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的帝国——史上最强英雄彪悍登场,追忆那段热血沸腾的光辉岁月

作者: 独孤飞骏

  日期:2014-10-16 08:56:00
  血腥的帝国
  本来想写个前言什么的,但写多了吧会得罪人,且浪费大家时间,干脆不写了,直接上菜。
  在正文开始之前,先简略概述一下那段历史:
  在中国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有一段大乱世,叫做魏晋南北朝。魏晋,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就是《三国演义》里面的曹魏和短命王朝晋朝。晋朝分为西晋和东晋,西晋灭亡后,北方陷入大混战时期,相继或并存出现过16个王朝,史称“十六国”;晋朝贵族无法收拾乱局,只得南迁,建立了东晋。东晋灭亡后,南方依次出现过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而北方则由北魏统一,这段历史被史家称为南北朝时期。

  然而好景不长,北魏很快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由高欢掌权,西魏由宇文泰掌权,二人皆为当世之枭雄;再后来,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北齐是高欢子孙掌权,北周是宇文泰子孙掌权。
  简而言之,在北方,政权更替是这样子的:先是北魏统一北方,然后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再然后,东魏被北齐所取代、西魏被北周所取代,再后来,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最后隋朝取代北周灭掉南陈,统一全国。
  但隋朝也是短命王朝,在暴君隋炀帝杨广的折腾下,国家陷入内乱,李渊、李世民父子趁势崛起,建立起唐朝。
  正文:
  一、卧薪尝胆
  一切,就从本文的第一个主角开始吧,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宇文邕(“庸”音)。
  公元560年,17岁的宇文邕即皇帝位,史称北周武帝。
  宇文邕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个宇文泰这样猛的父亲。作为南北朝后期的一代枭雄,宇文泰30岁起家,经过艰苦创业,为宇文家挣下了一份莫大的产业,这份产业,就是北周王朝,它的地盘包括陕西、甘肃、四川等地。虽然他的邻居高欢很不老实,经常来找找麻烦、打打架啥的,但是宇文泰还是顶住了压力,每次都能狠狠地教训这个不请自来的家伙。
  在宇文泰的精心打理下,宇文家的事业也越做越大、越做越好,慢慢地超越了其它邻居。
  出生在这么一个富裕的超级大地主家,宇文邕的生活品质就有了绝对的保障,比起后来的朱元璋来,真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但他却比较腼腆,是个不怎么爱说话的主,有啥想法都放在肚子里,别人不问,绝不插嘴,农村的话叫“三棍子闷不出个响屁来”;但不爱说话,不代表不说话,他是不说则已,一说惊人,只要发话,都必能说到点子上,让人大为惊讶,这让他老爹宇文泰非常高兴,连连夸赞(成吾志者,此儿也)。

  性格决定命运,宇文邕的这一性格对于他将来战胜那个看似不可战胜的人,挽救北周王朝,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继承皇位,可不是中个500万大奖,而是一不小心捡了个国家,咱普通人捡个500块都要开心的要命;按说宇文邕应该要开心死才对,至少要摆个几百桌请亲朋好友吃一顿,好好庆祝一番。但是,他却开心不起来,因为刚登基的他就要面对一个可怕的对手,一个对他有着巨大威胁、可以随时置他于死地的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宇文护。
  公元556年冬天,北周大家庭的奠基人、一代枭雄宇文泰病重,临终前,派人快马召宇文护前来,对他说:“我的儿子都年幼,外敌正强盛,天下大事,托付给你,你要努力完成我的遗志。”这便是传说中的“临终托孤”了,当年周武王干过,刘备干过,宇文泰也想干干,这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眼光,相信宇文护能成为周公旦、诸葛亮一样的人物。
  宇文泰一辈子看对过无数人,独孤信(杨坚的岳父)、杨忠(杨坚的老爹)、李虎(李渊的爷爷)、李弼(李密的曾祖),甚至韦孝宽、尉迟迥,他们都毫无争议地成为当世之豪杰,为他出生入死。

  但是,人都有看走眼的时候,宇文泰也不例外,这一次,这最为关键的一次,他就看走眼了。
  宇文护,宇文泰的亲侄子,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极受宇文泰重视(此儿志度类我),17岁时就开始负责管理宇文家的大小事务。后来跟随宇文泰南征北战,大小百余战,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军委重要成员。经过战火锤炼的宇文护,遇事沉着,做事果断,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如果成为敌人,这将是一个可怕的敌人。
  平心而论,在掌控北周大权之前,宇文护还算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还算是一个尽职尽责的人、还算是一个对宇文家族忠心耿耿的人。即使刚掌握大权那段时间,他也为宇文家族做了不少事情:控制大局,稳定朝廷局势,安抚民心,边防事宜,一件一件,有条不紊,消除了宇文泰的突然病逝所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可谓居功至伟。
  但是,权力就如同『毒』品,一旦沾染,便会上瘾。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宇文护开始留恋权力所带来的种种好处以及所带来的那种万人之上的美妙感觉,他开始爱不释手起来。于是,他决定仅仅握住手中的权力。
  握紧权力无非两种方式:第一种,靠自己的威望与个人魅力,别人想抢也没那个能耐,比如光武帝刘秀;第二种,靠杀戮,凡是对自己不服的人,也不用多说废话,直接送他去黄泉路。宇文护没有刘秀那份威望与个人魅力,所以,他选择了第二种方式。

  于是,屠刀挥舞了起来。宇文护开始大加屠戮对自己不利的功臣宿将,将权力牢牢地握在自己手里(事无巨细,皆先断后闻)。
  更狠的是,他竟然连杀两位皇帝,一个是对其不满的宇文觉,另一个是宇文毓,而且全都是毒死的;这俩可怜的家伙,一个是宇文邕的三哥,一个是宇文邕的大哥。宇文泰在西魏做了半辈子的权臣,也曾毒死过一个皇帝,其侄子宇文护也跟他学会了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不仅学会了,还发扬光大,毒死了俩皇帝,可谓青出于蓝了,不知道宇文泰在棺材里知道了,会不会气得活过来。
  杀完之后,宇文护环顾左右,发现还有一个17的宇文邕。好吧,你来做皇帝吧,给我乖乖做,不然有你好看,你的两个哥哥就是你的榜样!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宇文邕即位了,你说他能高兴得起来不?别说请吃饭庆祝了,就是自己每天吃饭都是提心吊胆的,说不定哪天吃完就一命呜呼了。就是我现在想想当时的情景,都替宇文邕郁闷,看着一桌子的好酒好菜,愣是不敢吃;对着后宫一群美女,晚上都睡不好觉;人生如此,还不如死了算了。
  但宇文邕没有死,不仅没有死,还和这位堂兄相安无事地处了13年。
  秘诀只有一个字:忍。
  忍,不是因为怕,而是在敌我实力严重不对等的情况下的策略,是一种政治谋略。只有17岁的宇文邕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迅速成长起来了,他掌握了这种政治谋略,而且娴熟的加以运用。他的实力还太弱小了,弱小的可以忽略不计,而他的对手却掌握着整个国家的军政大权,任何不成熟的举动都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自己的两个哥哥不就是因此而送命的吗?
  杀兄之仇、夺权之恨,绝不会忘记。是的,在做出那致命一击之前,我必须要等待,我必须要等待那个最佳时机的出现,在此之前我只能忍,不能让对方看出我的任何破绽。
  于是乎,让朝廷百官郁闷不已的一幕一幕出现了。
  宇文护诛杀功臣宿将、排挤异己,他不管;宇文护提拔任用自己的亲信、儿子,他还是不管;宇文护的儿子、亲信肆意妄为,他仍然不管……那你还管什么,百官对这个皇帝真的是失望到了极点,但是没有最失望,只有更失望,更猛的还在后头。这个皇帝在皇宫中见到宇文护之后竟然行家人之礼(可能是鞠躬、作揖之类的),身为皇帝,竟然给大臣鞠躬作揖,那还了得,但宇文邕不仅做了,而且一做就是13年。

  宇文护不是个傻瓜,他不会就这么轻而易举的相信自己的这个小表弟,毕竟自己杀了他俩哥哥,夺了他的权。他一定怀疑过,派人观察过、监视过,一有异动,立马除之。但是13年啊,13年始终如此,还有什么怀疑的呢?

  日期:2014-10-16 09:12:12
  二、动如脱兔
  要说宇文邕什么都没做,那绝对是蒙人,至少是蒙宇文护的。
  表面上什么都不管的宇文邕,其实并没有闲着,而是一直在做一件事:找朋友。
  他找到的第一个朋友,叫做宇文孝伯。其实,这个朋友无需去找,因为他俩从小就是好朋友,一起玩耍,一起读书,一起探讨国家大事,是彻头彻尾的“青梅竹马”。 宇文孝伯有谋略,有胆识,做事稳重,而且是个刺探信息的高手,深得宇文邕信任。而宇文孝伯也不负所托,尽心竭力,为宇文邕带来朝廷内外各种信息,让他可以足不出宫就能掌握朝廷大局。

  他找到的第二个朋友,叫做王轨,据说是汉朝司徒王允(送貂蝉给吕布那位)之后,名门望族出身。这位老兄性子直,为人直爽,足智多谋(得到了王允的遗传啊),成为宇文邕最重要的参谋之一。
  他找到的第三个朋友,叫做宇文神举,时任宫廷卫队长。这位老兄文武全才,尤其善于骑射,而且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帅哥。有他在,宫廷权力就可以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了,至少睡觉的时候可以安稳一些吧。
  这三个人就成为了宇文邕的铁杆亲信,最为亲密的朋友。宇文邕没有看错,他们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朋友这一概念的真正涵义。什么叫生死与共?在当时的情况下,选择跟随宇文邕是需要冒着巨大的风险的,但是他们依然毫不犹豫的做出了自己的抉择,不为别的,只为朋友之间的那份承诺:生死与共。
  在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突破口终于出现了。

  这是因为一个人的倒戈,这个人就是宇文邕的六弟宇文直。
  想当初,宇文直与宇文护那可是铁哥们,估计好到了“同穿一条裤子”的程度,理所当然得到了宇文护的重用。可是这个宇文直真是不争气,在战场上的表现一塌糊涂,被宇文护狠狠地教训了一顿,把官也给撤了,我估计也就是做做样子给别人看的,几个月或者几个星期就能再次被启用,毕竟是铁哥们嘛!可宇文直却是个浮躁诡诈、贪心狠毒的人,跟他的名字(直)一点都不沾边,一看宇文护对自己动手,立即就开始怨恨起宇文护来,而且是非常的怨恨,怨恨到劝说皇帝宇文邕杀掉他。

  宇文邕还是一如既往地选择了沉默与观望。他对这个突然倒戈的弟弟不敢相信,他要观察,观察这个弟弟是不是真的倒戈了,或许这是宇文护的阴谋,不得不防。
  这是一个机会,但是却也可能是一个陷阱,一着不慎,便会全盘皆输,自己原先的忍耐就会付之东流。

  终于,经过长时间的试探和观察,他确信了自己这个弟弟的真实想法。
  宇文直,不可相信,这是一个小人;但是,却可以被利用。因为宇文直有一个致命弱点:对权力的痴迷。他想取代宇文护,他要像宇文护一样威风八面,但是要取代宇文护,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杀掉他。
  既然你想杀宇文护,那咱们就联合起来吧。怀着不一样的目的,却有着共同的敌人;有时候,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宇文邕大胆地决定利用宇文直。当然,宇文直也在做着自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美梦。比起自己的哥哥来,他还差远了!
  应该说,宇文直所起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首先,他是宇文护的亲信,可以随时掌握来自宇文护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其次,他本人也是领兵将领,握有部分军权,对军队方面的情况比较熟悉,可以建立起与军界的联系;最后,这个家伙的功夫相当了得。

  权力是把双刃剑,它可以给人带来荣誉、金钱、美女,但是也会带来祸患,甚至灭顶之灾。宇文护在拼命握紧权力的时候,也被权力迷住了双眼。
  他的诛杀功臣宿将的行为,使得握有兵权的诸将都对他怀有怨恨;而他的亲信和儿子们的肆意妄为,则早已搞得民怨沸腾。大家都在看着,看着这个跳梁小丑还能嚣张到什么时候。
  最为致命的是,为了一己私利,宇文护竟然两次冒然出兵北齐,结果都遭到了惨败,败给了同一个人:斛律光,北齐第一名将。这直接导致了他个人威望的彻底滑坡,成为那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真是担心自己活得长,要把自己早点交给阎王爷啊!
  条件成熟了。等待13年之后,条件终于成熟了。
  13年,我已经忍了太久,忍到现在已是无须再忍,该是爆发的时候了,从17岁登上皇位就开始受这个人的威胁与压制,现在自己已经30岁了,大丈夫成大事就在今日。

  经过严密的策划和组织,一场专门针对宇文护的阴谋,开始了。
  公元572年,宇文护从外地公干回到京城长安,照例去觐见皇帝宇文邕,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礼仪了,13年来,他不知已经重复过多少次这种礼仪了。不过,今天稍微有点特别,因为礼节完成后,皇帝要他去见皇太后,去的理由很无厘头,说是皇太后特别喜欢喝酒,自己劝不住,希望堂兄你去劝劝,老人家嘛,老是喝酒容易伤身体,而且还给了他一份《尚书?酒诰篇》,让他去了之后给皇太后读。说来皇太后也是自己的姨母,不去也不合适,于是宇文护就去了。

  到地方后,宇文护按照宇文邕的要求读起《酒诰》来(老太太能听得懂吗),正读的起劲,突然,宇文邕举起自己手中的玉珽(一种玉石做的板子类的东西)猛击宇文护的脑袋,宇文护一下子被打倒在地。
  生死攸关的时刻到了,宇文邕立即命令一个亲信宦官拿御刀砍杀宇文护,这个宦官估计是吓坏了,竟然连砍几刀都没砍到,这也不能怪他,要杀的人可是当朝最牛逼的人物,难免心里紧张,一紧张、手一抖也就砍不到了,还好刀没有掉。如果再这样下去,让宇文护跑出去,一切都完了。在这关键时刻,一个人突然从天而降,一刀就解决掉了宇文护,这个人就是藏在门后的宇文直(靠,大家都在玩命的时候,他竟然藏在门后,看来这个人确实比较阴)。

  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宇文护怎么不喊啊?告诉你吧,他肯定喊了,但是没用,因为门外的人不是他的亲信,而是宇文邕的铁杆亲信宇文神举。
  有人也可能会问,宇文护死了,怎么没人起兵来为他讨公道呢?那我只好遗憾的告诉你,你没有仔细读我前面的文字。
  整个过程滴水不漏,充分展现了宇文邕的老谋深算。宇文护,栽在这样一个人手里,你死得其所。

  宇文护死了,这个权臣把持北周朝政16年,曾毒杀两位北周皇帝,不可谓不心狠手辣。但是,他却一直没有试图篡权,安一个乱臣贼子的罪名似乎也不合适。他只是一个无意中获得权力、为了握紧它而不择手段的人,最终,却沦为权力的牺牲品。比起后来的那个人(这个人将是我们以后故事的主角),他算是一个好人,至少他始终没有取代北周,而是为北周殚精竭虑,虽然成就不大。
  13年的忍耐一旦爆发,将是毁灭性质的,倒霉的就是宇文护和他的亲信们了。宇文邕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这群人发起了进攻,短短几天就把这批人全部解决掉了,可见其办事效率之高。当然,绝对不是滥杀无辜,一个与宇文护关系不错、受宇文护重用的人就没有被杀,不仅没有被杀,反而被提拔为了军委副主席,这个人就是宇文宪,原因很简单,这个人效忠的是北周王朝,而不是宇文护。

  宇文宪,宇文邕的五弟,一代名将,北周王朝的忠实守护者。此人从小便见解不凡,深为宇文泰所喜爱,为人方面更是没话说,真诚忠厚、有度量,而且善于带兵,常常亲自冲锋陷阵,手下将士都愿意为他卖命。宇文护时期,他就已经威名远播了,在与北齐的数次交锋中展现出了自己过人的军事天赋,而且还自己写了五篇《兵书要略》,真可谓不世出之人杰。当然,他的传奇还远未结束。
  谁该杀,谁该留,谁该接着用,宇文邕在这13年里看的一清二楚。除了上面受重用的宇文宪,原先和自己同舟共济的几个好哥们也得到了提拔重用,其中宇文孝伯和王轨都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类似于宰相之职)。

  当然,也不能忘记宇文直,这位老兄被授予大司徒(荣誉名衔),他很是不满意。这个家伙天生就不安分,后来还造反了一次,没成功,被宇文邕杀了。
  这批人的任命,对于后来那场统一北方的战争,起了决定性作用。
  搞定了宇文护,也该干点什么了。
  日期:2014-10-16 09:33:29

  三、磨刀霍霍
  亲政之后的宇文邕,开始大展拳脚,憋了13年,该好好大干一场了。除了整顿吏治、选拔人才、厉行节俭这些好皇帝都干过的好人好事之外,他还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加强军队,完善“府兵制”
  许多论坛都有文章讨论古代最强兵种问题,毫无疑问,骑兵成为大家首选的兵种。其实,单独讨论兵种意义并不大,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与很多因素有关。我认为,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应该是兵制。
  纵横天下的蒙古骑兵,靠的是成吉思汗创立的“领户分封制”;而清军能够在中原争霸中胜出,毫无疑问,靠的正是其“八旗制”。南北朝,群雄争霸,却由原本看似实力并不强的北周统一北方,并最终由隋朝统一天下,后面接着有更猛的唐朝雄踞东方,靠的正是我下面要叙述的兵制:府兵制。
  府兵制的创立者,正是宇文邕的老爹宇文泰。为了对抗高欢这一强敌,宇文泰制订了一项新的军事制度:设立六个柱国(本来八个,有俩是虚的),每个柱国设立一个柱国大将军;每个柱国大将军下,设两个大将军,共12个大将军;每个大将军下,设两个开府,共24个开府;每个开府下,设两个仪同,共48个仪同。一个仪同,领兵1000人左右;一个开府领兵2000人左右。

  简而言之,6个柱国大将军——12个大将军——24个开府——48个仪同,找到规律了没有,如果没有找到,我告诉你啊,是二倍的关系。这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府兵制了。
  是不是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啊,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也和你一样。别急,接下来我就讲讲它的高明之处:士兵与军官的关系。
  在普通军队,士兵与军官之间的关系就是普通的上下级关系,我往哪里指挥,你就往哪里冲,死不死和我没有任何关系,反正国家给你发工资。府兵制不同,士兵和军官之间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和亲戚关系(事实上没有,但是经过一定的宣传,就有了),既然有了一定的血缘关系和亲戚关系,那就没有理由不卖命了,所以府兵制下的士兵很勇敢、很团结,将领很爱惜士兵、打仗很卖力。另外,府兵的待遇也是不一般,不仅不用缴税,而且还可以靠军功升官发财,社会地位那是非常的高,所以大家都争着当府兵。如果你历史学的不错,会发现它有点像后来曾国藩的湘军。

  以这种军事制度为依托,还发展起来了一个关陇统治集团(陕西、甘肃一带),真是买一送一,这个关陇统治集团那是相当的牛,比如独孤家、李家(李渊家族)、杨家(杨坚家族),那都是权倾一时的豪门,后来的隋朝和唐朝都是以它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宇文泰时代,寒门子弟想要当上府兵比较难,一般都是那些有名望的家族的孩子才有资格。宇文邕为了扩充兵源,开始招募农民当府兵,兵源一下子大为扩展,能够征召起20万人,这些兵成为后来统一北方的主要力量。
  第二、发展经济
  玩过《星际争霸》、《帝国时代》等游戏的朋友应该知道,经济是战争的绝对命脉,经济上不去,战争那是绝对玩不转的,所谓“粮食才是王道”。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北周继续施行“均田制”。其实,“均田制”并没有什么独创性,在此之前,北魏就已经施行了。但是,一种制度能不能贯彻的好,就要看个人能力了;贯彻的好,就是好制度,贯彻的不好,那就是祸国殃民。北周与北齐就成为两个典型案例,一个贯彻的好,一个贯彻的很差。

  何谓“均田制”呢?简而言之,由于战乱等因素,会有很多空余土地无人耕种,同时有很多农民没有土地耕种(大多是流民),于是政府就统计一下人数和空余土地数,平均分下去,可不是白分的啊,农民要根据分到的土地数量缴税的。
  这里边涉及两个技术含量很高的问题,一个是统计流民人数,一个是统计空余土地数,如果负责此两项工作的官吏不好好干,那么,统计出来的数字就会与实际数字有很大出入,直接影响农民能分到的实际土地数;事实证明,大多数官吏还是不负责任的,尤其是当皇帝太差的时候,比如北齐。
  但是,宇文邕却以充足的精力,严厉的法令,高超的驾驭力,较为彻底地贯彻了“均田制”,保证了打仗的时候有足够的粮食。(具体是如何做的,让经济学家去研究去吧,咱就不掺合了)
  大家可能会注意的一个问题:人口越来越多,而土地会越来越不够分,到最后,“均田制”不就要废了嘛!能想到这个层面,证明你有做经济学家的潜力。没错,到了一定程度,“均田制”就真的只能是个梦想了。后来,很多大事都和这个有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