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五花八门的状元——盘点历史上那些幸运的状元
作者:
东坡竹林
日期:2015-04-08 10:02:00
《五花八门的状元》
序
自隋唐以来,科举成了人们往上走的最重要的途径(当然你要是有个好爸爸,或是你特别能打,那另当别论),甚至可以说,这140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科举衍化出来的历史。
先别急着瞪眼,我们可以来看看:在朝,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是从科举中走出来的,你要是不考个进士,就算你业务能力再强,也只能当个“小吏”,说白了就是给人家官员跑腿的临时工,只有考上了进士,你才能有个正式的公务员身份。在野,几乎所有的民间文化,比如评书、戏曲,也都是这帮读书人创作出来的,什么才子佳人、书生小姐,口味重的还有这个狐那个妖,无不是由读书人进京赶考演绎出来的。
而作为科举最顶端的无上荣耀——状元,自然也更是受到了人们无以复加的推崇。要知道,这个状元可不是那么好拿的,比如在明清,三年才考一次,几百万读书人都盯着呢,再看看现在一个县都每年出俩状元,那含金量是没法儿比的。所以,只要考上了状元,就意味着你从此登上了人生的巅峰,挣大钱,娶女神,指日可待。
一个宋朝人曾酸溜溜地说:“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可以说,科举文化、状元文化,已经深入到了中国人的各个方面,以致于现在的人都懒得再想新词,随便一个行业的第一名都照搬“状元”的称号,连专利使用费都不用付。
那么问题来了——代表着读书人最高荣耀的状元,真的都是所有考生中最优秀的吗?
很遗憾,很多时候都不是。
以科举最成熟、最规范的明朝为例,总共89位状元中,至少有28位都不是当科水平最高的。至于这28个人是怎么拿的状元,总结起来有十几种方法,比如……算了,您还是慢慢看书吧。
本书以时间为顺序,从历朝历代六百多位状元中,挨个儿排查,最后查出了88位不合格的状元。在当科考试中,他们本来并不是状元的最佳人选,却因为种种或明或暗的原因,成了幸运儿。
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些幸运儿挨个儿请出来,看看他们都是怎么拿的状元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第一次科举诞生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是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所以,今年(2015年)正值科举诞生1410周年,兼科举废除110周年。今年正在高考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日期:2015-04-08 10:04:01
首先从明朝开始——
吴伯宗:我长得比较帅
开国初期的人才选拔好像都不是很规范,比如大明朝的第一位状元就是因为长得比较帅。
这位大帅哥名叫吴伯宗,江西金溪人。吴大帅哥出身于书香门第,老爸吴仪是个举人,发誓要把儿子举进进士,所以从小就严格要求。小吴同学也不负厚望,乡试一举夺魁,拿了个全省第一名,按现在的说法也是状元了。
第二年,小吴进京会试,准备一会天下英雄。可能是临场没发挥好,也可能是全国的高手太多,吴解元只拿了个24名,不前不后。
紧接着是决定命运的殿试。考完后,考官把一大堆卷子一一审阅,最后排出了名次,第一名姓郭名翀(音同“冲”),山西壶关人,跟小吴没什么关系。但这还不是最后的结果,最后的结果得看朱元璋的意见。
这天,朱元璋把考官们送上来的卷子翻开,第一名,郭翀,写得不错,不愧是状元之才,比我老朱强多了。老朱点了点头,让人把郭翀叫上来,想再问他几个问题,算是面试。不过让老朱没想到的是,郭翀一上来,差点儿没把他吓死。
为什么呢?因为这小郭长得太丑了。老朱一看,这哪儿行啊?就这副模样怎么能当状元?虽然咱考的是文章,但状元可是代表了咱国家的形象,以后还要经常出使呢,你说这要是让外国人看见了,还不得笑话我大明朝没人啊!
老朱一挥手,得了,我也不看卷子了,把考生都叫上来吧!于是,考生们呼啦啦全上来了。
老朱挨个儿看,走到一个面前,突然眼前一亮,这个小伙不错,就问:“叫什么名字?”
那人赶紧回答:“回皇上,小人吴伯宗。”
老朱一听,心里更乐了,这人不光长得好,名字也起得好,“伯”是老大的意思,“宗”也有第一的意思,这不就是现成的状元人选吗?于是当场拍板,状元就他了!
就这样,大帅哥吴伯宗凭借高颜值,成了大明朝第一位状元。
至于那位丑八怪郭翀,老朱也没亏待他,状元没了,那就给你个榜眼吧!
【吴状元花絮】
说起来,这位吴状元的文才还是不错的,毕竟凭借真才实学拿过江西省的状元,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他说“诗文皆雍容典雅,有开国之规模。明一代台阁之体,胚胎于此”。
不过,最让人称道的,还是他的个性。
吴状元进入官场那几年,正是宰相胡惟庸专权的时候,老胡好几次想把他拉拢过来,但他就是不去,我这个状元可是皇上钦点的,哪儿能跟着你瞎混啊?
胡大宰相也不是好惹的,你不向我靠拢,那就滚得远远的吧,你不是忠于皇上吗,那京官就别当了,去皇上的老家凤阳呆着吧!但吴状元仍然没有屈服,到了凤阳后继续弹劾老胡,硬是把胡大宰相给干倒了。
这下连朱元璋也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看来我当年点这个状元真没白点,关键时候靠得住。于是,老朱立即把吴状元召了回来,安排了个太常寺丞的位子。但吴状元的个性这时候又显露出来了,嫌官太小,死活不肯去。老朱难得的没发火,又给他提了提,结果小吴还是不同意。这下把老朱惹急了,你还来劲了?干脆都别干了,去大西北凉快凉快去吧!
过了一段时间,老朱的气消了,又想起吴状元来了,就又把他调了回来。可能是西北风挺管用,这回小吴开窍了,不再闹了,专心干起本职工作,后来干到了武英殿大学士。当然,这个武英殿大学士不像在清朝那么显贵,当朝一品,在明朝初期只是一个正五品。
可惜,武英殿大学士刚干了一年多,吴状元有个弟弟犯了事,当哥哥的也受到了牵连。老朱还有点想挽救他的意思,就问他那件事到底什么情况,结果吴状元牛脾气又上来了,梗着脖子说,那又不是我的管辖范围,我哪儿知道啊!这下又把老朱惹急了,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继续贬官,去云南呼吸新鲜空气去吧!
这回吴状元的人生也到头了,还没等走到云南,就在半路上一命呜呼了,仅仅活了50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考试还有三个韩国的考生,分别为金涛、朴实、柳伯儒。其中金涛还考上了,名列三甲第5名,被安排了个山东东昌府安丘县丞的小官。不过金涛干了没几天就跟另外两个人回去了,理由是听不懂当地的方言。朱元璋也没挽留,送了他们很多盘缠。回国后,金涛当上了高丽的宰相。
文才:★★★★
人品:★★★★
官运:★★(正五品)
注(全书相同):
文才:众望所归、文坛领袖——5颗星,发挥出色、文采一流——4颗星,运气成分占多数——3或2或1颗星
人品:道德模范、世所敬仰——5颗星,人品不错——4颗星,中规中矩——3颗星,奸邪小人——2或1颗星
官运:一品——5颗星,二品——4颗星,三品——3颗星,四品五品——2颗星,六品以下——1颗星
日期:2015-04-08 10:05:18
丁显:我名字起得巧
明朝第二位状元,名叫丁显,福建建阳人。他这个状元的由来,不是因为长得帅,而是名字起得巧。至于怎么个巧法儿,还有点诡异的味道。
其实从会试还没开始,诡异就开始了。当各地才子们纷纷汇聚京城的时候,在京城就传起了一句话:“黄练花,花练黄。”这句话来的很突然,听到的人也都莫名其妙,什么“黄练花,花练黄”,唱大戏呢?
直到会试、殿试结束之后,人们才终于明白过来,原来,本科会试的前三名分别为:黄子澄、练子宁、花纶,而殿试的前三名又成了花纶、练子宁、黄子澄,正应了那句话。人们不由纷纷感慨,看来真是功名自有天定。
不过,老天爷定完了,天子可不一定同意。
就在钦点状元的那天凌晨,朱元璋突然做了一个梦,什么梦呢?他梦见墙上有一根大钉子,闪闪发光,光彩夺目,钉子上还缠着几根白线,漫天飞舞,好看得不得了。
朱元璋醒来后一想,今天是选状元的日子,这个梦是不是在告诉我状元人选呢?于是,就把所有的卷子都搬过来,翻开第一本,名字叫花纶,花纶?跟这个梦没什么关系啊,随手扔在一边。再看第二本,练子宁,也没关系。再翻第三本,黄子澄,也不对啊。
老朱继续往下翻,直翻到一百多名,才在三甲第五名的位置上看到了一个名字——丁显。老朱大喜,丁显?这不就是我梦中的状元吗?于是当即把丁显从一百多名一下子提到第一名,钦点为本科状元。而原来的状元花纶,则被换到了丁显的位置——三甲第五名,上哪儿说理去?
这位丁状元的水平确实不怎么样,据说连卷子都没做完,还有不少语病,能勉强中个进士就不错了。但架不住人家名字起得巧,正对老朱的梦,上哪儿说理去?
不过,老朱可能也是觉得光凭一个梦就决定人家的命运有点说不过去,就把花纶、练子宁、黄子澄三个人也都一起调进了翰林院,这在以前可只有状元才有这个待遇。
【丁状元花絮】
子曰:狗屎运是不能保佑你一辈子的,即使你名字起得巧也没用。
丁状元可能脾气不大好,凭空得了个状元也让他更加目中无人,刚中状元还不到一年,就因为上书提意见,把朱元璋给惹急了,被贬去广西,训练大象去了。让新科状元去训练大象,老朱也真能想得出来。
丁状元到了那儿,也没事干,天天喝点小酒,写点小诗,日子过得倒也安逸。但安逸了没几年,就死在了工作岗位上。
据说,朱元璋听说后,大发雷霆,骂那些驯象卫的人:“老子就是想让他下去锻炼锻炼,过几年再回来为国效力,你们这帮王八蛋竟然把他累死了,太可恶了!你们也都别干了,统统给我滚回家吧!”
看来,老朱对丁状元还是很有感情的,丁状元地下有知,也该欣慰了。
文才:★★
人品:★★★
官运:★(从六品)
日期:2015-04-08 10:05:57
曾棨:我有内部消息
自古朝中有人好做官,考场有人同样也能助你一臂之力,比如大明朝的第八位状元曾棨(音同“起”)。
其实,这一科的考官里面,都跟曾棨没什么关系,有关系的是另一位考生——刘子钦。
这位刘同学可不是一般人,在前一年的江西省乡试中,一举夺魁,是名扬天下的江西大才子。殿试的主考官是大名人解缙,也是江西人,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小老乡非常欣赏,有意帮他拿下状元的位子,就暗中提醒他多复习一下关于礼乐的问题。
既然主考官这么说了,那考试的内容肯定就跟礼乐有关,稍微有点脑子的都会赶紧回去多看看关于礼乐的东西,但这位刘大才子却脑子突然进水了,竟然不屑一顾地说:“我刘子钦拿状元靠的是真才实学,绝不会搞这些歪门邪道!”把解缙呛得差点儿摔一大跟头。
回来后,刘子钦对同住的老乡曾棨说:“告诉你一个内部消息,多看看礼乐制度,别到时候抓瞎。”
曾棨吓了一跳,问:“你怎么知道的?”
刘子钦冷笑了一声,算是作了回答。
曾棨又说:“这么重要的消息你怎么跟我说了,就不怕我抢你的状元吗?”
刘子钦又是冷笑一声,说:“我乡试的时候就压你好几头,状元还会怕你抢吗?”说完,叫了几个同学出去喝酒去了。
曾棨得了这个内部消息,自然不敢怠慢,赶紧翻出礼乐制度的书,没命地看。
到了殿试那天,曾棨一看,果然是关于礼乐的,当即奋笔疾书,一口气写下了洋洋洒洒两万多字,一个字也没改动。
这时候的皇帝已经换成了朱棣,看完曾棨的卷子后,当场拍板,状元就他了!并亲笔御批:“贯通经史,识达天人。有讲习之学,有忠爱之诚。擢魁天下,昭我文明,尚资启沃,惟良显哉。”
至于那位心比天高的刘子钦,因为太过自大,临场没发挥好,只拿了二甲十二名,离状元差了十四个名次。正应了那句名言:不作死就不会死!
在这儿需要补充一点,这次考试江西的考生大放异彩,不光状元是江西人,一甲的榜眼、探花也是江西的,甚至二甲的前四名也都是,包揽了前七名。而且,总共470名录取进士中,江西的考生占了110人,可谓空前绝后。这是不是跟同为江西人的解缙有关,就不得而知了。
【曾状元花絮】
曾同学拿这个状元虽然有作弊的嫌疑,但他的水平还是很不错的,在中状元后不久,朱棣又挑选了28个当时最优秀的人进入文渊阁深造,毕业考试的时候,曾状元又拿了个第一。
朱棣也对这位曾状元很是欣赏,平时的文书基本都交给他来写。只要谁说某某人的文采好,朱棣就会来上一句:“再好能比得上曾状元吗?”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俩有什么基情呢。
曾状元不光文才出众,另一个才能更是惊人,恐怕在整个历史上的八百多状元里面,都是毫无疑问的第一人。
这个才能就是喝酒。
有一次,一个外国的使臣来进贡,进完贡后跟朱棣吹牛说:“我在我们那儿喝酒从来没输过,听说贵国人才济济,不知道有没有能喝过我的?”
中国人在老外面前最在乎的就是面子,朱棣一听,这个小蛮子竟敢笑话我没人,这还得了?于是赶紧让大臣们去找能喝酒的。这时,一个武官推荐了一个人,是个低级小军官,说在军营里从来没喝醉过。但朱棣嫌他官太小,人家堂堂的一国使臣来了,我大明竟然让一个没品的小军官陪人家,传出去丢死人了!
这时,曾状元站了出来,说:“陛下,不如让臣来试试吧。”
朱棣问:“你能喝多少?”
曾状元说:“不知道,从来没醉过。”
朱棣虽然有点不放心,但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人,干脆就让他试试吧。另外,朱棣怕他撑不住,又把那个小军官也叫了来,关键时候帮一把。
于是,三人开始对饮起来。一开始用杯子,后来换成了大碗,再后来直接上酒坛子,直喝得昏天黑地,日月无光……
第二天早上,朱棣过去一看,只见外国使臣正趴在那儿呼呼大睡,小军官也正吐得酣畅淋漓,只有曾状元还在那儿喝得不亦乐乎。朱棣大喜,“想不到我家的曾状元还是一位酒状元啊!”
后来,英国公张辅想看看他到底多少酒量,就让人按照他的腰围,做了一个皮桶,然后请他来喝酒。曾状元喝一碗,下人就往皮桶里倒一碗。眼看喝到天黑了,陪酒的人也都喝趴下了,曾状元这才起身告辞。张辅怕他喝醉了,就派了个下人扶他回去。
曾状元走后,张辅来到后院一看,好家伙!不光那个皮桶满了,连旁边一口大缸也都快漫出来了!
过了一会儿,张辅见那个下人没回来,以为一定是曾状元喝醉了,就又派了一个人过去。到了半夜,那两个人还没回来,张辅急了,曾状元可是当今皇上的大红人,要是在我这儿出个什么意外,我可担当不起,于是,又派了一个人过去。
直到第二天早上,三个人才摇摇晃晃地回来了。张辅忙问怎么回事,下人这才说:“曾大人回去后,死活要留我们喝酒,他亲自陪着,一直喝到现在,要不是上早朝,现在还在喝呢。”
张辅这才明白过来,感情人家昨天根本就没喝够!
曾状元一辈子爱喝酒,直到临终前,还让家人准备了一大坛子酒,全部喝完后,才心满意足地闭上了眼睛。
文才:★★★★★
人品:★★★★
官运:★★(正四品)
日期:2015-04-08 10:06:40
邢宽:我名字皇上喜欢
继丁显之后,大明朝又出现了一位因名字起得好而高中状元的。这个幸运儿叫邢宽,安徽无为县人。
话说那年的殿试结束后,考官们把卷子按水平高低排列好,送给朱棣审批。朱棣接过来随便翻了翻,觉得没什么问题,就同意了。
接下来就是拆开封按名次填榜,第一名,状元,孙曰恭。刚写完这个名字,朱棣的两个眼珠子一下子瞪大了。为什么呢?因为古代写字都是竖着写,“曰恭”两个字横着写没问题,但竖着写就很像一个“暴”字。而朱棣因为夺他侄子的皇位,杀了不少人,最忌讳别人说他是“暴君”,所以一看见这个名字,“孙暴”?奶奶的,竟然还有叫孙暴的,这不成心在拿我消遣吗?于是赶紧叫道:“停,停,停,这个孙暴不能当状元!”
这科的主考官是大名士杨士奇,连忙上去解释说:“陛下,这个考生不叫孙暴,叫孙曰恭。”
朱棣又仔细看了看,还真是两个字,差点儿冤枉了人家。但朱棣又一想,那也不行啊,状元的名字是要通报全国的,连我都能看错,那全国得有多少人也看错啊?这玩笑可不能开!
于是,朱棣觍着脸说:“别管叫什么名字,这个人的卷子有点问题,状元换一个人吧。”
杨士奇是什么人,岂能看不出来这里面的道道儿?当领导的谁还没有点忌讳啊,犯不着为这事儿去跟他顶牛,于是就说:“陛下慧眼识珠,您看换哪个人更好?”
朱棣又把拆开封的卷子拿过来,第二名,梁禋,这个字念什么?连我都不认识,就不用说老百姓了,状元的名字可是要众口相传的,这个梁什么肯定不合适。再往下翻,第三名,邢宽,哎呀,好!朱棣一拍大腿,邢宽?就是刑罚要宽恕,正合我老朱的治国理念,就他了!
于是,本来第三名的邢宽,因为名字皇上喜欢,被提拔成了状元。而原来的状元孙曰恭,则落到邢宽的位置,好歹也拿了个探花,不算太委屈。
【邢状元花絮】
邢状元的性格也跟他的名字一样,待人宽厚随和,是个老实人。不过,老实人也有发火的时候,这次发火也跟考试有关。
年轻的时候,小邢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到处跟人吹牛说长大了要当状元。不过现实很不给他面子,考举人考了十几次也没考上,连考状元的报名资格都没有。于是,乡里人就经常取笑他:“明年又要殿试了,邢大状元什么时候动身呀?”说得小邢面红耳赤。
不光乡下人取笑他,连当地的知府黄堂贤也看不起他,跟人说:“这小子就是半瓶醋,他要能考上状元,我就把一整瓶醋都喝下去。”
或许是黄知府的话刺激到了小邢,小邢突然开窍了,下一次乡试就顺利考上了举人,第二年又进京拿了个状元。拿完状元后第二天,小邢就给那位黄知府写了首诗,让人快马加鞭送回去。
诗是这样写的:“邢宽只是旧邢宽,朝占龙头夕拜官。寄语黄堂贤太守,如今却是鳌牙酸。”
不知道那位知府大人看了这首诗会作何感想。
文才:★★★★
人品:★★★
官运:★★(从五品)
日期:2015-04-08 10:07:44
周旋:感谢跟我同名的帅哥
因为状元的特殊性,一般来说太丑的人都不能当选,毕竟状元代表了一国读书人的形象,不能给天下读书人抹黑。但有时候也难免有漏网之鱼,比如下面这位周旋同学。
周旋同学到底怎么个丑法儿,史书上没细说,但至少是对不起“状元”这个称号。那么,这个丑八怪是怎么蒙混过关的呢?
当时的皇帝是英宗朱祁镇,前一年刚刚即位,还是个8岁的小孩儿,什么也不懂,所以这次考试就全权交给了大学士杨士奇。对对,就是上一篇里面那个杨士奇。英宗是他辅佐的第五代皇帝,堪称五朝元老,在朝在野都德高望重,所以小朱把考试交给他也很放心。
殿试结束后,杨士奇按照卷子水平排出了名次,状元名叫周旋,浙江永嘉人。老杨为了不辜负皇上的信任,专门去找来一个浙江的考官,问他周旋这个考生长得怎么样。
老杨专门找浙江的考官,自然是认为他们俩认识,结果这个考官不知道那根筋儿搭错了,竟然第一时间想到了那个山西的考生周瑄。那位周瑄同学可是个大帅哥,比浙江这位不知强了多少倍,于是,考官拍着胸脯说:“相信我没错,周瑄绝对是个大帅哥!”
有了这句话,老杨就放心了,提笔把周旋点为状元。
第二天,新科进士们入殿觐见皇上,状元周旋一露面,大家立刻傻了眼,不是说是个大帅哥吗?怎么成丑八怪了?大家都望向杨士奇,意思是老杨你怎么搞的,不是调查清楚了吗?杨士奇也很纳闷儿,难道那个浙江的考官在故意糊弄我,想让他们省出个状元?这小子,等回去再收拾你!
杨士奇偷眼瞅了瞅上面的小皇帝,小皇帝可能太小,还没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反正看着这个状元长得挺有意思,也没说什么。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