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王朝之祖辈的旗帜

作者: 岷州苍狼

  日期:2015-05-07 16:20:00
  第一部  
  《两晋帝国之祖辈的旗帜》
  前言
  从东汉末年开始,中国历史进入到了一个群雄割据,英雄辈出的时代。
  这是一个疯狂的时代!
  一个千万血肉之躯化为白骨的时代!
  从汉末到三国归晋,无数人物粉墨登场,或仗剑疆场,或用智慧驰骋于乱世。
  三国的历史精彩,或许正是因为这些。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政客,甚至是历史学家,往往都注重对大一统王朝的谈论与研究。就是现在的文艺作品,乃至影视剧都在挖掘这些朝代的东西。
  而两晋王朝几乎就是个另类,世人对其的关注度太小,至今为止,关于两晋的文字都远远的逊色于其它王朝。
  本文秉着尊重历史原貌,以房玄龄大人的《晋书》,司马光先生的《资治通鉴》,还有陈寿同志的《三国志》为基本参考资料,对两晋王朝从创业建国、民族割据、王朝覆灭三个阶段分别写起,内容涉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
  文章分为系列三部曲,分别为《两晋王朝之祖辈的旗帜》、《两晋王朝之烽火中原》、《两晋王朝之帝国的覆灭》,总计八十五万多字。
  结合时代背景,尊重伟人成长历程!!
  本人倾尽全力,用心书写,希望能给读者一个全新的两晋王朝.
  日期:2015-05-07 16:23:46
  引子
  (1)
  引子  
  如果说我要比别人看的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的这句名言虽不是他本人首创,但却影响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人,即使自己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时,也能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态。
  同时也说明,事物的发展都是经过一定的量变才有了最后质的飞越。
  是啊,巨人的肩膀之上。古往今来的多少前无古人的大事何尝不是后来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完成的呢?
  两晋王朝的建立也是如此。
  公元265年12月17日。北方的严寒并不知道这是个特殊的日子,依然用冬天最本真的样子,将世界冻了个结实。

  这一日,天空很安静,没有红光照耀大地,更没有苍龙翻滚与云海,本人倒是想写上那么两条,可事实没有这回事儿,所以还得老老实实的往下写。
  洛阳城里,商贩走卒在忙碌叫卖,骚客文人和往日一样饮酒弄诗,熙熙攘攘的人,南来北往的客,城市未变,繁华依旧。
  在城的南郊,伴随着严寒一起来的,还有枯木在沙沙的作响,声音撕裂的颤抖,季节仿佛也跟着一起摇曳。而那满地飘落的残叶经不住冻,在雪沫依存的青石上跺脚,让窒息的空气有了点滴的人味儿。
  南郊广场上,黑压压的人群整齐的排列着,有匈奴的,鲜卑的,羌族的、、、,当然主要还是汉人最多,这都不放牛、放羊去,大老远跑到这里干啥啊这。

  只见严肃、兴奋、狂热的各种表情都每个人的脸上尽情绽放,好像再过一会儿,佛祖就会以每秒八万公里的速度穿破苍穹,和每一个人亲切的握手、拥抱,最后还话里家常合影留念。
  一切显得那么迫不及待,火热的心情不亚于老婆头胎生下儿子,自己也跟着升级当老爸的那一刻一样。
  祭坛两边,早已布置好的宫廷乐队,也将多日排练的辛劳发疯似的释放,一曲曲歌功颂德瞬间在空气中回荡,那些被城墙弹回的余音,缠绕在祭坛两旁的旗帜上,似乎在面对祭坛诉说着什么?
  于是,这堆砖瓦堆砌的台阶顿时有了超然的魔力,好像对整个世界喊道,尔等凡俗之人听好,什么是天命,这里就是天命所归。
  正应了那句话,突然升级的东西伤不起啊。
  也是,在科学落后,迷信吃香的年月,什么破专烂瓦、坛坛罐罐,只要你觉得顺眼,就可以让它赋予某种力量存在,然后搞个图腾式的祭祀,加以崇拜,这玩意儿神就来了。
  自从古人将天看做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认为它控制着万物的生死祸福,甚至是人间的改朝换代时。人们对它由生畏到自然的进行崇拜和祭祀就开始了。
  几千年来,无论帝王将相或是贫民百姓,无不信天、敬天、拜天,他们都以种种方式祭祀天神,祈求天神的佑护。
  而皇帝被称为“天子”,所以更要隆重的祭天。天的功德至高无上,因此祭天也最隆重。而普天之下,也只有天子才有资格。
  可是这一日,祭坛依旧,人事却已时过境迁,注定将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皇帝,这个封建专制主义下权利的最高拥有者,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思想驱使下。千百年来,多少人为之前仆后继,宁可丢了卿卿性命也在所不惜。
  拒不完全统计,两千年的专制社会里,曾出现了几百个帝王,可有一半以上不得好死。

  但即使这样,谁也阻挡不住世人对于皇权的狂热!
  那些相当皇帝的家伙依然掩埋好同伴尸体,擦干身上的血迹,高举大旗向着胜利的炮火前进、前进。许多人为了这个遥不可及而又荒唐的梦想,甚至不惜骨肉相残,不择手段。
  所以让人不经感叹,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皇帝两个字,好辛苦!
  司马炎,你说他是乱臣贼子,或者英武枭雄,这些都已经不在重要,重要的是,他终究是走上了祭坛,走上了全力的顶峰。
  多余的不想妄加揣测,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此刻的心情是高兴中带有浓浓的窃喜。
  几代人的耕耘,终于要在他的手上开出一片山河,祖辈地下若知,也会含笑再去投胎的。

  如果,历史能用因果报应来诠释其发展的规律,那此时的一切都显得那么讽刺。
  46年前,曹家做了大汉王朝400多年的终结者,其手法和表演与此时的司马炎如出一辙。而如今,时光荏苒,可物是人非事事休。司马炎就将这个时代最佳表演奖颁发给了自己,除了告慰先祖,也表达了对前辈曹丕的无限缅怀与崇敬,因为是曹丕这个好老师教会他如何在人后心狠手辣,人前演戏。
  可历史的发展走向毕竟不能用宿命解释,作为后人要擦亮眼睛,看到必然与偶然的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日期:2015-05-07 16:25:20
  引子
  (2)
  此刻的广场上,一切准备都已就绪,那些对司马家族死心塌地的人都翘首观望。
  或许隐隐能听见司马炎的死党在祭坛下喊道“老大,快上啊,弟兄们都等不及了”,或许还有人心里嘀咕着:兄弟们这一宝算是押对人了,升官发财的日子到了。
  空气里带着窒息,时间仿佛都走慢了脚步。

  只等司马炎在祭坛说上那么两句,这改朝换代,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事实。
  司马炎从人群的中央向祭坛走去。在一班朝臣的簇拥下,他戴着王冠向权利的最高点迈进。
  此刻,祭坛上的那面晋字大旗是那么的显眼,似乎张牙舞爪,不可一世,和那早被埋入黄土的魏字旗相比。一个是撕心裂肺的失落,另一个却是迫不及待的狂喜。
  一阶,又是一阶,司马炎在向帝王的宝座逼近。面对即将要被自己踩在脚下的江山,他的心在跳,在那看似淡定的脸上,心里也在翻江倒海。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什么金銮殿,权利的最高点,都成了他胯下的奴隶。
  看到坛下屹立的人海,他相信这不是幻觉,这一切都是真的。

  自从秦皇一统称帝以来,能开创新朝,君临天下的也就那么几个人。因此,他为自己能取得如此荣光感到由衷的自叹。
  其实以他的实力,完全可以像老鹰捉小鸡一样,把曹奂毛都不剩的一口吞掉,谁能把他怎么样,谁要不爽,理都直接懒得跟你讲,不爽是吧,灭了你看你爽不爽,可他却没有这么做。
  他要玩点儿花样,向曹丕老师学习,整个禅让什么的。
  真不知道,他是自作聪明,还是挑战世人的智商,自从公天下被家天下取代,真正禅让的时代已彻底结束,往后的,哪一个不是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

  可他依然这么做了,而且搞的有声有色,集合了几万人的啦啦队摇旗呐喊,就差打着标语抬着横幅,写上两句:司马炎,你最棒,人民爱你之类的言语了。
  可是回过头来想想,千百年来,围绕着皇权继承问题上的正统性,发生了多少血流成河的惨剧。
  自从西周开始到后世,周礼和春秋大义成为衡量正统的标准,王者是五帝感生的,且受天命作皇帝,需要制礼乐,昭璧、璜、圭 、琮、璋五种瑞玉奉天,由于人们把玉比作当代至高无上的东西,认为仁、智、礼、乐、义、忠、信都是玉的属性,所以奉天以五瑞,然后行德政,失去天命会引起易姓革命。
  中原王朝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统,还往往标榜本朝皇帝先祖是五帝感生,以获得政治上的统治合法性。
  司马炎难道不知其中之奥妙?
  一个真正懂得驾驭权术的人,善于平衡各种势力,最终将其为我所用,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四两拨千斤,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
  而只知用武力摆平一切的人,终将会使自己也葬送在武力的手里。
  因为他们永远不会懂得,武力只是政治斗争的极端形式,不会玩儿政治,都会死的很惨。
  道理就是这样,有时候就是这么一个自欺欺人的花架子,就能做到避免意外的发生。
  何况曹魏统治北方近乎半个世纪,曹魏正统的合法性已深入民心,不论皇帝是掌握实权的还是傀儡,老百姓只知道他就是曹家的天下,并不是你司马家的。还有司马家族本来就是曹魏的臣子,以下犯上更是大逆不道。
  所以,如果兵戈相向,谋权篡逆的名号就背在司马氏的身上,许多不明世故的人,也就在这个时候被纷纷利用,后果不堪设想。
  禅让正好可以做个缓冲,就像润滑剂一样,使司马家族在尽量减少阻力的情况下,平稳的将江山易手,这样将会极大的降低不必要的风险,因此,何乐而不为呢。

  再者,封建社会的根本基础,是那些下层千千万万老实巴交的百姓,他们大多没受过教育,思想迂腐欠开化,也就是最容易被外在的东西所蒙蔽和欺骗,因此,也最容易被人利用。
  上层的统治阶层里,有拥曹的,更多的是挺司马的,在这种背景下,玩点花花肠子,再把欺骗性宣传做到位,那么,即便是有别有用心的人想要兴风起浪,也不会有什么气候。
  所以,从这些准备工作就可以看出,司马炎三十岁不到的人,竟能如此的老谋深算。这里除了家族的优良的遗传基因之外,和家族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司马炎小小年级时,就跟着爷爷司马懿,大伯司马师,父亲司马昭混,得以百炼成钢,城府和智谋极深,不是常人做能够比的。
  可以看看历史上那些王朝的开创者们,哪一个是省油的灯,哪一个不是玩弄权术的大师,哪一个没有将厚黑之术做到极致。
  作为大晋王朝的开国之君,司马炎想常人不能想,思他人不能思,兵不血刃的废了魏帝,使得曹魏到司马氏的过渡化作一场和平演变,这本身就是智慧与权谋的灵活运用。
  而走上祭坛的司马炎,开始以傲视一切的姿势俯视坛下的群臣,这次第,君临天下的感觉,怎一个爽字了得。

  可他又深深地知道,这皇位获取的艰辛。几十年来,司马家族三代人的努力,终于有了今天,这条路一路走来,真的太难,太难。
  当年,自己的祖辈一开始就像孙子,如履薄冰的侍奉着曹魏。
  多少年了,老天睁眼了,风水轮流转,今天也可以踩着曹魏当爷了。
  念想着,司马炎的思绪开始飞到几十年前那个战火纷飞时代,飞到了爷爷、大伯和父亲的身旁。

  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他司马炎的今天。
  他似乎已看到,爷爷、大伯、父亲,一路披荆斩棘,从历史的风口浪尖向他走来。
  、、、
  日期:2015-05-07 16:27:33
  第一章  艰苦的岁月
  第一节  在没落王朝里降生的孩子  
  (1)  
  物尽天择,适者生存。
  在自然界的进化法则里,强者屹立,弱者身死,充满血腥的竞争每时每刻都在浩瀚的天地间上演。
  不管你承不承认,这都是事实。

  身为人类,冠冕堂皇间为自己增加了一顶万物之灵的帽子。而太多的人,却时时刻刻在贪欲里自我毁灭,自我作死。
  人,需要有一点欲望,但更需要有一颗自知之明的心,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从里到外的认清自己。
  无奈,世界很乱。这是一个有了好爸爸就会拥有一切的时代。而好爸爸们却不知道,拥有一个好儿子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俗话说,攒下一份厚实的家业,不如培养一个可靠的后人。
  刘秀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千幸万苦打下的一片青山绿水,这座一砖一瓦筑起的帝国大厦,最终还是逃不出历史的周期性循环。
  腐朽,裂缝,最后轰然倒塌。
  掘墓人,不是别人,而是他那不肖的子孙。
  那个名叫刘志的,还有那个名叫刘宏的,终将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一个唤作汉恒帝,另一个叫做汉灵帝。
  不论历史的沧桑累计为多么厚重的书简,但公道永远都在人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许多时候,对于有些王朝,人们其实是不憎恶那些亡国之君的。
  恒、灵二帝绝对是不肖子孙中的极品,在中国几千年里历史中,他们完全可以胜过各朝选手,获得许多关于败家子孙的奖项。
  日期:2015-05-07 16:28:34
  在没落王朝里降生的孩子

  (2)
  这一点,历史已有了公证的评判。
  从恒、灵二帝开始,汉帝国先是继续在西北边疆进行那打了几十年也没什么结果的战争。 偌大的一个国家,欺负一个内迁的少数名族,最后硬是和羌族人拉锯了百年之久,耗了个国库空虚,兵疲民穷。
  先不说倚强凌弱,欺负弱小本身非正义的手段。但就从军事方面讲,那也是丢脸丢了祖尊八辈的事。
  此外,二人在位期间,宦官和外戚交替把持朝政。国家大权旁落,二位极品却躲在深宫,整日逍遥于声色犬马。
  这位灵帝甚至恬不知耻的称宦官张让是自己的爸爸,赵忠是他的妈妈。
  世界上最雷人的事或许莫过如此吧!
  祖辈如若九泉下能知,也会被这些孽畜气的仰卧起坐的。
  加之连续几次的党锢之祸,正直的君子纷纷含冤下狱,无耻的奸佞却总在权利的顶峰跳舞。

  看来,君子和小人的幸福,都握在帝王的翻手覆手中。
  与此同时,老天似乎也跟着浑浊的世道一起捉弄苍生,旱灾、蝗灾接踵而至。
  一时间,朝堂上一派乌烟瘴气,天下民不聊生。
  整个国家正在酝酿一场巨变,一股暗流正在等待时机,只待破土而出,将帝国淹没。
  司马懿,这位后来通吃三国的巨人,在公元179年,就诞生在这样一个历史环境里。

  对于许多的小孩儿而言,这是一段人生里的不幸。因为大多数人会因为疾病与饥饿提前死去。能活下来的,也只是乱世里一叶飘忽不定的浮萍而已。
  司马懿很幸运,因为他有一个好爸爸,更有一个优越于同龄孩子的家世。
  世人往往敬重那些白手起家的俊杰,但暗地里却很艳羡那些家世好的幸运儿。
  如果家世可以选择,想必那些每天抨击官二代、富二代的愤青也会认真的选择一番,这就是现实,或者说,这才是真正的人性。
  得不到的,总是甜的,到了人性的极端,就会变成酸的,甚至成为变态的。
  从娘胎里出来那一刻,所有的人都已经跌落在现实五颜六色的缸里。即使盖印多少道德,也无法洗白自己。

  在那个时代,有一个好的家世比什么都重要。
  而现在呢?或许、可能、也是如此。
  日期:2015-05-07 16:29:45
  在没落王朝里降生的孩子
  (3)
  中国人有记录族谱的传统,就是将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全部记载下来,这东西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是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
  有了这玩意儿,后人就可以知道家族的发展,或者自己从哪里来。

  一部族谱,就是一个家族的史诗。
  司马懿有一个很牛家族,一个史诗一样的家族!
  司马懿的祖先据说是五帝之一的颛顼的儿子重黎的后人,重黎当时担任一个掌管用火的官职,后人们历经夏商几朝,职务没有发生变化。
  这或许是后世司马家为了抬高门第故弄玄虚,可以对他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在没有文字作为参考的蛮荒时代,国家大事都用原始的草绳记事,谁会闲着蛋疼记你的那些破事儿。
  西周宣王时,重黎的后人程伯休父,官至司马(三军司令),掌管国家军队,权势重大,程伯休父后来立下了大大的军功,周王室允许他以官职为姓,此后便有了司马氏。
  天子赐姓,这在古代是一项莫大的殊荣。
  文字在商代早已出现,这些可信度明显增强,何况还是曾经统领三军的大人物,指挥过一定规模的战役,作为国家大事件,朝堂有记载是肯定的。
  从程伯休父到秦汉之际,史书对于司马家族的牛逼人物再无记载,本人寻遍了现有的文献,从历史的指甲缝里抠了很久,抱歉,我没有抠出一个大人物。
  这段人物真空段里,也只有战国时期剑客司马蒯聩还能值得一提。
  结论是:这几百年里,司马家族虽家门不错,但一直没有后人能够超越。
  日期:2015-05-07 16:30:42
  在没落王朝里降生的孩子

  (4)
  司马懿的十三世始祖是楚汉之际被封为殷王的司马卬。司马卬当年跟着项羽混,灭秦后,被项羽封为王,是当时的十八诸侯之一,可谓风光一时。
  可惜好景不长,楚汉战争爆发后,司马卬背叛项羽投靠刘邦,最终在彭城之战中兵败,被项羽的楚军所杀。
  事实证明,得罪了项羽,下场都是悲惨的。

  刘邦建汉后,将原来司马卬的封地改为河内郡(今河南省焦作市),司马氏子孙就一直生活在这里。
  此后,司马氏子孙又开始默默无闻。
  直到东汉安帝时,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均被拜为征西将军,可这位仁兄空有一身军事理论素养,却没有过硬的实战经验,在对羌人的战争中屡战屡败,最后因临阵脱逃被打入天牢。
  作为一名将军,你可以打败仗,但绝不可以弃甲抛戈致士兵于不顾。
  他是一名不合格的将军。但作为一个男人,他最后选择自杀,至少为他的家族和他自己,挽回了一点点可怜的尊严。
  之后,司马均的后代还算争气,先后出了豫章太守(地委书记)司马量,颍川太守司马儁,都是地方上的一把手。到司马懿父亲司马防时,官做的越来越大,已经升为京兆尹(首都市委书记)。
  虽然无法和那些权倾朝野的家伙相比,但司马家族已俨然成为世族里重要的一支。
  司马懿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或许没什么特别的优越,但至少他已经站在一个很好的起跑线上。
  这一点,大多数人无法企及!
  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
  你可以抱怨,但你无法改变自己的出生,你能够做到的,就是比别人更努力。
  日期:2015-05-07 16:42:09
  第二节
  大树底下好乘凉
  (1)

  家族的繁衍生息是人类社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所谓生生不息,才能改造世界。
  可是,这种自然的生育现象在古代的中国几乎接近于病态。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成为三不孝的核心。
  在男权横行的古代,只有男子才是家族的传承者。所谓后,只指男性。
  因此,能不能生下男孩,或者说生下更多的男孩,都是一个男人敢于对外人炫耀的资本。
  两千年的男子传后文化对国人荼毒太深,以至于计划生育政策虽经大力宣传,世人重男轻女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是的,生个带把儿的小崽子很重要,尤其是在古代。
  也许是家族的阴德积累所致,或者是司马防为官期间的清正感化了天地。当然,最重要的是他有一个倍儿棒的身体,导致这位仁兄有着超于常人的生育能力。
  十多年下来,硬是生了八个儿子。
  对,你没有看错,都是带把儿的,数量是八个。
  作为文化人,孩子们的名字当然也就不是什么大熊、二狗、铁蛋儿之类的了,而是体现了一种档次。
  依次为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司马馗、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由于儿子们的字里都有一个达字,世人都把他家的八个宝儿称作司马八达。
  日期:2015-05-07 16:43:04
  大树底下好乘凉

  (2)
  可叹如今许多人为了生个儿子,求神拜佛,本土的神灵不行再换个外国的洋佛爷试试。跑到天南,躲在海北,一副生不下儿子誓不罢休的样子。
  仔细想想,这又是何苦呢。
  作为一个男人,旺盛的精力加超牛的染色体,造就了他在生育方面的成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