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暗格——双鱼玉佩始末

作者: 秦州老舅

  日期:2015-05-08 17:17:16
  经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虽是寥寥几语,然则妙意颇多,禅机处处。
  我年纪尚轻时,总以为诸如此类的因果业报无非是佛教导人向善的故伎,所谓轮回一说,倘若真正深究起来,恐怕要归于飘渺了。
  人的生死,终究不似朵花,岂能荣而转枯,枯而复荣!
  相信所有唯物论者都作如是想,自然地,我也不会例外。只是随着自己阅历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事实摆在面前,我在这个立场上不得不开始动摇。

  日期:2015-05-08 17:27:00
  时至今下,我可以毫无忌讳地讲,业报轮回,虽不可尽信,但不可不信。譬如,那些活在我们中间且拥有前世记忆的再生人,即是不可否认的铁证。
  日期:2015-05-08 19:40:00
  我第一次接触到“再生人”这个概念,应该要追溯到几年前的一档纪录片里,片中记者对湖南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坪阳乡的多位再生人进行了采访,其中有一位叫石爽人的老太太令我印象非常时刻,她向记者说起自己的前世,简直如数家珍一般娓娓道来。
  日期:2015-05-08 19:59:00

  那时我的西北采风之旅恰好接近尾声,正在踌躇下一站采风地点之际偶然看到了这则骇人听闻的怪事,尽管我年事趋高,可对于新奇事物往往抱有一颗未泯的童心。经过几天的休整,待到结束了西北之旅,我便收拾行囊决定亲自去坪阳乡考查一番。
  日期:2015-05-08 20:27:00
  据实而论,这次坪阳之行绝没有深入不毛的艰辛,亦无劈波斩浪的壮阔,我只是在坪阳和部分“再生人”畅聊了一通,仅此而已。其谈话内容大同小异,“再生人”们逐一诉说了他们各自的前世今生。说实在的,有过几个瞬间我甚至怀疑这些人尽皆神棍之流,他们的答复,可信度到底有几成,我的心里不禁划出了问号!尤其是在谱头寨的际遇,更让我讶然。
  日期:2015-05-08 20:43:00

  到坪阳的第六天,我去了谱头寨,在坪阳百十来个再生人中,谱头寨仅占其一角,据我询知,在这里只有三个再生人。其中两个已是年界花甲的老朽,剩余的一个却是个五岁的毛头小子。也正是这个毛头小子说了许多几近疯狂的话,而这些听似难以置信的“疯言疯语”又拨开了层层惊天迷雾,纰漏出诸多真相,乃至于推翻了部分既定的历史。
  日期:2015-05-08 20:57:00
  此子不姓,名上师下古。我当时有点懵圈,心说百家姓里有姓不的吗?不怕各位看官见笑,即便是现在,我也不清楚不姓是何起源,如何分布。
  在我的记忆里,似乎除却不师古一家,再无不姓相识者。
  日期:2015-05-08 21:16:00
  闲言少叙,言归正传。从表面上看,不师古与其他正常小男孩并无异样,但一经开口,其措辞之稳健,脾性之成熟,立马显得与众不同。一个五岁的小孩,说出的话早就超出了这个年龄段该有的认知。我突然间有种不可抗拒的置信感,像是正和一位饱经世事的老者会晤,那感觉恍如隔世。
  日期:2015-05-08 21:42:00

  我满腹狐疑,再一次重申了早已问过几十遍的老话:“我很好奇,您怎么会有前世记忆?”
  “可能是投胎时没喝孟婆汤吧。”不师古轻描淡写地回复了一嘴,眼波平静如水,俨然一副老态龙钟的架势。
  他见我笑而不语,料想适才那话定是被我当成了戏言,倏忽间,转而又朝我道:“倒是前段时间谱头寨来了一支摄制组,做过再生人的专题,随行的专家说我可能患有创伤后压力症候群,以至于产生残留前世的记忆的假象。”
  日期:2015-05-08 22:30:00
  未及我搭腔,不师古冷不丁甩来一句:“要是你也和那些专家持相同意见,我想,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继续交流下去。”

  尽管与专家较之,我实在无甚造诣,可是对于专家们这样的解释,真不足以教人信服,至少我不敢苟同,照此推断,难道坪阳百来号再生人都患有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再者说,据坪阳当地人讲,坪阳的再生人,自古有之,莫不是均患相同症候群所致?转念至此,我对不师古抱之以微笑,说:“这个问题咱们暂且存而不论,留待科学家们慢慢啃吧。”
  日期:2015-05-08 23:18:00
  不师古点头称是,我趁机挑起话茬:“却不晓得您前世是谁?”
  “咸阳的玉匠孙寿。”不师古说:“承蒙父老乡亲抬爱,夸我是玉匠行里的鲁班。”
  “那么现在市面上还能否找到您曾经雕刻的玉器?”我忙不迭问。
  日期:2015-05-08 23:56:00

  不师古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木然道:“够呛,基本上全都掩埋于历史当中,就连给秦始皇雕刻的传国玉玺,至今仍然下落不明。”
  “秦始皇?”我瞬间惊惕,整个人分分钟被石化掉,脑袋直如短路一般,一时间根本反应不及。我先前所了解到的再生人,他们距前世短也就数载,长不过百年,可眼前看上去虎头虎脑的不师古竟然离前世足有两千余年。除了天方夜谭,没有更贴切的词语形容我彼时的心情。
  日期:2015-05-09 00:42:00
  “你不必诧异!”不师古面色淡然,眼神大是坚定,随即说:“我的前世之所以在秦朝,那是因为我自秦朝孙寿一世之后,在接下来的两千多年里,我先后轮回成各种动物,乃至植物,直到这一世方才托生为人。”
  我听罢为之语塞,隔了半晌才自顾自道:“如此说来,秦始皇的传国玉玺真是您刻的?”
  不师古轻嗯了一声:“不错。现在回想起来,往事依旧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日期:2015-05-09 10:09:00
  言至此节,我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不师古的话决堤之水般将我所有的理性认识冲溃,不得不承认,这话若搁在普通人身上,十有八九会认为那厮铁定病入膏肓,真是胡言一派。可眼下语出再生之人,我却不敢武断否决,寻思:“若不师古真给秦始皇效过力,算起来都快称得上始祖级人物了。”至于此间到底发生过什么,除不师古之外,更有谁能知晓,我顺口道:“可否详细谈谈为始皇帝制玺一事?”

  日期:2015-05-09 10:22:00
  不师古稚嫩的脸上顿显沧桑之容,仰头长长一吁,一举一动和他现世脱节无已,这哪里是个少不更事的孩子,恍惚间,我觉得在这张光洁的面皮之下藏着一副皱巴巴的老脸,那似乎才是他的本来面目。
  日期:2015-05-09 10:27:00
  我的思绪忽地被打断,只听不师古慢条斯理地追忆道:“容我整理一下思绪。记得那是秦王政十九年,秦将王翦攻破邯郸,俘获了赵幽缪王。赵王贪生怕死,为求自保,他把国宝和氏璧献给了秦国,借此来换取赵国暂时的安定。赵王不明白,以珍器重宝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则火不灭,秦始皇最终还是横扫六合,一统天下,后来我奉命将和氏璧雕琢成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的印玺,还在正面刻上了左丞相李斯所书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

  日期:2015-05-09 11:02:00
  言之有物,其辞凿凿,这令联想起俄罗斯自称来自火星的鲍里斯卡,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有着诸多共性,但凡谈起一些暂时为世人不甚理解或是难以接受的秘闻,他们总是闲话家常似的一一细数而来。若毫无亲身经历,焉能熟悉如斯!此时此刻,我宁可信其有。
  日期:2015-05-09 11:35:00
  对于秦朝,我所知甚少,由于年代久远,更兼史料匮乏,注定了它要成为谜一样的王朝。人类的好奇,便始于对谜的未知。我是个爱听故事的人,寒来暑往间也曾道听途说过良多历史谜案,虽上下求索,可惜难有收获。如今面对不师古这部活历史,怎能不令我心潮激荡,暗忖:“何不借此良机,请教一二,以释心中的疑窦。”便道:“相传,秦始皇将和氏璧一分为三,其一制成了传国玉玺,其二流传后世,为东汉张道陵所得,继而雕成天师大印,此后大印多有辗转,最终落入清康熙帝手中。其三却不知所踪,成为千古谜团。您前世既然为秦始皇雕玉刻玺,想必多半知晓那块遗失之璧的去脉,恳请赐教。”

  日期:2015-05-09 11:49:00
  我洗耳恭听,不师古给出的答复言简意赅:“始皇帝二十八年,秦始皇第二次巡游,途径湘山祠时掉到了水里。”
  “真是可惜!”我不无惋惜地说:“波涛淼淼,无异于银针入海,以后怕是再无得见天日之时了!”
  “不见得!”不师古摆了摆手:“后来有个自称镐池君的家伙又将掉入湘江的和氏璧转交给了秦始皇。”
  日期:2015-05-09 14:37:00
  我听闻“镐池君”三字,脑袋里轰隆一声乍响,蓦地击股而起,我记得《史记》中曾提到;“始皇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幸亏秦始皇将随身玉璧投入水中,方才镇住湘君(湘水之神),据记载,后有镐池君者在华阴平舒道拦截秦使,托使者将玉璧归还于秦始皇,所有线索的有机串联使得真相逐渐明朗,我怔怔地看着不师古,一字一顿道:“莫非投入水中的玉璧正是和氏璧?”

  日期:2015-05-09 14:49:00
  “确实不假,但过程并没有史家所说得那么玄乎!”不师古续道:“我听随行的侍卫郑容讲,当时惊涛骇浪,险些将船打翻,秦始皇的玉璧是在慌乱中不慎掉进水中的,至于湘君作怪,始皇帝投璧镇之,说白了,纯属无稽之谈。另外所谓的镐池君献璧,史家不明个中缘故,竟然堂而皇之地记载为怪力乱神之事,实则尽皆虚言,不可采信。”
  日期:2015-05-09 15:21:00
  我有些纳闷,历代史学家都言镐池君乃是湘水之神,虽然乍听之下似乎儿戏,但舍此意外,又怎样圆满解释和氏璧掉入江水当中而又复得?似这等大海捞针的事,若非有神力相助,想办到可真是千难万难。退一万步讲,即便是搁到科技昌明的今天,只怕也未必能轻易找到。
  日期:2015-05-09 15:39:00
  我疑心大盛,所虑之事不由得冲口而出:“一块小小的玉璧,单凭人力如何能在恣意汪洋的波涛里寻得?

  莫不是这滈池君真有什么鲜为人知的神技?”
  不师古对我的疑虑并未否决,其所见倒是与我略有几分相同,他说:“倘是单凭人力,别说是小小的玉璧,便是硕大的周鼎也休想找到。”我“哦”得发出一声诘问:“愿闻其详!”
  日期:2015-05-09 16:01:00
  不师古顿了顿,道:“其实早在秦始皇到湘山祠之前,途径彭城泗水时,曾大费周章打捞过沉于泗水水底的周鼎,奈何一无所获。试想,一方周鼎尚且捞不到,何况是一块小小的玉璧。“
  我的思路愈理还乱,琢磨着在华阴平舒道上拦住秦使的滈池君,他是怎样找到当年流落在湘水中的和氏璧,并且让使者带话给秦始皇——今年祖龙死,结果一语成谶。

  如果这滈池君是人,且不论他如何寻回和氏璧,单是精准地预测秦始皇的生死,就足以叫人折服。我向不师古陈述了心中的困惑,问他:“滈池君拥有如此超乎寻常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而言,他是湘水水神之说,不知道真假能有几何?
  日期:2015-05-09 16:19:00
  “世上没有那么多神怪精灵,两千年后的现在没有,两千年前的过去也没有。”不师古笑说:“那不过是一场惊天的阴谋而已,说起来,当年参与这个阴谋的,还得算上我的前世孙寿一份呢。”
  “烦劳从细讲来。”我难掩内心的激动,早已经是迫不及待。

  不师古依旧是那副慢吞吞的模样,真是急煞我也,巴望了半天才听他吐出话来:“此事说来话长。秦始皇三十六年,东郡落下一颗陨石,陨石上刻有七字——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闻讯怒不可遏,于是遣派使者赶赴东郡彻查此事,而那使者正是我之前提到过曾随秦始皇第二次巡游的郑容。“
  日期:2015-05-09 16:34:00
  我稍作回忆,郑容这个名字的确耳熟,只是猛地记不起在哪个节骨眼提到过,正暗思间,但听得不师古话音复起:“尽管郑容抵达东郡后竭力追查,可谁都清楚,招认的后果是什么。因此,东郡的居民即便是被抓去严刑拷问,也不曾有一人承认是造谣者,他们的无不心知肚明,咬咬牙吃点皮肉之苦,总强过枉送了性命。
  造谣者迟迟不能查出,秦始皇心里自是烦闷的紧。他素来迷信鬼神,之所以深究造谣者,坦白来说,无非是为求心安。
  其实依秦始皇之意,只要确定此事系出人为而非天意,杀了造谣的那厮便即了事。但若查不出是人为,民众八成要将其归咎于天意,上天说‘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焉能不‘受命于天’”。
  日期:2015-05-09 16:45:00

  我相信对秦朝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大都知道陨石事件,如史书言,正因为查不出造谣者,秦始皇盛怒难消,故而下令将东郡居民全数残杀,最后还销毁了陨石。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不师古却声称大谬而特谬,斩钉截铁道:“你只说对了一半,或者说,史书只记载对了一半。”
  “错了哪一半?”我忙问。
  日期:2015-05-09 17:02:00
  “陨石根本没有被销毁,而是把它运到了骊山陵。”不师古边说边为我续杯,以解唇干齿燥。

  我投目莞尔,谢过盛情后立马追问:“干嘛劳师动众将陨石运去骊山陵呢?“
  不师古叹息道:“秦始皇对其骊山陵墓的规格要求颇高,自十三岁岁登基起则大兴土木,征调七十万苦力着手修建。他要建成一个上具天文的地下王国。可是多年以来,建造者们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如何能上具天文,总不能去摘天上的日月星辰吧!”
  日期:2015-05-09 17:15:00
  “那倒是!”我说:“不过据我所知,古代墓室多绘壁画,为什么不干脆描绘出一幅浩渺的苍穹图了事?。”
  不师古哼了一声:“原因很简单,不敢那样草率,否则会有怠慢之嫌。秦始皇事事较真,他说要数以万计的地下军队守护骊山陵,谁也不敢投机取巧,不得不作出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兵马俑。他要陵寝内下具地理,举国上下不得不日以继夜锻造水银以作江河湖海。他要让陵寝永远灯火辉煌,兵士们不得不下海捕杀极其难求的人鱼,然后用人鱼膏做长明灯。试问,假如你是建造师,你敢简单地画一幅苍穹图交差?”

  日期:2015-05-09 17:35:00
  我无言以对,只好愣头愣脑地呵呵傻笑,心说:“如果易地而处,还真是不敢。”
  不师古也咧嘴一笑:“好在天上掉下来一颗陨石,建筑师们拟定将其磨碎后排布成星图,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上具天文。秦始皇对这个提议也是赞赏有加,因之命郑容处死东郡居民后便把陨石运到骊山陵。”
  日期:2015-05-09 17:56:00

  不师古接着说:“秦法森严,简直到了几近苛刻的地步,明令——失期,法皆斩。郑容受命在身,哪敢丝毫耽误,只得硬着头皮运载陨石星夜赶赴骊山。一天夜里,郑容等经关东行至华阴平舒道时有人猝然拦道。”
  华阴、平舒道、拦道,我顿开茅塞,此情此景不正是史书所载:“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 。`因言曰:`今年祖龙死。”我急道:“想必那拦道的便是滈池君!”
  “不是!”我这边话音未落,不师古已经断然否定,决绝的令人无可辩驳,随后他又扔出一句使我无比惊讶的答复:“拦住郑容的是我。”
  日期:2015-05-09 18:13:00

  我的脑袋嗡的一声,顷刻之间糊涂了,暗自嘀咕:“怎么是他?“咋舌之余,我才一点点明白过来:“您的意思是拦道者是您的前世孙寿?”
  不师古微微颔首,他静默地坐着,我想此时他的思绪应该已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夜晚上空飘荡,他的话里满是回味:“到现在我都清楚地记得郑容当时狐疑的眼神,那眼神分明在问我:你怎么在这儿?”
  “我也想问,为什么你会出现在那里?”我补充道。
  日期:2015-05-09 18:19:00

  不师古坦言:“其实我是一路跟踪郑容到华阴的。我故意避开其他随从的耳目,悄悄地告诉郑容,陨石上的字是我刻的。郑容大惊失色,他想破十个脑袋也猜不到是我玩的猫腻。”
  我憋不住好奇:“你为什么这么做?”
  不师古目不转睛地盯着我,说:“当年郑容也是这么问的,同样的眼神,同样的口吻。我的回答很直接,因为情。”
  日期:2015-05-09 18:30:00
  我没有打断他的意思,静静地听他继续说下去:“我孤独半生不婚不娶,为的是找到一个彼此挚爱的女人相与偕老。老天总算待我不薄,这个人终于让我等到了,可尚未过门就被秦始皇抓进了阿房宫,供其淫乐。我时常会在梦中见到许许多多的阿房女被凌辱的惨状,其中有一个我闭着眼都能识得,不是别人,正是我朝思暮想的爱人。”
  日期:2015-05-09 19:43:00
  情仇如火,一旦中烧,必将引发各种疯狂举动,我对不师古的过激行为表示理解,便直言:“所以你就在陨石上刻了诅咒的话,制造舆论以煽动群众。试图令六国余党死灰复燃,借此报复秦始皇。”

  “此言不虚,但令我失望的是,再没有一条像荆轲那样敢刺秦王的好汉。”不师古言语中略带嗔怒:“猛士不可得,能喘气的统统沦为了鼠辈,那些人一个个全都屈服在秦始皇的淫威之下,他们本打算用忍气吞声换来苟且偷生,结果无不惨遭屠戮,就这样东郡的无数生灵,几个昼夜下来便尽皆涂炭。图谋失败后,不能再借棒打虎,我只好变化策略,以鼠治象,我要效仿苏秦、张仪试着去策反秦始皇身边的亲信,第一个策反的目标,则是郑容。

  日期:2015-05-09 20:06:00
  基于对人性的悲观,我还是将担心的问题摆上了台面:“你不怕郑容抓你去邀功?”
  不师古奋力摇头,他极其自信地告诉我:“我赌他不会。”

  我顺势深挖:“赌注是什么?”
  不师古掷地有声的砸出一个字来:情!
  我作出了自己的推断:“你和他的友情?”
  “不,我赌的是父子之情。”语毕,不师古昂首闭目,兀自追忆那个遥远的年代。
  日期:2015-05-09 20:44:00

  彼时日已爬上三竿,而谈兴正酣的我浑然不觉,这可苦了旁听的不家老小。我正欲询问后事如何,怎料一连串“咕噜噜”的异响却使得我这种想法戛然而止。不消说,大伙儿腹内早就空空如也,考虑到饥肠辘辘的感觉实在不怎么好受,不老太爷提议先填饱肚子再续谈,我能做的也只有客随主便了。
  日期:2015-05-09 20:57:00
  不得不说,这应该是我记事以来感觉最漫长的一顿饭了,由于我这一辈人从小食不言寝不语的,席间我纵然有千言万语,也只顾囫囵吞枣般蒙头扒饭,从头到尾都未曾发表一言,待得茶余饭后,我急切地转向不师古:“到底是怎么个‘父子之情’能让您以身试险,确信郑容会因此而不对您检举揭发?”
  日期:2015-05-09 21:06:00

  不师古也不拖沓卖关子,直接开门见山,一五一十说于我听。原来郑容的父亲乃是修建郑国渠的韩国水工郑国。当年战国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相图霸,但到后来就只剩下秦国一枝独秀了。韩桓惠王眼看强秦势如破竹,四处攻城略地,迟早会轮到韩国遭殃。
  百般无奈之下,韩桓惠王想出一条疲军之计,他派水工郑国前往秦国卧底。其时吕不韦权大势广,郑国便投身于吕不韦门下,并用如簧之舌说服了吕不韦在秦国兴修水利。
  日期:2015-05-09 21:11:00
  如此一来,秦国忙于修建工程浩大的水利,势必得动用大量的劳动力,以及耗费巨甚的财力、精力、物力,可想而知,自然就会影响到秦国对外作战的进程,韩国也能由此换得几年太平。

  虽然韩桓惠王机关算尽,但是人算终究不如天算,他万万没料到,秦国的水利工程兴建不久,吕不韦却被拉下了台,吕不韦一倒,郑国作为他的门客也受到了牵连。
  郑国被抓后,韩桓惠王的如意算盘随之败露,秦始皇气煞已极,当即便要处死郑国,所幸郑国能言善辩,这才保住性命。
  日期:2015-05-09 21:53:00
  郑国,该是怎样一个机警睿智的人,真令人心向往之,我不由感慨:“郑国能从秦始皇手里死里逃生,真非等闲之辈所能为。”
  “此言得之。”不师古对郑国同样不失赞佩之心,他跟我说:“求饶真是一门学问,掌握它可以助你化险为夷,若不通其妙则会灾祸加身,无疑郑国是精通此道的。”
  日期:2015-05-09 22:07:00
  此言一出,我像是被醍醐灌顶了一样,似乎真正感受到了这句话背后的力量。我看历史向来都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所谓历史长河中的一幕幕刀光剑影,一声声鼓角争鸣,在我眼里充其量也就是故事一则而已,至于这故事中的人如何生如何死,我并未设身处地的思考过。
  如今再去翻看史书,郑国的求生之辞何其有理有据,真称得上才思敏捷之士。他承认韩国派他来给秦国大兴水利建设,最初目的确实是想借此消耗秦国的实力,不过水渠修成之后,秦国却会受益良多。尽管兴修水利减轻了秦国对东方各国的压力,让韩国可以多存留几年,但修好水利却能为秦国建立万代之功。年轻气盛的秦王政最终被说服了,在权衡利弊之后,秦王政毅然决定让郑国继续领导修建水渠,历经十年,卒成郑国渠。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