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东周列国历史今读
作者:
诗行远
日期:2015-01-19 14:22:00
轻松读史: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解读。
简短的废话
有两个名词在这里简单地解释一下:宗周是指西周的都城镐京,为周武王时期所建造,宗周也可以指西周时期;成周是指东周的都城洛邑,为周成王时期所建造,成周也可以指东周时期。
东周起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结束于公元前256年,周赧王末年,被秦国所灭;历时515年。
东周划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东周灭亡之后,战国仍在延续。
春秋起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战国结束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所以春秋、战国两个时期共历时550年,比东周延长了35年。
春秋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历时295年。
战国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历时255年。
东周列国的历史指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这段历史。
东周列国历史的前序--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一
古代王朝的兴废本来就是一件家常便饭,此起彼伏,屡见不鲜。事物兴盛久了便要衰退,万事万物的的发展总是以新替旧,新陈代谢,周朝也不可能逃脱这“物竟天择”的自然规律。
西周自周武王建国,历经成王、康王、昭王、穆王、恭王、懿王、孝王、夷王,就到了它的第十代君王周厉王姬胡。这期间虽然时有兴盛、时有衰落、也有一些比较动荡的时候,但是在大体上还都能把整个西周王朝社会维持得比较好。
周厉王的时候,这位高级领导出了很大的差错。虽然他在一些对外战争中取得过比较大的胜利,有一定的威名,然而说到他对社会的治理,却很无方,致使经济衰减。他为了加强国库的收入,将山林鱼泽之利收归王室所有,并且派人监视国人,禁止批评朝政,终于引起国人暴动。那周厉王仓皇逃命,躲到了彘地(今山西省霍县)。这一时期,西周的国势有了很大的衰落。
到了周厉王的儿子周宣王姬静的时候,虽然奋发振作,在他的前、中期,也有过一段时间的中兴,然而好景不长,犹如回光返照一般。原来那周宣王不注重农耕,而又想要弘扬先王的功业,结果是穷兵黩武,屡屡与外族部落作战,虽然连连获胜,占领了大片的土地,然而自己的兵士却也伤亡颇多,军费消耗过重,又缺少耕作的人民可以迁移,故而实际功效不大。
周宣王三十九年的时候,在千亩(今山西省介休县南)与外部族的姜戎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作战,惨遭失败,损失了大量的军队,丧失了防守江汉一带的所谓“南国之军”。接着周宣王就在太原(今山西南部)统计人民的数量,为的是补充兵员和征收赋税,这个时候,周王室的财政收入已经陷入了相当的困境,附属的人民也已经逐渐稀少--不是死于战争,就是因生活艰难而逃亡;国势更加衰落。
周幽王二年的时候,流经西周都城镐京的三条大河--泾水、渭水、洛水一带发生了强烈地震。这一年河水干枯,岐山崩塌。连年的旱灾使农业生产受到了极为严重的影响,自然灾害加重了那里人民的生活困苦。
周围一些外族部落、特别是西方犬戎势力的强大,一直都是西周国防的巨大威胁,那是说打过来随时都有可能打过来的。
这个时候西周王室的实力已经逐渐缩水,诸侯地方政权已经逐渐坐大,不再愿意纳贡称臣,内忧外患,已经使得西周王权曾经巍巍赫赫的大厦处在随时都有可能倒塌的风雨飘摇之中。
果然好景不长,到了周幽王十一年的时候,西周很快就灭亡了。
日期:2015-01-19 14:28:20
二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是很多、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因为它太有名了。
周幽王是西周的最后一个君王,他的名字叫做姬宫湦(也写做姬宫涅)。
周幽王三年的时候,在他的后宫里面见到了一个非常、非常美丽的女子,这个女子就是褒姒。
周幽王的来历稀松平常,不过是他爸爸娶了个妻子,生了个儿子。倒是这个褒姒的来历很有些稀奇古怪。
据说以前的历史典籍上记载着夏朝将要衰落的时候,有两条神龙降临到夏朝的朝庭上,对夏朝的君王说道:“我们是褒国先前的两个国君。”夏朝的君王不知道怎样对待它们才好,于是就想请教神明,问问玉皇大帝张爷爷他老人家的意思如何。随后就请太史卜了几卦,卦上的结果是:杀掉、留下或是赶走神龙都不吉利,要想吉利,就得请求神龙吐些唾沫、口水收藏起来。夏朝的君王随后就让人郑重其事地在地上展开布帛,自己在竹简上起草了一个发言稿进行祷告,求得了神龙的一些唾沫、口水,并且把这些唾沫、口水用一个木匣子密封保存起来。这个盛着神龙唾沫、口水的木匣子,经过商朝,传到了西周的中晚期,没有一千年、少说也有八九百年,都是放在历代君王的皇宫中,没有谁敢打开它。到了周厉王末年,周厉王那厮好奇而且大胆,想要探究探究这个木匣子里面装的宝物到底是不是世界第九大发明,于是就打开来瞧瞧。不料神龙的那些唾沫、口水既没有发霉变坏,也没有蒸发跑掉,原好无损,依旧存在,仿佛是因为在木匣子里面闷得太久,想要风光风光,接着就流淌出来,聚集在宫廷中,无法除去。也不知道周厉王那厮从哪里听说过一个驱怪避邪的方法,于是就让宫中的妇女们脱下衣服,光着身子对着神龙的这些唾沫、口水大声呼叫。神龙的这些唾沫、口水随即变成了一条黑色的蜥蜴,窜到了后宫。后宫一个虚岁七岁的童女不幸触到了这条黑色的蜥蜴,到了虚岁十五岁的时候,就莫名其妙地怀了孕。到了周宣王的时候,这个怀孕的宫女生下了一个胖大小子--想都别想,那是不可能地——结果是生了一个千金女娃。因为是未有受到君王的宠幸而生下的孩子,这个宫女感到十分惶恐害怕,随后就把这个女婴给丢弃了。
周宣王在位的时候,曾经听到过一些女童唱着歌谣说:“桑木弓啊箕草箭袋,周朝从此就要开始灭亡了。”
有人闲着没事总是喜欢生事,制造一些谣言出来,恶搞恶搞,祸害别人,娱乐自己,也算是消遣消遣,本来就不值得一顾,别人听了一笑了之,烟消云散,也无后话。偏是赶上国势衰危、情况不好的时节,偏是这周宣王又很迷信,怕有妖孽出现,听到女童们唱的歌谣之后,心里老是觉得不踏实,不对劲,就给认真起来了。
过了一段时间,恰巧有一对夫妇在街市上卖桑木弓和箕草箭袋,他们的祸事接着就要来了。
周宣王正在为歌谣里面说的事情发懵犯愁呢,听说竟然有人前来卖什么桑木弓和箕草箭袋,那里能不触动他那脆弱而又敏感的神经?顿时觉得乌云蔽日,风雨凄沥,天就快要塌下来了。于是就传下话来:派人去抓,抓住就地正法。
这对扛着桑木弓、背着箕草箭袋的夫妇,兴高采烈地吆喝兜揽自己的生意,正当生意火红,卖得起劲,叮叮当当数铜钱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前来捉拿他们,并且准备要杀掉他们的消息,先是惊得目瞪口呆,后是吓得屁滚尿流,“好汉不吃眼前亏”,“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于是就脚底板抹油,拔腿开溜了。
一天夜里,这对逃亡的夫妇走在路上,突然听到路旁有个女婴在哭,凄凄惨惨,让人揪心。不知道这是谁家遗弃的孩子,直怪她的父母太过狠心。怜悯之情,油然而生,这对逃亡的夫妇一语不讲,二话没说,随即就收养了这个弃婴。
夫妇两人是东躲西藏、惶惶终日,逃来逃去,后来就逃到了一个较小的诸侯国家--褒国(今陕西勉县东南)。
这个女婴长大以后,出脱得十分俊美,面如牡丹映朝阳,腰似杨柳弄晚风,说不尽沉鱼落雁之容,道不完闭月羞花之貌,真个是你见称羡,我见犹恋,远观动人之极,近看魅力无穷,分明是个天上的玉女,不象是个凡间的姑娘。
因为褒国的国君褒姠得罪了周天子,褒国没有别的办法,只好进献财宝、美女前来赎罪--美女惹人怜、财帛动人心,这两样都是人间的极致,特别管用。于是这个国色天香、绝代的佳人就被挑选出来,送到了西周王室。
褒国国君是夏朝王族的同姓,姓姒;这个褒国的美丽女子连同国名再加上国君的姓,就被叫做褒姒。
日期:2015-01-19 14:44:06
三
按照传说中的褒姒由来的年月,却是怪乎其怪、玄乎其玄。
从周厉王末年到周幽王三年,历经共和十四年,周宣王四十六年,中间少说也多着六十年的一段时间。那个在周厉王末年触到由神龙的唾液变成的黑色蜥蜴的虚岁七岁小宫女,到了虚岁十五岁的时候怀孕,其间度过的时间是八年,而褒国把褒姒献给周幽王的时候,这个美少女的年龄最少应在当时算作成年的虚岁十五岁左右,最多也应在虚岁十六、七之际,再大就是老姑娘了,褒国的人还不至于神经错乱地把一个老姑娘送到周王室去行贿。再说褒姒是个非常美丽的姑娘,很容易就可以嫁出去的,年龄也不可能过大。八年加上十四或是十六年,也只是二十多年,而周厉王末年到周幽王三年至少有六十三年,两者之间相差大约四十年左右。
触到黑色蜥蜴的小宫女,从虚岁十五岁怀孕,到了五十来岁才生育,这孕一怀就是四十来年,人间一大奇迹。也怪不得后来的褒姒不知道什么是笑,在娘肚子里面憋屈了四十来年,那个苦呀,怎一个“愁”字了得!
历史上没有记载这个褒姒是不是受过文化教育,临时的礼仪培训肯定是少不了的。也不知道这个小家碧玉有没有大家闺秀级别的仪态风范,反正她极其美丽,光彩照人,足够吸引眼球。
有一天,周幽王到后宫散步开心,随便溜达溜达,突然见到一个非常、非常美丽的姑娘,这个人就是褒姒:
风姿绰约步轻盈,不笑亦能倾国城;杨柳袅娜春妩媚,芙蓉清丽玉娉婷。
那周幽王不觉呆在了当地:见过美女,没见过这么美丽的美女。
褒姒就象天女下凡,惊艳--哇嘞个塞!直看得那周幽王大跌眼镜:“八仙女怎么走错了地方,来到了咱家的御花园?怪不得早上起来,一群喜鹊唧唧喳喳地在那里叫呢,原来艳福却在这里!”
褒姒就这么给周幽王钟爱上了,周幽王从此对她好得那是不得了,了不得。说不得终日寸步不离,却也是天天不离左右。
从传宗接代的观点来讲,这个褒姒也很争气,不久就给周幽王生了一个儿子。褒姒与周幽王的这个儿子叫做伯服。
爱屋及乌,也是为了增进两人之间的相爱情谊,周幽王后来就废掉了原来的王后--申后,与他们的儿子太子宜臼--要说离婚吧,又找不到法官;要说休妻吧,对于君王又不存在这一说,只好委屈了申后,与他们的儿子太子宜臼;而让褒姒做了王后,伯服做了太子。
“只闻新人笑,那管旧人哭”。这种事情从表面上看起来比较残酷,只是具体的情况如何,咱们也找它不了。再说周幽王与原来的王后--申后的婚姻,那是父母一手包办,属于政治婚姻,本来就不合周幽王的本意。周幽王当时的年龄还小,又考虑到接班的需要,不能得罪父王,就没敢怎么反对。之后忍受了那么多年,现在终于算是解脱了。
可是新人褒姒并不笑。褒姒这人老是不怎么开心,老是忧虑,想是在娘肚子里面憋屈了四十来年的泪水,不是山洪爆发,也是飞流直下,铸就了她那特别伤感的独特人生风格,《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跟她一比,那都是小巫见了大巫,只有低头认栽的份儿。
周幽王倒是个少有的钟情男儿,《红楼梦》里面的贾宝玉无法望其项背——十分地痴情:问天下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他千方百计,百计千方,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逗褒姒开心。
可是褒姒女士一贯坚持原则,思想坚定,意志分明,就是不开心,就是不笑。
一条筋的男人很多,一条筋的女人少有,况且还是个绝代美女?褒姒的多愁善感,郁郁寡欢,使得那周幽王哥儿大伤脑筋。
其实褒姒并没有更多高兴的理由。她的娘家不过是一介平民,没有什么地位,故而谈不到有什么权势,而褒国又小又弱,在诸侯之中又不显眼,自己确实并没有什么后援可以依恃,再说,朝中又有许多大臣反对自己的王后之位。申后和她的儿子宜臼虽然被废,但是他们有着娘家人申国做靠山。申国一方面是周王室西部的一个屏障,另一方面又是周王室的一个西部威胁,势力比较强大。申后与她的儿子以后还可以卷土重来,是个巨大的潜在威胁。
人生就是生存,就是生活,就是竞争,就是处理利害关系,没有办法。面对如此不利的处境,褒姒要是不忧虑,褒姒要是很开心,那么她的头脑倒是有些不正常了。
后来周幽王想到了一个“妙计”,就是点燃烽火,炫耀军威,来逗褒姒开心。
日期:2015-01-19 15:10:41
四
当时由于西周王室军事力量的逐渐衰退与所属人民的减少,已经不足以抵抗周边外族部落特别是西方犬戎的入侵,于是就筑建高台,设置了烽火与大鼓,来召集京城管辖区即畿内诸侯的军队前来帮忙,防备外敌,传递消息。当有外寇入侵的时候,白天点燃烽火远处就会望见滚滚浓烟,夜里点燃烽火远处就可以望见火光。
周幽王首次点燃烽火,烽火一起,白天浓烟滚滚,夜里火光冲天,畿内诸侯得到消息,纷纷率领军队前来,车马奔腾,人声鼎沸,好不壮观,直让人扣着脑门打问号:是不是正月十五闹花灯给搞错了时间地点?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英勇的远方将士们抱着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豪情壮志,别妻离子,迢迢而来,人人擦拳磨掌,个个热血沸腾,可是到处都寻不见敌人。
褒姒站在骊山之上或是城楼之上,见到畿内诸侯的军力如此强盛,心中十分高兴,不禁笑了起来。
畿内诸侯被戏弄一番,好不懊恼,随后就拔锚开溜,带着自己的军队回去了。
周幽王此后几次点燃烽火。畿内诸侯屡次遭到戏弄,渐渐地也就不再率兵过来。
周幽王让虢国的国君虢公石父担任周朝的总理大臣(卿士),掌管国家政事。因为虢国是周王畿内重要的诸侯国,世代的虢公都在周王室做大臣,例如他的爷爷虢公长父就是周厉王时期的卿士,他的父亲虢文公就是周宣王时期的卿士。这个虢公石父的本领不是很大,比较顺从周幽王,朝中的一些重要事务也没有能力处理得当。
此处的虢国原为西虢(今陕西宝鸡东),后来东迁成为北虢(都城上阳,今河南陕县东南)。因北虢夹黄河而形成南北两个部分,所以又被相对地称为南虢、北虢,实际上是一个诸侯国家。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周幽王七年,虢公石父为了拓展自己的国土,稳定自己的国基,率军灭掉了北虢附近的焦国,看来这人还是有些本领,只是没有用在西周的事业上。
被周幽王废掉的申后--原来的太子宜臼的母亲,是申侯的女儿。周幽王八年,前太子宜臼逃到了西申。
诸侯申国,姓姜,相传是宁肯饿死在首阳山也不肯吃周朝的食物的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的后代,原本属于姜戎的一支,后来归入周朝。起先居住在今天的陕西、山西之间的地方。周宣王的时候,为了削弱分化申国的力量,同时防备逐渐兴起的楚国,一部分东迁,被封在谢(今河南南阳北),在那里建立了诸侯申国,被称作南申。留在原来地方的部分,被称作西申。
周朝的诸侯分为五个等级:公、侯、伯、子、男。西申是个二等爵位的侯爵国家,所以他们的最高领导被称作申侯。至于南申,则是个三等爵位的伯爵国家。
见到周幽王触动了自身的根本利益,诸侯西申国的大领导申侯十分恼怒。他没有受到过后世的教育,既不知道忠君爱国,也不懂得大公无私,本能地知道要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要使自己生活得幸福愉快。
公元前771年,即周幽王十一年,申侯联合缯国(西缯,西申附近)、西方的外族部落犬戎(今甘肃省境内),一起攻打周幽王。
周幽王急忙派人点燃烽火征集畿内诸侯的军队,畿内诸侯由于几次受到欺骗,都不派军队过来。
犬戎的军队浩浩荡荡杀奔而来,周王室的御林军势单力薄,难以抵挡,被打得丢盔弃甲,四散奔逃,周幽王被杀死在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之下。同时遇难的还有周幽王的太子伯服--一个七、八岁的无辜天真儿童。犬戎的军队虽是异族,却也知道魅力的珍贵,见到褒姒天仙也似的一个美人儿,就趁机把她掠走,同时把西周都城的财物抢掠一空。
前面的神话与传说两个故事首先来自于《国语·郑语》,后来被《史记·周本纪》所引用,显然是西周以后好事者的杜撰或是反对派以及后来的史官对褒姒的恶意丑化与抹黑,非常荒诞。
后面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为《史记·周本纪》所独有,因为它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先秦的史书从未有过烽火台以及烽火御敌的记录,而且把周幽王的智力贬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此很多人怀疑它的真实性,认为是虚构的。
而早于《史记·周本纪》一百多年的《吕氏春秋·慎行论》里面,讲了一个“周幽王击鼓戏诸侯”的故事:
周朝的都城丰京、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沣河两岸,丰京在河西,镐京在河东),与外族戎人邻近。王室人员和诸侯(应该是指与周王室关系密切的畿内诸侯)约定,在官道上修建一些高大的土台,把大鼓安放在上面,让远近都可以听到击鼓的声音。如果戎人的军队入侵,就相互击鼓传递消息,诸侯的军队好来援救周王。戎人的军队曾经入侵,周幽王下令击鼓,诸侯的军队于是前来救援,褒姒非常高兴就笑了起来,她喜欢见到这种情景。周幽王为了讨得褒姒的欢颜,此后几次让人击鼓,诸侯的军队到来之后,并没有见到戎人的军队。后来戎人的军队真来入侵,周幽王再下令击鼓,诸侯的军队都不来救援。周幽王随后就被戎人的军队杀死在骊山之下,成了天下人的笑柄。
《吕氏春秋》不是史类书籍,而是子类书籍,主要是学者对道理的阐述,为了支持自己的说法而举的例证有时候总让人觉得不是那么可靠。一则我们并不知道具体的作者是谁,二则我们也没有办法知道他是不是有机会见到过以前的有关这方面的史书。
然而不管怎样,周幽王因为珍爱褒姒,废掉申后以及太子宜臼,触动了申侯的利益,从而使得申侯连结缯国、犬戎,杀死了周幽王却是史实。
据《竹书纪年》所载,周幽王死后,申侯、缯侯(“曾”误做“鲁”,古字难辨,因形似而误)与许文公在西申立宜臼为平王,虢公翰(或是“鼓”字之误,虢公鼓即是虢公石父)在携地立周幽王的儿子余臣为周王。这个时候,周朝二王并立。
晋文侯二十一年,即公元前760年,晋文侯为了拓展自己的国土,杀死了周携王,二王并立局面就此结束。此事后话,表过不提。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当时的大致形势是:犬戎攻破镐京,占有岐山、丰水之间的广大地区,镐京及其以西的王畿之地狼烟四起。秦打着“驱戎救周”的旗号,趁机拓展自己的国土,从西路收复侵占西周的故地。周携王余臣则聚王室旧族、大夫与部分人民,处于西周王畿的东部、晋国的西南部。晋国亦趁着犬戎之乱、西方不稳之际,向西拓展国土。申侯为了使自己的外甥宜臼获得王位,不惜连结缯国、犬戎,攻破镐京,致使兵连祸结,生灵涂炭,故而周平王宜臼得不到西周大臣以及当地人民的拥戴。
做西申以及犬戎的傀儡显然不是出路,做秦的傀儡同样不是出路,周平王宜臼手里无兵、无粮、无银钱啊!要想自主地存在下去,还能怎么办?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道路可走了。
公元前770年,即周平王元年,为了避开西部的不利局面,周平王将周朝的都城从镐京(今陕西西安)向东迁移到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时期。
至此,西周十二君王再加上一个共和时期三百来年巍巍赫赫的历史,随着硝烟弥漫的战火滚滚而逝,成为了永远的过去。
日期:2015-01-20 13:32:56
春秋时期
“春秋”一词,来自鲁国的编年史《春秋》。所不同的是,鲁国历史记载的“春秋”,是从鲁隐公元年,即公元前722年起始的;而我们现在所说的春秋时期,是从周平王迁都洛邑,即公元前770年开始的。
东周列国在春秋时期共有一百多个国家,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十二个诸侯国:齐、晋、秦、楚、宋、郑、卫、鲁、陈、蔡、曹、燕;以及周王室和春秋晚期发展壮大的南方国家吴国与越国。齐、晋、秦、楚是四个一流大国,宋、郑、卫、鲁是四个二流的中等国家,而陈、蔡、曹、燕只能算是四个三流的国家。其中燕国处在最北方,春秋时期基本上很少参与其他十几个较大的诸侯国家之间的战争。
以下的春秋故事主要依据《左传》而写,同时参考《国语》、《史记》等书。
第一章:郑庄公克段于鄢与黄泉相见
一
东周列国的历史故事纷纭复杂,精彩频呈,各种精英人物更是层出不穷。春秋时期最为著名的诸侯重量级人物就是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春秋五霸之后的诸侯重量级人物还有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等人。而在春秋五霸出现之前,仅次于春秋五霸的诸侯重量级人物就是郑庄公。因而说到东周列国的历史故事,一般都要先从郑庄公讲起。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