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记-回忆人生一段特殊的经历

作者: 凡人GG

  日期:2014-08-05 09:47:59
  在各大论坛潜水很久,主要是看人家的故事,突然有种冲动,想把自己人生中一段特殊的经历说出来,怕再不写下来自己也会慢慢淡忘了,没什么文笔,只希望能清晰的叙述出来留个纪念,若干年后如果有人看到,至少证明这个世界我来过。
  曾经在97年在四川有过一段出家当道士的经历,就说说那一段的事儿,因为这里都是我自己的真人真事,可能里面会涉及到其他人,有些人依然在那个环境中生活,为了不影响其他人的生活,人名我可能会用假名代替。
  我的故事可能不适合那些虔诚的道教信仰者或者修仙者,因为我会从一个很客观的角度来描述那些生活,我会很客观的思考我看到的一些神秘现象和宗教活动,而不是从一个信仰者的角度来描述和思考,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论,我在这里先说明一下。
  日期:2014-08-05 09:57:00
  最早接触道教是在94年底,大概是11月底了,那时候我在东莞的一家公司干活,做的是数据库程序设计,工作压力很大,搞得最后有点轻微的神经衰弱,只觉得整天人昏沉沉的,睡觉就是做一晚上梦,梦里也在编程,醒了就和没睡过一样累,后来搞得人情绪很低落,看天空都感觉是灰色的那种感觉,有点厌世的心态,就决定离开了,目标是四川的青城山,想去出家,于是就辞了职,带上简单的行李,就背着一个小双肩包坐上了去四川的火车。

  之所以去四川青城山是因为我从小就有浪迹天涯的想法,在旅游地图上看过很多地方决定将来要去,青城山就是其中一个,而且青城山不是有很多道观吗,当时我有点轻度的抑郁,想出家,所以首站直奔青城山,当时身上大概有3000多块钱,是我打工积攒下来的工资,在那个年代也不算太少。
  火车把我送到了成都,我在成都住了一晚小招待所,20块一天的单人间不带卫生间,那个年代这种算是不错的了,后来出去晃荡都是住那种多人间,几块钱一个床位的,这种多人间另有一番趣味,这个回头有机会再说。
  日期:2014-08-05 10:08:00
  第二天我报了一个都江堰-青城山的一日游,跟着旅行团坐车先去了都江堰,之后去了青城山,从大门进山后,我告诉和我同车的旅客,让他们回去的时候跟那个导游说一声,就说我不跟他们车回成都,就在青城山住下了。
  之后就一路爬山,整个人还是浑浑噩噩混混沌沌的,那段时间的心情一直都是很压抑低沉的,山上郁郁葱葱林木茂密,景色实际很漂亮(这是后来才发觉的),但是在当时的我眼中却是整个世界一片灰暗,我的心情就像是现在的雾霾天。

  一路上山经过了很多道观,不愧是道教名山,大概是下午5点多钟的时候,走到了青城山最上面的那个道观(这里说的都是青城前山,后山那个时候还没怎么开发好),是叫上清宫的,我还记得那个上清宫的牌匾好像是蒋中正题的字。
  日期:2014-08-05 10:14:00
  进了上清宫的大殿,那个时候游客还有一些,感觉走的有些累了,就在大殿旁边的长条凳子上坐着休息一下,人依然昏昏沉沉的,过了一会儿,突然一阵悠扬的敲击声传来,当当当一声声慢慢的很有节奏的传进我的耳朵(是有人磕头时道士在敲磬),那一瞬间,我感觉人一下子头脑清晰了许多,就好像一个闷了很久充满霉味的房间突然打开了一扇窗户,一阵清风吹了进来,那种感觉相当的奇妙,人感觉一下就清醒了,心里觉得非常的宁静平和,我一直默默的坐在那里动也不动,心里空空的什么也不想,享受着这一份久违的舒畅感觉,就这么坐了很久,我当时想,这个环境太适合我了,我就要在这个庙里出家……。嘿嘿,好像老天听到了我的这个心思,下面紧接着发生的一件事立马就打消了我的这个念头。

  我正在那儿想着,还真就有人在当时产生了和我一样的想法,然后就看见一个看上去比较落魄的中年人在大殿的天井那里,找到一个中年道士说他想出家,那个道士一口就回绝了,然后那个人就跪在大殿前赖着不走,被那个道士大声的呵斥,骂的话很难听,最后还是把那个人给骂走了,这么凶当时把我吓到了,看样子出家还真不是件容易事,得从长计议。
  日期:2014-08-05 10:24:00
  当时天色渐渐暗下来了,我进门时看到有个房间窗口挂着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住宿,看样子道观里是可以住宿的,所以我就决定当天留宿在上清宫,然后慢慢考虑我下一步怎么办,在窗口办了入住手续,一晚10块钱,单独一个房间,比成都便宜,然后我在道观里的小卖部买了点干粮当晚餐就回到房间了,后来才知道10块钱是包吃包住一天的价格,可以去斋堂吃饭的,可以吃一天三餐,很便宜是吧,后面还有更惊奇的价格。

  日期:2014-08-05 10:27:00
  第一次住在那种木质结构的古老的房子里感觉很新奇,我住的是二楼,推开木格窗子外面是一个安静的小院子,院子里有一口看上去很古老的井,院子的地面上满是青苔,看上去并不常有人进去,看着窗口外的青瓦屋檐,让我有点恍惚,感觉好像是穿越到了另一个朝代。
  日期:2014-08-05 10:29:00
  随便吃了点干粮就下到楼下继续逛,先参观了一下整个上清宫,感觉还挺大,之后天慢慢黑下来,游客都离开了,回房之前顺着大概的方向沿着一条路找到了我先前在窗口看到的那个小院子,地面上青苔很滑,走路不得不小心翼翼,去看了看那口古井,好像已经废了,旁边还有一块碑,上面写着井的来历,具体是什么可惜我已经记不清了,有兴趣者可以自己去考证,一个清静的小院,一口古井,满地青苔,清冷的空气中一个静静站着的人,很奇妙的感觉,记忆犹新。

  日期:2014-08-05 10:51:00
  道观里到了八点之后就再看不到一个人了,灯都关了,只有神像前油灯那摇曳的昏暗灯光,那份静是其他地方没有的,是的,寺庙宫观里的那种静不是普通的静,是一种静到极致的……。应该说是一种静到极致的氛围吧,即便是在繁华都市的中心,你走进一个庙子,那份静你能立马感觉到,就好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区别于门外那个喧闹嘈杂的世界。
  日期:2014-08-05 10:52:00

  晚上还出了点状况,就是我找不到厕所在哪里,又找不到半个人可以问一下,最后不得已只能打开窗户探出身子尿在窗下的青瓦屋檐上,寂静的环境下尿滴嗒的声音特别刺耳,让我很紧张,生怕人听到会猜出是有人在随地小便,哈哈,无量天尊,罪过罪过……。一夜无事,那天晚上睡的很安稳,没做梦!
  日期:2014-08-05 10:54:00
  第二天早上起来,吃了点昨天剩下的干粮,不知道下一步路在何方,和管事的道士退房时,看到大殿旁昨天我坐的那条长凳上坐着一个满面红光,满头白发的老道,不知道怎么形容他的样子,反正看上去很唬人的那种,要不是胖了点我就要用仙风道骨来形容他了。退完房背着自己的包下楼,那个老道笑眯眯的看着我,很自然的我就坐到他身边和他聊起来,他告诉我他是个云游道士,刚在北京参加完一个全国性的气功方面的研讨会回来,家(是的,他说的是家不是道观)在四川崇州市,昨晚在上清宫挂单,今天要去其他道观,让我跟着他一起在山上耍几天,然后去他家里耍耍,正好我不知道下一步该干嘛,就决定暂时跟着老道混了。

  日期:2014-08-05 11:55:00
  出得上清宫我们一路下山,走的却不是昨天上山的那条路,慢慢路上游客减少,似乎是走上了一条不是旅游干线的路。头晚上睡的安稳,我眼中的世界似乎也变了点样子,不再是黑白的而变成了彩色的,青城山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名,原因就是山上气候湿润温暖,树木生长茂盛,冬天也是郁郁葱葱的一片绿色。

  日期:2014-08-05 11:56:00
  顺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路下行,路两边都是笔直高大的杉木,有时会穿过一小片竹林,在没有树遮住的地方,可以看到下方远处的树林中隐隐露出几片青瓦房顶,还有炊烟从房顶上飘出,就这么一路慢悠悠走着,也不知过了多久,拐过一个弯,面前突然豁然开朗,那是一个道观的大门,周围全是有年头的高大的杉木、楠木、银杏树,门口有一大片空地,一个老道姑正拿着一把扫帚在那里扫树叶,恕我语言的苍白无力,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啊,就好像突然走进了一幅中国传统的水墨画。

  日期:2014-08-05 13:22:00
  道观门头上写着圆明宫,应该就是这个道观的名称了,那个门做的很奇怪,本来有两个左右对称,中间是一面墙,结果其中一个被完全封掉,后来知道是修好后风水先生看过,说风水有问题,那边一个不封掉道观里会失火,这个方向实际是圆明宫的侧门,另外一侧还有一个正门,那是顺着三重大殿的方向做的,但是因为这侧门对着我下来的那条路,所以来这里的人基本都是从这个门进来的,那个正门反而几乎没人走。

  日期:2014-08-05 13:24:00
  进得门,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向另一个小门,路的两边种的都是高大的楠木,都是一人都抱不过来的那种,再进一个小门,才真正进了圆明宫的大殿,圆明宫有三重殿,第一重供的是太上老君,第二重供的是斗姥元君,据说是北斗七星的妈妈,最后一重供的是三官大帝。在三重大殿的两旁有几进小院,小院周围又有些房间,圆明宫里的道士一般就住在这些小院里,斋堂厨房什么的也都在周围的这些小院里,我这么详细的介绍圆明宫是因为我后来的出家之路与这里直接相关,这里是我最爱的一个道观,借用一下百度上面的介绍,宫外丛林蓊郁,翠霭掩映,环境清幽,风光迷人。最重要的是这个道观不在主旅游线上,很少有游客走到这边,所以和我一路上山走过的那些道观最大的区别就是,这里很清静。

  日期:2014-08-05 13:35:00
  到了里面,有一个个子小小的,脸蛋红扑扑的年轻女道士来打招呼,女道士在道教里术语叫坤道,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女道士,之后才明白,道教的宫观里是男女道士都有的,不像佛教的庙宇,和尚和尼姑是分开的。
  那个女道士年轻看上去很小,估计也就20左右或者更小,说话笑眯眯的,感觉很和善,她姓周,以后的日子我称她为周师兄,在这里顺便说一下称呼问题,在山上,年纪和自己差不多的道士,我们都称师兄,年纪稍长的我们称师傅,年纪再长的老年道人,我们就尊称一声师爷,以上称呼不分男女,只认年龄。

  日期:2014-08-05 13:44:00
  和我一起的老道和周师兄聊了一会儿,大概的意思就是今晚要在这里挂单,挂单的意思就是今晚要住在这儿。然后周师兄就给我们安排了一个房间,之后就和宫里的其他道人一起出去了,下午的时候我看到他们是在忙着打理茶园,圆明宫里种着一片茶园,那片茶园后来成了我经常坐着发呆的去处。
  回头来说说和我一起的这位老道,老道姓张,我尊称他一声:师傅,他欣然笑纳,他人微胖,杵着一根天然的木质拐杖,拐杖头部弯弯曲曲的像条龙,黄色的木头被手磨的锃亮发光,很是漂亮,拐杖头上还挂着一只不大的酒葫芦,里面装的是他自己用何首乌泡的酒,偶尔会喝一口,我也尝过,不爱喝酒所以只觉得辣和有药的苦味儿。
  日期:2014-08-05 14:20:00
  当时那个年代正是气功风靡全中国的时候,什么严新、张宏宝这些被神化的人物风头正劲,这老道说他刚参加完一个气功研讨会,还拿出一些照片来给我看,全部是他摆出一些打坐一类的POSS和人家合影的,颇有些半仙气派,让人肃然起敬。
  在圆明宫吃过中饭,下午和老道一起去了一个叫玉清宫的道观,这是个比圆明宫更偏僻的道观,占地也比圆明宫要小,环境很清静,景色漂亮。在玉清宫喝了会儿茶,老道和宫里的道士聊天,我自己在道观里前前后后转了几圈,觉得还是圆明宫的环境我更喜欢。
  日期:2014-08-05 14:23:00

  差不多晚饭的时候,我们回到了圆明宫,吃过晚饭就回房了,晚上和老道随意乱侃,他说些气功界的趣事给我听,然后还给我看了看手相,多的不记得了,就记得他说我这辈子是个到处漂泊的命,一生中会有很多女人,这话要是换个时候听到没准挺高兴,但那时我都万念俱灰想出家了,桃花运这些东西并未放在心上。
  睡着前我一直在想下一步怎么办,我非常喜欢圆明宫这个地方,感觉就是我心目中的清静之地,如果能在这里出家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但是昨天在上清宫看到的一幕让我有心理阴影,估计想出家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如果我先住下来和他们慢慢混熟了,然后再要求出家会不会更容易呢?嗯,此计甚妙,山人决定依计行事。
  日期:2014-08-05 18:39:00
  第二天老道要下山,让我跟他一起去他家里耍,我看他那意思是想收我做徒弟了,不过我当时一门心思就是想出家,而且非常喜欢圆明宫这个地方,所以就谢绝了,决定就留在圆明宫,老道给我留了个地址就离开了。
  之后我找到周师兄,问了一下想在这里住宿是怎么收费的,她告诉我包吃包住一个月150,真是难以想象的价格,太便宜了,于是就这样,我在圆明宫住了下来。
  我的房间在第二重大殿旁,第二重大殿前面有一个天井,就像个小院子,里面种着两棵小树,我的房间有两个门,前门就面对这个天井,反面还有一个门是通道后面的一个比较大的院子,后门那个院里有个厕所,房间挺大,木质结构,有些地板踩上去会有点吱呀呀的响声,后门旁边有个大窗户,所以光线不错,而且后院是个晒太阳的好地方。

  日期:2014-08-06 08:52:00
  这里对我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只是那时候精神状态还不是很好,所以并没有特别兴奋的感觉,我对于这里的每个人来说也是一个陌生的加入者,开始时见面大家会对我点头笑笑,或者招呼一声:吃饭了,仅此而已,基本没什么交流。
  用了几天时间我基本搞清了圆明宫里所有的成员,首先说说出家人,道观有一个主持,这里叫当家的,是个姓周的老道姑,我猜年纪大概60多,长的慈眉善目,不过生气的时候也还是有点威严的感觉,大家都喊她周师爷;有一个姓梁的老道姑,大家喊她梁师傅,大概也有60左右,就是我第一天来在门口看到那个在扫树叶的老道姑,据说她是从其他地方云游到此,然后就挂长单,一直留在了圆明宫;一个沈师傅,是个男的,50多岁的样子,脸瘦瘦尖尖的,长着山羊胡子,好像是圆明宫管账的,反正我看到他会经常拿钥匙去开功德箱收钱,然后其他人要用钱也找他拿,然后他也是平常道观里干活的主力;

  日期:2014-08-06 08:53:00
  还有一个很老的老道姑,我不记得姓什么了,应该是中过风行动不便,走路很小步小步的挪动,必须有人扶着,有个姓戴的小道姑专门负责照顾她,那个戴师兄20来岁,可能是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走路一瘸一拐的,但是她总是乐呵呵的,对那个老道姑照顾的很好,是个心肠非常好,特别爱笑的姑娘,那个老道姑心情不好对她发脾气时她依然是笑呵呵的,唉,可惜这么好一个姑娘,命运对她却是非常残忍,后来她的结局很悲惨,老天真是不公。

  和戴师兄关系很要好的有一个小男道士,看上去不到20岁,姓樊,个子小小的,长的很漂亮,一看就是那种很聪明伶俐的样子,事实上他确实也很聪明,在这个道观里他是唯一会做法事的道士,经常会被请到其他道观里帮忙。
  日期:2014-08-06 08:54:00
  接下来说说那个负责接待的周师兄,小小个子,脸圆圆的,因为总在干活,所以脸上经常是热气腾腾红扑扑的像个苹果,脸上表情很丰富,和你说话时经常笑眯眯的,不满意时也会做出很夸张的生气的样子,性格比较活泼,做事时动作很麻利,以后的日子,我和她打交道是最多的。
  和周师兄关系很要好的一个女道士是李师兄,也是20出头的样子,她个子比周师兄高一点,白白净净的,性格很文静,和周师兄是个鲜明的对比,平常话很少,她和周师兄住在一个房间,平时干什么都在一起,亲密的像姐妹一样,听周师兄说她出家是因为小时候得了严重的肾病,家里没钱医治,最后只能送到道观里,时间一长病慢慢的好了,然后她也就一直待了下来,不过后来接触后给我的感觉是她应该是迟早会还俗去过普通人生活的。

  日期:2014-08-06 08:55:00
  接下来的是孙师傅,是个40多岁的女道士,皮肤白白的,不过我猜那是因为长期关在房间里不出门的缘故,嘴有点尖尖的,说实话看上去有点象只狐狸,她是戴师兄、樊师兄、周师兄和李师兄的师傅,不过看起来戴师兄和樊师兄和她关系好点,周师兄和李师兄不知为什么和她关系很僵,周师兄平常提起她都是用“那个人”来代替,从来不称师傅,孙师傅每天只是吃饭时出现在饭堂里,然后也只是打了饭就回到房间,平常基本不出房门,也不参加道观里的劳动,真是很奇怪的一个人。

  最后还有一个男道士,看上去30左右年纪,脸黑黑的,眼睛又大又圆,样子长的就像李逵,除了没有大胡子,个子不高但是膀大腰圆,总之我觉得他的样子贴上大胡子就是一个活脱脱的李逵,忘记了这个师兄姓什么,因为他经常出门,很少在道观里待着,喜欢抽烟,听其他道士说他还喜欢喝酒,曾经有喝醉过回到道观发酒疯的事,再后来过了两年回到山上时,他已经不在了,听说是因为喝酒闹事被逐出山门了。

  日期:2014-08-06 08:56:00
  如果我的记忆没错,当时道观里的道士应该就是这些,除了道士,道观里还有其他人,有一个干农活的老头,一个养猪的老太太,还有一个是沈师傅的妈,看上去很老很老的样子,应该有90岁了吧,她是被沈师傅接到山上养老的,她信的是天主教,我叫她婆婆,她最后很喜欢我,家里其他儿女给她送好吃的来她总留给我吃,还总和我唠叨人类的起源,就是诺亚方舟的故事,挺有意思。
  除了这些,道观里还住着一个湖北黄冈的小伙子,说是有病在山上边练气功边修养的,说起来也算半个老乡,因为我也是湖北人,我的家乡是武汉,据人家说这个小伙子练的功比较特别,练功时要满地打滚,他每次练功都是找没人的地方,不过练功回来时我确实看到他身上到处是还没拍净的泥土,看来传言不虚,想想一个人在地下到处乱滚的情景就觉得挺搞笑。
  以上这些人再加上我就是圆明宫当时所有的成员。
  日期:2014-08-07 11:36:00
  道观的生活简单。平淡而有规律,这个道观和上清宫不太一样的地方是没有固定的早晚课,每天早上5点半开始会有人挨个去给每个神像上香、点油灯,然后会有敲磬的声音,这时候基本我就会醒来,简单洗漱之后就要去饭堂吃早餐,时间很早,差不多就是7点以前,去晚了很可能就没吃的了,早餐基本都是前一天晚上的剩饭煮的粥,然后配上一些道观里自己做的咸菜,中午大约12点会听到当当当的敲击声,那是通知中饭时间到了,晚上同样如此,晚饭时间大概是5点半左右。

  道观的斋堂或者饭堂肯定是吃素的,从不会做荤菜,但是,现在一般宫观对于道士个人是否一定要吃素并没有强行的规定,你如果想吃荤可以去外面吃或者在自己房间弄了吃,并不会有人干涉,我之后跑过N多宫观寺庙,基本都是这个情况。

  日期:2014-08-07 11:38:00
  其实对于出家这件事,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因为信仰,每个人出家都因为各自不同的原因,有的人是因为厌世,有的人是因为得病,有的人是因为想找个稳定的饭碗,有的人为了自己有个养老的地方,有的孩子出家只是因为不想读书,有的人是为了修行,有的人是为了练气功,有的人甚至把这个当成一种有前途的职业,总之原因林林种种,反而是纯粹因为信仰而出家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很多人会吃荤不是一件稀奇的事。

  日期:2014-08-09 01:15:00
  圆明宫的菜一般很简单,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吃自己菜地种植出来的蔬菜(现在回想,那真是纯天然无污染的蔬菜呀,因为都是用大粪浇出来的),最常吃的有莲花白、土豆、菜薹,加点辣椒花椒随便炒炒,如果碰巧这天有人下山办事,回来的时候可能会带点其他山上没有的菜,比如茄子豆腐什么的,有时候会有魔芋豆腐吃,然后就是道观里自己做的一种咸菜,好像是用莲花白的叶子包着黄豆发酵裹上辣椒花椒那些调料之后腌制的,这个基本是每餐都有。

  菜虽然简单,但是吃饭的碗却是很惊人,记得第一次进饭堂吃饭(那还是和老道在一起的时候)去的稍晚了一点,其他人都已经开吃了,我看见每个人手里捧着一个类似小脸盆似的玩意儿埋头苦干,包括那些60多岁的老道姑也是用这么大的碗,当时就惊了,看看橱柜里一共有三种型号的碗,最小的那种和我们过去家里用的蓝边子碗是一样大的,这个有些人可能知道,这种蓝边子碗如果在我们家,那就是大号的饭碗了,在这儿就是最小的,然后一种比兰边子碗大一圈的中号碗,最后就是那个小脸盆似的大号碗,大号碗能把我的脸都装进去没问题。

  日期:2014-08-09 01:16:00
  特别考虑到我刚从广东过来,那对比就更是强烈了,广东吃饭那玩意儿能叫碗吗?充其量就是一大号茶杯,我得吃好多杯才够。
  一开始我只能用最小号的那个碗吃一碗,已经感觉很饱,需要在大门外或者大殿上来回走动消食,但是不知道是因为吃素肚子没油水还是人家传说的圆明宫的风水就是被吃光的命这个原因,感觉特别容易饿,经常是一餐等不得一餐,过不了几天就觉得小号碗不顶事儿了,换了中号碗,差不多在圆明宫待了半个月之后,我也开始捧着那个小号的脸盆吃饭了,再到后来,大号碗满满一碗吃完后有时还得加点,那个大号碗听人家说装满能有一斤多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