”,提前往脸上抹一种丹红,表示自己大姨妈来了,这样就不会被皇帝逮着。

  不过当天她比较倒霉,她找不到丹红了,又没有辣椒,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可是汉景帝刘启不知道,他又被选中了。完了!
  程姬决定冒着欺君之罪来一个偷梁换柱,以免自己出问题。
  首先,把刘启灌醉,计划很成功,不多一会刘启就醉了。
  其次,程姬决定让自己的侍女唐姑娘侍寝。估计程姬在唐姑娘面前拍胸脯保证,不会伤害她的性命,唐姑娘才勉强的去了。
  然后,就发生了刘启所遇到的这些事。
  刘启是个好皇帝,他并没有处罚程姬,也没有处罚唐姑娘。
  不过,后来出事了。
  唐姑娘当天没有来大姨妈,运气也不错,于是乎,她怀孕了。
  当然,唐女士生出了刘发后。汉景帝刘启开始打死也不认,但是纸包不住火,后来只好封唐姑娘为唐姬。把他的这个儿子命名为刘发。发者,并不是发财的发,而是打发的发。刘启并不喜欢唐姬,所以他也不喜欢这个儿子。

  公元前155年,刘启把刘发封为长沙王。那时的长沙可不是像现在一样的好地方,相反,那个地方环境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再加上长沙国是典型的贫困欠发达地区,可以说刘启真不是男人。
  13年后,已经经历了吴楚七国之乱的刘启成熟了很多,他不再是那个容易犯错的年轻人,皱纹已经爬上了他的脸颊。刘启感慨道:自己老了。
  同时刘启自己的身体也大不如前,于是他决定召集诸侯王,也就是自己的儿子兄弟什么的来朝为他过寿,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酒会,再来看看他们。
  很快,刘启的14个儿子从四面八方应约而至。包括太子刘彻和长沙王刘发。

  少时的刘发就不太受汉景帝刘启的喜欢,小时候又被打发到长沙国那个又小又穷还环境不好的地方。刘发心里自然并不是很好受。为了自己,刘发决定,一定要表现一下,为自己多争取一些,比如说土地。
  宴会开始,刘启很高兴,酒过三巡,刘启提议,孩子们,表演节目吧。
  儿子们陆陆续续的上去了。单讲刘发,刘发很紧张的走上台去,左右看了一下,做出了一个四肢不协调的人才会做出的动作,他用手举袖口,似抬非抬,缩手缩脚,别别扭扭,畏畏缩缩。
  刘启很不高兴,说道:“你怎么跳的像个女人。”
  刘发从容的回答道:“儿臣也是迫不得已,只是长沙国狭小局促,儿臣不能回旋。”

  刘启此时已经到了生命的晚期,难免有些想儿子,虽然这个儿子的出生是一个意外,但刘发的聪明机智让刘启刮目相看,想到自己给自己的这个儿子就这么点封地,刘启心软了。
  “既然你说你的封地小,就再发你几个郡,零陵、武陵、桂阳三个郡给你吧。”
  这三个地名,想必听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加上这三个郡,刘发就成了真正的长沙国主,称霸一方。刘发这次真发了。
  在长沙终老的刘发,没有父亲关爱,没有皇位争夺的腥风血雨,在汉景帝、汉武帝两个皇帝的时代里,刘发平平淡淡的过了一生。
  刘发的老婆生了个儿子叫刘买被封为节候,刘买家主要的一支在王莽时期就断了香火。刘买的小儿子叫刘外,官最大到郁林太守。刘外的儿子叫刘回,官最高到巨鹿都尉,刘回的儿子叫刘钦,南顿县令。职位一级一级降,刘发家已经没有了以前的荣耀。
  尽管家道中落,刘钦已经只是一位县令,但是再怎么说也是南顿县有名的人物。家里也有一些田产,生活也算比较富裕。
  日期:2014-04-24 21:41:46
  【红光】
  汉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的一天晚上,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声,刘秀来到了这个世上。看着自己的儿子,刘钦若有所思,在思考良久之后,刘钦决定将这个婴儿命名为刘秀,字文叔(因为他是老三,伯仲叔季)。除去帝王神话,可以确定的是,当年的南顿县应该真有是一茎九穗。
  而在当年的朝廷里,待诏夏贺良向皇帝上奏,说汉家历运中衰,应再受天命,要改元易号。皇帝同意了,当年就改元。

  刘秀小的时候很不幸,9岁时,刘秀就没了爹(开国皇帝一般都年少失去自己的亲属),一家七口在乡下的农村开始了普通的农家生活。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经说过,他亲自在南阳种过地,刘秀小的时候也是这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刘秀小的时候已经做遍了农民该做的事,当然当时他不知道,他将来会成为大汉天子,并且成为一代明君。
  刘秀是汉朝皇帝中最会打仗,最有才能,最会治国,最能用人的一代明君。但是当时的刘秀只是一个农夫。
  相比于刘秀的默默无闻,他的大哥刘演可真是名声在外,村里人都知道刘秀的这个大哥。刘演喜好结交狐朋狗友(后来证明真是这样),喊一声朋友,喝一口小酒,这就是酒肉朋友。然而多一个朋友多条路,只不过以后证明是死路而已。
  为了承受招待费用,刘演卖了地。长兄如父,刘秀也不敢说什么,大姐出嫁之后,天下也就改姓了王,王莽夺权,给西汉王朝下了一幅狠药,人们就更不会生活了。
  刘演结交狐朋狗友,搞小动作,正是新王朝和谐社会的一棵毒草。

  而刘秀性格保守,谨慎小心,每天下田耕种,满足在村里的幸福生活。两人性格不同,大哥总是笑话他,把他比作刘邦的老哥刘喜。
  刘演老是把自己比作汉高祖刘邦,甚至自己以后所经历的也和刘邦一样。但其实刘演和刘秀关系市很好的,刘演这么做,只是给小弟提个醒,跟着大哥干,以后一定能够荣华富贵。这一点,刘演看错了,性格谨慎的小弟才是后来的真正的开国之君。
  日期:2014-04-24 21:42:11
  【入学】
  没文化是坏事,刘秀深刻的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尽管耕地放牛用不了这个。
  当时宛城一带又不可能有什么有名的学府, 必须去长安读书,只有在那里才能得到这个帝国最好的知识,而当时西汉政府的“北大”就是太学。
  刘秀再一次看了看身后的家乡,离开了自己生活了20年的故乡,到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长安城,刘秀心里并不是很兴奋。想想也是,谁是笑着背井离乡去大学上课的呢?

  刘秀不远万里,卖了自己的牛,坐着买来的驴,踏上了求学之路。当然,他的大哥并没有赞助他。
  王莽天凤年间,刘秀进入太学。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而且仅此一家,别无分店。
  当初,汉武帝采纳优秀儒生董仲舒的建议,建立太学,博士弟子(大学生)只有50名。后来,太学“扩招”,到刘秀那个时期已经有了一万余人。当时中国有6000万人,也就是说,每6000人中选一位上太学。刘秀属于扩招产物。
  刘秀的这次学习生涯中,它主要学习的是《尚书》,成绩一般,毕竟他小的时候没读过太多书,对《尚书》也只是“略通大义”。

  尽管他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历史告诉我们,往往成功人士考试都是中等,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可能还在火车站买票呢。
  对于刘秀来说,这三年最重要的收获并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开阔了眼界,并且结识了一批对他人生有巨大意义的同学,比如说邓禹和严光同学。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小的时候就很聪明,13岁的时候就能朗诵诗歌,算半个神童。由于他十分聪明,在当地很有名,所以他也很快去长安游学了,和刘秀算同级生。刘秀与相差7岁的邓禹,既是同乡,也没有代沟,两人很快成了朋友。最重要的,邓禹看出来了刘秀不是一个一般人,刘秀也看出邓禹非等闲之辈,两人心心相惜。
  邓禹的事先不说。刘秀还有一个同学叫做严光的也很出名。

  严光在长安同学中很有名气,比邓禹还大,他和刘秀的关系很好,属于典型的老庄风格知识分子,一心想的无为而治。两人在长安的事历史上没有说过。
  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来,刘秀属于传统的儒家知识分子,严光属于老庄风格,这两人成为挚友,倒也是奇异。
  但等刘秀称帝之后,这位老兄却玩起了躲猫猫,改了名到山里钓鱼去了。
  严光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人物,他还是一位优秀的医生,另外他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刘秀几次请他,想让他当官,可是这位老兄不干。又一次,齐国有人向刘秀汇报:“有个男的,披着件羊皮大衣,成天到晚钓鱼,形态可疑。”刘秀想了想:“这要不是危险分子就一定是严光。”立刻命令当地官员把他请来。刘秀的使者去了三次,严光一直推脱,最后没办法了来了。
  刘秀给严光很高的待遇,锦衣玉食,平常住别墅,出门有专车,予以高官厚禄。但是严光还是不干。大臣们向刘秀汇报了严光的情况,刘秀也不生气,笑着骂道:“狂奴固态也。(严光的倔脾气又上来了)。”

  第二天,刘秀亲自坐车严光的住所,严光躺在床上假装睡着了。
  刘秀估计老爱开玩笑,于是他摸着严光的肚皮说:“严光,你不帮我就算了,你还有理了。”
  严光的眼睛稍微张开了一条缝,很快又装睡了。
  刘秀也不着急,就坐在严光的床边。不知过了多久,严光忽然张开眼睛,其实他没睡一直都在想,望着求贤若渴的老同学,深情地说:“以前尧帝请贤德的巢父和许由,两个人都不干。人人都有自己的志向,你何必逼我呢?”
  你建立自己的功业,我回家钓我自己的鱼,你虽然贵为皇帝,但你没有我的随意与逍遥。刘秀,老朋友,隐士的世界你不懂。
  话说到这份上,刘秀也无奈了:“我没想到,就算我亲自来,也没办法请你出山了啊。”叹口气,刘秀就走了。
  既然招不了,那刘秀就不谈公事了。
  几天之后,刘秀又派人把严光请到宫里,这次不让他当什么官了,两个人谈起了过去的岁月,十分高兴。两人聊天聊高兴了,严光就把脚翘起来,搭在刘秀的肚子上。

  这个动作放在今天也是不好的,随随便便把脚放在别人肚子上,别说皇帝了,连一般人也忍不了。所以,太史官不干了:“大胆严光,这是犯御座,不得了。”
  刘秀笑着对太史官说:“这是我老同学,无所谓。”
  严光离开了宫里回到乡间,到富春山务农,直到刘秀的儿子刘庄即位,他才死去,活了80岁,算是安全着陆了。
  日期:2014-04-24 21:42:34
  【乱世前兆】
  太学包教不包分配,刚一毕业,刘秀就只好失业了。一个人在长安城里想了想,刚结束了大学生活的刘秀回到了老家重操旧业,干农活。

  假如不是因为后来的大饥荒,刘秀也有可能象严光那样隐居田园,一生平淡,平淡一生。
  王莽地皇二年(公元22年),中国发生了大饥荒(亡国之兆),二月,“关东人相食之”,本来是播种的时候,人们都忙着吃人。(旧得谷子没打下来,新的谷子还没收)严重的蝗灾让关东的庄稼颗粒无收,饥饿让人回归成了动物,吃人的悲剧每一天都在发生。
  当然,王莽并不是不干事的,中国发生饥荒之后,为了解决灾区群众的吃饭问题,王莽下文,各地地方政府必须努力抗灾,帮助群众解决温饱问题,要将中央发下来的赈灾粮发到人民手中。
  王莽还是一位“科学家”,为了解决灾区群众的吃饭问题,王莽让手下的一些官僚研究出一种新型食品,之后在全国范围推广,这种新型食品叫做“酪”,是用草木煮成的硬块。你只要吃一块,味道坏极了,估计你连胆水都得吐出来。
  好,就算这个东西不好吃,但假如救灾粮发到位,灾民吃到粮食,灾害应该没太大问题吧。当时新朝政府有很多粮食。不过,政府的救济粮根本到不了饥民手里。为什么呢?比如说中央下发10万石粮食,发到南阳郡了,郡里的人可能都是读书人,儒家弟子,有碍与面子,拿走10%。好吧,还有9万石,分到各个郡;县令就不是那么好办的了,一个个县令都像狼一样,什么儒家经典,什么礼义廉耻,什么水深火热,统统抛到脑后,这样几个县令分走30%,好吧,还有6万石;到地方上,各个地方的亭长、里长什么的都要拿一部分,毕竟他们也要活,又拿走30%,所以分到人民手里的只有3万石粮食。(从古到今都是这样,在那个所谓的3年自然灾害里,越到地方,贪污越大,人们没有粮食吃,而那些所谓的队长家什么事都没有,饿死的只有老百姓)

  恶心的是,贪官们贪污粮食,有的还把赈灾粮拿来卖,卖粮食的钱还上交,被王莽“赐爵封城”,无耻之极。
  王莽是个聪明人,他可能知道赈灾的效果不是很好,他不希望自己的手下徇私舞弊,而自己背一个骂名,当冤大头。有次他听说某个城市里到处是饿死的人,就询问该城的负责人:“为什么出现饿死的人?”
  人不要脸,什么话都说得出来:“陛下说的那些饥民,都是从其他地方流传过来的,本地人自力更生能力很强,抗住了饥荒,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光说谁信啊,王莽又微服私访视察了这座城市的大街,看到街上买高粱饭的,卖肉羹的小店都开着张,生意还不错,顾客也秩序井然,脸上的表情也毫不夸张,不像是多少天没吃过饭的饿鬼,王莽这才高兴地走了。
  王莽不知道,他所看到的那些正是那些官员希望他看到的。那座城市负责人精心策划的这个骗局,从店老板到顾客都是官员,整个街道戒严了几天,每一户人家都派去监督,严格规定,皇上视察的路线,除了几个完全布置好的店铺,其余人家连靠路的窗户也不准开。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都有仇官的心态。因为在老百姓没饭吃时,官员不但不帮助他们,反而更加的压榨他们,欺骗他们,最后老百姓造反,一个王朝灭亡的日子也不远了。
  南阳方面的饥荒也很严重,为了吃饭,刘演手下的人大多数干了些偷鸡摸狗的勾当。偷鸡摸狗官府可不是不管的,刘秀为了躲避官吏去了新野二姐家。新野也就是后来刘备投奔刘表之后分配的那个地方。
  刘秀有家回不了,牛也不能放,地也不能耕,有爱人也不能爱。
  刘秀喜欢的女孩是是新野县里的第一大美女阴丽华,据说南阳阴家是管仲的后裔,家中良田700余顷,车马和奴仆可以同分封的诸侯王相比,所以南阳阴家很有威望。刘秀一个小老百姓怎么看到阴丽华的呢?刘秀的姐夫名叫邓晨,家住南阳新野,而邓晨与新野的名门望族阴家有亲缘关系。借助于这层机缘,刘秀有机会接触到了这个名门望族家的小姐阴丽华。作为官方正史的《东观汉记》等史书,不可能记载刘秀和阴丽华到底有多深的接触和情缘,但是有一个事情却交代的很清楚,那就是阴丽华的美貌给刘秀留下了深刻的映像。

  前面我们说到刘秀去长安游学,一次刘秀看到了执金吾率军出行盛大的场面,被震惊了,他感叹道:“做官要做到想执金吾这么大的官,娶妻要娶阴丽华这样的做妻子。(刘秀当时的志向估计就是权和色,跟那些什么官员一样)”这句话很明显,阴丽华已经是刘秀的梦中QingRen,根据以后刘秀的表现,或许刘秀那时就喜欢阴丽华一人。

  于是,有人说,刘秀到新野去姐夫邓晨家的原因一是避祸,二是看看阴丽华,毕竟邓晨与阴家有关系。
  我相信他一定不止一次看过阴丽华,看到阴丽华肤如凝脂,芊芊玉指,刘秀心里定是砰砰直跳,在阴家奴仆的嘲笑声中,刘秀定下决心,一定要娶到她,一定。
  但是他现在只是一个农民而已,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早着呢。
  日期:2014-04-24 21:43:06
  正在这落魄的时候,有人找到了他,对他说:“你就是以后的皇帝。”
  刘秀不是没听过这些话。又一次,他和二姐夫邓晨去拜访一位名气很大的术士蔡少公,蔡少公研究谶语挺有研究,是出色的谶语研究者。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给了这二位:“将来有一个叫刘秀的人当皇帝。”
  蔡少公旁边有一个说道:“是不是国师公刘秀啊?”
  刘秀一向爱开玩笑:“你怎么知道那不是我?”
  所有听到这句话的人全都笑了。
  我想只有蔡少公本人没有笑。
  而这次,一个叫李通的人说道:“你就是以后的皇帝。”

  巧合的是,李通这么说也是因为谶语。
  【谶语的力量】
  谶语,说白了就是一帮吃饱的预言家的预言,古今中外都有,比如说玛雅预言。不过相对于外国的预言家,我国的预言家更加专业,更加准。
  比如说,周厉王时期,出现了一句神秘的谶语,“桑弧箕服,实亡周国”,果然,周朝灭亡在了“桑弧箕服”者,一个抱养的女孩褒姒。

  到了汉代谶语慢慢的成为了一种艺术,到了王莽时代,谶语学成为了一种学问,各种预言家横空出世,比如上文所说的蔡少公,以及国师公刘秀。
  王莽当年要篡汉,也是从谶语这里获得舆论的。
  首先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有人挖井的时候,挖出了一块石头,石头上写了字:“告安汉公莽为皇帝。”
  这块石头好像就像真的知道人民的心声一样出人意料的发现。但实际上这块石头谁埋的,鬼都知道。
  国师公刘秀原名刘歆,是儒学界一位有名的人物。
  如果分析他做了什么,我们会被他的成就惊讶:

  1. 用《左传》解释孔子的《春秋》。你们就不要再侮辱孔子的著作了,我说了算。
  2. 编制《三统历谱》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的雏形。你们那些年历都弱爆了,我的才是你们的老祖先。
  3. 计算圆周率为3.1547,与实际的只差0.0131,世称“刘歆率”。
  4. 修订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

  5. 发现了一批先秦史书。这个比较困难,因为在我们的秦始皇同志无私的毁坏了祖国的文化遗产之后,那些东西就很难保存了。为了补齐先秦的文化遗产,汉朝统治者把许多能背的人召集起来,让他们把自己所背的全写出来。但问题是,好记星不如烂笔头,写下来的东西总比记下来的准。所以很多东西还可能与实际的牛头不对马嘴。所以刘歆发现的这些东西对我们是很有用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