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有“道”,记一个职场普通“蚂蚁”的觅食之路:路记

作者: 小土墩上的小蚂蚁

  日期:2014-07-14 16:55:00
  以此向尊敬的父母致敬!
  前言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蒙田说过:“倘若我的思想能稳定下来,我就不探索自己,而是总结自己了。但我的思想始终处于学习和试验的阶段。因此我绝不教导人,我只是讲述。”
  他不是大人物,但是你怎么会知道那些大人物的智力和德行就比他高呢?
  有句名人的话用在这里不知道合适不合适:“统治别人的人并不比被统治的人更明理、更幸福,从而大大的削弱了我对大人物的仰慕。”
  看过了卢梭的书以后,他相信他自己也可以写出一些东西来,让看到的人共鸣。
  关于文体,他非常推崇凯撒那种“简洁、明晰、洗练”的优雅,他希望能够学习那种文风,也用那种文风写出他自己所想所思的东西。
  人们在挑选水果时,认为真的、天然的、未经加工的,不是做出来的最好,那么在选择自己的生活行为时,为什么不也选真的、自然的呢?
  同样,他认为,朴实无华的认字能发出光彩,使任何华丽的辞藻相比之下都黯淡无光。
  凯撒的《高卢战记》,不考虑读者的喜好,只是自我满足式地呈现力与美,这种现象在文学里愈来愈少见了。

  西塞罗称——因为凯撒喜好“纯粹以裸体示人的文体”。他在以下的文字中,就是采取纯粹的展示。
  在此,他感谢在他人生路上遇见的每一位朋友!
  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只留下一串路记。
  当我们犹豫的时候,这个世界就很大;当我们勇敢迈出第一步的时候,这个世界就很小。
  下面,开始出发——
  日期:2014-07-14 16:55:16
  第一章 参加公选——考了第一名

  “从何处开始呢?”,在决定讲述他的故事前,他在想。是从懵懂少年到青涩青年到成熟中年的顺序讲下去,还是从每次回想起来都心跳加剧唏嘘不已的初恋开始,还是从他第一次参加工作,由一个刚出校门毛毛躁躁的小伙子在社会上的拼打摔磨开始,还是……
  在考虑了N种方案之后,他对他走过的路进行回望,突然觉得,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呢,按照顺序走过人生,不妨按照倒序回望来路!决定了,就从现在开始:
  在很长时间里,他供职于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之一V公司,那年,他被派往一个海滨小城拓展业务,离开了他生活二十几年的城市——天卫。
  在那座海滨城市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他老婆一人和儿子在家,感到很不方便。同时,他老婆也担心他一个人在外会不会使婚姻发生变故,就特别希望他能回到天卫来,即使职位和工资低一点也可以。

  他属于外派人员,短时间是不可能再回到天卫公司的。为此,他跟京都区域领导商量,区域领导为了照顾他,如果他执意要离开那里的话,最多只能安排到京都区域做做务虚的事情。
  他觉得这条路不是很好。正在这时,他得知了一条消息:天卫市政府准备举办一次天卫史上最大规模的公选。
  公选,即公开选拔,全称是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分为发布公告、网上报名、资格初审、综合测试、经历业绩评价、能力测试、面试、体检与确定考察对象、组织考察、酝酿协商与决定任用、任前公示11个实施步骤。
  天卫这次公选,要选拔30余名副局级领导干部,300多名副处级领导干部,是很大的一次公选。
  为了能回天卫,他觉得既然有这个机会,上帝给的机会,应该试一试。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如果能够成功,岂不是职业转变的最好机会。再有通过社会职位的提升来展示自己的才能,获取提升社会生活的资本和条件,毕竟也是可以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他开始查阅一些关于公选方面的资料,感觉到虽然自己没有参加公选考试的经验,但他觉得任何一次考试,对他来讲都是一次机会,他喜欢考试。
  公选,他觉得相对来讲还是有公平的存在,可以通过这个舞台展示自己。随着社会发展,公平公正选拔越来越重要。
  报名时,他碰到了点儿难题。公选办开始认为他是报名参加副处级的,而且觉得由于他所在企业的性质问题,不知道给他目前的职位如何定级,也就是套上政府的那一级,所以,觉得他连报副处级的资格都成问题。
  但他要报的是副局级!通过初步资格审查,考虑到他的学位、民主党派以及企业性质,最终公选办通知他,可以报名副局级的选拔。

  然后开始从网上报名、买资料、复习。副局级的笔试包括公共科目、专业科目考试和人机对话测评,面试半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资历评价等方式。出题范围很广,涵盖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史、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贸易学、管理学、法律(宪法和部门法)、行政管理以及当前主要时事热点问题。范围非常的广,只能记得大概就是上述这些。
  日期:2014-07-14 16:56:59
  他当时在海滨小城工作,从书店买回了大量的复习书籍,估计有半米高啊!报名后离笔试考试还有两个星期,他准备发挥他以往“作战”的经验,这两个星期,就不准备上床了。还是那句话,他不会辜负每一次考试,因为通过考试可以让他实现他的一点愿望,毕竟对他来讲,他只能通过考试这一条路去实现他的想法。
  一天半的笔试结束了,他又返回那座小城等消息。他的成绩必须要达到在他所报考的职位参考者的前五名,才有资格进入面试。
  一天中午(到今天他仍然记忆犹新),他接到一个电话,“这是天卫公选办,恭喜你此次副局级公选笔试进入前五名,特别恭喜你的成绩是应考本职位的第一名!”。他有些发蒙,可能有点像《儒林外史》“范进中举”里写的当时范进的状态吧。

  虽然,这个笔试并不能定下什么,但对他来说,足以增加他的信心!
  当时,他报考的职位有32名参考者,基本都是政府里正处级三年以上,副处级6年以上的领导参考,那些人对政府的事物非常的熟悉,也基本都是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的。他笔试考了第一,足以表明他没有愧对上帝的安排。
  接下来几天就比较热闹了,领导给他打电话表示恭喜,他报考的机关办公室主任来电要给他做好服务,他的师弟来电话问他什么原因,等等吧。
  接下来,要准备面试。
  面试包括半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资历评价等,接受市领导、相关委办局领导、人大代表、媒体代表、群众代表等的面试。一个人将面对20多人的面试。
  他从没有在政府或类似组织呆过,对政府内部的套路一点也不熟。毛毛愣愣的就带着这个职位的笔试前五名(其他四人都是各政府部门的领导)开始了面试的经历。
  面试第一关,半结构化面试,他表现的不是很好,对面试官提出的关于天卫的一些政治、社会、经济热点问题的理解不是很深,只是皮毛。当进入无领导小组讨论时,据事后面试官讲,他表现很棒。最后的资历评价,又是他的弱项了,因为他一直是在一个股份制企业里工作,没有政府相关资历。最后结果,他排到了第四名。
  笔试、面试到考察,他经历了整个过程,虽然名落孙山,但是“人生能有几回博”!此次参加公选,他觉得是他人生的难得经历,宝贵经验。
  也因为这次机会,虽然,他没有进政府,但终于回到天卫了,实现了当初报考的初衷,也算一个良好的结果,他感谢上帝。

  冥冥之中也是命运的安排。有一句古话“谋事在人,成败由天”,一切都是命运安排。
  日期:2014-07-15 11:24:06
  第二章 重回起点——甘于平淡
  ——人喜欢逞强,不喜欢示弱,实际上,逞强容易,示弱难。示弱的后面是勇气和力量!逞强的后面是恐惧和虚掩。
  他参加公选之后,由于有了那个成绩基础,通过好友的介绍,使他有机会进入了天卫的一家大型国企的下属房地产公司。
  离开了工作十几年的V公司,在他已过了不惑之年的时候,他又重新回到了起点!只不过,这个起点的他,已经不是刚出校门的愣头青年,面对着新的环境茫然无从。他的经历,他的心境,都使他很快适应了这个转变。
  刚到这家公司时,公司还没成立,只是集团组织了一批人,先以筹备组的方式运作。
  他进入筹备组,立即开始进行对企业了解,熟悉企业规则、业务。不久就进入了实质性的工作。开始进行公司成立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作为一个外来人,他小心谨慎,尽最大努力去完成好交办的事情。那时他没有帮手,一切事情都要自己去完成。好在他有良好的管理和实际工作基础,他不怕。
  由于整个筹备组,只有他一个人是从房地产公司来的,具备房地产公司的管理经验,熟悉房地产公司业务。他带着自己的电脑,每天在电脑上工作,自行起草公司成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公司管理架构、薪酬体系、成本管理体系、公司业务发展模式等等,为公司今后的运作打一个基础。
  一段时间过去,大家渐渐对他的能力有了了解,他也融入了这个新的大家庭。
  他过去的主要精力是与各种人打交道,主要是政府部门的人员以及相关的人员,与此类人打交道的时间久了,他感到心很累,渐渐的就烦了。过去跟他们打交道,大多数时间都是硬着头皮去做,在他们面前,他感觉他就是“孙子”,只有以这种心态,才能应付好一切。慢慢的,他的一举一动,由于受心态的影响,真有些卑躬屈膝的“奴才”相了。
  到了国企后,由于工作性质发生了变化,他不需要硬着头皮跟那些人打交道了,自己也觉得不需要太“奴才”样了。
  这个时期,他感到了心灵的自由。当然,这种“自由”也不是绝对的。
  “我刚才挣断了锁链,你对我说。
  是的,如同狗,终于把链条拉断,
  逃跑中颈上还拖了一大段”。
  我们到哪里,都会有锁链,不会是完全自由。他最希望能做到闭门谢客,深居简出,一切喜怒哀乐都取决于自己,摆脱与他人的一切联系,自愿自觉自由的生活。但,生存在现实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两种生活:一种是私人生活,这种生活的意义越无所追求,它就越自由;另一种生活是天然的群体生活,在这里每个人必然遵守给他规定的各种法则。
  《公务员》这部小说,深刻揭露出一个庞大臃肿、“为庸人所创造,取悦于庸人”的官僚体制。这种体制“像一块沉重的幕布横在要做的事和能够下令去做的人中间”,摧残着人们的抱负和创见、意志和热情,最终“逼得聪明人玩世不恭,天才走向绝望,勇敢的人心灰意懒”。
  所以,他从这时给自己的定的准则特别明确,就是:保持分寸,遵守界限,顺应自然。
  这个时期,他坚守的原则就是:甘于平淡,不再言说!
  这个原则也将作为他今后的职场的人生准则。
  在国企里浸淫时久,他也慢慢的体会出了国企里的一些文化。
  国企和政府有相似之处,有许多人是在演戏,当然了“人间就是一出戏”(佩特罗尼多斯),就看每个人怎么去演了。
  既然是戏,你就要主动配合好,你必须借助这种真真假假的场面,造成一种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气氛。你如果犯傻气,今天批评这个人阳奉阴违,明天批评那个人不听招呼,到头来只会让人觉得你不懂事,缺乏领导才能。在国企和在政府机关里一样,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就是真理。
  看看奥塞斯库倒台前几日,在一个高级别会议上做了个把小时重要讲话,竟然被热烈的掌声打断几十次。可事隔几天,就是这些鼓掌的人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到了国企,他就开始了这样一种历程:上班,做事,不多事,不推诿,不言人长短,不求上进,也不求落后。
  他也看到,有的人一生在蝇营狗苟为当一个处级局级奔忙,用几十年去验证自己能还是不能当上,然后,或者当上了,带着满意的笑容度过濒临衰老的几年,随后退休,并感慨人走茶凉;或者一直没当上,带着遗憾离开人世。这就是多数政府和国企人的人生。
  “荣誉与名望用甜蜜的声音迷倒了多少英雄好汉,其实只是一个回声,一个影子,一场梦,风一吹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成熟的重要标志,不是学会了“表达”,而是学会了“咽下”。明明很多时候委屈得想要爆发,火到嘴边,却无奈的笑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已经磨平了自己的棱角。不再为一点小事伤心动怒,也不再为一些小人愤愤不平。以一种中庸的心态面对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或许这样很没志气,但是,只是想过一种平淡的生活,安安心心,简简单单,可以做一些能让自己开心的事。如此一个凡人:只希望此生淡然。
  他的心态是小富即安,很简单,活在当下,看淡无谓的世俗虚名。
  生活归于平淡,简单而宁静。
  日期:2014-07-15 16:15:57
  第三章 山区童年
  拜耳——少年,好似一位快乐的君主,不问天有多高,也不知人间尚有烦忧,只想摘下天上的星月,铺一条光明的道路。
  年届不惑之后,他越来越喜欢回忆。年轻时候的他总是向前看,总是盯着未知的远方,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回顾以往。四十以后,他对生活有了更多的认识和领悟,也渐渐的体会出了“天凉好个秋”的人生滋味。这时的他,常常的,沏上一杯热茶,站在窗前,面对着窗外的花开花落,感叹着曾经的云卷云舒。
  进了国有企业之后,也有了更多的时间给他细细咂摸岁月酿成的那杯酒,还是从童年开始品尝吧。
  从他记事开始,就记住了连绵不绝的大山。
  记不得五六岁之前的事情了,有记忆的事情是从一辆马车上开始。

  1970年冬季,他的记忆中有了影像,他坐在一辆搬家的马车上,随着父母下放——响应毛主席号召,走“五七”道路,搬到了一个山区里。远远地他看到一个小屋子,比他印象中给人住的房子要小,他问:那是什么房子?母亲回答:那是个厕所。
  他的父母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到了县城上班。父亲是个小学教师,母亲是一个种子公司的会计。
  由于父亲的出身是“地主”,在那个年代,自然被归于低一级的人群,抬不起头来。时机到了,他们一家只能是“下放”,接受教育。
  好像开始去的地方叫“杨村”(是大连市新金县的一个小村子),在那个地方呆了不久,就换了现在要去的“南天门村”了。由于这个地方有一个生产『炸』药的工厂,目前可以在这个工厂接受教育。

  他们来到这个小村子,住进了一处低矮的三间瓦房。这三间房子是村里得知他们要来,紧急搭建的。
  当时在他眼里是好大的房子,多年之后,在他带着妻儿再来看时,那三间房子显得那么的低矮和窄小。
  在这个地方,他将度过他的小学时段。
  这个小村子处在连绵蜿蜒的大山中的一个山沟里,山沟的两侧还有很多小山沟。他们住的房子就是在这些山沟中间。山沟中有一条小河常年流着水,他们有的时候口渴了,就喝这个小河的水。赶上下大雨的时候,小河的水就胀满了,过河回家是个很艰难的事情。
  他就读于这个山沟出口处的一间小学,老师是一个20多岁的男青年。在这里他学会了拼音、加减乘除等基本的东西。
  在四五年级的时候,他隐隐的对女同学有了朦胧的感觉。那个年代的小学生们放学后,往各自村子去的小学生们就要排好队,由一个小队长负责带领他们往回走。他当时就很荣幸的当上了这个小队长。在往家走的路上,这些活泼的小孩子们可以唱歌、可以做做游戏。所谓游戏就是跑啊、藏啊、捉啊。队伍里有个挺漂亮的女孩子,她很活泼。每当她藏起来的时候,他就拼命的找。有的时候在树丛中被他捉住,他当时心里那个乐啊,趁机他就拍打她,当然是很轻的,他心里实际上是想抱她。

  小学的生活还是很惬意的,他的学习成绩很好,自然他就成为同学们的榜样。每逢放假的时候,他要负责到各个村子去检查同学们的作业。在他去各个同学家检查作业的时候,赶上中午的时候,同学家就留他吃午饭,他也就正好改善一下。
  暑假的时候,他的班级还承包了一个小的试验田,他也要负责去看看。这块小田在另外一个村子的深沟里边。这个村里的一个女同学是班里的干部,因此,每逢他去检查田地里的玉米时,这位女同学就跟他一起去。当他们把一些杂草拔掉,那位女同学就到小河里去洗洗手、擦擦脸。这个女同学发育较好,当她用水洗了脸、脖颈后,她胸前鼓鼓的东西总是在吸引着他的眼睛,他偷偷的瞄着,又怕被女同学发现,哎。

  在这个小村子里,他有时看着周围的大山,总是觉得很闷,总是觉得很压抑,他一有机会就爬到那些山的顶上,感觉呼吸畅快了。
  村里的深处,有两个连队的驻军,他们是通讯连。部队除了平时训练外,自己养猪、种菜。他没事的时候总喜欢往部队的驻地跑。可以偷偷的去玩篮球、到部队的废品堆里捡废铜丝、到部队的菜地里去偷黄瓜和茄子吃。
  有一次他犯了一个大错。
  村里的一个大的男孩有一个自制的火柴枪,就是用自行车的链条、皮筋等组装起来的可以用火柴打响的手枪。他很羡慕,很希望能够拥有。就问那个男孩,那个男孩子想了几天,告诉他,可以用部队士兵的布鞋换。这样,他就利用中午部队午休的时候去偷了一双布鞋,把手枪换到手了。后来这个事情被发现,他被父亲狠狠的揍了一顿。
  有了这把“手枪”,他自己上山的时候,就很有胆子了。每当他走进一个山沟沟时,他就在山沟的入口处,大喊几声之后,高高地举起这只手枪,朝天上开火。那个枪响很刺激,声音在长长的孤寂的沟膛中回响,他的胆子就大了。
  在这个山村里,他吃过各种野果,打死过大蛇。
  在那个时期,虽然他才7、8岁,但是也要负责捡柴火、拾猪菜、照顾比他小三岁的弟弟、做饭,反正每天他忙乎的很。
  一只大猫一直陪着他。那只猫是他收留的。
  有段时间,他发现总有一只小猫到他家门口,他就给它吃点东西,时间久了,猫猫就留了下来,成了他那段时间形影不离的朋友。他上山,猫也上山,他睡觉猫就进他被窝。最过火的是,有一次早上起床,他父亲在他的被窝里发现了被猫吃剩下的蛇头和蛇尾!
  那个时代,由于他的出身(当年叫成分)不好,所以,一般学校组织的所谓好的活动(看电影),他是不被允许参加的。那个时候由于年纪小,他根本也没当回事。母亲为这种事情,还专门找到学校理论。
  他表演过节目,表演的节目总是“三句半”。也被老师惩罚过。那一天,他口渴,就把头伸进学校的水缸里喝水,被老师逮住,戴着牌子站立惩罚。
  还有一次,期末复习时,他利用中午大家午睡时,在黑板上写上了“我爱总复习”,但是顺序是自右向左写,念起来就成了“媳妇总爱我”,被老师揪住带着牌子挨个班级游行。
  他最高兴的事就是能够看电影。他的母亲所在的工厂,偶尔会放映电影,一旦放映电影,围绕着工厂的五个村子的百姓都会去看。每当母亲下班回来告诉他晚上有电影,他就开始兴奋起来。看场电影要走五里路,对一个小孩子来说,路还是挺远的。冬天的时候看电影就有点惨了,每当看完电影,他的脚都冻麻了。在这地方,他看了很多电影:地雷战、地道战、红色娘子军、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南征北战等等,不管演什么,他都去看,有的电影都看了好几遍了。

  他住的这个山沟小村子里,他有一个最要好的朋友,他好多时间都是在他家度过的。
  在上五年级时,他知道了有一个女孩喜欢他!由于他的成绩很好,班主任老师(很好的一个女老师)经常在班级上说:这一筐木疙瘩就有一个会成材料。她说的就是他。喜欢他的那个女孩子就是这个班主任的侄女。那个女孩说不上漂亮,眼睛咪咪的,圆圆的脸,很沉静,悄无声息的喜欢他。但是还没有等他有所体会,他就要离开这里了。

  日期:2014-07-16 11:11:57
  第四章 旧事重提
  这一部分仍然讲述童年的故事。因为包含了几个不同的故事,所以他起了一个大的题目,叫做旧事重提。其实,他所回忆的所有内容,都是“旧事”,之所以单把童年的故事叫做“旧事重提”,也许是因为在鲁迅的那本同样名字后来改为朝花夕拾的小册子里,给他印象最深的还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吧。
  母亲烧书
  现在想想,他最早对图书的热爱,可能源于对新鲜故事的追求。在有限的那几部电影已经不能够满足他的时候,出于一种希望得到更多故事的好奇心理,他翻开了在无意中接触到的第一本书。他可能已经想不起来阅读的第一本书的内容,但是却永远也忘不了那种感觉。那一刻,他沉浸在故事中,完全忽视了周围的一切,也忘记了时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