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消防兵手记——橙色地平线
作者:
春风十里叫如花
题记:
真正决定要将自己的生活付诸于文字的时候是2013年的冬天,那个时候自己一直在构思着入伍5年以来的生活,血与火,生与死。或回忆,或感动。看着周围的战友一个一个从单身到步入婚姻的殿堂,看着和自己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老兵们一个一个的离开部队。他们慢慢有了甜蜜的小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忽然之间感慨生命的可贵,感慨青春的逝去。我没有用华丽的文字写下这一段段的回忆,也没有歌功颂德的味道。但这里面的每一个人物,每一桩事情,甚至每一个灵魂都是活生生的现实,他们都把自己火热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部队,奉献给了红红的警营,红红的车。作为和平年代伤亡率最高的一支部队,“养兵千日,用兵千日”已然成为消防部队的代名词。
日期:2014-11-30 00:49:18
几年来,我目睹过死亡、目睹过家庭的破碎。也挽救过生命、搜寻过希望。鲁迅先生说过: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便成了路。我尝试着用5年走过的路还原一个基层消防官兵最真实的经历。之所以将这本手记取名《橙色地平线》,是因为橙色是消防部队的代号,同时也代表给人希望。地平线代表生命的起源,代表追求晨光的向往。 我想,这样的文章不管有没有人阅读,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有没有掌声。记录下的就是我的生活,笔下的字迹就是我的世界。这个世界上从不缺少无名英雄,而是缺少去刻画他们的雕刻家,我愿意做这样的一个默默耕耘的工匠。谨以这些文字送给那些曾经或现在奋战在一线的我的战友们,消防兵,你们是最棒的。
日期:2014-11-30 00:49:56
2011年3月13日
初春,夜黑,风高,23:50分,一刺耳的铃声从报警电话传来,让伏案写要事日记的我本能的颤抖了一下神经。是做梦吧,刚仰起头准备看看,又是一声响铃。完了,大半夜有警?这觉还能睡吗?这可不是一个太平的县城,因为挨着高速路,又是交通要道,所以车祸特别的多,掰着指头数数今天已经是第三次出动了。我困得不行。果然,办公室的隔间里传来询问的声音,是通讯员小易,“你大点声,老乡”小易似乎也紧张了,这个服役了5年的消防兵入伍以来一直从事通讯员工作,询问知情人是有条有理,丝毫不乱。但今日的情况有些反常“哪?多少米?怎么跌落的?我们消防车可以进入现场吗”小易继续问到。“
日期:2014-11-30 00:51:24
“我晕,什么?还跌落?看来不是火灾了,我凭着并不丰富的经验判断到。“好好好,你先通知派出所,通知家属,让他们多带点电筒和火把,我们马上就过来”小易挂上电话,一脸的茫然,他告诉我有4个高三的学生结伴去水电站游玩,但因为在电站的山坡上迷失了方向,有一个男孩失足不慎跌落从60多米高的悬崖上掉了下来,落入了电站的谷底,明早电站就要开闸泄水,孩子生死不明,当地的老百姓已经自发的组织了搜救,请求我们到场救援。电站?谷底?60多米?这一连串的词语在我心中闪过,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孩子为什么会从60多米高的悬崖上跌落?跌落多久了?位置在那里?死亡或生还?要是电站明早放水怎么办?这些杂乱无章的思绪让我感到棘手。容不得我多想,刺耳的电铃已经响了起来,广播里面喊道“抢险救援,抢险救援,特勤班出动,登抢险救援车”我带着七名战士就这样奔赴了现场。
日期:2014-11-30 00:52:24
盘山的道路仍然很黑,只有五十铃的车灯在黑幕中画出两道雪白的光柱和爆闪警灯发出了蓝红光芒。警报尖锐的叫声响彻整个山谷,我们到了山顶,远处的天一片橙黄。车内有人打起了呼噜,我知道,这是战友们在为救援养精蓄锐,小易每隔20分钟就给报警人打一个电话,询问具体的位置,其实像乡镇救援或者火灾,我们并不指望报警人能一次性准确的说出地点,因为有些地名甚至在地图上也找不到,全凭当地老百姓的世代相传。加上当地方言混杂,口音不清,我们的战士又多是异地当兵,我们能够知道个大概就已经很不错了。
日期:2014-11-30 00:52:52
小易很焦急,这是我下队一年多以来第一次看他这副表情,他沉稳可靠,从北京总队调过来之前一直从事着通讯员的工作。
通讯员是个很杂的岗位,说白了就是万金油,没有很多脑细胞根本无法胜任,既要会做文案资料写汇报会用打印机加word文档,又要会制作重点单位预案熟悉辖区交通道路情况,既要会协调干部和战士之间的关系,又要具备写作、摄影和口才技巧。小易是四川达州人。90年出生,06年入伍。比较内向话不多,但人很实在,任劳任怨。
日期:2014-11-30 00:53:21
至今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个故事是他告诉我他爷爷在死亡之前看到了奇怪的一幕,类似于回光返照,告诉家人自己死亡的准确时间,不过这件事情真的应验了。他爷爷真的在那一时刻准时离世。加上他有梦游的习惯,某次晚上从通讯室神游出来踢到了垃圾桶,然后又回去睡觉了。从那次开始我就觉得他很神奇,似乎他的第六感很准确。
日期:2014-11-30 00:53:54
初春深夜的乡镇公路是冷清的、黑暗的、死寂的甚至是有些寒冷的。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西南省份,在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的省份,你会觉得这样的氛围有些恐怖。夜晚的大山在漆黑的夜幕下就像一尊尊巨人站在你的远处。包围着你。有些藐视的看着你,忽高忽低的道路,起起伏伏的路基,70度以上的弯道,随时都在盘山公路上行走,窗外就是悬崖。让你每一刻都感觉到这实在是很考验驾驶员的技术,驾驶员老张,04年入伍,贵州毕节人,从云南森林武警调入。此刻他正专心的紧握方向盘。
日期:2014-11-30 00:54:23
说实话,对于驾驶员我是最尊重的,当同车的战友在深夜奔赴现场的时候,他们在开车,在同车的弟兄在下面忙活着救援的时候,他们要负责协助和警戒,当最后救援完毕归队的时候,全车人都困得不行睡着了,他们还是在开车。疲劳程度可想而知,大家算是把性命交给了他。我在基层部队任职5年,每一次出警或者归队,不管走再好或者再差的路,我丝毫不敢大意和打盹,就算全车的人都睡着了,我的眼睛仍然死死的盯住前方,因为我知道,就算我睡着了,驾驶员仍然会把车安全的驶向中队,但是如果我陪着他,他的心里上多少会有些慰藉吧。作为一个在深夜漆黑道路上陪着他的伙伴,我想,这就是战友间心理互相的信赖,以致生命相托。
日期:2014-11-30 00:54:55
报警人仍然是叽叽呱呱的在电话那头讲个不停,这时候我的手机响了,当地派出所的民警马上给我在电话里介绍了基本的情况,孩子仍然在尽力寻找,现场差不多近200人加入搜寻,照明设备充足。大多数是当地的村民,从山上或者从邻近村寨赶过来。我告知民警做好现场的警戒,维护好现场秩序。同时告诉战士们带好防护工具迎接即将到来的恶战。
日期:2014-11-30 00:57:51
“日,今晚是没得觉睡咯!”铁头一声哀叹。铁头姓邹,云南大理人,07年入伍,为什么叫他铁头,大概就是有一次中队组织踢足球,在球将被对方踢进的那一瞬间,作为守门员的他飞身扑救,球没进,但是他的头也狠狠地撞到了门柱,大家想着玩大了,原以为他会脑震荡,没想到他居然活爬了起来,不仅智力没一点问题,反倒较之前活泼了更多。绰号就此而来。不过他这时的发话很快就遭来了班长的反对,“就你B话多。赶紧收拾你的东西吧,一会山谷里没照明灯,我可不借给你”班长姓付,诨名仙人,06年入伍,贵州兴义人。仙人的称呼来源于他当司务长时的工作经历,平时没事做,事来了挑着做。属于”老干部”型思维。当班长之后一样耍大牌,不过业务不错,能力较强。各种岗位都锻炼过。
日期:2014-11-30 00:58:21
凌晨1:32分,到达现场之后的情况远比我相像的要糟很多.
说实话,几年之后我想起这件事情曾经还会有些后怕,因为第一次经历山谷救援,而我又是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学生兵。有热情、但是十分莽撞。以至于在救援过程中翻越乱石沟几次差点从悬崖上掉落。幸有自己的战友相助。当时我们的大型救援车并没有能够进入现场。只能在距离水电站500米左右的山坡上停住,现场已经横七竖八的停了一堆汽车,估计是乡政府或者派出所、村民之类的。给这个本来就静谧的山谷带来了从来没有过的热闹,两边的山出奇的高,夜也出奇的黑,只有一条狭长的通道是通向救援现场的,而通道的道路坡度竟超过了30度。黑压压的氛围之中,黑暗深邃的道路通向谷底,仿佛是一个魔鬼张开大口想要吞噬一切。所有等待的人都心情焦急。
日期:2014-11-30 00:59:00
我们的车才停稳,我就听见在现场有人叫到:消防的来了。随即就有老百姓围了上来。派出所的杜所长给我介绍了事件的最新情况,目前当事学生家属已经通知,关键是要确定学生失足的地点,开展围绕失事地点半径展开的搜寻,尤其是谷底和悬崖边的大树以及谷底水潭。因为水电站河道虽然是干的,又正值枯水季节,但是仍然有一些水潭在乱石中间,或大或小,有些大水潭恐有三、四米深,加之天气预报说未来几天将有大雨,水电站决定第二天一早开闸放点水(真是的,做什么决定都要临时来一下,最讨厌这样。)于是乎,人们担心遇事的学生会不会落入谷底第二天被水冲走。
日期:2014-11-30 00:59:42
大概明白了意思以后,两个热心的村民指着自己的五菱之光对我们说:兵哥,上这个车,快点。我们忙不迭的收拾好救援工具.
顺便说一下,这样的救援场合,其实消防兵能够携带的东西其实非常有限,一些安全绳、挂钩和照明工具,外加一些救生衣。因为第一,消防部队山岳和深谷救援本身就不是太专业,所以配备的东西很小儿科,连攀登固定用的膨胀螺丝都没有。第二官兵的攀登技巧基本为零,尤其是过乱石滩时候,甚至没有当地的一些老百姓爬得快。第三,地形不熟悉不敢贸然救援,这和我们部队里平时上的视频授课教授的原则是一样的。救人第一是必要的,但是还必须科学施救,不然等于白搭。
日期:2014-11-30 01:00:23
车子在深邃的下坡路上行进着,我们一路谁都没有说话,任司机将我们带向目的地。地势越来越低,山越来越高,天却来越小,却越来越黑,我隐约听见了水电站里机器发出的轰鸣,此刻我想到了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虽然这不是白天,但地势之险,在夜晚都能够感觉。
日期:2014-11-30 01:00:47
来不及诗意一下,我们到达了水电站的门口,显然,有两辆警车已经以前在此布候,仍然是几十个群众围观,茫然不知所措。一个刚从河道里走上来的警官告诉我们,有村民已经找到了小孩子的位置,没有死亡,但生命垂危,已经昏迷,现在急需担架和医护人员。
警官的装束很狼狈,裤脚挽到了膝盖,皮鞋在水里浸泡已经不成样子。警服一身的灰。另外他透露了一个信息,小孩落下来的位置比较好,在一个石洞出口处,但石洞的前面是一个深潭,需要游过深潭才能到达小孩身边。水大约有3米深左右。加之小孩的体征不稳定,村民反映已经骨折多处,不方便移动。请求我们帮忙协助。我一听松了一口气。真是福大命大。
日期:2014-11-30 01:01:19
河道大约有1.5公里的距离,有几名村民加入到了志愿带队的行列中,他们有人举着火把,有人拿着电筒,我们则拿着强光照明灯,射得前方透亮,有村民嘀咕道:你们的工具就是不一样。我胡乱答应了一声。河道乱石嶙峋,我发誓虽然我出生在山区,但是我从未在这样的路中行进过,怪石分布河道中,高的约莫3米多4米左右,矮的也有1米多,关键是分布很不均匀,而且石头光溜溜,多数地方无法下角,我们只能够借助照明灯和火把微弱的光亮.
日期:2014-11-30 01:01:50
本人身材比较偏高,平衡感较差,偏偏那天我做出了一个本年度最SB的决定,就是出动的时候穿了一双绝缘长筒胶鞋,这本来是灭火救援用的,但是穿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在翻越怪石的时候,这双该死的鞋子没少让我吃苦头,连摔了几个跟头,根本站不住,差点被旁边的怪石掀翻到河道里去,十米多高,摔下去不死也是残废。没等到壮士就先烈士了,其实说实话,心中有些惊恐。那时候想得最多的就是:吾命休矣。
日期:2014-11-30 01:02:24
我背着几根安全绳,艰难的行走着,好在战士们都主动放慢了脚步,我知道,虽然他们的鞋子比我轻便,但我仍然觉得我拖了大家的后腿。战士小陈主动的把我的安全绳扛在了自己身上,并且自己走在了我的后面。小陈和我是老乡,我们是一个城市里的,他07年入伍,09年从湖南总队调入。黑黝黝的皮肤,健壮的身材。入伍四年,因为大比武拿了两个三等功。缺点是不太爱学习,喜欢以大老粗自居,脾气较大。不过这哥们十分仗义,关键时刻总能挺身而出。
日期:2014-11-30 01:03:14
这时候,河道内的乱石越来越多,战士们也越走越疲惫,带路的村民看我们装备太多,建议我们休息一下,于是乎,除了驾驶员老张和铁头邹以外的6个人就找了一个地势稍微平一些的地方喘口气,天仍然是那么的黑,似乎又比刚才更黑了。我拿出手机看看时间,已近凌晨3点。好家伙,不知道还有多远。来自浙江的战士小孙拿出一包“黄果树”香烟,刚一打开,我擦,只有三根。6个人怎么分?老乡自然是要发一根,其余2根。6个人轮着,你一口我一口。烟屁股都快抽没了。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男人们这么饥渴的吸烟。
日期:2014-11-30 01:08:25
继续赶路的时候困难仍然是那么多,我抬头看看天空,越发的觉得狭窄,两边的山仿佛就要盖过来一样。在我们翻越一座近3米的乱石时,小孙的脚下一滑,整个人就要往后倒,照明灯脱手抛向空中,砸在了乱石上,滚到谷底去了。战士小林子拉住了他,小林子姓赵,这两个08年入伍的同年兵,一个来自四川成都,一个来自浙江温州。那一刻,他们的心情和命运是连在一起的。这让几年以后的我想起了2014年5月1日上海那两个因扑救火灾而牵手从13楼坠下的兄弟。战友情是如此的相似。与此同时,小孙背后的村民也用手托住了他的屁股。他幽默的说道:兵哥,你这种身材要是砸下来,我怕自己会内伤哟。
日期:2014-11-30 01:08:59
到达目的地的那一刻,我发现已经有人举着火把和电筒在向我们做信号指示,乡镇卫生院的医生也已经提前划水过去将伤者进行了简单的固定和包扎,剩下的就是怎么移动的问题了,伤者多处骨折,头部也受到重创,陷入深度昏迷,只是靠氧气袋和肾上腺激素维持生命,正当我沉思如何行动的时候,我听见旁边传出了女生的叫喊。
日期:2014-11-30 01:09:45
我扭头一看,通讯员小易和仙人班长还有小孙三人已经脱得赤条条,只剩下『内』裤。仙人把脚放在水里,边哆嗦边叫“真TM的好冷”,如此情况下,我只能叫他先穿好救生衣带着对讲机游过去看看伤者。随即,小孙也穿好游了过去,而小易把照相机高举过头顶也跟着游了过去,对岸这边的人焦急万分,自称小孩叔叔的中年男子一直在责备自己的侄儿不懂事,马上要高考了还做出这么疯狂的事情,探险?亏他想得出。据他说,小孩的母亲已经哭得昏死了过去。现在一家人只祈求孩子平安无事。
日期:2014-11-30 01:10:18
我无心安慰他,只有紧握着对讲机站在岸边,期待哪怕是一丁点消息的传出。很快,对讲机里面传来了仙人的呼叫,伤者的头部和身体已经被绷带固定,手脚也已经上了夹板,目前的问题是伤者头部不能够移动,以免引起二次伤害。急需担架。我放下对讲机大声的对人群呼叫:担架呢?话音没落下,一个中年汉子就把担架送了过来,这时候岸边的小陈也脱得只剩『内』裤,小孙从对岸游了回来,两人一起把担架送到了河对岸。
日期:2014-11-30 01:10:46
最精彩的一幕发生了,我看见了四名战士用手着担架,担架上有一个被毛毯包裹着的物体,他们四人泅渡着把担架尽力举高,后面有两个穿救生衣的医生跟着泅渡过来。回到岸边,众人一哄而上。担架里的人瞬间被照亮,我靠,这是个什么人啊。全身上下除了眼睛鼻子和嘴唇,没有一处不是绷带,就像一个活体的木乃伊,伤者眼睛紧闭,头部显然已被鲜血浸湿。这时候,我才发现仙人和小孙的救生衣都挂在两个医生身上。他们是毫无保护的在水里举着担架泅渡。那一刻,我鼻子酸酸的,不知道该说什么话好。我嘱咐他们赶紧换好衣服,可这帮小子关心的是『内』裤打湿了怎么换?我说“现场还有女嘉宾是吧?赶快换,别啰嗦。”
日期:2014-11-30 01:11:16
就这样,伤者在岸上被赶来的县医院的医生又进行了第二次的伤口紧急处理。回去的时候,我们仍然要经过那条河道,这是没有退路的事情,不过因为回去的时候人很多,所以一路都是火把,村民和我们也是轮番的抬着这个刚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小孩,爬怪石,过水潭。河道瞬间被照亮了不少,大家的话也比来的时候多了不少。小孩的叔叔长久的跟在我们的身后,想要帮我们拿安全绳,又想要帮我们拿救生衣。不过我们都拒绝了,因为他也很累。
日期:2014-11-30 01:11:51
小孙说:我们比你年轻,扛得住。大叔不服气:你们走过的路还没有吃过的盐多。小易说:但不管怎么样,在走路这件事情上,年轻人总是不怕吃亏的。大叔嘿嘿的笑了笑,没再坚持。我能看得出来,在走到一些危险的地方,他总是想找机会扶住我们。或者自己一个人跳在队列的最前面,拿着火把指引大家前进。我感觉这是爱和人性的光芒在黑暗的山谷里回荡。
日期:2014-11-30 01:12:25
回到水电站的时候,那台机器仍在在嗡嗡作响,小孩的母亲看见我们灰头土脸的回来,带着他那木乃伊般的儿子,她从人群中扑出来,发疯似的冲到担架最前方的小赵面前,“扑通”一声跪下了。泣不成声,村民们只是左右的扶住,善良的母亲不肯起来,只是带着哭腔的谢谢,让我们心中五味杂陈。但愿孩子一切都好。
日期:2014-11-30 01:12:58
时间已经指向早上6点,这是整一个通宵的救援,虽然天依然是黑的,但这已是黎明前的黑暗,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战士们默默的收拾着器材,两个村民又一次开着五菱之光在路口等待我们。我向杜所长打了个招呼。他叫住我:其实你们的到来,给了老百姓很大的勇气。也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我笑着说了声谢谢。坐车上到了山顶。将器材装车。铁头邹负责看护车辆,这时候在车里已经睡得像死猪一样。任凭我们推搡。我笑着向两位村民道谢。一路无话。
日期:2014-11-30 01:13:30
当天色已经大亮的时候,我回到了中队,困得不行,浑身乏力。一身的泥土和尘埃,来不及洗净,胡乱用水冲冲脸和脚,陈队长叫战士给我送来了馄炖。可我实在吃不下。我和衣将就着躺下。可头脑中尽是翻山越岭的画面,我在想,如果我跌落下去了,会不会就没有现在的自己了。战士们真的是很可爱,为了陌生人的生命可以舍弃自己的性命,而且这么义无反顾,想必那个母亲,想必那个孩子被救之后他们以后应该更加珍惜生命的可贵了吧。还有那么多的好心人加入到搜救队伍,头脑里乱哄哄的过着电影。想着想着,越发沉重的眼皮带着我渐入梦境。
日期:2014-11-30 01:14:03
这个故事,是我三年前参与的一次极其普通的救援,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篇幅来专门介绍这一次出警救援,并且作为我整个手记的开端,因为这个故事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其次,这是我第一次独立带队参加山岳救援。最后,尤其让我震撼的是战士们不顾一切争先恐后的跳进水里运输伤者,以至于到最后孩子母亲深情的那一跪,我想,这些画面让我辗转难眠,时隔三年,我甚至没有再去打听一下孩子是否活着,是否健康。我们之中也没有谁再去提过那次救援,大家都把它当成是消防兵生涯中一次再正常不过的经历,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看似“平常”
的救援,我们的一方老百姓才会生活安康祥和,我把这次救援做成了PPT,三天两夜的制作修改,终于在2011年12月的时候在总队政工大比武上获得了第二名,荣立了一个三等功。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