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看袁世凯

作者: 缘起缘灭皆是缘

  日期:2016-05-10 08:46:23
  第一章 潜龙勿用
  第一节 精彩总是提前上演
  对标题简单的说一句,我只是简单的引用易经,并不是来讲解深奥的易经,所以对潜龙勿用仅做个简单的注释:就是潜着不要用,为什么不要用,因为要积蓄实力。

  首先,让我们对袁世凯有一个大体印象:
  1.身高体重:五短身材
  这个回答即答非所问又相当模糊,众位看官先别开骂。虽说身高是很客观的东西,但是这个简单的问题还真不简单。虽说网上唯一提过准确的数据是1米53,但后面总是跟着对袁世凯的嘲讽。我们再结合看下毛主席,身高从1米73到1米83的数据都有,只能感慨中国测绘学的发展真是太慢了,并且袁世凯早死了60年,准确身高更无从谈起,反正就是一点,比袁世凯矮的人还真不多。
  2.五官长相:这个比较直观,有照片。
  3.气质: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来的就是军人派头。照片中看不出来的就是眼神。传说袁世凯眼镜精光闪闪,坐着像一只老虎,心理素质要不够好的话直接就给吓尿了,要有心脏病的话......还是别见他的好。
  4.称号:......太多。这里就先用百度百科上主流称号,独夫民贼(孙中山封的,当然孙以前也说过好话),窃国大盗(陈伯达说的,他还有本书是《人民公敌蒋介石》)。近代最有争议的人物,同时还有一条隐藏属性就是近代最牛逼的人物,不牛才没人鸟你呢。
  日期:2016-05-10 08:48:04
  基本资料:虽说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但我们还是照例来个简介,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廷),号容庵、洗心亭主人,汉族,河南项城人,故人称“袁项城”(说的应该很简单了)。

  我们对袁世凯有了这么个基本印象之后,按照惯例就应该从袁世凯的出生开始说起了。
  但是,鉴于袁世凯不仅是中华民国第一人大总统,而且还做过洪宪皇帝,并且是中国近代最牛逼的人物,在他出生之前,精彩的剧情就已经开幕了。
  在袁世凯想做皇帝的时候,根据中国历代做皇帝的定律,总会有祥瑞,于是有人发现袁世凯父亲的墓周围有龙在盘旋(还有更神的,不多说了),这算传说之一。
  日期:2016-05-10 08:48:56
  在袁世凯做皇帝失败之后,又诞生了新的传说,算是传说之二吧,也是现在的主流传说。说在袁世凯出生之前他父亲梦见了一只大蛤蟆,所以说袁世凯就是蛤蟆精转世。不进如此,这个传说还是有板有眼的,说袁世凯他脖子短,胳膊粗(有劲),双腿短(个子不高没办法),腰粗(当年应该瘦过),走起路来是外八字(可能正步走多了),并且每当天阴下雨的时候,他爱张口嘘气(说你胖你就喘?);不到20岁的时候,头发与眉毛就都变白了(血热?)。

  不仅长得有这些特征,并且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时候,陶然亭的蛤蟆叫声震天(生态环境不错),街巷传闻是袁世凯的元神到了陶然亭,引得那里的蛤蟆“吵坑”。俗语“癞蛤蟆难过端午节”(蛤蟆该叫那天还得叫),袁死于1916年6月6日,在前一天已人事不知(官方死因是尿毒症),此日正是五月初五端午节。当时还有人说袁断气时,床下跳出一只大蛤蟆,怒目(怒目两字相当的传神)而视有许,后蹒跚而去,不知所终(知道所终的就不是传说了)。

  这还不仅仅说的是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最重要的一点是还有参考文献,就是大名鼎鼎的“西山十戾”了(科学依据)。我一般不照抄全文,但这个的“西山十戾”实在太有名了,我还得照抄一遍。顺序依次是:洪承畴(獾)、多尔衮(熊)、吴三桂(鹗)、年羹尧(猪)、海兰察(驴)、和珅(狼)、慈禧(狐)、曾国藩(蟒)、张之洞(猴)、袁世凯(蟾)。
  日期:2016-05-10 08:51:06
  著名侦探柯南曾说过:真相永远只有一个。让我们仔细分析下这份名单,毕竟上面都是一些重量级人物。
  第一点,西山十戾的这十人也是有主有次的,那谁最重要呢,答案肯定是袁世凯,因为没有袁世凯就没法凑十这个整数了。比如到康熙年间,不会说有西山三戾,到雍正年间就增加到西山四戾,到乾隆年间再升级成西山六戾,而是一蹴而就,一锤定音,没有版本的升级,直接推出终极完美版的西山十戾。所以再讲的诛心一些,前面那九个人都是给袁世凯凑数的。
  第二点,带个戾字,自然不是什么好人了,那为什么连现在炒的火热的曾国藩都变成坏人了呢。说曾国藩是蛇的理论依据是曾国藩曾患皮肤病(银屑病?),身上一挠哗啦啦的掉皮(据说曾从不吃药,痒了那就只能挠了),让人想到了蛇蜕皮。
  日期:2016-05-10 08:52:10
  其实曾国藩还是做过一段时间坏人的,至少在我上学的时候,曾国藩还是反动封建地主的代表,残杀英勇正义的太平天国英雄。
  讨论曾国藩的同时先插播一条广告。我们先看下国父孙中山的百度百科,1875年(光绪元年),孙中山得以入村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当时,村中有个太平天国遗兵冯爽观(南王冯云山家亲戚?),时常向孩子们讲述太平军反清的故事,孙中山对此很感兴趣(小孩都爱听故事),对洪秀全等反清人士(标准很简单,就这一条)亦有了崇拜(估计故事里的人都有特异功能)。不仅如此,我印象中教科书上还说孙中山自称洪秀全第二(当年这么说叫敢吹,现在这么说叫自信)。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在革命党看来,太平天国就是朋友,曾国藩只能当敌人了,这就好理解为什么曾国藩也稀里糊涂的做了一回坏人,位列西山十戾之中了。

  日期:2016-05-10 08:54:41

  第三点,为啥不是别人,而偏偏是这十个人呢。
  我们再把西山十戾换一个解释看:
  洪承畴(降清后镇压起义军)
  多尔衮(镇压起义军)

  吴三桂(降清后镇压起义军)
  年羹尧(平定西藏、青海)
  海兰察(平定川西藏区大小金川起义)
  和珅(镇压甘肃起义)
  慈禧(后面镇压起义那几位的老板娘,外带镇压戊戌变法)
  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
  张之洞(镇压湖北自立军起义)
  袁世凯(镇压革命党)

  可以看出,上面的人手里都沾过血,镇压过跟清政府作对过的起义(革命党人心中正义的起义),是革命党的敌人;10个人理有6个是汉人,同时也是满清遗老遗少心中的恶人。再加上西山十戾这个传说出现在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正好是革命党人热情洋溢、不遗余力宣传革命的时候,所以我们可以推出编这个传说的有当年的革命党人,也有心怀不满的旗人。
  日期:2016-05-10 08:55:33
  名单还有个特点,没有皇帝,像努尔哈赤、皇太极这样秒杀榜单前九名业绩的人都没能上榜,表明编传说的人认同皇帝都是好人,尊重皇帝都是真龙天子的说法,不能乱比其他动物(在当年说像其他动物也没人信啊)。一句话说来:错误都是下属犯的,干活的都是临时工。
  当然再一个个分析每种动物的特征形态也有疑问,但这部小说终究不是人与自然,抓重点咱们只看最后一个,毕竟当年西山十戾的作者也是这么想的,平常口碑最差的癞蛤蟆(青蛙都不行,必须癞蛤蟆)就专门给袁世凯留着了。
  编传说丑化敌人是中国人的一贯传统,历史中的陈世美也是因为不肯帮同乡办事而被编进了脍炙人口的铡美案。但至少说明了一点,袁世凯够牛才会有人去丑化他。笔者我长这么大了从没有人想过不管好坏要给我编个传说。

  这传说编的相当的毒,把袁世凯打倒在地还不够,还要再踩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能翻身。让我们看看袁世凯到底干了些什么,让恨他的人这么做。
  日期:2016-05-10 08:58:08
  第二节 童年袁世凯
  聊完传说,让我们步入正题,去了解真正的袁世凯。

  袁世凯成长于一个封建大家族中,生于1859年,属于封建社会,几十号亲戚(还没算外人)住在一起,当然是大家族了,不仅如此,还有寨门,城墙,炮楼,占地几十亩(后期扩到270亩),号称“袁寨”。
  当然,炮楼,城墙,这些东西不只是为了美观,而是有实际意义的。1864年太平天国的首都南京才被攻克(袁世凯5岁),1868年捻军才失败(袁世凯9岁),在袁世凯小时候河南正在闹捻军,因袁世凯的叔祖袁甲三平定捻军有功,从此袁家开始兴旺起来。战争,对于袁世凯来说,打小就不陌生。
  日期:2016-05-10 08:58:54
  袁世凯的叔祖袁甲三立有军功,但并不是丘八出身,而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所以,整个袁家不仅是军事家庭,还是书香门第,非常重视后代的教育。袁世凯的父亲袁保中还制定过5条家规:
  1、袁家不准干涉政令,“无论谁家官事,吾家一概不管”;
  2、不准仗势到县衙为别人说情,“万不可用人持名片、拜帖到衙门说项”;

  3、袁家上下人等,不准对本地官员和官府的事评长说短;
  4、足额向官府缴纳税银,“按季全完,毫无拖欠”;
  5、按官府指令完成袁府应当承担的差役。
  现在看来,那俨然就是家风了,用一个词来形容这5条家规那就是“低调”。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做事滴水不漏,这也是袁世凯出生后耳濡目染的第一课。
  日期:2016-05-10 09:01:02
  袁家的大环境说完再说小环境,袁世凯排行第四,是庶出,就是袁保中的姨太太所生,出生的时候正好是其叔祖袁甲三攻占捻军的根据地临淮关(朱元璋的老家凤阳县),中国人传统的起名方式就是孩子出生时碰到什么就叫什么,既然碰到凯旋,就自然而然的叫凯了,小名凯儿。
  袁世凯从小就很聪明(不聪明哪有后来的成就),性格刚毅(当一把手的都这脾气)。他5岁那年,有一次正遇上捻军来攻袁寨,军事世家自然对这种事情习以为常,家人也顺便把袁世凯背上墙垛见见世面,面对寨外捻军喊杀之声震天的情景,人生第一次直面战争的袁世凯却“略无惧色”,可见天生胆气过人,按老话说天生就是这么块料,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强大的基因。
  日期:2016-05-10 09:01:52

  不仅如此,传说袁世凯在同辈兄弟中也骄矜无比,一语不合,便拔拳相向,不占上风,不肯罢休,家里佣人皆称他为“泼少爷”。传说很多,我暂且用这个,因为毕竟5岁的小男孩,现在来看都还不到上学年龄,玩自然是主业,兄弟间打架那更是家常便饭,谁小时候没打过架啊。
  由于其胞叔袁保庆在外做官,却一直被不孕不育症所困扰,年过四十还没有儿子,不能不急了。1864年,5岁的袁世凯过继给胞叔袁保庆为嗣子。办完过继的手续3年后,8岁的袁世凯就跟着其嗣父袁保庆去山东继续当少爷去了。
  日期:2016-05-10 09:03:24
  我们可以考虑一个问题,袁家那么多人,袁世凯也只不过是袁家众多子弟中的一个,为啥是袁世凯被过继给袁保庆了,而不是别人呢。我想原因大概分两个:

  1.从袁世凯的父亲袁保中的角度来看,自己一共6个儿子,太太生的嫡子要继承自己香火的肯定不行,只能从姨太太的孩子里面挑,自己特别偏爱的也舍不得,正好凯儿是姨太太生的,平时经常打架给自己惹事,是个可以考虑的人选。
  2.从袁世凯的胞叔袁保庆的角度来看,自己毕竟是袁家保字辈中的佼佼者,此时袁世凯的叔祖袁甲三已去世了,自己已经是袁家新一代的顶梁柱之一了,要个继子肯定要挑个出色的,才能日后挑起自己的门楣。袁保庆成年后跟随袁甲三外出打仗,自然不会特别偏爱乖宝宝,而前不久面对杀声震天的捻军略无惧色的袁世凯自然最对自己的胃口。
  从两家来看,袁世凯的确是个最为合适的选择。
  日期:2016-05-10 09:04:21
  当然,也有人对这个决定不满意,那就是袁世凯的生母刘氏了。袁保庆常年外出做官,凯儿过继给他以后肯定要跟他外出,日后天各一方,常年不见,没有一个做娘的会愿意。但是自己是姨太太,家族里的事自己没有发言权,凯儿跟着做官的胞叔日后会更有前途,刘氏只能把眼泪藏在心底,强颜欢笑为儿子送行。

  对于只有5岁的袁世凯来说,最直接的感觉就是自己在兄弟之中的地位提升了,由不起眼的姨太太儿子变成了家族顶梁柱的继子了,原先在父亲眼里是众多儿子中不起眼的一个,现在在继父眼里的独苗一个,受到的关心多了,日后再跟兄弟们打架底气足了不少。
  由于过继手续办完的时候袁世凯才5岁,袁保庆并没有直接带其跟自己上任,而是先由自己的妻子牛氏在老家带袁世凯,再经过考察,政审,最终在袁世凯6岁那年选择袁执中(秀才,袁保中的远房族弟)教袁世凯四书五经。
  日期:2016-05-10 09:05:16
  我们可以推测一下这段河南老家的生活对袁世凯的影响:
  1.因为袁世凯的生母是姨太太,在等级森严的大家庭中肯定要受到兄弟的歧视,但袁世凯天性聪慧、好强、有决断,所以说他一语不合,便拔拳相向,不占上风,不肯罢休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这种环境下,袁世凯从小就明白要自强。
  2.众所周知,袁世凯日后1妻9妾,在姨太太方面比他爹要强很多,他对待姨太太的态度是非常标准的一碗水端平,一个姨太太要买首饰,就要每人一份,一模一样;包括袁世凯死后,分遗产也是按人头一人一份。袁世凯自然不想让小时候自己受到的歧视也影响到自己的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袁世凯从小就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为别人着想。

  3.袁世凯过继给胞叔袁保庆之后,在家族中的地位有了更大提升,他也得到了继父继母更多的关爱,他学到的第三样就是感恩,纵观袁世凯一生的为人处世,他都是一个很厚道的人(虽然这么说争议很大)。
  4.现代流行的说法就是三代出贵族,为什么是三代呢,简单来说,第一代挣钱,第二代搞教育,第三代才有可能成贵族。袁世凯的先祖就在读书(虽然没中举),叔祖中进士立战功挣钱,父辈在家整家风,搞教育,到了袁世凯正好第三代。并且贵族一般不是一家,而是一个大家族,袁世凯也正是第三代中出类拔萃的,所以说袁世凯从小就带有贵族气质(以前叫封建士大夫)。
  日期:2016-05-10 10:55:20
  第三节 少年袁世凯
  1867年,袁保庆去山东做济南知府,将8岁的袁世凯也一同带去了山东,袁世凯第一次离开相对闭塞的老家,见识了视野更开阔的世界。做官的同时,袁保庆也没有放松对袁世凯的教育,请了一位叫王志清的老师为他授读。此时的袁世凯崇拜忠孝之事(小孩做事大人教的),爱去济南的铁公祠,连看戏都爱看相关题材的(家教的成果),西游记等神怪题材的都免提(我小时候就专爱看这个)。

  过了两年,袁保庆由山东调到江苏,袁世凯也随同前往。1870年袁保庆再由扬州调到南京,就在热门电影(电视剧也有)《刺马》(《投名状》也是)中被刺杀的两江总督马新贻手下负责军事。
  日期:2016-05-10 16:11:51
  这时袁世凯生父袁保中夫妇和他的长兄世敦(字厚甫)、次兄世廉(字清泉)都迁到南京来同住。资料对袁世凯读书情况的描写是:保中和保庆俩兄弟对袁都很溺爱,所以他虽和两个哥哥一块读书,却极不用功,时常逃学,这时他不过十二三岁,善骑悍马。业师曲沼颇擅武艺,教以拳术,袁便以驰马试剑为乐。
  我们去仔细审视一下这段话,袁保庆作为继父应该会很疼爱袁世凯,说句溺爱也不算太过,但袁保中呢,肯定不会过分溺爱。毕竟娃儿都过继给兄弟了,自己怎么能老出手干涉呢。
  日期:2016-05-10 16:13:10

  说袁世凯不用功,逃学也有可能,因为还有另外一个说法,袁保庆将数十年官场经验、带兵心得整理出来,题名为《自名琐言》,有空便念给袁世凯听(绝对开小灶)。诸如:“人言官场如戏场,然善于做戏者,于忠孝节义之事能做得情景毕见,使闻者动心,睹者流涕。官场如无此好角色,无此好做工,岂不为伶人所窃笑乎?”现代文翻译过来就是:官场如戏,全靠演技。很显然,袁世凯很喜欢他继父的这些心得,兴趣不在读书上面。遥想当年,项羽也是学什么都不用心,一心要学万人敌的本领,与少年袁世凯正有不谋而合之处。但还是有点区别的,项羽当年学万人敌的兵法也只是三分钟的热度,学了个大概就不愿意再学了(学得好就不会输给刘邦了),而袁世凯则学的很认真(后面你就会发现,袁世凯的演技秒杀所有影帝)。

  至于骑马学武,少年人都爱玩,没人会不喜欢这个,由于他继父是军队里的一把手,军马随便挑(公车私用),袁世凯则专挑烈马骑(搁今天得是飙车党)。后来袁世凯坐上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宝座时,曾亲自对他的孙儿们说过,他12岁的时候在就单独骑马跑几十里玩。清凉山、雨花台、莫愁湖、太平湖等景点一个也没拉下。美中不足的就是在他的言传身教下,1912年他的大儿子袁克定在骑马的过程中摔瘸了(想学他爹还差点火候)。

  袁世凯学武的成绩如何不知道,资料上也没记载其打架战绩如何,不过日后袁世凯在朝鲜带兵打仗,一直都是冲锋在前(没两下子是不敢这么装逼的)。没有成为烈士,除了人品过硬以外,当年习武打的底子也很重要。
  日期:2016-05-10 21:01:13
  关于袁世凯还有一则小故事,就是上面提过的刺马案。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张汶祥刺杀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上至慈禧太后,下至黎民百姓都对此议论纷纷,并且在上海还搬上了舞台,作为热播大戏循环演出,是当时最大的八卦新闻。凶手张汶祥没有逃跑,而是束手就擒,并非常自觉的写了一份供状,但这份供状一看就破绽百出,瞎编乱造。但这是问题就出现了,孙衣言(马新贻的下属文官,无帮派)、袁保庆(马新贻的下属武官,淮军)认为另有隐情,要为上司找到幕后指使报仇,主张用刑,但魁玉和梅启照(都属于湘军)不主张用刑。

  为了这么一点小事双方就争论不休,民间的刺马大戏还演的火热,朝廷也看不下去了,派出钦差张之万(漕运总督,张之洞的堂兄)调查,结果如泥牛入海,丝毫没有进展。朝廷只好加大分量,再派出两个钦差,郑敦谨(刑部尚书)和曾国藩(湘军的祖师爷,继任两江总督)。郑敦谨、曾国藩到后,让孙衣言、袁保庆参与会审。早就窝了一肚子火的孙衣言终于看到希望了,以为替上司马新贻说话的机会到了,便去找袁保庆统一口径。偏巧袁保庆不在,只袁世凯看门,当孙衣言兴冲冲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袁世凯带个话时,只有12岁的袁世凯却笑着说:“世伯,小侄说句不知进退的话,以小侄之见,这是郑、曾二公用这个办法来堵你们二人的嘴,结果是不会用刑,也不会咬出任何人来,仍是张汶祥一人之事罢了。”

  日期:2016-05-10 22:38:45
  孙衣言对嘴上没毛的袁世凯自然不信,依旧与袁保庆一同力争。结果正像袁世凯说的那样,孙衣言、袁保庆二人说的口干舌燥,累得筋疲力尽,仍然还是没动刑。并且不等孙衣言、袁保庆同意,郑敦谨、曾国藩已决定结案,并拟好奏结,要孙衣言、袁保庆签字画押。这也太不拿村长当干部了,这二位驴脾气上来,坚决拒绝签字画押。太平天国这么大的风浪都过来了,曾国藩还能怕他们不成。本来就是叫孙、袁参与会审的,曾国藩趁机在奏结中根本不提孙衣言、袁保庆参加会审一事,轻松的解决了这个难题。这个震动全国的案子,最终就把张汶祥一人凌迟处死,其余的就这样不了了之,以致孙衣言(时年56岁)叹道:“我枉自读书为官40余年,看事还不如一个孩子。”

  关于刺马案的隐情应该是:大家都知道洪秀全藏了很多钱,1864年平定太平天国后曾国藩只字不提钱的事,还把重要人证李秀成给灭口了。再后来湘军解散回乡都买田置地成了土财主,大家又纷纷说肯定是湘军把太平天国的财宝都私吞了。国家缺钱花,慈禧想派无门派的马新贻调查钱财下落,湘军为了防止东窗事发招来祸患,决定暗杀马新贻。挑一个跟马新贻有仇的张汶祥作杀手,暗中给他创造条件。事后湘军上下集体遮掩此事。

  但令人惊奇的就是袁保庆没看透这件事,12岁的袁世凯居然看透了,很明显,正值青春期的袁世凯个头没他心眼长的多。
  日期:2016-05-11 12:18:23

  关于当年袁世凯的学业有这么个故事:他的老师曾命题“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要他撰写一篇八股文。等到收卷一看袁世凯的作文中有这么两句 “东西两洋,欧亚两洲,只手擎之不为重。吾将举天下之士,席卷囊括于座下,而不毛者,犹将深入。尧舜假仁,汤武假义,此心薄之而不为;吾将强天下之人,拜手嵇首于阙下,有不从者,杀之无赦!”
  看到这篇文章,首先我的感觉就是读的费劲,毕竟文言文。所以,袁世凯少年的文章我就选用这一段。
  日期:2016-05-11 16:21:40
  其次,前两句很好懂,后面就算不懂也能看出大气磅礴。少年壮志当拿云,袁世凯的气场直接hold住全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