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向命运屈服的卢瑟们,给你们讲讲我堂兄的神奇人生
作者:
信中平
日期:2014-11-12 11:06:00
启发我写这个帖子8我堂兄的故事,源于上周一次家里的亲戚小聚。当时表妹家添了个女儿,满月庆祝,我和堂兄赵宝华相邻坐着,他和诸位亲戚们谈笑风生,算不上全场焦点,但不可或缺。他不停的和长辈们、同辈们喝酒,酒喝的不多,话说的却不少,还说的特得体、特漂亮特吸引人。而我属于天生的闷骚型,旁边的人越热闹,我越不知道怎么参与进去,所以我就越发的尴尬,在这样的场合,被可怜的孤立了。
我印象中的他应该是个与世俗世界格格不入的人,但他总是颠覆别人心目中对他的认知,这也是他一贯的风格。所以那天看他神采飞扬的样子,也算是正常。
日期:2014-11-12 11:06:15
他这些年话题不断,关于他的故事已经在我们这些亲戚的圈子里反复传颂,对大家来说没什么秘密可言。我和他堂兄堂弟这关系,说远不远,说近不近,所以我也就没什么顾忌。今天我忍耐不住,给他安了个假名“赵宝华”,来说说他这些年的故事,这名字不是真名,但也不太假,他真实名字也这么大众化,毫无新意。而关于他的事情,算不上耸人听闻,但绝对与众不同。如果杂谈的网友们愿意听,希望多多捧场,让我把他特立独行的故事讲完。
日期:2014-11-12 11:09:35
可能很多人会质疑这些故事的真实性,觉得现今的社会难以有这样怪的人。可是我要说的是,你做不到,不代表别人也做不到;你遇不上的事情,也不代表别人遇不上。当然我也无法去证明我这个帖子的真实性,毕竟当事人也需要隐私,所以我只能在这里表示:信就信,不信就算了,您就当个笑话看。而我对他的记忆也比较零散,肯定写不出人物传记样的严谨内容,只能东鳞西爪的拼凑,而且记的乱,时间上也未必准,弄不好今天说21世纪,明天又想起90年代某桩事情就回顾下,这都难免,各位看帖的见谅。
日期:2014-11-12 11:12:17
赵宝华的父亲是我大伯,我小的时候,我们两家是前后院。他比我大五岁,照理说呢,他本应该是从小就领着我玩的,做为我生命中的第一个大佬级人物。可惜,我印象中他从来就没有带我玩过,我们成长的年代每天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五岁的差距让我和他之间有了明显的代沟。他所玩过的我闻所未闻,虽然住的这么近,但圈子和环境根本不一样,这让他有和我不一样的人生观。
日期:2014-11-12 14:26:37
比如我认为,外在的社会环境是固定而难以改变的,因此,做为老百姓就要去想方设法的适应这个社会,这也是我身边所有人的看法。而赵宝华不这么觉得,他说外边的环境爱谁谁,爱怎么地怎么地,他谁都不服,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常常揣测,是不是因为他幼年时赶上了文『革』的尾巴,“人定胜天”的想法在他的头脑里根深蒂固?或者因为他幼时看到了太多的权威被批判,所以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桀骜不驯。总之,他和我不一样,我是个顺民,而他是个天生的刁民。
日期:2014-11-12 14:37:02
我现在能回忆起来的对他最早的印象,是某一年春节。那年大概我刚上小学三年级,我们一帮小伙伴聚在一起放炮。说是放炮,其实手头没多少炮仗,都是鞭炮上拆下来的一个个单独炮仗,数量少,所以都舍不得,炮仗的威力也是极其微小,乃至于放了好几炮,都没能崩开我家煤堆旁边的一片坚冰。这是一个艰巨的工程,但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并不气馁,打算继续下去,尽管手头的弹药已经不多了。这时正在上初中的赵宝华走过来,当时他和我大伯一起来我家做客。也许当时他很无聊,就加入了我们这一工程。
经过他的提议,几个小鞭炮被集中起来,一起点燃,试图获取更大的威力,但事与愿违。在集束鞭炮都未能奏效的情况下,赵宝华回家拿来了一个罐头瓶,里边装满了黑色的粉末,他找了张旧年画,把粉末卷起来压紧,又引了个炮捻,做成了个巨大的炮仗,塞进缝隙里点燃。
做鞭炮是一项复杂的工艺,远不是我们所能完成。因此赵宝华的炮仗也只是剧烈的燃烧,喷出火焰,滋滋作响。但因为炮仗够大,还是令我们一帮小弟叹为观止。事后我明白那黑色的粉末是火药,问他哪来的,不说,直到很多年后,他告诉我说,那来自县武装部弹药库的土地雷。据赵宝华说,弹药库是一幢单独的高大房子,门窗都腐朽了,他从窗户爬进去,发现了很多年深日久的手榴弹和土地雷,圆形的地雷被他偷出来,拧开盖子,倒出了火药。而那段时间,他没事的时候就自己爬进去玩,各种爆炸物着实拿了不少,只是人小不当回事,慢慢的都弄丢了。
日期:2014-11-12 16:33:28
在他告诉我关于弹药库的事情时,我已经上了高中,弹药库的房子早已经拆除,原址建了民政局大楼。我对此深表遗憾!年轻几岁有罪吗?他能玩的东西我梦寐以求,却无缘接触,那么有趣的玩具被他玩的不耐烦,而他早一点都不告诉我。
之所以说这个无聊的事情,只是想说明赵宝华的第一个特征:胆大妄为。毕竟是弹药库,初中的孩子即使年幼,也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在别人望而止步的情况下,赵宝华屡次钻进去,摆弄那些危险的物品,这人生经历,太特么难得了,特别是爆炸物被严格管控的今天,我们能看见个『雷』管都是稀罕物。
日期:2014-11-12 19:52:55
第二件事是80年代末,电视上演《渴望》那两年。因为没什么娱乐节目,男女老幼都以看《渴望》为乐趣,我也不例外。我记得有一次,我的母亲和赵宝华的母亲坐在我家,讨论《渴望》的剧情,我在旁边写作业。大人们都说,慧芳根本就不该理那个王沪生,宋大成才是最好的人生选择,能给慧芳幸福。那时候好像刚好赵宝华放学回来,到我家借东西,看着几个大人就撂下一句:“我要是刘慧芳,也不要宋大成,当木匠的人也木,没个意思。跟王沪生一天也强过跟宋大成一辈子”。
具体的措辞我当然已经记不清了,但大体上就是这个意思,当时尽管大人们很意外,不过我不大懂他说的是什么奇谈怪论,现在想起来,真是至理名言。这解释了我们今天很多屌丝迷惑不解的问题——为什么女神总是喜欢那个负心薄幸的高富帅?因为高富帅就是高富帅,不因为他负心薄幸而改变其本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正是因为他高富帅才有了负心薄幸的资本。而屌丝永远是屌丝,哪怕你爱女神爱的刻骨铭心,也不能让你长得好看一点点。
可以说,赵宝华从小就有一种天赋,能看清楚这个世界的本质,在许多人还在懵懂的时候,他已经明白事情的缘由,甚至粗略知道事物发展的轨迹,这本是巨大的优势,但我可以说他没有好好的利用,至少时至今日,还没能用它赚太多的钱。
日期:2014-11-12 20:12:20
再后来,我听说的一件关于他的事情就更加吸引关注,那让他有了点名气,事情真正的原委,还是我前几天专门和他提起这个话题,得到确认了的:
赵宝华高中毕业之后,大概是1992年,他没有考上大学。在那个时代,落榜要比上榜正常的多,大学的校门可不是对谁都敞开。因为大学门槛是如此的难以逾越,所以赵宝华倒是也没有什么遗憾。他选择了去父亲所在的工厂上班,这是一家国营企业,生产蓄电池里用的铅板,粗糙的生产线,无精打采的工人,生产着粗制滥造的产品。赵宝华也和其他人一样,无聊的混着一天又一天,尽管彼时改革的“春风”已经吹遍了神州大地,但死角还多得很,这个厂子里的人,没有感觉和20年前有多少不同。
日期:2014-11-12 20:30:42
工作了三个月之后的某一天,厂里的同事们真正认识了赵宝华,那是一个无聊的下午,负责管库的赵宝华和几个同事扎堆抽烟聊天,聊着聊着,就说起了拆卸配件的话题,赵宝华从小就爱摆弄家里的电器钟表一类,这样的话题他最喜欢。在聊天中,如果总是“对对对,好好好”就会百无聊赖,所以必须有抬杠的人,互不想让,讨论的才有激情,才更热烈,相当于现在的每一个热闹的QQ群里都有一个或几个喜欢抬杠的人,他们是群里不可或缺的分子。那一天,人们不知不觉就抬上了杠,一方表示,只要有工具,咱们当工人出身的,没什么东西拆不开;另一方则表示,有的玩意儿真弄不开,还有事例为证说某个小日本进口的机械如何如何。赵宝华是倾向于能拆开的,也和人争辩的脸红脖子粗。
后来,就有一位专业抬杠人士,拿出来一件大杀器,自认为足以让赵宝华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那件大杀器是一个保定铁球。铁球是浑圆镀铬抛光的,各个角度看都没有任何区别,显然不存在能拆开的可能性,但摇动铁球会发出音乐,可以肯定里边不是实心。那人和赵宝华打了赌:只要他把这铁球拆了,晚上请客。
结果赵宝华拿着那铁球就进了车间,一个多小时之后,被拆开的铁球给大伙拿了出来:铁皮加弹簧加钢片而已。那次赵宝华不止赢了一顿饭,更让人对他刮目相看,众人都觉得这年轻人太聪明了,当然也太“轴”了,好抬杠,不服气。
后来我问他,铁球到底怎么拆的?他回答:“把铁球搁耳朵边上,用个扳手敲打,各处声音不一样,声儿最单薄的地方肯定是最后封焊的,用台钳夹住了锉一会儿就看见铁皮接缝了,简单……”
日期:2014-11-12 22:14:46
就是这么个聪明人,他聪明的同时还异常的倔强,因为他不允许别人在他面前虚伪的欺骗他的智商,所以总是有人说他“不上道”, 赵宝华的老领导曾经教育他说:“牛逼不是耍出来的,是弟兄们捧的”,这可以说是老领导的座右铭。这句话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在这个社会,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对抗社会环境注定要头破血流,因此,更好的融入社会,与周遭的人密切团结在一起,有人帮,有人捧,有人扶,方能最终铸就属于自己的辉煌。对绝大部分人来说,这都是至理名言,因为我们的社会就是一张由关系做为纽带编织的网络,只有在网络中磨光自己的棱角,广泛的建立社会关系,能容忍各色人等的尔虞我诈,才能变成“成功人士”,成功的高度与自己关系网的广度通常成正比。
可是我的堂兄赵宝华同志,却对老领导这句话完全彻底的不屑一顾。他认为个人就是个人,没必要迁就这个世界,想怎么干就怎么干,遇到太强大的障碍大不了兜个圈子就绕过去了,甚至不经意间就柳暗花明。因此他经常这么说:“我这辈子谁都不服”,这句话像是个地痞流氓的口号,但其实他算不上流氓,只能说,他在这个纷繁的社会中,始终有着他特立独行的一面。时至今日,据我观察,赵宝华还仍旧没有被社会所改变,他还是他,而且看起来,他“混”的还不错,也许有些人会认为他为了自己的个性所付出的太多,但我相信,他收获的更多,至少永远都能抬起头面对他所遇到的所有的人,而不用担心得罪谁。所以有的时候,有的人,牛逼是靠自己挣出来的。
日期:2014-11-12 22:38:36
赵宝华的聪明并没有让他很自负,他心底里的不屑不会轻易表露出来,就如同我们斗地主不愿意开局就放出最大的牌。在他离开最早工作的那个工厂之后很多年,他有一次和我提起那个厂领导,他说领导讲话很有意思,领导开会时候说:“我们要抓好以下几个指标,产品合格帅,数据准确帅,销售利润帅……”我听的时候笑的前仰后合,但赵宝华说,全场听厂长讲话的人没有一个人笑,包括当时文化程度算是比较高的赵宝华。台下多数人都知道,那个字是“率”,这里应该念“绿”,可是人们更知道这时候不能笑,最好的表现就是白痴一般听着领导讲话,以后把这个笑话讲给别人听。
赵宝华本来是最看不起这种人的,但他也是过了许多年才讲出来这样的笑话。对他来说,鄙视谁并不需要随时随地表现优越感,同样,自己心目中的原则也没必要总是和现实社会硬碰硬。所以大多数时候,他似乎表现的很圆滑,圆滑的让人们以为他和众人一样。也正因此,他偶尔的爆发,会造成巨大的轰动效应。
日期:2014-11-13 20:41:11
我这堂兄,就凭着头脑聪明,在厂子里慢慢混的就还行,干了几年,成了技术骨干,大概是1996年前后,他已经是一个车间的主任,还兼任技术科副科长。那时候他还不到30岁,这么年轻就混进领导层,用流行的话来说,绝对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前途无量。
当官没两年,赵宝华就赶上了一档子事,厂里的设备太老了,据说还是五十年代苏联援助的,故障频发,严重影响生产。国企啊,当然不能自己拍板换设备,厂子已经给局里写了好多次请示,这回终于批下来了,同意出资若干万元,给厂里购买设备,并且指示:要以招投标的方式,公开透明的选购高质量设备。当时的口号是“走出去、引进来”嘛,在买东西方面不惜资金,而且倾向于外国货,当然,国货也确实没什么像样的。
日期:2014-11-13 21:09:29
厂里获悉终于能更换设备了,从领导到职工个个喜出望外,跟局里管事的一起谋划了一个多月,就开始招标。那时所谓的招标,根本就不正规,人们从前也没接触过这个,完全不懂规则,弄半天其实就是个形式。但不管怎么说,还是假模假样的在表面上有那么点意思,到最后把产品没竞争力的和要价太高的排除掉之后,就剩下两家企业竞争:一家日本的公司,和一家美国公司。
日期:2014-11-13 21:39:10
赵宝华做为技术科的副科长,在订设备期间参与了两三次会议,见过两个外国公司的销售代表。两边的设备都超出了厂里的要求,比以前用的设备好太多。总的来说,日本那家先进一些,自动化程度更高,各项技术参数也好看的多,价格还要比美国货便宜,据说是因为日本给了中国无息贷款,买日本货就更方便,更低廉。
日期:2014-11-13 21:41:11
所以当时赵宝华觉得,买日本设备就是板上钉钉了。但就在此时,美国企业的代表有一天就偷偷给他送去了三千块钱,用意不言自明。他没收,不只是因为清廉,更重要的是他还没那胆子,而且这么大的事情他根本做不了主,权力都在局里和厂长那呢,他拿钱算怎么回事?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比现在胆量小的多。具体他怎么推出去的那三千块钱我不知道,想必是很坚决。
日期:2014-11-13 21:42:57
毫不意外,接下来的一次厂内部会议上,在研究购买设备是事情时,那位“帅厂长”就表态说,希望购买美国设备。有趣的是,帅厂长并没有对比两家的价格和技术参数,而是先痛说了些国仇家恨,说小日本狼子野心不是好东西,生平最恨的就是日本人。然后又陈述了对美国产品的信赖,美国人连月球都能上,工业上那毫无疑问是世界第一,美国货,那能差吗?帅厂长这一表态,在场的局里领导立即说支持,其他众人也都无异议,这事基本上就定下来了。
日期:2014-11-14 11:31:24
赵宝华心里头无比的清楚,开会的人里,估计就他一个人没收钱。美国公司的销售代表能给他这样的小喽啰出手就是三千块,给几位领导估计十倍都不止。这类的事情他也没少听闻,可是他心里总是过不去这个坎儿,虽然那是国家的钱,用不着厂里掏,但买来的东西要厂里用,干嘛花大钱买那个差的?帅厂长他们不仅受贿买高价产品,还用所谓爱国来标榜自己,简直是侮辱别人的智商。
我后来分析,赵宝华从那次会议之后就琢磨着,怎么在这事儿上较一把劲,把局面扭转成他希望的方向。可这是个难题:他赵宝华人微言轻,上面又没人,根本左右不了局面。难道去举报?明着举报吧,没有证据,接下来还有打击报复,领导们的利益都息息相关,他惹不起;暗着来呢,谁理他?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即使他凭着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改买日本设备,可天下没有完美的机械,那么假如这个设备出了故障,谁负责?弄不好他都有可能坐牢!所以现实的情况,足够让人挠破头。那时候的赵宝华,如果去举报,显得不够聪明,如果奉行鸵鸟政策,又不符合他的性格。
日期:2014-11-14 11:39:49
人生的十字路口就是这样,不能后退,只能选择。在九十年代末,除了在设备购买环节的瞻前顾后,进入社会没几年的赵宝华实际遇到的是这样一个大关口:在腐败的大潮汹涌而至的时刻,是选择从腐如流,今后慢慢陷进去跟着做个贪腐官员,还是想办法跳出这个圈子,换一个环境?前一种选择意味着堕落,但也伴随着巨大的利益,而后一种选择就太难太难,洁身自好的不是没有,但那往往伴随着一生碌碌无为,那都不是赵宝华想要的。在这次的抉择中,赵宝华开动了自己的智商,做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举动,很多年以后,和我说起这件事,他语气间仍有得色。
他的做法是这样的:他趁没人看见的时候,把两种设备的简要说明扔在了食堂的桌子上,那说明上有详细的耗电量、加工精度、生产效率等数据。
日期:2014-11-14 15:26:34
这些资料在招标的时候,参与招标的厂方负责人员手里多的很,但一线职工们则没有看见过,平时他们也漠不关心。但饭间无聊的时候顺手看几眼,就都明白了设备的不同。咱们爱泡天涯的都知道,树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工人里不乏好事者,反正自己也不在乎什么前途,整天闲的难受就盼着搞点大事出来,于是这事很快就被捅到了市里,最后越闹越大,直到一封联名信搁在了反贪局局长的桌子上。
最后结果就是从“帅厂长”到局里几个负责人受了处分,有记过的,有警告的。买设备的事弄成这样,当然谁都不愿意再提,所以经过研究,暂不购置,那套苏联老设备一直用到这工厂倒闭。因噎废食的事儿咱们这国家干的多了,大家懂的。
赵宝华事后说,他当年的一腔热血促成了自己要对抗领导们的贪腐,但当时动了脑子。他认为,自己往上告是没有出路的,因为领导们都是一条线上的蚂蚱。而直接发动下级群众也是不行的,因为底层人民往往比较盲目,且不团结,不易组织,弄不好就毁了自己。所以他采取留在幕后当黑手,通过散布设备资料来激起民愤,假如食堂里的资料石沉大海,他还打算自己往外散布点谣言什么的,没想到根本用不着,工人们议论的小道消息和谣言很快就源源不绝了,根本就不用自己去编,他们的创造力强大的很!
日期:2014-11-14 15:30:18
但遗憾的是事后并没有人胜利,那套廉价而高效的设备最终也没有被买来,工人们仍然要隔三差五的停工,伺候那些能当自己爷爷的机床。这肯定是让明白人感觉到异常的悲凉——这样的企业还有未来吗?赵宝华既然不愿意去随大流腐败,也不愿在这厂子里暗无天日的混下去,他的选择就只剩下了辞职。所以在21世纪初,30来岁的赵宝华扔掉了铁饭碗,停薪留职下海了,当时我记得,为这事我嫂子差点跟他离婚。
日期:2014-11-14 20:28:33
不上班了,当然要自己做点生意,但现实不是励志故事,刚从国营工厂出来的人,投身到商场里简直就是自寻死路。据我所知,他一开始卖过小家电,后来又跟人合伙经营水暖器材,生意做的都不怎么样,欠了不少的债。但是赵宝华坚强的很,亲戚朋友的劝说全然不在乎,现实的挫折他认为都是毛毛雨,别人觉得前景黯淡的时候,他还是充满了斗志和希望。
终于翻身的机会来了:当时我市里流行起了高档KTV会所,雨后春笋一般的开了一家又一家。赵宝华见是个机会,就开始找人合伙,卖起了KTV用的音响和点歌设备。这些东西他上手很快,毕竟是车间主任出身。此前做生意虽然没赚钱,却积攒了很多的经验,知道怎么去赢得客户的信任。接下来就一发不可收拾,生意越来越好,赚下了人生第一笔钱,虽然算不上暴发,至少比以前上班强多了。
日期:2014-11-14 20:29:27
赵宝华对这段时期有这么一番生意经:首先是别放弃,天生我材必有用嘛,谁都有长处,既然有长处就要发挥出来学以致用,市场大的很,就看你会不会施展你的本事去挖,只要接着干就有希望,可一旦放弃就完蛋了。其次是赚穷人的钱太难太难了,穷人本来钱就少,所以买个东西麻烦的很,货比三家还锱铢必较,很不好打交道。以前卖小家电和水暖的时候跟穷人打交道不仅不赚钱,累都累死了。而有钱人的特征是钱多,但要求更高商品和服务,也就是说,只要你的档次上去,富人不介意多出点钱,比如这KTV会所,人家一个包间每天的收入就上万,会在乎多花五百块钱买块好点的硬盘吗?这就好办了,他脑子灵活的很,千方百计找最适合客户的产品,曾经有一段时间他自己高薪雇了木匠做低音箱,就是为了提供真正完美的音质。然后是苛求服务质量。比如他车上常备着一套全新的易损件,只要哪家KTV打电话来说设备有故障,他去了查一下发现几分钟修不好,就二话不说先拿新的换上,绝不耽误会所的生意。给自己的客户创造赚钱的机会,客户才会给自己机会,这是市场上双赢的基础。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