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二战这点事儿--全面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
作者:
义气三千里
日期:2016-03-02 22:19:30
序言
构思了一年多从今天开始我打算写一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以正史,传记,和众多回忆录为主体,把具体的人物,事件,和重大战役以小说的形式写出来,前一部分从希特勒的童年开始,着重介绍希特勒的奋斗历程,和重大的外交活动及政治决策,从战争的爆发一直到二战的结束,顺便也聊聊在战争中亮相的各种武器装备,得给我的书起给名字,暂时就叫它《二战这点事儿》吧。
说起来呢也有不少人写过二战史,首先我本人水平一般,我即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军事学家,在这方面我只是业余爱好,该怎么来定义我的这本书呢?我写的和正史肯定不同但又不是一本普通的小说,因为在我的书中每个人和每件事都真实的存在过发生过,我想写一部好看的历史,一部能让大家轻松阅读的历史,用某位学者的话来就是看不好看的历史是为了写出好看的历史,希望我能做到, 我文化不高写东西也是第一次,希望我能把它完整的写下来,就从今天开始。
郑重声明
本作品是义气三千里本人的原创作品,如转载请注明原创及出处,禁止转载人将本文用于商业目的,该文的版权最终归本人所有。
日期:2016-03-02 22:33:40
第一章 希特勒的早年生涯
一 童年
一切的一切都要从1889年4月20日的那个傍晚开始说起,在奥地利边境小镇勃劳瑙一个叫克拉拉的女人生下了一个男孩儿,这个婴孩儿就是日后的德国元首二战的元凶大独裁者阿道夫-希特勒。
有必要介绍一下希特勒的家庭, 希特勒的父亲叫阿洛伊斯-希特勒1837年生于一个叫施特罗尼斯的小镇上,小学毕业后阿洛伊斯到维也纳闯荡开始学习鞋匠的手艺,十八岁的时候加入了奥地利海关署成为了一名公务员。
阿洛伊斯的祖上世代以务农为生,既无关系也无背景再加上他本身的文化水平能成为一个国家的正式人员也算是个不小的成就了。
1864年27岁的阿洛伊斯结婚了,新婚的妻子是一个海关人员的女儿,他的第一段婚姻并不幸福,新娘子比他大的多而且身体还不好,到最后连个孩子也没生,时间不长俩人就分居了。
三十来岁的阿洛伊斯有着公务员的工作,经济条件还算不错,长的也算是比较帅(我看过画像)和他的妻子分居以后他很快又结识了一个旅馆的服务员,第一任妻子1883年去世后不久他就和这个叫弗朗西斯卡-马兹尔斯伯格的女服务员结婚了。
和第二任妻子结婚之前他们就有了一个儿子取名小阿洛伊斯,婚后不久有了一个女儿叫安吉拉,不过这段婚姻也没能维持多久,弗朗西斯卡于1884年死于肺结核,年仅23岁。
再度单身的阿洛伊斯并没有寂寞太长时间,1885年年初已经是两个孩子父亲的阿洛伊斯迎娶了他的第三任也是最后一个妻子,她叫克拉拉-波尔兹尔时年25岁,这时的阿洛伊斯已经48岁了,两人的结合还真是费了一番周折,婚还差点没结成。
麻烦并不在于两人的年龄差距,而是这两个人有亲戚关系,按族谱的辈份来说阿洛伊斯是克拉拉的舅舅,属于近亲结婚,在19世纪的奥地利近亲结婚虽然不大力提倡但当时那种现象很普遍也不算什么,但是阿洛伊斯是个天主教徒近亲结婚必须经过教会的特许。
阿洛伊斯赶紧给林茨的主教写了一份申请希望主教能给个方便,接到这份申请以后林茨的主教也犯难了,他觉得自己无权批准但他也没拒绝,主教马上把这份申请寄往送往罗马,这个申请就像肉包子打狗,好几个月没动静。
阿洛伊斯急得团团转,克拉拉当时已经怀孕,肚子越来越大眼看就瞒不住了,虽然近亲结婚街坊邻居不会说啥但未婚先孕大家就看不起了,盼星星盼月亮罗马教皇总算是网开一面给批了,1885年1月7日阿洛伊斯和克拉拉在教堂举行了婚礼正式结为夫妇。
克拉拉生性温柔贤惠,而且还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这个女人绝对是一个标准的家庭主妇,婚后不久在1885年的5月夫妻二人的第一个孩子降生了,到1888年初克拉拉共生育了三个孩子,可惜的是这三个小生命都中途夭折了,三个孩子的先后去世给了克拉拉沉重的打击,对一位母亲来说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亲手埋葬自己的子女。
1888年夏天克拉拉又怀孕了,1889年4月20日克拉拉又生下了一个男孩儿,这个孩子就是阿道夫-希特勒,克拉拉和丈夫高兴的看着怀中的婴儿只希望这个小生命能健康茁壮的成长,克拉拉这个温柔善良的母亲对阿道夫-希特勒倾注了所有的爱。
在母亲的细心呵护下阿道夫-希特勒的童年是幸福的,是无忧无虑的,顺便说一句在生下了阿道夫-希特勒后克拉拉又生了两个孩子,一个叫埃蒙德,一个叫保拉,阿道夫的弟弟埃蒙德死于1900年,和阿洛伊斯结婚以后克拉拉一共生育了六个子女,活到成年的只有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妹妹保拉。
由于父亲经常被调到不同的地方去工作,阿道夫和母亲只好随着父亲搬来搬去,后来这一家人在林茨定居下来,父亲经常忙于工作而疏忽了几个孩子的教育,在母亲的溺爱下阿道夫-希特勒成了家中的老大,养成了唯我独尊,说一不二的脾气,有一点不顺心就大发脾气,从他以后的种种表现来看,这种脾气性格伴随了他的一生,丝毫没有改变。
1895年阿道夫-希特勒开始了他的学校生活,在小学里他的表现还不错,无论是言行举止还是各门功课他都得到了非常不错的分数,还参加了唱诗班,此时他的家庭有了一些小小的变化,有一件事却让他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为国家工作了四十年以后58岁的阿洛伊斯-希特勒在1895年退休了,阿洛伊斯这个人固执严厉,脾气火爆,作为一家之主常常发号施令,平时也爱喝点酒,常和几个朋友去酒馆喝上几杯,生活作风方面也不检点,后来他的长子小阿洛伊斯由于实在无法忍受父亲的脾气而选择了离家出走。
父亲退休了希特勒是不高兴的,他不喜欢父亲那种高高在上的态度,随着父亲对他的管教越来越多父子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深。
小阿洛伊斯出走以后阿道夫-希特勒成了家中唯一的男孩子,父母在他的身上倾注了所有的希望,母亲还是一如既往疼他爱他,凡事都顺着他来,而父亲却始终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儿子的身上,父亲希望儿子长大以后能子承父业到政府部门获得一官半职, 而阿道夫-希特勒却志不在此,希特勒有梦想吗?有追求吗?答案是肯定的。
1900年11岁的希特勒进入了林茨中学,在这个时期他对艺术发生了兴趣,更准确的说是绘画,当父亲问他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时他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听了这个以后老阿洛伊斯马上就拒绝了自己的儿子,他说当画家?绝对不行!只要我还活着就绝对不行!父亲一如既往的固执,儿子也不含糊,相反却更坚定了自己做一名艺术家的梦想。两个人都想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想法,却谁也说服不了谁。
就在这个时候希特勒的学习成绩开始下降,开始变得讨厌学习,讨厌老师,整个人也变得沉默寡言,以前那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似乎一夜之间变了个人,由于学业不佳学校让希特勒复读一年(留级),听了这个消息以后父亲自然是不高兴的,老阿洛伊斯本身文化水平就不高他非常希望儿子能多读书,将来就算不加入政府部门做个医生或律师也能有个安定富足的家。
希特勒找到父亲对他说自己不想念书了,从今以后要一心一意的搞他的绘画事业,父亲知道了儿子的想法以后气了个半死,老阿洛伊斯还是那番话不行!绝对的不行!只要我活一天你小子就别想了,但老阿洛伊斯没想到的是他已经没有多少时间来管教他的儿子了。
日期:2016-03-03 14:37:33
1903年1月3日阿洛伊斯和往常一样与几个朋友在酒馆喝酒,本来挺好的事儿,正在喝酒的时候阿洛伊斯突然觉得有点不太舒服,接着就倒了下去,朋友们一看不妙赶忙去找医生,但是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医生还没来阿洛伊斯就不行了。
这个海关的公务员就这么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丈夫的去世给了克拉拉不小的的打击,两个孩子还未成年现在她就要独自扛起家庭的重担,好在她平时比较节俭丈夫去世的时候奥地利海关给了一笔钱再加上两个孩子的抚恤金,一家的日子也算过得去。
对于父亲的去世要说阿道夫-希特勒很难过很伤心这有点扯,要说他毫无感受也不对,父亲常常忙于工作而疏忽了对儿子的教育,在母亲的溺爱下希特勒又养成了说一不二的习惯。
父亲退休回家以后才发现他给本不了解这个儿子,儿子的一些想法让他无法理解(比如学习绘画),希特勒更加不赞同父亲的教育方式,父子二人也缺少有效的沟通,父亲认为作为一家之主他有权利决定儿子的职业和爱好,爷儿俩的隔阂达到了无法修复的程度,事实说明人与人之间沟通真的很重要。
父亲很执着,儿子更倔强,仅看这一点希特勒倒是很像他的父亲,但作为一个十多岁的少年来说在家中他还无法挑战父亲的权威,客观的说阿洛伊斯是一个称职的公务员,几十年来他严肃认真,兢兢业业的做着自己那份海关收税员的工作,但在儿子的眼中父亲是一个“暴君”,是一个无法沟通的人,所以她只能在别的方面来报复父亲。
希特勒上小学的时候各方面的成绩还是很不错的,到中学以后他开始慢慢的讨厌学习,上课不认真听讲,逃课出去玩也是常有的事儿,学业不佳成了他报复父亲的一种手段,据希特勒中学时代的老师回忆,那个孩子是有天赋的,只是他的态度有问题,否则以他的才智他能取得好得多的成绩。
父亲的去世让阿道夫-希特勒感觉像是出笼的鸟儿,他可以随心所欲干他想干的事儿了,而母亲还是一如既往的顺从他,不管他有什么要求克拉拉都会尽量满足,希特勒是越来越无心学习了。
自身的学业不佳加上老师也不待见,1905年阿道夫-希特勒和学校说再见了,到最后连个中学毕业证也没拿到,他要全身心的投入到艺术事业当中,现在没有人再阻挠他了,他最喜欢的是绘画,其次是建筑。
在此后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希特勒基本上一直呆在家里,母亲照顾他的他的起居生活,为他洗衣做饭,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练习绘画,偶尔也看看书,梦想着有朝一日到维也纳艺术学院去深造,在家里的生活是惬意的,母亲总是把他照顾的无微不至,希特勒在绘画上也确实下了不少功夫,有时已是深夜他还在作画。
除了绘画之外希特勒还喜欢歌剧,他尤其崇拜19世纪德国艺术大师瓦格纳的作品,他的每一部作品在希特勒看来都是永远无法超越的经典,在看歌剧的时候他认识了一个人。
此人名叫奥古斯特-库比茨克,是一个家具店老板的儿子,平时除了跟父亲学习手艺还酷爱音乐,而且想把音乐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但是他固执的父亲也不同意儿子的想法,希特勒这个人比较喜欢长篇大论,总是喜欢对一些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说起来就没完没了。
而库比茨克恰恰是个善于倾听的人,库比茨克对希特勒古怪的性格发生了极大的兴趣,而希特勒也佩服他的朋友在音乐方面的才华,一来二往这一对“难兄难弟”成了好哥们儿,不但一起去看歌剧,还时常一同出游。
二 我有一个梦想
1906年夏天希特勒第一次游览了维也纳,此时的维也纳作为奥匈帝国的首都是欧洲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城市之一,有“世界音乐之都”的美誉,维也纳宏伟的建筑和壮观的街道深深的吸引了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
回到家中以后希特勒和母亲说自己想去报考维也纳美术学院,不知是对儿子没有信心还是其它的原因,母亲不赞成儿子去维也纳求学,在克拉拉看来学画画远不如学一门手艺来的实际,克拉拉托人给儿子找了一份学徒的工作,但希特勒没有丝毫兴趣,实在经不住儿子的软磨硬泡克拉拉最终还是点头同意了。
1907年初18岁的希特勒再次来到维也纳准备报考美术学院,他相信凭自己的天赋和努力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他刚到维也纳不久家中就传来了噩耗,克拉拉病倒了,其实克拉拉的身体一向还是不错的,最近一段时间他老觉得胸口隐隐作痛,开始的时候她没当一回事儿,后来疼痛越来越剧烈他才去看了医生,诊断结果是克拉拉患了乳腺癌并却已经到了晚期。
得知消息希特勒马上赶回了家中,看到躺在床上的母亲希特勒眼含热泪的依偎在母亲的身旁,希特勒对母亲是十分孝顺的,对父亲它更多的是畏惧,而对母亲则是爱,纯粹的爱。
父亲去世后母亲含辛茹苦的抚养自己和妹妹,他突然觉得自己欠母亲太多了,很多学者把希特勒描写成一个冷血动物,一个没有丝毫情感的人,我认为这是不客观的,其实说白了他也是一个普通人,和常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
为了更好的照顾母亲希特勒搬到了母亲隔壁的房间,整日呆在母亲的床边陪她聊天,儿子的变化母亲自然是高兴的,儿子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变得成熟了,但是在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件事放不下,母亲是了解儿子的,和母亲商量了以后希特勒在10月初再次来到维也纳参加美术学院的考试,他对自己是有信心的相信自己一定能被录取。
想法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一场考试下来他被拒绝了,接到通知的希特勒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具有如此的才华怎么会不被录取呢?肯定是学院搞错了他亲自找到院长想要个说法,院长说他的作品太生硬,人物画缺乏生气,并且断言他不适合当画家,他的天赋应该在建筑方面,对这个高傲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一次重大的打击,与此同时另一次打击又接踵而至。
10月底希特勒接到母亲病危的通知,他急如星火的赶回林茨,母亲的病情迅速恶化,即使是动手术也无济于事,为克拉拉治疗的布劳赫医生想尽一切办法挽救她的生命,希特勒也比以往更加孝顺母亲,不过医生的努力和希特勒的孝心没能感动上天,1907年圣诞节前夕47岁的克拉拉在林茨的家中安然去世。
日期:2016-03-03 21:30:38
母亲的去世给了给了希特勒沉重的的打击,他最信赖,最依靠也是最爱的人去世了,他的伤心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数十年后布劳赫医生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他从没有见过一个人如此的伤心。
办完了丧事希特勒登门拜访去向这位医生表达自己的谢意,布劳赫是个犹太人,是林茨当地比较有名的平民医生,他医术精湛,心地善良,为穷人看病从来不乱收费,在当地拥有极高的威望。
希特勒亲自向他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并且说道自己永远记得他的大恩大德,当时这个医生没把他的话当做一回事,不过希特勒遵守了自己的诺言,三十余年后当希特勒吞并了奥地利以后他放过了这位医生。
值得一提的是希特勒此时并不是一个反犹主义者,他到底是从何时开始憎恨犹太人,谁也无法说清楚,至少在这个时期他绝对不是一个反犹主义者。
成为孤儿的希特勒没有打算找一份工作或是学一门手艺,他仍然要报考美术学院,母亲去世的时候给他留下了一笔遗产,加上自己的孤儿抚恤金,他短期之内的生活是没有问题的,这次他要鼓动他的好友库比茨克和他一起去,甚至亲自去做库比茨克父母的思想工作。
1908年2月独自奔赴维也纳,时常写信催促他的朋友快些赶来,看来希特勒的说客当的并不成功,库比茨克的父母对希特勒并没有什么好感,觉得儿子和他在一学不了什么好儿,但是库比席克的爸妈还是同意了,他们虽然不喜欢希特勒这个问题少年但实在经不起儿子的软磨硬泡。
1908年2月底库比茨克来到维也纳,希特勒亲自去车站迎接,希特勒和他的朋友住在了一起两人共同负担房租,这两个年轻人游览了维也纳的风景名胜,晚上希特勒的老毛病又犯了,他滔滔不绝的开始了自己的长篇大论,库比茨克给本插不上话,有时库比茨克睡着了他还在自言自语。
白天库比茨克去音乐学院上课,希特勒一般到深夜才入睡早上醒的也很晚,醒来以后他练习绘画,或是去剧院看歌剧,这种不规律的生活伴随了他的一生,希特勒打算再去参加美术学院的考试,他相信这次他一定能通过考试,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顺便说一句库比茨克的学业比起希特勒要出色的多,他第一次参加音乐学院的考试就被录取了,朋友的成功也让希特勒倍受鼓舞,八月份库比茨克回林茨度暑假去了,但他和希特勒一直都保持着书信来往。
1908年10月希特勒自信满满的踏进美术学院,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他连预考都没通过,命运再次给了他重重的一击,这次失败让他心灰意冷,这回他连找院长的勇气都没有了。
被美术拒绝的事他没有告诉库比茨克,后来希特勒想了想他认为院长的话是对的,他真正的天赋在建筑方面,重新燃起希望的希特勒说干就干,他跑到建筑学院一打听原来人家招生的条件有限制,是要文凭的最起码也的中学毕业,希特勒当时就傻了,自己当初中学没念完就回家待业了,中学毕业证书那是肯定没有的,他的希望再次破灭了。
再次被拒之门外的希特勒极度灰心失望,由此产生了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他感叹命运的不公。觉得所有的人都有眼无珠无视他的艺术天才,连续的碰壁彻底击碎了这个年轻人的梦想。
为什么别人都可以成功而我却不能?甚至连他的朋友都能被录取,而希特勒一贯认为自己要比库比茨克更具才华。他无法再面对自己的朋友,他没有打招呼就独自一人搬到了别的地方,当库比茨克回来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他的朋友了。
人必须有理想,尤其是年轻人,不论你是声名显赫还是默默无闻,因为一个人要是没有了理想就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所以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唯独不可以没有理想。
此时的希特勒就是一个没有理想,没有方向,没有动力的年轻人,他又回到了以往的那种状态,白天四处闲逛,偶尔去看看歌剧,有时也到图书馆看书,此时他全部的生活来源就是父母留下的遗产和每个月的孤儿抚恤金。
其实希特勒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并不高,看歌剧算是他最奢侈的消费了,但是他缺少赚钱的能力,既没文凭也没有一门手艺,看他面黄肌瘦的样子干苦力活儿也没指望。
这种坐吃山空的活法儿破产是肯定的,1909年秋天希特勒几乎耗尽了自己的全部积蓄,他不得不搬出他租住的地方。此后只要天气允许他就露宿街头,有时睡在公园的长凳上,有时在剧院的门口凑合一晚上,随着天气越来越冷他必须要找一个遮风避寒的地方了,为了活下去他来到了一家单身汉宿舍(收容站),这个地方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男人之家”。
二十世纪初的维也纳不但是奥匈帝国的首都还是欧洲最繁华的城市之一,维也纳不只有金碧辉煌的宫殿和宽敞明亮的马路,这个有着200万人口的城市还有着另外一面。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涌入这个国际大都市,有日耳曼人,波兰人,意大利人,犹太人也有但是数量并不太多,没有工作和收入来源的人不适合生活在这儿。每天都有无数个像希特勒这样的流浪汉进入单身汉宿舍,这里常常人满为患。
后来希特勒回忆1909-1913年这段时间是他人生中最悲惨的时期,他变得一无所有,没有工作,没有朋友,这个城市的富丽堂皇与繁华富有对他来说来说没有任何意义,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唯一关心的事就是活下去,抱着相同的目标希特勒也来到了这里。
日期:2016-03-04 00:24:37
三 一个流浪汉
1909年冬天的一个傍晚维也纳北面的“男人之家”来了一群流浪者,其中有一个小伙子他瘦高的个子,一头蓬乱的头发垂到了肩上,他没有外套也没有帽子,穿着一条沾满泥土的裤子,步履蹒跚的来到了这里,他就是希特勒。
对于希特勒来说冬天就像地狱,尽管不情愿但他必须要找一个地方度过漫长寒冷的冬夜,因为他要活下去,比起一般的收容站来说这里就像天堂,这里有着相对宽敞的房间,还有干净的床铺和消过毒的毛毯,初来乍到者必须先消毒然后洗个热水澡,这里还提供一些普通的食物。
不过这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儿,白天这些无家可归的人是不能呆在这里的,其实要说不能也不对,只要付出一点点钱白天呆在这儿也行,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要是有钱谁还会来这个地方呢?
白天希特勒又来到了维也纳的大街上,他要找点儿事情做挣几个钱,有这样的想法并不是说他思想进步了,为了填饱自己饥肠辘辘的肚子他不这样不行,由于双脚的冻伤(冬天还穿着夏天的鞋),他没有找到事情可做,在大街上逛了一天一分钱也没挣到。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