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禁书之权谋教程

作者: 吾似道

  从古到今,从权谋到管理,看多的书已经太多太多。看完就一个感觉,言之未尽。
  权谋作为统治者的不传之秘,绝非三言两语就可以解释清楚。
  权谋不仅靠谋,更靠权,靠胆,靠杀心。
  知之者未必能行之,一本好书能告诉你走哪条路,怎么走,但是不能替你走。
  很多讲述权谋的人,基本上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他总是告诉你权谋怎么厉害,然后就给你讲历史小故事,之后再感慨道:古人真牛逼啊。
  真的想掌握权谋的朋友,看这种书是没有用的。
  权谋不是孤立的主体,权谋要和形势、制度、职权和权衡空间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效力,才能真正去改变你的生活。
  权谋不是小聪明,刚刚从书上学到一点伎俩就去跟同事、朋友卖弄斗心机,你真的以为别人看不出吗?他们都忍着呢。
  如果你真想学权谋,坐下来,静下心,带着脑子,听兄弟我慢慢道来。
  引子
  有个朋友跟我说:“谢谢你,看过你的书后,心中长久以来的郁结好像都消失了,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

  我笑笑说:“不客气,那保卫世界和平的重任就交给你了。”
  自序
  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将玄之又玄的“权谋”变成有迹可循的技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权谋”开始被妖魔化,仿佛精通权谋就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尤其很多讲述权谋的书籍,罔顾形势和制度的限制,煞有介事地以卑劣心态将人性中的阴暗面作为施展权谋的基础,权谋逐渐被塑造成欺骗和背叛的代名词。
  其实,“权谋”远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玄妙,权谋有用,但是作用有限。权谋在各种势力中周旋调和,但始终跳不出时势和制度的格局。权谋本是一隅之计,它无法改变事情发展的固有规律,在价值创造上的作用也微乎其微。那么权谋到底是什么?权谋的实质,在于跳出固有的思维限制,从更高的角度去理解事情的发展,在更深的层面把握事物的规律。权谋首先是种认识观,它以人性最底层的需求出发,将意识形态、道德规范和利益追求放在同样地高度,根据形势变幻,利用制度赋予的权力,调和各方矛盾,或坚持,或妥协,纵横捭阖,不拘一格,最终实现固有的意志追求。

  权谋在应用上根据各方势力的牵制关系,可以分为以上御下、以下承上、等位角逐等局面。权谋的学习是种修炼,它不仅锻炼人的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更锻炼人的性情和胆识。换句话说,权谋不是剑术,乃是“杀人术”,懂多少花式技巧是没有用的。任你身经百战,剑术无双,但那是技术层面的,而“杀人术”需要的不仅是技术,更是敢杀敢舍的性情和魄力。
  日期:2015-01-10 10:46:58
  《寻秦记》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赵致和善柔终于等到机会刺杀大仇人赵穆,作为剑馆教席的赵致要和作为杀手的善柔一同动手,善柔却不同意。赵致说我作为剑馆的教席,剑法并不比你弱,凭什么你能去我就不能去。善柔对她说道“作为剑手,我承认你的剑法很高明,但是今晚的任务不是剑手间剑法的较量,而是杀人”。最终赵致没有成行,因为她懂善柔话中的意思。
  日期:2015-01-10 10:47:44
  什么样的人能成功
  成功学是剑术,但成功是“杀人术”。大凡成就大业而善始善终者,必须具备三种素质和两项条件:

  第一条就是志向,或者叫野心。
  每个人的意志都是受利益驱使的,最原始的利益就是食色二字。一个人可能在某个阶段受到极大的打击。生活潦倒,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甚至连对女人都缺乏性趣。但这不是正常的状态,一个人的正常的状态,永远都是不满足的,只要后面没有生存的威胁,他永远都想主动地获取更大的刺激。
  但是另一个方面,志向又是限制,因为你永远无法做你野心之外的事情。野心就像套马杆一样,将你心中的欲望牢牢地套在圈中,当你觊觎圈外的东西时,野心的套马杆会及时将其拢在圈内。
  每个人的生活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地,都在受到某种利益驱动。即使你习惯了每九晚五,习惯了升职无望,习惯了同事每天晃在眼前的炫耀,甚至习惯了妻子每天在身边无休无止的抱怨。你依旧不可逃出被利益驱使的魔咒。

  因为利益驱使,有两重含义:向上的利益驱使是让人愉悦的。这样的利益多种多样,有人喜欢权势,有人喜欢金钱,有人喜欢美女,有人喜欢精神满足。向下的利益驱使则是相同的,那就是恐惧,逃避伤害和死亡。
  当利益想要牵着你的时候,也许你可以对着金钱、美女、权利微微一笑,毫不动心。但你不一定能顶得住辣椒水和老虎凳。
  当利益要如鞭子般驱赶你时,或许你铮铮铁骨,横眉冷对,但也许你抵不住美人指尖轻轻划过你胸膛时的舒痒。
  那么,也许你是顶天立地的硬汉子,软硬不吃。可要是敌人用上面的手段攻击你最亲爱的人呢?要是敌人揭穿令你坚持到底的信念不过是个骗局而已呢?
  生而为人,必受驱使。这就是权谋学立身的基本。
  日期:2015-01-10 10:48:09
  第二条就是敢舍性。
  敢舍性可以是天性,也可是是权衡。我们自然不以为舍弃坏的东西而得到好的东西为难事。我们所为难的是,我们是要舍鱼得熊掌呢还是舍熊掌而得鱼呢?我们是舍名就利呢还是舍利就名呢?都是好东西,“舍得”真难事也。
  敢舍,就是在明确自己的野心和谋划方案后,敢于毫不犹豫地舍弃机会成本和成为阻碍的任何资源。我决定要熊掌,我就敢把鱼扔在地上,踏上几脚。我要利,我就敢把名声、面子抛在脑后。反之亦然。
  同样是取天下,曹操舍名以势取天下,而刘备则舍利以名正天下。同样的目的,不一样的手段,舍弃的东西不一样,却殊途同归,舍弃从来都是手段。
  为什么说敢舍可以是天性,也可以是权衡呢?举个例子,有的人生性秉直,无论什么场合,有什么说什么,不怕惹人。而有的人,生性谨慎,虑事周密,平日里不该说的话绝不会多说一句。但是一旦到了关键时刻,只要他觉得必要,即使要付出代价,他也会当仁不让,敢为人先。这就是前者出于天性,后者出于权衡的意思。
  李宗吾老先生的“厚黑学”中,“黑”说的就是人要有野心,敢趋利。“厚”说的就是人要敢为利益“舍名”,舍面子。
  日期:2015-01-10 10:48:57
  第三条说的是成功者必须具备两种能力:谋划力和执行力。
  前两种素质为竞争者共有时,能决定最终胜负的因素就是其所具有的谋划力和执行力。这两种能力独立于前两种素质。很多谋士没有称王称霸的野心,也没有舍弃虚名和良知的魄力,但是他们却独具高超的谋划力。谋划力问题就是收益率问题,用最少资源,担最小风险,获最大收益。
  高明的谋划力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点是“通”,怎么讲?就是你的策划接地气,依靠现有条件就可以展开。

  第二点是“密”,如果策划满足“通”的原则,但是极容易被不确定因素打乱,那么这个策划也是失败的。“密”的要求就是能将计划中不确定的影响因素控制在最低。
  第三点是“敏”,高明的谋划应该是极具效率的,能力巨大但是并不繁杂,一旦必要,整个计划随时可全身而退。
  完美的执行力就是敢舍性和谋划力的结合。有句话叫“多谋而寡断”,说的就是思虑过甚而无法拍板,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执行了。这种情况是什么造成的呢?一句话就是敢舍性不足。达到目的有很多种办法,但受制于资源和时间,你最终只能选择一条符合谋划力要求的路走。那么其它路径就是你必要舍弃的机会成本。如果你无法舍弃,就会造成“多谋而寡断”的局面。
  日期:2015-01-10 10:49:52
  这就是成功者所必备的三种素质,那么另外两个条件是什么呢?通过下面的例子就可知道。
  孙武作为兵家之祖,无论是理论素养还是军事实践,都是非常出色的。那么他在我们前面说的三种素质上的表现怎么样呢?我们就以孙武初到吴国面试吴王的情况探究下,当时吴王为考察孙武的才能,让他训练宫中的宠妃和宫女。
  居中人物有三个立场:第一立场是孙武,他的目标是通过训练吴王的妃子们来展现他的军事才能,并最终取得吴王信任。第二立场是吴王妃子们,她们的目的是取悦吴王,获取宠爱。第三立场是吴王,他第一目的是查验孙武的军事才能,第二目的是借此取乐。同一事件中,三方立场的目的各不相同。作为三方中具有主动权的孙武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明确妃子们任务,基于妃子们的军事素养,其操练要求肯定是尽可能低,且指令明确简单。这一点在控制整个团队上孙武已经完成了他该做的。但是结果很差劲,各位美人们把操练当做了T台走秀,一个个扭腰摆臀,时不时向在主席台的吴王抛个媚眼。吴王很开心,因为他觉得很好玩,他乐呵呵地看着孙武如何反应。妃子们也很开心,因为吴王乐了,她们的目的就达成了。唯一郁闷的是孙武,他是军事长官,结果搞的他成了蹩脚的舞蹈教练。问题出在哪儿呢?

  日期:2015-01-10 10:50:20
  孙武很快明白过来,这些妃子们和正规将士不同,虽然目标已经明确,操作规范已经足够简单。但是她们的目标和他的目标是两条不搭边的线,她们不会为他的目标而放弃她们的目标。宠妃们不是士兵,无论是军事动员还是金钱诱惑对她们都是不起作用的。她们的直接要求,就是获取吴王的宠信。既然没有向上利益可牵引她们来实现他的目的,那么作为军事长官,孙武只好用鞭子去驱赶她们了。于是孙武脸色一黑,下令将两名带头捣乱的宠妃按军法处斩。

  这时吴王出面了,他满意地地扫了一眼场地上的妃子们,乐呵呵地对孙武说道:“孙先生,我已经了解了你的军事才能,我决定要录用你,你就放了她们吧”。
  孙武目光炯炯,双眼看着吴王,声如金石:“吴老板,即使平庸的将军带兵,也知道赏罚分明的道理,但是要真正做到,却是万中无一,因为身在沙场,能在最后活下来仍旧跟随你的人,不但本领千锤百炼,忠诚更是难得。要是这样的人身犯军法,你要杀他们,真是比自杀还要难。可是你要是姑息放过,那么整个军队的军法必将溃裂,所有人必将失宠而骄,恃功而骄。最终军不成军,必致败亡”。

  日期:2015-01-10 10:50:45

  吴王听到此处,脸上的笑意顿时像被冰住了一般。
  “所以,我今天想让大王看到的不是我的兵法,而是我的决心和狠气”孙武目光如炬,冷峻却又含着某种希望。
  吴王也是知兵之人,深知孙武所言乃是至理名言,叹了一口气,转身而去。
  三声炮响,两名宠妃人头落地,整个队伍人人惊悚,号令发出,操练虽百如一,俨如兵士。
  孙武笑了。

  日期:2015-01-10 10:51:08
  当目标明确,却无法执行,当方向已明,却无人向前,他用霹雳手段强行扭转乾坤。他的赌注是自己的生命,手段是屠杀两名无辜的女人。他敢舍命,也敢舍名,最终他赢了,整个队伍虽是宫女,却强胜兵士。
  从近处看,即使这群妃子们一个个训练的像“霸王花”,也是不可能替吴王出征的,也就是说无论孙武把这群女人训练的多么完美,都是没有现实意义的,同样那两名宠妃也就白死了。可是从远处看,却让吴王看到了孙武治军的决心和狠气,“这小子是真狠啊,女人都能下得了手”,再结合孙武的十三篇兵法,无论是理论还是自身修养,孙武都完美地实现了吴王对他的期望。最终横扫他国,必是指日可待。

  日期:2015-01-10 10:51:31
  具备上述三种素质的人,在其本身已经完整了。但最终要成功,必须由外界提供两种资源:物资和信息。
  孙武有以武止战救国救民的志向,面对选择有敢舍机会成本的决心和勇气,千军万马他可以控制自如,一令发出千军应诺,执行力也没问题。结合其兵书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他在获取对手信息上也同样做的完美。但是他依旧要通过各种手段去吴王那儿面试,因为他手中没有物资,没有军队,他这台战争机器再高端,没有能源供应依旧无法开动起来。
  反过来说,孙武的志向起于建功,却止于立业。他并没有称王称霸的野心,或许受限于时势,或许受制于自身条件,他选择了给人打工,而不是自己创业。与之相比,汉末曹操却选择自己招兵买马,去完成统一天下,结束战乱,建立起自己的王霸之业。相比来说,曹操的志向要比孙武高出很多,他不止要建功,还有立业,既然要立业就要自己做老板,除了满足三个条件,在物资和信息上,曹操也是最大的股东,即使他手下谋士无数,却都是给他打工的小弟,发工资但是没有股权。

  日期:2015-01-10 11:37:45
  谋士为什么不创业
  三国时代,名将谋士辈出,但在那个正是创业好时节的乱世,大部分的谋士都选择了“良禽择木而栖”的路子。贾诩、郭嘉,荀攸、荀彧任何一个在智谋上都不让曹操,可是他们甘愿做曹操的幕僚。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天文地理、五行八卦、奇门遁甲无所不会,但他甘愿为刘备效犬马之劳。周公瑾英姿绝代,风流冠绝当世,可是他一生辅佐孙氏,死而方休。吕布匹夫之勇,陈宫至死也没有舍他而去。

  为什么这些谋士在大争之世,没有建立自己的事业,而是走上了给人打工的路子呢?

  日期:2015-01-10 11:38:31
  一来是志向所限,这些谋士的志量,大都在不负胸中所学,建功扬名,从来没有想过要做一方枭雄,建立自己的基业;
  二来智谋虽深,但是敢舍性不强,他们是剑术高手,却并非杀手。像陈宫一听到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反动言论就戚戚然,看到曹操一夜屠了吕伯奢全家毫无愧疚就觉得曹操真是畜生。因为他无法像曹操那样为利益舍弃心中的仁慈和天良,他心中有太多道德上的顾忌。诸葛亮一生机关算尽,步步为营,细微处战绩辉煌。但从大局来看,他罔顾天下大势,六出祁山,强行伐魏,不过是为报刘备对其的私人恩惠而已,这就是不舍私恩。还有个例子,《潜伏》中于敬中说余则成“心重,手不狠”真是对极了。余则成作为特务人员,其心理素质和业务水平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是其手段确实不够狠,那个卖烧饼的地主在街上认出翠萍后,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将其除掉,但是余则成看到其带着两个孩子苦苦哀求时,几经挣扎还是放他们而去。在剧中这段故事就此结束,但是在现实中,余则成的这种处理方式必将后患无穷,甚至可能导致整个天津站地下系统的暴露,作为特务人员,他在这件事上的表现是非常不成熟的。有人可能会反驳我说,余则成并非没有杀过人,刺杀李海丰就杀了至少三个人,在保密局的仓库也杀过一个人。杀过这么多人的人怎么还能说他手不够黑呢?我要说的是,手狠并不在于杀多少坏人,而在于一旦必要,能毫不犹豫地杀掉多少好人。李海丰作为叛徒自不必说,仓库的年轻人处在保密局的位置,想必也没少干坏事,余则成杀他们一是形势需要,二是替天行道(安抚自己的良心)。但是面对地主和他的两个孩子,他犹豫了,他妥协了,所以说他的手确实不够黑,要是换做李涯,我想那个地主一家老小绝对没有生还的可能。

  日期:2015-01-10 11:39:04
  而某些人,舍弃道德不难,舍弃生命不难,难的是舍弃爱好。佛家有“贪痴瞋”三戒,“痴”就是爱好了吧。
  东吴孙策少年奋起,在其父孙坚被黄祖黑掉后,他靠着从袁术那借来的几千兵马,几年之间横扫吴会。曹老大都叹息道:“猘儿,谓难与争锋”。孙策为人不但长的帅,文武全才,而且性情幽默,风流洒脱,和周瑜同被人称为“孙郎”、“周郎”,可谓政界和娱乐圈通杀型人物。相比开来,周瑜只是打工仔,孙策可是老板。这样的高富帅,在三国初期,真是绝无仅有的一号人物。但是这个人有个毛病,就是喜欢一个人跑出去打猎玩。按说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喜欢一个人跑出去玩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孙策作为江东集团的CEO,杀人无数,仇家遍天下,就像你出门揣着五百万现金还一个保镖不带,是看不起别人还是你别有居心?终于有一天,被孙策杀死的许贡的门客,趁着孙策出外狩猎落单的时候将其给堵了。孙策虽然人称“小霸王”,武功过人,但是你双拳难敌四手,更何况对方还有放冷箭的。就这样,足以影响汉末大局的江东“小霸王”孙伯符被几个屌丝给干掉了。按说孙策作为当世的一流人物,不可能不对其单独外出所面对的风险有所估量,可是手下人几次劝谏,其依旧如故。这归结于孙策的性格的弱点:轻佻,不知自制,无法舍弃个人爱好。这个弱点不但自己人知道,连对手也知道。当时正值曹操和袁绍官渡大战,无论最终谁胜出,都将主导今后天下大势的走向。正当曹操为战局焦头烂额的时候,接到孙策想要偷袭许昌的情报,不禁一身冷汗。“老子眼前都顾不过来,你这小崽子倒计划背后捅我的腚眼,良心大大的坏啊”,曹操陷在两难之中,束手无策。这时郭嘉登场了,接过老大手中情报一看, 悠悠地说道:“老大不用担心,孙策这小子确实算个人物,但是他最近忙着抢地盘,杀了不少当地的牛逼人物,要知道大佬也是有小弟的,孙策这个人生性轻佻,常常离家出走,要是遇上寻仇的古惑仔,他肯定吃不了兜着走”,曹操听完郭嘉的分析,咬着后槽牙拍腿说道:“没其它办法了,事到如今只能赌一把了”。果然不久,最具潜力的青年企业家孙策同志就被几个社会不良青年给黑了。

  日期:2015-01-10 11:39:36
  我一直觉得孙策是当时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人物,年轻,临死才二十六岁。文武双全,在政务上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江东英杰无数,却人人原效死命。但是其性格上的弱点将这一切都终结了,虽有霸王之才,却无克制之功。
  日期:2015-01-10 12:34:27
  权谋生存地:权衡空间

  成功的的事业背后是成功的组织,成功的组织和成功的个人一样,也必须具备组织意志、组织敢舍性、组织路线等因素。但是组织和个人相比,它具有其独特的地方:
  企业的结构通常有两种特点,扁平型和竖直型。竖直型的结构从最顶端到最基层环节众多,一旦形成了竖直型结构,通常会出现以下两个问题:资源浪费和信息扭曲。
  日期:2015-01-10 12:34:53
  任何企业的决策层都需要从最前沿的地方获取情报和信息,经过信息整理后,综合分析得出最后的方案。而能获得第一手信息的前沿部门通常都是和底层打交道的小部门,一般来说,他们没有直接向高层汇报的权利,而高层也没有精力和时间来响应众多基层部门的回馈。所以,基层部门获取信息后,都是通过分管领导总结归纳后向再向上一级部门报告。层层归纳,层层汇报。每个级别的领导都会在下级提交的汇报上加以润色,不可避免地就将自己的主观色彩给添加了进去。当最顶端拿到直接下属提上的报告,他是无法分辨哪些是客观事实,哪些是主观判断。这就导致通过这些信息作出的最后决策,必定是和现实有偏差的。

  日期:2015-01-10 12:35:21
  和信息提供从底层向高层传达不同的是资源的分配,资源分配的方向恰恰和信息传达相反,资源的分配是最高层按照他所获取的信息来进行分配的。如果最高层获取的信息早已经跟实现情况有所偏差,那么他按照这些信息作出的资源分配注定也是不合理的。古代的皇帝身在九重之内,他能获取的信息不仅要经过县、府、州、内阁等官僚体系的重重筛选,最终还要经过太监选择性地递呈来对全国形势作出评估,这其中的误差可想而知。《康熙王朝》中,孝庄太后最康熙皇帝说“天下最不可信的就是奏折”,这真是历尽风雨后的经验之谈。资源分配方案不仅仅在最初的制定上出现失误,在从上到下的分配过程中,分配方案不仅会被别有用心的曲解和加工,资源本身经过层层盘剥,十之八九会被官僚体系分赃摊薄。

  所以任何组织如果无法解决信息和资源的无损传递,他的执行力根本无可谈起。
  日期:2015-01-10 12:36:06
  野心、敢舍、谋划力和执行力这三个条件一起组合成了这台成功机器,而资源和信息就是这台机器的原料和动力。没有原料和动力,任你是韩信 也会饿肚子。只有原料和动力,却没有这台成功机器,就算你富有四海,也逃不过坐吃山空的命运。
  从个人方面说,这三个条件是成功人士的基本素质。从大处说,这三个条件是组织或企业必须要时刻审视的“生理”指标。
  日期:2015-01-10 16:57:42
  成功机器建设的是阳谋,是管理,它要抛开机械诈变,用科学可信去发展自己的有生力量。这里不谈多个主体之间的博弈,而是将一个主体独立出来,从内部建设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成功。至于如何在多个主体中通过博弈获取最大利益,是我们今后的主要内容。

  在任何组织中,你都有两个立场,就是我们之前提过的,你是以建功为目的,还是以立业为目的,你是想创业做boss的还是安心为人打工?不同的立场就会提出不同的要求,你如果没有按照既定立场的规矩行事,你很难逃脱被踢出局的后果。
  日期:2015-01-10 16:58:27
  如果可能,每个boss都希望自己能完成团队所有工作,因为只有这样,信息传递和资源分配才能完全在其控制之下。当这种情况不可能时,每个老板就需要能力出众且忠诚可靠的人来辅佐他完成。在这个代理过程中,必须涉及到授权问题,如果老板的代理人只是传声筒,那么代理人根本起不到辅助的作用。所以在给代理人赋予职责的同时,必须给予代理人合理的权衡空间和相应的权利。这项权利就是资源分配权和信息归纳权。

  日期:2015-01-10 16:59:14
  从上层到下层的任何指令或者规则,要经过重重代理最后才能面对具体问题。考虑到面对具体问题要做具体分析,那么上面下达的政策都是纲领性和原则性的,必须给具体操办人相当的权衡空间。在权衡空间内,代理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好恶对同一件事作出截然相反的判定。如果代理人选择不当,这种权衡空间无论是对上还是对下都是具有相当大的伤害性的。吴思的《潜规则》中,用一个特殊词汇来形容在权衡空间中最常见的招数叫做“合理伤害权”。为什么伤害别人还能做到合理合法呢?就是因为这种权衡空间是不可消除的,即使法律也无法否认其存在的必要性。在司法界,为了限制权衡空间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提出了“疑罪从无”的原则,“疑罪从无”的提出就是在司法界对“权衡空间”中的“权衡”所做的明确指引。因为权衡空间在司法界产生的影响不仅直接而且明显,对一个国家的公信力影响巨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