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五代十国那些牛人牛事
作者:
大志夜郎
日期:2014-08-11 17:03:00
闲话先说(最好略去不读)
朱温真是淫贼吗?官场不倒翁冯道是忠还是奸?千古词帝李煜和乐不思蜀的刘禅谁更有人生智慧?一大群“官二代”为什么纷纷丢了江山身死族灭?……
风云突变的五代,留下了多少历史悬案?
其实,很早以前就想写写五代十国的那些人,以及他们做的事。因为这个特殊的时代,那些人特别牛,做的事也特别牛。这个时代的故事,比三国时候更精彩;这个时代的人,也比三国时代更特别;这个时代政权之间的关系,比三国时代更复杂。但是,夜郎历来胆小,生怕被砖头拍死,故迟迟不敢动笔。
先是关于本书的体裁。说是历史吧,历史学家及其粉丝们会鼓足干劲以书为证找出无数漏洞拍来砖头;说是小说吧,文学家及其粉丝们会嗤之以鼻自然也不会手下留情;说是故事吧,爱读故事的青少年朋友也不会袖手旁观放过这么个狂拍机会。哎,弄了半天,夜郎都迷糊了,倒觉得本书确乎像传说中的“四不像”了。
不过,这是历史。
真正的历史。
我们读历史,最想知道的是真相。但是,时光已经湮没了历史事实,让后人永远蒙在鼓里。虽有史书记载,真相却永远距离我们那么遥远,留下很多永远无法真正破解的历史悬案。野史自然是难以相信的;有正史可读,信度也高一些,然而夜郎读正史,仍然想当然地“发现”诸多疑点,觉得正史让人怀疑的太多太多。
历史学家们的板砖来了!
“你陷入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不是夜郎怀疑一切,打倒一切,而是正史确实漏洞百出。夜郎不怀疑一切,不打倒一切,却尊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包括史书,提倡用心读史、用脑读史。用自己的头脑分析史书中的记载,用客观规律去再现历史的真实,尽量更接近事实地了解历史。
板砖又来了!“唯心主义史学观”!唯心也罢,唯物也罢,此书不是教科书,仅是一家之言,纵有万般不是,危害也微乎其微。
再者,五代十国这一特殊时期,那些英雄们(其实更多人认为是奸雄或是枭雄)的所作所为,实在跟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正统思想相差太远,跟传统道德要求格格不入,跟我们赖以自豪的文化史大相径庭。如果“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是我们赖以装点门面的遮羞布,那么五代十国历史就是这块布上让人难以启齿的破洞。如果展示这段时期的史实,实在有诲淫诲盗之嫌,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父子相残,君臣相欺,兄弟相害。仁义尽失,纲常不存,道德沦丧,实实在在一本厚黑学教材。
不过,这是历史。
已经过去的历史。
历史,我们不能否认,更不能篡改。这面镜子,能让我们看到人性多样化的那一面,人生复杂化的那一面。历史人物,不是高大全,也不是千人一面,他们是活生生的人。而好奇心驱使着我们,想要真正地了解历史。
究竟什么才是真实?读过之后,想想。也许永远都不知道,这也很正常。
本书先写五代十国时期奉为正统的五个政权,次写周边的十国政权及少数民族政权。历史本身很精彩,希望能写得真实、生动、有趣。同一重大历史事实涉及多位人物,可能出现重复的内容,或者缠杂不清,还请谅解。
日期:2014-08-11 17:30:13
梁太祖朱温篇
第一章 童年幸或不幸?
[出生1]
朱温同志上场了,诸位还不大了解,我们先像派出所的民警一样,看下他的身份证。
姓名 朱温
性别 男
民族 汉
出生 852年12月9日
住址 河南道宋州砀山县午沟里
公民身份证号 341321085212095479
友情提示,这张身份证是假证哦,不是公『安』局做出来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问题。史书上称,朱温出生于唐宣宗李忱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十月二十一日,有人研究结果是公历12月9日,有人研究结果是12月5日,夜郎不知道谁对,随便弄了个在身份证上,反正早迟几天也对历史影响不大。再有就是朱温还有“朱全忠”、“朱晃”等曾用名,身份证上也没有显示出来。此外,朱温建立后梁,907年至912年在位,历史上又称梁太祖,身份证上也没有做出来。
唐宣宗大中六年十月二十一日(公元852年12月9日),在河南道宋州砀山县(今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午沟里的一间小茅屋里,出生了一个很平凡的男婴。
这个男婴的出生,让两个人很不爽。
一个是男婴的父亲、穷教书先生朱诚。本来馆舍荒疏,没几个穷孩子来读书,微薄的束脩一家四口糊口也捉襟见肘,现在又增加了一张嘴,每个人又要少喝几口粥了。
日期:2014-08-11 17:54:31
[出生2]
另一个是当今皇帝唐宣宗李忱,因为这个孩子长大了要夺走李家天下,斩杀李家子孙,唐室300年国祚就要毁在他的手里。不过,现在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事,只有当时的李忱蒙在鼓里。不然,李忱只需要派个小兵,就可以把他扼杀在摇篮里。
大凡像朱温同志这样的大人物出场,后代的史学家们都会查查他的祖宗八代或者八十代,直到跟某个历史上的大人物扯上关系为止,以证明该同志有纯正的高贵的帝王血统,是真龙天子,理应做皇帝。朱温同志也不例外,史学家们查出他的先祖是舜的司徒朱虎的后代,高祖叫朱黯,曾祖叫朱茂琳,祖父叫朱信,父亲叫朱诚。
不过,据夜郎看来,他祖宗几代的名字还可以相信,因为这个可以代代上传,朱温应该记得。至于他的先祖是舜的司徒朱虎的后代,大约是不可相信的。因为这没有文字记载,也无史实可考。穷得糊口都难的教书先生,大约也不至于有记载几千年的家谱。
板砖又来了!
唯心主义史学观!你认为不可相信,就不可相信吗?
大家别急,我们来做一道数学题。
日期:2014-08-11 18:02:12
[出生3]
《五代会要》上说:“梁肃祖宣元皇帝讳黯,舜司徒虎四十二代孙”,那么,朱温是朱虎的四十六代孙。
舜(公元前2037年去世)的下属官员,也许比他小几十岁,不可能小一百岁吧。所以,朱虎出生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2050年(可能有几十年的误差)。与朱温出生的时间大约相距3000年。
好了,结果出来了,从朱虎到朱温,平均每代人相差65岁。
于是,我们可以想象,从朱虎到朱温的父亲朱诚这一支,四十五代人都响应党的计划生育政府,实行晚婚晚育,到65岁才生育孩子。当然,也有另一可能,朱温这一支,从朱虎开始,一直是小儿子的小儿子的小儿子……不过,至少应该具备两个条件:其一,从朱虎到朱诚,平均寿命要大于65岁;其二,平均65岁后还能生育。
这个数字远远大于正常水平。
因此,我们感觉这不是在读历史,感觉是在读神话。
那么,夜郎认为的正常水平是多大呢?
比如刘邦(公元前256年)跟刘秀(公元前6年),9代人平均每代相差31岁,这个数字就比较合情合理。
再如孔子(公元前551年)跟孔仁玉(912年),43代人平均每代相差35岁,这个数字也比较合情合理。
日期:2014-08-11 18:51:35
[出生4]
再有,朱温同志出生的那一夜,《旧五代史》载,“是夕,所居庐舍之上有赤气上腾”,以至村里的人们都以为朱家失火了,跑到跟前看时,却见到房屋完整,并得到朱家生了儿子的消息。
这样的谎言,我们听得耳朵长老茧了。
紫气、白气、赤气、异香之类的谎言,稍微动点脑子、稍微有点自然科学知识的人,就能识别。可是,史书中多着呢。“紫气出于窗户”(李存勖),“时有白气充庭”(石敬瑭),“载诞之夕,赤光照室”(郭威),“紫气充庭”(杨坚),“红光满室”(朱元璋)……
不说了,太多。
意思是告诉我们,这些人是跟常人不一样的。他们是圣人,是天子,天生的皇帝命。如果你出生的时候没有这些东西,你就老老实实地当老百姓吧,你没有当皇帝的命。
这样的谎言,皇帝们爱听,写进史书里,皇帝审查的时候就能通过。
于是得出的结论是,朱温同志一出生,史学家们就用谎言包裹着他,让我们去读。
其实,事实应该是这样的。教书先生朱诚的老婆王氏,腆着肚子在家门口搓洗破衣服已经几个月了,十月二十一日这天,邻居们听到朱家传出一阵阵婴儿的啼哭声。
“朱家添新崽子了,快去看看,是儿子还是姑娘哦。”
“是个胖小子!朱家有三个儿子了,好福气,好福气!”
夜郎的意思是,历史人物,即使是皇帝、是英雄,他们其实也是普通人,请用普通人的眼光来看待他们。
日期:2014-08-12 08:24:08
[出生5]
然后,日子像昨天一样继续过下去。
遗憾的是,老天爷不喜欢雪中送炭,倒爱好雪上加霜。没几年,朱家五口的“幸福生活”走到了尽头,家庭经济基础倒塌——朱先生贫病交加,一命呜呼了。
草草埋葬了朱先生之后,朱妈妈王氏带着三只小朱发了愁。朱诚先生的遗产清单如下:一个孤孀,两间破屋,三只幼崽,四邻债务。
可日子还得过下去。
每天三顿可不能断炊,即使迟一点、稀一点,也不能改成两顿。
吃尽当光的王氏,估计尝试过带着三只幼崽跑到山坡的迎风面喝西北风。可是,喝西北风不大中用,饱得很快,饿得也很快。还没跨进家门,母子四人已经饿得头晕眼花。
可日子还得过下去。
王氏带着三个儿子投奔到了萧县人刘崇的家里。其实,应该是逃荒、讨饭到了萧县,被刘崇收留。不然,怎么会走州跨县的投奔一个陌生人?
每次读到这里,夜郎常常纳闷。刘崇能够一下子收留寡妇孤儿四口,家庭经济条件应该不差,家庭出身成分应该是地主阶级。而在很幼小的时候,老师就告诉过我们,在万恶的旧社会,地主阶级是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的。地主刘崇为什么会收留非亲非故的王氏母子呢?难道万恶的地主,也有一点点儿善心或良心?也许,地主阶级里面也有善人?
日期:2014-08-12 10:24:01
[出生6]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刘地主收留了贫雇农王氏,以及后面拖成一串的三只“油瓶”。
真是有话便长,无话便短。寄人篱下的母子四人,其实就是刘地主家的便宜长工。看来,刘地主做善人也不是无条件的。王氏呢,一个妇道人家,大多也就是缝缝补补洗洗做做家务,当然也到刘地主家的地里做些粗活;三个小子呢,虽是童工身份,但年龄太小,也不过放放牛,砍砍柴,喂喂马什么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朱温跟两个哥哥一起渐渐长大了。可他眼睛看到的是人世间的不平,心里产生的是强烈的愤慨和不满。
他思考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他们有的,我为什么不能有?
不知道是哪一天,他突然就发现了自己和刘地主家的小子不公平。
几个小子在田野里疯玩了半天。
“开饭了!开饭了!”一声声呼唤让朱温发现自己早已饥肠辘辘,便同大家一起向家里飞奔而去。
强悍的朱温跑在队伍的最前面。刚跨进大门,厢房里传出的阵阵香味让他情不自禁地跑了过去。
刚到厢房门口,一条胖乎乎的腿伸了过来,险些绊了他一跤。朱温抬头一望,望到了厨房赵姨怒气冲冲又鄙夷不屑的目光。
朱温当年读不懂这种目光,只觉得她的样子好吓人。后来见识多了,才知道这种目光的含义。
正在这时,厨房的王姨端着一盘清蒸全鸡过来了。朱温甚至看到了那鸡头晃悠晃悠地直向他点头。
他正陶醉在自己汹涌而出的唾液里,胳膊上传来了钻心的疼痛,赵姨拧着他的胳膊,把他扔在一边,骂道:“好狗不挡道!”
直到这时,小刘地主才腆着一个肥肚子“吭哧吭哧”地跑了过来,被赵姨抱上了桌前的椅子。
朱温还陶醉在满桌大鱼大肉散发的香味里,耳朵又传来了一阵疼痛。他被拧着耳朵拖到了柴房里,这才看清,拧自己耳朵的是铁青着脸的母亲。
日期:2014-08-12 12:48:08
[出生]
母亲虎着脸,给了他一碗可以做镜子的稀粥和几片有点咸味的青菜叶。
肚子咕咕叫的朱温狼吞虎咽地喝下了稀粥,可他的脑子里一直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念头纠缠着他:玩的时候可以一起玩,为什么我就不能到厢房里去吃鸡肉?
这个念头一钻进他的大脑,从此就生了根,发了芽,开了花,还结了种子。
从此,他就不停地观察,不停地思考。
冬天,小地主穿着棉衣锦袍,漫天风雪里疯玩,他却只能躲在草垛里瑟瑟发抖。
我为什么没有棉衣穿?
想多了,朱温又在想下一个问题:他有的,我怎么才可以有?
朱温有他的办法了。
刘地主地里有一大片梨树林,树上挂满了又香又大又脆的梨儿,当然,也有被虫子蛀过的,也有歪瓜劣枣又小又丑的。
虽然给梨树松土、浇水、施肥、捉虫的是朱温母子,甚至爬上树摘梨的也是朱温母子。可是,吃梨的时候,刘地主一家吃又香又大又甜又脆的,而朱温母子却吃又小又丑又涩又酸的,或者是被虫子蛀过的。
朱温想,他们能吃的,我为什么不能吃?朱温又想,他能吃,我怎么才可以吃到?
朱温虽然没有听过“大闹天宫”的故事——因为当时还没有——但他却象齐天大圣那样做。他偷偷地爬到梨树上,拣最好的梨吃了个饱。
当然,后果也跟齐天大圣一样,被刘地主发现,一顿棍棒饱打,打得朱温终生不想吃梨子。
可他控制不住自己的念头,常常会犯相同的错误。
当然,有时也不一定偷,也可以骗。比如可以把小地主手里吃的糖果、玩的小玩意儿骗过手吃了,或者玩了。
因为其实这件事很容易,那个小地主太愚蠢了。
朱温因此尝够了刘地主的棍棒的滋味。
日期:2014-08-12 15:25:44
[出生8]
刘地主的老母亲,一个吃斋念佛的老妇人实在看不下去了,这场面太血腥,于是常常出来护着他,救下棍棒中的朱温。
刘地主对母亲的这种行为不理解,常常抱怨。
刘老太太于是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朱三这人不简单,长大后大富大贵,你们要好好待他。
为什么呢?众人很不以为然。因为穷朱三连个算命钱都没有,老太太怎么知道。
老太太又只好用另一个谎言来圆谎:我曾看见过他熟睡的时候,变成了一条红蛇,一条金灿灿的红蛇。
老太太不敢说他是龙,只敢说他是红蛇。
众人不大信这句话,但对朱三的态度有了点变化。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嘛。
朱温也感觉到了一些变化,刘地主的棍棒,似乎下得轻了些。
兄弟三人,个性差异大。老大朱全昱温顺、老实、厚道,有点教书先生朱诚的气质,只是没有文化做不成教书先生,因此只能做老实本分的农民。他对地主家安排的工作,老老实实地完成,甚至提前完成、超额完成,以博地主一奖赏。朱温干坏事的时候,叫他一起去,他不仅不去,还训斥他,甚至告发他。所以,后来朱温要干坏事的时候,就只能躲着他了。
老二朱存呢,不主动干坏事,只是朱温需要帮手,叫他一起做事的时候,常常乐于参与,与朱温活脱脱一对难兄难弟。兄弟俩懒惰、说谎、偷盗、坑蒙拐骗、不务正业,凭借一身蛮力,蛮横不讲理,自以为是,横行乡里,在乡里可谓是“千夫所指”。活脱脱一对小流氓。贫雇农家庭出身的朱温先生不能说是好人,由此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英雄莫问出处”,小人也应该“莫问出处”。
日期:2014-08-12 18:01:33
[出生9]
这对兄弟,不是偷了张家的鸡,就是摸了李家的狗,不是打伤了东家的小孩子,就是捅破了西家的窗户纸,一对活宝的“罪行”真是罄竹难书。为此,刘地主没少斥骂和鞭打。这倒不是因为孩子不是刘地主所生,不疼爱。说实在的,就算他们的亲爹朱诚先生在世,也会如此。可是,心理承受力强,面皮够厚的哥俩抗打击能力强,全没当回事。
兄弟俩对刘地主安排的农活偷工减料、耍奸使滑,从未认真干过。但为了打架的时候占点便宜,倒喜欢舞枪弄棒,习了点拳脚工夫。对农活不爱,弯弓射箭逐兽打猎的事,却特别喜欢。
“流氓无产阶级是旧社会最下层中消极的腐化的部分,他们在一些地方也被无产阶级革命卷到运动里来,但是,由于他们的整个生活状况,他们更甘心于被人收买,去干反动的勾当。”
——马克思 恩格斯《***宣言》
以前读马克思的书,对流氓无产阶级是怎么回事不了解,也读不懂这句话。后来,读了朱温的历史,觉得朱温同志一生的行为,完全可以给这句话作注释。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他们成年。
成年以后的朱温,看到更多的人世间不平事。
为什么,那些腐朽而又愚蠢的人,身居高位,执掌大权,为所欲为?
为什么,那些聪明智慧而又辛勤劳作的人,历尽苦难,忍气吞声?
在他的心中,有一颗不羁的灵魂,想要爆发,像火山一样爆发!
他用自己荒诞的行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来向这个黑暗的世界,吐出心中的怨气。
如果他生在太平盛世,顶多就是一个横行乡里的“小霸王”。
“乱世出英雄”,幸运的是,他生逢其时,生在唐末这一乱世,这个乱世使他成了“英雄”。
由此,你说,朱温的身世,是幸,还是不幸?
日期:2014-08-12 21:32:07
第二章 投身革命或投机革命?
唐僖宗乾符年间,关东地区爆发了让唐朝统治者心惊胆寒的王仙芝、黄巢起义。
其实,任何时代农民起义的原因都是一样的:农民兄弟活不下去了。
谁不想太太平平地过日子?谁想冒着杀头的危险起来造反?平平安安做个农民,干嘛要每天与刀剑为伍,生活在枪林弹雨中,过这种刀头舐血的日子?
这次起义没有任何新意,跟历史上的任何一次起义都一样:天灾人祸断了农民的生路。皇帝昏庸、腐败无能,官僚集团争权夺利、互相倾扎,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统治阶级像一群蚂蝗,吸干了农民的血汗,还要吞噬他们的骨肉,这是人祸。关于这些,夜郎今后会用很多史实来介绍,现在,我们还来不及去了解这些蠢货的奇葩表现。
如果再来个水旱灾害,田里庄稼歉收,甚至颗粒无收,农民就真活不下去了。
这几年,关东地区连年干旱,爆发了严重饥荒,可腐朽的唐朝统治者仍然横征暴敛。农民们实在是活不下去了,于是爆发了很多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后来,私盐贩子王仙芝领导的起义(875年初)规模最大,已经攻占了曹州(今山东曹县)、濮州(今山东鄄城县)等地区。同为私盐贩子的黄巢也趁机(公元875年六月)在曹州、濮州地区响应王仙芝,队伍迅速发展到几万人。
为什么造反的头目老是私盐贩子?
日期:2014-08-12 22:44:35
[为什么造反的头目老是私盐贩子?]
这个问题,如果让历史学家写一篇论文,相信大家都不喜欢读。
夜郎在此简单说一下。
先说农民为什么会造反。
其实,在万恶的封建社会,农民对生活的期望值并不高。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点都不偷懒,甚至晚上还熬夜做活。“你耕田我织布,你挑水我浇园”式的男耕女织,辛勤工作无非是期望吃得饱、穿得暖。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他们期待的最幸福的生活。生个儿子娶个媳妇,再生个儿子,再娶个媳妇,周而复始。他们希望老天爷对他们好一点,能风调雨顺,多收个三五斗,能吃得饱一点,穿得暖一点。
至于向地主交地租,他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不知道那是剥削;向国家交纳赋税服徭役兵役,他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不知道那是压迫。如果有个好心的地主地租少收点,如果有个好心的皇帝赋税徭役轻一点,他们就谢天谢地了。
其实,他们只是想活下去。
因此,稍微明智一点的封建统治者,都注意“休养生息”。至少,要让农民活下去。
这就像牧民养羊。他们喝羊奶、吃羊肉、穿羊皮、用羊毛做衣服,离开了羊他们就活不了。所以他们不能把羊杀完,必须要保证羊群的数量,不然,羊被杀光了,他们也会饿死的。
统治者要让农民活下去,农民也只是想活下去。
当然,万恶的封建统治者,有时不能满足他们这个微薄的欲望。
日期:2014-08-13 07:46:24
[为什么造反的头目老是私盐贩子?2]
这时,不同性格的农民会有不同的表现。
逆来顺受型。盼啊盼,盼个好年头,盼个好皇帝,盼个好地主,继续过日子。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