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风月鉴红楼——刘心武秦学发现铁证
作者:
东安西安
日期:2012-09-01 14:54:00
《红楼梦》是经典名著,大家都知道,其中的精彩内容已经是家喻户晓,不用我多说。但也有让人吐槽的地方,比如说前十几回,情节很跳跃,似乎没有一条主线,让人读起来就觉得非常凌乱;作为主角的黛玉宝钗在前十几回里只有零星分布的少量戏份,反而是一些可有可无的边缘角色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相信有很多同学,曾经读过《红楼梦》,被深深吸引,便放在手边时不时拿来重温;但并不喜欢看前面这些杂七杂八的内容,于是在重读时干脆跳过开头几回不看,倒也没觉着少些什么。
写的东西读者不喜欢,当然算是一种失败。但若说是作者写得烂,恐怕没人敢开这个口。曹雪芹的名头摆在那里,能写得不好吗?于是有专家写出长篇大论,把前面的故事和人物上升到哲学理论高度来解构,以此来推测作者的本意,结果?更乱了。
《红楼梦》是经过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作品,可说是字字珠玑,前面让人觉得凌乱是有原因的。原来之前曹雪芹还写过另一本小说《风月宝鉴》,《红楼梦》的前十六回就是从《风月宝鉴》中衍化过来的,并作为《红楼梦》的社会背景存在。《红楼梦》是在《风月宝鉴》的基础上增加了大观园的风花雪月而成。
《红楼梦》的前十六回就是《风月宝鉴》?可能很多同学一下子转不过这个弯来。其实不怪他们,因为《风月宝鉴》这本小说的题材太过劲爆,竟然涉及到宫廷斗争,因怕文字狱,原本只是在曹家内部传阅,后来写了《红楼梦》,渐流传出外,于是《风月宝鉴》的内容就被大幅度和谐,造成了今天读者的阅读障碍。还好虽然遭到和谐,此书的大部分关键情节都被巧妙地压缩进了《红楼梦》前十六回中,将之一一挖出来展示给各位,可以还原出部分真相,非常令人震惊。有一些情节很隐晦,我会讲解,这是相当有趣的。
《风月宝鉴》的内容很敏感,有宫斗,有风月,有谍战,有阴谋,很符合现代人的口味。故事极尽惊险刺激,情节极尽曲折离奇,再加上曹老师的生花妙笔,实在是不可错过的好看小说。一般都认为,《红楼梦》是爱情小说,着重于风花雪月,文笔虽好格局未免不够宏大;但当你了解了《风月宝鉴》的内容之后,绝不会同意这种观点。有《风月宝鉴》在,会使《红楼梦》更伟大!
读者印象中的红楼,是宝黛钗的情爱纠葛,这与《风月宝鉴》的风格截然不同。因此《风月宝鉴》虽说是《红楼梦》中的一部分,但黛玉宝钗却不是风月人物,本来不应出现在前十六回的,只是考虑到她们是红楼后期的主角,为全书平衡考虑,于是曹雪芹把她们的出场时间前移了一点。她们的戏份在前面十六回中是独立的,同学们在读的时候,可以暂时无视她们的存在。
《风月宝鉴》中的某些内容,前几年刘心武先生在研究他的秦学之时曾有过涉猎,可惜太过执着于在史书中寻找原型,并未能被红学主流所接受。其实《红楼梦》是小说不是传记,史料记载也不尽然可靠,与其苦苦地在不完整的史书上寻找那些很勉强的线索,不如静下心来精读一下《红楼梦》文本,毕竟这是曹雪芹亲笔写下的文字,是最真实的证据。当然,在某些方面,适当的索隐是好的补充,但回归文本才是正途。
虽然《红楼梦》前面十六回已经过和谐,但仍然有足够证据证明这就是《风月宝鉴》的内容。就让我们以《红楼梦》文本为依据,好好的分析一下吧。同学们所需要准备的,只是一本《红楼梦》而已,当然是脂评本最好。如我有说错,同学们即可凭书批判,不需要再去故纸堆中寻找依据,岂不方便。
001
日期:2012-09-01 21:23:43
第一章 潜 伏
第一节 解密红楼官场文化
《红楼梦》一书的时代背景,是清朝康雍年间的事情。那个时期围绕着皇位继承的争夺是史无前例的复杂与残酷,这些破事经过最近 一段时间的穿越剧和宫斗剧的传播,搞得连小学生都知道了。可能是怕人说是影射当今社会,曹雪芹在书中一开始就声明“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并在凡例中说“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盖实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墨唐突于朝廷之上也。又不得谓其不备。”虽然他作了模棱两可的处理,但一般读者都会认为《红楼梦》写的就是清朝年间的故事。而且很明显,故事不仅仅局限在贾府之内,它与整个社会是互动的。
在曹雪芹笔下,贾府是一门二公,堂堂开国功臣。这样一个大贵族家庭与最高统治阶级肯定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虽然曹雪芹声称“此书不敢干涉朝廷”,但这只是在高压下不得不作出的表态而已。其实在《红楼梦》一书当中,曹老师是给最高统治阶级设计了一个很标准很系统的编制,包括贾氏在内的王公显贵尽在其位,非常有创意。
明清时期的官爵系统,自皇帝以下,有亲王、郡王,接着是公侯伯子男以降。《红楼梦》中的官爵,与明清时期基本上是一脉相承。在前十六回的《风月宝鉴》中,曹雪芹设计了一套官爵系统,皇帝以下,计有二亲王四郡王八公十六侯,请看其名单:
二亲王:义忠亲王 忠顺亲王
四郡王:东平郡王(穆莳) 南安郡王 西宁郡王 北静郡王(水溶)
八公:镇国公(牛清) 理国公(柳彪) 齐国公(陈翼) 治国公(马魁) 修国公(侯晓明) 缮国公(石守业) 宁国公(贾演) 荣国公(贾源)
十六侯:较乱,不列。留待高手破解。
按清朝官制论,子爵地位等同正一品,象以上所列的王爷公侯之类的,都是超品,不是直系皇亲就是开国功臣,他们拥有着极大的政治资源,是实际的当权者。
这批高层人物,排列整齐,不是随便乱安的,其称号与名字有明显的规律可循。王爷级别的共六人,很容易看出来四郡王是用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还用了“平安宁静”的封号(第三回有东安郡王出现,按平安宁静顺序推算应是东平郡王的笔误);除了四郡王各安东南西北四方位外,其实在二亲王中还有一个方位字:中(忠),六位王爷对应东南西北中五方位。
另外这六位王爷的名字也是很有讲究的。在书中,六王中知道姓名的有两个:东平郡王穆莳和北静郡王水溶。很容易就可以发现其命名的规律是五方对应五行,东方五行属木,因此东平王以木的谐音“穆”为姓,名字“莳”是草字头,亦属木;北方五行属水,因此北静王以水为姓,名字“溶”也属水。由此可推断出南安郡王姓火或霍,名字带火;西宁郡王姓金,名字带金;义忠亲王和忠顺亲王均姓土,名字带土。五行土为尊,五方中为贵,位于中位土位的二亲王就比东南西北四郡王要高一级。
另外要说一下,通行本中北静王的姓名不是“水溶”而是“世荣”,显然高鹗未能参透其中玄机。更有后世所谓专家持“程前脂后”观点,其中理由之一竟然 是“世荣”比“水溶”更象是王爷的名字?!真是荒天下之大谬。
六王之下是八公。这八公除了贾府宁荣二公较特殊另算外,其余六公的姓名则是依照十二地支(十二生肖)每两个一组严格按顺序安排。这点甲戌本脂批已经说得比较详细了:
【牛,丑也。清,属水,子也。柳拆卯字。彪拆虎字,寅字寓焉。陈即辰。翼火为蛇,巳字寓焉。马,午也。魁拆鬼,鬼金羊,未字寓焉。侯、猴同音,申也。晓鸣,鸡也,酉字寓焉。石即豕,亥字寓焉。其祖曰守业,即守夜也,犬字寓焉。此所谓十二支寓焉。】
其实在现存《红楼梦》正文中,其他七公皆是姓名齐备,唯独缮国公名字已佚失;六公姓名是一个整体,若没看过脂批,一般读者是很难发现其中奥妙的,要补上某一个佚失的名字,那更是难上加难。但根据这段脂批可知其名为石守业,这个名字天衣无缝地填补了此处空白,基本可以说明脂砚斋看到的版本是有真料的原版,脂批是可以相信的。
作者起这六公姓名非常有规律,本人制作了一个渣表格,日后有机会再上传。
002
日期:2012-09-02 16:25:05
第二节 忠顺亲王和义忠亲王
把官场上的编制列出,以下就该进入主题了。曹雪芹精心设计了这一套完整的权力编制,当然是有故事发生的。在一部小说之中,总是会有主要角色和次要角色之分的,在这一批高层干部中,宁国公荣国公贾氏兄弟无疑就是主要角色了。写小说肯定也会写有矛盾产生,有利益冲突,就会有立场有派系的区分。一般来说,支持主角的势力,就是我方同志;反对的,就是敌对势力;另外,可能还有中立派别。
那么,在《红楼梦》那些实名认证的大人物当中,除了宁荣两府外,谁是我方同志,谁是敌对势力呢?先看看大老板皇帝哥的情况。虽说曹雪芹一早就宣称此书朝代无考,但毕竟是处于文字狱盛行的帝制时期,若书中凡有伤时骂世之处,难保有人会对号入座。因此,皇帝这个角色的形象是必须设定为伟光正,他不会参与到派系斗争中,至少是不会作为敌对势力来出现。
既然皇帝不算,敌对势力代表人物就理所当然就由一个奸臣来牵头了。皇帝之下有义忠和忠顺两大亲王,实力和地位旗鼓相当,有道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两大亲王正是我方同志和敌对势力两大派别的带头大哥。
《红楼梦》中,贾氏一门两公,身处统治阶级的最上层,与众多王公贵族交好。但也有敌人,忠顺亲王就是其中最危险的人物。在《红楼梦》第三十三回里,忠顺亲王为了一个戏子,派了一个长史官杀到荣国府,向贾政要人,其言行咄咄逼人,极不友好。贾政也自认与忠顺王府关系很僵,贾府与忠顺王府显而易见并非同路人。忠顺亲王不当敌对势力的带头大哥,实在是说不过去。《红楼梦》写到最后,都知道贾府被人抄了家,落得个茫茫大地真干净。那么,这一定是敌对势力下的黑手,忠顺亲王充当了这个大反派的角色。
003
日期:2012-09-02 17:52:46
既然忠顺亲王是敌对势力的总代表,那么,另一位的义忠亲王就很有可能是我方同志了。在书中,义忠亲王也就在第十三回被提到过一次,大致是薛蟠说义忠亲王坏了事,但他的棺木还存放在薛家;这个情况印证义忠亲王与贾府的关系,他的棺木既然存放在薛家处,而众所周知,红楼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可知义忠亲王与贾府之间也是有密切相关的。总之,义忠亲王就是我方同志的旗帜,后面会有更多更给力的证据拿出来,这里就不能说得太细。
义忠亲王和忠顺亲王分别统领两派,至于派别成员是谁谁谁,可根据书中各人跟亲王带头大哥的关系对号入座。
现在已经将敌我双方的情况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下面进入正题。来看看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义忠亲王的情况,他的名号在书中只出现了一次,不过还是透露一条重要信息,就是他是“坏了事”的。这条信息所用的文字虽少,表达的内涵却非常明确,即是现在所谓的“休假式治疗”,所涉及的还是亲王级别的高官,这事绝对属于上层政治斗争的结果。
005
我方领导同志被休假式治疗,不用说是敌对势力下的黑手。想想已经“坏了事”背后肯定是有什么阴谋的了,其实不用太多考证,也能感受到《红楼梦》平静表面下的暗流涌动。他到底是谁?在他身上又发生了什么故事?下面将一一道来。
日期:2012-09-02 18:37:33
一个只在书中露过一次面的人物(实际上只是有人提及他名字一次),能演绎演出什么名堂来呢?但若说出他的马甲来的话,准会吓人一跳的。《红楼梦》正文第一个出场人物是谁来着?注意是正文!如果没留意的话赶紧查查看。正文开篇出场第一人,姑苏人氏,姓甄名费字士隐。没错,这位甄士隐先生,正是作者给义忠亲王安排的马甲!
混网络的用上马甲,当然是有些东西不便自己出头,穿上马甲好说话。同理,曹雪芹安排义忠亲王用甄士隐这个马甲,就是因为义忠亲王有太多的敏感词,不用马甲难逃被和谐命运。甄士隐谐音即是真事隐去,意即借用马甲将真身隐去,曹雪芹是怕读者不明白于是就给了提示。
相信很多读者看到这里,肯定有些难以置信。就算写义忠亲王怕和谐要用马甲,凭什么就确定就是用甄士隐这个马甲呢?这话说起来比长江还要长,看下去都会懂的,在这里先不写那么多,就请大家暂时认同一下先。
006
日期:2012-09-02 20:44:14
甄士隐这个马甲的身份认证是普通乡绅,从亲王到乡绅,这差距可够悬殊的了。第一回的最后,甄士隐解注《好了歌》,大家不妨评一评,到底是以亲王身份解读还是以乡绅身份解读更合理: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段《好了歌》解注,将人生得意与失势之间的落差对比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现在读者所看到的甄士隐,的确是失意了,但之前他得意之时也不过是个乡绅,还是个“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之人,他这心态能说出“因嫌纱帽小”、“今嫌紫蟒长”之类的话么?他有过“当年笏满床”、“曾为歌舞场”的经历么?经历过“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的大风大浪么?转换一下思路,用“坏了事”的义忠亲王的视角来解读这段《好了歌》试试看,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段实际上是义忠亲王借甄士隐这个马甲之口说出的人生真谛,有过义忠亲王这种大起大落的经历,更容易彻悟,于是他最终悬崖撒手,飘然而去。
老实说,虽然甄士隐是《红楼梦》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但至今为止,绝大多数读者根本不理解作者安排了这样一个人物上场的用意何在,他完全游离于读者对《红楼梦》的认知范围之外。现在告诉大家他的本尊是义忠亲王,那就好理解多了。
007
日期:2012-09-02 22:21:21
第三节 英莲小姐
义忠亲王甄士隐出场后,又有一人紧跟着上场。她就是义忠亲王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刚出场时年方三岁。但就是这个小姑娘,日后长大成为两派政治斗争的焦点人物,围绕此女掀起无数风浪。
英莲小姐是《红楼梦》前身《风月宝鉴》中的灵魂人物,她的故事撑起了整部小说。正如前面所分析过的,甄士隐的本尊是义忠亲王,那么,他的女儿英莲小姐按清宫惯例来说,应是一位郡主,俗称叫做格格。这个身份与读者们记忆中默认的小家碧玉形象有相当大的出入,由这个思路看过去就可以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精彩故事。
看到这里可能就会有很多同学发言了:错了错了,英莲同学长大以后叫做香菱,是薛蟠的小妾,她只是个普通人家的女儿,平常得很,那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她根本不可能是什么郡主娘娘。
对此某只有一声叹息,扯!有些同学读书不入脑,还真是很好骗。曹雪芹有说过香菱是英莲吗?你从书中找一找,到底是看见谁说了这事你就信,证据呢?好好找一找再分析一下吧。
008
日期:2012-09-03 09:47:52
英莲小姐除了出场很早以外,她的故事也是早有剧透的。话说有一天:
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内,逗他顽耍一回;又带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及至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
惯养娇生笑你痴,
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
便是烟消火灭时。
士隐听得明白,心下犹豫,意欲问他们来历。只听道人说道:“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那僧道:“最妙,最妙!”
说毕,二人一去,再不见个踪影了。士隐心中此时自忖:这两个人必有来历,该试一问,如今悔却晚也。
这是大戏上演前的宣传预告片。那一僧一道这两位,读者都知道了,那是神仙!虽说可能在仙界里混得不怎么样,平时也就是下基层到凡间跑腿的,但毕竟是仙界体制内有正式编制的,至少是有机会看得到天界内参的,只因为在仙界不能出头,每次下基层都透露点内幕消息即所谓的天机来显然他们的存在感和优越感。当然了,既然是天机必定是事关重大的了,比如宝玉的通灵宝玉、宝钗的长命金锁以及黛玉的健康状况等绝密信息都曾被这两位神仙向人类透露过,这些剧透内容可说是个人专访,不同于第五回太虚幻境里的集体照。而这位英莲小姐,更是直接一开场就有神仙来设下千里伏线,说明在仙界里天机档案里她也排得上号,她能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如果是香菱那点破事值得神仙老爷下凡来点破?
再来具体分析一下癞大神和跛大仙给出的剧透内容。各位认为英莲即是香菱的同学请仔细看清楚了,看看到底有那一条是相符的。
癞头神僧一眼看见英莲,就给了她八字考语“有命无运,累及爹娘”。神仙金口玉言,绝对错不了!这八字可说是她一生定评,围绕这八个字脂砚斋等发了一通感慨,有兴趣可以研究一下。简单说一下,命即“天命”,是先天带来,一般都指出身;运即“运程”,也就是运气,这个大家都知道,属后天数;“有命无运”四字之意基本是说生于富贵家庭而时运不济。在红楼之中,王公贵族多了去,出身乡绅家庭这种级别能算有命吗?这四字如果还有争议的话,那“累及爹娘”这句的意思无论如何都不会理解错了吧,此时英莲小姐不久就会失踪,后来的香菱根本就不再与甄士隐夫妇再有联系,甚至连父母是谁都忘记了,甄士隐夫妇所遭受的所有不幸完全与她无关,这“累及爹娘”之说从何说起啊!综合分析,这八字考语根本与香菱不沾边的。
009
日期:2012-09-03 12:17:47
更可疑的是接下来这位癞僧的举动,他竟然要甄士隐把英莲让他带走!按照正常思维,作为知道英莲不久将被拐走的神仙,此时应该要做的就是提醒甄士隐看好自己的女儿,不要让骨肉分离的人伦惨剧发生。但他倒好,为什么要说“舍我罢,舍我罢!”?就算你是神仙,把女儿从人家父亲手中骗走,跟拐子拐走有何区别!他说这话完全不可理喻!
接下来那位癞头神僧对着英莲又说了四句谶语诗。这下有很多同学就有话要说了。看那第二句“菱花空对雪澌澌”,“菱”字都出来了,可不就是香菱吗?还有“雪”字,即是薛的谐音,预示着香菱被薛蟠霸占,受折磨至死。还有第三第四句,甄士隐家此后不久家里失火,这不正是提醒甄士隐防火嘛。这几句话该与香菱有关了吧。
扯!对此本人吐槽无力。先看第一句,“惯养娇生笑你痴”,都说了,以红楼的定位,乡绅之女有何资格说惯养娇生?若是郡主娘娘嘛,嗯,倒是非常合适。再看看似乎很有说服力的第二句,说老实话,某也不知道具体所指,上面香菱被薛蟠欺负的分析好象可以接受。但……且慢!看看太虚幻境香菱的判词吧,“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她命中的克星,是“两地生孤木”的夏金桂,不是薛蟠,小妾的命运,大多掌握在正室手中!判词通篇就未提及薛蟠,因为薛蟠一直都很不堪,香菱自进了薛家门,前面倒也是平平淡淡,纵有些不如意,但也有过快乐时光,而转折点在夏金桂出现之后,因此她的命运与夏金桂有关,与薛蟠关系不大。在仙界,太虚幻境的级别在癞头神僧之上,更可靠。以此来看,这句又不算铁证了。还有三四句更搞笑,“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佳节元宵夜,英莲走失,是件憾事,但怎能用“烟消火灭时”来形容?甄家失火,是在三月十五,尼玛,这还能称为“元宵后”?!那就等于有人三十岁烂茶渣之时还声称自己是二十岁又一百二十个月又纯又美那样无耻;还有啊,甄家不是起火了么?为什么第四句上写的是“烟消火灭”捏?难道是我看的版本不对?
010
日期:2012-09-03 13:18:30
这种伏脉千里的谶语本应是一针见血,现在说来说去,居然发现癞头神僧所说的谶语句句跟香菱的具体情形相去甚远!贝利的乌鸦嘴都没那么离谱。既然不准,那不妨转换一下思路,考虑一下英莲是郡主时的情况吧,是不是有点意思?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