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我在天桥摆摊算命时遇见的奇人奇事

作者: 乾震子

  日期:2014-09-24 16:25:50
  在我们圈子里,批字、算命又被称作“练摊”。
  主顾心情好时,叫我们先生。
  主顾心情不好,或是卦象不满意,不称心,也有个把些人,当场龇牙怒目,掀桌翻椅,指着我们鼻子骂“神棍”的。前几天,我旁边摊位上的大爷,因为一句话,便和几个年轻人干的热火朝天。
  没办法,我们也是人。修养良好,素质俱佳,张嘴闭嘴不管说什么先来一句“贫道有礼”了,那是道士和尚们的事
  我们也是吃饭的,也有个喜怒哀乐,阴晴不缺,不高兴了也会来一句:“你丫爱看不看。”
  当然,在我们这行里,也有几个臭流氓,坏事干绝,不学无术,专靠坑蒙拐骗为生,专搞封建迷信那一套!
  举个例子吧。

  一日,某大娘前来问儿子何时结婚?
  臭流氓一般不会马上给出答案,而是装模作样在纸上画几个卦符,念一段“假尔泰筮有常”之类的噱语,跟着拍案而起:“你儿子以前不好找对象吧!”
  某大娘点点头:“对啊!对啊!”(好找对象的话,谁会来问卦!)
  臭流氓接着道:“你家境一般吧!”

  某大娘点点头:“对啊!对啊!”(高富帅谁来问结婚!就是问结婚,也是找天一大师,谁会来地摊!)
  臭流氓这时一般会拿起一把扇子,或者佯装喝茶,故作高深道:“大娘,你家境一般吧!”(同上)
  大娘:“是啊,是啊。”
  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招来了。
  日期:2014-09-24 17:09:00
  “大娘,把您儿子的生辰写下来吧。”
  大娘已经被刚才几个问题问蒙了,当下心悦诚服地写完。大娘的儿子假设1980年出生。

  臭流氓又会摇头晃脑的掐决算一阵,接着第二次拍案而起:“大娘,我看你儿子眼下还不能结婚,问题多半出现在你儿子身上!”(眼下要是能结婚还来问你?1980到现在30多岁了,家境又一般,肯定是大娘儿子有问题啊
  日期:2014-09-24 17:40:00
  基本上有了这段对话,骗子已经取得了大娘信任。等时机成熟后,他那时无论说出一个什么日子,这大娘都会口服心服。
  总结一下,这类流氓惯用的伎俩是,一般不会直接回答你的问题。二是先观察来者的外貌、体态,然后抓住一切可利用的信息进行推理,再用推理出来的结果,彰显自己的水平,蒙骗群众,骗取信任,最后才会随口说一个答案给你。但那时,你早已被套进去了。
  日期:2014-09-24 20:42:00
  在讲我的经历之前,还是先普及一下占卜这门知识吧。鬼话里有很多高人,上来就是铁口直断,而且卦象、卦理说的非常透,我恨佩服。
  当然,也有那么些高高在上的人,位列我刚才描述的臭流氓行列,所言所说根本一窍不通,更不会普及一下占卜的知识。
  日期:2014-09-24 20:51:00
  先说一下什么是占卜吧。
  小时候,我家在东北,我师爷是从河南那边迁过来,在我家打长工。后来,农闲的时候给人看手,测字,兴致高一点,还偶尔来个射覆。
  射覆呢,就是把一个东西藏在容器里面,然后通过起卦,算出里面是什西来。这种游戏,汉代的汉武帝最喜欢玩。武帝名下的一代玄士东方朔最精通。
  我记得,有一此,我跟在他后面,看他给人算了一卦。
  便问他,占卜倒地有啥科学道理?
  这老头嘿嘿一笑,他说,嫩娃子,这占卜一学就会。你学学就知道
  日期:2014-09-25 14:13:00

  我那时候闲的没吊事,便让他教了我几手。
  说实话,我以前也觉得占卜什么的都是迷信。不过,听这老头说完,倒也觉得有些诧异。
  比如,看见天上布满乌云,很多人会说明天要下雨喽。老一辈的人,看见乌云又厚又黑,又会说,这雨下的还不小。
  其实,这就是预测,这就是占卜!
  不光是这样简单的预测,再复杂一点的预测,我们每个普通人也都会。
  那老头说完嘿嘿笑了一声。他说,比如男人出去偷腥。回了家,灵光点的女人便能根据男人的表情、口气、身上的气味、行房的时间,甚至喷出来子孙多少等等,预测出男人那二两肉又在外面添了猫腻。

  日期:2014-09-25 14:19:00
  但是在现实中,有些原因离我们太远,我们看不到。有些原因太小,我们看不清,所以便无从预测结果。占卜呢,简而言之,就是通过特定的卦象,特定的规则,把事情发生的原因拉近放大,从而推测出结果来。
  日期:2014-09-25 15:09:00
  刚才有人发私信说我也是臭流氓行列。
  向毛主席保证,本人品质良好,童叟无欺,在业界口碑俱佳。

  为了避免误伤,还是普及一下如何分辨这一行骗子和臭流氓。
  1、像我们这样的业界良心,从来不会主动把你叫过去。请您记住,我们是坐街的,不是“站街”的。每次下班换完衣服,走到别的天桥,听那些臭流氓一口一个“老师,你流年不利啊!”我就置身于三里屯的感觉。
  至少我入行前,师傅是这么教我的,不诚不占,不问不占。意思是,要给人算卦,第一必须是人家主动来找我,来问我。第二来找我的人必须具有诚意,(心诚啊!别误会!),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算出的卦才会相对准确。
  日期:2014-09-25 15:11:00
  2、像我们这样的业界良心,从来不会开口“不要钱,不要钱,看爷们有眼缘,聊聊”,一等主顾坐下,巴拉巴拉一顿,然后伸出爪“给多少您随意。”你这给少了,他还不放你走。我们不同,事占50,命理100,高级命理200到1000。嫌贵,“您那边瞧瞧。”要遇到阔气的主顾,多给两个呢,我们也捎带着说上两句俏皮话“您猜怎么着,我刚又一瞧您,嘿,两年之内,必有喜事临门。”我们当笑话说,人家当笑话听,如此而已。

  日期:2014-09-25 15:17:00

  3、像我们这样的业界良心,从来不会卖什么“开光符”,什么“药师水”。我们只是占卜,最多看看风水,多余的什么驱鬼,什么避凶,什么改运,这些让我们自己都觉得扯淡的东西,统统没有。想要,找道士和尚去。
  4、像我们这样的业界良心,从来不会用什么“欲知后事如何,先付二百大洋”的手法骗钱。有什么,说什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像臭流氓,用话糙人,先把人吓个半死,心惊胆颤,然后来一句“办法也不是没有”,擎等着你掏钱。
  我很明确的告诉大家,凡是我们这样的业界良心,真把易经读懂了,吃透了,便很注重自己的卦德。人品差,卦德就差,卦德一差,天都要来损你。
  日期:2014-09-25 22:36:00
  晚了,讲个应景的故事,吓唬吓唬人吧。那是我哥们在天桥摆摊时,遇见的。
  以前民国的时候,老百姓讲究的是“过午不食”,我们这一行呢,老祖宗传下来,讲究的是“过子不占”。这里的子,指的是子时,对应的是现在的11点和12点。我师父说,到了子时,阴阳颠倒,信息混乱,即便按照常理占出来的卦,也是错的。《卜筮正宗》和《易林》里还有一说,说是晚上不能看易经,更不能算卦,因为会招引鬼神出现。我胆小,从来没试过。
  我每次给那个兄弟说这些,他总是一边恭恭敬敬排盘,一边嗤鼻一哼,不屑地说,你看你,这么年轻一主,咋这迷信!
  日期:2014-09-25 22:47:00
  我每次给那个兄弟说这些,他总是一边恭恭敬敬排盘,一边嗤鼻一哼,不屑地说,你看你,这么年轻一主,咋这迷信!
  这兄弟家里养着两个崽子,老婆在饭店洗碗。所以每次收工都差不多熬到晚上10点左右。当然,也不是在那傻熬,他还进了一些玩具火机之类的东西卖。
  大概是清明节前后吧,这日子应该不会记错,那时我刚从老家上坟回来。第二天下午,我们收工时,这伙计铁青着脸,竟然跟着我们一起收拾起桌子,准备回家。
  后来哥几个很好奇,便上去和他开玩笑。谁知道那家伙讲了一个事,把我们也是吓个不轻快。
  日期:2014-09-25 22:47:00
  他说,清明节前一天晚上,他那天特地进了不少鞭炮和纸钱。卖的人还挺多,一家伙忙到晚上10点多。等人差不多走干净了,他便背过身,收拾起算命那摊子东西。什么笔墨纸啊,罗盘啊之类的。正收拾着吧,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很轻,很急,像是赶着什么事似的。这哥们一回头,就看见一个六七岁左右的大爷,山羊胡,穿了一件黑色漆亮的中山装,老头走起来神采奕奕,看着挺结实。

  那老头走到那哥们跟前,蹲下身子看了看他身旁的纸人纸钱。那哥们起初没当回事,继续收拾摊子,后来再一斜眼,浑身就有些抖了。
  日期:2014-09-25 22:58:00
  那老头伸出一个指头,在指尖唾了一口,然后像模像样的点起那搭纸钱。不是翻,是一张一张的点,就好像别人找了一搭子人民币,他生怕少数一样,认认真真的在那点。
  我朋友当时就愣在那不动了。话也说不出来。正常人第一反应,就是跑。可那伙计穷逼出身,宁为财死,绝不死财的主。愣在那,守着摊子,既不走,也不上前说话。
  那老头差不多数了两搭钱,后来把自己数乐了。抬起头冲哥们笑了笑。
  我哥们也没说话。只是背着手在后面找罗盘。罗盘上有先天八卦图,传说能制住那些不干净的东西。也是太紧张,那罗盘啪地一声掉在地上了。
  那老头一看更乐了.
  日期:2014-09-25 23:05:00
  那老头一看更乐了,非要我兄弟给他排个盘。
  他就差把胆吐出来了,一听这话,颤颤抖抖地拿出纸和笔来,一把塞给那老头,让他写下自己的生辰八字。那老头乐呵呵的接过来,蹲在地上,写了几个方方正正的大字。我哥们不懂什么书法,但是他看见那老头推笔走墨,就像行云流水,写出的字撇捺顿挫,还真是好看。写完了,那老头把笔和纸给他递过去,他借着灯光看了一眼,差点没背过去。
  纸上写的是“万历十八年甲子秋”
  万历是清朝一个皇帝的年号。
  日期:2014-09-25 23:12:00

  后来,我哥们当时就傻在那了。俗话叫脑袋木了。浑身上下除了心跳,哪里都不动。他现在回忆,甚至都不记得那老头是怎么走的。反正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就记得当时好像旁边有一个路灯,刚通了电流兹兹作响。
  他讲完这个故事时,当时恰巧有一个新闻,说北京城某医院跑了几个精神病人。我们一直觉得,不是那老头跑出来了,就是我那哥们跑出来了,哄笑一阵也就去了。
  谁知道清明节一过完,晚上那哥们突然给我电话,刚一接起来这哥们就用那种半哭半怨地口气嚷:“草,老子说是真的,你们都不信。刚才清货,少了一大包纸钱。这几天没来几个人,你说咋丢的”
  日期:2014-09-26 07:19:00
  再讲讲,我遇见的一个奇人。准确的说,应该是高人。
  拿四九城来说吧。看着挺大一地,可实际上真正练摊的主也就那么几个。谁在哪一片,早就分了个明明白白。正所谓行有行规,家有家法。我们这一行,和鼓手响匠差不多,也是个手艺活,也讲究个先来后到,里亲外疏。那些外来的先生到了我们这里,想要讨口野饭,必须知会一声。
  当时我们那片天桥在三环以内,安外大街那片,往前过一站就到地坛。当时呢,这桥上也就三个主,我,前面喜欢夜战那哥们,还有一个深圳来的老家伙。
  日期:2014-09-26 07:34:00
  当初我和那哥们从外地来到这桥上时,都是提了孝敬专门去看那老家伙的。后来,在桥上安定后,我们还给那老头交了一个月的“成子”。(当天营业额的十分一),这才安定下来。
  大概是奥运会那年吧,四九城的人比往常多出几倍,桥上客流量也翻了好几番。我们几个人数钱数到做梦也会笑时,有一天早上再去,就看见桥上坐着一个中年男人,浑身裹着一件破棉袄,面目乌青,一看就是饿出来的。练摊的位置,正好是那老头平时的位置。
  干我们这一行的,除了上面说的那几个臭流氓,基本上都是文化人,天塌下来,也不能脏了衣服,有辱斯文。解决问题的方式呢,格外简单,格外和谐,那就是亮货。
  日期:2014-09-26 07:42:00
  所谓亮货:你想在这里呆,就亮亮你的本事,哥几个要是都服了,你就可以在这呆。要是哥几个不服,对不起,哪来的哪去。不走,几个本地人合起伙来,到外地人那找几个乐子,还是蛮简单的。
  基本上亮货的,十有八九都不会成功。一半原因是来的人,根本没啥真本事,不过会背几个口诀。当然,很大的原因是,要是亮货这条道能走,谁还会给我们这些老人孝敬!
  中间发生了什么没听清,只是看见那老头走到那中年男人面前,紧着脸说了几句话。那男人面色憨厚的摆了摆手,像是推辞什么。最后,那老头拿出一个竹筒,摆在他面前。
  这就很明白了,射覆嘛!
  日期:2014-09-26 07:53:00
  射覆刚才简单讲了,就是拿一个容器盖住一个东西,你只要猜中了里面的东西,就算你赢。

  我起初也不是很相信这类“天眼通”的玩意,后来看了《汉书》、《三国志》这些史志后,发现在不同时代里,总有几个精通射覆的人。要知道,史志可不是《烧饼歌》这类东西可能比的,它门记载的东西具有很高的客观性。
  日期:2014-09-26 07:58:00
  这射覆在古时候是一种游戏。到了今天,这几乎是所有卜技里面最难学、最不容易猜的技法了。
  我学了梅易之后,十猜五不中。我师傅是十猜三不中。我师父的师傅,民国时的人了,十猜二不中。今天,在我们圈子里,估计也没人能打破这个记录。很多学梅易的同行,射覆时,喜欢用时辰起卦,实际上这类东西用端物法起卦,再粗粗一读卦象,准确性倒是很高。
  日期:2014-09-26 08:04:00
  那中年男人盯着竹筒发起了呆,两只眼睛直冒傻气。这当功夫,我用端物法加上外应取卦,得出“巽”卦,巽卦代表木头,代表线,代表白的,我估计,八九不离十是一张方纸。过了一会,我一旁那哥们也算的是一张纸。只是那男人还在顶着竹筒发呆。
  看了一会,这男人吸溜了一下鼻子,嘿嘿冲着老头笑了一声,拿起铺盖便下了桥往东去了。
  日期:2014-09-26 08:10:00
  我们乐不可支,只当是这小子技艺不缜,认了怂,脸上又挂不住,卷铺盖走人了。这样的人,我们也见多了。

  那男人一走,我和那哥们顺便扑上去,掀开那个竹筒,里面真的是一张!方方正正,是那老头平时给人测字用的方纸。
  猜中一次射覆,对于我们这些毛头小子,心里那个美啊,就像中了一次大奖。两个人欢天喜地的冲老头喊:“老祖,老祖,我们猜中了。”
  日期:2014-09-26 08:10:00
  谁知那老头摇摇头,叹了一口气:“你们啊,比起人家,差远了。”
  说了,翻开那张纸,只见页脚东边上,用铅笔轻轻写着一个字:“茶”。
  翻译一下,字写在东边的页脚,就是拔开脚往东边去。至于这茶字嘛,我们两个人丢了纸,扒着栏杆,往东一看,那是一个茶摊,放着几张四脚短桌。那中年男人正坐在那悠然的喝茶,身边还放着三个冒着热气的茶碗。
  “走吧,喝茶去。”那老头拍拍我们。
  喝茶,就代表着那中年男人已经被老头肯定了。

  日期:2014-09-26 11:12:00
  我们几个人到了那茶摊,和那男人聊起来。那男人一口地道的陕西人。
  单是一听这个,我们几个便再不敢小觑对方。
  易经文化,起源河南,后来历经文化那啥后,大陆的易经高手几乎全部消声,倒是台湾、香港等地掀起一阵易经热。近年来,陕西一带又陆续出现了一批高人,在这个圈子里声名鹊起。据说,只是据说,那里盗墓严重,很多盗墓者盗出了一批古籍,其中有一些就是不传的占卜之术。或者独本的卜道秘籍。这些书几经流转,所以滋养出了一批易经高手。
  日期:2014-09-27 22:25:00
  我老家在东北,后来中学没上完,就跟着我二叔到河南做木材生意。那时候木材指标还好批的很,过了几年,政府开始加大林木保护力度,生意也就蒸蒸日下了。
  我叔这人比较迷信,忘记了是哪一天,请来一个师傅。中年人,面相冷酷,左脸颊上带着一个黑痣,鼻上架着两个黑洞洞的铜钱镜。右手指甲留的很长。说起话来,那叫一个惜字如金。就是这个样子。
  当时,我也就是20出头的样子。不懂事,他们在这谈话,我就在旁边放录音带,听《忘情水》。
  日期:2014-09-27 22:25:00
  我记得他两说了一会,我叔就很烦的站起来,冲我嚷嚷:“去去去,边呆着去,没看上师在这里。”
  我哦了一声刚站起来,那师傅就摆摆手:“不打紧,不打紧。”那意思好像是,我不在这里,他还算不得了。
  端茶倒水,寒暄过后。我叔还没说话,那师傅倒先开口了:“老板,我看你身上木气很旺。想必是做木材生意的吧。”
  我叔叔点点头,嘴张了一半。
  日期:2014-09-27 22:31:00
  我站在旁边不以为然。我叔叔院子里堆的都是木头,鬼都能看见,这算不得什么。

  “老板,我看你生意八成是出了问题吧。”
  我叔叔点点头,嘴张了一大半。
  这倒是真有点神。但仔细纠察起来,我叔叔院子里堆了很多木头,因为卖不出去,长了很多苔。常人就是看到这,也能推测出来。
  日期:2014-09-27 22:31:00

  “老板,你拿张纸来吧。”那师傅一吩咐,我叔叔便飞快的窜到屋子,取出笔墨。
  等递到老板手里时,纸上白纸黑字,已经写了叔叔的生辰八字。
  那师傅接过来,冷笑一声道:“不需这些个东西,虚张声势。”
  说了,翻过纸在背面,让我叔叔随便写一个字。
  我叔叔想了想,攥起笔,在纸上抖抖索索地写了一个:“冷”。
  那师傅接过来看了看,弹了弹右边指甲乐道:““两水从中浇,令字少一点。”说完,啪地站起身,脸色瞬间一紧道:““老板,你这单,吃的是政策饭,就差一点,就差一点啊!”
  日期:2014-09-27 22:38:00
  那师傅一说这话,我叔叔脸色那个兴奋啊。
  说实话,我虽然心里也觉得邪。可我还是抱着一丝侥幸,毕竟木材行业吃政策饭,也不是秘密。
  “这个点,在下面,见不得光。所以,你要加上这个点,得暗暗的加。明的来不得。”
  “是是是。不瞒您说,去了两趟了。人家就是”不松口。“我叔叔接茬道。
  那师傅听了乐了:“这冷字旁边是两点水。水代表财。老板,至少要2个数,才能添上这一点,变成个令字。“
  我叔叔听完差点就跳起来了:“”明白了。明白了。我说回回摆上一扎,人家看都不看。”
  日期:2014-09-27 22:43:00
  我坐在一旁听的也是惊心动魄。这几天我叔叔一直在暗地里走动,据说拉了好多关系,接触到县政府计划科的一个科长。咬着牙根,满怀信心的包了1万元,去了两回。回回都是无功而返。
  听这老头一说,原来根在这里。
  奇怪的是,这老头既没有要我叔的八字,也没有画什么八卦符号,只不过随便看了看字,便把事情说的这么透。
  我虽然中学没有念完,但对于迷信这套东西还是很抵制的。
  我嘿嘿笑了一声,当下站出来说:“师傅,您能算算我吗?”
  我叔叔还听得还不过瘾: “去去去。你以为古师傅是随便算的吗?”

  说了背过身,冲我挤眉弄眼,伸出五个指头。
  这老头算一卦要五百?要知道在90年代,这500元能顶的上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啊!
  这钱挣得也太容易了!
  日期:2014-09-27 23:07:00
  我叔这么一说完,那老头倒呵呵笑了,走上来打量我一下,接着道:“小兄弟,你想算什么?”
  我当时目的很简单,就是想看看这老头到底是不是虚张声势,在一个,老大不小了,老跟着我叔叔晃荡不是事,当时也确实急着找工作。所以随口说道:“你算算我今后能干什么吧。”

  话刚一说完,这老头就乐得不行了:“你将来吃的是百家饭,坐的是石墩桥。看的是蝌蝌文,摸得是王八壳。”
  我当时不明白。现在想想,老头这四句话再简单不过了。
  吃百家饭,坐石墩桥,一般人觉得是乞丐。其实这话也可以说我们这行。后来,还别说,我们摆摊占卜时,旁边总会有几个乞丐。看的蝌蚪文,摸得王八壳。前者值得是八卦,后者呢指的是占卜。(最早的占卜,都是把王八壳丢到火力,然后看烧出的裂纹是什么样子。)
  日期:2014-09-30 09:05:00

  那天,那师傅前脚刚走,我叔叔后脚便提着两万元,到了那位科长家。事情果然办的异常顺利,不仅拿到指标,那科长一高兴,又介绍了一笔生意给我叔。
  我叔回家时,扔下一个大大的荷包,肉香四起。我和几个弟弟迅速围上,毕竟几个月没开荤了。我叔见了我,晃晃手上的计购书:“服了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